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离子-阴离子Bola型表面活性剂和纳米SiO2颗粒协同稳定的双重响应型O/W乳状液 被引量:2
1
作者 刘佩 潘婷 +4 位作者 裴晓梅 宋冰蕾 蒋建中 崔正刚 Bernard P.Binks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5,共15页
合成了一种非离子-阴离子Bola型智能表面活性剂,通过pH-响应可以在非离子型CH_(3)O(EO)_(5)-R_(11)-COOH(pHpKa)之间转换。单独使用时,非离子型和Bola型分别表现为不良乳化剂和优良乳化剂。与纳米SiO_(2)颗粒复配使用时,非离子型能与SiO... 合成了一种非离子-阴离子Bola型智能表面活性剂,通过pH-响应可以在非离子型CH_(3)O(EO)_(5)-R_(11)-COOH(pHpKa)之间转换。单独使用时,非离子型和Bola型分别表现为不良乳化剂和优良乳化剂。与纳米SiO_(2)颗粒复配使用时,非离子型能与SiO_(2)颗粒协同稳定O/W(正癸烷)型Pickering乳状液,其中表面活性剂通过氢键作用吸附到颗粒表面产生原位疏水化作用,提高了颗粒的表面活性,并且这种Pickering乳状液具有pH-和温度-双重响应性,能够通过改变pH或者温度使乳状液在稳定和破乳之间实现多次转换。另一方面,Bola型CH_(3)O(EO)5-R_(11)-COONa能够与纳米SiO_(2)颗粒协同稳定分散液包油(oil-in-dispersion)乳状液,该乳状液具有良好的耐温性,但对调节pH时产生的盐较为敏感。然而与破乳后能完全返回水相便于回收再利用的同系物CH_(3)O(EO)7-R_(11)-COOH相比,具有较短EO链的CH_(3)O(EO)_(5)-R_(11)-COOH无论处于非离子型还是Bola型状态仍具有相当的油溶性,破乳后不能完全返回水相,表明EO数大小对这类新型智能表面活性剂的性能有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离子-阴离子Bola型表面活性剂 纳米SIO2颗粒 Pickering乳状液 pH-响应 温度-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C-Crash的大型车辆转弯盲区预警控制模型仿真研究
2
作者 张丙虹 来志成 李炳辉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24年第9期178-181,共4页
大型车辆在转弯的时候,前后车轮的运动轨迹并不一致,形成内轮差,车子的后半部分车轮对弯道内侧的行人及车辆产生巨大的威胁。针对大型车辆转弯盲区智能预警系统的控制模型开展仿真研究。首先PC-Crash仿真软件构建车辆模型,选取车辆轴距... 大型车辆在转弯的时候,前后车轮的运动轨迹并不一致,形成内轮差,车子的后半部分车轮对弯道内侧的行人及车辆产生巨大的威胁。针对大型车辆转弯盲区智能预警系统的控制模型开展仿真研究。首先PC-Crash仿真软件构建车辆模型,选取车辆轴距和转弯半径参数进行转弯行驶内轮差影响规律仿真分析,当转弯半径和轴距对内轮差影响的变化规律如下:随着转弯半径的增大,半挂汽车转弯的内轮差逐渐减小;随着轴距的增加,半挂汽车转弯的内轮差逐渐增大的变化规律。然后利用PreScan仿真试验确定车辆不同转弯角度的转弯盲区以及相应的车载雷达探测角度,并建立转弯角度-内轮差-雷达探测角度模型方程,用于大型车辆转弯盲区智能预警方案设计,以降低或消除汽车在转弯行驶时行车安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车辆 转弯盲区 控制模型 仿真 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中空纤维膜技术与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肖长发 何本桥 +2 位作者 武春瑞 龚耿浩 蒋士成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3-160,共8页
中空纤维膜技术是解决当前全球面临的水资源与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等重大问题的共性关键技术之一,也是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系统效率与产品品质提升等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本文系统分析了中空纤维膜发展的战略需求、现状与趋势... 中空纤维膜技术是解决当前全球面临的水资源与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等重大问题的共性关键技术之一,也是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系统效率与产品品质提升等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本文系统分析了中空纤维膜发展的战略需求、现状与趋势,指出了我国中空纤维膜技术在各个细分领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未来创新重点,明确了2025年和2030年的发展目标。