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下游业务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华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038-1042,共5页
介绍了中国石油信息技术总体规划及下游业务相关的信息系统。简要描述了炼油化工生产运行系统、先进计划系统、加油站管理系统、客户服务系统和其他系统的功能与架构 。
关键词 中国 炼油化工 信息化建设 生产运行系统 先进计划系统 加油站管理系统 客户服务系统 ER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石油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探讨 被引量:2
2
作者 张福琴 边钢月 边思颖 《中国工程科学》 2007年第12期10-15,共6页
针对世界石油峰值及我国油气供需预测,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以立足国内为主、加强国内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构建节约型社会、实现能源发展的多元化战略,以及开拓海外油气资源、建立石油储备体系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石油峰值 油气供需 可持续发展 能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油气田开发实践、挑战与展望 被引量:3
3
作者 胡文瑞 张书通 +1 位作者 徐思源 王雪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1,共11页
随着国内油气资源劣质化程度加剧、增储上产难度加大、技术要求不断攀升、开发成本持续升高,油气企业保障国家能源安全面临更大的风险和挑战。在此背景下,通过系统梳理了百年来中国油气田开发实践,详细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油气储量产量... 随着国内油气资源劣质化程度加剧、增储上产难度加大、技术要求不断攀升、开发成本持续升高,油气企业保障国家能源安全面临更大的风险和挑战。在此背景下,通过系统梳理了百年来中国油气田开发实践,详细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油气储量产量趋势与构成,重新划分了油气田开发阶段。按照陆相、海相、低渗、海洋、页岩油气等角度深入总结了油气田开发理论与技术,聚焦当前油气产业发展面临的勘探开发理论创新难度极大、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技术适应性有待进一步提高、油气开发成本居高不下、资源勘探开发与征地环保矛盾进一步凸显等挑战,提出了相应对策和建议。结合新的发展形势,研究提出了向智能化转型是油气企业发展的根本路径、非常规油气开发将在国内油气开发中占据主要地位、绿色低碳转型是油气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等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田 理论 技术 地面工程 开发 实践 挑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过程中减污降碳协同管控 被引量:1
4
作者 杜永亮 汪扬 +5 位作者 何少林 苑宏英 徐薇 宋阳 刘博 徐英俊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71-378,共8页
石油天然气行业是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的重要源头,也是甲烷(CH_(4))的最大工业释放源。在石油天然气开采中对VOCs与CH_(4)进行协同管控,实现减污降碳,对我国大气环境治理和“双碳”目标实现具有重要意义。石油天然气开采过程中大部分... 石油天然气行业是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的重要源头,也是甲烷(CH_(4))的最大工业释放源。在石油天然气开采中对VOCs与CH_(4)进行协同管控,实现减污降碳,对我国大气环境治理和“双碳”目标实现具有重要意义。石油天然气开采过程中大部分VOCs和CH_(4)释放源具有同根同源性,其中工艺有组织排放和火炬排放分别为最大的VOCs释放源和CH_(4)释放源;在加入新型网络化监测的协同管控路径基础上,选择适宜的管控措施,可提高污染物协同管控的效率;治理成本效益核算中多污染物成本效益法具有更高的经济效益,吸收法和吸附法是技术成熟度和经济性较高的VOCs治理技术,而减少压缩机和发动机启动次数是最经济的CH_(4)减排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天然气开采 VOCS CH_(4) 协同管控 减污降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SE分子筛的孔道调控和酸量对催化裂解正庚烷制低碳烯烃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范军 杨诗棋 +4 位作者 濮鑫 叶磊 朱卡克 纪晔 刘纪昌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3,共13页
