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大庆油田深层气田气源的讨论 被引量:11
1
作者 郭占谦 刘俊峰 李贵顺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41-448,共8页
大庆油区三肇凹陷发现了不少中小型气田,分析其来源有无机成因与有机成因两大类;分析其组成也有烷烃气与非烃气两大类。在非烃气中有二氧化碳、氢气、氮气等常规非烃气体,也有号称惰性气体的稀有气体。在稀有气体中除有常见的氦、氩气体... 大庆油区三肇凹陷发现了不少中小型气田,分析其来源有无机成因与有机成因两大类;分析其组成也有烷烃气与非烃气两大类。在非烃气中有二氧化碳、氢气、氮气等常规非烃气体,也有号称惰性气体的稀有气体。在稀有气体中除有常见的氦、氩气体外,还发现有不常见的氖气。根据"稀有气体、稀土元素与某些元素的同位素,可以追踪油气与金属矿床的物质来源、运移机制与富集规律"的原理,分析烃气、非烃气及稀有气体的同位素后发现,烃气与非烃气的来源大多数为地球深部的无机成因气。不仅在勘探区内有所发现,在已开发的大庆油田内近几年来也发现非烃气随伴生气的增加而增加,其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也反映为无机成因,与原油的成因完全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气源 无机成因 大庆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大庆油田喇二浅冷装置生产能力的探索 被引量:1
2
作者 吴新阳 周英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98-102,132,共5页
大庆油田采油六厂地区近年来湿气产量远高于前几年的预测值,喇二浅冷装置处理能力相对不足,造成该地区天然气放空量增大。通过分析装置流程及工作机理,找到了影响浅冷装置生产能力的主控因素,认识到降低压缩机出口到二级三相分离器总压... 大庆油田采油六厂地区近年来湿气产量远高于前几年的预测值,喇二浅冷装置处理能力相对不足,造成该地区天然气放空量增大。通过分析装置流程及工作机理,找到了影响浅冷装置生产能力的主控因素,认识到降低压缩机出口到二级三相分离器总压降将会提高装置的处理量。结合现场实际情况,针对4处压降较大的部位制订了调整机后空冷器运行方式、改造压缩机出口管线、改造丙烷蒸发器流程、更换乙二醇混合器等措施。通过计算得出,项目实施后装置压降降低40%,湿气处理量和轻烃产量均有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庆油田 天然气 浅冷 轻烃 湿气 放空 压降 压缩机 流程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大庆油田湿气集气率的技术措施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淑华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8-90,130,共3页
近些年来,随着大庆油田气油比的上升,油田伴生气(湿气)产量明显增加,油气处理厂处理湿气能力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为此,分析了目前大庆油田湿气集气率低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提高油气装置处理能力;修复返输干气系统;提高联合... 近些年来,随着大庆油田气油比的上升,油田伴生气(湿气)产量明显增加,油气处理厂处理湿气能力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为此,分析了目前大庆油田湿气集气率低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提高油气装置处理能力;修复返输干气系统;提高联合站供干气的可靠性;转油站和联合站将本站湿气作为替补气源,确保安全生产。湿气集气率的提高,将为油气处理装置提供可靠的气源,同时为轻烃上产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庆油田 湿气 集气率 返输干气 可靠性 处理能力 优化 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田常用阻垢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4
作者 王洋洋 刘庆旺 +3 位作者 范振忠 王彪 郭昊 王娇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222-1228,共7页
在采油技术不断提高的同时,油田结垢的问题日益凸显,给原油开采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对油田结垢原因进行了分析,详细阐述了的油田常用阻垢剂的种类和阻垢机理,简述了阻垢剂在油田方面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应用前景,最后提出一种用于地层水力... 在采油技术不断提高的同时,油田结垢的问题日益凸显,给原油开采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对油田结垢原因进行了分析,详细阐述了的油田常用阻垢剂的种类和阻垢机理,简述了阻垢剂在油田方面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应用前景,最后提出一种用于地层水力压裂的磷酸类缓释阻垢剂,供油田相关行业人员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垢剂 阻垢机理 油田结垢 三聚磷酸二氢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两亲性MoS2纳米流体提高低渗透油藏采收率技术 被引量:1
