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65篇文章
< 1 2 1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带植保国际合作发展成效与新时期发展模式探讨——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林培群 楚小强 +3 位作者 吕宝乾 杨腊英 徐雪莲 秦涵淳 《热带农业科学》 2020年第S01期90-93,共4页
从全球化进程对热带农业国际交流工作的发展需求出发,提出新时期热带植保国际合作要服务国家粮食安全、乡村振兴和生态环境安全、国家农业外交大局、国家安全和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五服务”发展战略定位[1],抓住“一带一路”倡议和... 从全球化进程对热带农业国际交流工作的发展需求出发,提出新时期热带植保国际合作要服务国家粮食安全、乡村振兴和生态环境安全、国家农业外交大局、国家安全和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五服务”发展战略定位[1],抓住“一带一路”倡议和“海南建设国际自由贸易港”等政策红利,以植物保护学科国际合作平台建设为契机、加快战略布局,以项目为桥梁,实现资源共享,以引进人才、培养人才为重点,加快推进高素质队伍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植保 国际合作 发展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科研院所科研项目管理探讨——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为例 被引量:5
2
作者 楚小强 秦涵淳 +2 位作者 单国燕 林培群 黄贵修 《热带农业工程》 2014年第5期47-51,共5页
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为例,从强化项目库建设、加强项目策划、加强科研管理队伍建设、发挥学术学院会作用和完善管理制度等方面总结了该所在科研项目管理方面的主要经验和做法,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从强化项目过程... 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为例,从强化项目库建设、加强项目策划、加强科研管理队伍建设、发挥学术学院会作用和完善管理制度等方面总结了该所在科研项目管理方面的主要经验和做法,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从强化项目过程管理、提高管理队伍素质、完善激励机制等方面提出建议,以期为加强农业科研院所科研项目管理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研院所 科研项目管理 经验 问题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科技开发管理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邵媛 刘奎 +1 位作者 唐超 邢楚明 《热带农业工程》 2011年第5期77-79,共3页
简述科研开发的特点和科技开发管理的意义,剖析开发管理的现状,从提高科技开发管理认识、理顺开发体制和机制、强化开发管理队伍建设等3个方面,对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科技开发管理提出建议。
关键词 农业科研所 科技开发 管理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2000~2008年科技论文统计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罗志文 黄华平 徐雪莲 《热带农业科学》 2010年第1期89-93,共5页
对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2000~2008年科技论文的发表数量、质量及不同水平文章的比例变化进行统计分析,对其原因进行细致剖析,以期为研究所未来的发展方向、科学管理和人才培养与引进等方面提供必要素材。
关键词 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 科技论文 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科研单位部门预算编制工作探讨——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为例
5
作者 邹雁燕 《热带农业工程》 2017年第4期85-88,共4页
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为例,总结该所部门预算编制工作的实践与教训,提出进一步提升部门预算编制工作建议,以期为同行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 农业科研单位 预算制度 编制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重大研究项目和平台介绍
6
《热带农业科学》 2009年第11期98-99,共2页
