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12篇文章
< 1 2 19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脱油脱水装置注醇工艺的简化与优化——以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榆林气田天然气处理厂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周继勇 白俊生 +1 位作者 呼延念超 徐伟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1-116,共6页
研究如何降低天然气处理厂注醇量、提高甲醇利用率以及降低甲醇回收装置的能耗,对于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榆林气田实现节能环保、科学开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针对榆林气田天然气处理厂低温脱油脱水及注醇工艺存在的甲醇污水处理... 研究如何降低天然气处理厂注醇量、提高甲醇利用率以及降低甲醇回收装置的能耗,对于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榆林气田实现节能环保、科学开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针对榆林气田天然气处理厂低温脱油脱水及注醇工艺存在的甲醇污水处理及高能耗问题,提出了对现有注醇工艺技术的改进方案:将直接注醇改进为循环注醇。在增设的接触塔内天然气与含甲醇污水充分接触并携带出甲醇,经三相分离器分离出的甲醇污水回流进入接触塔,形成甲醇的闭路循环。软件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接触塔塔底污水含醇量仅为0.004 3%,已达到气田污水回注标准,而不再需要甲醇回收处理。采用HYSYS软件分别对现有、改进后注醇工艺进行流程模拟,对比结果表明:在基础数据相同的情况下,相比现有注醇工艺,改进后工艺能耗降低25%、注醇量减少28%,经济与环境效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石油 长庆油田公司 榆林气田 天然气处理厂 甲醇 接触塔 注醇工艺 改进 能耗 注醇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油储层前置CO_(2)压裂返排提高原油动用机理--以长庆油田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齐银 薛小佳 +7 位作者 戴彩丽 陶亮 陈文斌 杜现飞 张同伍 陈强 陈超 孙永鹏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2-38,共7页
通过系列实验探究CO_(2)压裂返排纳微米孔隙原油动用特征,对比分析了不同层位动用差异及动用机理。结果表明:页岩岩心CO_(2)压裂返排驱油效率平均达到60%左右,其中大孔原油贡献度超过70%,残余油主要分布在小孔。CO_(2)返排驱油过程,长8... 通过系列实验探究CO_(2)压裂返排纳微米孔隙原油动用特征,对比分析了不同层位动用差异及动用机理。结果表明:页岩岩心CO_(2)压裂返排驱油效率平均达到60%左右,其中大孔原油贡献度超过70%,残余油主要分布在小孔。CO_(2)返排驱油过程,长8和长7层采出程度接近,均好于长6层岩心。长8和长7层增能系数比长6层提高9.5和3.8倍,具有更好的增能效果。压裂过程前置CO_(2)能够在返排过程中抽提原油中的低碳数组分,C 13以下增加6.2%,C 13—C 33减少7.5%。CO_(2)在改变岩石润湿性的同时,促使原油在纳微米孔隙中形成连续相,进而减少气液相界面运移阻力。CO_(2)返排驱油可有效降低孔喉原油动用下限,最低可达149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压裂 提高采收率 作用机理 页岩油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庆油田采出液分析及其对调驱增产的机理
3
作者 王燕 鄢长灏 +4 位作者 陈佳俊 王骏 易萍 马波 梁晓静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32-1337,共6页
