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橡胶树叶柄愈伤组织乳管细胞的组织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谭德冠 彭晶 +3 位作者 韩冰莹 付莉莉 孙雪飘 张家明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3-78,共6页
橡胶树乳管分化研究主要以树皮为研究材料。本研究通过组织化学染色法、尼罗红荧光染色法、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证实橡胶树叶柄来源的愈伤组织中存在乳管细胞。乳管细胞在叶柄愈伤组织中随机分布,分布模式类似橡胶树初生乳管... 橡胶树乳管分化研究主要以树皮为研究材料。本研究通过组织化学染色法、尼罗红荧光染色法、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证实橡胶树叶柄来源的愈伤组织中存在乳管细胞。乳管细胞在叶柄愈伤组织中随机分布,分布模式类似橡胶树初生乳管;叶柄愈伤组织乳管细胞在发育早期时橡胶粒子较少,在发育后期时充满橡胶粒子。RT-PCR扩增出叶柄愈伤组织乳管细胞的橡胶延伸因子(REF)、小橡胶粒子蛋白(SRPP)、橡胶凝集素(hevein)和橡胶转移酶(CPT)等胶乳特异基因的转录本,经比对它们序列与所报道的橡胶树树干胶乳中表达的基因序列一致,表明橡胶树叶柄愈伤组织乳管细胞拥有树皮乳管细胞相似的功能,为叶柄愈伤组织作为一种新型的研究乳管分化的模式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树 叶柄愈伤组织 乳管细胞 乳管分化 研究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橡胶树内生生物资源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徐龙 谭德冠 张家明 《热带农业科学》 2019年第7期40-46,共7页
植物内生生物具有促进植物生长、抗非生物逆境、抗植物病虫害等功能,在农业和生态环境等领域具有重要的潜在应用价值。本文综述了橡胶树内生真菌、内生细菌和内生藻的研究进展,具体包括它们的多样性和功能,并展望了橡胶树内生生物资源... 植物内生生物具有促进植物生长、抗非生物逆境、抗植物病虫害等功能,在农业和生态环境等领域具有重要的潜在应用价值。本文综述了橡胶树内生真菌、内生细菌和内生藻的研究进展,具体包括它们的多样性和功能,并展望了橡胶树内生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前景。对促进橡胶树内生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树 内生真菌 内生细菌 内生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中游浮萍种质资源鉴定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穆瑶佳 谭德冠 +4 位作者 于博涵 付莉莉 陈婷 孙雪飘 张家明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38-944,共7页
浮萍为浮萍科水生植物,具有生长繁殖快、氮磷吸收能力强及高含蛋白质和淀粉的特性,在饲料和能源方面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目前尚未有系统研究我国长江中游地区浮萍种质资源的报道。本研究从我国长江中游地区3个省42个具有代表性的自然... 浮萍为浮萍科水生植物,具有生长繁殖快、氮磷吸收能力强及高含蛋白质和淀粉的特性,在饲料和能源方面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目前尚未有系统研究我国长江中游地区浮萍种质资源的报道。本研究从我国长江中游地区3个省42个具有代表性的自然水体中共收集到浮萍种质112份。经形态学并结合分子生物学鉴定,它们分属4个属6个种,其中青萍属(Lemna L.)含3个种54份种质;多根紫萍属(Spirodela Schleid.)、少根紫萍属(Landoltia Les&Crawford)、芜萍属(Wolffia Horkel ex Schleid.)均只有1个种,种质数量分别为33份、19份和6份。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Atp F-Atp H间隔序列和rp S16内含子序列的单倍型数量分别为11和18,单倍型多样性分别为0.748和0.892,群体突变率分别为0.03013和0.03507,平均每Kb核苷酸差异数为31.386和61.263,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04713和0.06623。本研究为我国长江中游浮萍的资源化利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萍 种质资源 遗传多样性 AtpF-AtpH rpS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蕉遗传转化体系优化 被引量:1
4
作者 甘珊珊 王静毅 +1 位作者 程运江 刘菊华 《热带农业科学》 2024年第10期17-24,共8页
