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温度、载荷以及转速对4108航空润滑油摩擦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朴正镇 岳骆 +6 位作者 白鹏鹏 马楷 刘晨昊 温相丽 赵辉 孟永钢 田煜 《润滑与密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22,共11页
为满足航空发动机高温、高负荷工况需求,开展4108航空润滑油在M50钢球/M50钢球以及Si_(3)N_(4)陶瓷球/M50钢球摩擦副的四球摩擦磨损试验,研究温度、载荷、转速等环境工况对摩擦磨损行为的影响;通过光镜、三维白光干涉仪、扫描电子显微镜... 为满足航空发动机高温、高负荷工况需求,开展4108航空润滑油在M50钢球/M50钢球以及Si_(3)N_(4)陶瓷球/M50钢球摩擦副的四球摩擦磨损试验,研究温度、载荷、转速等环境工况对摩擦磨损行为的影响;通过光镜、三维白光干涉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EDS)对M50钢球进行分析表征,探究4108航空润滑油在不同摩擦副体系的磨损机制行为。结果表明:4108航空润滑油在M50/M50摩擦副体系中的摩擦学性能对于载荷、温度环境因子敏感性较小,而转速直接影响摩擦因数和磨损率,且随转速增大摩擦因数和磨损率呈增大的趋势;4108航空润滑油在Si_(3)N_(4)/M50摩擦副体系中展现良好的润滑性能,高载荷、高温和高转速下条件下M50钢球摩擦因数和磨损率与常温、低载以及低速条件下相差不大。对比分析4108航空润滑油在不同摩擦配副体系中M50球的磨损率可以发现,高温、高转速条件下Si_(3)N_(4)/M50体系中M50球的磨损率明显低于M50/M50体系中M50球的磨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润滑油 润滑性能 摩擦磨损性能 摩擦配副体系 四球摩擦试验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CP和T706对航空涡轮发动机润滑油腐蚀磨损性能的影响机理
2
作者 刘月皞 张伟 +1 位作者 马楷 邹婉盈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9-135,共7页
针对航空涡轮发动机润滑油对涡轮发动机传动系统摩擦副表面造成腐蚀磨损的问题,基于航空涡轮发动机润滑油腐蚀磨损评价方法,利用四球试验机研究了航空涡轮发动机润滑油中添加剂三甲酚磷酸酯(TCP)和苯骈三氮唑(T706)的杂质氯、硫含量对... 针对航空涡轮发动机润滑油对涡轮发动机传动系统摩擦副表面造成腐蚀磨损的问题,基于航空涡轮发动机润滑油腐蚀磨损评价方法,利用四球试验机研究了航空涡轮发动机润滑油中添加剂三甲酚磷酸酯(TCP)和苯骈三氮唑(T706)的杂质氯、硫含量对摩擦副腐蚀磨损的影响,并揭示了其影响腐蚀的机理。结果表明:TCP和T706中的杂质氯都引起金属腐蚀磨损,T706中氯对腐蚀磨损的影响大于TCP中氯的影响,是产生腐蚀磨损的主要因素;T706中氯引起的腐蚀主要为电化学腐蚀,而非化学腐蚀;T706中的硫对金属表面腐蚀的影响较复杂,硫含量较低时,易发生浅表腐蚀,硫含量较高时易发生深度腐蚀,形成密集的腐蚀大坑;有机酸不是产生金属腐蚀的主要因素,引入酸捕捉剂对金属腐蚀无明显改善;尿素作为缓蚀剂,可极大改善T706中氯引起的金属腐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 合成酯润滑油 添加剂 腐蚀磨损机理 氯腐蚀 缓蚀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环境Si_(3)N_(4)陶瓷与M50钢材料的球盘配副与润滑油量对摩擦学行为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潘盈卓 吕宝华 +6 位作者 马楷 刘明辉 程洁 曹辉 白鹏鹏 孟永钢 田煜 《摩擦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0-213,共14页
针对耐高温轴承的高温润滑问题,采用SRV-Ⅳ微动摩擦磨损试验机对轴承用材料Si_(3)N_(4)陶瓷和M50钢展开了高温控油摩擦磨损试验,之后对不同的配副方式进行了高温足量油、乏油的摩擦磨损对比试验.控油试验结果表明:200℃、足量油润滑条件... 针对耐高温轴承的高温润滑问题,采用SRV-Ⅳ微动摩擦磨损试验机对轴承用材料Si_(3)N_(4)陶瓷和M50钢展开了高温控油摩擦磨损试验,之后对不同的配副方式进行了高温足量油、乏油的摩擦磨损对比试验.控油试验结果表明:200℃、足量油润滑条件下,Si_(3)N_(4)(球)-M50(盘)配副相较于M50钢自配副具有更低的摩擦系数和盘磨损率.M50钢自配副磨损率更容易受到润滑油量的影响.