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煤岩气突破及意义 被引量:2
1
作者 邹才能 赵群 +15 位作者 刘翰林 孙粉锦 陈艳鹏 邓泽 于荣泽 李士祥 杨智 吴松涛 马锋 高金亮 沈振 周国晓 尹帅 宋昱 郭秋雷 李勇 《天然气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8,共18页
近年来,中国煤岩气革命是非常规天然气的一匹“黑马”,中国石油建成了世界首个年产200×10^(4) t油气当量煤岩气田,实现煤岩气科技、管理与战略3个创新,对全球非常规油气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煤岩气突破体现出坚持以“源岩油气”为导... 近年来,中国煤岩气革命是非常规天然气的一匹“黑马”,中国石油建成了世界首个年产200×10^(4) t油气当量煤岩气田,实现煤岩气科技、管理与战略3个创新,对全球非常规油气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煤岩气突破体现出坚持以“源岩油气”为导向的勘探战略及“立足常规、突破非常规”理论体系的科学性,或可能是中国继页岩油气革命之后的一场“新革命”。为了进一步促进煤岩气规模化勘探开发进程,在阐述煤岩气概念、内涵、类型及发育特征的基础上,系统论述了煤岩气革命的科学意义,总结了当前煤岩气核心勘探开发技术,指出了煤岩气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研究结果表明:①中国非常规油气发展历经油砂稠油、致密砂岩油气、页岩油气和煤岩油气4个阶段,煤岩气革命历经了“煤成气”理论、“煤层气”理论、“煤岩气”理论3个阶段与3次突破。②煤岩气指煤岩地层内形成的天然气,煤岩气富集具有“原生原储、原位原聚”特点。③煤岩气革命的科学内涵包括将资源视野从浅层煤岩气扩展到深层煤岩气的科技革命、注重降本增效的管理革命和新增中国天然气新气源的战略革命。④煤岩气两种类型包括地下原位先天地温形成的“煤岩气”、地下原位人工加热形成的“煤岩气”,前者富集的3个关键特征是进入中高成熟度、自封闭顶底板和较高占比游离气;随着原位加热改造技术的发展,地下原位人工加热形成的“煤岩气”资源,有望在天然气工业中发挥出更大的战略性潜力。⑤目前中国煤岩气5个核心勘探开发技术进展包括煤岩气甜点区/段分类标准的制定、高精度地震/地质一体化导向的实现、聚能经济压裂技术的探索、控压排采开发模式的创建、煤岩气数智化平台的开发。⑥煤岩气革命发展仍面临4个关键挑战包括“甜点区/段”分布规律认识不清、低成本少水—无水压裂工艺研发滞后、智能化井工厂建设不能满足需求、煤岩气产量峰值维持难度大。结论认为,中国煤岩气革命将对天然气工业产生重大影响,具体体现在将不断丰富非常规油气地质学理论、地下煤炭气化有望成为一场“真正革命”、人工智能驱动煤岩气创新发展、加速构建天然气经济效益评价完整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岩气概念 煤岩气地质理论 煤岩气类型 煤岩气技术 煤岩气革命 非常规天然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北地区中-上二叠统海相页岩储层特征及其地质意义——以孤峰组-大隆组页岩为例
2
作者 张琴 邱振 +8 位作者 梁峰 刘雯 孔维亮 王玉满 庞正炼 高万里 蔡光银 曲天泉 江冲 《海相油气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70-384,共15页
四川盆地东北部中—上二叠统发育孤峰组、吴家坪组三段和大隆组一段等3套海相页岩层系,是页岩气增储上产的重要新层系。基于大量岩心测试数据,分析其地球化学特征、储层发育特征,并提出针对性开发策略,以期为中国页岩气的勘探提供理论... 四川盆地东北部中—上二叠统发育孤峰组、吴家坪组三段和大隆组一段等3套海相页岩层系,是页岩气增储上产的重要新层系。基于大量岩心测试数据,分析其地球化学特征、储层发育特征,并提出针对性开发策略,以期为中国页岩气的勘探提供理论支撑。研究结果表明:①3套页岩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均为II_(1)型,成熟度(R_(o))均大于2.0%,生烃潜力大。孤峰组以硅质页岩相与钙质页岩相为主,吴三段和大一段则以硅质页岩相和混合质页岩相为主,页岩的脆性指数均分布在70%以上。②3套页岩均以有机质孔为主要孔隙类型,且孔径以介孔为主。吴三段层理缝发育,连通系数最好,孔隙度与含气量最高;孤峰组孔隙度高,连通系数居中,含气量较高;大一段层理缝不发育,连通系数和孔隙度最低,但含气量较高。③相比川南龙马溪组,3套页岩具有“三高一薄一深”的特征,即高TOC、高脆性、高含气量,但单层厚度较薄,埋深更大,需建立针对性开发技术。3套页岩层系页岩气富集有利区主要分布在开江—梁平海槽东南段以及城口—鄂西海槽的城口—奉节—利川—石柱一带。研究成果为四川盆地二叠系页岩气勘探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对深层页岩气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上二叠统 孤峰组 吴家坪组三段 大隆组一段 储层特征 页岩气 川东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煤层(岩)气革命性突破及关键理论与技术 被引量:3