香蕉(Musa spp.)高度不育和多倍体特性严重阻碍常规育种方法的应用,而香蕉遗传转化技术存在基因型依赖性强、转化效率偏低等问题。以贡蕉(Musa acuminata cv.Mas)多芽体为起始转化材料,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β-葡萄糖苷酸酶基因(GUS)介导... 香蕉(Musa spp.)高度不育和多倍体特性严重阻碍常规育种方法的应用,而香蕉遗传转化技术存在基因型依赖性强、转化效率偏低等问题。以贡蕉(Musa acuminata cv.Mas)多芽体为起始转化材料,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β-葡萄糖苷酸酶基因(GUS)介导转化,通过研究外植体转化状态、不同转化载体及乙酰丁香酮(acetosyringone,AS)孵育时间、农杆菌菌液浓度、预培养时间、不同农杆菌菌株和共培养方式对香蕉遗传转化过程的影响,优化遗传转化条件,以期获得高效的香蕉遗传转化体系。结果表明,以贡蕉多芽体薄切片为外植体,黑暗条件下预培养1 d,使用以p CAMBIA1304构建的植物表达载体EHA105农杆菌制备侵染液时,AS孵育0~4 h,侵染液农杆菌OD600为0.4~0.6,侵染后将多芽体切片放置在固体MS培养基(添加200μmol/L AS)上进行共培养,再生植株转化效率较好。通过优化遗传转化体系的条件,提高香蕉遗传转化率,为解决产业发展关键技术难题及精准定向分子育种提供技术支撑,为香蕉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遗传转化体系 多芽体 优化 转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沙群岛4种木材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王军 段瑞军 +3 位作者 黄圣卓 洪少友 梅文莉 戴好富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03-608,共6页
报道了西沙群岛4种植物[水芫花(Pemphis acidula)、海人树(Suriana maritima)、海岸桐(Guettarda speciosa)和银毛树(Tournefortia argentea)]的木材解剖学特征,为其木材识别、系统分类及植物保育等方面研究提供依据。采用数码显微的方... 报道了西沙群岛4种植物[水芫花(Pemphis acidula)、海人树(Suriana maritima)、海岸桐(Guettarda speciosa)和银毛树(Tournefortia argentea)]的木材解剖学特征,为其木材识别、系统分类及植物保育等方面研究提供依据。采用数码显微的方法,对4种植物树皮、木材宏观及微观构造进行观测。结果表明:水芫花、海人树、海岸桐树皮呈褐色,管孔分布类型为散孔材;银毛树树皮呈银白色,管孔分布类型为散孔材至半环孔材。水芫花和海人树的木材质地较重硬,髓部较小;海岸桐和银毛树的木材质地较轻软,髓部较大。4种植物木材导管分子长度均较短,不超过800μm。水芫花、海人树和海岸桐管孔组合以径列复管孔为主,银毛树则以管孔团为主。银毛树的轴向薄壁组织最为发达,并具有小型导管。水芫花木射线同形单列为主;海人树和海岸桐的木射线为异型II型,2列至4列为主,常同一射线内出现2~3次多列部分;银毛树以同形多列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芫花 海人树 海岸桐 银毛树 木材解剖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激素对铝毒胁迫反应调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彭李顺 曹峥英 +1 位作者 杨本鹏 蔡文伟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12期10-19,共10页
铝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金属元素,土壤酸化会导致其中铝的溶解度大幅增加,产生大量对植物有毒害作用的离子态Al3+,抑制根系生长,对养分吸收及众多生理生化代谢过程都会产生影响,进而降低作物产量。铝毒胁迫已经成为占全球耕地面积40%酸... 铝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金属元素,土壤酸化会导致其中铝的溶解度大幅增加,产生大量对植物有毒害作用的离子态Al3+,抑制根系生长,对养分吸收及众多生理生化代谢过程都会产生影响,进而降低作物产量。铝毒胁迫已经成为占全球耕地面积40%酸性土壤中作物生长的最主要限制因子。植物激素是调控植物应对各种环境胁迫反应的关键内源因子,对植物提升抗逆性和应对胁迫适应性生长、生存至关重要。脱落酸、生长素、乙烯、细胞分裂素和茉莉酸等主要植物激素在调控植物应对铝毒胁迫反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大量研究表明,植物激素还可以通过调控细胞壁修饰酶活性、活性氧代谢和有机酸分泌来提升植物对铝毒胁迫的适应性。此外,不同植物激素信号间也存在复杂的交互作用,共同介导和调控植物应对铝毒胁迫适应性反应。为全面了解植物激素在铝毒胁迫反应中的作用机制,为植物铝毒耐性分子遗传改良提供新的思路,对植物激素信号在参与植物响应铝毒胁迫反应过程中的信号转导和调控作用进行综述,并对铝毒胁迫下植物激素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激素 调控 铝毒 胁迫反应 活性氧代谢 细胞壁修饰 有机酸分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薯异淀粉酶MeISA2的互作蛋白筛选