研究提出中空纤维超/微滤膜、高品质疏水膜、新膜技术、废旧膜回收4个方面的重点任务与要求,并从人才管理、创新投入、行业规范、国际合作4个方面给出了保障措施建议,以期为我国中空纤维膜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空纤维膜 膜材料 膜应用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酯/聚酰胺共聚纤维的结构及其理化性能 被引量:2
4
作者 梁必超 韩春艳 +3 位作者 季轩 魏青 赵炯心 王建庆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7,共7页
为探究聚酯/聚酰胺共聚纤维的结构和性能,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差示扫描量热等方法对其结构和热性能进行了研究,同时考察了纤维对常见酸、碱、氧化剂、还原剂的耐受性能。结果表明:该纤维由聚酯和聚酰胺2种组分构成,结晶度为... 为探究聚酯/聚酰胺共聚纤维的结构和性能,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差示扫描量热等方法对其结构和热性能进行了研究,同时考察了纤维对常见酸、碱、氧化剂、还原剂的耐受性能。结果表明:该纤维由聚酯和聚酰胺2种组分构成,结晶度为46.95%,玻璃化转变温度、结晶温度和熔融温度分别为70、150、233℃,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纤维对氢氧化钠的耐受性能较差,在氢氧化钠质量浓度为80 g/L,温度为90℃,处理60 min的条件下,纤维减量率高达97%;纤维对碳酸钠、盐酸、硫酸、过氧化氢、保险粉表现出较强的耐受性,但对硝酸的耐受性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酯纤维 聚酯/聚酰胺共聚纤维 理化性能 断裂强度 减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荷油微胶囊在芳香纤维和织物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5
作者 杨勇 杨一 杨胜林 《印染》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35-37,共3页
以明胶和阿拉伯胶做壁材,薄荷油为芯材,通过复凝聚法制备了平均粒径为6μm、热分解温度为250℃的薄荷油微胶囊。微胶囊分别通过共混熔融纺丝引入尼龙6纤维以及通过浸轧方式整理棉织物。通过对纤维和织物的性能表征发现,尼龙6纤维在引入... 以明胶和阿拉伯胶做壁材,薄荷油为芯材,通过复凝聚法制备了平均粒径为6μm、热分解温度为250℃的薄荷油微胶囊。微胶囊分别通过共混熔融纺丝引入尼龙6纤维以及通过浸轧方式整理棉织物。通过对纤维和织物的性能表征发现,尼龙6纤维在引入微胶囊后断裂强度有所降低;而整理后棉织物的断裂强力、硬挺度提高,白度略有降低;纤维和织物均具有缓释留香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整理 香味整理 薄荷油 微胶囊 共混纺丝 尼龙6 棉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纤维发展现状及其在针织上的应用 被引量:17
6
作者 薛斌 《针织工业》 2017年第2期25-28,共4页
新型针织用纤维首先是应用在各种仿真产品,其次是功能化纤维、超细纤维、高弹性纤维等,体现穿着的舒适性、安全性、卫生性、美观性,并实现某些特殊功能。详细阐述各种新型纤维类别,主要包括:莫代尔纤维、天丝纤维、丽赛纤维、竹纤维、Vi... 新型针织用纤维首先是应用在各种仿真产品,其次是功能化纤维、超细纤维、高弹性纤维等,体现穿着的舒适性、安全性、卫生性、美观性,并实现某些特殊功能。详细阐述各种新型纤维类别,主要包括:莫代尔纤维、天丝纤维、丽赛纤维、竹纤维、Viloft R纤维、圣麻纤维等纤维素纤维;牛奶蛋白纤维、大豆蛋白纤维等蛋白质纤维;氨纶、T-400、PTT纤维、PBT纤维等弹性纤维;吸湿排汗纤维、细旦化纤维等热湿舒适性纤维;抗菌纤维、凉感纤维、防辐射纤维等功能性纤维;具有柔软性、抗起球性、吸湿快干性、常压染色性的超仿棉仪纶纤维等。多种新型纤维格各具特色,适用于不同穿着要求和功能需求的针织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纤维 针织 纤维素纤维 弹性纤维 热湿舒适性纤维 功能性纤维 超仿棉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可降解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纤维的制备及其环境降解性能 被引量:15
