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油田稠油火驱采出井N80油管腐蚀失效分析
1
作者 陈登亚 邹俊刚 +3 位作者 余成秀 孙江河 向红 曾德智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8-94,共7页
目的厘清新疆油田稠油火驱某采出井N80油管的腐蚀失效原因,明确腐蚀主控因素和腐蚀机理。方法分析了火驱井油管服役井史和宏观腐蚀形貌,检验了失效油管的化学成分、金相组织和力学性能,利用扫描电镜、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对腐蚀产物进... 目的厘清新疆油田稠油火驱某采出井N80油管的腐蚀失效原因,明确腐蚀主控因素和腐蚀机理。方法分析了火驱井油管服役井史和宏观腐蚀形貌,检验了失效油管的化学成分、金相组织和力学性能,利用扫描电镜、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对腐蚀产物进行物相分析。结果失效油管的化学成分、力学性能均符合相关标准要求,金相组织无异常;油管以局部腐蚀为主,服役仅1年油管外径减少了1.89 mm;腐蚀产物层厚度达96μm,主要由Fe_(2)O_(3)、FeCO_(3)和FeOOH组成。结论失效油管发生了高温环境下的CO_(2)腐蚀和O_(2)腐蚀,O_(2)和Cl^(-)的协同作用是导致油管局部腐蚀发展的主要原因,建议采用铝合金牺牲阳极短节进行防护,研究成果为火驱环境油管柱的腐蚀与防护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80油管 火驱 CO_(2)腐蚀 O_(2)腐蚀 失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油田超临界二氧化碳管道投产置换过程温压及相变特性
2
作者 李欣泽 王德中 +3 位作者 张海帆 刘双全 朱涛 邢晓凯 《新疆石油天然气》 CAS 2024年第4期77-86,共10页
鉴于CO_(2)的相特性,超临界CO_(2)管道投产置换过程与原油、天然气管道存在显著差异。采用OLGA软件对新疆油田某超临界CO_(2)管道示范工程的投产置换过程进行了模拟,得到投产过程中压力、温度、密度、相态转变等参数变化规律。研究了初... 鉴于CO_(2)的相特性,超临界CO_(2)管道投产置换过程与原油、天然气管道存在显著差异。采用OLGA软件对新疆油田某超临界CO_(2)管道示范工程的投产置换过程进行了模拟,得到投产过程中压力、温度、密度、相态转变等参数变化规律。研究了初始背压大小、首站充注各相态CO_(2)质量流量、环境温度的变化对置换投产过程中置换时间、温度、压力、相态转化过程、CO_(2)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液相CO_(2)充注阶段,气相CO_(2)不断被顶挤,在憋压作用下气相CO_(2)分子热运动加剧,导致在压力升高的同时温度也升高,后段管段流体由气相直接转变为超临界相;增加各相态CO_(2)充注质量流量可缩短置换时间,为控制管道最高温度不超过50℃,液相CO_(2)的充注流速不能超过0.5 m/s;环境温度的升高会极大提高液化压力,同时大部分管段流体较容易从气相直接转变为超临界相,不利于相态控制,不推荐在夏季进行投产。为方便投产方案评价,提出了安全指标(管道温度)、效率指标(投产用时)、经济指标(CO_(2)用量)三大指标,其中安全指标需优先满足。研究成果可为超临界CO_(2)输送管道投产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_(2) 管道输送 投产 置换 相态控制 CCU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N21调剖剂的研制及其在新疆油田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建远 袁飞 +1 位作者 戴明 赵玲莉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5-37,53,共4页
