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8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西海相长水平井白油基钻井液技术研究与应用
1
作者 韩子轩 韩秀贞 +3 位作者 王显光 李大奇 黄河淳 陈晓飞 《钻井液与完井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09-515,共7页
为解决川西海相长水平井钻探过程中的环空憋堵、井壁失稳技术难题,分析了该地层地质特征,并通过实验研究了其井壁失稳机理,研究表明川西海相地层最小主应力方向井壁失稳风险要高于最大主应力方向,储层岩石矿物呈现硬脆性,地层破碎,微裂... 为解决川西海相长水平井钻探过程中的环空憋堵、井壁失稳技术难题,分析了该地层地质特征,并通过实验研究了其井壁失稳机理,研究表明川西海相地层最小主应力方向井壁失稳风险要高于最大主应力方向,储层岩石矿物呈现硬脆性,地层破碎,微裂缝发育,夹层胶结性差,长水平井段易发生岩屑沉积,引起环空憋堵,裂缝受压力激动进一步拓展,导致井壁失稳。在此基础上,研制了抗高温提切剂SMRS-1,研选了乳化剂和纳微米封堵剂SMNR-2等关键材料,构建了抗高温长效稳定白油基钻井液体系,该体系经160℃滚动老化7 d后,动塑比不小于0.20 Pa/mPa·s,高温高压滤失量(160℃)小于4.0 mL,破乳电压大于600 V,显示出良好的高温长效稳定性。该钻井液在PZ5-3井成功应用,解决了川西海相长水平井环空憋堵、井壁失稳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气田 长水平井 井壁失稳 提切剂 油基钻井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南威荣气田深层页岩气工程技术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王兴文 缪尉杰 +1 位作者 何新星 许剑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70-1177,共8页
川南威荣气田是国内首个深层页岩气田,具有“一深、一薄、四高”的特点,钻完井、压裂及排采系列工程技术面临钻井周期长、改造体积小、复杂程度低、井筒流动规律复杂等挑战。针对复杂的地质挑战,不断深化地质认识,深度融合气藏地质与工... 川南威荣气田是国内首个深层页岩气田,具有“一深、一薄、四高”的特点,钻完井、压裂及排采系列工程技术面临钻井周期长、改造体积小、复杂程度低、井筒流动规律复杂等挑战。针对复杂的地质挑战,不断深化地质认识,深度融合气藏地质与工程技术,围绕降本增效,以突破深层页岩气效益关为目标,持续攻关钻采工程工艺。历经三轮探索优化,钻井技术强化提高机械钻速,减少井下复杂情况风险,缩短钻井周期;压裂工艺优化裂缝配置提升复杂裂缝广度,转换思路大排量扩缝高携砂一体化实现了缝控体积的增加和支撑;排采工艺基于气液两相流研究识别井筒流态,形成全生命周期排采工艺决策方法。最终形成了以“精细轨迹控制优快钻井”、“裂缝均衡扩展强支撑压裂”、“全周期有效排采”为核心的工程技术序列,持续推进效益开发进程。所提出的深层页岩气开发工程技术在威荣气田累计新建产能25亿方,为国内外深层页岩气工程技术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也为下一步超深层页岩气开发提供了探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页岩气 工程技术 钻井提速 压裂提产 全周期排采 威荣气田 川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杆泵技术在川渝油气田的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黄琦 黄艳 +3 位作者 钟晓瑜 赵志宏 黄力 魏朝勇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9-51,142,共3页
螺杆泵工艺技术的研究属首次在川渝油气田应用该项工艺,通过国内外螺杆泵工艺技术发展现状调研及现场实际应用情况进行适应性分析,确定了川渝油气田应用螺杆泵采油、排水采气工艺技术的可行性和适应范围,其研究成果对拓宽川渝油气田的... 螺杆泵工艺技术的研究属首次在川渝油气田应用该项工艺,通过国内外螺杆泵工艺技术发展现状调研及现场实际应用情况进行适应性分析,确定了川渝油气田应用螺杆泵采油、排水采气工艺技术的可行性和适应范围,其研究成果对拓宽川渝油气田的举升工艺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杆泵 川渝油气田 适应性分析 排水采气 油井采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藏水平井温度分布特征及流量测试实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黄云龙 许剑 +2 位作者 刘通 元昕彤 徐强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12-622,共11页
