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属性融合与波形模拟顺序驱动的叠后流体预测技术及在港西油田中的应用
1
作者 张春 屈艳玲 +3 位作者 任瑞川 冯国君 王臣 魏雅斋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72-1278,共7页
目标处理或属性提取是储层预测和流体预测的基础,直接影响储层和流体预测的精度。流体预测是港西油田外围区域油气勘探与开发的难点,准确预测油气富集区域、有效识别油气界面是油气田勘探、开发过程中有利区优选与井位部署的关键。针对... 目标处理或属性提取是储层预测和流体预测的基础,直接影响储层和流体预测的精度。流体预测是港西油田外围区域油气勘探与开发的难点,准确预测油气富集区域、有效识别油气界面是油气田勘探、开发过程中有利区优选与井位部署的关键。针对以上难题,基于叠后时间偏移地震资料开展了基于属性融合与波形模拟顺序驱动的流体预测技术研究:首先,基于均方根振幅与弧长属性融合实现了含油气储层的预测;其次,利用波形指示模拟技术对储层油气富集区进行精细预测,即通过目标区岩石物理分析进行流体预测,在此基础上运用电阻率和井径曲线对声波进行重构,建立伪波阻抗曲线与地震反射波之间的共性结构,进而识别储层中的流体。利用这两类技术开展目标区流体预测,吻合率达到90.9%,为港西油田外围区域的储层流体预测提供了技术支撑,可以为同类岩性油气藏的勘探与开发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性油气藏 储层预测 岩石物理模型 流体识别 波形指示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沧东凹陷南皮斜坡孔二段沉积特征与油气勘探 被引量:18
2
作者 周立宏 蒲秀刚 +4 位作者 韩文中 陈长伟 张伟 林常梅 柳飒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39-545,共7页
应用沉积学和石油地质理论,通过沉积背景分析、岩心观察、砂分散与油气成藏模式构建等手段,对黄骅拗陷沧东凹陷南皮斜坡古近系孔店组第二段(孔二段)沉积特征与控砂控藏模式进行了研究,认为南皮斜坡是一个继承性发育的缓坡,孔二段受东光... 应用沉积学和石油地质理论,通过沉积背景分析、岩心观察、砂分散与油气成藏模式构建等手段,对黄骅拗陷沧东凹陷南皮斜坡古近系孔店组第二段(孔二段)沉积特征与控砂控藏模式进行了研究,认为南皮斜坡是一个继承性发育的缓坡,孔二段受东光凸起、沧县隆起物源及徐黑凸起物源的影响,斜坡砂体发育,且具有凸起顺向供砂、侵蚀沟槽输砂、单一坡-折控砂的规律,以发育辫状河三角洲-远岸水下扇沉积为主。中斜坡发育三角洲前缘主体,埋藏适中,储集物性好,砂岩与烃源岩匹配,圈闭条件良好,且位于油气运移的有利指向区,是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的重点领域;低斜坡发育优质烃源岩,夹三角洲前缘远端-远岸水下扇砂体及薄层的云质岩类,是致密油勘探的有利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皮斜坡 孔二段 沉积特征 岩性地层油气藏 致密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相断陷油气勘探有利目标区三元定量评价方法及应用——以沧东凹陷古近系孔二段为例 被引量:13
3
作者 周立宏 蒲秀刚 +5 位作者 张伟 王湘君 陈长伟 林常梅 韩文中 柳飒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84-192,共9页
陆相断陷盆地岩性油气藏形成和分布受多种因素制约,砂体、储集物性以及烃源岩是三大关键因素,因此有效地开展基于砂体、储集物性以及烃源岩的综合评价对寻找有利目标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作者在充分分析沧东凹陷石油地质特征基础上,... 陆相断陷盆地岩性油气藏形成和分布受多种因素制约,砂体、储集物性以及烃源岩是三大关键因素,因此有效地开展基于砂体、储集物性以及烃源岩的综合评价对寻找有利目标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作者在充分分析沧东凹陷石油地质特征基础上,针对各沉积朵体分别建立了沉积评价指数、储集物性评价指数、烃源岩评价指数,以及三元综合评价指数,对孔古近系孔店组第二段发育的11个朵体开展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沧县三角洲—远岸水下扇体系、舍女寺三角洲、孔店三角洲—远岸水下扇体系以及叶三拨三角洲为最有利的大型勘探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沧东凹陷 孔二段 三元定量评价 油气勘探有利区 黄骅拗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相湖盆细粒沉积区页岩层系石油地质特征与油气发现——以黄骅坳陷沧东凹陷孔二段为例 被引量:43