7
作者 陈咏 乌婧 +4 位作者 王朝生 潘小虎 李乃祥 戴钧明 王华平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7-43,共7页
为研究生物可降解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AT)的可纺性及纤维降解性能,采用熔融纺丝-牵伸二步法制得生物可降解PBAT纤维,研究了纺丝温度、牵伸倍数对PBAT纤维结晶度、回潮率、力学性能的影响,对比分析了PBAT纤维在不同环境下的... 为研究生物可降解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AT)的可纺性及纤维降解性能,采用熔融纺丝-牵伸二步法制得生物可降解PBAT纤维,研究了纺丝温度、牵伸倍数对PBAT纤维结晶度、回潮率、力学性能的影响,对比分析了PBAT纤维在不同环境下的降解性能。结果表明:PBAT的最佳纺丝温度为260℃,且随着牵伸倍数的增加,PBAT纤维的断裂强度、结晶度和取向度呈快速上升趋势,而断裂伸长率呈下降趋势;低温、干燥的非生物环境因素对PBAT纤维的降解性能影响最小,在该环境中储存1个月纤维断裂强度仅下降3.6%;相较于酶解和水解生物环境条件下,土壤环境对PBAT纤维的影响更明显,可使纤维的结晶度从34.45%下降到19.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环境降解性能 生物基纤维 可纺性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对苯二甲酸产品和方法标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8
作者 张丽君 丁大喜 +3 位作者 钱彦虎 张育红 李顶松 戴玉娣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445-2453,共9页
精对苯二甲酸(PTA)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主要用于生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及后续产品,如纤维、瓶片、薄膜以及工程塑料,其质量品质和标准对下游聚酯产品稳定生产和性能具有重要影响,受到行业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概述了国内工业... 精对苯二甲酸(PTA)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主要用于生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及后续产品,如纤维、瓶片、薄膜以及工程塑料,其质量品质和标准对下游聚酯产品稳定生产和性能具有重要影响,受到行业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概述了国内工业用PTA技术标准的发展历程,介绍了PTA行业标准的现状、主要技术内容以及存在的问题,重点解析了PTA国家标准包括1项产品标准、7项配套方法标准的研究背景,与行业标准相比所作的重要技术调整和技术水平的提升;介绍了PTA国际标准化研究的进展,特别是近年来由中国石化主导制定的7项PTA系列ASTM标准取得的突破性成果;在此基础上,对未来PTA标准技术的研究进行了思考,提出了加强微量杂质控制、关注影响高端聚酯产品质量控制指标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对苯二甲酸 对苯二甲酸 产品标准 方法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弃芳纶粉末环氧化改性及其固化物性能 被引量:2
9
作者 于鹏达 张晓娴 +5 位作者 张金峰 谈继淮 王芳 王芳 付博 朱新宝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5692-5698,共7页
针对国内对位芳纶(PPTA)在实际生产中产生的低分子量PPTA粉末,探讨了一种有效回收再利用的方法。本文以低分子量PPTA为原料、环氧氯丙烷为改性剂,采用金属化/取代反应,制备了环氧氯丙烷(ECH)修饰的PPTA(PPTAGE),并通过单因素实验优化了P... 针对国内对位芳纶(PPTA)在实际生产中产生的低分子量PPTA粉末,探讨了一种有效回收再利用的方法。本文以低分子量PPTA为原料、环氧氯丙烷为改性剂,采用金属化/取代反应,制备了环氧氯丙烷(ECH)修饰的PPTA(PPTAGE),并通过单因素实验优化了PPTAGE合成条件。结果表明:合成条件为m(ECH)∶m(PPTA)=3∶1、NaH用量(与总投料量质量之比)0.4%、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4.5h时,PPTAGE接触角最小,纤维表面能最佳。