3
作者 周立宏 熊先钺 +7 位作者 李勇 刘洪涛 丁蓉 张雷 王峰 王玉斌 李昀 许卫凯 《天然气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30,共14页
中国能源具有“相对富煤、贫油、少气”的禀赋特征,发展深层煤岩气产业是立足能源禀赋、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战略举措。为此,基于鄂尔多斯盆地大宁—吉县区块深层煤岩气的战略突破和勘探开发实践,系统梳理了浅层煤层气—深层煤岩气... 中国能源具有“相对富煤、贫油、少气”的禀赋特征,发展深层煤岩气产业是立足能源禀赋、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战略举措。为此,基于鄂尔多斯盆地大宁—吉县区块深层煤岩气的战略突破和勘探开发实践,系统梳理了浅层煤层气—深层煤岩气产业发展历程,总结了深层煤岩气的成藏理论与关键技术,展望了深层煤岩气的资源潜力和突破的革命意义。研究结果表明:①中国煤层气—煤岩气发展经历了前期探索、技术引进与开发尝试、先导试验与重点攻关、浅层煤层气建产与规模开发、深层煤岩气勘探突破与效益开发5个阶段;②深层煤岩气指以煤作为储集岩且处于煤炭开采经济技术极限深度以下煤层中的天然气,理论认识上突破了浅层煤层气以吸附气为主、含气量存在峰值深度、深部孔缝系统几乎不发育、可压性差、长期缓慢排水降压生产等传统观点,创新构建了深层煤岩气富集成藏理论;③关键技术突破包括地质工程一体化选区评价、“五位一体”井网优化设计、水平井优快钻井、缝网体积改造和全生命周期采气工艺,形成了深层煤岩气勘探开发技术序列,使单井平均最终可采气量(EUR)由5594×10^(4)m^(3)提升至6000×10^(4)m^(3);④中国深层煤岩气在多个盆地广泛发育,形成大面积连续富集区,具备规模化开发潜力。结论认为,深层煤岩气革命的本质是科技革命,突破传统煤层气的认知,通过创新理论和关键技术,实现了煤层气产业由投资拉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并进一步由科技创新向产业创新转变,同时促进了煤向多元化清洁能源转型,引领和推动了全球煤岩气理论突破、技术革新和产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煤岩气 煤层气 成藏机理 关键技术 开发技术 科技创新 煤岩气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岩气内涵、富集机理及实践意义 被引量:9
4
作者 周立宏 熊先钺 +1 位作者 丁蓉 李勇 《天然气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5,共15页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大宁—吉县区块2024年煤岩气产量达到19.6×10^(8) m^(3),建成了世界首个年产200×10^(4) t油气当量煤岩气田,标志着煤岩气已深刻影响中国天然气产业格局。为了更好地推动中国煤岩气产业发展,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大宁—吉县区块2024年煤岩气产量达到19.6×10^(8) m^(3),建成了世界首个年产200×10^(4) t油气当量煤岩气田,标志着煤岩气已深刻影响中国天然气产业格局。为了更好地推动中国煤岩气产业发展,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在系统梳理全球煤层气到煤岩气探索历程的基础上,对比了全球典型盆地煤层(岩)气地质特征,明确了煤岩气概念的科学内涵、富集机理、应用价值及实践意义。研究结果表明:(1)煤岩气指以煤作为储集岩且处于煤炭开采经济技术极限深度以深煤层中的天然气。(2)煤岩气概念立足煤岩学属性,突出了煤层作为储集岩的科学内涵;区分了煤层气(瓦斯)的伴生资源属性,明确了作为独立天然气资源的应用价值;超越了煤层吸附气为主的传统认识,具备勘探开发思路转型的实践意义。(3)煤岩气概念实现了3方面突破:深层煤岩割理裂缝和微孔喉发育,突破了煤层气开发埋深下限;深层煤岩吸附气+游离气共存,突破了吸附气为主的煤层气相态认知局限;深层煤岩气压后排液即高产,突破了“排水—降压—生产”理论模式局限。(4)提出了“连续稳定的优质煤岩是成烃控储基础、良好的保存条件是成藏控产关键”的深层煤岩气“二元富集”理论以及“原生沉积连续稳定的煤层在构造稳定区、转折区和复杂区依次形成了‘顶底封存、原位滞留’‘挤压封堵、斜坡残留’‘水力封堵、构造调整’”3种控气模式。结论认为,针对鄂尔多斯盆地大宁—吉县区块2 000 m以深煤岩气的勘探开发形成的煤岩气“二元富集”理论认识,已成功引领煤岩气勘探开发在中国的拓展,有望推动中国天然气格局发生革命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大宁—吉县区块 深层煤岩气 浅层煤层气 游离气 “二元富集”理论 控气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盆地大陆化学风化趋势与晚石炭世-早二叠世高纬度冰川旋回的联系 被引量:1