5
作者 梁拓 尹成峰 +3 位作者 屈鸣 杨二龙 侯吉瑞 杨昌华 《特种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0-129,共10页
为探究多因素交互作用对纳米流体提高采收率的影响,采用Design Expert软件中的Box-Behnken法进行响应面实验设计,以采收率为目标函数建立了注入孔隙体积倍数、注入速度和渗透率三者之间的二次多项回归方程。显著性分析表明,影响纳米流... 为探究多因素交互作用对纳米流体提高采收率的影响,采用Design Expert软件中的Box-Behnken法进行响应面实验设计,以采收率为目标函数建立了注入孔隙体积倍数、注入速度和渗透率三者之间的二次多项回归方程。显著性分析表明,影响纳米流体提高采收率效果的因素按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渗透率、注入孔隙体积倍数、注入速度;响应曲面分析结果表明,注入速度和渗透率的交互作用对纳米流体提高采收率的影响最大。此外,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了渗透率、闷井时间和注入模式对纳米流体提高采收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当纳米流体注入速度为0.2 mL/min、注入孔隙体积倍数为0.5、渗透率为1.00 mD、闷井时间为6 h、注入模式为多周期小段塞时,一次水驱后可再提高采收率18.63个百分点。该研究成果对两亲性MoS2纳米流体在低渗透油藏中应用时的技术政策优化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两亲性MoS2纳米流体 提高采收率 响应面法 控制变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北部青山口组页岩油形成地质条件及勘探潜力 被引量:84
6
作者 柳波 吕延防 +3 位作者 冉清昌 戴春雷 李梅 王猛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80-285,共6页
页岩油气是重要的常规油气接替资源之一。根据页岩油区域地质调查,研究了松辽盆地北部青山口组页岩油形成的地质条件,优选出有利层段,并评估了其勘探潜力。青山口组内部旋回性明显,受湖平面控制富有机质与灰质、粉砂质泥岩交替出现;次... 页岩油气是重要的常规油气接替资源之一。根据页岩油区域地质调查,研究了松辽盆地北部青山口组页岩油形成的地质条件,优选出有利层段,并评估了其勘探潜力。青山口组内部旋回性明显,受湖平面控制富有机质与灰质、粉砂质泥岩交替出现;次级旋回下部暗色泥页岩具有单层厚度大、分布面积广,有机质丰度高等特点,目前尚处于大量生油气阶段;次级旋回上部富含长英质矿物,属于特低孔特低渗性储层,扫描电镜下微孔及微裂缝较为发育,为油气滞留提供了储集空间;青一段泥页岩整体非均质性强,并普遍发育有异常压力,具备形成页岩油的有利地质条件。地球化学分析及等温吸附试验结果表明,青山口组一段相比其他层段含油性最好,并具有一定的含气量,是具有最优勘探潜力的页岩油层系。综合以上地质条件及含油气性研究,确定了青山口组一段页岩油有利层段的空间分布,并通过资源量计算的相关参数赋值,采用概率体积法计算出松辽盆地北部青山口组一段页岩油地质资源量为105.60×108t,勘探潜力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温吸附 概率体积法 储集性能 页岩油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中坳陷廊固凹陷河西务构造带古近系沙河街组四段储集层孔隙度演化定量研究 被引量:38
7
作者 操应长 葸克来 +6 位作者 王艳忠 周磊 赵贤正 金凤鸣 崔周旗 杨春宇 董雄英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93-604,共12页
薄片鉴定、流体包裹体分析、埋藏演化史与有机质热演化史分析、膏岩层脱水及黏土矿物转化分析等研究表明:河西务构造带古近系沙河街组四段储集层经历了碱性→酸性→碱性→弱酸性→弱碱性的成岩环境演化过程;成岩作用演化序列为:压实作... 薄片鉴定、流体包裹体分析、埋藏演化史与有机质热演化史分析、膏岩层脱水及黏土矿物转化分析等研究表明:河西务构造带古近系沙河街组四段储集层经历了碱性→酸性→碱性→弱酸性→弱碱性的成岩环境演化过程;成岩作用演化序列为:压实作用→长石溶蚀和(或)石英加大→碳酸盐胶结和(或)硬石膏胶结→少量碳酸盐胶结物溶解→少量黄铁矿胶结。利用"反演回剥"的原理,以铸体薄片资料为基础,计算了各关键成岩作用对储集层面孔率的贡献量,并利用面孔率—孔隙度的函数关系,结合机械压实校正,定量地恢复了不同成岩特征储集层的实际孔隙度演化史。根据孔隙度演化史与油气成藏史匹配关系,河西务构造带沙四段储集层第1期油气成藏时期储集物性较好,孔隙度高达20%左右。第2期油气成藏时期,北部区块储集层碳酸盐胶结强烈,孔隙度急剧降低至7%左右,不利于油气充注补充;而南部区块储集层碳酸盐胶结作用弱,孔隙度仍以大于10%为主,有利于油气充注补充和成藏,成为有利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演化 反演回剥法 孔隙度演化 沙四段 廊固凹陷 冀中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俄管道(漠河-乌尔其段)多年冻土环境工程地质区划和评价 被引量:24