针对地层温度75℃的新疆油田石南21井区中孔低渗油藏,研发了地下成胶的一种聚合物凝胶调剖剂。通过组分用量筛选,确定现场施工用调剖剂配方为:丙烯酰胺,2%;甲叉双丙烯酰胺,2.5%;改性剂,800 mg/L;引发剂,20-50 mg/L。该调剖剂26℃时黏度... 针对地层温度75℃的新疆油田石南21井区中孔低渗油藏,研发了地下成胶的一种聚合物凝胶调剖剂。通过组分用量筛选,确定现场施工用调剖剂配方为:丙烯酰胺,2%;甲叉双丙烯酰胺,2.5%;改性剂,800 mg/L;引发剂,20-50 mg/L。该调剖剂26℃时黏度为1.1mPa.s,易泵送易注入,75℃成胶时间≥4小时,形成的凝胶黏度〉5.0 Pa.s。在渗透率7.2×10^-3μm^2的储层岩心中,注入压力约2.0 MPa,成胶后堵塞率为97.6%,突破压力超过8 MPa。该剂可抗5%CaCl2,形成的凝胶75℃下放置30天不破胶。在一口注水井试用该剂调剖,使注水压力由3.5 MPa升至6.0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剖剂 水基凝胶 交联聚丙烯酰胺 地下聚合成胶 组成与配方 调剖 注水井 新疆石南21井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渗剂接枝改性支撑剂稳油阻水性能研究
4
作者 张伟 闻学军 +3 位作者 蒲迪 罗平亚 郭拥军 熊启勇 《新疆石油天然气》 2025年第1期69-77,共9页
克拉玛依油田某区实施压裂增产后,出现大量生产井压后含水快速上升且含水率高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难题,通过硅烷偶联剂KH570将疏水缔合型相渗剂接枝到石英砂表面,制备出疏水缔合型相渗接枝支撑剂RPM-SiO_(2)。对RPM-SiO_(2)进行红外光谱... 克拉玛依油田某区实施压裂增产后,出现大量生产井压后含水快速上升且含水率高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难题,通过硅烷偶联剂KH570将疏水缔合型相渗剂接枝到石英砂表面,制备出疏水缔合型相渗接枝支撑剂RPM-SiO_(2)。对RPM-SiO_(2)进行红外光谱扫描和SEM电镜扫描,证实相渗剂于支撑剂表面接枝成功,并在克拉玛依油田某区油藏条件下对比研究了RPM-SiO_(2)和空白石英砂支撑剂的常规性能(润湿性、密度、酸溶解度和抗压强度)、导流能力和控水能力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RPM-SiO_(2)和空白石英砂支撑剂综合性能基本一致,满足行业标准要求;两者油相导流能力几乎一致,但RPM-SiO_(2)的水相导流能力低于空白石英砂支撑剂的25%;RPM-SiO_(2)相对空白石英砂支撑剂水相渗透率下降83.41%,油相渗透率下降17.49%,产出液含水率下降18.65%,具备良好的控水能力和长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渗调节剂接枝支撑剂 疏水缔合聚合物 相渗调节剂 接枝聚合 水/油相渗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田集输用机械复合管技术研究进展
5
作者 曾德智 史胜垚 +3 位作者 李屹洋 孙江河 苏日古 陈思宇 《新疆石油天然气》 2025年第1期87-94,共8页
双金属机械复合管技术是解决油气田集输管道内腐蚀的重要方法,其成型、焊接和检测技术是保障管道安全运行的先决条件。为确保油气田安全生产集输,针对双金属机械复合管成型技术、焊接技术和无损检测技术的进展开展综述,介绍了目前常用... 双金属机械复合管技术是解决油气田集输管道内腐蚀的重要方法,其成型、焊接和检测技术是保障管道安全运行的先决条件。为确保油气田安全生产集输,针对双金属机械复合管成型技术、焊接技术和无损检测技术的进展开展综述,介绍了目前常用的两种机械成型方式及其特点,分析了提高焊接接头质量的工艺方法,总结了用于不同管道缺陷的无损检测技术。结果表明:成型技术方面,爆燃成型和液压成型是国内常用的复合方法,但其在大口径管材制备和异形管件应用上还存在局限性;焊接技术方面,通过优化焊接工艺可提高焊接接头质量,管端激光熔覆技术成为未来研究方向;无损检测方面,传统检测方法逐渐向智能化、综合化的现代技术发展,可实现更广的覆盖范围和更高的缺陷检出率;此外,若能对机械复合管全生命周期关键环节进行管端数据记录,便可在出现质量问题时进行精准溯源。结论认为,提高机械复合管技术在成型和焊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以及无损检测技术的准确性,对其在油气田集输上的安全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集输 机械复合管 成型技术 焊接技术 无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化优化设计在石西油田SH1026井的应用研究
