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RISPR/Cas9技术在热带作物育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
作者 王静毅 甘珊珊 +1 位作者 贾彩红 刘菊华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2-322,共11页
在热带地区种植的香蕉、番木瓜、甘蔗、木薯、天然橡胶、油棕等热带作物,是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的原材料,而且为我国热带与亚热带地区的主要农业产量和经济增长做出了贡献。然而,这些作... 在热带地区种植的香蕉、番木瓜、甘蔗、木薯、天然橡胶、油棕等热带作物,是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的原材料,而且为我国热带与亚热带地区的主要农业产量和经济增长做出了贡献。然而,这些作物的现代分子育种受其生物学特性和遗传复杂性的严重阻碍,多倍化、杂合性、无性繁殖、童期长和植株高大等问题导致热带作物的传统杂交育种周期长、难度大、进展慢。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为热带作物育种带来了新途径和新机遇。CRISPR/Cas9系统介导的基因组编辑技术以其更高的靶向效率、多功能性和易用性,已被广泛应用于植物基因组编辑育种中。近年来,该技术在香蕉、木薯、天然橡胶、甘蔗等热带作物上也实现了广泛应用。本文介绍了基于CRISPR-Cas9系统的基因组编辑、CRISPR-Cas9在热带作物改良中的应用进展以及所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同时对热带作物基因编辑育种方面提出建议,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思路,并为进一步开发应用该技术以有效改良热带作物的植物性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作物 基因组编辑 CRISPR/Cas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带药用植物根际放线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活性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黄小龙 陈吉良 +4 位作者 李建平 林海鹏 庄令 李佳 洪葵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1-127,共7页
从海南热带植物园采集12种药用植物的根际土样,采用选择性分离方法,分离得到400株根际放线菌。使用5种活性筛选模型对分离菌株进行生物活性评价,154株放线菌在一个或多个活性筛选模型中显示为阳性,菌株初筛阳性率达38.5%;根据菌株形态... 从海南热带植物园采集12种药用植物的根际土样,采用选择性分离方法,分离得到400株根际放线菌。使用5种活性筛选模型对分离菌株进行生物活性评价,154株放线菌在一个或多个活性筛选模型中显示为阳性,菌株初筛阳性率达38.5%;根据菌株形态特征并结合代谢产物的生物活性,从中挑选出28株菌进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发现其分属于链霉菌属、诺卡氏菌属、小单孢菌属和野野村菌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植物 根际 放线菌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热带地区野生香蕉资源考察及分布现状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刘伟良 陈友 +1 位作者 王静毅 武耀廷 《热带农业科学》 2007年第3期31-34,共4页
通过对云南热带地区的野生香蕉考察发现:在滇东南主要分布着小果野蕉(MusaacuminataColla)、阿宽蕉(M.itinerans Cheesman)、河口指天蕉(M.paracoccinea AZ.Liu et DZ.Li)、指天蕉(M.coccinea Andrews);滇南主要分布着小果野蕉、野蕉(M.... 通过对云南热带地区的野生香蕉考察发现:在滇东南主要分布着小果野蕉(MusaacuminataColla)、阿宽蕉(M.itinerans Cheesman)、河口指天蕉(M.paracoccinea AZ.Liu et DZ.Li)、指天蕉(M.coccinea Andrews);滇南主要分布着小果野蕉、野蕉(M.balbisiana Colla)、阿宽蕉、阿希蕉(M.rubra Wallich ex Kurz)、指天蕉;滇西南主要分布着小果野蕉、野蕉、阿宽蕉、阿希蕉、指天蕉、血红蕉(M.sanguinea Hooker)、粉芭蕉(M.nagensium D.Prain)。