多级孔化和调控酸量是提高MSE分子筛催化裂解性能的有效途径。通过珠磨-重结晶法合成了具有纳米尺度、窄粒径分布的多级孔UZM-35分子筛,探讨了制备过程中珠磨时间和重结晶时间等因素对分子筛结构的影响,并通过硝酸溶液脱铝降低MSE分子... 多级孔化和调控酸量是提高MSE分子筛催化裂解性能的有效途径。通过珠磨-重结晶法合成了具有纳米尺度、窄粒径分布的多级孔UZM-35分子筛,探讨了制备过程中珠磨时间和重结晶时间等因素对分子筛结构的影响,并通过硝酸溶液脱铝降低MSE分子筛的酸量。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氮气物理吸附-脱附、固体核磁、氨气程序升温脱附(NH 3-TPD)和吡啶红外(Py-IR)等手段对分子筛的形貌、孔道结构和酸性质进行表征测定。以正庚烷催化裂解制备低碳烯烃为探针反应,对MSE分子筛进行性能评价,结果表明:通过引入多级孔结构和降低酸量促进MSE孔道中的单分子裂解反应,抑制氢转移副反应,使乙烯+丙烯收率提高,失活速率降低。在反应温度913 K、质量空速5 h-1的条件下,脱铝多级孔UZM-35分子筛的裂化机理比达到73.5,氢转移系数低至0.11;乙烯+丙烯收率为48.6%,比初始UZM-35分子筛提高了6.1%;反应10 h的失活率为4.1%,比初始UZM-35分子筛降低了1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烯烃 催化裂解 多级孔 UZM-35分子筛 珠磨-重结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甲醇发展现状及建议 被引量:1
6
作者 田佳鑫 陈伟 +2 位作者 孙会东 孙克乙 吕清龙 《石油炼制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9-155,共7页
绿色甲醇已被纳入我国新能源鼓励类产业。绿醇燃料是现阶段航运碳减排的主要能源,也是高效的氢载体,利用绿电合成绿醇进行储能,可解决氢存储和运输成本高的难题。概述了绿醇的技术路线及发展现状,分析了绿醇的发展机会与挑战,提出了我... 绿色甲醇已被纳入我国新能源鼓励类产业。绿醇燃料是现阶段航运碳减排的主要能源,也是高效的氢载体,利用绿电合成绿醇进行储能,可解决氢存储和运输成本高的难题。概述了绿醇的技术路线及发展现状,分析了绿醇的发展机会与挑战,提出了我国绿色甲醇的发展建议。其中,电制甲醇生产成本主要依赖电价,生物甲醇与电制甲醇耦合的工艺路线将成为降低绿醇生产成本的有效策略。而我国发展绿色甲醇应整合资源优势、立足区位优势,现阶段可重点发展烟气捕集二氧化碳来源的“低碳甲醇”;后续阶段可考虑利用生物源二氧化碳的可能性,将绿醇供应于国际航行船舶加注,逐步替代出口船用燃料,抢占绿色船用燃料的市场份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甲醇 船用燃料 新能源 低碳 生物制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结构导向集总的炼油全流程分子水平模拟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杭州 陈起 +7 位作者 欧阳镫浩 孙兰霞 王正元 罗贯纬 田文君 杨德志 刘一心 袁子晴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9-331,共13页
基于结构导向集总开发了分子水平炼油全流程模拟方法,首先使用原油分子组成数据库和原油评价数据解析进料分子组成,其次根据各炼油装置反应机理和参数构建了各装置的分子水平模型,最后构建炼油全流程分子水平模型。基于此方法建立了A石... 基于结构导向集总开发了分子水平炼油全流程模拟方法,首先使用原油分子组成数据库和原油评价数据解析进料分子组成,其次根据各炼油装置反应机理和参数构建了各装置的分子水平模型,最后构建炼油全流程分子水平模型。基于此方法建立了A石化公司炼油全流程分子水平模型,包含12套炼油装置与182条反应规则。在8030种分子进料下,模型内发生反应46443种,涉及反应分子24380种,模拟计算耗时约42 min。各装置产物收率绝对误差小于5%,产物性质与实际值基本一致。全流程分子水平模型可指导分子水平的炼油流程设计与优化,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管理 分子炼油 全流程分子水平模型 结构导向集总 反应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天然气储气调峰方式研究 被引量:43