为研究聚合物微球调驱对采出液的影响,加深聚合物微球调驱增产机理的认识,开展长庆油田特低渗、超低渗、低渗等主力油藏典型区块的采出液分析以及调驱前后标准岩心物性变化分析研究。通过分析调驱前后采出液中原油族组成、采出水中K^(+)... 为研究聚合物微球调驱对采出液的影响,加深聚合物微球调驱增产机理的认识,开展长庆油田特低渗、超低渗、低渗等主力油藏典型区块的采出液分析以及调驱前后标准岩心物性变化分析研究。通过分析调驱前后采出液中原油族组成、采出水中K^(+)、Na^(+)、Ca^(2+)、Mg^(2+)、SO_(4)^(2-)和水含量变化,总结其中的变化规律。此外,通过润湿角测试及岩心驱替试验对聚合物微球调驱前后标准岩心的润湿性、渗透率及孔隙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各典型区块注入聚合物微球后,原油中饱和烷烃含量均减小,非烃含量均增加,含水量均明显降低,采出水矿化度均有所增加。经聚合物微球调驱后,亲水岩心的接触角有所变大,向着中等极性方向转变;亲水岩心不同渗透率岩心的渗透率和孔隙度均有所减小;不同渗透率的岩心渗透率和孔隙度变化显著程度的顺序为:特低渗>超低渗>低渗。通过上述研究进一步明确了聚合物微球在储层中主要发挥“堵”的作用,通过扩大注入水的波及体积来动用剩余油,为长庆油田调驱增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4组分 采出水离子 聚合物微球 调驱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庆油田数智化油藏建设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2
4
作者 屈雪峰 姚卫华 +1 位作者 邹永玲 蔡少锋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5-232,共8页
随着油气勘探认识和技术的不断进步,盆地边缘新层系非常规储层成为油气增储上产的重要领域,开采难度增加,工作量培增。然而,油田用工总量不增反降,如何提升油气藏研究的精细化水平,培育新质生产力,打造油田高质量发展新引擎,是油田急需... 随着油气勘探认识和技术的不断进步,盆地边缘新层系非常规储层成为油气增储上产的重要领域,开采难度增加,工作量培增。然而,油田用工总量不增反降,如何提升油气藏研究的精细化水平,培育新质生产力,打造油田高质量发展新引擎,是油田急需解决的问题。长庆油田制定了“125”数智化油藏建设规划,通过数智化技术,助力资源勘探、油气开发和新能源3大主业的高质量发展。立足数智化油藏学科长远建设,结合地质研究、井位部署与随钻、产能建设、稳产提产等领域的数智化建设特点,总结出一套高效稳健的数智化油藏建设理论与方法,形成了“一体系四中台”基本建设思路,制定了勘探开发数智化整体解决方案。在该理论指导下,建成了数字油气藏研究与决策支持平台,有效推进了长庆油田的快速上产稳产,现已成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的品牌产品,支撑着长庆油田向国际一流大油气田迈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勘探开发 地质油藏 数字化 智能化 长庆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石油页岩油储集层改造技术进展及发展方向 被引量:57
5
作者 雷群 翁定为 +6 位作者 熊生春 刘汉斌 管保山 邓强 鄢雪梅 梁宏波 马泽元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35-1042,共8页
通过回顾近年来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油)页岩油储集层改造技术的发展历程,系统总结了中国石油页岩油储集层改造技术在储集层改造机理、缝控压裂技术、地质工程一体化储集层改造设计平台、低成本材料技术、大平台... 通过回顾近年来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油)页岩油储集层改造技术的发展历程,系统总结了中国石油页岩油储集层改造技术在储集层改造机理、缝控压裂技术、地质工程一体化储集层改造设计平台、低成本材料技术、大平台立体开发模式5个方面取得的主要进展。明确了目前页岩油储集层改造主体技术为以"增大缝控储量、降低施工成本、增加经济效益"为原则的高密度分段多簇缝控压裂技术体系。全面剖析页岩油储集层改造技术在立体开发、缝控压裂参数优化、重复改造、低成本改造技术4个方面面临的挑战。提出了5个方面的发展方向:(1)强化地质工程一体化研究,充分发挥储集层改造作用;(2)深化缝控改造技术,提高页岩油储量动用水平;(3)推进页岩油水平井立体开发技术实践,实现纵向多层有效动用;(4)开展页岩油水平井重复压裂技术攻关,助推缝间剩余储量高效挖潜;(5)发展低成本改造配套技术,助力油田开发降本增效。表1参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石油 页岩油 储集层改造 缝控压裂 地质工程一体化 低成本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石油与壳牌公司长北合作区块天然气地面集输工艺 被引量:10