5
作者 凌紫玉 杨敏芳 +5 位作者 王雷 王野 张培新 刘昊青 邵龙义 鲁静 《煤田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21,共9页
【目的和方法】晚古生代冰室期(LPIA;ca.360~254 Ma)是地质历史时期唯一有记录冰室向温室过渡的时期,可以为冰川-环境-气候的协同演化和未来气候变化提供深时视角。为了深入理解晚石炭世-早二叠世低纬度地区大陆化学风化趋势和高纬度冈... 【目的和方法】晚古生代冰室期(LPIA;ca.360~254 Ma)是地质历史时期唯一有记录冰室向温室过渡的时期,可以为冰川-环境-气候的协同演化和未来气候变化提供深时视角。为了深入理解晚石炭世-早二叠世低纬度地区大陆化学风化趋势和高纬度冈瓦纳地区冰川旋回之间的潜在联系,以华北盆地柳江煤田本溪组-太原组的泥岩为研究对象,利用由泥岩的元素地球化学数据计算得到的多种化学风化指标(CIA、CIW和PIA),重建柳江煤田的大陆化学风化趋势和古气候演变特征。【结果】结果显示,低纬度柳江煤田的大陆化学风化作用的周期性变化,包括巴什基尔阶早-中期、莫斯科阶-卡西莫夫阶、阿瑟尔阶早期的3个风化减弱阶段和巴什基尔阶晚期、格舍尔阶的2个风化增强阶段。这种风化趋势的循环交替与高纬度冈瓦纳大陆的冰川旋回密切相关:风化趋势的减弱阶段代表了气候条件向相对凉爽干燥转变,这几乎与高纬度冰期同步,而风化趋势的增强阶段则代表了气候条件向相对温暖湿润的变化,这与高纬度间冰期同步。对比分析发现,间冰期内火山活动频发、大气CO_(2)浓度升高、气候变暖、水文循环增强、海平面上升,共同促进了热带雨林面积缩减和大陆化学风化作用增强,为铝土矿的发育创造了有利条件;而冰期内火山活动减弱、气候变凉、CO_(2)浓度减少、雨林面积扩张,导致大陆风化作用减弱,有利于煤和富有机质泥岩形成。【结论】研究结果揭示了低纬度华北盆地大陆化学风化趋势与高纬度冈瓦纳冰川旋回和沉积矿产(如煤、铝土矿)分布之间的联系,为理解地质历史时期冰川-环境-气候的复杂相互作用机制提供了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古生代 华北盆地 化学风化 CIA 冰期 间冰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教育
6
作者 张贝可 竭长光 杨向东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49-51,共3页
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对于其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大有裨益。当前,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教育,应从加强“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原理、“一切从实际出发”观点以及“具体问... 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对于其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大有裨益。当前,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教育,应从加强“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原理、“一切从实际出发”观点以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教育作为切入点,不断增强大学生的政治鉴别力和明辨各种社会思潮的能力,从而引导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初心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思想方法 理想信念 历史唯物主义 唯物辩证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规模性有效烃源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2
7
作者 涂建琪 董义国 +5 位作者 张斌 南红丽 李成建 王晓梅 费轩冬 周文宝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5-24,共10页