这是由于Si_(3)N_(4)(球)-M50(盘)配副的M50盘表面在摩擦过程中生成了稳定的含磷摩擦反应膜,而M50钢自配副的磨损以磨粒磨损为主,化学反应膜容易被破坏,且磨粒浓度会受到润滑油量的影响.不同配副对比试验结果表明:200℃、3μL油量下,仅M50(球)-Si_(3)N_(4)(盘)配副长摩1 h未发生润滑失效,且能够保持较低的磨损率,除摩擦过程中产生的反应膜能够起到保护作用外,M50钢球表面化学反应膜成膜面积更小,成膜不易受乏油条件的影响也是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高温轴承 M50钢 Si_(3)N_(4)陶瓷 高温 乏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亚磷酸自催化的含磷季戊四醇酯润滑油的合成和性能
4
作者 曹毅 马楷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55-661,共7页
以季戊四醇与亚磷酸、脂肪酸为原料,采用两步法合成工艺制备了含磷季戊四醇酯,利用FTIR、NMR及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对其高温稳定性进行评价。实验结果表明,第一步酯化反应在170~185℃下,无催化剂的体系反应效果与硫酸催化反应... 以季戊四醇与亚磷酸、脂肪酸为原料,采用两步法合成工艺制备了含磷季戊四醇酯,利用FTIR、NMR及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对其高温稳定性进行评价。实验结果表明,第一步酯化反应在170~185℃下,无催化剂的体系反应效果与硫酸催化反应体系接近且优于氧化亚锡体系,说明亚磷酸在反应体系中既作底物,同时又起到了催化作用;第二步酯化反应在220~230℃下,无催化剂的亚磷酸体系与表现最佳催化效果的氧化亚锡体系的反应效果相当,进一步说明亚磷酸具有良好的自催化能力。与未进行亚磷酸改性的季戊四醇酯(典型的MIL-PRF-23699规范基础油)相比,含磷季戊四醇酯润滑油的分解温度提升约76℃,HPDSC氧化温度提升约25℃,表明亚磷酸改性可很好地提升季戊四醇酯润滑油的高温性能,使其在高温领域的应用得到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性能 季戊四醇酯 酯化反应 亚磷酸 基础油 航空润滑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基润滑脂通用极压复配添加剂组合研究
5
作者 李浩淼 储友双 +2 位作者 董禄虎 莫林和 刘庆贺 《润滑与密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99-204,共6页
为了改进润滑脂的抗磨性和极压性,通常混合使用2种或更多的添加剂。高端极压锂基润滑脂的极压剂组合中可能含有6种以上极压剂,导致成本提高。为此,通过正交试验对5种常用极压剂进行研究,了解不同种类极压添加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复配后... 为了改进润滑脂的抗磨性和极压性,通常混合使用2种或更多的添加剂。高端极压锂基润滑脂的极压剂组合中可能含有6种以上极压剂,导致成本提高。为此,通过正交试验对5种常用极压剂进行研究,了解不同种类极压添加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复配后的极压性能,对极压型锂基润滑脂种类繁多的添加剂进行归并优化,得到一种极压添加剂组合,其通用性较强,可应用于大多数极压锂基润滑脂中。将该极压剂组合应用于几种典型的通用锂基润滑脂中,制备的极压锂基润滑脂均具有优异的极压性能,且其他性能指标均满足要求。研发的极压剂组合中仅包含3种极压抗磨单剂,且添加量少,具有较高的性价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压锂基润滑脂 极压复配添加剂组合 极压抗磨性能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VIⅡ^(+)10润滑油基础油在涡轮机油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绍松 周旭 +1 位作者 王雪梅 李志英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4-89,共6页