8
作者 金会军 王绍令 +4 位作者 吕兰芝 吉延峻 何瑞霞 常晓丽 郝加前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02-107,共6页
在汇总大量勘察资料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冻土区输油管道工程的特点,以及管道与冻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过程,重点阐述中俄输油管道沿线多年冻土环境工程地质条件,确定出中俄管道沿线冻土环境工程地质区划原则和指标。按不同类型多年冻土的区... 在汇总大量勘察资料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冻土区输油管道工程的特点,以及管道与冻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过程,重点阐述中俄输油管道沿线多年冻土环境工程地质条件,确定出中俄管道沿线冻土环境工程地质区划原则和指标。按不同类型多年冻土的区域分布规律及面积比率,并考虑地温、厚度及植被变化等特征,分成4个冻土工程地质区,即漠河—瓦拉干片状冻土区、瓦拉干—劲松大片融区的多年冻土区、劲松—加格达奇岛状多年冻土区和加格达奇—乌尔其零星多年冻土区。然后按多年冻土含冰(水)量类别,并兼顾土层冻胀、融沉分类级别,又在4个区内共划分出151个冻土类别地段,依次按区分级进行评价,最后将这151个地段归纳为4种类型的工程地质地段:良好、较好、不良、极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俄原油管道 冻土 工程地质 区划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像测井图像在火山岩岩性识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71
9
作者 张莹 潘保芝 +3 位作者 印长海 王鹏 刘传平 李宏娟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7年第3期288-293,共6页
在火山岩储层评价中,岩性识别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对松辽盆地北部火山岩地层,利用微电阻率成像测井(FMI)图像,结合常规测井资料,对火山岩岩性进行了识别。首先利用FMI静态图像和常规测井曲线将砂泥岩与火山岩区分开来... 在火山岩储层评价中,岩性识别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对松辽盆地北部火山岩地层,利用微电阻率成像测井(FMI)图像,结合常规测井资料,对火山岩岩性进行了识别。首先利用FMI静态图像和常规测井曲线将砂泥岩与火山岩区分开来;然后利用FMI动态图像分析了火山岩各种岩性的图像特征,归纳总结出火山熔岩类(流纹岩、英安岩、安山岩、玄武岩)和火山碎屑岩类(火山角砾岩、凝灰岩)的FMI图像模式;最后对研究区的22口井,利用火山岩岩性的FMI图像模式,结合常规测井岩性识别方法,对火山岩岩性进行了识别,识别结果与岩心薄片定名资料的符合率达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阻率成像测井 火山岩 岩性识别 图像模式 测井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液驱油技术研究现状 被引量:26
10
作者 宫军 徐文波 陶洪辉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05-107,共3页
纳米技术是指至少一维尺寸在0.1~100nm范围,并且仅仅由于尺寸的变化而生产极其特殊性能的技术,它包括纳米材料的制备、性能的表征及应用。纳米液是由纳米剂分散于水中的纳米液滴构成的溶液,纳米液在采油领域的应用主要是作为驱油... 纳米技术是指至少一维尺寸在0.1~100nm范围,并且仅仅由于尺寸的变化而生产极其特殊性能的技术,它包括纳米材料的制备、性能的表征及应用。纳米液是由纳米剂分散于水中的纳米液滴构成的溶液,纳米液在采油领域的应用主要是作为驱油剂,进一步提高原油的采收率。文章主要介绍了纳米液在采油方面的意义、机理及其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液 采收率 渗透率 低渗透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藏自然电位与油层视有效厚度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君恒 潘竹平 +3 位作者 邓明胜 祖小京 王玉样 厉玉乐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5-67,共3页