6
作者 罗兆 张天翔 +1 位作者 怡宝安 吴丽蓉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50-254,共5页
本文针对石西油SH1026井的特殊现状和该井所属区块地质特征,优选出了适合SH1026井的酸化液配方。结合损害程度和损害半径对产能的影响及沉淀带对油井产能的影响,采用Ac idgude基质酸化设计系统优化出适合SH1026井的施工工艺和规模,并进... 本文针对石西油SH1026井的特殊现状和该井所属区块地质特征,优选出了适合SH1026井的酸化液配方。结合损害程度和损害半径对产能的影响及沉淀带对油井产能的影响,采用Ac idgude基质酸化设计系统优化出适合SH1026井的施工工艺和规模,并进行了现场应用。室内实验表明,90℃下该配方主体酸对1.60g/cm2的泥浆粉末2h的溶蚀率为71.18%,对石西1井岩心粉末2h的溶蚀率为59.86%,该酸化液防腐性能好、配方应用表明,酸化后SH1026井日产油量逐步上升,含水率逐步下降,日产油从酸化前1.5 t逐步上升到酸化后日产油34.46 t,含水率从酸化前82.67%逐步下降到酸化后26.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化液 低渗透油藏 优化设计 泥浆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沥青分散剂的研制及性能评价
7
作者 郑存川 王伟 +2 位作者 陈神根 王瑞 陈江东 《新疆石油天然气》 2025年第1期78-86,共9页
针对塔河油田井筒举升过程中沥青质随温度降低逐渐析出、聚集、沉淀造成严重堵塞的问题,采用钢丝网溶解法开展沥青分散剂的研制和评价。通过对井筒沉积物进行三组分、元素组成、扫描电镜(SEM)等表征分析,确定塔河油田井筒沉积物的主要... 针对塔河油田井筒举升过程中沥青质随温度降低逐渐析出、聚集、沉淀造成严重堵塞的问题,采用钢丝网溶解法开展沥青分散剂的研制和评价。通过对井筒沉积物进行三组分、元素组成、扫描电镜(SEM)等表征分析,确定塔河油田井筒沉积物的主要成分为沥青质。根据相似相溶原理,研制出了一套高效溶解沥青质的分散剂LYH-1(芳烃溶剂LY+1.0%正戊醇+1.0%壬基酚+0.2%石油磺酸盐)。水浴50℃,将沥青质沉积物浸泡在沥青分散剂LYH-1中静置反应4 h,5g沥青分散剂LYH-1对1g沥青质沉积物的溶解率高达97%,长时间放置不聚集,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能和普适性能。通过研究高效沥青分散剂LYH-1对沥青质的作用机理,证明其主要通过氢键、π-π相互作用与沥青质沉积物形成稳定体系,降低沥青质聚集物粒径,使聚集体稳定悬浮于溶液中,阻碍沥青质进一步絮凝沉积。研究结果表明,LYH-1是一种新型的高性能沥青分散剂,它可以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有效防止油井和地面管道的堵塞,实现增产目标,提高稠油油藏的开发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沥青质 井筒沉积物 沥青分散剂 氢键作用 Π-Π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酸性疏水缔合物压裂液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怡宝安 罗兆 +3 位作者 李胜伟 牛俊峰 袁文义 吴丽蓉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07-410,共4页