基于中国石化茂名分公司的润滑油基础油资源,针对近年来生产涡轮机油出现的锈蚀和过滤性不合格问题,从基础油和添加剂两方面开展涡轮机油产品配方的应用考察工作,分析了HVIⅡ^(+)10(茂名)和不同功能剂、防锈剂的配伍问题。结果表明:在... 基于中国石化茂名分公司的润滑油基础油资源,针对近年来生产涡轮机油出现的锈蚀和过滤性不合格问题,从基础油和添加剂两方面开展涡轮机油产品配方的应用考察工作,分析了HVIⅡ^(+)10(茂名)和不同功能剂、防锈剂的配伍问题。结果表明:在功能剂A同样剂量的情况下,应用基础油HVIⅡ^(+)10(茂名)调制的涡轮机油产品防锈性能和过滤性能均较差,选用AC 716防锈剂补强可以解决问题;应用功能剂B和功能剂C,可以改善L-TSA(A级)涡轮机油的过滤性和防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润滑油基础油 涡轮机油 锈蚀 过滤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a-C涂层/活塞环-缸套摩擦副润滑油摩擦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鄂红军 杜雪岭 +1 位作者 阿合波塔·巴合提 金佳佳 《内燃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2-56,共5页
采用SRV®4型多功能摩擦磨损试验机,使用四面体非晶碳(tetrahedral amorphous carbon,ta-C)涂层/活塞环—缸套摩擦副,研究了不同含量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molybdenum dialkyl dithiocarbamate,MoDTC)SN/GF—50W—20发动机油摩擦... 采用SRV®4型多功能摩擦磨损试验机,使用四面体非晶碳(tetrahedral amorphous carbon,ta-C)涂层/活塞环—缸套摩擦副,研究了不同含量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molybdenum dialkyl dithiocarbamate,MoDTC)SN/GF—50W—20发动机油摩擦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MoDTC明显影响ta-C涂层/活塞环—缸套摩擦副摩擦学性能,当Mo元素质量分数在0.03%~0.05%范围内时摩擦磨损性能最优;而当Mo元素质量分数为0.10%时摩擦磨损性能最差。在相同摩擦磨损试验条件下,研究Yubase4+基础油(Yubase4+,Yu4+)对照组、Yu4+/MoDTC和Yu4+/MoDTC/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zinc dialkyl dithiophosphate,ZDDP)润滑体系对ta-C涂层/活塞环—缸套摩擦副影响,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对缸套磨损表面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Yu4+/MoDTC体系摩擦系数最低,而Yu4+/MoDTC/ZDDP体系摩擦系数最高。这可能是因为ta-C材质活塞环硬度高,Yu4+/MoDTC/ZDDP润滑体系缸套摩擦膜中含有ZDDP自分解产物及与MoDTC、缸套表面作用产物(如MoO_(3)、ZnS、Fe_(3)O_(4)、ZnO等),摩擦膜中磨粒大小不均匀在对偶间的摩擦造成较高的磨粒磨损,从而引起摩擦系数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C涂层 活塞环—缸套 SN/GF—50W—20发动机油 摩擦学性能 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 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发电装备的润滑油液性能要求及选用探讨 被引量:4
8
作者 张春辉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61-167,共7页
关键设备的可靠性是太阳能发电技术先进性、安全性、高效性实施的基础,设备可靠性需要从设备硬件、工况、动设备润滑、传热设施介质选择几方面综合保障。分析太阳能发电技术可靠性需求,针对太阳能接收回转传动装置、汽轮机发电机组、传... 关键设备的可靠性是太阳能发电技术先进性、安全性、高效性实施的基础,设备可靠性需要从设备硬件、工况、动设备润滑、传热设施介质选择几方面综合保障。分析太阳能发电技术可靠性需求,针对太阳能接收回转传动装置、汽轮机发电机组、传热系统等关键设备,从环境工况及装备特点等方面研究其润滑油品及传热介质的技术特殊性要求;指出现用润滑产品存在的问题,建议结合太阳能发电系统零部件特性、工况及环境特点,对其专用油进行功能设计并探究建立针对性评价手段,同时应重点关注专用油的寿命特性,达到与关键设备同寿命,并根据设备应用工况提供专业的用油指导,从而保证太阳能发电系统的平稳安全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光热发电 回转传动 润滑油 导热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脲润滑脂稠化剂对球轴承疲劳寿命的影响