明确水平井温度分布规律对于利用井温数据解释天然气产量至关重要。利用水平段多相参数测试实验装置,发现水平段温度分布特征与孔眼进气量、含水率以及相邻孔眼的温降密切相关,并分别建立了基于温差的流量及含水率预测关联式。实验结果... 明确水平井温度分布规律对于利用井温数据解释天然气产量至关重要。利用水平段多相参数测试实验装置,发现水平段温度分布特征与孔眼进气量、含水率以及相邻孔眼的温降密切相关,并分别建立了基于温差的流量及含水率预测关联式。实验结果表明,气体流入量越大,孔眼下方温度越低,而含水率增大会减弱气体通过孔眼时的温降,气体的节流温降效应在体积含水率达9%时消失。当多孔同时进气时,下游温降受上游温降影响显著,并随相邻孔眼间进气比增大而呈线性增强趋势,说明在纯产气阶段,利用温度数据计算射孔段产量时需要考虑射孔段间的温降干扰。但当下游孔眼流入气液两相时,随含水率的升高,上游温降对下游温降的影响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分布 水平气井 焦耳-汤姆逊效应 气液两相流 天然气 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地区定向井压裂工艺技术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4
5
作者 刁素 颜晋川 +2 位作者 任山 李思洲 黄忠禹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1-115,共5页
结合川西实践,总结出定向井压裂表现的特点:破裂压力异常、近井摩阻大、施工压力较直井高、压后效果斜井较直井差,并就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得到近井效应显著、裂缝空间转向、多裂缝的形成是造成定向井压裂施工难度大和压后效果普遍较直井... 结合川西实践,总结出定向井压裂表现的特点:破裂压力异常、近井摩阻大、施工压力较直井高、压后效果斜井较直井差,并就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得到近井效应显著、裂缝空间转向、多裂缝的形成是造成定向井压裂施工难度大和压后效果普遍较直井差的主要原因。围绕分析结果进行了定向井压裂工艺技术研究,提出了优化射孔、前置液段塞、线性加砂、变排量压裂工艺技术、以及变粘压裂液、增加前置液量、增大加砂规模等措施。2006年在川西马井和新都地区共进行了16井次定向井现场应用,施工成功率100%,工业气井建成率达94%;2005年马井区块平均直井、斜井压后无阻流量之比为2.05,2006年仅为1.39,同井组斜井、直井压后产量差距明显缩小。该研究为开发定向井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增产效果显著,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向井 水力压裂 工艺 研究 现场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网络加砂压裂技术研究及其在川西低渗透致密气藏的应用 被引量:22
6
作者 任山 向丽 +1 位作者 黄禹忠 刘林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6-89,共4页
纤维网络加砂压裂技术是为川西低渗透致密气藏实现低伤害压裂配套的一项新技术,其作用在于优化支撑剂在裂缝中的铺置形态,提高有效支撑缝长,降低压裂液残渣伤害,配合液体快速返排,降低水锁效应,防止支撑剂回流。在纤维携砂机理的基础上... 纤维网络加砂压裂技术是为川西低渗透致密气藏实现低伤害压裂配套的一项新技术,其作用在于优化支撑剂在裂缝中的铺置形态,提高有效支撑缝长,降低压裂液残渣伤害,配合液体快速返排,降低水锁效应,防止支撑剂回流。在纤维携砂机理的基础上,通过室内纤维优选评价实验和纤维网络加砂压裂工艺研究,结合现场试验,形成了以改善支撑剂铺砂剖面、提高有效缝长为目的,强化高效快速返排效果的纤维网络加砂压裂技术,并研制了不可降解和可降解的2类高效纤维。川西地区A气藏的DS101井于2009年4月实施了纤维网络加砂压裂工艺,压裂后测试天然气无阻流量达9.76×104m3/d,是A气藏平均水平的3倍。