7
作者 葛玉建 符东青 +6 位作者 王祥文 沈晨 李雨恒 姚远 耿梦婷 陆小花 王亚杰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22-1329,共8页
异淀粉酶(isoamylase,ISA)催化α-1,6连接键水解,影响淀粉的分支结构,促进结晶化和颗粒形成。为了挖掘协同MeISA2影响木薯淀粉积累的新蛋白,本研究利用酵母双杂交筛选MeISA2的互作蛋白。本研究构建了pGBKT7-MeISA2诱饵蛋白载体,证明MeI... 异淀粉酶(isoamylase,ISA)催化α-1,6连接键水解,影响淀粉的分支结构,促进结晶化和颗粒形成。为了挖掘协同MeISA2影响木薯淀粉积累的新蛋白,本研究利用酵母双杂交筛选MeISA2的互作蛋白。本研究构建了pGBKT7-MeISA2诱饵蛋白载体,证明MeISA2不具有自激活活性,且对酵母细胞无毒害作用。通过酵母双杂交筛选cDNA文库,共获得7个候选互作蛋白。通过点对点酵母双杂交回转验证实验,验证了MeISA2与MePsbO1存在互作关系。MePsbO1属于光系统II产氧增强蛋白(photosystem II oxygen-evolving enhancer protein,PsbO),该类蛋白可促进光合作用电子传递过程的高效运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MePsbO1与同属大戟科的橡胶树HbPsbO1的亲缘关系最近,相似性达到90.12%,而与拟南芥AtPsbO1的相似性仅为77.71%。预测MePsbO1定位于叶绿体,且MePsbO1基因主要在叶片中表达。植物ISA参与叶片临时性淀粉的合成,因此推测MePsbO1和MeISA2可能通过互作协同调控光合作用速率以及叶片临时性淀粉的积累。本研究结果为MeISA2基因参与木薯源器官的光合产物积累和分配机制研究提供新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 MeISA2 酵母双杂交 MePsbO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国外沉香中2-(2-苯乙基)色酮类化合物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田浩 董文化 +4 位作者 王昊 李薇 杨理 戴好富 梅文莉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626-1632,共7页
为了了解一种国外沉香中的2-(2-苯乙基)色酮类化合物,采用多种色谱分离技术从该沉香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学方法分别鉴定为:6-羟基-8-氯-2-[2-(4’-羟基苯基)乙基]色酮(1),6-羟基-2-[2-(3’-甲氧基-4’-羟基苯基)乙... 为了了解一种国外沉香中的2-(2-苯乙基)色酮类化合物,采用多种色谱分离技术从该沉香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学方法分别鉴定为:6-羟基-8-氯-2-[2-(4’-羟基苯基)乙基]色酮(1),6-羟基-2-[2-(3’-甲氧基-4’-羟基苯基)乙基]色酮(2),6-羟基-7-甲氧基-2-[2-(4’-羟基苯基)乙基]色酮(3),沉香四醇(4),5α,6β,7β,8α-四羟基-2-[2-(4’-甲氧基苯基)乙基]-5,6,7,8-四氢色酮(5)和6-羟基-2-[2-(3’-甲氧基-4’-羟基苯基)乙烯基]色酮(6)。化合物1为新的2-(2-苯乙基)色酮。对化合物2~6的细胞毒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6对5株人体肿瘤细胞均表现出一定活性,其中对人慢性髓原白血病细胞K562和人肝癌细胞BEL-7402具有显著抑制活性,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2.87和4.75μg/mL,化合物2、3、5对5株人体肿瘤细胞表现出中等活性,IC50范围为9.91~45.38μ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外沉香 化学成分 2-(2-苯乙基)色酮 细胞毒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尖孢镰刀菌枯萎病相关的抑病型土壤研究进展 被引量:7
9
作者 乔帆 陈汉清 +2 位作者 李恒 畅文军 曾会才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665-1670,共6页