6
作者 薛岗 姜勇 +3 位作者 赵志刚 王遇冬 刘子兵 李彬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78-82,123,共5页
长庆油田长北合作区是中国石油与英国壳牌公司在中国陆上规模最大的合作开发项目,其地面集输工艺的设计充分吸收了国内外的成熟做法,并依照壳牌公司的《设计和工程实施规范》(DEP)标准,形成了独特的开发模式。为此,详细介绍了长北合作... 长庆油田长北合作区是中国石油与英国壳牌公司在中国陆上规模最大的合作开发项目,其地面集输工艺的设计充分吸收了国内外的成熟做法,并依照壳牌公司的《设计和工程实施规范》(DEP)标准,形成了独特的开发模式。为此,详细介绍了长北合作区地面集输系统的构成和工艺流程,并与国内部分典型气田的集输工艺进行了对比,从布站模式、天然气处理工艺、变压运行工艺、气液混输工艺、井口湿气计量工艺、内防腐工艺、分段清管工艺、清管球集中回收工艺和天然气水合物抑制工艺等方面对长北合作区地面集输工艺进行了分析说明,结合生产运行情况,总结出了长北合作区地面集输工艺的特点———"井丛集气、开工加热、中压集输、气液混输、井口计量、移动分离、定期测试、仪表保护、智能清管、一级布站、枝状管网、低温分离、集中增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长北合作区块 地面集输工艺 井丛集气 一级布站 气液混输 井口安全截断 变压运行 集中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气田开发工程项目集成管理——以中国石油苏南国际合作项目为例 被引量:2
7
作者 惠宁 周晓唯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57-60,共4页
结合中国石油与国外大型石油公司合作开发项目,也是目前中国石油唯一一个为作业者的本土国际合作项目——苏南气田开发工程的管理实践,探究在面临低品位储量和复杂的内外部环境时,项目组织和管理者如何对由错综复杂、相互制约的许多专... 结合中国石油与国外大型石油公司合作开发项目,也是目前中国石油唯一一个为作业者的本土国际合作项目——苏南气田开发工程的管理实践,探究在面临低品位储量和复杂的内外部环境时,项目组织和管理者如何对由错综复杂、相互制约的许多专业子项目构成的大型气田开发工程进行集成管理,在较短时间内实现气田的高效经济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国际合作 气田开发 集成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石油对外合作长北项目HSE管理实践 被引量:4
8
作者 张湘宁 宫本涛 +4 位作者 邓怀群 钱锋 王博 陈杰 鲁艳峰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6年第5期58-64,共7页
长北气田是中国石油与壳牌公司合作的天然气开发项目。壳牌公司应用事故预防等理论树立“零事故”的理念,建立了HSE管理体系,包括8个要素:①领导与承诺;②政策和战略目标;③组织机构、责任、资源和标准;④危害及后果管理;⑤工作计划和程... 长北气田是中国石油与壳牌公司合作的天然气开发项目。壳牌公司应用事故预防等理论树立“零事故”的理念,建立了HSE管理体系,包括8个要素:①领导与承诺;②政策和战略目标;③组织机构、责任、资源和标准;④危害及后果管理;⑤工作计划和程序;⑥执行与监督;⑦审计;⑧管理层评审。壳牌要求员工把HSE管理文件落实到程序上、把对HSE的认识和理解牢记在头脑中,使HSE真正成为一种企业文化。壳牌通过追求无人身伤害的目标、公布HSE表现、同管理其他关键业务那样管理HSE工作等方式,创造其引以为荣的HSE绩效,由此赢得客户、股东和社会整体的信任,努力成为社区中的一个好邻居,并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长北项目HSE管理实践给我们深刻的启示:随着民众参与社会管理意识的增强,需要持续改进HSE管理;保障HSE培训和投资到位是实现HSE管理目标的基本条件;只有将HSE管理当作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部分,突出人性化管理,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才能最终实现本质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北项目 壳牌公司 HSE管理 培训 监督 审计 企业文化 本质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庆油田天然气勘探开发进展与“十三五”发展方向 被引量:29