针对新疆油田乌-夏二叠系风城组及夏子街组储层与常规胍胶压裂液不配伍,压裂后出现返胶困难的问题,本文报道了一种可以在酸性条件下交联的疏水缔合物压裂液,该压裂液具有良好的延缓交联性能﹑良好的耐温、抗盐、耐剪切性能。在130℃、17... 针对新疆油田乌-夏二叠系风城组及夏子街组储层与常规胍胶压裂液不配伍,压裂后出现返胶困难的问题,本文报道了一种可以在酸性条件下交联的疏水缔合物压裂液,该压裂液具有良好的延缓交联性能﹑良好的耐温、抗盐、耐剪切性能。在130℃、170 s-1下剪切75 min后的黏度还可以保持在50 mPa.s以上,交联时间达200 s。此外,该压裂液携砂性能好、易破胶返排、对地层伤害小及低摩阻、低残渣、防膨效果好,突破了缓交联聚合物型压裂液耐温耐剪切性能不能超过100℃的传统观念。该压裂液目前已在新疆油田成功运用9井次,施工成功率100%,均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疏水缔合物压裂液 酸性交联剂 风城组 白云质岩 新疆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苈胶压裂液研究:水溶液黏度特性 被引量:4
9
作者 张栌丹 潘竟军 +2 位作者 陈国锦 徐冬梅 邬国栋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50-252,272,共4页
苦苈胶是一种新的水基压裂液增稠剂,其红外光谱与瓜尔胶相同,化学成分应为半乳甘露聚糖。以瓜尔胶为对比剂考察了商品苦苈胶水溶液的黏度特性。与工业特级、一级瓜尔胶相比,同浓度的苦苈胶溶液的表面张力略高,即界面活性很弱;表现黏度... 苦苈胶是一种新的水基压裂液增稠剂,其红外光谱与瓜尔胶相同,化学成分应为半乳甘露聚糖。以瓜尔胶为对比剂考察了商品苦苈胶水溶液的黏度特性。与工业特级、一级瓜尔胶相比,同浓度的苦苈胶溶液的表面张力略高,即界面活性很弱;表现黏度(25℃)较高,温度升高时表观黏度的降幅较小,即增黏性和耐温度较好(0.4%溶液的表观黏度,20℃、90℃时分别为51.1和35.4 mPa.s);在宽pH范围内(3.8-10.9)0.4%溶液的表观黏度与pH值间的关系相似,即表观黏度(25℃)在弱酸性和中性条件下较高,在使用压裂液的弱碱性条件下较低。以氯化物形式加入的金属阳离子浓度增大时,3种商品植物胶水溶液表观黏度(25℃)降低的趋势大体相同,降幅有所差别:Na+(0-20 g/L)、Ca2+(0-8 g/L)、K+(0-41.9 g/L)、F3+(0-5 g/L)引起的黏度下降分别为轻微、较小、较大、很大;0.4%苦苈胶溶液的黏度(25℃)在K+浓度增至31.4和41.9 g/L时下降9%和11%,在Fe3+浓度增至1.5 g/L时下降11%,Fe3+对瓜尔胶溶液黏度的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苈胶 水溶液 黏度性能 增稠剂 水基压裂液 植物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40稠油破乳剂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戴明 王春霞 +4 位作者 彭伟 古丽加纳提 怀升拜 李旭宏 冯全兴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36-438,共3页
红浅稠油开发区稠油乳状液综合含水约70%。原有的化学破乳剂XJ-936、XJ-420的破乳脱水效果欠佳,外交油含水和污水含油上升。因此,用高分子酚醛树脂、异氰酸酯、胺醇、氢氧化钾合成了破乳剂U-40。与其他3种破乳剂相比,U-40破乳剂的加药... 红浅稠油开发区稠油乳状液综合含水约70%。原有的化学破乳剂XJ-936、XJ-420的破乳脱水效果欠佳,外交油含水和污水含油上升。因此,用高分子酚醛树脂、异氰酸酯、胺醇、氢氧化钾合成了破乳剂U-40。与其他3种破乳剂相比,U-40破乳剂的加药浓度小,脱水速度快,30min和90min的脱水率分别为51.7%和75.9%。在红浅1-1区、红浅1-4区的现场应用表明,加药浓度减少,脱水温度降低,两区块每日外排污水含油分别为24472、16646mg/L,油线含水分别为15.7%、10.7%。U-40破乳剂与反相破乳剂配伍性较好,加药浓度为90~120mg/L、脱水温度75℃时,10个月的净化油含水小于0.49%,平均值为0.28%,外排污水含油平均值为200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乳剂 稠油 油水乳状液 污水含油 脱水率 反相破乳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生物酶破胶剂在克拉玛依油田压裂液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天翔 潘竟军 +1 位作者 杨平 梅晓丹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47-549,共3页