1重大科研项目 1.1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热带农林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研究”(NO.2007BAD48B00) 该项目是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以下简称环植所)为主,联合热区18个单位共同申报,2007年获批,研究期限为4... 1重大科研项目 1.1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热带农林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研究”(NO.2007BAD48B00) 该项目是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以下简称环植所)为主,联合热区18个单位共同申报,2007年获批,研究期限为4年,研究经费3723万元(国拔:2223万元,自筹:1500万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植物保护 研究所 环境 平台 重大病虫害 科研项目 防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雨兼程结硕果 众志成城创辉煌——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的发展历程
7
《热带农业科学》 2009年第11期44-46,48,共4页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以下简称环植所)属国家级非营利性科研机构。该所立足于海南,面向我国及世界广大热区,按照“超越自我、跨越发展、公益优先、效益兼顾”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热带农业重大病虫草害及重要外...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以下简称环植所)属国家级非营利性科研机构。该所立足于海南,面向我国及世界广大热区,按照“超越自我、跨越发展、公益优先、效益兼顾”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热带农业重大病虫草害及重要外来人侵生物的防控和热带农业环境污染的治理问题,以天然橡胶、木薯、椰子、槟榔、香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农业环境污染 植物保护 研究所 非营利性科研机构 风雨 跨越发展 治理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黄贵修副所长一行赴湖南省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和植物保护研究所开展合作交流
8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16年第7期25-26,共2页
5月23-25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黄贵修副所长一行前往湖南省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和湖南省植物保护研究所就研究生联合培养、学科联合搭建及科技协同创新等事宜开展合作交流。
关键词 湖南省植物保护研究所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植物保护学院 合作交流 农业大学 所长 环境 联合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黄俊生研究员一行赴云南调研香蕉枯萎病防控情况
9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16年第7期26-26,共1页
5月12-14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黄俊生研究员一行赴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进行香蕉产业现状调研与香蕉枯萎病综合防控技术示范点的考察。调研组先与该州植检植保站李站长、马副站长等了解了当地香蕉种植面积及... 5月12-14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黄俊生研究员一行赴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进行香蕉产业现状调研与香蕉枯萎病综合防控技术示范点的考察。调研组先与该州植检植保站李站长、马副站长等了解了当地香蕉种植面积及枯萎病发生情况,并详细介绍了项目组研制的香蕉枯萎病综合防控技术的主要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综合防控技术 香蕉枯萎病 植物保护 研究员 研究所 调研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吸收碳源途径和生态循环小分子碳水化合物获取研究进展
10
作者 郑肖兰 崔昌华 +3 位作者 鲁海菊 吴伟怀 谭施北 易克贤 《热带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149-158,共10页
综述植物吸收碳源的机制及富碳有机肥的应用进展,阐明土壤—微生物—植物系统碳循环路径及大小分子有机碳转化规律,为矿物质与有机质协同调控的肥料体系优化、农业固碳增效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归纳大量文献,跟踪学术前沿,综述植物吸收碳... 综述植物吸收碳源的机制及富碳有机肥的应用进展,阐明土壤—微生物—植物系统碳循环路径及大小分子有机碳转化规律,为矿物质与有机质协同调控的肥料体系优化、农业固碳增效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归纳大量文献,跟踪学术前沿,综述植物吸收碳源途径和富碳有机肥料的应用研究。植物吸收和利用碳元素方面的研究进展代表性成果为:(1)归纳并完善了植物根系和土壤碳输入输出生态系统图,发现了土壤中的碳经过微生物分解后可被植物根系直接吸收的新途径。(2)探索了生态循环中动植物遗体及排出物等大分子有机化合物转化为小分子碳水化合物的途径研究进展,获得了大小分子碳水化合物间相互转化的成熟体系。(3)大量农作物试验证实,植物的营养物质包括矿物质和有机质,比例合适的矿物质、有机质更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碳源 途径 小分子碳水化合物 微生物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带雨林5株生防红曲霉菌株的分离、鉴定和活性物质研究