2009—2010年,纤维网络加砂压裂技术已在B气藏成功应用4井次,平均单井天然气无阻流量为1.99×104m3/d,是B气藏平均水平的2.1倍。现场实践证实,针对川西低渗透致密气藏,纤维网络加砂压裂技术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 加砂压裂 有效支撑缝长 现场试验 川西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须家河组裂缝性储层保护堵漏技术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兰林 董波 +2 位作者 欧彪 夏海英 潘宝风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2010年第3期27-28,32,共3页
川西须家河组的勘探开发实践表明,裂缝的发育程度对于单井能否建产及产能大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研究形成了堵漏方案设计软件,从井漏裂缝宽度计算和堵漏钻井液配方设计2个方面对现行的高酸溶堵漏技术进行了优化和完善。现场试验表... 川西须家河组的勘探开发实践表明,裂缝的发育程度对于单井能否建产及产能大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研究形成了堵漏方案设计软件,从井漏裂缝宽度计算和堵漏钻井液配方设计2个方面对现行的高酸溶堵漏技术进行了优化和完善。现场试验表明,经软件设计的堵漏配方堵漏成功率高、漏失量小,显著降低了裂缝性储层中的漏失性伤害,对于类似的裂缝性储层保护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止地层损害 裂缝性油气层 堵漏 裂缝宽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10-3水平井分段压裂优化技术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曾凡辉 郭建春 +1 位作者 陈红军 赵金洲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6-118,共3页
X10-3水平井具有埋藏深、笼统全相位射开井段长、原油黏度高、水平井筒与油藏最大地应力方向不完全平行的特点。压裂改造时存在吸液孔数多、裂缝扭曲复杂、多裂缝发育、压裂液滤失严重、压裂液返排及生产时原油流动困难的问题。基于裂... X10-3水平井具有埋藏深、笼统全相位射开井段长、原油黏度高、水平井筒与油藏最大地应力方向不完全平行的特点。压裂改造时存在吸液孔数多、裂缝扭曲复杂、多裂缝发育、压裂液滤失严重、压裂液返排及生产时原油流动困难的问题。基于裂缝形态预测、储层地质精细划分、压裂水平井裂缝参数优选、投球分段压裂和施工压力预测等技术,形成了一套适合水平井长射孔段的低成本综合优化设计方法和分段压裂技术;通过采用大排量、高黏度前置液造缝,使用粉陶打磨孔眼和降滤失,优化压裂液性能,采用低密度支撑剂等手段,保证了施工的顺利实施。测试结果表明,压裂改造形成了4批次裂缝,产液量从压前抽汲9.7 m3.d-1变为自喷产液量20 m3.d-1,获得了良好的增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分段压裂 地应力方向 优化设计 现场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气藏低压低产气井解水锁技术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3
9
作者 姚广聚 彭红利 +1 位作者 雷炜 陈海龙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7-99,118,共3页
川西中浅层低渗透致密砂岩气藏储层物性差,含水饱和度高,气井产能较低,普遍存在水锁伤害,严重影响了采气中后期气井的正常生产。以室内实验为手段,研究了水锁伤害程度,定量分析了解水锁剂对天然气渗流的改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低渗透... 川西中浅层低渗透致密砂岩气藏储层物性差,含水饱和度高,气井产能较低,普遍存在水锁伤害,严重影响了采气中后期气井的正常生产。以室内实验为手段,研究了水锁伤害程度,定量分析了解水锁剂对天然气渗流的改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低渗透致密砂岩气井采气中后期近井储层积液会引起严重的水锁伤害,影响了天然气在储层中的渗流能力,解水锁剂可降低近井储层的含水饱和度,改善岩心渗透率,降低储层中天然气启动压差。