滇西南可能是我国野生香蕉遗传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滇南光照充足、温度高、雨水多的生态环境,容易使野生香蕉形成大群落。建议对阿宽蕉进行原生境保护,其它野生种进行异生境保护,将主要栽培香蕉的两个野生祖先种小果野蕉和野蕉列为濒危植物进行重点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热带地区 野生香蕉 考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地点的三种红树共附生微生物分离及生物活性差异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刘颖 刘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5期6364-6366,共3页
[目的]探索红树共附生微生物及其生物活性在不同地点的差异。[方法]从海南文昌、广东深圳与湛江3个红树林区采集红树木榄、桐花与白骨壤3个品种的根与叶作样品,对样品分别进行微生物分离与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抗白色念珠菌及B16细胞毒活... [目的]探索红树共附生微生物及其生物活性在不同地点的差异。[方法]从海南文昌、广东深圳与湛江3个红树林区采集红树木榄、桐花与白骨壤3个品种的根与叶作样品,对样品分别进行微生物分离与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抗白色念珠菌及B16细胞毒活性的测定。[结果]从18份红树样品中共分离出211株细菌、真菌和放线菌。不同采样地点的微生物组成、不同地点所分离到的菌株的生物活性差异极显著3、个品种的红树以及红树的根在3个不同地点的微生物的生物活性差异均极显著,而红树叶在3个不同地点分离到的微生物的生物活性差异不显著。[结论]该研究获得了一些具有生物活性的菌株,为通过微生物方法获得具有药物作用的化合物提供了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 共附生微生物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蕉海藻糖合成酶基因(MaTPS5)生物学及表达特性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邢文婷 李科明 +4 位作者 贾彩红 舒海燕 王安邦 孙佩光 许桂莺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18-124,共7页
通过研究香蕉Ma TPS5基因的生物学功能,探讨海藻糖合成酶基因在香蕉植株抗逆反应中的作用。利用随机克隆测序法从香蕉根系转录组中获得海藻糖合成酶基因,命名为Ma TPS5。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Ma TPS5全长c DNA序列3 081 bp,完整开放阅读... 通过研究香蕉Ma TPS5基因的生物学功能,探讨海藻糖合成酶基因在香蕉植株抗逆反应中的作用。利用随机克隆测序法从香蕉根系转录组中获得海藻糖合成酶基因,命名为Ma TPS5。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Ma TPS5全长c DNA序列3 081 bp,完整开放阅读框2 559 bp,编码852个氨基酸;Ma TPS5蛋白属于不稳定、疏水性蛋白,等电点p I6.52,有两个结构域GT1-TPS和TPP,定位于细胞质中,含2个跨膜区域,不存在信号肽;与已知植物TPS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达到77.31%;进化分析表明,香蕉Ma TPS5氨基酸序列与野蕉TPS氨基酸序列聚为一类,说明二者亲缘关系较近,具有共同的祖先。组织特异性表达研究表明Ma TPS5在球茎、叶、花中表达量较高,在根中表达量最低。q RT-PCR分析表明,Ma TPS5响应激素ACC和盐的处理,表达量在24 h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在Foc TR4病原菌处理后,表达量升高,并在3个时段保持一致。结果表明,Ma TPS5可能依赖乙烯信号传导途径诱导自身表达,合成海藻糖,参与香蕉抗逆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海藻糖-6-磷酸合成酶基因5(TPS5) 生物信息学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芭蕉属野生种表型性状和SSR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冯慧敏 陈友 +2 位作者 李博 邓长娟 武耀廷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11年第4期708-714,共7页