11
作者 王凌萱 都燚 +2 位作者 孙艺函 杨扬 杨腊英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754-1766,共13页
红曲霉(Monascus sp.)通常被应用于食品以及医疗行业,为探究源于热带雨林的红曲霉菌株及其次生代谢产物对植物病原菌的生防潜力,本研究通过对热带雨林腐殖质样品中的真菌进行分离鉴定,共获得5个红曲霉菌株,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 红曲霉(Monascus sp.)通常被应用于食品以及医疗行业,为探究源于热带雨林的红曲霉菌株及其次生代谢产物对植物病原菌的生防潜力,本研究通过对热带雨林腐殖质样品中的真菌进行分离鉴定,共获得5个红曲霉菌株,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菌落呈红色,具有典型的红曲霉形态特征,结合ITS、LSU、pksKS基因序列测序与分析,分离菌株被鉴定为血红红曲霉(Monascus sanguineus)。拮抗试验结果表明,5个红曲霉菌株对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豇豆枯萎病菌(F.oxysporum f.sp.tracheiphilium)、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木瓜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4种常见植物病原菌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利用不同培养基对红曲霉进行发酵,提取次生代谢产物后进行拮抗试验以及高效液相色谱(HPLC)、核磁共振分析,发现热带雨林红曲霉菌株在固体培养基,尤其是麦麸培养基上可产生种类丰富且抑菌活性较强的次生代谢产物。进一步通过盆栽试验证明,红曲霉可有效降低豇豆枯萎病病情指数,孢子浓度为10^(6)CFU/mL时具有最好的生防效果。综上所述,热带雨林中分离得到的红曲霉对植物病害具有较好的生防作用,在大米培养基中发酵得到的次生代谢产物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并能有效防控豇豆枯萎病。热带雨林生防红曲霉在植物病害生防应用上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可为植物病害生物防治提供更丰富的菌株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曲霉 次生代谢产物 植物病原菌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RAPD对中国热带地区疫霉菌分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郑服丛 ElaineWard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1998年第2期1-6,共6页
以来自中国热带地区的2个疫霉种(柑桔褐腐疫霉P.citrophthora和芋疫霉P.colocasiae)16个菌株的菌丝体的总DNA为模板,使用5种随机引物进行PCR扩增,获得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析与各菌株相对应的RAPD的相似性。结果表明,R... 以来自中国热带地区的2个疫霉种(柑桔褐腐疫霉P.citrophthora和芋疫霉P.colocasiae)16个菌株的菌丝体的总DNA为模板,使用5种随机引物进行PCR扩增,获得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析与各菌株相对应的RAPD的相似性。结果表明,RAPD不但能辨别这2个疫霉种间的差异,而且可以辨别种内的分类单元。初步肯定了RAPD可以用于中国热带地区疫霉菌的分类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疫霉属 分子分类学 PCR RAPD 热带作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来入侵植物在中国的分布及入侵能力研究进展 被引量:44
13
作者 黄乔乔 沈奕德 +3 位作者 李晓霞 程汉亭 宋鑫 范志伟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77-985,共9页
以近十几年来备受关注的外来植物入侵为背景,综述关于入侵植物在我国分布和入侵能力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未来研究需要加强的几个方面。不同起源地的入侵植物在我国分布区域不一样,在控制了起源地的作用后,入侵植物主要分布... 以近十几年来备受关注的外来植物入侵为背景,综述关于入侵植物在我国分布和入侵能力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未来研究需要加强的几个方面。不同起源地的入侵植物在我国分布区域不一样,在控制了起源地的作用后,入侵植物主要分布在经济较发达、人为活动较多的省份或地区(大尺度),以及干扰较严重的生境(小尺度)。入侵能力强的多年生植物常有强大的无性繁殖能力、高光合速率和资源利用效率、强化感作用、以及适应异质生境的能力;起源于美洲的入侵能力强的1年生植物常能产生大量的易传播的种子、可自交亲和、强化感作用等;起源于欧亚大陆的入侵能力强的1年生植物常与作物非常相似,在农田中危害严重。未来需要研究干扰促进入侵的机制、化感作用与野外实际情况相结合研究、化感物质通过改变土壤微生态环境间接促进入侵的机制研究、1年生和多年生外来植物的入侵能力与其物种特性之间的关系、以及加强对弱入侵性外来植物的预警研究。这些研究不仅能使我们深入理解外来植物发生入侵和危害的规律,也可为入侵植物的防控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侵植物 分布 入侵能力 干扰 物种特性 化感 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杧果科学研究70年 被引量:63