尽管对于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天然气的来源问题一直都存在着不同的认识,但所有观点均不认为马家沟组自身发育TOC〉0.5%的规模性烃源岩。通过分析该盆地中东部奥陶系近年来大量新钻井的岩心和岩屑样品,揭示了马家沟组不同岩石类... 尽管对于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天然气的来源问题一直都存在着不同的认识,但所有观点均不认为马家沟组自身发育TOC〉0.5%的规模性烃源岩。通过分析该盆地中东部奥陶系近年来大量新钻井的岩心和岩屑样品,揭示了马家沟组不同岩石类型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特征,首次发现并证实马家沟组存在有机质丰度高的规模性有效烃源岩。研究结果表明:①马家沟组有效烃源岩的岩性主要为暗色薄层—厚层状含云泥岩、云质泥岩和泥云岩,其富集分布明显受沉积相的控制,马家沟组沉积期间海退期较海侵期更有利于规模性有效烃源岩的发育,层位上主要集中分布在马五上段,其次为马五中—下段、马三段和马一段;②平面上有效烃源岩围绕米脂盐洼呈双环带状分布,次级洼陷有效烃源岩呈中厚—厚层状,累计厚度大、有机质丰度高;③有效烃源岩在米脂凹陷中心和次级隆起则呈薄层状,累计厚度小、有机质丰度低;④有效烃源岩的有机碳含量变化范围为0.30%~8.45%,其生烃母质为浮游藻类和疑源类,有机质类型为腐泥型或偏腐泥混合型。结论认为:该盆地奥陶系有效烃源岩普遍处于过成熟阶段,以产干气为主,生气量大,是马家沟组天然气的主要贡献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奥陶纪 规模性有效烃源岩 有机质丰度 含云泥岩 云质泥岩 泥云岩 沉积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MODIS长时序增强型植被指数拟合重建方法适用性研究 被引量:18
8
作者 程琳琳 李玉虎 +3 位作者 孙海元 张也 詹佳琪 刘梅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48-158,共11页
长时间序列植被指数拟合重建的结果可为植被变化动态监测及物候信息提取、生物量信息提取、农作物产量预测及面积估算、生态质量评价及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等提供更精准、更可靠的数据来源,从而有效反映生态环境质量。MODIS EVI数据虽经... 长时间序列植被指数拟合重建的结果可为植被变化动态监测及物候信息提取、生物量信息提取、农作物产量预测及面积估算、生态质量评价及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等提供更精准、更可靠的数据来源,从而有效反映生态环境质量。MODIS EVI数据虽经过最大值合成(MVC)处理,但仍存在云、冰雪、气溶胶等噪声。该文基于Timesat软件中非对称高斯函数拟合法(AG)、双Logistic函数拟合法(DL)、SG滤波法(SG)3种方法对京津冀2001-2015年MODIS EVI时间序列数据进行拟合重建,从时间序列、空间格局两个维度,并结合数理统计方法,对比分析了不同方法的拟合效果。结果表明:噪声比与拟合重建的方法无明显相关关系。在去噪效果和保真性、拟合优度等方面,AG拟合和DL拟合整体无明显差异,在部分像元点上AG拟合表现出更好的重建效果。SG方法可以更有效的保留原始植被特征。3种方法重建后的效果表现出与地类空间分布相关的差异性。对于京津冀地区长时序数据,AG拟合在人类扰动较小的草地、森林和灌木地区域表现出更好的重建效果,SG方法在人类活动干扰更强的耕地区域重建效果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土地利用 植被 MODIS EVI 时间序列数据 京津冀 TIMESAT 拟合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矿化度水对煤储层吸附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9
作者 魏迎春 项歆璇 +2 位作者 王安民 张强 曹代勇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833-2839,共7页
为了探究水分及其矿化度对煤样吸附甲烷能力的影响,以准噶尔盆地南缘玛纳斯矿区侏罗系西山窑组块状煤样为例,采用矿化度水配制—样品制备—样品大气压下水浸—高压下注水—等温吸附实验的实验步骤,开展煤样干燥、饱水及含不同矿化度水... 为了探究水分及其矿化度对煤样吸附甲烷能力的影响,以准噶尔盆地南缘玛纳斯矿区侏罗系西山窑组块状煤样为例,采用矿化度水配制—样品制备—样品大气压下水浸—高压下注水—等温吸附实验的实验步骤,开展煤样干燥、饱水及含不同矿化度水条件下煤的等温吸附实验,探讨不同矿化度水对煤储层吸附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干燥煤样的兰氏体积显著大于注蒸馏水煤样的兰氏体积,注蒸馏水煤样的兰氏体积大于注10000mg/L矿化度水煤样的兰氏体积,但后者与注20000mg/L矿化度水煤样的兰氏体积相差不大。其主要原因为注蒸馏水煤样中水分子比甲烷分子更容易占据煤基质内表面或微孔内表面的吸附位,从而使得兰氏体积降低,而含矿化度水使得煤基质表面的吸附位进一步减少,从而造成了煤样对甲烷的吸附能力降低,但这也存在着一个极限值,大于20000mg/L矿化度水已不能明显降低煤样的兰氏体积。因此可推断,在地下水径流区或弱径流区,煤层水的矿化度不断增大至10000mg/L时,煤层中处于动态平衡的游离气含量会增加,而吸附气含量会减少,当煤层水矿化度超过10000mg/L,煤层中吸附气与游离气的含量比例趋于稳定。实验从研究创新的角度出发,以低煤阶煤样为例,对比分析了含不同矿化度水条件下煤样对甲烷的吸附能力的差异,并且进行了相关的理论分析和机制解释,认为地下水矿化度影响煤储层对甲烷的吸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化度 煤储层 等温吸附实验 吸咐性能 甲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平面沉积相解释方法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5