采用表型性状和SSR分子标记2种聚类方法对中国分布的3组12份野生蕉进行多样性分析,表型聚类以芭蕉属种质资源25核心表型性状为依据.将供试材料分为两大类,其中染色体数为10对的红花蕉组分为一组.染色体数为11对的真蕉组和观赏蕉组... 采用表型性状和SSR分子标记2种聚类方法对中国分布的3组12份野生蕉进行多样性分析,表型聚类以芭蕉属种质资源25核心表型性状为依据.将供试材料分为两大类,其中染色体数为10对的红花蕉组分为一组.染色体数为11对的真蕉组和观赏蕉组分为一组。除胍60400分到观赏蕉组外,其他的材料因形态特征的明显差异分为真蕉组和观赏蕉组两个亚类。SSR分子标记采用12对多态性较好的SSR引物,共产生51个多态性条带.供试的12个材料相似系数范围为0.60~0.96,供试材料分为3类,供试的真蕉组材料和M.paracoccinea, M. yunnanensis聚为一组,观赏蕉组的材料聚为一组,红花蕉组的M.coccinea聚为一组。研究结果表明.我同野生蕉种质资源丰富.对其分类需将形态特征与分子标记相结合进行综合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蕉 表型性状 SSR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蕉野生种质资源系统分类研究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冯慧敏 陈友 +2 位作者 邓长娟 李博 武耀廷 《热带农业科学》 2011年第5期38-44,共7页
从形态学标记、细胞学标记、生物化学标记和DNA分子标记等方面介绍了香蕉野生种质资源系统分类的方法,并对世界香蕉野生种质资源系统分类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旨在为香蕉种质资源研究提供参考,为定性选育香蕉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香蕉 野生 种质资源 系统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西橡胶树LIM结构域基因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吴瑞 朱家红 +1 位作者 张全琪 张治礼 《热带生物学报》 2010年第1期62-66,共5页
根据乙烯利刺激巴西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胶乳差异表达cDNA文库的EST序列信息,利用RACE技术从胶乳中成功克隆了1个含有LIM结构域的未知功能新基因HbLIM的全长cDNA。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基因全长cDNA由1016bp的碱基组成,拥有1个5... 根据乙烯利刺激巴西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胶乳差异表达cDNA文库的EST序列信息,利用RACE技术从胶乳中成功克隆了1个含有LIM结构域的未知功能新基因HbLIM的全长cDNA。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基因全长cDNA由1016bp的碱基组成,拥有1个570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189个氨基酸残基;推测氨基酸序列富含Lys,Ser,Ala和Leu,含有2个LIM结构域和2个N-豆蔻酰化位置。序列相似性分析表明,HbLIM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蓖麻、杨毛、葡萄相应的LIM基因的相似性高达98%,95%和92%。这些研究结果为深入探讨LIM结构域蛋白在巴西橡胶树乳管发育及乳管代谢中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西橡胶树 基因克隆 LIM基因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梗蕉SSR标记的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郑丽珊 王静毅 +2 位作者 冀小蕊 徐碧玉 武耀廷 《现代农业科技》 2007年第17期17-19,共3页
以云南野蕉(Musa.bilbisiana Colla)为实验材料,应用选择性扩增微卫星(SAM)法分离、克隆50个DNA序列,其中20个非重复,可用。一共20个序列用于特异引物的设计,再从20个序列的23个基因座设计出23对特异引物。研究表明:所采用的开发SSR标... 以云南野蕉(Musa.bilbisiana Colla)为实验材料,应用选择性扩增微卫星(SAM)法分离、克隆50个DNA序列,其中20个非重复,可用。一共20个序列用于特异引物的设计,再从20个序列的23个基因座设计出23对特异引物。研究表明:所采用的开发SSR标记的方法不仅简便、效率高且成本低。此外,5′锚定引物的简并性,引物与设计的特异引物配对后,部分引物对在进行检测时扩增得到的条带不清晰且稳定性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梗蕉 香蕉 SSR标记 SAM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转基因植物生产口蹄疫可饲疫苗研究进展