将改性前后的芳纶分别作为环氧树脂的填料,得到固化物样条,研究了PPTAGE对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固化物力学性能研究表明,PPTAGE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与环氧树脂基体的黏合,在添加量为1%时,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达到最佳;热重(TGA)分析表明,固化物热稳定性较PPTA/E-51有所提高;扫描电镜(SEM)测试表明,PPTAGE/E-51冲击断裂面为韧性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位芳纶 环氧氯丙烷 氢化钠 环氧化 固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苯二甲酸废水厌氧发酵处理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尚伟 徐根东 +3 位作者 宋健 刘耀倩 陈晶晶 王昌松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0-44,共5页
为了考察温度对沼气厌氧发酵过程的影响,本文对中国石化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苯二甲酸(PTA)废水生化处理装置厌氧发酵模块进行升温实验。结果表明:升高温度能够大幅提升沼气产量,在50℃时厌氧发酵的日产气量是40℃的2.2倍;在40℃条件下... 为了考察温度对沼气厌氧发酵过程的影响,本文对中国石化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苯二甲酸(PTA)废水生化处理装置厌氧发酵模块进行升温实验。结果表明:升高温度能够大幅提升沼气产量,在50℃时厌氧发酵的日产气量是40℃的2.2倍;在40℃条件下,废水厌氧发酵后化学需氧量(COD)产气率为0.357 m3/kg,该值接近COD理论产气率,而50℃时达到了0.402 m3/kg。每次升温后会造成产气量以及CH4浓度波动,且随着温度升高,每次升温恢复稳定所需要的时间也更长,40℃时需要10 d,而50℃时则需要31 d。此外,不同温度下待系统稳定后,CH4质量分数均能够维持在72%~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二甲酸废水 厌氧发酵 COD产气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菌聚丙烯熔喷材料的反应挤出法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卓 戴钧明 +3 位作者 潘晓娣 李沐芳 刘轲 赵青华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7-65,共9页
为制备高效抗菌的医用材料,利用反应挤出工艺将氯胺前驱体甲基丙烯酰胺(MAM)通过自由基接枝到聚丙烯(PP)主链上,制备出改性聚丙烯接枝甲基丙烯酰胺(PP-g-MAM)母粒,然后通过熔喷纺丝制备得到熔喷材料并进行氯化处理,对其组成结构、耐热... 为制备高效抗菌的医用材料,利用反应挤出工艺将氯胺前驱体甲基丙烯酰胺(MAM)通过自由基接枝到聚丙烯(PP)主链上,制备出改性聚丙烯接枝甲基丙烯酰胺(PP-g-MAM)母粒,然后通过熔喷纺丝制备得到熔喷材料并进行氯化处理,对其组成结构、耐热性、力学性能、表面形态、过滤效果和抗菌性能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MAM成功接枝到了PP分子链上,且改性对PP的耐热性、熔喷材料的纤维形貌及力学性能影响较小;PP-g-MAM熔喷材料对粒径≥0.3μm的氯化钠气溶胶的过滤效率为98.6%,氯化熔喷材料的过滤效率下降4%~14%,但可通过电晕再驻极使过滤效率恢复到98%以上;在氯化溶液pH值为5且氯化时间为10 min时,氯化PP-g-MAM熔喷材料中的活性氯含量超过0.03%,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超过98%,且与大肠杆菌接触20 min后抑菌率超过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熔喷材料 接枝 甲基丙烯酰胺 熔融反应挤出 活性氯含量 医用材料 抗菌纺织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减量涤纶的氧化石墨烯功能整理 被引量:8
12
作者 吕名秀 李喜亮 《印染》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9-23,共5页