解水锁剂HY在A井现场试验后,该井在油压和套压变化不大的情况下,5个月累积增产气量为24×10~4m^3,单井增加经济效益为19×10~4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气藏 启动压差 低压低产气井 水锁伤害 解水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闭合酸压技术在川东北地区海相碳酸盐岩储层开发中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屈静 林立世 +2 位作者 杨永华 张磊 杨衍东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7-99,共3页
川东北地区海相碳酸盐岩储层具有埋藏深、岩石致密、低孔、低渗透、高温高压和非均质性强等特点,对储层改造工艺的要求极高。通过室内实验,研制了适合该类储层的胶凝酸酸液体系,其具有缓蚀、缓速、低摩阻、易返排的优良性能。优选了闭... 川东北地区海相碳酸盐岩储层具有埋藏深、岩石致密、低孔、低渗透、高温高压和非均质性强等特点,对储层改造工艺的要求极高。通过室内实验,研制了适合该类储层的胶凝酸酸液体系,其具有缓蚀、缓速、低摩阻、易返排的优良性能。优选了闭合酸压工艺,对该工艺的机理及优点进行了研究;对施工排量和用酸量进行了优化,形成了胶凝酸闭合酸压工艺。该工艺在河坝2井飞三段储层进行了现场试验,酸压前的产气量为2.96×104m3/d,酸压后产气量为204×104m3/d,增产69倍,取得了良好的增产效果。目前该工艺正在川东北地区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储层 胶凝酸 闭合酸压 酸压 川东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低渗致密气藏低伤害压裂技术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4
11
作者 黄禹忠 任山 +2 位作者 林永茂 刘林 杨永华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3-35,113-114,共3页
川西地区重点勘探开发区块A气田遂宁组和B气田蓬莱镇组气藏由于前期压裂工艺技术的不配套,使得压裂施工成功率低、措施有效率低,严重影响了气藏的有效开发。压裂伤害机理研究表明,压裂过程中的伤害主要来源于压裂液和支撑剂造成的裂缝伤... 川西地区重点勘探开发区块A气田遂宁组和B气田蓬莱镇组气藏由于前期压裂工艺技术的不配套,使得压裂施工成功率低、措施有效率低,严重影响了气藏的有效开发。压裂伤害机理研究表明,压裂过程中的伤害主要来源于压裂液和支撑剂造成的裂缝伤害,提出了压裂改造应从低伤害压裂液、压裂优化设计、返排工艺等多个方面降低伤害。研制形成的低稠化剂压裂液稠化剂浓度下降20%、伤害下降11.7%、残渣下降16%。在铺砂浓度实验、前期施工井评价和典型井的模拟和优化的基础上,确定了A气田遂宁组气藏和B气田蓬莱镇组气藏的最优压裂施工方案,形成了以线性加砂工艺技术、变粘压裂工艺技术、低砂比压裂工艺技术、多层压裂工艺、液氮+纤维高效返排等降低施工难度、实现低伤害压裂的配套集成技术。通过低伤害压裂技术的应用,使B气田蓬莱镇组气藏压后平均无阻流量由项目开展前的1.90×104m3/d上升到8.5137×104m3/d,使得A气田遂宁组气藏在2005年底提交天然气含气面积129.07km2,探明储量100.78×108m3,具备持续高速勘探开发的潜力。低伤害压裂技术在川西其它气田得到了推广应用,也为近期目标区块的勘探开发以及类似储层天然气的勘探开发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和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地区 致密气藏 压裂技术 低伤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南靖和1井茅口组立体酸压技术 被引量:9
12
作者 林永茂 缪尉杰 +2 位作者 刘林 李永明 邱玲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05-112,共8页