8
作者 魏欢 田静 +3 位作者 李波 高永刚 王影 朱丽丽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45-150,共6页
为有效缓解冬季供气紧张局面,保障天然气安全平稳供应,应统筹考虑地下储气库、LNG接收站、气田等多种调峰手段,提出适应中国国情的调峰方式及战略部署。为此,借鉴国外典型国家及地区的调峰经验,归纳出当前中国天然气调峰所面临的主要问... 为有效缓解冬季供气紧张局面,保障天然气安全平稳供应,应统筹考虑地下储气库、LNG接收站、气田等多种调峰手段,提出适应中国国情的调峰方式及战略部署。为此,借鉴国外典型国家及地区的调峰经验,归纳出当前中国天然气调峰所面临的主要问题:(1)地下建库地质条件复杂,建设速度缓慢;(2)LNG接收站调峰方式抗风险能力较弱;(3)气田调峰不利于气田科学开发。针对不同地区天然气市场需求量、地质条件的差异,比较不同调峰方式的功能及成本,提出中国天然气调峰的布局方式:(1)东部沿海地区应充分利用低油价的时机,发挥已建储罐的周转能力弥补地下储气库调峰能力的不足,近期采取地下储气库与LNG调峰并重的策略,中远期调峰手段逐渐转向以地下储气库为主,LNG为辅;(2)在四大气区(塔里木、青海、西南、长庆)周边首先应充分利用已建地下储气库进行调峰,当地下储气库无法满足调峰需求时,可利用气田进行辅助调峰;(3)其他地区则应进一步寻找地下储气库建库目标,加快地下储气库建设,以地下储气库调峰为主,管网调配为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天然气 调峰方式 地下储气库 LNG接收站 气田调峰 需求 调峰成本 战略布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复杂地质条件气藏型储气库建库关键技术与实践 被引量:103
9
作者 马新华 郑得文 +3 位作者 申瑞臣 王春燕 罗金恒 孙军昌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89-499,共11页
针对中国复杂地质条件和储气库周期性大流量强注强采交变载荷工况,建立了包括选址评价、指标设计、钻完井、地面工程、风险预警和评估等方面的气藏型储气库建库关键技术,并总结了矿场应用实效。建立了开发中后期构造破碎气藏建库选址圈... 针对中国复杂地质条件和储气库周期性大流量强注强采交变载荷工况,建立了包括选址评价、指标设计、钻完井、地面工程、风险预警和评估等方面的气藏型储气库建库关键技术,并总结了矿场应用实效。建立了开发中后期构造破碎气藏建库选址圈闭密封性评价技术,提出了以非均质水侵储集层有效库容量设计为核心的建库关键指标设计方法,建立了适应超深超低压地层和交变载荷工况的安全钻井、高质量固井技术和高压大流量地面注采工程优化技术,实现了高压注气压缩机等储气库地面核心装备国产化,建立了储气库地下、地面全系统风险预警和评估技术。5项关键技术成功应用于新疆呼图壁等6座气藏型储气库群的选址、设计、建设和运行,方案设计主要指标与实际动态高度吻合,已建成调峰能力超过75.0×10~8 m^3,实现了建设和运行高效且零事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藏型储气库 圈闭动态密封性 关键指标设计 有效库容量 超深超低压钻完井 交变载荷 地面工程 核心装备 风险评估与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策驱动下的中国北方农村地区清洁取暖方式 被引量:24
10
作者 周淑慧 孙慧 +1 位作者 王晨龙 梁严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46-156,共11页
北方农村地区冬季清洁取暖是我国能源消费革命、农村生活方式革命的重要内容,也是重大民生工程和暖心工程,如何兼顾其经济性、适用性和环保要求备受关注。为此,以农村清洁取暖重点地区--京津冀及周边"2+26"城市为研究对象,在... 北方农村地区冬季清洁取暖是我国能源消费革命、农村生活方式革命的重要内容,也是重大民生工程和暖心工程,如何兼顾其经济性、适用性和环保要求备受关注。为此,以农村清洁取暖重点地区--京津冀及周边"2+26"城市为研究对象,在现场调研、入户实测的基础上,从技术、经济和环保3个维度,对该区4种主要的清洁取暖方式(燃气壁挂炉、蓄热式电暖器、空气源热泵和清洁煤炭取暖)进行对比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研究结果表明:①燃气壁挂炉替代燃煤取暖是较为经济的选择,但应严把产品能效和排放准入关,建议城镇和经济较发达的农村地区燃气采暖普及推广节能环保的冷凝式壁挂炉;②农村既有建筑普遍缺乏保温措施、采暖能耗高,应重视保温隔热措施,建议推进清洁采暖过程中同步实施房屋节能改造并给予适当补贴,结合农村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集中供暖;③洁净煤取暖在部分农村地区较长时间内仍将存在,但须严格煤质监管,建议采取"洁净型煤+专用炉具+一氧化碳监测"整套措施;④坚持因地制宜方略,各地应立足资源禀赋,选择合适的取暖路径和取暖设备,可再生能源丰富、电网配套条件好的地区,宜重点推广蓄热式电暖器或空气源热泵取暖;⑤关注农村"后煤改气、煤改电"时代的平稳运行问题,建议从国家层面统筹研究制定补贴退出方式及退出后的贫困户精准补贴问题,注重环保政策和绿色发展理念的宣传贯彻,真正做到"改得起、用得起、愿意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北方农村地区 清洁取暖 燃气壁挂炉 清洁煤炭取暖 电暖器 空气源热泵 经济性 污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剂颗粒排列方式对微波加热效果的影响