9
作者 杨华 刘新社 +2 位作者 黄道军 兰义飞 王少飞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4,共14页
2013年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以下简称长庆油田)在鄂尔多斯盆地建成我国最大的油气生产基地,2015年长庆油田天然气产量达到375×108 m^3。为了持续稳产和提质增效,首先总结了"十二五"期间长庆油田天然气勘探开发的成果,... 2013年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以下简称长庆油田)在鄂尔多斯盆地建成我国最大的油气生产基地,2015年长庆油田天然气产量达到375×108 m^3。为了持续稳产和提质增效,首先总结了"十二五"期间长庆油田天然气勘探开发的成果,分析了天然气发展的有利条件:1天然气资源丰富;2勘探开发主体技术日趋成熟;3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4天然气市场需求潜力大。然后梳理了长庆油田天然气发展所面临的挑战:1资源劣质化趋势明显;2已开发气田稳产能力减弱;3低产井随时间延长不断增多;4天然气市场供需矛盾显现。进而指出了"十三五"期间长庆油田天然气勘探开发的发展方向和目标:1天然气勘探围绕上古生界致密气、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和新区新领域3个层次展开,实现天然气储量的快速增长及勘探领域的有序接替;2合理进行开发规划,重点做好老气田稳产工作,提高致密气采收率,加强新区产能建设,实现长庆气区天然气年产量稳中有升;3预计到"十三五"末,长庆油田天然气年产量将达到400×108 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 天然气产量 大气区 勘探开发技术 面临挑战 发展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庆油田减三线馏分油磺化合成石油磺酸盐工艺优化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梦凯 陈志刚 +3 位作者 刘祥 武攀峰 李鹏 陈洪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59-763,共5页
以长庆油田生产线减三线馏分油为原料油,利用发烟硫酸磺化合成石油磺酸盐,对磺化反应过程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磺化反应最佳条件为:酸油比0.65∶1,磺化温度50℃,磺化时间40 min,老化时间40 min;分酸工艺最佳条件为:加水量(m_(水)/m_(酸))... 以长庆油田生产线减三线馏分油为原料油,利用发烟硫酸磺化合成石油磺酸盐,对磺化反应过程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磺化反应最佳条件为:酸油比0.65∶1,磺化温度50℃,磺化时间40 min,老化时间40 min;分酸工艺最佳条件为:加水量(m_(水)/m_(酸))为25%,分酸温度60℃,分酸时间10 h。在最佳合成工艺条件下,合成石油磺酸盐中活性物含量可达到22.73%。该参数的确定,以期为长庆油田减三线馏分油合成石油磺酸盐提供生产依据和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三线馏分油 石油磺酸盐 磺化反应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低渗—致密油藏水平井开发注采参数优化实践——以鄂尔多斯盆地长庆油田为例 被引量:61
11
作者 赵继勇 樊建明 +3 位作者 何永宏 杨子清 高伟 高武彬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8-75,共8页
注水补充能量水平井开发过程存在拟溶解气驱和水驱两种驱替机理,3个不同的渗流阶段。基于此认识,结合水平井开发试验跟踪评价结果,确定了注水井、采油井合理工作制度和注采参数确定原则:1采用注水井与水平井大规模体积压裂相结合的超前... 注水补充能量水平井开发过程存在拟溶解气驱和水驱两种驱替机理,3个不同的渗流阶段。基于此认识,结合水平井开发试验跟踪评价结果,确定了注水井、采油井合理工作制度和注采参数确定原则:1采用注水井与水平井大规模体积压裂相结合的超前注水能量补充模式;2建立了不同储集层定向井超前注水和注水强度计算理论图版;3超前注水时机应在水平井完井之后;4水平井合理初期产量根据存地液量与排距、超前注水量、水线推进速度等参数确定;5注水未见效前合理生产流压略大于饱和压力,注水见效后合理生产流压不低于饱和压力的2/3,同时结合动态及时调整。基于研究成果,2013年HQ油田投产80口水平井,见水井比例由8.8%降到3.0%,水平井平均单井产量年递减控制在15%之内,取得了较好的实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渗—致密油藏 水平井 体积压裂 存地液量 注采参数优化 长庆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长庆油田油气勘探历程与启示 被引量:72