10
作者 肖旭倩 胡正龙 +2 位作者 沈文涛 言普 周鹏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36-138,共3页
介绍了转基因植物生产可饲疫苗的原理、方法和优点,综述了利用转基因植物生产口蹄疫可饲疫苗的研究进展,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口蹄疫 转基因植物 可饲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O型FMDV多抗原表位融合基因植物表达载体构建及转化柱花草的研究
11
作者 肖旭倩 胡正龙 +3 位作者 沈文涛 言普 王冬梅 周鹏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565-1570,共6页
【目的】获得含有A/O型FMDV多抗原表位融合基因4种不同组合的转基因柱花草植株。【方法】用限制性内切酶Xba I和Sac I双酶切4个中间载体和质粒pBI121,回收连接后获得4个重组植物表达载体(pBI-xsB/xs T/xsBT/xsBTT)及相应农杆菌工程菌株... 【目的】获得含有A/O型FMDV多抗原表位融合基因4种不同组合的转基因柱花草植株。【方法】用限制性内切酶Xba I和Sac I双酶切4个中间载体和质粒pBI121,回收连接后获得4个重组植物表达载体(pBI-xsB/xs T/xsBT/xsBTT)及相应农杆菌工程菌株,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热研2号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sis cv.ReyanⅡ)子叶叶盘。采用卡那霉素筛选,特异引物和转基因检测引物进行PCR及RT-PCR检测不同组合多抗原表位融合基因的转录情况。【结果】获得36株抗性转化株,经PCR检测有16株为阳性,RT-PCR检测后有11株为阳性,表明4种组合多抗原表位融合基因在转基因植株中获得转录。【结论】此研究为进一步揭示同型与异型FMDV之间多抗原表位基因不同融合方式的免疫原性和免疫效果奠定了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蹄疫病毒 多抗原表位融合基因 农杆菌介导法 柱花草 遗传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毒编码基因介导的植物病毒抗性机理研究进展
12
作者 赵焕阁 华元刚 刘志昕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6年第C00期17-21,共5页
根据植物自身病毒编码基因的不同,重点介绍了其病毒抗性机理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植物自身病毒 病毒抗性 蛋白基因 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蕉后熟果皮差异蛋白分析及其基因克隆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艳霞 冯仁军 +1 位作者 张丽丽 张银东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57-1062,共6页
提取乙烯诱导香蕉后熟初期的果皮总蛋白和对照果皮总蛋白,进行双向电泳实验,利用ImageMaster软件找出乙烯诱导的香蕉果皮中的差异蛋白点,并且对差异蛋白进行质谱分析,选取一个可能为Ⅲ类酸性几丁质酶(MaCHⅢ)的蛋白进行后续研究。利用M... 提取乙烯诱导香蕉后熟初期的果皮总蛋白和对照果皮总蛋白,进行双向电泳实验,利用ImageMaster软件找出乙烯诱导的香蕉果皮中的差异蛋白点,并且对差异蛋白进行质谱分析,选取一个可能为Ⅲ类酸性几丁质酶(MaCHⅢ)的蛋白进行后续研究。利用MaCHⅢ的肽段信息在NCBI上比对后找到与该蛋白相应的核酸信息,设计PCR反应引物,扩增MaCHⅢ基因,得到DNA全长序列。结果表明,该基因与Ⅲ类酸性几丁质酶的同源性为99%,可以初步确定这个基因为Ⅲ类酸性几丁质酶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后熟 乙烯诱导 差异蛋白 几丁质酶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木瓜遗传改良研究进展
14
作者 姜立珍 郑丽珊 张树珍 《现代农业科技》 2007年第17期11-12,14,共3页