采用超声Hummers法制备氧化石墨烯(GO),用GO通过“浸渍-还原”法对碱减量涤纶织物进行功能整理,探究GO“浸渍-还原”整理次数对涤纶织物导电性、抗紫外线性能和疏水性的影响,测试了整理效果的耐久性。研究结果表明:GO整理后涤纶的导电... 采用超声Hummers法制备氧化石墨烯(GO),用GO通过“浸渍-还原”法对碱减量涤纶织物进行功能整理,探究GO“浸渍-还原”整理次数对涤纶织物导电性、抗紫外线性能和疏水性的影响,测试了整理效果的耐久性。研究结果表明:GO整理后涤纶的导电性、抗紫外线性能和疏水性等明显提高,且碱减量涤纶的整理效果优于未碱减量涤纶。随着GO“浸渍-还原”整理次数的增加,涤纶的表面电阻逐渐降低,SEM显示涤纶表面沉积的石墨烯片层厚度和均匀性随整理次数增多而增厚变匀。普通涤纶织物经过10次GO“浸渍-还原”整理后UPF达到400;而碱减量涤纶经过1次GO“浸渍-还原”整理后UPF值超过600。普通涤纶和碱减量涤纶织物经1次GO“浸渍-还原”处理后具有拒水性,接触角超过80°,但增加“浸渍-还原”次数对拒水性的影响不大。经过10次洗涤后整理涤纶织物的导电性、抗紫外线性能和拒水性稍有降低,说明耐久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整理 导电 氧化石墨烯 碱减量 涤纶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弃对位芳纶粉末表面烷基化改性研究
13
作者 于鹏达 张晓娴 +3 位作者 邓飞 王芳 王芳 朱新宝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5-99,103,共6页
对废弃的低相对分子质量对位芳纶(PPTA)粉末进行烷基化改性,以改善PPTA的化学惰性,研究了溶剂对烷基化产物表面接触角和溶解性能的影响,通过红外光谱仪、热重分析仪、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目标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 对废弃的低相对分子质量对位芳纶(PPTA)粉末进行烷基化改性,以改善PPTA的化学惰性,研究了溶剂对烷基化产物表面接触角和溶解性能的影响,通过红外光谱仪、热重分析仪、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目标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以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亚砜(DMSO)作为溶剂时,PPTA粉末烷基化改性效果良好。为此通过正交试验对比了使用2种溶剂合成的烷基化产物的接触角,确定了最佳溶剂为DMSO,优化出适宜的改性工艺条件:溴代正丁烷与PPTA粉末质量比为3.5∶1,氢化钠质量分数为0.4%,反应时间为4.5h,反应温度为80℃,在此基础上进行3次重现性实验,烷基化产物接触角平均值为117.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位芳纶粉末 改性 氢化钠 烷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压易染阳离子聚酯纤维染色动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韩春艳 季轩 +2 位作者 李映 司虎 戴钧明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43-47,共5页
用3种颜色的阳离子染料对常压易染阳离子聚酯(ECDP)纤维进行染色试验,分别研究了Cationic Red CA、Cationic Yellow CA和Cationic Blue CA对ECDP纤维的染色动力学机理。结果表明,随着染色温度升高,3种阳离子染料的扩散系数D和染色速率... 用3种颜色的阳离子染料对常压易染阳离子聚酯(ECDP)纤维进行染色试验,分别研究了Cationic Red CA、Cationic Yellow CA和Cationic Blue CA对ECDP纤维的染色动力学机理。结果表明,随着染色温度升高,3种阳离子染料的扩散系数D和染色速率常数随之提高。3种阳离子染料的平衡上染量都比较高,均可达到对纤维的深染效果。其中,Cationic Blue CA染料对ECDP纤维进行染色,其染色速率常数最大,扩散系数最高,平衡上染量最大;Cationic Red CA染料对ECDP纤维进行染色,其染色速率常数最小,扩散系数最低,平衡上染量最小,半染时间最长。染色过程中,ECDP纤维始染温度低,初染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DP纤维 阳离子染料 染色动力学 染色速率常数 半染时间 扩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含量SIPE/PEG改性PET流变行为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志明 司虎 +4 位作者 李金平 王树霞 李映 韩春艳 丁一凡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74-180,187,共8页
