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煤矿机械装备发展现状和“十二五”展望 被引量:13
1
作者 柏振军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6-19,44,共5页
回顾了"十一五"期间中国煤矿装备制造发展取得的成绩和面临的问题。认为煤矿机械装备业"十二五"面临新的发展机遇;煤矿装备向安全生产、科学技术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发展,并呈现煤机产业集聚化、产品成套化的竞... 回顾了"十一五"期间中国煤矿装备制造发展取得的成绩和面临的问题。认为煤矿机械装备业"十二五"面临新的发展机遇;煤矿装备向安全生产、科学技术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发展,并呈现煤机产业集聚化、产品成套化的竞争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状 展望 煤矿机械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煤矿智能化综采开采技术装备应用现状与发展思考 被引量:21
2
作者 袁智 蒋庆友 庞振忠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89-198,共10页
煤矿智能化技术是煤炭工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技术支撑,而煤矿智能开采技术与煤机装备是煤矿智能化建设的关键。在详细分析我国煤矿智能化建设初级阶段现状和煤矿智能化技术装备发展制约因素的基础上,剖析了采煤机自适应规划截割控制... 煤矿智能化技术是煤炭工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技术支撑,而煤矿智能开采技术与煤机装备是煤矿智能化建设的关键。在详细分析我国煤矿智能化建设初级阶段现状和煤矿智能化技术装备发展制约因素的基础上,剖析了采煤机自适应规划截割控制、刮板输送设备智能化综合控制、液压支架电液控制、透明工作面地质保障、工作面直线度监控、工作面人员精确定-位及主动防护、工作面AI识别监测等煤矿智能化开采技术的优势和不足,分析结果表明:煤矿智能化建设需求为高端煤机装备产业发展和产业升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现代信息技术与高端煤机装备的深度融合将革新我国煤炭的智能化生产方式,但各种技术瓶颈依旧制约着其高质量发展,距离煤矿实现“少人化、无人化”开采仍存在较大差距。煤矿智能化建设作为一项“人、机、环、管”协同的系统工程,笔者提出了由打破传统的“单兵作战”理念向秉承“有机智能协同”建设理念来破解当前技术瓶颈的建议,例如:加强高端煤机装备向新-数-智转变攻关、完善地-边-端三级垂直安全管控技术、规划感知引导装置由叠加扩充向有机融合转变、建立设备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系统、引导单机智能向群组协同智能转变等建议,以此推动我国煤矿智能化开采煤机装备技术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化开采 煤机装备 信息化技术 综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煤矿装备制造技术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8
3
作者 濮津 《中国工程科学》 2011年第11期15-19,25,共6页
近年来,我国煤矿装备制造技术突飞猛进,一批代表世界先进水平的技术与装备在煤矿井下成功使用,高产、高效纪录不断刷新;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以煤为主的一次能源结构难以改变。安全、高效开采技术与装备将继续在煤炭工业发展中... 近年来,我国煤矿装备制造技术突飞猛进,一批代表世界先进水平的技术与装备在煤矿井下成功使用,高产、高效纪录不断刷新;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以煤为主的一次能源结构难以改变。安全、高效开采技术与装备将继续在煤炭工业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成套化、集成化、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绿色化煤机产品将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装备 科技创新 技术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限元法的固体充填液压支架底座结构参数优化 被引量:9
4
作者 田立勇 隋然 +2 位作者 宋振铎 王启铭 孙聚涛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98-104,共7页
为提高固体充填液压支架底座的强度和可靠性,以ZZC8800/20/38型六柱支撑式固体充填液压支架底座为研究对象,在满足强度要求的前提下,以减小底座质量和变形位移为优化目标,利用三维建模软件建立了底座的有限元模型,采用有限元法,在ANSYS ... 为提高固体充填液压支架底座的强度和可靠性,以ZZC8800/20/38型六柱支撑式固体充填液压支架底座为研究对象,在满足强度要求的前提下,以减小底座质量和变形位移为优化目标,利用三维建模软件建立了底座的有限元模型,采用有限元法,在ANSYS Workbench软件中进行有限元分析,通过观察应力云图,选择液压支架底板厚度、外侧主筋板厚度、内侧主筋板I厚度、内侧主筋板II厚度为变量,对液压支架底座结构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前后底座应力集中区的应力和变形位移变化不大,但是底座的质量明显减小,其质量减小了334.7 kg,也同时改善了底座的强度分布不均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充填液压支架 底座 力学分析 有限元法 结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煤工作面刮板输送机智能控制系统研究