研究了用生物酶破胶剂来解决克拉玛依油田压裂液体系破胶不彻底、对地层伤害大这一难题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调整生物酶用量至250 mg/L和添加酶保护剂250 mg/L,并与0.01%过硫酸铵复配,2.5 h可以彻底破胶,破胶液黏度为3.3 mPa.s,残渣量280... 研究了用生物酶破胶剂来解决克拉玛依油田压裂液体系破胶不彻底、对地层伤害大这一难题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调整生物酶用量至250 mg/L和添加酶保护剂250 mg/L,并与0.01%过硫酸铵复配,2.5 h可以彻底破胶,破胶液黏度为3.3 mPa.s,残渣量280 mg/L,且无返胶现象。质谱分析破胶液分子量集中在2 147~6 366 Da,主要为13~39低聚糖分子,表明生物酶破胶剂将瓜尔胶彻底降解成小分子的多糖化合物,解决了破胶不彻底并返胶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拉玛依油田 生物酶破胶剂 高温 压裂 保护剂 黏度 残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气藏压裂支撑剂沉降及运移规律实验研究 被引量:64
12
作者 温庆志 翟恒立 +4 位作者 罗明良 胡蓝霄 黄越 黄波 李佳琦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4-107,118,共4页
页岩气资源储量巨大,但由于页岩渗透率低,往往需要压裂才能有效开采。滑溜水压裂有利于形成复杂的裂缝网络,是中外页岩储层压裂改造首选的压裂液体系。由于滑溜水粘度低,携砂能力差,增加了滑溜水压裂的风险。中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尚处于... 页岩气资源储量巨大,但由于页岩渗透率低,往往需要压裂才能有效开采。滑溜水压裂有利于形成复杂的裂缝网络,是中外页岩储层压裂改造首选的压裂液体系。由于滑溜水粘度低,携砂能力差,增加了滑溜水压裂的风险。中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尤其对滑溜水携砂支撑剂沉降及运移规律的研究更少,同时缺乏必要的实验手段。为此,设计了裂缝模拟装置,通过实验模拟了施工排量、缝宽、支撑剂粒径、压裂液粘度和砂比等参数对裂缝内支撑剂沉降和运移规律的影响,获得不同参数下支撑剂的沉降速度和水平运移速度,分析了各因素的影响规律,并求解了各因素对支撑剂沉降速度和水平运移速度的修正系数。结果表明,随着缝内流速和压裂液粘度的增大,支撑剂沉降速度减小,水平运移速度增大;随着支撑剂粒径与缝宽比值和砂比的增大,支撑剂沉降速度和水平运移速度均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水力压裂滑溜水沉降规律裂缝物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井体积压裂套管变形预测方法与防控措施
13
作者 陈小璐 张雨菲 +2 位作者 罗伟疆 蔡卓林 鱼文军 《新疆石油天然气》 2025年第1期61-68,共8页
水平井体积压裂已成为致密油藏完井改造的关键技术。对于天然裂缝和断层发育的储层,高强度的储层改造极大增加了人工裂缝诱发断层滑移的概率,从而导致套管发生变形。为避免水力压裂诱发断层滑移导致套管受剪切变形,以数值模拟为手段,开... 水平井体积压裂已成为致密油藏完井改造的关键技术。对于天然裂缝和断层发育的储层,高强度的储层改造极大增加了人工裂缝诱发断层滑移的概率,从而导致套管发生变形。为避免水力压裂诱发断层滑移导致套管受剪切变形,以数值模拟为手段,开展了套管变形风险点预测与防控措施研究。以H井组为实例研究对象,基于地质工程一体化模型和蚂蚁体追踪技术确定套管变形风险点,结合摩尔库伦准则和压裂参数优化,对套管变形风险点进行有效防控。研究结果表明,地质工程一体化模型和蚂蚁体追踪技术可有效识别井眼轨迹钻遇的断层和天然裂缝,预测H井组套管变形风险点20个。利用摩尔库伦准则确定断层激活滑动压力临界值为70 MPa,对H井组的体积压裂施工采用“错位射孔+降排量+降规模”对策,压裂过程中未发生套管变形。形成了一种套管变形风险点预测与防控技术,有效保障了水平井体积压裂改造安全、提升了储层改造效率,为套管变形预测及防控措施研究提供了技术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积压裂 套管变形 地质工程一体化 摩尔库伦准则 断层滑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苈胶压裂液研究:冻胶性质