制备了间苯二甲酸双羟乙酯-5-磺酸钠(SIPE)含量为7.64%、聚乙二醇(PEG)含量为6.5%的高含量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采用红外分析(FTIR)、核磁共振氢谱(1 H NMR)分析了改性PET的结构,SIPE、PEG以共聚的形式进入改性PET分子链中... 制备了间苯二甲酸双羟乙酯-5-磺酸钠(SIPE)含量为7.64%、聚乙二醇(PEG)含量为6.5%的高含量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采用红外分析(FTIR)、核磁共振氢谱(1 H NMR)分析了改性PET的结构,SIPE、PEG以共聚的形式进入改性PET分子链中且转化率分别高于94.8%和91.8%,表明两种单体在改性PET中的实际含量与理论添加量接近。利用毛细管流变仪研究了改性PET的流变行为,将剪切速率由1000 s^(-1)提高至8000 s^(-1),相比常规聚酯,SIPE/PEG改性PET剪切变稀更加明显;剪切速率对分子中平均链段数、熔体流动过程中大分子中的缠结点的影响不同,从而表现为随着剪切速率提高,导致破坏的缠结点使分子产生位移剪切黏度差异变小;在特性黏度为0.508~0.544 dL/g范围内,随着特性黏度的升高,改性聚酯剪切黏度增加,总体呈现黏流活化能降低、非牛顿指数降低、结构黏度指数升高的趋势;特性黏度最高的改性PET其非牛顿指数低均低于0.547、结构黏度指数均高于1.625,且变化规律不明显。特性黏度最高的改性PET纺丝过程中熔体流动稳定性略差,海-岛纤维成型过程中有黏连现象,碱减量开纤后水溶率为18.2%低于理论加入量,表明其制备的海-岛纤维不能实现岛相完全分离得到分布均匀的超细纤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苯二甲酸双羟乙酯-5-磺酸钠 聚乙二醇 改性聚酯 流变行为 碱减量开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MG-b-PET共聚酯的合成及性能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乃祥 潘小虎 +1 位作者 王雪盼 庞道双 《塑料工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5-21,185,共8页
以对苯二甲酸、乙二醇以及聚四氢呋喃(PTMG)为原料,采用熔融缩聚法合成了不同PTMG比例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四氢呋喃(PET-PTMG)聚醚酯,研究了PTMG含量对共聚酯缩聚反应过程的影响。利用红外光谱法、核磁共振波谱法分析了共聚酯结... 以对苯二甲酸、乙二醇以及聚四氢呋喃(PTMG)为原料,采用熔融缩聚法合成了不同PTMG比例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四氢呋喃(PET-PTMG)聚醚酯,研究了PTMG含量对共聚酯缩聚反应过程的影响。利用红外光谱法、核磁共振波谱法分析了共聚酯结构、序列分布,利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热失重分析研究了共聚酯热性能、结晶动力学以及热稳定性。研究表明,投入体系的聚醚基本都进入了聚合物分子链;PTMG含量增加,聚合反应动力黏度增长变缓,共聚酯玻璃化转变温度(T_(g))、结晶温度(T_(c))、熔点(T_(m))均明显降低,熔融结晶温度(T_(mc))先上升后下降,试验制备的共聚酯较常规PET结晶速率更快。在氮气氛围中,共聚酯的热降解为一阶反应,PTMG含量增加,共聚酯热稳定性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四氢呋喃聚醚酯 熔融缩聚 序列分布 热性能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压易染阳离子聚酯纤维染色热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韩春艳 贾君君 +1 位作者 李娜 杨童童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5-39,共5页