12
作者 张才利 刘新社 +3 位作者 杨亚娟 喻建 韩天佑 张艳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53-263,共11页
在系统总结梳理鄂尔多斯盆地油气成藏地质理论和勘探成果的基础上,将鄂尔多斯盆地勘探历程划分为盆地及周边构造油气勘探阶段(1907—1969年),侏罗系古地貌石油勘探阶段(1970—1979年),三叠系三角洲和奥陶系岩溶古地貌油气勘探阶段(1980... 在系统总结梳理鄂尔多斯盆地油气成藏地质理论和勘探成果的基础上,将鄂尔多斯盆地勘探历程划分为盆地及周边构造油气勘探阶段(1907—1969年),侏罗系古地貌石油勘探阶段(1970—1979年),三叠系三角洲和奥陶系岩溶古地貌油气勘探阶段(1980—1999年),大型岩性油气藏油气勘探阶段(2000—2012年),致密油气和非常规油气勘探阶段(2013年至今)。在50余年的勘探实践中,形成了多项地质理论,如侏罗系古地貌油藏群成藏理论、内陆坳陷湖盆大型三角洲成藏理论、陆相淡水湖盆页岩油成藏理论、致密砂岩气成藏理论、岩溶古地貌天然气成藏理论和盆地东部多层系成藏理论,推动了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勘探的持续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长庆油田 勘探历程 成藏理论 勘探启示 构造油气藏 岩性油气藏 致密油气 非常规油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庆油田水平井体积压裂工具发展浅析 被引量:36
13
作者 任勇 冯长青 +4 位作者 胡相君 张文星 何华 蒙鑫 赵粉霞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75-81,共7页
长庆油田致密油资源丰富,水平井钻井及体积压裂工艺是主要开发方式,而体积压裂工具是工艺实现的关键。通过对前期水平井分段改造管柱及配套工具对比分析,结合体积压裂工艺在作业排量、多簇射孔方式等方面对工具的要求,重点介绍了水力喷... 长庆油田致密油资源丰富,水平井钻井及体积压裂工艺是主要开发方式,而体积压裂工具是工艺实现的关键。通过对前期水平井分段改造管柱及配套工具对比分析,结合体积压裂工艺在作业排量、多簇射孔方式等方面对工具的要求,重点介绍了水力喷射分段多簇体积压裂工具、大通径快钻桥塞压裂工具和可开关套管滑套压裂工具。结果表明,在139.7mm套管固井完井条件下,当施工总排量低于8m3/min时,水力喷射分段多簇体积压裂工具具有操作简单、作业成本低的优点,成为长庆油田水平井体积压裂主体工具,已规模应用505口油田水平井;当施工排量超过8m3/min时,则采用大通径快钻桥塞压裂工具,该工具压后无需钻磨,可直接放喷、投产,已在长庆油田应用井数42口;而可开关套管滑套压裂工具不仅可以满足大排量压裂改造,还考虑了后期分层测试以及找水、堵水、重复改造等需要,将是最具有发展潜力的工具,它代表着体积压裂工具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水平井 体积压裂工具 水力喷射分段多簇压裂工具 大通径快钻桥塞 可开关套管滑套压裂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微球调驱技术在长庆油田的应用 被引量:38
14
作者 黎晓茸 张营 +3 位作者 贾玉琴 刘笑春 杨棠英 马丽萍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19-422,共4页
针对长庆低渗透油田水驱开发中平面和纵向矛盾大,水驱效率低的问题,对合成聚合物微球进行了室内性能评价及现场试验。实验表明,初始平均粒径为305.7 nm的微球,在矿化度10×104mg/L的模拟污水中恒温(55℃)放置5 d后,微球的粒径增至4... 针对长庆低渗透油田水驱开发中平面和纵向矛盾大,水驱效率低的问题,对合成聚合物微球进行了室内性能评价及现场试验。实验表明,初始平均粒径为305.7 nm的微球,在矿化度10×104mg/L的模拟污水中恒温(55℃)放置5 d后,微球的粒径增至4μm左右;放置20 d后,微球的形貌为类球形,经组织粉碎机高速剪切后,仍为类球形。用平均渗透率为425×10-3μm2填砂管进行封堵实验,封堵效率为93.6%,残余阻力系数为15.5。分两个阶段进行了6个试验井组的现场注入试验。试验后注水井出现了一定的压力上升,高含水井的液量、含水下降,低产井的产液量、产油量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微球 调驱 采收率 低渗透 裂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低渗透砂岩油藏水平井同井同步注采补能方法——以鄂尔多斯盆地长庆油田为例 被引量:17