5
作者 范宝冬 马开德 +1 位作者 崔卫秀 李致远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2-60,共9页
刮板输送机是煤矿井工开采煤炭运输的核心设备,其智能化水平直接影响工作面智能化程度。分析指出目前刮板输送机智能化技术仍存在工况感知数据治理不到位、数据交互及多机协同控制缺乏顶层管控、设备维护与保养不到位、智能化技术应用... 刮板输送机是煤矿井工开采煤炭运输的核心设备,其智能化水平直接影响工作面智能化程度。分析指出目前刮板输送机智能化技术仍存在工况感知数据治理不到位、数据交互及多机协同控制缺乏顶层管控、设备维护与保养不到位、智能化技术应用不足等问题。基于矿鸿操作系统统一系统架构、统一标准与协议等优势,开发了采煤工作面刮板输送机智能控制系统,介绍了系统架构,重点阐述了该系统中刮板输送机工况感知和自适应控制这2项关键技术:以哑铃状态监测和断链故障监测为例,介绍了刮板输送机工况感知技术的实现方法;通过分析刮板输送机驱动电动机电流数据,结合采煤机采高、截深、行走速度、位置等采集数据,得出刮板输送机运煤量计算公式,由此设计了基于负载状态的刮板输送机智能调速控制策略;分析了刮板输送机链条与张力的关系,通过计算链条伸长量并与设定值作比较,控制油缸伸出(缩回)动作,实现链条张紧自动控制。在煤矿现场对基于矿鸿操作系统的刮板输送机智能控制系统进行了工业性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实时采集刮板输送机运行状态、故障信息、负载等关键参数并进行分析处理,数据精度高,稳定性好,故障诊断准确性高,且实现了刮板输送机与采煤机、液压支架等设备的互联互通、相互协作,数据传输延时仅为5~10 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工作面 刮板输送机 矿鸿操作系统 分布式软总线 工况感知 智能调速 链条张紧自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井下人体姿态检测方法 被引量:8
6
作者 王璇 吴佳奇 +3 位作者 阳康 潘子恒 杨伟 王文清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9-84,共6页
煤矿井下作业人员姿态检测可为灾害预警和事故救援提供有效信息。井下人员姿态复杂多样,且为时间序列数据,现有人体姿态检测方法或难以处理连续相关的姿态数据,或因算法复杂需配置独立计算机而导致实时性较差。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 煤矿井下作业人员姿态检测可为灾害预警和事故救援提供有效信息。井下人员姿态复杂多样,且为时间序列数据,现有人体姿态检测方法或难以处理连续相关的姿态数据,或因算法复杂需配置独立计算机而导致实时性较差。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的煤矿井下人体姿态检测方法,通过压力传感器、角度传感器获取井下人员脚底压力、腰腿部角度等姿态数据,由人员随身携带的便携式边缘运算决策单元进行姿态判别,实现井下工作人员站立、行走、弯腰、蹲(坐)、躺卧5种姿态的实时检测。为降低人体姿态原始采样数据维度,提高运算效率,对LSTM进行改进,设计了长短期记忆稀疏自编码器(LSTMSA),先由稀疏自编码器(SA)对原始采样数据进行特征提取,实现降维,再由LSTM进行人体姿态检测。在实验室环境下采集人体姿态数据,分别对LSTMSA、LSTM、循环神经网络(RNN)进行训练和测试,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试验设置和采样数据下,LSTMSA对5种人体姿态检测的准确率均达到90%以上,与LSTM接近且大于RNN;LSTMSA运算时间较LSTM缩短50%以上,满足矿井人体姿态检测实时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井下 人体姿态检测 姿态估计 边缘计算 长短期记忆网络 稀疏自编码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采成套装备试验平台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宋秋爽 袁智 +1 位作者 宋振铎 郝志勇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94-199,共6页
鉴于我国煤矿成套采掘装备研发设计没有试验验证平台的现状,针对煤矿井下实际工作环境,在地面上建立1∶1的高端综采成套装备试验平台,重点研究探讨了采煤机和刨煤机成套装备关键力学参数测试平台建设方案,并对其理论与关键技术进行研究... 鉴于我国煤矿成套采掘装备研发设计没有试验验证平台的现状,针对煤矿井下实际工作环境,在地面上建立1∶1的高端综采成套装备试验平台,重点研究探讨了采煤机和刨煤机成套装备关键力学参数测试平台建设方案,并对其理论与关键技术进行研究。该平台可实现液压拉杆拉力、摇臂关键截面应力应变、滚筒转矩、链轮振动特性、刮板输送机力学参数、刨煤机效率、刨煤机工作功率等参数的测试。通过以采煤机截割部振动特性测试结果为例,对其与截割特性间关系进行研究;并以26号液压支架测试结果为例,对其工况特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高端综采成套装备试验平台测试结果可靠,可实时处理综采成套装备性能参数和结构参数,以提高综采装备工作性能,并为综采成套设备提供设计、制造、检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采成套装备 采煤机 刨煤机 设备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智能化工作面远程供电供液配套技术 被引量:17
8