油气藏上方地表自然电位幅值与地下烃类丰度之间存在正相关定量关系,已被国内30多个油田与地区的自然电位法烃类检测工业试验结果证实。油气藏的烃类总量由不同级别的含油气层总体所决定,为了统一表征不同级别的含油气层总体,按单储系... 油气藏上方地表自然电位幅值与地下烃类丰度之间存在正相关定量关系,已被国内30多个油田与地区的自然电位法烃类检测工业试验结果证实。油气藏的烃类总量由不同级别的含油气层总体所决定,为了统一表征不同级别的含油气层总体,按单储系数将各级别含油层转换成视有效厚度,发现自然电位幅值与视有效厚度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在松辽盆地某油田扩边区用这种方法预测含油层分布,与钻探结果一致性较好。可以利用这种相关性预测油田老开发区的外扩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藏上方地表 自然电位负异常 油气层有效厚度 视有效厚度 相关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表面活性剂作为牺牲剂在三元复合驱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李道山 廖广志 杨林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6-109,共4页
界面活性研究表明,在一定NaOH浓度下,鼠李糖脂发酵液和表面活性剂按不同比例复配后,可以改善界面活性,界面张力低于以表面活性剂为主剂形成的三元复合体系与原油的界面张力。说明生物表面活性剂与表面活性剂复配后存在着明显的协同效应... 界面活性研究表明,在一定NaOH浓度下,鼠李糖脂发酵液和表面活性剂按不同比例复配后,可以改善界面活性,界面张力低于以表面活性剂为主剂形成的三元复合体系与原油的界面张力。说明生物表面活性剂与表面活性剂复配后存在着明显的协同效应。生物表面活性剂作为牺牲剂,用其对油砂预吸附后可以降低表面活性剂吸附损失30%左右。在用生物表面活性剂的三元复合驱矿场试验中,表面活性剂用量减少一半情况下,采出井流出物中表百活性剂相对浓度高于未使用生物表面活性剂的三元复合驱矿场试验中流出物表面活性剂的相对浓度。化学驱原油采收率平均提高16.64%以上。图5参7(李道山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表面活性剂 牺牲剂 三元复合驱 应用研究 吸附等温线 油田化学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廊固凹陷河西务构造带沙四上亚段有效储层成因机制 被引量:9
13
作者 葸克来 操应长 +5 位作者 周磊 赵贤正 金凤鸣 杨春宇 苏芮 董雄英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451-1465,共15页
中深层有效储层成因机制一直是中深层油气勘探备受关注的内容。综合运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物性分析及流体包裹体分析等技术手段,研究了廊固凹陷河西务构造带沙四上亚段储层岩石学特征、储集特征及成岩作用特征,并在有效储层物性下限... 中深层有效储层成因机制一直是中深层油气勘探备受关注的内容。综合运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物性分析及流体包裹体分析等技术手段,研究了廊固凹陷河西务构造带沙四上亚段储层岩石学特征、储集特征及成岩作用特征,并在有效储层物性下限计算的基础上,分析了有效储层物性控制因素,总结了有效储层成因机制,建立了有效储层成因模式。研究表明:廊固凹陷河西务构造带沙四上亚段储层以岩屑质长石砂岩为主,含少量长石质岩屑砂岩,成分成熟度中等,结构成熟度高;压实作用较强,胶结作用南北差异性明显,溶解作用弱;储层储集空间以原生孔隙为主,含少量的粒内溶孔及粒间溶扩孔隙,孔渗相关性好。储层胶结物含量、分选系数、沉积微相及地层压力是廊固凹陷河西务构造带沙四上亚段有效储层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分支河道沉积环境中杂基含量少、分选好、碳酸盐岩屑含量低的细砂岩、中粗砂岩及含砾砂岩是沙四上亚段有效储层形成的有利物质基础。早期地层超压,抑制压实作用,保护原生孔隙;早期油气充注,抑制胶结作用与压实作用,保护孔隙空间。二者共同作用,是有效储层形成的主要原因。溶解作用少量增孔,颗粒边缘形成的早期石英加大抑制压实,对有效储层的形成起辅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性下限 有效储层 控制因素 成因机制 廊固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表剂/S二元复合体系评价及驱油实验 被引量:12
14
作者 任刚 李宜强 +2 位作者 余昭艳 王超群 陈刚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23-626,共4页
利用室内实验方法研究了聚表剂/S二元复合体系的界面性能、增黏性能、微观结构、乳化性能,据此评价聚表剂二元驱的相关性质,同时进行了聚驱后聚表剂/S二元体系与聚合物/S二元体系驱油效果对比,研究聚表剂/S二元体系的驱油潜力。研究结... 利用室内实验方法研究了聚表剂/S二元复合体系的界面性能、增黏性能、微观结构、乳化性能,据此评价聚表剂二元驱的相关性质,同时进行了聚驱后聚表剂/S二元体系与聚合物/S二元体系驱油效果对比,研究聚表剂/S二元体系的驱油潜力。研究结果表明:含有高质量浓度的聚表剂/S二元体系比含有低质量浓度的聚表剂/S二元体系的界面张力更小,黏度更大,乳化性能更稳定;聚表剂分子具有独特的"网状"结构,分子线团尺寸远大于普通聚合物,使其具有更好的液流转向能力;驱油实验表明,聚驱后聚表剂/S二元体系主段塞提高采收率幅度比聚合物/S二元体系主段塞高11.48百分点,说明聚驱后聚表剂体系有很大的潜力。因此,聚驱后的剩余油可以采用聚表剂/S二元体系进行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表剂/S二元体系 界面张力 黏度 微观结构 乳化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俄输油管道(漠河—乌尔其段)沿线冻土环境影响评价 被引量:12