9
作者 冯强 任成祖 +2 位作者 吴宝杰 陈治 刘建龙 《轴承》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8-145,共8页
采用光干涉法、动态击穿电压测试对3种聚脲润滑脂样品润滑膜厚进行了表征,同时测试了3种样品的轴承疲劳寿命和温升特性,对比研究了聚脲润滑脂稠化剂对润滑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聚脲润滑脂稠化剂在摩擦副表面吸附形成垫层,阻碍了润滑脂... 采用光干涉法、动态击穿电压测试对3种聚脲润滑脂样品润滑膜厚进行了表征,同时测试了3种样品的轴承疲劳寿命和温升特性,对比研究了聚脲润滑脂稠化剂对润滑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聚脲润滑脂稠化剂在摩擦副表面吸附形成垫层,阻碍了润滑脂乏油润滑引起的润滑膜厚持续减小;聚脲润滑脂稠化剂的类型、含量对表面起源型剥落的轴承疲劳寿命有显著影响,合理的稠化剂配方可显著延长轴承疲劳寿命,这可能与聚脲润滑脂稠化剂的回流特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轴承 深沟球轴承 聚脲润滑脂 润滑脂稠化剂 疲劳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剂对航空润滑油橡胶相容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周少鹏 尹开吉 +1 位作者 梁宇翔 唐红金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1-75,共5页
采用满足MIL-PRF-23699F规范中航空发动机润滑油要求的季戊四醇酯为基础油,研究了3种抗氧剂和3种极压抗磨剂对航空润滑油橡胶相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磷酸酯极压抗磨剂使丁腈橡胶的体积变化率增大,其他添加剂对丁腈橡胶的体积变化率无... 采用满足MIL-PRF-23699F规范中航空发动机润滑油要求的季戊四醇酯为基础油,研究了3种抗氧剂和3种极压抗磨剂对航空润滑油橡胶相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磷酸酯极压抗磨剂使丁腈橡胶的体积变化率增大,其他添加剂对丁腈橡胶的体积变化率无显著影响;极压抗磨剂对氟橡胶的体积变化率几乎没有影响,而抗氧剂使氟橡胶的体积变化率有微弱的减小;胺类添加剂在酯类润滑油中对氟橡胶拉伸性能无显著影响;酸性磷酸胺极压抗磨剂使硅橡胶体积发生收缩,使氟硅橡胶的体积变化率减小;酸性磷酸胺极压抗磨剂与硅橡胶和氟硅橡胶可发生化学反应,使橡胶的拉伸性能大幅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相容性 航空润滑油 季戊四醇酯 抗氧剂 极压抗磨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O基润滑油对柴油机颗粒排放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田强 高深 +2 位作者 赵磊 王志宇 张武高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187-1193,共7页
在增压中冷高速柴油机上,利用DMS500快速响应颗粒分析仪,比较研究了包括聚α-烯烃(PAO)基全合成润滑油在内的多种润滑油对柴油机颗粒数量排放性能的影响,在不同负荷与转速下进行考察,并重点分析了润滑油工作温度和灰分含量影响,从而概括... 在增压中冷高速柴油机上,利用DMS500快速响应颗粒分析仪,比较研究了包括聚α-烯烃(PAO)基全合成润滑油在内的多种润滑油对柴油机颗粒数量排放性能的影响,在不同负荷与转速下进行考察,并重点分析了润滑油工作温度和灰分含量影响,从而概括出PAO润滑油典型工况下的颗粒排放特征.结果表明:发动机负荷增加,发动机颗粒数排放峰值降低;转速增加,颗粒数排放峰值升高.较高的工作温度有利于降低PAO润滑油的颗粒排放峰值;润滑油的灰分含量越低,颗粒排放量越少,尤其在小负荷工况下;润滑油的基础油成分对发动机颗粒排放影响显著,PAO基润滑油在高工作温度、高发动机负荷下的颗粒排放性能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全合成润滑油 聚α-烯烃(PAO)基润滑油 颗粒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红外光谱法测定润滑油中MoDTC含量的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高晓光 马淑芬 +1 位作者 胡刚 水琳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71-176,共6页