11
作者 孙建辰 杨捷 +5 位作者 李军 孙会东 牛俊敏 廖逸飞 任俊颖 商辉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7-65,共9页
根据实际实验装置建立了三维、瞬态的气固两相固定床微波加热模型,对4种不同的催化剂颗粒堆积方式(简单、菱形、立方、六方)下的微波加热效果进行了模拟计算,且考虑了入口气速以及微波加热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加热下固定床反应器... 根据实际实验装置建立了三维、瞬态的气固两相固定床微波加热模型,对4种不同的催化剂颗粒堆积方式(简单、菱形、立方、六方)下的微波加热效果进行了模拟计算,且考虑了入口气速以及微波加热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加热下固定床反应器的传热效果得到了强化,在4种堆积方式中菱形堆积的升温速率及所达温度都明显高于其余三种堆积方式。微波场的作用效果具有一定方向性,沿z轴方向的电场强度最高,在颗粒接触点之间的热点效果明显。在水平方向上,垂直于微波馈入口的y轴方向未形成强电场。以菱形堆积模型为基准对入口气速和微波功率的计算结果表明:入口气速会改变加热速率及达到平衡温度的时间,而微波功率则仅对最终温度产生影响,随着入口气速的增大,颗粒之间的温度差异降低。为解决常规固定床反应器在强吸热反应中传热效率差的问题提供了基础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床 传热 数值模拟 颗粒堆积 微波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天然气管道改革实施路径——基于美国、英国天然气产业发展改革历程分析 被引量:17
12
作者 徐东 崔媛媛 何秀文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19-126,共8页
当前,中国天然气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在改革的进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和矛盾。得益于包括成功管网改革在内的天然气产业体制改革,美国和英国已成为天然气行业市场化最成熟的两个国家,其发展和改革历程中的经验值得中国等... 当前,中国天然气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在改革的进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和矛盾。得益于包括成功管网改革在内的天然气产业体制改革,美国和英国已成为天然气行业市场化最成熟的两个国家,其发展和改革历程中的经验值得中国等天然气产业发展中国家借鉴和参考。为此,梳理了美国和英国天然气产业发展和改革的历程,总结了其经验启示:(1)天然气产业快速增长期的标志性包括主干管网建设和消费量快速增长;(2)两个国家天然气改革的时机都是天然气产业发展的成熟阶段;(3)管网剥离、资产拆分的目标可通过多种路径实现。进而结合我国天然气产业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天然气管道改革的实施路径:(1)用1~2年的时间实现财务独立,实现运输业务与销售业务的分离;(2)在2019年前实现管道业务的法律独立;(3)到2020年左右,待我国天然气管网发展到成熟期、上游市场主体和下游市场主体充分实现多元化、天然气价格市场化改革趋于完善后再实现管道业务的产权独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管道 油气体制改革 天然气管网 美国 英国 改革 实施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油气管网与能源互联网发展前景 被引量:37
13
作者 黄维和 沈鑫 郝迎鹏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6,共6页