14
作者 张栌丹 潘竟军 +2 位作者 徐冬梅 韩晓强 陈国锦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93-195,共3页
比较了苦苈胶、瓜尔胶压裂液的交联特性和黏弹性。苦苈胶可以作为油田水基压裂液的增稠剂,与硼砂和有机硼交联时,冻胶黏度随胶粉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相同浓度下剪切30 min,苦苈胶冻胶黏度略高于瓜尔胶冻胶,耐剪切性较好。在能形成冻胶的p... 比较了苦苈胶、瓜尔胶压裂液的交联特性和黏弹性。苦苈胶可以作为油田水基压裂液的增稠剂,与硼砂和有机硼交联时,冻胶黏度随胶粉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相同浓度下剪切30 min,苦苈胶冻胶黏度略高于瓜尔胶冻胶,耐剪切性较好。在能形成冻胶的pH值范围内,冻胶黏度随pH值的增加而增加;当pH值从8.78增至10.24时,苦苈胶冻胶黏度由85.46 mPa.s增至167.25 mPa.s。金属离子价态越高,对冻胶黏度的影响越大;金属离子浓度越高,冻胶黏度越小。离子浓度相同时,苦苈胶冻胶黏度高于瓜尔胶冻胶。当钙离子浓度从0增加到4 g/L时,苦苈胶冻胶黏度由400 mPa.s降至250 mPa.s,降幅达37.5%,特级瓜尔胶和二级瓜尔胶冻胶黏度分别降低45.8%和63.9%。加入三价铁离子,无法成胶。黏弹性测试结果表明,苦苈胶冻胶的储能模量和耗能模量均高于瓜尔胶冻胶,黏弹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苈胶 瓜尔胶 水基冻胶压裂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GD水平井尾管控液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森 窦升军 +1 位作者 游红娟 韩吉声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97-99,共3页
风城油田重32 SAGD试验区4组井在先导试验有杆泵举升过程中,水平井段前端均不同程度发生汽窜,采用多种措施均未能有效改善井下连通的状况。鉴于此,采用在生产井泵下接尾管控液工艺技术,可有效改善水平井段后端的连通状况,提高水平井段... 风城油田重32 SAGD试验区4组井在先导试验有杆泵举升过程中,水平井段前端均不同程度发生汽窜,采用多种措施均未能有效改善井下连通的状况。鉴于此,采用在生产井泵下接尾管控液工艺技术,可有效改善水平井段后端的连通状况,提高水平井段动用程度,从而提高SAGD水平井的工艺开发效果。现场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尾管控液技术之后,该井组水平段动用长度由150 m提高到250 m,动用率由37%提高到63%,日产油由16.3 t上升到25.1 t,日增油8.8 t,油气比由0.23提高到0.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GD水平井 尾管 控液 工艺管柱 动用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稠油火驱先导试验区移动火源燃烧效率研究
16
作者 谢建利 张继周 +2 位作者 韩晓强 张栌丹 将晓敏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8-100,共3页