作者 迟焕磊 袁智 +1 位作者 胡登高 宋振铎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2期146-152,共7页
针对井下智能化开采工作面的远程供电供液方式,从自动化工作面系统功能设计、远程供电供液系统数学分析、成套设备数据通信、远程监控、闭锁保护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并采用最优化理论对多参数影响的系统进行评价分析,给出了远程供电供液... 针对井下智能化开采工作面的远程供电供液方式,从自动化工作面系统功能设计、远程供电供液系统数学分析、成套设备数据通信、远程监控、闭锁保护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并采用最优化理论对多参数影响的系统进行评价分析,给出了远程供电供液成套设备优化设计配套原则,为自动化工作面远程供电供液系统设计和设备选型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 m大采高综采 超重型刮板输送机 软启动 中部槽 圆环链 使用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煤层刨煤机成套装备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宋秋爽 《中国工程科学》 2011年第11期33-38,67,共7页
针对薄煤层安全、经济开采这一世界性难题,分析我国薄煤层资源分布以及开采技术现状,提出我国刨煤机成套装备系统所存在的技术问题,通过对成套装备关键技术的分析及研究,提出技术解决方法和途径,为刨煤机的自动化工作面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 刨煤机成套装备 定向定量推移 异构地质 自适应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鸿操作系统以太网设备转WIFI设备在矿井采掘中的应用
10
作者 马开德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I0003-I0003,共1页
矿区采掘工作面环境恶劣,无线网络的应用面临着诸多挑战,传统的以太网设备难以满足矿区无线网络的需求,而基于矿鸿操作系统的以太网设备转WIFI设备方案,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该方案利用矿鸿操作系统强大的功能和优势,将以太... 矿区采掘工作面环境恶劣,无线网络的应用面临着诸多挑战,传统的以太网设备难以满足矿区无线网络的需求,而基于矿鸿操作系统的以太网设备转WIFI设备方案,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该方案利用矿鸿操作系统强大的功能和优势,将以太网设备转换为WIFI设备,实现矿区无线网络的覆盖,不仅为采掘工作面提供可靠的无线通信服务,更可以有效降低矿区无线网络建设成本,提高网络部署效率,为矿区智能化建设提供更经济、更便捷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网络 以太网设备 操作系统 采掘工作面 智能化建设 无线通信服务 矿井采掘 设备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操作系统在矿井采掘工作面工控机的设计研究
11
作者 王喜升 单鹏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I0003-I0003,共1页
矿井采掘工作面是矿业开采的重要场所,工作环境恶劣,安全风险高,对工控机的可靠性、稳定性要求极高。传统工控机存在适应性差、故障率高、维护困难等问题,难以满足现代化矿井的智能化、无人化作业需求。操作系统在矿用工控机中的应用模... 矿井采掘工作面是矿业开采的重要场所,工作环境恶劣,安全风险高,对工控机的可靠性、稳定性要求极高。传统工控机存在适应性差、故障率高、维护困难等问题,难以满足现代化矿井的智能化、无人化作业需求。操作系统在矿用工控机中的应用模式,丰富矿山设备智能化、信息化的理论研究可以解决矿井采掘工作面工控系统故障多发、维护困难的现实问题,提高生产效率、保障作业安全,为极端环境下工业控制系统的设计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控制系统 操作系统 工控机 采掘工作面 设备智能化 矿业开采 极端环境 作业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信息融合的采煤机煤岩识别系统 被引量:31
12
作者 张强 王海舰 +3 位作者 井旺 毛君 袁智 胡登高 《中国机械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01-208,共8页
针对采用单一信号进行煤岩界面识别实现采煤机滚筒高度调整控制时精确度和可靠性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煤岩识别方法。通过实验数据采集和分析得到不同煤岩比例截面截割过程中的振动、电流以及声功率... 针对采用单一信号进行煤岩界面识别实现采煤机滚筒高度调整控制时精确度和可靠性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煤岩识别方法。通过实验数据采集和分析得到不同煤岩比例截面截割过程中的振动、电流以及声功率谱信号特征样本,根据最小模糊度优化模型求得各煤岩识别信号的模糊隶属度函数,采用基于自适应神经网络模糊推理系统构建的多维模糊神经网络实现多传感器信息的决策融合,得到高可信度和精确度的滚筒调高控制量值。实验室截割实验对比以及现场随机煤岩轨迹的截割实验结果表明,采煤机滚筒截割轨迹与实际随机煤岩轨迹基本吻合,实验结果验证了系统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机 模糊 神经网络 信息融合 煤岩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刮板输送机链轮力学特性及疲劳寿命预测 被引量:19
13