综述番木瓜在离体培养、杂交育种、基因工程育种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其今后发展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关键词 番木瓜 遗传改良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蕉EST-SSRs标记的开发与应用 被引量:38
15
作者 王静毅 陈业渊 +1 位作者 刘伟良 武耀廷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933-940,共8页
从NCBI搜索的2282条香蕉EST中,发掘出含有SSR的EST序列110条,共有122个SSR位点,检出率为5.3%。SSR位点可分为37种重复单元,平均长度为20bp,其中二、三核苷酸重复单元的SSR占主导地位,分别占总SSR的33.1%和47.6%。GA和GAA是... 从NCBI搜索的2282条香蕉EST中,发掘出含有SSR的EST序列110条,共有122个SSR位点,检出率为5.3%。SSR位点可分为37种重复单元,平均长度为20bp,其中二、三核苷酸重复单元的SSR占主导地位,分别占总SSR的33.1%和47.6%。GA和GAA是二、三核苷酸中的优势重复类型,分别占二、三核苷酸重复类型的75.7%和36.0%;其他重复类型所占比例均不足10%,而四核苷酸重复类型最少,为4.0%。设计的63对EST-SSRs引物中,有41对EST-SSRs引物对巴西蕉基因组DNA能扩增出产物,占总引物数的65.1%。应用进一步筛选出的重复性好、多态性高的19对引物对49个香蕉品种(系)进行PCR扩增。每对51物扩增的多态性带数目为4~12个,平均7.58个;引物多态信息量变化范围为0.3572.0.8744,平均0.7324。在相似系数为0.63的水平可将49个品种聚为2个类群:一类为含B基因组香蕉品种;另一类为不合B基因组的香蕉品种,表明EST-SSR引物可以应用于香蕉品种资源分类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EST EST-SSR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蕉A基因组品种间遗传关系的SSR检测 被引量:12
16
作者 冀小蕊 陈业渊 +4 位作者 王静毅 郑丽珊 魏守兴 谢子四 武耀廷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83-787,共5页
应用SSR技术,对32个香蕉A基因组类型品种(系)的遗传关系进行了检测。40对SSR引物在32个品种(系)中分别扩增带数在3~15个,平均每个SSR座位可检测2.99个多态性带;引物的多态信息量(PIC)在0.00~0.88,平均0.62。依据SSR数据计算的品种间... 应用SSR技术,对32个香蕉A基因组类型品种(系)的遗传关系进行了检测。40对SSR引物在32个品种(系)中分别扩增带数在3~15个,平均每个SSR座位可检测2.99个多态性带;引物的多态信息量(PIC)在0.00~0.88,平均0.62。依据SSR数据计算的品种间遗传距离在0.00%~34.27%,平均12.45%,大多数品种间的遗传变异非常有限,但也存在着遗传差异突出的品种:FHIA25、Yangambi KM5、Pisang Jari Buaya、Rose和皇帝蕉。依据26%的遗传距离,除了FHIA25和Pisang Jari Buaya单独化成1组外,其它30个品种可以分为2组:品种间遗传差异相对较高的组I和品种间遗传差异相对较低的组Ⅱ。Williams与引进的洪都拉斯3号、M931之间,洪都拉斯1号和洪都拉斯2号之间,高脚青芽蕉和高脚顿地雷分别没有区分开来,这可能是同物异名,也可能是同一品种未能分辨的突变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A基因 品种 SSR 遗传距离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香蕉品种SSR指纹图谱的构建 被引量:24
17
作者 王静毅 陈业渊 +2 位作者 黄秉智 于飞 武耀廷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33-738,共6页
采用SSR标记技术构建香蕉品种的分子指纹图谱,为香蕉品种鉴定提供依据。以56份香蕉种质为材料,从199对引物中筛选出5对多态性及稳定性较高的SSR引物进行PCR扩增。5对引物在56个品种中扩增出的多态性带数在11~16个,平均为13.8条;引物的... 采用SSR标记技术构建香蕉品种的分子指纹图谱,为香蕉品种鉴定提供依据。以56份香蕉种质为材料,从199对引物中筛选出5对多态性及稳定性较高的SSR引物进行PCR扩增。5对引物在56个品种中扩增出的多态性带数在11~16个,平均为13.8条;引物的多态信息含量(PIC)在0.8490~0.9022,平均0.8727。依据香蕉SSR带型特征,对每个引物生成的不同带型直接编号,简化香蕉SSR带型记录方法,并利用每个品种的带型编号,建立其DNA分子指纹图谱,5对引物可将56份供试香蕉材料完全区分开。表明SSR标记技术可用以鉴定香蕉种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SSR带型 指纹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西橡胶树SSR遗传图谱的构建 被引量:15