川西南地区以五峰组—龙马溪组为页岩气主力生产层位,过路井在茅口组均有良好气测显示,为落实茅口组的潜力,部署靖和1井作为茅口组专层预探井。针对邻区茅口组酸压改造中酸蚀有效作用距离短、改造体积受限等问题,分析了靖和1井钻遇地层... 川西南地区以五峰组—龙马溪组为页岩气主力生产层位,过路井在茅口组均有良好气测显示,为落实茅口组的潜力,部署靖和1井作为茅口组专层预探井。针对邻区茅口组酸压改造中酸蚀有效作用距离短、改造体积受限等问题,分析了靖和1井钻遇地层的裂缝及孔隙发育特点,从全三维酸蚀裂缝扩展、酸压入井液体以及配套工艺参数入手,研究应用了立体酸压技术。研究表明,多封隔器精细分段配合大排量施工,能够实现以裂缝体连通为目标的立体改造效果;采用3级交替注入压裂液与胶凝酸施工工艺,既能增大裂缝体改造体积,又能增长酸蚀裂缝距离,兼顾了横向深穿透非均匀溶蚀和纵向细分段高动用的改造需求。靖和1井立体酸压后放喷求产,产气量12.52×10^(4) m 3/d,较前置酸酸压提高38%,拟合结果显示酸压后裂缝体连通明显。靖和1井茅口组立体酸压成功实施,为川西南地区茅口组及栖霞组、灯影组等气藏的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酸压 茅口组 裂缝体 数值模拟 靖和1井 川西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井猫鼬分段加砂压裂技术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斌 王兴文 +1 位作者 黄禹忠 慈建发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6-129,共4页
为解决川西套管封隔器水平井分段压裂分段数受限、压后作业困难的难题,文中在通过室内实验优选喷砂射孔磨料,优化磨料粒径、磨料体积分数及喷砂排量等参数的基础上,优化配套大通径井口装置、压裂液体系及冲砂工艺,形成了适用于川西中浅... 为解决川西套管封隔器水平井分段压裂分段数受限、压后作业困难的难题,文中在通过室内实验优选喷砂射孔磨料,优化磨料粒径、磨料体积分数及喷砂排量等参数的基础上,优化配套大通径井口装置、压裂液体系及冲砂工艺,形成了适用于川西中浅层的水平井猫鼬分段压裂技术。与邻井对比分析表明,采用猫鼬压裂方式的改造效果与采用常规压裂的相差不大,其优点在于提供了全通径水平井井筒,有利于后期作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猫鼬分段压裂 改造效果 川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威荣深层页岩长水平段工程钻探能力延伸极限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朱化蜀 王希勇 +2 位作者 徐晓玲 郭治良 黄河淳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22年第3期506-514,共9页
威荣深层页岩气垂深达3800 m,地层坍塌压力系数高达1.95以上,区域超长水平井逐年增加,超长水平井成为后期气田稳产的重要开发手段。以旋转导向钻井方式研究为前提,通过水力裸眼评价模型和钻柱应力计算方法对地质参数、轨迹剖面、钻柱力... 威荣深层页岩气垂深达3800 m,地层坍塌压力系数高达1.95以上,区域超长水平井逐年增加,超长水平井成为后期气田稳产的重要开发手段。以旋转导向钻井方式研究为前提,通过水力裸眼评价模型和钻柱应力计算方法对地质参数、轨迹剖面、钻柱力学、水力参数和地面装备进行影响因素综合分析,不同钻机条件下和不同工况下超长水平段的延伸极限不同。剖面类型优选利于井间防碰和管柱安全下入,三维轨迹剖面钻柱力学所受应力强度是二维轨迹剖面的2倍,钻井液密度和黏度都将影响超长水平段的延伸。评价结果表明,在不考虑钻机能力的条件下,理论裸眼水平段极限为5840 m,而70钻机因钻深能力限制最大水平段延伸为3500 m,机泵排量越大,钻井液密度越低,延伸能力越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荣 深层页岩气 长水平段 延伸极限 旋转导向钻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致密砂岩气藏近井带复合污染治理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雷炜 许剑 +1 位作者 赵哲军 刘通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07-214,共8页