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MoDTC)的减摩效果与其在润滑油中的含量直接相关,为探索快速准确的润滑油新油和在用油中MoDTC含量的检测方法,采用红外光谱分析MoDTC在成品发动机油和减速箱油中的吸收峰特征。选取波数为1 515 cm^(-1)的吸收峰... 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MoDTC)的减摩效果与其在润滑油中的含量直接相关,为探索快速准确的润滑油新油和在用油中MoDTC含量的检测方法,采用红外光谱分析MoDTC在成品发动机油和减速箱油中的吸收峰特征。选取波数为1 515 cm^(-1)的吸收峰为定量基准,分别用差谱法和直接趋势法建立发动机油和减速箱油中MoDTC含量的测定方法。该方法回归曲线相关系数高,计算误差小。用建立的方法考察发动机油中MoDTC在四球试验时的消耗情况,结果发现MoDTC的消耗趋势与四球试验摩擦因数和磨斑直径的变化趋势有很好的对应关系,验证了该方法对检测新油和在用油中的MoDTC含量均有很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 红外光谱 发动机油 减速箱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润滑油参数对柴油机颗粒排放成分及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高深 胥昌懋 +3 位作者 赵磊 雷凌 田强 张武高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285-1293,共9页
在一台增压中冷高速柴油机上,分别用4种专门配制的润滑油进行尾气排放测试,比较分析了润滑油的基础油种类及灰分含量对颗粒排放物的氧化活性、金属元素及颗粒中正构烷烃含量的影响.针对柴油发动机排气进行测试,对柴油机颗粒滤清器的再... 在一台增压中冷高速柴油机上,分别用4种专门配制的润滑油进行尾气排放测试,比较分析了润滑油的基础油种类及灰分含量对颗粒排放物的氧化活性、金属元素及颗粒中正构烷烃含量的影响.针对柴油发动机排气进行测试,对柴油机颗粒滤清器的再生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颗粒物的氧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小负荷时,颗粒排放物的氧化性较强,且和基础油种类关系不大;当负荷增大时,颗粒排放物的氧化活性变低;聚α烯烃(PAO)润滑油的颗粒排放物的氧化活性高于矿物润滑油,且经过低灰处理后润滑油的颗粒物氧化活性较强.颗粒排放物中金属成分的研究结果表明:相同种类的基础油,润滑油的灰分含量降低,颗粒排放物的金属成分含量也随之降低;与普通矿物油相比,在普通PAO润滑油的颗粒排放物中金属含量有增大的趋势,但经过低灰并加入部分矿物油处理后,颗粒排放物中的金属含量与低灰普通矿物润滑油的含量大致相当.颗粒排放物中正构烷烃含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当负荷增大时,润滑油中的正构烷烃含量升高;当用PAO润滑油时,颗粒排放物中的正构烷烃含量有所降低;当润滑油的灰分含量较低时,颗粒排放物中的正构烷烃含量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润滑油 柴油机 基础油 灰分 颗粒排放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法制备聚脲润滑脂工艺研究及分析
14
作者 高祺 黎小辉 +4 位作者 汪利平 樊秀菊 吴韦岐 任晓辰 赵丹平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6-144,共9页
考察了直接法制备工艺条件(加料顺序、炼制温度、炼制时间)对聚脲润滑脂性能的影响,重点分析了加料方式对聚脲稠化剂化学组成与平均分子结构的影响,及其与聚脲润滑脂性能的关联性;采用红外光谱、热重分析仪、扫描电镜对直接法聚脲润滑... 考察了直接法制备工艺条件(加料顺序、炼制温度、炼制时间)对聚脲润滑脂性能的影响,重点分析了加料方式对聚脲稠化剂化学组成与平均分子结构的影响,及其与聚脲润滑脂性能的关联性;采用红外光谱、热重分析仪、扫描电镜对直接法聚脲润滑脂进行表征,深入探讨了其构效关系,并与预制法制备的润滑脂产品进行了比较。优化的直接法制备方案为:将有机二胺溶于基础油中,升温至80~90℃后同时加入异氰酸酯和有机单胺,反应60 min,然后在170~180℃下炼制1.5 h。结构和性能表征结果表明:在基础油和稠化剂种类与配比相同、制备条件相同情况下,由直接法与预制法得到的聚脲稠化剂中脲基基团数量及比例存在差异,从而导致聚脲润滑脂产品的性能出现差异;当稠化剂质量分数均为20%时,预制法所制备的四聚脲润滑脂的滴点比直接法高20℃,钢网分油量仅为直接法的21.8%,水淋流失量仅为直接法的41.3%,铜片腐蚀比直接法高一个等级,最大无卡咬负荷比直接法高24.5%。总之,直接法得到的聚脲润滑脂的胶体安定性、氧化安定性及极压抗磨性能略逊于预制法,但其机械安定性优于预制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脲润滑脂 直接法 预制法 有机胺 稠化剂 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硫化钨纳米粉体作为锂基润滑脂添加剂的摩擦学研究 被引量:16