噶尔盆地西北缘东段红山嘴油区火驱试验区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和面积驱热开采工艺技术的开发,但这种开发工艺后期存在难度:一是难以提高油气资源的驱油效率;二是由于向油层大量注入蒸汽,导致油层含水率增高,资... 噶尔盆地西北缘东段红山嘴油区火驱试验区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和面积驱热开采工艺技术的开发,但这种开发工艺后期存在难度:一是难以提高油气资源的驱油效率;二是由于向油层大量注入蒸汽,导致油层含水率增高,资源的汽驱末期综合含水率已达89%。为了进一步提高该稠油区块热采的最终采收率,保持现有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以红山嘴油区红浅1井火驱先导试验区为例,通过对火驱试验区油层移动火源燃烧效率研究分析,建立了适宜于火驱的最佳燃烧模式。利用德国益康烟气分析仪跟踪分析燃烧动态参数,优化控制核心变量:注气强度、过量空气系数、燃烧效率、注采比,不失时机采取调剖、封堵、关停、调控和引产等控制一线井产气量措施,保证稠油火驱先导试验区油层移动火源均匀推进,最大限度的提高火驱驱油效率,获得传统工艺无法开发的能源,为优化火驱燃烧过程和提高原油采收率提供了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驱技术 燃烧效率 提高采收率 红浅1井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匀射孔控制多簇裂缝均衡扩展机制及参数优化
17
作者 盛茂 邓超 +3 位作者 李杰 顾明哲 王天宇 田守嶒 《新疆石油天然气》 CAS 2024年第3期54-63,共10页
水平井多簇射孔分段压裂已成为非常规油气藏完井改造的关键技术,然而各压裂段中部射孔簇裂缝受跟端趾端射孔簇裂缝的应力干扰作用显著、扩展阻力较大,是导致多簇裂缝非均衡扩展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优化设计簇间非均匀布孔方式,调节各... 水平井多簇射孔分段压裂已成为非常规油气藏完井改造的关键技术,然而各压裂段中部射孔簇裂缝受跟端趾端射孔簇裂缝的应力干扰作用显著、扩展阻力较大,是导致多簇裂缝非均衡扩展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优化设计簇间非均匀布孔方式,调节各簇射孔参数,均衡簇间液量分配,削弱缝间应力干扰,促进裂缝均衡扩展。为此建立了考虑压裂段/簇间应力叠加的分段多簇裂缝扩展模型,对比分析了纺锤形布孔、坡度布孔、均匀布孔等三类布孔方式的裂缝扩展规律及其作用机制,以缝长、缝高扩展形态差异性评价裂缝扩展均衡性,优选布孔方式,设计正交试验优化非均匀布孔参数。结果表明,典型页岩油储层参数条件下,纺锤形布孔的裂缝扩展均衡性最优,其次是均匀布孔、坡度布孔。其作用机制为纺锤形布孔的端部簇射孔摩阻大于中部簇1.4~16.7倍,跟端趾端裂缝对中部裂缝的应力干扰作用被削弱,从而增加了中部簇进液量分配,相比均匀布孔,裂缝扩展均衡性提高了17.2%。而坡度布孔趾端簇孔数占比35%以上,进液量占优,达49.3%,导致其对中部簇裂缝挤压作用显著,不利于裂缝均衡扩展。优化纺锤形布孔参数表明,总孔数49个、孔径10 mm、端部簇孔数比例24.5%时,簇间裂缝扩展均衡性达到最优。研究结果有望为非常规油气多簇压裂非均匀射孔设计提供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匀射孔 裂缝均衡扩展 分段多簇压裂 射孔参数 水力压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裂液辅助二氧化碳吞吐提高页岩油采收率核磁共振实验
18
作者 肖文联 陈神根 +2 位作者 易勇刚 陈浩宇 任吉田 《新疆石油天然气》 CAS 2024年第3期83-90,共8页
为获取可实现连续补能的页岩油吞吐开发方式,以吉木萨尔页岩油储层为研究对象,借助低频核磁共振岩心分析仪和完成了压裂液辅助CO_(2)吞吐补能一体化模拟实验。分析岩样在多介质吞吐与驱替组合的开发过程中孔喉流体动用特征和采收率变化... 为获取可实现连续补能的页岩油吞吐开发方式,以吉木萨尔页岩油储层为研究对象,借助低频核磁共振岩心分析仪和完成了压裂液辅助CO_(2)吞吐补能一体化模拟实验。分析岩样在多介质吞吐与驱替组合的开发过程中孔喉流体动用特征和采收率变化特征,评价压裂液辅助CO_(2)吞吐提高采收率效果,提出页岩油补能吞吐开发新方式。