4
作者 蒲秀刚 时战楠 +3 位作者 韩文中 彭雪梅 张伟 祝必兴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6-58,共13页
传统观点认为,湖盆半深湖-深湖区主要以高黏土、低陆源碎屑的相对均质泥页岩类烃源岩为主,是寻找油气藏的"禁区",但近年来中外页岩油气的勘探发现完全突破了过去的传统认识。为探究湖盆细粒沉积区页岩层系基本地质特征,以G108... 传统观点认为,湖盆半深湖-深湖区主要以高黏土、低陆源碎屑的相对均质泥页岩类烃源岩为主,是寻找油气藏的"禁区",但近年来中外页岩油气的勘探发现完全突破了过去的传统认识。为探究湖盆细粒沉积区页岩层系基本地质特征,以G108-8,GD14及GD12三口井635 m岩心8 000余块次分析化验资料及配套测井、录井资料为基础,对黄骅坳陷沧东凹陷孔二段页岩层系开展了岩性特征、储层特征、有机地化特征及其对储层的影响改造作用等方面的研究。研究发现,孔二段页岩层系矿物组分复杂、岩石类型多样,按照X射线衍射矿物组分可划分为长英质页岩、灰云岩及混合质页岩等3大类、7小类;页岩层系不仅具有生油能力,而且具有一定的储集能力,发育有机质孔、晶间孔、微裂缝等多类型的孔缝系统,且具有良好的工程可改造性;有机质的丰度、热演化成熟度等对页岩层系储层的孔隙发育、含油量、碳酸盐结晶程度等具有明显的影响。页岩层系矿物组成及结构构造的差异性造成了不同岩石类型石油地质特征的差异,灰云岩类应寻找短距离运移烃,而长英质页岩和混合质页岩应以寻找自身滞留烃为主,三大岩石类型均可成为页岩油良好储层,但不同岩石类型应采取相适应的工程改造措施,才能最大化页岩油的勘探开发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层系 细粒沉积区 页岩油 孔二段 沧东凹陷 黄骅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岛油田底水稠油油藏注氮气辅助蒸汽吞吐的选区新方法 被引量:13
5
作者 杨阳 刘慧卿 +2 位作者 庞占喜 张兆祥 陈庆元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8-61,115,共4页
在注入相同蒸汽量的基础上分析注氮气辅助蒸汽吞吐效果时,许多学者忽略了注入总热量对蒸汽吞吐的影响。在注入总热量相同的条件下,通过分析孤岛油田底水稠油油藏特征,选取研究区3种典型地层参数,即油层厚度分别为2-5,5-8和8 m以上,渗透... 在注入相同蒸汽量的基础上分析注氮气辅助蒸汽吞吐效果时,许多学者忽略了注入总热量对蒸汽吞吐的影响。在注入总热量相同的条件下,通过分析孤岛油田底水稠油油藏特征,选取研究区3种典型地层参数,即油层厚度分别为2-5,5-8和8 m以上,渗透率分别为500×10^-3,1 000×10^-3,2 000×10^-3μm^2,对应的孔隙度分别为30%,35%和40%,利用数值模拟技术从增油量、加热半径和底水锥进程度3个方面,对注氮气辅助蒸汽吞吐的效果进行了对比。建立了强底水和弱底水条件下普通稠油以及特稠油油藏注氮气辅助蒸汽吞吐地层参数的筛选图版,利用该图版可有效分析底水稠油油藏注氮气辅助蒸汽吞吐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孤岛油田东区Ng3和中二北Ng5油层适合注氮气辅助蒸汽吞吐;孤北1区Ng3油层不适合注氮气辅助蒸汽吞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油藏 底水油藏 蒸汽吞吐 注氮气 数值模拟 孤岛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背斜储层物性演化及流固耦合数值模拟——以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白垩系储层为例
6