未来较长一段时期,油气仍是中国能源利用的主体,2030年之后在能源消费总量占比超过30%,能源主体地位进一步体现。能源互联网是未来能源发展的趋势,欧美及日本已结合本国能源特征发展出不同的模式。随着中国油气地位的提高,油气管网建设... 未来较长一段时期,油气仍是中国能源利用的主体,2030年之后在能源消费总量占比超过30%,能源主体地位进一步体现。能源互联网是未来能源发展的趋势,欧美及日本已结合本国能源特征发展出不同的模式。随着中国油气地位的提高,油气管网建设和运营规模不断扩大,油气管网将成为能源互联网中消纳可再生能源、建设智慧能源的重要参与者,并应融入能源互联网发展,加快油气互联网布局。梳理中国油气管网发展现状及前景,阐述能源互联网的发展趋势,探讨中国油气管网与能源互联网的融合发展模式,给出推动中国油气管网和能源互联网发展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管网 能源互联网 融合发展 智慧能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集成机器学习模型的混合原油凝点预测方法
14
作者 何宇轩 苏怀 +4 位作者 张成 苏杨 李鸿英 黄骞 张劲军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4-222,共9页
混合输送是不同原油在同一管道中输送最常用的一种方式,快速、精准地掌握混合原油的流动参数,是制定混合原油配输方案、保证管道安全高效灵活运行的基础,通过人工取样测试确定混合原油凝点,难以及时有效对进管原油进行管控;运用基于组... 混合输送是不同原油在同一管道中输送最常用的一种方式,快速、精准地掌握混合原油的流动参数,是制定混合原油配输方案、保证管道安全高效灵活运行的基础,通过人工取样测试确定混合原油凝点,难以及时有效对进管原油进行管控;运用基于组分原油配比和凝点的经验模型计算混合原油凝点,虽简便易行,但在方法上存在预测精度提升的瓶颈;建立一种基于XGBoost集成机器学习模型的混合原油凝点预测方法。结果表明:当模型以组分原油凝点、密度、黏度以及配比为输入参数时,经8912组数据训练后的混合原油凝点预测平均绝对偏差为1.12℃;当输入参数中组分原油凝点缺失时,预测平均绝对偏差为1.93℃,其中绝对偏差小于2℃的占8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原油 凝点 机器学习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耦合物理约束和数据模型改进的成品油管道混油长度预测
15
作者 杜渐 郑坚钦 +4 位作者 蔡庆文 徐宁 夏玉恒 涂仁福 梁永图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3-230,共8页
通过分析混油发展过程并提取变量特征,考察各因素对混油长度的影响机制,构建定制网络层融合机制与数据模型,提高混合模型的机制可解释性及非线性关联能力,构造耦合损失函数并基于分级训练策略优化模型参数,提高模型收敛效果和鲁棒性,并... 通过分析混油发展过程并提取变量特征,考察各因素对混油长度的影响机制,构建定制网络层融合机制与数据模型,提高混合模型的机制可解释性及非线性关联能力,构造耦合损失函数并基于分级训练策略优化模型参数,提高模型收敛效果和鲁棒性,并利用多条管道小批量历史混油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模型预测效果显著优于传统机器学习算法,均方误差降低64%;与现有研究成果相比,准确性和鲁棒性有大幅提升,误差的分布区间及平均值分别降低46%和21%;模型基于现场小批量数据,可对多条具有不同运行特性的管道混油长度进行准确预测,有助于提高站场混油控制智能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品油管道 混油长度预测 物理约束 梯度优化机制 深度学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中和背景下中国“十四五”天然气行业发展 被引量:176
16
作者 周淑慧 王军 梁严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71-182,共12页
中国2060前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必将会带来能源供需结构的深刻变革。作为清洁低碳化石能源,天然气未来的发展前景如何,是否也面临着市场萎缩的局面?“十四五”中国天然气行业该如何发展?为了解答上述疑问,首先溯源IPCC等相关报告,认为... 中国2060前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必将会带来能源供需结构的深刻变革。作为清洁低碳化石能源,天然气未来的发展前景如何,是否也面临着市场萎缩的局面?“十四五”中国天然气行业该如何发展?为了解答上述疑问,首先溯源IPCC等相关报告,认为对中国碳中和目标比较准确的理解应是2060年前实现CO2中和,而不是实现全部温室气体中和——这一理解符合《巴黎协定》2℃温升控制目标;进而调研国内外知名研究机构发布的相关成果报告,采用能源—经济—环境协同模型(LEAP模型)设定情景参数,研判碳中和目标下中国天然气市场的发展空间和发展重点。