10
作者 王利功 毕建军 +3 位作者 王振辉 王学习 高星星 王亚飞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1年第6期84-88,共5页
传统三维地震资料解释方法在构造油气藏的勘探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对于岩性油气藏的勘探研究则缺乏有效的手段。针对这个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地震资料解释方法——地震平面沉积相解释方法,它是在地震切片解释方法的基础上,发展... 传统三维地震资料解释方法在构造油气藏的勘探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对于岩性油气藏的勘探研究则缺乏有效的手段。针对这个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地震资料解释方法——地震平面沉积相解释方法,它是在地震切片解释方法的基础上,发展了多属性融合成像、切片沉积相投影、平面沉积相智能追踪等关键技术,这些技术充分利用了地震资料横向密集连续的特性,提高了地震-地质解释的效率和精度,对地下规模较小的地质体具有很好的识别能力,对岩性油气藏的勘探和研究具有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属性融合 智能追踪 地震切片 沉积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骅坳陷寒武系—中新元古界潜山内幕成藏条件及勘探前景 被引量:8
11
作者 方杰 王兴元 +3 位作者 韩品龙 吴丰成 周学先 王铜山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6-58,共13页
基于黄骅坳陷与冀中坳陷和辽河坳陷潜山内幕成藏条件对比研究,分析黄骅坳陷寒武系—中新元古界潜山勘探潜力,明确勘探方向。研究认为黄骅坳陷寒武系—中新元古界勘探程度偏低,潜山内幕成藏地质条件好,潜山类型多,分布面积大,是一个十分... 基于黄骅坳陷与冀中坳陷和辽河坳陷潜山内幕成藏条件对比研究,分析黄骅坳陷寒武系—中新元古界潜山勘探潜力,明确勘探方向。研究认为黄骅坳陷寒武系—中新元古界勘探程度偏低,潜山内幕成藏地质条件好,潜山类型多,分布面积大,是一个十分有利的勘探领域。通过评价黄骅坳陷重点圈闭,提出有利(Ⅰ类)圈闭面积占48%,主要分布于歧口凹陷,具备形成较大规模潜山内幕油气藏的有利条件。尤其是大多数圈闭分布在洼槽区,深大断裂较发育,使寒武系—中新元古界白云岩优质储层与沙三段主力烃源层能够形成"侧向对接",易形成较大规模的"新生古储"式潜山内幕油气藏,由此提出羊二庄潜山带上1号圈闭(羊二庄潜山)作为首选风险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勘探潜力 潜山内幕 成藏条件 寒武系-中新元古界 黄骅坳陷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气直井产气曲线特征及其与储层条件匹配性 被引量:12
12
作者 韩文龙 王延斌 +2 位作者 刘度 常宏 丁涛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7-104,共8页
煤层气产气曲线类型与地质条件的匹配与否直接影响产气效果。以沁水盆地柿庄南区块排采4 a以上的直井为研究对象,在产气曲线类型划分基础上,分析不同产气曲线特征,进一步分析产气曲线与储层参数的匹配性。结果表明:研究区产气曲线可划... 煤层气产气曲线类型与地质条件的匹配与否直接影响产气效果。以沁水盆地柿庄南区块排采4 a以上的直井为研究对象,在产气曲线类型划分基础上,分析不同产气曲线特征,进一步分析产气曲线与储层参数的匹配性。结果表明:研究区产气曲线可划分为单峰快速上升、单峰稳定上升、双峰后低和双峰后高4种类型。产气曲线所表现出的特征受控于储层原始渗透率,储层动力及压裂效果。单峰快速上升型适用于含气量大于12 m^3/d、临储比大于0.4和渗透率大于0.1×10^-3μm^2的储层,该种曲线容易造成产气量的骤降;单峰稳定上升型适用的储层条件广泛,与储层参数匹配性较高;双峰后低型产气效果整体不佳,与储层参数的匹配性差;双峰后高型适用于压裂效果较好的井、对储层原始参数要求较低,其后峰产气量的增加速率影响整体的排采效果。基于上述分析,将储层划分为七种类型,对研究区及其相邻区块实施“一井一策”的排采制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直井 产气曲线特征 储层条件 匹配性 沁水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载激光雷达的寒温带典型森林高度制图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穆喜云 张秋良 +2 位作者 刘清旺 庞勇 胡凯龙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58-67,共10页