通过绘制不同颜色阳离子染料对常压易染阳离子聚酯(ECDP)纤维的染色吸附等温线,研究了阳离子红CA、阳离子黄CA、阳离子蓝CA对ECDP纤维染色过程的热力学机理。结果表明,相同温度下,阳离子蓝CA染料上染ECDP纤维的亲和力最大,染色饱和值最... 通过绘制不同颜色阳离子染料对常压易染阳离子聚酯(ECDP)纤维的染色吸附等温线,研究了阳离子红CA、阳离子黄CA、阳离子蓝CA对ECDP纤维染色过程的热力学机理。结果表明,相同温度下,阳离子蓝CA染料上染ECDP纤维的亲和力最大,染色饱和值最高,阳离子红CA染料上染ECDP纤维的亲和力最小,染色饱和值最低;一定范围内染色温度升高,3种颜色染料对纤维染色时染色热、染色熵上升且为正值,染料亲和力、染色饱和值提高,有利于提高染色效果;当温度过高时会导致染色热、染色熵变为负值,染料亲和力下降,染色饱和值下降,染色效果变差;3种颜色染料对ECDP纤维染色时适宜的染色温度、时间各不相同,但染色饱和值都高于100.00 mg/g,均可达到对纤维的深染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压易染阳离子聚酯 染色 热力学性能 吸附等温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纤维光致变色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芳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15,共9页
针对不同厂家生产的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PPTA)树脂和纤维的光稳定性存在差异,特别是其静置变色行为有较大区别,采用分段预聚工艺制备出不同聚合工艺的PPTA树脂,后经干喷湿法纺丝获得PPTA纤维,通过热裂解质谱分析、热失重测试、静置变... 针对不同厂家生产的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PPTA)树脂和纤维的光稳定性存在差异,特别是其静置变色行为有较大区别,采用分段预聚工艺制备出不同聚合工艺的PPTA树脂,后经干喷湿法纺丝获得PPTA纤维,通过热裂解质谱分析、热失重测试、静置变色实验和色值测定等方法探究了影响PPTA树脂和纤维光致变色行为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PPTA树脂光致变色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分子量分布、端氨基和低分子量组分的含量,采用分段预聚优化工艺制备的光致变色PPTA纤维与国外优质产品性能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 PPTA纤维 色值 光降解 光致变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束短纤张力检测系统设计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桂洋 李德骏 +4 位作者 王一帆 王成 程康 刘会清 张乾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8-82,共5页
为实现在聚酯短纤生产过程中多丝束张力的实时监测,提高产品质量,设计了一种多丝束张力实时检测系统。该检测系统以STM32单片机硬件系统为下位机,通过应变片式压力传感器和张力变送器获取实时张力,并通过Modbus通讯协议将信息传输至上... 为实现在聚酯短纤生产过程中多丝束张力的实时监测,提高产品质量,设计了一种多丝束张力实时检测系统。该检测系统以STM32单片机硬件系统为下位机,通过应变片式压力传感器和张力变送器获取实时张力,并通过Modbus通讯协议将信息传输至上位机。根据工厂现有设备研制了龙门架式张力同步检测装置和陶瓷压头检测装置,能够对生产线上的24束聚酯短纤进行精确的张力检测。工控机软件使用SQL Server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对张力监测的数字信息化管理。该检测系统实现了对多丝束聚酯短纤张力的实时监测,为后续张力调节提供数据参考,可提高产品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酯短纤 多丝束张力实时监测 嵌入式系统 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压易染阳离子聚酯ECDP短纤应用技术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贾君君 韩春艳 +1 位作者 陈海燕 李娜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52-57,共6页
为拓展ECDP短纤维的应用范围,文中对比分析仪化公司生产的ECDP与市场上其他公司生产的ECDP的性能差异,研究ECDP纤维的纺织染整加工特点及在纺织面料中的应用性能。结果表明,ECDP纤维作为一种新型的环保、节能、高性能纤维,其产品具有常... 为拓展ECDP短纤维的应用范围,文中对比分析仪化公司生产的ECDP与市场上其他公司生产的ECDP的性能差异,研究ECDP纤维的纺织染整加工特点及在纺织面料中的应用性能。结果表明,ECDP纤维作为一种新型的环保、节能、高性能纤维,其产品具有常压染色、上染率高的特点,加工成的面料具有柔软舒适、吸湿性好、抗起毛起球性优异的特点,是涤纶短纤在针织面料上的理想替代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DP 染整加工 纺织面料 涤纶短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