由尖孢镰刀菌引起的枯萎病是制约作物生产的世界性重要土传维管束病害,危害的作物种类多,损失严重,生产中尚无经济有效的防治方法。抑病型土壤是指对土传作物病害有抑制作用的一类土壤,具有有益微生物种群结构稳定、对土传病害防效持久... 由尖孢镰刀菌引起的枯萎病是制约作物生产的世界性重要土传维管束病害,危害的作物种类多,损失严重,生产中尚无经济有效的防治方法。抑病型土壤是指对土传作物病害有抑制作用的一类土壤,具有有益微生物种群结构稳定、对土传病害防效持久等特点,因此国内外专家进行了许多卓有成效的研究。本文对尖孢镰刀菌枯萎病相关抑病型土壤的形成因素、作用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今后尖孢镰刀菌枯萎病抑病型土壤研究的重点方向及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和展望,以其为下一步深入研究尖孢镰刀菌枯萎病抑病型土壤的微生物种群结构、有益微生物种类构成、抑病型土壤的构建方法及复合微生物菌肥研制提供新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孢镰刀菌 枯萎病 抑病型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脱毒原种苗田间繁育过程中氮、磷、钾营养元素的吸收及累积特征 被引量:3
10
作者 蒋淑停 彭李顺 +2 位作者 杨本鹏 曹峥英 杨学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8-76,共9页
探讨甘蔗脱毒原种苗不同生长时期氮、磷、钾营养元素的累积需求状况,为甘蔗脱毒原种苗田间繁育栽培过程中养分管理提供参考。试验分别在2020、2021年进行,调查中糖1号甘蔗脱毒原种苗全生育期生长情况,测定其生物量及其在各生育阶段根、... 探讨甘蔗脱毒原种苗不同生长时期氮、磷、钾营养元素的累积需求状况,为甘蔗脱毒原种苗田间繁育栽培过程中养分管理提供参考。试验分别在2020、2021年进行,调查中糖1号甘蔗脱毒原种苗全生育期生长情况,测定其生物量及其在各生育阶段根、茎、叶中氮、磷、钾各营养元素的含量,并分析氮、磷、钾的累积量、阶段吸收量、日吸收速率。结果表明:甘蔗脱毒原种苗从种苗假植到种茎最佳收获时需6~7个月可达15茎节,在7、8月至9月下旬(茎1期至茎2期)蔗茎生长速度最快,以茎4期(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干物质量累积增加最快,此阶段为生物量累积的关键阶段。在甘蔗脱毒原种苗全生育期中各元素含量及累积量从高到低依次为钾>氮>磷,在根茎叶各器官中蔗叶、蔗茎始终为氮、磷、钾含量相对较高的器官,氮、磷、钾累积量在茎伸长生长1期前主要贮存于蔗叶中,而后以蔗茎为新的主要贮存器官。甘蔗对氮、磷、钾的吸收比例在苗期和分蘖期分别为24.84%、26.18%、27.74%,在茎1~3期(7月下旬至10月下旬)分别为55.54%、58.61%、52.30%,茎4、5期(10月下旬至12月下旬)分别为19.62%、15.20%、19.96%。因此,可根据各元素的阶段吸收量进行合理施肥,进而提高甘蔗脱毒健康种苗的品质和经济效益。试验明确了甘蔗脱毒原种苗生长过程中对氮、磷、钾的需求状况,可为今后甘蔗脱毒健康种苗田间规模化繁育生产的科学合理施肥提供依据,提高脱毒原种苗田间繁育效率和养分资源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脱毒健康原种苗 氮、磷、钾养分 大量元素 养分需求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薯MeAHL17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亚文 王晓彤 +3 位作者 张兴龙 唐湘宁 刘姣 郭建春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03-1313,共11页
AT-hook核定位蛋白(AT-hook nuclear localized proteins,AHLs)是一种小的DNA结合蛋白基序,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器官构建、逆境胁迫与激素信号应答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从华南8号木薯(SC8)中克隆获得MeAHL17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方... AT-hook核定位蛋白(AT-hook nuclear localized proteins,AHLs)是一种小的DNA结合蛋白基序,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器官构建、逆境胁迫与激素信号应答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从华南8号木薯(SC8)中克隆获得MeAHL17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MeAHL17基因进行启动子分析、蛋白理化性质分析、保守功能域的预测和序列比对。结果表明:MeAHL17基因的开放阅读框长度为939 bp,编码一个具有312个氨基酸的蛋白,其理论等电点为6.89,分子式为C_(1420)H_(2215)N_(415)O_(451)S_(11),分子量为32.66938 kDa,带正电荷氨基酸残基总数(Lys+Arg)为23,带负电荷氨基酸残基总数(Asp+Glu)为24,脂肪系数为57.47,总平均亲水性系数(GRAVY)为-0.491,不稳定系数为58.06;该蛋白不含有信号肽,位于细胞膜内,无跨膜结构,含有5个糖基化位点和45个磷酸化位点,是一个不稳定的亲水性酸性蛋白;MeAHL17蛋白包含AT-hook保守核心序列和PPC结构域的保守核心序列,符合AT-hook家族的典型结构特征。