作者 汪顺宇 王健 +3 位作者 李勇 王阿瑞 陈美伊 刘可禹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45,70,共17页
以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逆冲断层相关褶皱为研究对象,分析断背斜储层的粒间体积分布特征,采用流固耦合数值方法模拟断背斜的形成过程与物性演化,评价构造挤压与流体流动对储层物性演化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在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的断... 以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逆冲断层相关褶皱为研究对象,分析断背斜储层的粒间体积分布特征,采用流固耦合数值方法模拟断背斜的形成过程与物性演化,评价构造挤压与流体流动对储层物性演化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在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的断背斜形成过程中,储层处于压应变状态,受外弧扩张作用和逆断层的影响,断背斜的枢纽和后翼是高孔隙度储层的优势发育部位。晚期构造挤压型超压对储层储集空间的保护作用有限,保护孔隙度为0.25%~0.47%和0.18%~0.43%的断背斜枢纽和后翼免受构造挤压应力的破坏。压应变演化路径控制储层孔隙度演化,早期强压应变导致孔隙度快速下降,后期外弧扩张作用抵消部分压应变,早期损失的储层孔隙度不能完全恢复。该结果为挤压背景下的断背斜优质储层分布及预测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物性演化 流固耦合数值模拟 构造 流体 断背斜 有限元 白垩系 克拉苏构造带 库车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沧东凹陷孔二段泥页岩特征及页岩油勘探潜力 被引量:11
7
作者 陈世悦 胡忠亚 +1 位作者 柳飒 张顺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8期26-33,共8页
沧东凹陷孔二段泥页岩具有有机质丰度高、热演化程度适中、厚度大、脆性矿物含量高的特点,页岩油勘探开发潜力巨大;但泥页岩非均质性较强,准确评价页岩油储层含油性和脆性的难度较大。综合岩心描述、镜下薄片观察、X射线衍射全岩矿物分... 沧东凹陷孔二段泥页岩具有有机质丰度高、热演化程度适中、厚度大、脆性矿物含量高的特点,页岩油勘探开发潜力巨大;但泥页岩非均质性较强,准确评价页岩油储层含油性和脆性的难度较大。综合岩心描述、镜下薄片观察、X射线衍射全岩矿物分析技术和热解分析,明确了孔二段泥页岩的矿物组成、沉积构造类型以及有机质丰度等沉积特征,并在此基础之上划分了岩相类型。研究表明,孔二段泥页岩的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斜长石、白云石和黏土矿物,黑色纹层状泥岩相、深灰色层状泥岩相、深灰色层状云质泥岩相、灰褐色层状泥质云岩和棕褐色块状白云岩是研究区主要的五种岩相类型;不同岩相有机质丰度存在较大差异,其中黑色纹层状泥岩有机质丰度最高,其次是棕褐色块状白云岩和灰褐色层状泥质云岩,深灰色层状泥岩与深灰色层状云质泥岩有机质丰度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沧东凹陷 矿物组成 岩相 沉积特征 页岩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歧口凹陷西南缘湖相碳酸盐岩油气聚集规律浅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王振升 周育文 +3 位作者 刘艳芬 张绍辉 杨佩峰 彭雪梅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12年第2期17-21,87,共5页