18
作者 冯素萍 李维国 +2 位作者 于飞 王静毅 武耀廷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857-863,共7页
以热研88-13×IAN873的94个F1群体为试材,利用简单序列重复(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标记,采用FsLinkage MAP 1.0软件,构建了巴西橡胶树热研88-13×IAN873的遗传连锁图谱。从441对SSR引物中筛选出160对具有多态信息的引物,... 以热研88-13×IAN873的94个F1群体为试材,利用简单序列重复(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标记,采用FsLinkage MAP 1.0软件,构建了巴西橡胶树热研88-13×IAN873的遗传连锁图谱。从441对SSR引物中筛选出160对具有多态信息的引物,在分离群体中共检测到206个多态性位点,176个位点用于遗传图谱的构建;χ2检验结果显示,有147个位点符合1:1分离比例,有12个符合1:2:1分离比例,有17个符合1:1:1:1的分离比例,共有13个偏分离位点,偏分离率低(7.38%);91个SSR位点被分为18个连锁群,覆盖橡胶树基因组1 937.06 cM,每个连锁群包含2~16个位点,标记间的平均距离为21.29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西橡胶树 SSR标记 遗传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双T-DNA载体系统培育无选择标记转基因大豆 被引量:11
19
作者 张秀春 彭明 +3 位作者 吴坤鑫 郭丽琼 林俊扬 林俊芳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69-372,共4页
利用PCR和Southern杂交检测了161株转△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D6D)的T1代植株,初步筛选出只含有功能基因(D6D)而不含有筛选标记基因(bar)的转基因大豆植株9株,为获得富含γ-亚麻酸但不含选择标记基因的转基因大豆奠定了基础,并为转基因大... 利用PCR和Southern杂交检测了161株转△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D6D)的T1代植株,初步筛选出只含有功能基因(D6D)而不含有筛选标记基因(bar)的转基因大豆植株9株,为获得富含γ-亚麻酸但不含选择标记基因的转基因大豆奠定了基础,并为转基因大豆的安全性种植提供了保障。同时对无标记基因的转基因植株进行了叶片涂抹除草剂验证,探讨了叶片涂抹除草剂结合目的基因PCR检测筛选无选择标记转基因植株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T-DNA 无标记基因 大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型的香蕉种质资源群体结构聚类分析及其亲缘关系分析 被引量:10
20
作者 张俊 王静毅 +3 位作者 陈友 冯慧敏 武耀廷 王沛政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32-238,共7页
应用SSR分子标记技术,结合structure软件分析了32份香蕉种质之间的遗传关系。结果显示32份香蕉群体分为4大亚群:本地大蕉群、ABB群(包含引进大蕉亚群、粉蕉群)、AAA群及mix群。国内大蕉与引进大蕉遗传关系较远;粉蕉和大蕉各个品种之间... 应用SSR分子标记技术,结合structure软件分析了32份香蕉种质之间的遗传关系。结果显示32份香蕉群体分为4大亚群:本地大蕉群、ABB群(包含引进大蕉亚群、粉蕉群)、AAA群及mix群。国内大蕉与引进大蕉遗传关系较远;粉蕉和大蕉各个品种之间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AAA群的皇帝蕉、Yangambi KM5和AAcv Rose栽培品种与我国早期引进的主栽品种Williams遗传关系较远;本地大蕉群中的酸芭蕉(ABB)和东莞中把大蕉(ABB)与其它大蕉相聚较远;ABB群组中巨型大蕉(ABB)和FHIA-03(AABB)与该群中的其它品种相聚较远;华农15和Williams没有被区分开,它们可能是同一克隆。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模型的structure聚类分析也能用于遗传多样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SSR Structure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