通过亚细胞定位和转录活性分析实验证明MeAHL17是一个定位于细胞核且具有转录活性的转录因子。组织表达模式分析表明,MeAHL17基因主要在体胚、须根和愈伤组织中表达。不同激素处理表明,MeAHL17基因受到乙烯(ACC)、茉莉酸甲酯(JA)和生长素(IAA)等激素的诱导表达,推测其可能参与了乙烯、茉莉酸甲酯和生长素信号途径。非生物胁迫处理表明,MeAHL17基因响应干旱和盐胁迫。本研究初步确定了木薯MeAHL17基因在生长发育、激素信号和逆境胁迫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为进一步研究其功能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 MeAHL17 基因克隆 亚细胞定位 转录活性分析 表达模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薯MeCML42互作蛋白筛选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慧敏 葛玉建 +6 位作者 侯静怡 梁宝娟 任治欣 郭建春 姚远 王亚杰 耿梦婷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251-2257,共7页
木薯(Manihot esclentaCrantz)具有抗旱、耐贫瘠、适应性强等优良的种植特点,是全世界10亿多人口的主要粮食作物。CMLs(calmodulin-like proteins)是一种植物类钙调蛋白,是存在于细胞内的钙感受器,与其他钙调素结合蛋白相互作用调控细... 木薯(Manihot esclentaCrantz)具有抗旱、耐贫瘠、适应性强等优良的种植特点,是全世界10亿多人口的主要粮食作物。CMLs(calmodulin-like proteins)是一种植物类钙调蛋白,是存在于细胞内的钙感受器,与其他钙调素结合蛋白相互作用调控细胞生理过程,参与植物逆境胁迫响应。木薯MeCML42基因受干旱胁迫诱导,为了研究该基因参与的干旱胁迫响应通路,本研究利用酵母双杂交筛选MeCML42的互作蛋白。首先利用同源重组技术构建pGBKT7-MeCML42诱饵载体,通过自激活检测证明MeCML42蛋白无自激活活性。毒性检测实验证明,MeCML42蛋白对酵母菌没有毒性,不影响酵母正常生长。通过酵母双杂交进行cDNA文库筛选,获得7个候选互作蛋白。通过酵母双杂回转实验验证了MeCML42与硫氧还蛋白MeCDSP32存在互作关系。甘露醇模拟干旱胁迫发现,MeCML42与MeCDSP32均受干旱诱导表达,且在胁迫48 h的表达量最高,此结果说明MeCML42蛋白与MeCDSP32蛋白协同参与了木薯对干旱胁迫的响应。本研究结果为MeCML42参与木薯响应干旱胁迫通路提供新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 MeCML42 酵母双杂交 MeCDSP3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薯MeMinD的互作蛋白筛选
13
作者 潘沐 陆小花 +3 位作者 姚远 陈银华 郭建春 王亚杰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054-2058,共5页
MinD参与质体分裂的精细调控,在质体形态维持中起着关键作用。实验室前期研究发现MeMinD蛋白参与了木薯质体的分裂,然而与MeMinD蛋白协同调控木薯质体分裂的相关蛋白尚未明确。本研究构建了pGBKT7-MeMinD载体,通过酵母双杂交文库筛选,... MinD参与质体分裂的精细调控,在质体形态维持中起着关键作用。实验室前期研究发现MeMinD蛋白参与了木薯质体的分裂,然而与MeMinD蛋白协同调控木薯质体分裂的相关蛋白尚未明确。本研究构建了pGBKT7-MeMinD载体,通过酵母双杂交文库筛选,共获得MeMinD蛋白的8个候选互作蛋白,点对点验证后发现烟酸磷酸核糖转移酶2(MeNAPRT2)与MeMinD存在互作关系。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解析MeMinD参与调控木薯质体分裂的相关机制提供新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 MeMinD MeNAPRT2 酵母双杂交 质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编辑MeERF127提高木薯抗旱和耐盐性
14
作者 张兴龙 张亚文 +4 位作者 王晓彤 唐湘宁 郭建春 闵义 刘姣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80-1790,共11页