歧口凹陷西南缘湖相碳酸盐岩在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一段下部广泛分布,综合分析认为具备优越的成藏条件,生储盖层空间配置关系良好,沙一段下部分布稳定的油页岩、暗色泥岩与碳酸盐岩储层交互沉积,既是生油层,也是良好区域盖层,有利于碳酸盐... 歧口凹陷西南缘湖相碳酸盐岩在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一段下部广泛分布,综合分析认为具备优越的成藏条件,生储盖层空间配置关系良好,沙一段下部分布稳定的油页岩、暗色泥岩与碳酸盐岩储层交互沉积,既是生油层,也是良好区域盖层,有利于碳酸盐岩储层大面积成藏,具有一定的勘探潜力。目前勘探发现的油气主要集中在断裂发育带和褶皱变形区,证明油气成藏与储层岩性和裂缝发育程度密切相关,油藏类型多为构造—岩性油藏。指出下步应在加强工程工艺攻关的基础上,重点围绕断裂发育区、白云岩和砂岩的过渡区域开展勘探工作,在断裂不发育地区,应重点开展碳酸盐岩储层的裂缝平面预测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歧口凹陷 湖相碳酸盐岩 储层特征 裂缝 生油岩 成藏模式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歧口凹陷古近系天然气藏主要特征 被引量:12
9
作者 于学敏 姜文亚 +3 位作者 何炳振 王书香 邹磊落 汪晓敏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3-189,共7页
歧口凹陷已发现板桥和千米桥两个中型凝析气田,通过近两年的预探,在埕海潜山和歧口古近系深层天然气勘探又取得了重要突破,显示出歧口凹陷天然气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从生储盖等成藏要素方面对歧口凹陷古近系天然气藏进行了系统的解剖,... 歧口凹陷已发现板桥和千米桥两个中型凝析气田,通过近两年的预探,在埕海潜山和歧口古近系深层天然气勘探又取得了重要突破,显示出歧口凹陷天然气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从生储盖等成藏要素方面对歧口凹陷古近系天然气藏进行了系统的解剖,明确了歧口凹陷古近系天然气藏的主要特征。研究表明,歧口凹陷天然气主要分布在沙河街组中深层,浅层次生气藏主要位于构造圈闭中,中深层气藏位于构造岩性圈闭中;天然气成因类型以偏腐殖型气为主;储层类型以孔隙型为主,中深层裂缝发育,双重孔隙介质特征明显;两套最大湖泛期形成的区域盖层发育异常超压,天然气保存条件好;气藏主要位于高生气强度区,以晚期成藏为主,平面上具有"南油北气"、纵向上具有"上油下气"的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圈闭 超压 天然气 歧口凹陷 黄骅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元复合驱提高波及效率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杨阳 刘慧卿 +5 位作者 庞占喜 陈庆元 林士尧 张兆祥 陈一鹤 刘继伟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51-253,共3页
二元复合驱提高采收率技术在稠油油藏中应用广泛,而波及效率是影响采收率的重要因素之一,但之前在研究提高采收率时能定量描述波及效率的却很少。文中基于普通稠油油藏,根据贝克莱 ̄列维尔特驱油理论(B ̄L理论)以及含水率与含水饱和度关... 二元复合驱提高采收率技术在稠油油藏中应用广泛,而波及效率是影响采收率的重要因素之一,但之前在研究提高采收率时能定量描述波及效率的却很少。文中基于普通稠油油藏,根据贝克莱 ̄列维尔特驱油理论(B ̄L理论)以及含水率与含水饱和度关系,推导出一维条件下提高波及效率的理论公式,利用一维物理模拟实验,探究波及效率的3个影响因素,即流度比、非均质性、界面张力。结果表明:聚合物黏度越大,流度比越小,提高波及效率越好;非均质性显著影响二元复合驱波及效率;界面张力对二元复合驱的波及效率几乎无影响,但是由于界面张力对驱油效率影响很大,其数量级应在10-6N/m。在物模实验结果基础上,提出一种聚合物 ̄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驱提高波及体积的数学模型。数值模拟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拟合程度较高,与实际现场预测对比,该模型虽存在误差,但能起到一定的预测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油藏 聚-表二元复合驱 波及效率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序地层格架中优质烃源岩分布与控制因素——以歧口凹陷古近系为例 被引量:31