以内蒙古根河市潮查林场境内的寒温带兴安落叶松原始林及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利用机载激光雷达点云数据与地面调查的66个样地数据,采用不同算法计算样地实测树高(Lorey’s高、冠幅面积加权树高和算术平均高)分别与基于双正切角树冠识别... 以内蒙古根河市潮查林场境内的寒温带兴安落叶松原始林及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利用机载激光雷达点云数据与地面调查的66个样地数据,采用不同算法计算样地实测树高(Lorey’s高、冠幅面积加权树高和算术平均高)分别与基于双正切角树冠识别算法获取的Li DAR估测高(冠幅面积加权树高、算术平均高)和基于点云提取的百分位高构建树高回归模型(冠幅面积加权树高模型、算术平均树高模型和Li DAR百分位树高模型)。对比不同树高模型的训练精度与估测精度的差异,探讨双正切角树冠识别算法对本研究区的适用性;同时了解冠幅面积加权的样地实测树高与Lorey’s高对林分平均高代表性的差异,确定最优解释变量,筛选最优树高模型,计算研究区森林高度空间分布图,为后续生物量和碳储量研究提供参考数据。结果表明:样地冠幅面积加权树高的模型训练精度和估测精度与Lorey's高的结果一致性较好,略低于Lorey’s高的估测结果。Li DAR百分位树高模型中的50%分位高与样地实测树高相关性显著且回归模型拟合效果较好,其中,以Lorey's高为样地实测树高时模型的R2=0.869、RMSE=1.366 m;以冠幅面积加权树高为样地实测树高时模型的R2=0.839、RMSE=1.392 m;Lorey’s高的50%分位高模型的估测精度最高,各独立验证样本点估测精度均高于85%,平均估测精度为94.73%,最高估测精度可达99.78%,其中混交林平均估测精度(96.72%)高于针叶林的平均估测精度(93.58%)。因此,选择Lorey’s高的50%分位高模型计算研究区的森林高度空间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载Li DAR 森林高度 百分位 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改进Sobel算子的热红外影像边缘检测方法 被引量:11
14
作者 夏清 胡振琪 +2 位作者 许立江 王海娟 张艳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62-466,共5页
热红外影像特殊的成像机理和特点,使影像中存在大量的噪声导致边缘信息模糊难提取。基于传统Sobel算子提出了一种新的边缘检测方法。首先利用数学形态学中的不同尺度、不同结构元素对具有随机噪声的热红外影像进行形态学去噪,再用Otsu... 热红外影像特殊的成像机理和特点,使影像中存在大量的噪声导致边缘信息模糊难提取。基于传统Sobel算子提出了一种新的边缘检测方法。首先利用数学形态学中的不同尺度、不同结构元素对具有随机噪声的热红外影像进行形态学去噪,再用Otsu算法对去滤波后的影像进行全局阈值分割,最后利用Sobel算子对其进行边缘提取。基于MATLAB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Sobel算子相比,该方法不仅有较强的抗噪性,而且检测出的边缘外部轮廓与内部细节特征表达较好,边缘具有连续一致性,是一种简单、快速的边缘检测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检测 热红外影像 数学形态学 OTSU算法 SOBEL算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激光拉曼和傅里叶变换质谱实验的高—过成熟有机质特征评价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义凤 谢林丰 +5 位作者 李剑 韩双彪 乔钰 王缙 杨春龙 谢增业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83-99,共17页
如何准确评价沉积有机质特征是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工作的关键问题之一,勘探开发实践证实高—过成熟有机质特征评价尤其困难。为此,以松辽盆地下白垩统沙河子组、四川盆地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和下寒武统筇竹寺组烃源岩为研究对象,运用激光拉... 如何准确评价沉积有机质特征是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工作的关键问题之一,勘探开发实践证实高—过成熟有机质特征评价尤其困难。