针对川西致密砂岩气藏近井带储层污染的问题,首先,开展了污染物特征及组分全分析,明确了川西致密砂岩气藏近井带主要的污染类型;其次,研发了多功能复合解堵剂,开展了新药剂物理特性、溶垢能力、破乳降黏、岩芯驱替等评价测试;再次,建立... 针对川西致密砂岩气藏近井带储层污染的问题,首先,开展了污染物特征及组分全分析,明确了川西致密砂岩气藏近井带主要的污染类型;其次,研发了多功能复合解堵剂,开展了新药剂物理特性、溶垢能力、破乳降黏、岩芯驱替等评价测试;再次,建立了压裂井近井带污染模型,提出了“大液量注入、液氮强顶替、放喷助排”的深度净化工艺;最后,在新场气田、中江气田及洛带气田10口井进行推广应用。结果表明,新工艺措施有效率90%,增产天然气1923×10^(4)m^(3),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1)川西致密砂岩气藏近井带污染为液锁、起泡剂乳化、压裂液伤害、结垢结晶的复合型伤害;(2)多功能复合型解堵剂具有溶解无机垢、破乳降黏及解水锁等多项功能,驱替污染岩芯后渗透率提升1.74~2.40倍;(3)“大液量注入、液氮强顶替、放喷助排”的深度净化工艺,能够提高净化剂在致密储层的穿透深度,提高污染物返排效率,在同类气藏中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气 川西 近井带 污染治理 大液量 净化 解堵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动管柱水力喷射分段压裂技术研究和应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钟森 林立世 +1 位作者 方行 屈静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2012年第6期50-52,共3页
川西须四致密砂岩气藏前期采用酸化解堵改造不充分,由于储层埋藏深、裂缝延伸压力高,压裂改造难度极大。结合中浅层成熟的不动管柱分段压裂工艺和水力喷射工艺,形成了深层不动管柱水力喷射分段压裂技术,通过优化喷嘴数量、入井管柱和工... 川西须四致密砂岩气藏前期采用酸化解堵改造不充分,由于储层埋藏深、裂缝延伸压力高,压裂改造难度极大。结合中浅层成熟的不动管柱分段压裂工艺和水力喷射工艺,形成了深层不动管柱水力喷射分段压裂技术,通过优化喷嘴数量、入井管柱和工具、油套注入排量,采用"过交联"压裂液控制技术、环空压力控制技术,解决了深层压裂中喷射深度、段间封隔、油套同注控制等关键问题,在深层衬管完井水平井中成功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动管柱 水力喷射 分段压裂 致密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致密气地质工程一体化实践——以川西须家河组为例 被引量:7
17
作者 林永茂 雷炜 缪尉杰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30,共10页
川西新场—合兴场须家河组天然气资源丰富,中国石化探区保有探明地质储量超1700×10^(8)m^(3),储层具有气藏埋藏深(4500~5500m)、地层压力高(压力系数为1.4~1.7)、地层破裂压力高(110~165MPa)、特低孔隙度(平均孔隙度为3.7%)、特低... 川西新场—合兴场须家河组天然气资源丰富,中国石化探区保有探明地质储量超1700×10^(8)m^(3),储层具有气藏埋藏深(4500~5500m)、地层压力高(压力系数为1.4~1.7)、地层破裂压力高(110~165MPa)、特低孔隙度(平均孔隙度为3.7%)、特低渗透率(平均渗透率为0.07mD)的“一深两高两低”特点,为天然气成藏地质理论认识及高效开发带来了多重挑战,制约了气藏的勘探开发进程。以地质工程一体化融合实践为攻关思路,深化致密砂岩气输导体成藏认识,明确成藏机理及富集高产规律,以地质甜点发育模式深入解剖为切入点,阐明气藏甜点形成机制,建立甜点地质模式,抓住裂缝和储层地震精细刻画和定量预测技术、优化钻井及储层改造等关键技术,开展地质—地球物理—钻完井关键技术的地质工程一体化协同攻关与技术—经济一体化目标实践,技术序列的成功应用支撑气田规模上产,已累计新建产能超10×10^(8)m^(3),保障合兴场气田新增探明地质储量超1300×10^(8)m^(3),进一步证实了地质工程一体化是低品位气藏有效开发的必经之路,推动了川西须家河组气藏的效益开发进程,为致密难动用储量,特别是深层致密气的勘探开发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 须家河组气藏 致密砂岩 地质工程一体化 效益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南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页岩气井防漏堵漏技术 被引量:2
18
作者 严焱诚 唐涛 +3 位作者 张生军 王治国 何苗 何新星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7-186,共10页