研究结果表明:①未来15年中国天然气市场仍将处于稳定增长期,天然气消费量2035年左右达到峰值6500×10^(8)m^(3),之后有5~10年的平台期,2050年下降至5500×10^(8)m^(3),2060年仍有4300×10^(8)m^(3)的发展空间;②到2025年国内各类天然气资源量有望达到2500×10^(8)m^(3),为满足4500×10^(8)m^(3)的市场需求量还需进口2000×10^(8)m^(3),天然气对外依存度接近45%;③天然气储运体系建设的重点一是加快国家级干线管道建设,二是压实责任补齐储气能力短板,三是完善区域管网,打造“全国一张网”;④天然气市场体系建设重在压实储气调峰与保供责任,加强对中间环节的监管,建立健全设施公平开放运营相关制度规范,推进地方管网改革融入“一张网”统筹调度。最后建议:①碳中和战略下,能源企业要准确把握所处行业的发展前景,积极拥抱碳中和;②油气企业须加快业务转型升级,谋划并加快推进新能源、新产业发展;③建立和谐天然气生态圈,实现上中下游协同高效发展;④构建天然气与可再生能源融合发展的新模式;⑤统筹解决历史长协问题,促进天然气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十四五”规划 天然气行业发展 资源供应 基础设施 市场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天然气市场可持续发展分析 被引量:52
17
作者 杨建红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45-152,共8页
承接2016年回暖之势,2017年中国天然气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全年天然气消费量达2 335×10~8 m^3、年消费增量达353×10~8 m^3。为此,有必要剖析推动中国天然气市场爆发式增长的主要因素并预测其未来发展的可持续性。研究结果表明... 承接2016年回暖之势,2017年中国天然气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全年天然气消费量达2 335×10~8 m^3、年消费增量达353×10~8 m^3。为此,有必要剖析推动中国天然气市场爆发式增长的主要因素并预测其未来发展的可持续性。研究结果表明:(1)2017年爆发式增长主要受益于宏观经济形势好转、大气污染防治措施深入实施、化工等大宗产品价格回升、华东地区天然气发电负荷增加、管道天然气供应价格相对较低、LNG汽车市场整体呈现回暖态势等因素;(2)经济发展形势、"煤改气"的推进、政策实施方向、油气价格趋势等外部因素将能继续支持天然气市场的快速增长;(3)但天然气产业的自身条件、资源和基础设施条件将对市场发展造成制约。结论认为:(1)2020年之前我国天然气市场需求量仍会保持快速增长的趋势,但难以维持每年300×10~8 m^3的增长规模;(2)工业燃料和发电是天然气市场发展的主要方向;(3)环渤海等地区是未来天然气需求量增长的主要区域。为了保持我国天然气市场的发展态势,提出如下建议:(1)千方百计扩大天然气供应规模,在认真做好国产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开发的同时,积极落实进口天然气资源;(2)毫不松懈地建设基础设施,管道要超前建设,LNG接收站要加大力度建设,地下储气库等调峰设施要鼓励建设;(3)科学合理地理顺天然气价格,居民价格与非居民价格并轨首当其冲,确立价格是平衡供需关系的杠杆作用,减少行政干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天然气市场 可持续发展 消费量 爆发式增长 煤改气 工业燃料 天然气发电 环渤海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互动理论的我国矿产资源型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总体思路初探:以石油天然气企业为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丛威 李雪锋 薛庆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0-43,118,共5页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并将其作为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矿产资源产业中,石油天然气企业具有典型的产业链条长、专业技术要求高、行政管制涉及环节多、国有资本比重大等特点。通过与埃克森...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并将其作为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矿产资源产业中,石油天然气企业具有典型的产业链条长、专业技术要求高、行政管制涉及环节多、国有资本比重大等特点。通过与埃克森美孚等国外石油公司对标分析可知,我国三大石油公司存在盈利能力差、管理效率低、创新能力有待提高等问题,结合外部环境分析,提出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动因。