15
作者 王晶 刘俊刚 +7 位作者 李兆国 李洪畅 张皎生 李文青 张原立 平义 杨焕英 王萍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72-779,共8页
针对超低渗透砂岩油藏水平井中段难以建立有效水驱驱替压力系统问题,提出在同一口水平井上采用封隔器、密封插管等工具,实现部分压裂缝注水、部分压裂缝采油,在同一水平井内形成分段同步注采的补能新方法,即水平井同井同步注采。该方法... 针对超低渗透砂岩油藏水平井中段难以建立有效水驱驱替压力系统问题,提出在同一口水平井上采用封隔器、密封插管等工具,实现部分压裂缝注水、部分压裂缝采油,在同一水平井内形成分段同步注采的补能新方法,即水平井同井同步注采。该方法可缩小注入端与采出端的距离,快速建立有效水驱驱替系统;该方法将井间驱替转变为水平井段间驱替,将点状水驱转变为线状均匀水驱,可大幅提高水驱波及体积,缩短见效周期。研究表明:①超低渗透砂岩油藏水平井同井同步注采,注水段应选择天然裂缝方向与人工裂缝方向一致或天然裂缝不发育的层段,段间距60~80 m;②水平井同井同步注采除控制注入压力外,采用周期注水可降低随注水时间延长注水压力逐渐上升导致的地层天然裂缝开启、生长或地层破裂风险;③现场试验验证,水平井同井同步注采补能方法可有效提升单井产量且经济效益良好,可大规模应用于超低渗透砂岩油藏的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渗透油藏 砂岩油藏 水平井 分段压裂 同井同步注采 段间驱替 开发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庆油田地质工程一体化智能决策系统开发与应用 被引量:16
16
作者 李松泉 吴志宇 +4 位作者 王娟 李良 杨倬 魏红芳 成良丙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25,共14页
面对当前勘探开发对象日趋复杂和低油价的压力,针对长庆油田页岩油、致密气赋存特点探索形成了“水平井、多层系、立体式、大井丛、工厂化”开发新模式,实现了地质工程一体化规模、高效及低成本开发页岩油气资源。为了更好地适应一体化... 面对当前勘探开发对象日趋复杂和低油价的压力,针对长庆油田页岩油、致密气赋存特点探索形成了“水平井、多层系、立体式、大井丛、工厂化”开发新模式,实现了地质工程一体化规模、高效及低成本开发页岩油气资源。为了更好地适应一体化综合研究、生产组织和决策指挥等业务需求,对数字化条件下油田企业级地质工程一体化决策系统的构建与应用进行了探索研究,提出涵盖“研究+分析+决策”完整链条的设计思路,将新一代大数据、物联网及人工智能技术与页岩油气开发模式深度融合,开发建设了地质工程一体化决策支持系统(Geology&Engineering Integrated Decision Support System,简称GEDS),包括三维地震大数据可视化、地上地下一体化综合展示、三维地质快速建模数据接口、地质模型局部快速更新等关键技术模块,在页岩油勘探开发示范工程中进行推广应用,实现了室内现场远程互动、生产过程实时监控、方案部署动态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工程一体化 页岩油 数字化 智能化 多学科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庆油田特低渗透油藏二氧化碳驱提高采收率室内评价 被引量:54
17
作者 杜朝锋 武平仓 +2 位作者 邵创国 王丽莉 徐飞燕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3-64,76,共3页
为了有效开发低渗透、超低渗透油藏以及降低周边企业温室气体的减排压力,合理有效利用二氧化碳(CO2)气体,在长庆油田开展了注CO2提高采收率的室内岩心驱替实验,对CO2的注入方式、注入量及与渗透率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低渗... 为了有效开发低渗透、超低渗透油藏以及降低周边企业温室气体的减排压力,合理有效利用二氧化碳(CO2)气体,在长庆油田开展了注CO2提高采收率的室内岩心驱替实验,对CO2的注入方式、注入量及与渗透率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低渗透油藏采用CO2水气交替驱能提高驱油效率,平均可提高13.3%;对于渗透率大于1.0×10-3μm2的相对高渗透岩心,驱油效率提高幅度最大,平均提高了17.6%;为了获得较高的驱油效率并且降低生产费用,水气交替驱注入孔隙体积倍数应为0.5~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低渗透油藏 二氧化碳 水气交替驱 驱油效率 长庆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前注水是低渗透油田开发的重要途径——以长庆油田三叠系延长组油藏为例 被引量:42