干旱、高盐和低温严重损害植物的细胞,抑制其生长,显著降低作物产量。AP2/ERF超家族中的乙烯响应因子(ERF)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逆境应答中起关键作用。为了研究MeERF127在木薯响应非生物胁迫中的作用,本研究从木薯中克隆MeERF127基因,对... 干旱、高盐和低温严重损害植物的细胞,抑制其生长,显著降低作物产量。AP2/ERF超家族中的乙烯响应因子(ERF)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逆境应答中起关键作用。为了研究MeERF127在木薯响应非生物胁迫中的作用,本研究从木薯中克隆MeERF127基因,对其进行序列比对、亚细胞定位、转录活性分析、表达模式分析,构建MeERF127基因编辑载体获得转基因木薯,对其在干旱、盐和低温胁迫处理后的表型和生理指标进行分析,并且分析胁迫响应基因的表达。结果显示:MeERF127基因CDS全长为711 bp,氨基酸序列的N端和C端分别包含YRG和RAYD元件,第14位和第19位的氨基酸是丙氨酸和天冬氨酸,表明MeERF127属于ERF亚家族;MeERF127蛋白亚细胞定位于细胞核,具有转录因子活性;MeERF127在茎中的表达量最高,在愈伤组织中的表达量最低,在块根形成期(植后80 d)的表达量最高,在干旱和盐胁迫后的表达水平上升,在低温胁迫后略下降;构建基因编辑载体,通过农杆菌侵染木薯愈伤组织,Hi-TOM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得到了22个碱基缺失和3个碱基缺失的MeERF127基因编辑株系;在干旱和盐胁迫处理后,基因编辑木薯未萎焉,野生型木薯明显萎焉,基因编辑木薯的SOD、POD活性和Pro含量均显著高于野生型木薯,MDA含量显著低于野生型,基因编辑木薯的叶片颜色更浅,胁迫响应基因SOD和WRKY31在基因编辑木薯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野生型;在低温胁迫后,基因编辑木薯和野生型木薯均萎焉,SOD活性、POD活性、MDA含量、叶片颜色和胁迫响应基因在基因编辑木薯与对照差异不显著。以上结果表明,基因编辑MeERF127提高了木薯的抗旱性和耐盐性,但对低温胁迫不响应,推测MeERF127可能调控SOD和WRKY31基因以响应干旱和盐胁迫。本研究结果为揭示MeERF127基因在木薯响应干旱和盐胁迫中的作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 MeERF127 基因编辑 干旱胁迫 盐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薯MePCS1基因的克隆、表达分析及功能验证
15
作者 梁宝娟 葛玉建 +6 位作者 侯静怡 张慧敏 任治欣 耿梦婷 王亚杰 郭建春 姚远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243-2250,共8页
植物络合素合酶(PCS)是催化植物络合素(PC)合成的关键酶,PC可通过络合作用减轻重金属对植物的毒害。土壤重金属污染增加木薯食用安全风险,对木薯络合素合酶基因MePCS1进行功能分析,对木薯重金属减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PCR技... 植物络合素合酶(PCS)是催化植物络合素(PC)合成的关键酶,PC可通过络合作用减轻重金属对植物的毒害。土壤重金属污染增加木薯食用安全风险,对木薯络合素合酶基因MePCS1进行功能分析,对木薯重金属减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PCR技术克隆了SC8木薯品种的MePCS1基因的编码区,全长为1512 bp,共编码503个氨基酸。蛋白序列分析表明:MePCS1蛋白为亲水性蛋白,含有41个磷酸化位点和2个糖基化位点,不含有信号肽。构建系统进化树发现,木薯MePCS1蛋白与橡胶树的PCS蛋白亲缘关系最近。利用qPCR技术分析表明,MePCS1基因在茎中表达量最高;在木薯块根发育过程中,MePCS1基因在块根膨大期的表达量最高;铅(Pb)胁迫诱导MePCS1基因表达。MePCS1基因能提高BY4741酵母对Pb的耐受能力。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解析MePCS1基因功能特性及其对木薯的Pb减控机制提供新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络合素合酶 重金属Pb胁迫 酵母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种黄檀属植物心材挥发油的成分分析及其抗菌活性 被引量:20
16
作者 王军 王昊 +5 位作者 杨锦玲 蔡彩虹 王佩 董文化 梅文莉 戴好富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336-1345,共10页