11
作者 姜文亚 柳飒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1-58,共8页
在层序地层学研究的基础上,应用有机地球化学等手段开展歧口凹陷古近系层序地层格架中烃源岩成烃环境研究,探讨优质烃源岩分布规律及主控因素。歧口凹陷古近系可以划分为3个二级层序,不同层序地层中均发育多套有效烃源岩,但烃源岩非均... 在层序地层学研究的基础上,应用有机地球化学等手段开展歧口凹陷古近系层序地层格架中烃源岩成烃环境研究,探讨优质烃源岩分布规律及主控因素。歧口凹陷古近系可以划分为3个二级层序,不同层序地层中均发育多套有效烃源岩,但烃源岩非均质性强。根据古环境、古生态、古气候等方面的差异性将不同层序划分为6种沉积有机相类型,其中近源—咸化湖—强还原—植源藻源相优质烃源岩最为发育。纵向上,优质烃源岩主要发育于断陷湖盆稳定湖泛期,尤其是SQEs32上部—SQEs31、SQEs1下上部—SQEs1中;横向上受物源条件和水体环境的控制,优质烃源岩在歧口凹陷南部较为发育;沉积环境和成烃环境共同控制优质烃源岩空间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成烃环境 层序地层 古近系 歧口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歧北斜坡沙三段储层地震反演预测技术
12
作者 韩国猛 郭燕珩 +4 位作者 胡瑨男 李鹏飞 唐鹿鹿 杜家鹏 苏沛强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81-185,共5页
在地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地震资料的分析与处理、测井曲线的标准化与特征曲线的重构、子波的提取与层位标定等一系列前期的处理,并优选反演参数,对歧北中斜坡沙三段开展GR拟声波测井约束反演,明确了有利砂体的展布及厚度,为该区的... 在地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地震资料的分析与处理、测井曲线的标准化与特征曲线的重构、子波的提取与层位标定等一系列前期的处理,并优选反演参数,对歧北中斜坡沙三段开展GR拟声波测井约束反演,明确了有利砂体的展布及厚度,为该区的井位部署及储层评价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歧北斜坡 标准化 拟声波曲线 波阻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骅坳陷孔南地区中下侏罗统储层特征及成藏组合模式 被引量:9
13
作者 时战楠 蒲秀刚 +2 位作者 韩文中 周静 祝必兴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58-770,共13页
为解决黄骅坳陷孔南地区中生界中下侏罗统储层特征不落实、有利储集砂体分布规律不明显的问题,在综合利用大量测井、录井、岩心及分析化验资料的基础上,对中下侏罗统系统开展了储层特征、储集物性主控因素、有利区预测及成藏特征分析.... 为解决黄骅坳陷孔南地区中生界中下侏罗统储层特征不落实、有利储集砂体分布规律不明显的问题,在综合利用大量测井、录井、岩心及分析化验资料的基础上,对中下侏罗统系统开展了储层特征、储集物性主控因素、有利区预测及成藏特征分析.研究发现,虽然孔南地区中下侏罗统储层物性较差,但是大量的岩石薄片表明,该区次生溶孔较发育,大大增强了储层的连通性,有效改善了储层物性,进一步研究表明次生溶孔较发育与有机酸酸溶关系密切,而有机酸产生与大断裂相关,在此基础上,明确有利的沉积微相类型及强烈的溶蚀作用是决定优质储层发育的主要因素;提出“近源—强联—直接输导型”和“远源—弱联—接力输导型”两类酸溶模式;利用“孔隙度—砂体有效厚度—埋藏深度—断层性质”四要素叠合评价,将有利储层发育区划分为Ⅰ1、Ⅰ 2、Ⅱ、Ⅲ、Ⅳ五类,在Ⅰ1类及Ⅰ2类有利勘探区部署的多口探井获得工业油流,钻井成功率达70%以上;依据烃源岩和储层的空间位置关系,将中下侏罗统划分为“源上”成藏组合和“源下—源侧”成藏组合,并探讨了两类成藏组合的特征及控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骅坳陷 孔南地区 中下侏罗统 储层特征 有利区 成藏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