15
作者 陈汉林 陈国需 +3 位作者 杜鹏飞 杨皛 邵毅 田忠利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51-657,共7页
制备了二硫化钨纳米粉体作为添加剂的锂基润滑脂,采用SRV-Ⅳ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二硫化钨对锂基润滑脂摩擦学性能的影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仪(EDAX)、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对磨损表面的微观形貌、元素含量... 制备了二硫化钨纳米粉体作为添加剂的锂基润滑脂,采用SRV-Ⅳ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二硫化钨对锂基润滑脂摩擦学性能的影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仪(EDAX)、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对磨损表面的微观形貌、元素含量和价态进行了表征,分析了其润滑机理.结果表明:二硫化钨纳米粉体能够显著提高锂基润滑脂的摩擦学性能.摩擦过程中,二硫化钨纳米粉体在摩擦副表面产生吸附沉积,并在高温高负荷条件下生成含有Fe_2O_3、FeSO_4、WO_3和Fe_3O_4的化学反应膜,从而共同产生润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硫化钨纳米粉体 锂基润滑脂 摩擦学性能 润滑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基润滑脂的微观结构 被引量:7
16
作者 栗志彬 康军 吴宝杰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75-80,共6页
稠化剂是润滑脂的主要组分,其结构与组成决定润滑脂的重要性能。以锂基润滑脂为研究对象,利用MS,XRD,SEM等分析手段,采取结构模拟与试验验证的方法,考察生长与破坏过程中稠化剂纤维的结构变化,目的是研究稠化剂纤维的生长机理。结果表明... 稠化剂是润滑脂的主要组分,其结构与组成决定润滑脂的重要性能。以锂基润滑脂为研究对象,利用MS,XRD,SEM等分析手段,采取结构模拟与试验验证的方法,考察生长与破坏过程中稠化剂纤维的结构变化,目的是研究稠化剂纤维的生长机理。结果表明:稠化剂纤维是稠化剂分子的聚集体,其生长过程是稠化剂分子有序排列的结晶过程;稠化剂纤维三维方向的生长情况不同,宽度方向优先生长,长度方向随后生长并引起扭转;其破坏过程与生长过程基本相逆,变化趋势与C模型更为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基润滑脂 稠化剂纤维 微观结构 结晶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氟聚醚润滑脂胶体安定性的改进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洋 辛虎 +3 位作者 李杏涛 赵恒 李倩 曹春兰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64-169,共6页
全氟聚醚润滑脂主要是由全氟聚醚(PFPE)基础油和聚四氟乙烯(PTFE)稠化剂组成。PFPE和PTFE之间结合力的强弱是影响全氟聚醚润滑脂胶体安定性的关键因素之一。PFPE和PTFE的特殊分子结构决定了分子之间作用力较弱,进而影响了全氟聚醚润滑... 全氟聚醚润滑脂主要是由全氟聚醚(PFPE)基础油和聚四氟乙烯(PTFE)稠化剂组成。PFPE和PTFE之间结合力的强弱是影响全氟聚醚润滑脂胶体安定性的关键因素之一。PFPE和PTFE的特殊分子结构决定了分子之间作用力较弱,进而影响了全氟聚醚润滑脂的胶体安定性。