川南寒武系筇竹寺组页岩气资源量2206×10^(8)m^(3),是四川盆地天然气增储上产的重要领域。区块地质结构复杂,上部地层存在溶洞、大裂缝,中部地层发育溶蚀缝洞,下部地层发育断缝、褶缝及溶蚀缝,导致川南页岩气井地表至目的层均有不... 川南寒武系筇竹寺组页岩气资源量2206×10^(8)m^(3),是四川盆地天然气增储上产的重要领域。区块地质结构复杂,上部地层存在溶洞、大裂缝,中部地层发育溶蚀缝洞,下部地层发育断缝、褶缝及溶蚀缝,导致川南页岩气井地表至目的层均有不同类型不同漏速的井漏发生,且漏失量大、处理时间长。针对上述难题,开展了井漏特征分析,以避、防、堵相结合的地质工程一体化的防漏堵漏为指导思路,精细分析各地层漏失特征,通过技术思路调整、关键材料研选、室内体系优化实验及现场应用迭代升级,形成了基于缝洞预测的地质工程一体化轨道设计与随钻提高地层承压能力防漏技术、非失返性井漏广谱桥浆堵漏技术、失返性井漏复合堵漏技术与储层温控固结堵漏技术,构建了筇竹寺组页岩气井分层分类防治一体化防漏堵漏技术体系。应用结果表明,井漏治理时长降低65%,为筇竹寺组页岩气高效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南 筇竹寺组 页岩气 井漏 防漏堵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南下寒武统筇竹寺组井研—犍为地区瘦身井优化评价研究
19
作者 何龙 何新星 +3 位作者 张玉胜 严焱诚 刘伟 朱礼平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5-164,共10页
川南下寒武统筇竹寺组井研犍为地区上部地层存在压力体系复杂、井壁失稳、部分地层可钻性差等问题,钻井周期长,建井成本高。针对上述问题,通过统计分析,应用已钻井资料建立了井研犍为区域的三压力与复杂地层剖面,优化一二开必封点,形成... 川南下寒武统筇竹寺组井研犍为地区上部地层存在压力体系复杂、井壁失稳、部分地层可钻性差等问题,钻井周期长,建井成本高。针对上述问题,通过统计分析,应用已钻井资料建立了井研犍为区域的三压力与复杂地层剖面,优化一二开必封点,形成常规井身结构方案。提出了采用ϕ190.5 mm井眼完钻的瘦身方案,通过水力学与管柱力学分析开展了瘦身井身结构的适应性评价,单井实施瘦身结构井一二开采用ϕ127.0 mm钻杆,三开采用ϕ127.0mm+ϕ114.3mm钻杆,平台井工厂实施瘦身结构井一二开采用ϕ139.7mm钻杆,三开采用ϕ127.0mm+ϕ114.3mm钻杆,井斜角不超过90°时能够实施水平段长3000m的钻井。应用常规井身结构方案,实际钻井周期相比前期缩短21.68%,若采用瘦身井身结构,单井预期可降低成本180万元。研究技术成果可为筇竹寺组页岩气下步钻井工程设计提供重要优化方向,有望从源头上降低建井成本,促进井研—犍为筇竹寺组页岩气资源的高效开发与规模建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必封点优化 井身结构瘦身 钻具组合 水平段延伸极限 筇竹寺组页岩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储层压裂组合支撑剂导流能力预测模型及应用研究
20
作者 郭建春 马健 +2 位作者 曾凡辉 穆轲帆 赵志红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7-114,I0001,共9页
页岩储层通过水力压裂形成长期高导流能力裂缝是低渗透致密油气藏资源有效开发的核心。基于线弹性力学理论,通过改进Kozeny-Carman方程建立了支撑裂缝动态导流预测能力模型,避免了以往模型没有全面考虑支撑剂粒度组成、弹塑性变形、嵌... 页岩储层通过水力压裂形成长期高导流能力裂缝是低渗透致密油气藏资源有效开发的核心。基于线弹性力学理论,通过改进Kozeny-Carman方程建立了支撑裂缝动态导流预测能力模型,避免了以往模型没有全面考虑支撑剂粒度组成、弹塑性变形、嵌入和蠕变的不足。结果表明,当有效闭合应力为60 MPa时,第1000天的裂缝导流能力较第100天的裂缝导流能力下降大约54%;在低有效闭合应力下,大粒径支撑剂含量越高,支撑裂缝导流能力越大;当有效闭合应力增大时,加入小粒径支撑剂可以减小裂缝导流能力的下降幅度;支撑剂或裂缝壁面弹性模量越大,支撑剂的变形、嵌入量越小,支撑裂缝导流能力越大;支撑裂缝初始缝宽越大,支撑裂缝中支撑剂铺置层数越多,会减少因嵌入带来的不利影响,裂缝导流能力增加;随着时间、有效闭合应力的增加,支撑裂缝缝宽、导流能力会因支撑裂缝蠕变的影响而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度组成 支撑剂变形 嵌入 蠕变 导流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