为了研究7种黄檀属(Dalbergia L.)植物心材的挥发性成分及其抗菌活性,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黄檀属植物心材的挥发性成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采用滤纸片琼脂扩散法测定挥发性成分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两... 为了研究7种黄檀属(Dalbergia L.)植物心材的挥发性成分及其抗菌活性,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黄檀属植物心材的挥发性成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采用滤纸片琼脂扩散法测定挥发性成分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两粤黄檀检出9种成分,占总含量的98.93%;斜叶黄檀检出6种成分,占总含量的91.80%;交趾黄檀检出13种成分,占总含量的86.23%;海南黄檀检出9种成分,占总含量的94.86%;降香黄檀检出8种成分,占总含量的97.38%;东京黄檀检出8种成分,占总含量的97.72%;白沙黄檀检出23种成分,占总含量的79.45%。两粤黄檀和斜叶黄檀相对百分含量最大的成分为榄香素,分别为83.38%和73.03%;交趾黄檀中相对百分含量最大的成分为美迪紫檀素,为27.72%;海南黄檀中相对百分含量最大的成分为亚油酸,为42.80%;降香黄檀和东京黄檀中相对百分含量最大的成分为(7R,10S)-2,6,10-三甲基-7,10-环氧-2,11-十二碳-6-醇及其同分异构体,二者之和分别为60.37%和53.23%;白沙黄檀中已鉴定出且相对百分含量较大的成分为榄香素,为7.81%。黄檀属植物心材挥发性成分主要有苯丙素类、倍半萜类、黄酮类、脂肪酸类和甾体等,黄檀属植物心材的挥发性成分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抑制作用,部分挥发油对不同的农业病原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本研究为黄檀属植物的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檀属植物心材 化学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抗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式植物狗尾草响应不同干旱及盐胁迫表达的内参基因actin及其应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丽丽 赵辉 +6 位作者 郭静远 夏启玉 贺萍萍 霍姗姗 屈静 符冬妹 郭安平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418-2425,共8页
为了研究应用于狗尾草响应不同干旱及盐胁迫基因表达的内参基因,本研究从网站https://phytozome.jgi.doe.gov/pz/portal.html上获得狗尾草A10品系8个actin基因的cDNA序列,设计荧光定量PCR引物,以不同程度的干旱及不同浓度盐胁迫处理的... 为了研究应用于狗尾草响应不同干旱及盐胁迫基因表达的内参基因,本研究从网站https://phytozome.jgi.doe.gov/pz/portal.html上获得狗尾草A10品系8个actin基因的cDNA序列,设计荧光定量PCR引物,以不同程度的干旱及不同浓度盐胁迫处理的狗尾草幼苗cDNA做模板,进行荧光定量PCR试验,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扩增片段电泳分析,扩增曲线及溶解曲线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登录号Sevir.9G114100对应的actin基因是8个actin基因中最合适的内标基因。并对所选内标的实用性进行了验证,验证的结果与转录组数据的结果保持一致,证明所选内标基因可用于后续狗尾草响应不同干旱及盐胁迫狗尾草转录组基因表达的验证工作,为深入研究狗尾草功能基因奠定分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狗尾草 ACTIN基因 干旱胁迫 盐胁迫 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雷州杂草稻sh4和qSH1基因的功能SNP位点序列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夏启玉 曹扬 +5 位作者 孔华 李美英 张丽丽 贺萍萍 张雨良 郭安平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4-109,共6页
sh4和qSH1基因是水稻的主效落粒基因,本研究旨在测定雷州杂草稻的sh4和qSH1的基因型,为雷州杂草稻的落粒机制研究提供分子基础。本研究从雷州10个杂草稻群体采集了100个单株及10份栽培稻种子,观测其颖壳颜色、果皮颜色和芒及落粒率,并对... sh4和qSH1基因是水稻的主效落粒基因,本研究旨在测定雷州杂草稻的sh4和qSH1的基因型,为雷州杂草稻的落粒机制研究提供分子基础。本研究从雷州10个杂草稻群体采集了100个单株及10份栽培稻种子,观测其颖壳颜色、果皮颜色和芒及落粒率,并对sh4和qSH1的功能SNP位点进行PCR扩增及序列分析。结果表明,57份杂草稻的sh4功能SNP位点为野生落粒型(G),15份为杂合型G/T,28份为突变难落粒型(T)。其中,G型和G/T型的72份杂草稻的落粒率都极高(95%~100%),而28份T型杂草稻中,19份为中度落粒(30%~75%),5份杂草稻的落粒率很高(>95%),4份杂草稻的落粒率小于30%。100份杂草稻和10份栽培稻的qSH1功能SNP位点均为G。结合落粒表型及基因型,推测sh4是调控雷州杂草稻落粒性的一个主要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草稻 落粒性 sh4 qSH1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无机肥配施对香蕉田土壤细菌群落数量和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孙建波 李淑霞 +2 位作者 李春强 张世清 李文彬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476-1482,共7页