为了提升全氟聚醚润滑脂的胶体安定性,选用大比表面积的疏水型气相二氧化硅(S1、S2、S3、S4)作为添加剂,以自主生产的低黏度、支链型PFPE为基础油,以PTFE粉体为稠化剂,调配一系列不同配比的全氟聚醚润滑脂,并通过XRD、SEM、TEM分析以及氮气等温吸附-脱附、粒径分布、表面自由能、分油测试,研究疏水型气相二氧化硅对全氟聚醚润滑脂胶体安定性的改进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具有介孔结构的疏水型气相二氧化硅具有良好的稠化能力,使得全氟聚醚润滑脂的胶体安定性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进;比表面积及孔容最大的添加剂S2对全氟聚醚润滑脂胶体安定性的改进效果最为明显;全氟聚醚润滑脂的分油量随添加剂S2添加量的增大而降低,考虑到目标润滑脂的稠度等级要求,添加剂S2最佳添加量为1.5%(质量分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聚醚 润滑脂 胶体安定性 聚四氟乙烯 二氧化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润滑脂在球轴承中的动态导电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冯强 任成祖 +2 位作者 吴宝杰 陈治 刘建龙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27-133,共7页
在聚脲基础脂中添加不同导电材料制备导电轴承润滑脂,分别采用体积电阻率测试法和脂润滑轴承动态击穿电压测试法评价导电润滑脂在球轴承中的导电特性。结果表明:脂润滑轴承动态击穿电压测试更加适合轴承用导电脂的导电特性评价;润滑脂... 在聚脲基础脂中添加不同导电材料制备导电轴承润滑脂,分别采用体积电阻率测试法和脂润滑轴承动态击穿电压测试法评价导电润滑脂在球轴承中的导电特性。结果表明:脂润滑轴承动态击穿电压测试更加适合轴承用导电脂的导电特性评价;润滑脂的击穿电压随导电材料添加量的增大而下降,不同的导电材料导电效率不同;低击穿电压伴随着低击穿电流,与高击穿电压相比具有更低的击穿放电功率;在脂润滑滚动轴承动态导电性能测试中存在“导电环”现象,润滑膜被击穿后即使降低电压润滑膜依然处于导体状态,导电环的面积大小可用于评价润滑脂的导电性能,导电环面积越小导电性能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润滑脂 球轴承 导电特性 导电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板带轧制润滑作用机理及对轧后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张旭 苑光照 孙建林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12-216,共5页
针对铝板带冷轧过程中的润滑状态、润滑作用机理及对轧后表面质量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在四球摩擦磨损实验中测试分析了轧制油的摩擦学性能,进而在轧制实验中获得了轧制润滑特征曲线以及不同的润滑条件下轧后表面形貌和粗糙度。结果表明... 针对铝板带冷轧过程中的润滑状态、润滑作用机理及对轧后表面质量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在四球摩擦磨损实验中测试分析了轧制油的摩擦学性能,进而在轧制实验中获得了轧制润滑特征曲线以及不同的润滑条件下轧后表面形貌和粗糙度。结果表明:铝板带冷轧变形区润滑状态为边界润滑,可以获得优异的轧后表面质量,同时与无润滑轧制相比,在边界润滑状态下轧制,其最小可轧厚度最大可降低50%,表面粗糙度Ra最大可减小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板带轧制 冷轧 润滑机理 表面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寿命轮毂轴承润滑脂的性能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石俊峰 刘建龙 +2 位作者 李兴林 康军 吴宝杰 《轴承》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31-36,共6页
对4种轮毂轴承润滑脂进行机械安定性、流变性能、抗水性、黏附性、分油性能测试,对比其使用性能,选择相同的车辆类型、轴承和试验条件进行行车试验。结果表明:新型复合锂稠化剂结构的润滑脂各项性能指标优良,满足行驶里程要求,可以为轮... 对4种轮毂轴承润滑脂进行机械安定性、流变性能、抗水性、黏附性、分油性能测试,对比其使用性能,选择相同的车辆类型、轴承和试验条件进行行车试验。结果表明:新型复合锂稠化剂结构的润滑脂各项性能指标优良,满足行驶里程要求,可以为轮毂轴承提供良好的润滑,提高了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毂轴承 润滑脂 流变性 黏附性 行车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