为此,以松辽盆地下白垩统沙河子组、四川盆地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和下寒武统筇竹寺组烃源岩为研究对象,运用激光拉曼和傅里叶变换质谱等方法对烃源岩样品进行了有机质特征评价,开展了超高分辨率的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 MS)实验,并从分子角度讨论了有机质热演化特征,计算了烃源岩样品的成熟度评价指标(MAT),表征了有机质分子化合物相对含量动态变化规律,实现了可连续量化的有机质成熟度评价。研究结果表明:①松辽盆地沙河子组、四川盆地龙马溪组和筇竹寺组烃源岩的有机质具有良好的生油气潜力,镜质体反射率(R_(o))大于1.30%,有机质的热演化程度为高—过成熟;②松辽盆地沙河子组烃源岩有机质化合物以碳氢类型为主,四川盆地龙马溪组和筇竹寺组以硫化合物和氧化合物为主,碳氢化合物、N_(1)、O_(1)、S_(1)化合物的单同位素离子总丰度呈现出随成熟度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③在R_(o)=0~2.50%、岩石热解高峰温度(T_(max))介于420~600℃时,烃源岩的MAT与成熟度正相关,而当R_(o)>2.50%、T_(max)>600℃时,MAT出现逐渐下降的现象,该现象可能与有机质分子化合物的热稳定性和沥青、石墨的生成有关;④激光拉曼光谱实验结果证实了基于FT-ICR MS的成熟度指标化合物中芳香环增加的现象。结论认为,激光拉曼和傅里叶变换质谱从不同角度揭示了热演化过程中有机质的结构变化,为高—过成熟烃源岩的有机质特征评价提供了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拉曼光谱 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 高—过成熟烃源岩 分子化合物 有机质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rcGIS的煤矿开采沉陷预测与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石秀伟 李晶 +2 位作者 赵换新 王凤娇 张瑞娅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03-106,166,共5页
以山东平原矿区某新开发矿区为研究对象,应用基于概率积分法的MSPS软件对其首采区的开采沉陷情况进行了模拟开采预测;利用ArcGIS强大的空间分析和图形显示功能对预测结果进行了可视化分析和三维立体显示;将预测结果与实际沉陷情况进行... 以山东平原矿区某新开发矿区为研究对象,应用基于概率积分法的MSPS软件对其首采区的开采沉陷情况进行了模拟开采预测;利用ArcGIS强大的空间分析和图形显示功能对预测结果进行了可视化分析和三维立体显示;将预测结果与实际沉陷情况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预测结果真实地反映了开采沉陷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范围及影响程度,可为该新开发矿区的采煤塌陷的提前治理及压煤村庄的搬迁选址提供真实、科学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采沉陷 ARCGIS 概率积分法 可视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南煤系地层地震物理模型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韩堂惠 戴世鑫 +1 位作者 李小华 邹冠贵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88-592,共5页
针对淮南煤田的地质情况——煤系地层的分布和岩性特征,研究了煤系地层地震地质模型的制作方法与弹性测试,对地震物理模型进行数据采集与处理,得出地震物理模型的地震响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煤田地震物理模型技术的关键是低速煤层和裂... 针对淮南煤田的地质情况——煤系地层的分布和岩性特征,研究了煤系地层地震地质模型的制作方法与弹性测试,对地震物理模型进行数据采集与处理,得出地震物理模型的地震响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煤田地震物理模型技术的关键是低速煤层和裂隙带的模拟制作;煤系地层地震物理模型可以指导煤田地震勘探、认识煤田地震波场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物理模型 煤系地层 数据采集 偏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小发路无烟煤基石墨烯制备与谱学表征 被引量:21
18
作者 唐跃刚 徐靖杰 +2 位作者 郇璇 王绍清 陈鹏翔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40-748,共9页