【目的】探明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对香蕉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特征的影响。【方法】设计5个不同施肥处理:不施肥处理(CK, T1);25%化肥配施有机肥(T2);50%化肥配施有机肥(T3);100%化肥(100%CF,T4)和50%化肥(50%CF,T5)。采用Illumina MiSeq高... 【目的】探明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对香蕉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特征的影响。【方法】设计5个不同施肥处理:不施肥处理(CK, T1);25%化肥配施有机肥(T2);50%化肥配施有机肥(T3);100%化肥(100%CF,T4)和50%化肥(50%CF,T5)。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平台,对土壤细菌16S rRNA基因保守区进行测序,并对不同施肥处理下土壤细菌群落数量、结构和多样性的差异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T1、T2、T3、T4和T5处理的OTUs数分别是30、33、31、34、31个。不同处理中,优势菌群所占的比例各不相同。T3处理提高了土壤中有益菌变形杆菌门(Proteobacteria)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的相对丰度。各处理土壤细菌的Shannon指数大小顺序为:T3>T5>T2>T1>T4。和单施50%CF(T5)化肥相比,50%CF配施有机肥处理(T3)提高了土壤细菌多样性。与T5处理相比,T2处理的多样性降低,说明化肥用量过低不利于土壤多样性的提高。T4处理的微生物多样性最低,表明过量的化肥施入降低了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主坐标分析和热图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细菌群落结构、相对丰度和优势菌群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结论】与单施化肥相比,合理的有机无机配施能够提高土壤细菌多样性、改善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减氮50%配施有机肥(T3)处理不仅减少了氮肥施用量,而且增加了土壤有益细菌的相对丰度和土壤细菌多样性,有利于土壤生物肥力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施 化肥减量 细菌群落 多样性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狗尾草U6启动子的克隆及功能鉴定 被引量:2
20
作者 郭静远 赵辉 +2 位作者 屈静 张丽丽 郭安平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156-3164,共9页
狗尾草是重要的模式植物,是研究C4光合作用的优秀模型,具有热带植物的典型特征。U6启动子主要用于构建RNAi和CRISPR表达载体,有启动干扰发夹结构的表达和基因编辑引导序列复合结构的表达的作用,该启动子具有特殊的启动位点G,能够保证转... 狗尾草是重要的模式植物,是研究C4光合作用的优秀模型,具有热带植物的典型特征。U6启动子主要用于构建RNAi和CRISPR表达载体,有启动干扰发夹结构的表达和基因编辑引导序列复合结构的表达的作用,该启动子具有特殊的启动位点G,能够保证转录后RNA结构的完整性。随着CRISPR技术的发展,利用狗尾草进行基因编辑的研究日益增多和深入,目前还没有针对狗尾草U6启动子的克隆及功能鉴定。U6启动子具有种属特异性,在转基因技术中,使用转化物种本身或亲缘物种的U6启动子能取得更高的的启动效率,本研究克隆了狗尾草2个U6启动子基因,并构建不同序列长度的U6启动子序列驱动GUS基因的表达,GUS融合表达载体转化狗尾草胚性愈伤,瞬时表达验证表明,克隆出的2个狗尾草U6启动子在狗尾草上具有很强的启动效率;并且将该载体转化狗尾草后,获得了能够稳定表达GUS基因的转基因植株;将该U6启动子用于构建狗尾草PDS基因CRISPR编辑载体,获得能够稳定表达的白化苗,说明克隆的狗尾草U6启动子能够很好的启动基因编辑载体的转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狗尾草 U6启动子 CRISPR系统 RNA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