实验结果表明,CO_(2)吞吐,岩样采收率随吞吐周期快速下降,仅动用中大孔中原油,产油量主要源于前2个周期,最终采收率在30%~40%之间;压裂液辅助CO_(2)吞吐并采用CO_(2)注入端生产,原油主要产自中大孔,且产油量源于前3个周期,最终采收率在30%~40%之间;压裂液辅助CO_(2)吞吐并采用压裂液注入端生产,全部孔隙中原油均得到动用,最终采收率在70%~80%之间,剩余油分布均匀,表现出最好的开发效果。研究可为矿场吞吐补能提高页岩油采收率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CO_(2)吞吐 压裂液 提高采收率 核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停泵压降曲线的压裂窜扰效果定量评价--以吉木萨尔页岩油平台井为例
19
作者 王飞 董卓 +3 位作者 徐田录 陈璐 王政凯 李占杰 《新疆石油天然气》 CAS 2024年第3期91-98,共8页
针对目前缺乏压裂窜扰效果定量评价方法的难题,创新提出一套基于停泵压降曲线的压裂窜扰效果诊断分析方法。结合井组拉链式压裂工艺,提出了4种典型窜扰模式下的停泵压降曲线,用以诊断压裂窜扰类型。选取吉木萨尔页岩油A平台6个典型压裂... 针对目前缺乏压裂窜扰效果定量评价方法的难题,创新提出一套基于停泵压降曲线的压裂窜扰效果诊断分析方法。结合井组拉链式压裂工艺,提出了4种典型窜扰模式下的停泵压降曲线,用以诊断压裂窜扰类型。选取吉木萨尔页岩油A平台6个典型压裂窜扰段开展实例应用,通过与微地震监测结果对比,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利用压降试井解释方法对吉木萨尔“新井组内部压窜”和“新老井间压窜”两种典型的停泵压降曲线开展拟合分析,反演解释缝网参数。解释结果表明,新井组内部压窜使主次裂缝的改造效果均受到影响,具体影响效果因窜扰类型的不同而存在差异;新老井间压窜主要影响主裂缝的改造效果,导致缝网由“长宽”向“短窄”转变,有效体积降低28%,整体改造效果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木萨尔页岩油 平台井组 压裂窜扰 停泵压降曲线 试井解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下双梯度控压钻井井筒多相流动规律 被引量:1
20
作者 蒋振新 李军 +4 位作者 郭勇 吴德胜 时培忠 杨宏伟 张更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36-944,共9页
在陆上井下双梯度控压钻井过程中气侵是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研究气侵过程中,井筒气-液两相流动规律对气侵检测与处理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文中基于钻井液、气体和空心球的质量、动量和能量守恒方程,考虑变梯度参数引起的环空变质量流动... 在陆上井下双梯度控压钻井过程中气侵是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研究气侵过程中,井筒气-液两相流动规律对气侵检测与处理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文中基于钻井液、气体和空心球的质量、动量和能量守恒方程,考虑变梯度参数引起的环空变质量流动和井筒多相流行为,建立了井下双梯度控压钻井气侵条件下的全瞬态气-液两相流新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分析了井下双梯度控压钻井气侵过程中井筒内的气-液两相流动规律。模拟结果表明:变梯度参数不仅会改变气相体积分数和当量循环密度(ECD),而且能够影响气侵演变规律;井下双梯度控压钻井环空ECD整体上近似呈“折线形”分布,能够更好地适应深层超深层的窄安全密度窗口;将空心球比例、旋流分离器位置和分离效率相结合,能够灵活地调整环空ECD分布。该研究对使用井下双梯度控压钻井解决陆上窄安全密度窗口地层的钻井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工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梯度控压钻井 气侵 井筒多相流 当量循环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