为研究云南小发路无烟煤制备煤基石墨烯及其谱学特征,采用改良的Hummers氧化还原法制备煤基石墨烯,并综合利用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拉曼光谱(Raman)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表征手段对原煤以及过程产物的化学结构进行表... 为研究云南小发路无烟煤制备煤基石墨烯及其谱学特征,采用改良的Hummers氧化还原法制备煤基石墨烯,并综合利用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拉曼光谱(Raman)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表征手段对原煤以及过程产物的化学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高温石墨化显著改善了小发路无烟煤的微晶结构,晶粒尺寸增加,平均芳香层数可达54.84,有利于后续氧化插层形成氧化石墨烯;氧化反应产生了大量含氧官能团,增加了煤基氧化石墨烯的缺陷度(ID1/IG=2.06),层间距可达0.790 nm;还原氧化石墨烯表面含氧官能团大幅度减少,缺陷度减小至1.58,芳构碳的有序度增加,成功制得煤基石墨烯;透射电镜下发现小发路无烟煤晶格条纹大部分为无定向弯曲,层间堆垛较厚,所制备的煤基石墨烯则呈透明薄层状,表面含有较多翘曲,边缘处可观察到线性晶格条纹,层数达3~5层。小发路无烟煤的含氧官能团以酚、醇、醚、酯为主,羧基含量较低,羟基共检测到环状羟基、与醚作用形成氢键的羟基、羟基间氢键相连的羟基、与芳香体系形成氢键的羟基以及自由羟基等5种,氧化后的煤基氧化石墨烯表面含氧官能团以醚和/或环氧化物、自缔合羟基和OH-醚氧键/环状羟基和羧基为主,而还原后煤基石墨烯中剩余的少量含氧官能团主要为醚和/或环氧化物,其稳定性较强,通过水合肼还原难以消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烟煤 煤基石墨烯 XRD RAMAN FT-I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青龙台地区高密度全数字三维地震采集技术及效果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明生 李雅楠 董文波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6-112,共7页
辽河油田逐步进入高成熟勘探开发阶段,常规地震勘探难以满足对微构造、小断层、小断块、薄储层等研究的需要,对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分辨率和保真度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老油田评价开发的需要,2014年辽河油田在青龙台地区进行高... 辽河油田逐步进入高成熟勘探开发阶段,常规地震勘探难以满足对微构造、小断层、小断块、薄储层等研究的需要,对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分辨率和保真度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老油田评价开发的需要,2014年辽河油田在青龙台地区进行高密度全数字三维地震采集攻关。经过试验攻关,形成了小面元、高覆盖、宽方位、炸药震源与可控震源结合激发、单点数字检波器接收、低噪声接收的高密度全数字三维地震采集技术。新获取地震资料较老资料品质有明显提高,单炮资料频带比老资料拓宽21~25Hz,现场叠加剖面频带比老资料拓宽12~14Hz。为青龙台地区提供了较好的地震资料,并取得较好的评价开发效果,为以后全数字三维地震采集工作积累了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坳陷 数字检波器 高分辨率 高密度 覆盖次数 宽方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尺度煤粮复合区耕地演变预测 被引量:5
20
作者 石秀伟 胡振琪 +1 位作者 侯占东 李源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4-137,共4页
基于县域小尺度,以山东省的A县和B县为研究对象,利用基于概率积分法的MSPS软件对2县煤粮复合区内因采煤塌陷造成的耕地演变趋势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表明:A县和B县的煤粮复合区面积分别为31 658 hm2和19 792 hm2,占2县含煤面积的71.03%... 基于县域小尺度,以山东省的A县和B县为研究对象,利用基于概率积分法的MSPS软件对2县煤粮复合区内因采煤塌陷造成的耕地演变趋势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表明:A县和B县的煤粮复合区面积分别为31 658 hm2和19 792 hm2,占2县含煤面积的71.03%和80.32%,占2县耕地面积的27.70%和20.21%。随着煤炭的不断开采,2县复合区的耕地面积将不断减少。据预测,到闭矿时,2县共损毁耕地38 934 hm2,占煤粮复合区面积的75.67%,将会造成约37万农民无地可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率积分法 采煤塌陷 煤粮复合区 耕地演变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