18
作者 李亮 胡建国 阎纪辉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32-234,共3页
为了提高长庆油区三叠系延长组油藏的开发效果,提高探明储量动用程度,在借鉴国内外油田开发经验的基础上,经过不断探索、实践,找出了一条提高单井产量、实现特低渗透油田高效开发的新路子,即采用超前注水、先注后采的注水开发方式... 为了提高长庆油区三叠系延长组油藏的开发效果,提高探明储量动用程度,在借鉴国内外油田开发经验的基础上,经过不断探索、实践,找出了一条提高单井产量、实现特低渗透油田高效开发的新路子,即采用超前注水、先注后采的注水开发方式,合理地补充地层能量,提高地层压力,使油井能够长期保持较高的地层能量和旺盛的生产能力,产量递减明显减小。同时,通过实施先注后采能防止原油物性变差;能够有效地保证原油渗流通道的畅通;能够有效地提高注入水波及体积;最终能够使三叠系延长组特低渗透油田开发实现效益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 地层能量 特低渗透油田 注水 三叠系延长组 长庆油田 产量递减 流通 效益最大化 生产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庆油田勘探开发服务型共享数据中心构建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付金华 石玉江 +2 位作者 王娟 陈芳 杨倬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8,共8页
在企业信息化中,数据始终处于基础和核心的地位。进入"十三五",随着长庆油田信息化从集中建设走向集成应用和大数据分析阶段,数据问题日益成为制约信息系统价值体现和效益发挥的主要瓶颈。传统的数据管理模式以数据库为核心,... 在企业信息化中,数据始终处于基础和核心的地位。进入"十三五",随着长庆油田信息化从集中建设走向集成应用和大数据分析阶段,数据问题日益成为制约信息系统价值体现和效益发挥的主要瓶颈。传统的数据管理模式以数据库为核心,强调分专业的数据资产化管理,不便于多学科的集成应用。按照油气藏全生命周期数据管理理念,对数字化条件下数据中心建设和管理模式进行了对策研究,提出以数据服务和分析应用为核心,业务主导、业务流与数据流相统一,集中管理、在线监控的油气藏数据中心模式,确保数据全面正常化,为资源共享、协同研究、综合决策提供有效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中心 数字化 油气藏 服务型 管理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庆油田延长组特低渗透储层物性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6
20
作者 曲春霞 杨秋莲 +3 位作者 刘登飞 刘旭 李爱琴 崔攀峰 《岩性油气藏》 CSCD 2008年第2期43-47,共5页
长庆油田低渗透储层发育,随着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储层渗透性逐渐变差,需要开展更加精细的地质研究工作。储层物性是油藏各种因素的综合表征,主要受沉积环境、胶结物含量、微观孔隙结构等因素影响。明确影响延长组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 长庆油田低渗透储层发育,随着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储层渗透性逐渐变差,需要开展更加精细的地质研究工作。储层物性是油藏各种因素的综合表征,主要受沉积环境、胶结物含量、微观孔隙结构等因素影响。明确影响延长组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可为油田开发部署及开发政策制定提供可靠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低渗透 储层物性 沉积微相 孔隙结构 延长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