15
作者 何瑞霞 金会军 +2 位作者 郝加前 常晓丽 罗栋梁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128-134,共7页
中俄输油管道漠河—乌尔其段长约441km,南北向纵贯整个大兴安岭多年冻土区,该区处于欧亚大陆冻土区东南边缘,冻土总体厚度较薄、温度较高、稳定性较低,易受外界因素干扰。本文根据多年冻土的区域分布规律及分布的连续程度,并考虑地温、... 中俄输油管道漠河—乌尔其段长约441km,南北向纵贯整个大兴安岭多年冻土区,该区处于欧亚大陆冻土区东南边缘,冻土总体厚度较薄、温度较高、稳定性较低,易受外界因素干扰。本文根据多年冻土的区域分布规律及分布的连续程度,并考虑地温、冻土厚度、植被变化等特征将管道沿线分成4个冻土亚区。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多年冻土类别特征、多年冻土在地形地貌上的分布规律、冻土工程性质、地表植被、冷生现象等标识性指标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提出了适应于中俄管道沿线多年冻土区的地表稳定型多年冻土环境评价方法。并利用此方法对沿线各个冻土亚区不同地表稳定型的冻土区段进行了统计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 中俄输油管道 冻土环境 影响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廊固凹陷沙四上亚段储层成岩相及其测井识别 被引量:8
16
作者 操应长 葸克来 +6 位作者 赵贤正 金凤鸣 周磊 苏芮 董雄英 李梦瑶 杨春宇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4183-4194,共12页
运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图像分析及流体包裹体分析等技术手段,对廊固凹陷沙四上亚段储层成岩作用类型进行研究,建立储层成岩作用演化序列。在此基础上重新探讨成岩相的分类命名方案,以成岩作用演化序列为约束,在廊固凹陷沙四上亚段储... 运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图像分析及流体包裹体分析等技术手段,对廊固凹陷沙四上亚段储层成岩作用类型进行研究,建立储层成岩作用演化序列。在此基础上重新探讨成岩相的分类命名方案,以成岩作用演化序列为约束,在廊固凹陷沙四上亚段储层中划分4类典型的成岩相组合类型。利用自然伽马、电阻率及声波时差测井曲线特征,采用Fisher典型判别分析确定各成岩相组合类型的定量判别函数,并建立测井参数交会图版。采用铸体薄片鉴定与测井识别相结合的手段,在对典型井段储层成岩体系进行精细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沉积相研究,分析廊固凹陷沙四上亚段储层沉积—成岩相组合平面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Ⅰ类成岩相组合主要分布于旧州—固安构造带近岸水下扇扇根及部分扇中沉积环境,Ⅱ类成岩相组合主要分布在河西务构造带北部区块辫状河三角洲及旧州—固安构造带近岸水下扇扇缘沉积环境,Ⅲ类成岩相组合类型主要分布在河西务构造带中南部区块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环境中,Ⅳ类成岩相组合类型主要分布在河西务构造带南部以及柳泉—曹家务构造带南部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环境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相 分类命名 测井识别 廊固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徐家围子深井钻井速度的优化钻井技术 被引量:5
17
作者 杨明合 翟应虎 +1 位作者 韩福彬 蒋宏伟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7-69,共3页
针对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深部地层的特征,在分析该地区钻井技术难点的基础上,摸索出了一系列技术对策:对钻头结构进行了改进和优选、强化钻井参数,不断完善和提高钻头和钻井参数优选方案;积极开展该地区钻具失效预防,采取强化钻井参数措施... 针对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深部地层的特征,在分析该地区钻井技术难点的基础上,摸索出了一系列技术对策:对钻头结构进行了改进和优选、强化钻井参数,不断完善和提高钻头和钻井参数优选方案;积极开展该地区钻具失效预防,采取强化钻井参数措施和复合钻井技术,全面推广新型钻井液体系和欠平衡钻井配套技术的应用。为安全高效、快速优质地钻好深井,从优化井身结构、采用低压、负压技术、推广应用复合钻井技术等方面,寻找出了一套经济实用的提高深井机械钻速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井 钻井液 机械钻速 钻井技术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元复合驱采出水中悬浮固体的控制方法 被引量:8