14
作者 陈业渊 党志国 +8 位作者 林电 胡美姣 黄建峰 朱敏 张贺 韩冬银 高爱平 高兆银 黄媛媛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034-2044,共11页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杧果科学研究在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硬件平台、基础理论创新与技术研发等方面均取得了重要进展,有力支撑了我国杧果产业的创建和可持续发展。本文在概述世界和我国杧果地位、分布、规模的基础上,从科学研究发展...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杧果科学研究在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硬件平台、基础理论创新与技术研发等方面均取得了重要进展,有力支撑了我国杧果产业的创建和可持续发展。本文在概述世界和我国杧果地位、分布、规模的基础上,从科学研究发展历程、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土壤与肥水管理、耕作模式与花果管理、病虫害防控、采后贮运保鲜、产业经济等方面全面梳理了我国杧果研究取得的成就,分析了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未来的重点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杧果 科学研究 70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1种热带植物乙醇提取物对朱砂叶螨的生物活性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徐雪莲 刘寿柏 +3 位作者 卢芙萍 卢辉 戴好富 陈青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11年第10期1951-1956,共6页
室内测定31种植物乙醇提取物对朱砂叶螨的触杀和驱避作用。结果表明,大山芝麻、蜂巢草、仔榄树和许树乙醇提取物对朱砂叶螨具有明显的触杀作用,24 h后平均校正死亡率达80%以上,其中大山芝麻的触杀效果最好,高达96.35%;23种植物提取物对... 室内测定31种植物乙醇提取物对朱砂叶螨的触杀和驱避作用。结果表明,大山芝麻、蜂巢草、仔榄树和许树乙醇提取物对朱砂叶螨具有明显的触杀作用,24 h后平均校正死亡率达80%以上,其中大山芝麻的触杀效果最好,高达96.35%;23种植物提取物对朱砂叶螨产卵驱避作用显著,平均驱避率达90%以上;牛筋果、云南野桐、多花瓜腹木、黄椿木姜、酒饼簕和毛瓣鸡血藤提取物对成螨驱避作用明显且较为稳定,48 h的平均驱避率达91%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醇提取物 朱砂叶螨 触杀作用 驱避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盟重大农业入侵有害生物预警与防控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6
作者 田兴山 齐国君 +5 位作者 胡学难 符悦冠 谌爱东 曾涛 何自福 吕利华 《生物安全学报》 2016年第3期153-160,共8页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设和运行,促进了东盟农产品特别是热带水果向中国的输入,随之极大地提高了东盟农业有害生物入侵中国的风险。如何保障东盟农产品输入中国同时又能有效阻断农业有害生物的入侵是亟需解决的重大难题。为此,2011年中...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设和运行,促进了东盟农产品特别是热带水果向中国的输入,随之极大地提高了东盟农业有害生物入侵中国的风险。如何保障东盟农产品输入中国同时又能有效阻断农业有害生物的入侵是亟需解决的重大难题。为此,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批准设立了国家国际科技合作重大专项"中国—东盟重大农业外来有害生物预警与防控平台",华南、云南地区及越南、泰国、菲律宾、缅甸、老挝、柬埔寨东盟6个国家的专家学者组建了联合攻关团队,建立了中国—东盟重大农业入侵有害生物预警与防控技术支撑平台,对东盟农业有害生物的基础数据库、风险评估、快速鉴定、口岸监测、检疫处理和应急防控等关键技术开展系统研究,创建了以"境外监测与指导防控、口岸检验与检疫处理和境内应急防控"为核心的防控东盟农业有害生物入侵的技术体系,并在中国—东盟自贸区内示范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盟 农业 入侵有害生物 预警 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农业产地环境风险评价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7
作者 陈歆 韩丙军 +1 位作者 李勤奋 彭黎旭 《热带农业科学》 2011年第11期64-69,共6页
介绍国内外农业产地环境风险评价的研究概况,并按环境风险评价阶段的先后顺序依次介绍国内外环境风险评价体系、环境风险评价标准以及农业产地环境污染物及其评价方法的研究情况。
关键词 农业 产地环境 风险评价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体植物保护膜防治瓜实蝇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磊 刘欢 +3 位作者 牛黎明 张方平 韩冬银 符悦冠 《生物安全学报》 2016年第1期54-59,共6页