作者 张强 王海舰 +1 位作者 付云飞 宫杰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28-336,共9页
为了研究不同工况下链轮力学特性和疲劳寿命,采用Ansys Workbench建立链传动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并进行瞬态动力学仿真;采用n Code Glyp Works中的Rainflow模块对提取危险区域最大等效应力时间历程进行雨流计数、载荷外推和叠加;采用n Cod... 为了研究不同工况下链轮力学特性和疲劳寿命,采用Ansys Workbench建立链传动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并进行瞬态动力学仿真;采用n Code Glyp Works中的Rainflow模块对提取危险区域最大等效应力时间历程进行雨流计数、载荷外推和叠加;采用n Code Glyp Works中的Stress Life模块对链轮进行疲劳寿命计算和敏感性分析。分析得到不同工况下链轮等效应力云图和最大等效应力时间历程、外推和叠加后雨流直方图、链轮损伤直方图以及不同输入参数下的链轮最小疲劳寿命曲线图和柱形图。研究结果表明:该型号链轮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链轮的最小疲劳寿命约为110天,过载、残余应力、表面质量和平均应力修正方法均对链轮的使用寿命具有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轮 不同工况 力学特性 疲劳寿命 载荷谱 疲劳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压电振动俘能的自供电刮板输送机张力检测系统 被引量:32
14
作者 张强 王海舰 +2 位作者 毛君 张东升 袁智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335-1340,共6页
为实现对刮板输送机运行过程中链条张力的有效检测,克服供电模块需要定期拆卸更换的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压电振动俘能自供电的刮板输送机张力检测系统。通过采集刮板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振动能量实现电能的有效转换,保证张力检测装置和无... 为实现对刮板输送机运行过程中链条张力的有效检测,克服供电模块需要定期拆卸更换的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压电振动俘能自供电的刮板输送机张力检测系统。通过采集刮板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振动能量实现电能的有效转换,保证张力检测装置和无线信号发射装置长期有效工作。通过系统多个周期张力检测实验结果表明,检测系统自供电性能稳定;截取103 s的单周期进行分析,刮板经过链轮时的最大张力峰值为274.2 k N,通过计算两端部啮合点张力的差值得到下边链的运行阻力为12 k N,测试结果符合现场实际工况,表明系统具有较高的检测精度及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感器应用 张力检测 压电 刮板输送机 振动 自供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声发射信号的煤岩界面识别研究 被引量:26
15
作者 张强 张石磊 +2 位作者 王海舰 赵轲 宋振铎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30-237,共8页
为实现采煤机煤岩截割过程中滚筒高度的自动调节控制,提出一种基于声发射信号的煤岩界面动态识别方法,测试和提取不同煤岩截割比例条件下的声发射特征信号。采用时域分析方法得到不同工况下的时域指标,采用小波分析方法提取煤岩截割的... 为实现采煤机煤岩截割过程中滚筒高度的自动调节控制,提出一种基于声发射信号的煤岩界面动态识别方法,测试和提取不同煤岩截割比例条件下的声发射特征信号。采用时域分析方法得到不同工况下的时域指标,采用小波分析方法提取煤岩截割的声发射信号特征值,建立不同煤岩截割比例条件下声发射信号的最小隶属度函数,实现煤岩截割比例的实时在线监测。实验室截割实验测试结果表明,滚筒实际煤岩轨迹与截割煤岩轨迹之间差值的平均值、方差、标准差很小。实验结果验证了该识别系统的精确性与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机 煤岩识别 声发射信号 时域分析 小波分析 隶属度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刮板输送机系统机电耦合模型及仿真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张强 王海舰 +1 位作者 毛君 刘占胜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3134-3139,共6页
根据刮板输送机机械系统与控制系统之间的耦合关系,推导出刮板输送机的非线性状态空间机电耦合方程,采用MATLAB/Simulink模块建立刮板输送机的仿真模型,对刮板输送机系统的机电耦合动力学问题进行仿真和研究;采用等效变化载荷质量分析... 根据刮板输送机机械系统与控制系统之间的耦合关系,推导出刮板输送机的非线性状态空间机电耦合方程,采用MATLAB/Simulink模块建立刮板输送机的仿真模型,对刮板输送机系统的机电耦合动力学问题进行仿真和研究;采用等效变化载荷质量分析刮板输送机在空载启动、平稳运行、载荷突增以及卡链工况下的刮板链速度、电磁转矩的特性曲线,得到了启动时两链轮的转角曲线。结果表明,驱动链轮与从动链轮启动时转角差约为85°,从动链轮启动旋转较驱动链轮滞后约0.8s。研究结果为研究刮板输送机不同工况、载荷下的转矩、速度变化以及计算链轮张紧度提供了理论和数值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刮板输送机 机电耦合 刮板链速度 电磁转矩 转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隙条件下刨煤机刨头接触碰撞动态特性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毛君 张瑜 +3 位作者 刘占胜 李国平 陈洪月 郭辰光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224-229,共6页