18
作者 杜丹 吴迪 +2 位作者 陈忠喜 吴迪 冯晓敏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46-348,共3页
采用向三元复合驱采出水中加入水质稳定剂的方法有效降低采出水中悬浮固体的质量浓度。实验结果表明,将100 g采出水依次经滤纸和孔径为0.45μm的醋酸纤维素膜过滤后,加入1.0 g WSBL-3型水质稳定剂,混合均匀后置于80℃的水浴中静置4 h,... 采用向三元复合驱采出水中加入水质稳定剂的方法有效降低采出水中悬浮固体的质量浓度。实验结果表明,将100 g采出水依次经滤纸和孔径为0.45μm的醋酸纤维素膜过滤后,加入1.0 g WSBL-3型水质稳定剂,混合均匀后置于80℃的水浴中静置4 h,取出后再置于40℃的水浴中静置5 min,由此可将采出水中的悬浮固体质量浓度由107 mg/L降至2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复合驱 采出水 悬浮固体 水质稳定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正断陷不同成因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成藏模式 被引量:4
19
作者 柳波 陆军 +3 位作者 吕延防 付广 王世辉 金玮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70-377,共8页
方正断陷天然气成因类型复杂,查明气源对其天然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天然气组分及烷烃碳同位素特征,结合成气地质背景,对天然气的成因类型进行了分析。通过不同构造单元的烃源岩有机质类型及热演化程度差异,对比天然气热成熟度并进... 方正断陷天然气成因类型复杂,查明气源对其天然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天然气组分及烷烃碳同位素特征,结合成气地质背景,对天然气的成因类型进行了分析。通过不同构造单元的烃源岩有机质类型及热演化程度差异,对比天然气热成熟度并进行气源探讨。结果表明:方正断陷天然气可以分为3类。A类天然气为干气,成因类型为催化过渡带气,为新安村组-乌云组湖相泥岩所生;B类天然气为湿气,成因类型为热成因煤型气,与腐殖型有机质生成的原油相伴生,为煤系泥岩所生;C类天然气亦为湿气,成因类型以热成因油型气为主,具有一定的腐殖型有机质生气贡献,与腐殖型有机质生成的原油相伴生,为混源气。伊汉通断裂两侧构造的差异活动是造成东、西两个次凹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成藏模式有明显差异的最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组分 烷烃碳同位素 天然气成因 气-源对比 方正断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弱碱型三元复合驱采出液水相流变性及油水分离特性 被引量:7
20
作者 张瑞泉 梁成浩 刘刚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9-61,共3页
针对目前弱碱型三元复合驱采出液油水分离困难的问题,通过测试模拟采出液的水相弹性模量及热沉降后水相含油量、油层上部含水率和脱出水量,考察了模拟三元复合驱采出液中残留的碱、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对采出液水相流变性及油水分离特性... 针对目前弱碱型三元复合驱采出液油水分离困难的问题,通过测试模拟采出液的水相弹性模量及热沉降后水相含油量、油层上部含水率和脱出水量,考察了模拟三元复合驱采出液中残留的碱、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对采出液水相流变性及油水分离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相弹性模量主要取决于所含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含量,并且随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和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当表面活性剂含量相同时,采出液在经过90min热沉降后,脱出水量随水相弹性模量的增大明显降低。水相弹性模量可以代替聚合物含量和相对分子质量这2个因素与脱出水量进行关联。碱、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含量增大,油层上部含水率和水相含油量均呈现变大的趋势,采出液乳化严重、稳定性提高、油水分离困难。弱碱型三元复合驱采出液可采用热化学脱水工艺实现油水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复合驱 采出液 水相弹性模量 流变性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