【背景】瓜实蝇是一种重要的世界性检疫害虫,广泛分布在我国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在室内和田间测定了液体植物保护膜对瓜实蝇的控制效能,并初步探索了该保护膜的作用方式,以期为瓜实蝇的绿色防控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方法】测定了应... 【背景】瓜实蝇是一种重要的世界性检疫害虫,广泛分布在我国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在室内和田间测定了液体植物保护膜对瓜实蝇的控制效能,并初步探索了该保护膜的作用方式,以期为瓜实蝇的绿色防控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方法】测定了应用保护膜后瓜实蝇的产卵、存活以及对苦瓜的为害率。【结果】保护膜显著影响了瓜实蝇产卵、存活以及选择性。随着保护膜浓度的升高,瓜实蝇的存活率和在供试苦瓜段上的产卵量逐渐下降,但300和400倍保护膜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当浓度达到400倍时产卵量最低,为0.33粒,死亡率最高,约为50%;室内研究发现保护膜可持续影响瓜实蝇产卵5 d;此外,通过将保护膜应用在损伤的苦瓜上,发现保护膜并没有抑制瓜实蝇产卵。在田间,研究发现苦瓜的果长影响了保护膜的应用效能,2种果长的苦瓜应用保护膜后12~14 cm苦瓜的被害率显著低于6~8 cm苦瓜的被害率。【结论与意义】400倍的植物液体保护膜是防治瓜实蝇的最佳浓度,应用时间建议每4 d一次。保护膜最合适的应用时期为果长发育至12~14 cm时,即生长后期。施用保护膜时一定均匀,且在寄主果实受到损伤时不宜喷施保护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植物保护膜 瓜实蝇 效果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华胡椒种苗传带有害生物的风险分析研究
19
作者 汪军 陈平亚 +4 位作者 刘建 周游 黄俊生 梁昌聪 杨腊英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2-211,共10页
对输华胡椒种苗传带有害生物的潜在危害开展风险分析和评估,为检疫部门制定风险管理策略提供理论依据。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确定境外输华胡椒中可能传带的有害生物共有127种,包括真菌27种、细菌6种、线虫24种、昆虫68种、杂草2... 对输华胡椒种苗传带有害生物的潜在危害开展风险分析和评估,为检疫部门制定风险管理策略提供理论依据。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确定境外输华胡椒中可能传带的有害生物共有127种,包括真菌27种、细菌6种、线虫24种、昆虫68种、杂草2种。根据在中国的分布情况(未分布或分布未广)、是否官方管制、随胡椒种苗携带的可能性进行评估,确定需要进一步评估的潜在检疫性有害生物14种,包括真菌5种,细菌2种,线虫2种,昆虫5种。从入境、定殖、扩散可能性、经济影响和多指标综合评价方面对这14种潜在的检疫性有害生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极高风险有害生物4种、高风险有害生物9种、中风险有害生物1种。最终确定有害红皮孔菌(Pyrrhoderma noxium)等14种有害生物为输华胡椒种苗需关注的检疫性有害生物,并提出风险管理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椒种苗 有害生物 风险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榴梿重要害虫--马来异裂木虱[Allocarsidara malayensis(Crawford)]在中国的发现及其潜在适生区预测
20
作者 邱海燕 王建赟 +5 位作者 赵菁 宋凡 何志新 韩冬银 符悦冠 李磊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25-733,共9页
本研究报道了榴梿重要害虫——马来异裂木虱[Allocarsidara malayensis(Crawford)]在海南的发现,详细描述了其形态特征,克隆了其COI基因,描述了其对榴梿的危害情况,并预测了该害虫在我国的潜在适生区。通过25个有效分布点位和19个气候... 本研究报道了榴梿重要害虫——马来异裂木虱[Allocarsidara malayensis(Crawford)]在海南的发现,详细描述了其形态特征,克隆了其COI基因,描述了其对榴梿的危害情况,并预测了该害虫在我国的潜在适生区。通过25个有效分布点位和19个气候环境因素,采用最大熵(MaxEnt)模型结合地理信息系统(ArcGIS),预测马来异裂木虱的潜在适生区,并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法进行验证,同时运用刀切法分析影响马来异裂木虱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结果表明:马来异裂木虱的潜在分布区主要在东南亚、南亚、非洲、南美州和北美洲的赤道附近的热带地区。我国海南、广西、广东、福建、台湾地区、云南、四川、贵州均存在马来异裂木虱的适生区,且海南全省及台湾部分沿海地区为高适生区。在影响马来异裂木虱潜在地理分布的环境因素中,最湿月份的降水量(Bio13)和最湿季度的降水量(Bio16)为最重要影响变量。由于马来异裂木虱的适生区与榴梿的种植区较为一致,为防止马来异裂木虱的进一步传播和扩散,保障我国榴梿产业的健康发展,应加强马来异裂木虱的监测,同时开展该害虫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及消长规律研究,研究结果为该虫经济高效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榴梿 马来异裂木虱 形态特征 COI基因 MaxEnt模型 适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