考虑了刨头与滑架之间的水平和竖直间隙,通过点到直线的距离来进行碰撞检验的方法,构造了刨头与滑架接触碰撞判别条件。采用非线性弹簧阻尼接触力模型,建立了间隙条件下的刨头三自由度碰撞振动动力学模型,并采用龙哥库塔法进行数值仿真... 考虑了刨头与滑架之间的水平和竖直间隙,通过点到直线的距离来进行碰撞检验的方法,构造了刨头与滑架接触碰撞判别条件。采用非线性弹簧阻尼接触力模型,建立了间隙条件下的刨头三自由度碰撞振动动力学模型,并采用龙哥库塔法进行数值仿真分析,分析表明间隙条件下刨头与滑架之间产生了单点、两点、三点碰撞;刨头与滑架各接触点的最大碰撞力随着竖直间隙的增大而先增大随后降低,随着水平间隙增大而逐渐增大。采用Recur Dyn对刨头动力学模型进行了仿真,其结果与理论分析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刨煤机 接触碰撞 间隙 动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钻采煤机承压输送数学模型及仿真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张强 聂国强 李守巨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A01期231-235,共5页
通过对螺旋钻采煤机煤颗粒运动及受力分析,利用CFD软件建立螺旋钻采煤机承压输送数学模型,并研究承压输送机压差、介质流变参数、几何结构参数对输送效率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进出口压差决定煤颗粒的驱动方式,输送效率随进出口压... 通过对螺旋钻采煤机煤颗粒运动及受力分析,利用CFD软件建立螺旋钻采煤机承压输送数学模型,并研究承压输送机压差、介质流变参数、几何结构参数对输送效率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进出口压差决定煤颗粒的驱动方式,输送效率随进出口压差增加而增加;不同进出口压差下输送效率随螺距与内径这比增加而增加,扭矩随螺距与内径这比增加而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钻采煤机 输送效率 介质流变参数 几何结构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掘进机截割头可靠性稳健设计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强 聂国强 +2 位作者 张书会 胡南 张楠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68-671,共4页
针对掘进机能耗和载荷波动问题,基于灰色系统理论,以目标系列之间的关联度作为目标函数,将多目标优化转化为单目标优化问题,对截割头运动中影响因子进行试验设计,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获得各个目标对应的响应值,得到各个因子各个水平对应... 针对掘进机能耗和载荷波动问题,基于灰色系统理论,以目标系列之间的关联度作为目标函数,将多目标优化转化为单目标优化问题,对截割头运动中影响因子进行试验设计,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获得各个目标对应的响应值,得到各个因子各个水平对应的影响程度,从而获得因子的最佳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将灰色理论应用到截割头的可靠性稳健设计中,使截割头的载荷波动和比能耗得到显著降低,有效提高掘进机的工作可靠性和能量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截割头 可靠性稳健设计 多目标函数 灰色系统理论 载荷波动 掘进机能耗 有限元分析 最佳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用V型锁式接链环卡链冲击状态下的动态特性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张强 付云飞 胡南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01-405,490,共6页
文章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Hypermesh、LS-DYNA和LS-PrePost,建立矿用V型锁式接链环的动力学模型,分析接链环冲击状态下的动态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卡链冲击状态下V型锁式接链环的弹性销所受最大应力为535.4MPa,半环所受的最大应力为450M... 文章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Hypermesh、LS-DYNA和LS-PrePost,建立矿用V型锁式接链环的动力学模型,分析接链环冲击状态下的动态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卡链冲击状态下V型锁式接链环的弹性销所受最大应力为535.4MPa,半环所受的最大应力为450MPa,均小于其屈服极限,V型锁式接链环具有较强的抗冲击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 冲击 卡链 动态特性 V型锁式接链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