本文结合经济学中引申的互动理论框架,以及中石化案例的分析,以石油天然气企业为例,提出应在资产、产业和治理三个层面实现互动,实现效益提升、产业融合和治理完善三方面目标,并针对这三方面目标提出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总体思路及若干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所有制 矿产资源型企业 国有企业 民营资本 互动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形势下中国油气勘探开发监管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5
19
作者 唐国强 徐东 +1 位作者 付迪 刘韬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41-151,共11页
国家印发的《关于深化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建立竞争有序、有法可依、监管有效的石油天然气体制;然而,当前我国油气勘探开发领域缺少独立的监管法规、监管职能缺位或分散、监管工作尚待完善、监管力量严重不足,制约了... 国家印发的《关于深化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建立竞争有序、有法可依、监管有效的石油天然气体制;然而,当前我国油气勘探开发领域缺少独立的监管法规、监管职能缺位或分散、监管工作尚待完善、监管力量严重不足,制约了油气工业的健康高效发展。为此,系统研究了我国油气行业改革历程、油气行业管理和监管现状,结合国外油气勘探开发监管的主要启示,对我国油气勘探开发监管体系的完善提出了建议:①应逐步理顺政府管理机构及职能,优化油气勘探开发监管方式,建立相对独立的专业化监管机构,构建权责明确和协调合作的分级监管体系;②油气勘探开发监管体系构建应坚持与政府职能改革协调推进、为产业发展和能源战略目标服务、形成多元监督体系等10项基本原则;③应构建“依法依规、权责明确、高效透明、公开公正、多方参与”的现代监管体系,重点开展安全与生产监管、市场监管、行业监管等3个方面的监管业务;④“十三五”时期、“十四五”前期、“十四五”后期分别按照“补短板、强职能”“建机制、促分离”“大部制、分级管”的基本思路开展监管机构体制机制建设;⑤成立专项改革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健全法律法规体系,综合协调各级政府与产业部门、产销者及消费者的关系,充分发挥油气企业及行业协会的监管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勘探开发 改革 政监合一 政监分离 大部制 协调合作 分级监管 多元化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油直接催化裂解UPC工艺过程模拟与反应参数多目标优化 被引量:3
20
作者 周鑫 张智博 +7 位作者 杨诗棋 纪晔 闫昊 冯翔 赵辉 刘熠斌 陈小博 杨朝合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6-232,共7页
原油直接催化裂解技术可以实现从原油到三烯(乙烯、丙烯、丁烯)、三苯(苯、甲苯、二甲苯)的一步跨越,对我国炼化行业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以全馏分石蜡基中原原油(159~780℃)为原料,采用混合馏分结构与分子组成集总建模策略,对原油... 原油直接催化裂解技术可以实现从原油到三烯(乙烯、丙烯、丁烯)、三苯(苯、甲苯、二甲苯)的一步跨越,对我国炼化行业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以全馏分石蜡基中原原油(159~780℃)为原料,采用混合馏分结构与分子组成集总建模策略,对原油直接催化裂解制烯烃(UPC)反应过程进行建模与工艺参数校准,并基于工业试验数据验证了其准确性。以多产烯烃、控制焦炭生成为目的,利用NSGA-Ⅲ多目标优化算法对模型进行了优化,得到优化后的操作参数。采用优化后的操作参数,即在第一段预热闪蒸温度为194.32℃、第二段预热闪蒸温度为228.16℃、第一段提升管反应器出口温度为615.73℃、第二段提升管反应器出口温度为622.59℃的条件下,UPC工艺得到的乙烯和丙烯收率之和为53.367%,焦炭收率为8.311%。此外,由于现行税费体系燃料型工艺路线税收贡献明显高于化工型工艺路线,UPC工艺参数优化后,烯烃收率大幅度提升,燃料油收率大幅度下降,原油生产总值降低44.30元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馏分 石蜡基原油 原油直接催化裂解 分子集总 流程模拟 多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