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南草豆蔻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及对单增李斯特菌抑菌性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王丹 丁书仙 +6 位作者 江芊 汪雪凤 王清隆 王茂媛 陈晓鹭 赵建平 于福来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9-95,共7页
分析海南草豆蔻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种类和含量,明确挥发油对单增李斯特菌的抑菌活性。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草豆蔻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检测和分析其化学成分。采用滤纸片扩散法测定单增李斯特菌对挥发油的药物敏感性... 分析海南草豆蔻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种类和含量,明确挥发油对单增李斯特菌的抑菌活性。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草豆蔻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检测和分析其化学成分。采用滤纸片扩散法测定单增李斯特菌对挥发油的药物敏感性,采用微量二倍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结果表明,草豆蔻挥发油得率为1.26%,分离鉴定出107种化合物,草豆蔻挥发油对单增李斯特菌的抑菌圈直径为15.44 mm,为高敏感性,MIC和MBC分别为0.078,0.3125 mg/mL。海南草豆蔻挥发油得率较高,挥发性化学成分种类丰富,并且对单增李斯特菌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该研究为优异草豆蔻品种的选育提供了数据支持,同时也为草豆蔻挥发油在天然食品抗菌剂开发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豆蔻 海南 挥发油 化学成分 GC-MS 单增李斯特菌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诺丽精油微乳体系的构建及其稳定性和抑菌活性研究
2
作者 汪雪凤 江芊 +3 位作者 范佐旺 谢小丽 于福来 王丹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120-1128,共9页
为了获得稳定的诺丽精油(Noni essential oil,NEO)水包油型(O/W型)微乳液,本研究采用水滴定法,结合拟三元相图法,考察聚氧乙烯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Km值(表面活性剂与助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组分及比例对微乳液形成的影响... 为了获得稳定的诺丽精油(Noni essential oil,NEO)水包油型(O/W型)微乳液,本研究采用水滴定法,结合拟三元相图法,考察聚氧乙烯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Km值(表面活性剂与助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组分及比例对微乳液形成的影响,并测定NEO微乳液的粒径、构型、电导率、水溶性、稳定性及抑菌活性,确定其表征与理化性状。结果表明,当蓖麻油聚氧乙烯40为表面活性剂,丙三醇为助表面活性剂,Km为3,诺丽精油与混合表面活性剂质量比为7∶3,O/W型水相的含水量为70%时,形成的微乳稳定、透明澄清,并伴有蓝光,且平均粒径在(25.88±4.82)nm,PDI为0.177±0.030,微乳粒子分散均匀,呈球状和类球状。同时,NEO微乳具有良好的贮藏稳定性、离心稳定性和盐离子浓度稳定性,适宜在偏酸性环境下以及40℃及以下使用。NEO微乳液对热带假丝酵母菌的抑菌作用优于NEO。本研究表明微乳液可以实现诺丽精油的纳米包覆,为后续诺丽精油在食品、日化品相关领域中的抑菌、防腐等方面开发和应用提供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丽精油 微乳 拟三元相图 稳定性 热带假丝酵母菌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产地龙脑樟枝叶化学成分分析及体外抑菌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李思琪 江芊 +5 位作者 黄英 胡璇 王凯 官玲亮 于福来 庞玉新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11-1022,共12页
龙脑樟为目前国内提取天然冰片效益最高的植物,为助力其道地产区的确定,本研究根据龙脑樟的习性,拟选取国内8个产地的龙脑樟枝叶为材料,采用水蒸汽蒸馏法分别提取天然冰片;通过气质联用法(GC-MS)测定其中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通过纸片法... 龙脑樟为目前国内提取天然冰片效益最高的植物,为助力其道地产区的确定,本研究根据龙脑樟的习性,拟选取国内8个产地的龙脑樟枝叶为材料,采用水蒸汽蒸馏法分别提取天然冰片;通过气质联用法(GC-MS)测定其中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通过纸片法测定其对大肠杆菌、伤寒沙门氏菌以及肠炎沙门氏菌的抑菌圈直径;运用96微量孔板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表明:各个产地龙脑樟枝叶提取的天然冰片中化合物含量具有差异性,其中以右旋龙脑、樟脑、d-柠檬烯、α-葎草烯、4-萜烯醇、桉叶油醇、莰烯以及d-α-蒎烯等为共有成分,且以右旋龙脑含量最高,樟脑次之,各产地中以湖北远安的右旋龙脑含量最高(82.47%),以广东乳源的右旋龙脑含量最低(41.63%);各个产地提取的天然冰片对3个供试菌种均有一定抑菌作用,且抑菌圈直径范围为14.60~27.95 mm;最低抑菌浓度(MIC)范围为250~1250μg/mL;最低杀菌浓度(MBC)范围为0~1000μg/mL,总体以湖北远安和江西吉水的综合抑菌效果最佳,广东乳源最差。由此可见,右旋龙脑含量最高的产地抑菌效果最佳,反之抑菌效果欠佳,因此,龙脑樟枝叶提取物的抑菌活性与其主要成分含量有一定相关性,本研究为龙脑樟枝叶提取物的品质评价及天然冰片的资源开发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脑樟 右旋龙脑 相对含量 抑菌活性 天然冰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S-SPME-GC/MS的海南万宁产诺丽鲜果、干果和发酵液挥发性成分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王丹 江芊 +5 位作者 胡璇 范佐旺 赵海鹏 元超 陈晓鹭 于福来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62-167,185,共7页
采用HS-SPME-GC/MS检测方法测定海南万宁产诺丽鲜果、干果和发酵液中挥发性化学成分。从万宁产诺丽鲜果、干果和发酵液中分别鉴定出挥发性成分52,36,71种,三者中酯类成分数量和相对含量均较高,诺丽鲜果中33种(65.746%),干果中12种(21.59... 采用HS-SPME-GC/MS检测方法测定海南万宁产诺丽鲜果、干果和发酵液中挥发性化学成分。从万宁产诺丽鲜果、干果和发酵液中分别鉴定出挥发性成分52,36,71种,三者中酯类成分数量和相对含量均较高,诺丽鲜果中33种(65.746%),干果中12种(21.595%)以及发酵液中40种(78.629%)。酸类成分相对含量也较高,其中干果的酸类相对含量为56.946%,鲜果28.073%,发酵液9.844%。三者共有挥发性成分14种,分别占88.851%、45.761%和61.355%,主要包括辛酸甲酯、辛酸乙酯、辛酸3-甲基丁烯-2-烯基酯、己酸甲酯、4-戊烯己酸酯等酯类以及正己酸、正辛酸等酸类。此外,还对诺丽鲜果、干果和发酵液中特有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对比分析。由于诺丽鲜果、干果和发酵液的制备方式不同,果实的新鲜程度、处理温度变化、微生物发酵等导致鲜果、干果和发酵液各自具有特殊的挥发性成分,并且其共有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差异也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丽 鲜果 干果 发酵液 挥发性成分 GC-MS 万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口产诺丽青果、白果和鲜叶挥发性成分分析
5
作者 王丹 江芊 +3 位作者 祁立新 赵海鹏 陈晓鹭 于福来 《热带农业科学》 2022年第9期51-57,共7页
采用固相微萃取技术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方法测定海口产诺丽青果、白果和鲜叶中挥发性成分。从诺丽青果、白果和鲜叶中分别鉴定出30、31和27个化合物,主要涉及醇类、酯类、酸类、醛类、萘类、烷类、含氮化合物、烯烃类和酮类共9... 采用固相微萃取技术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方法测定海口产诺丽青果、白果和鲜叶中挥发性成分。从诺丽青果、白果和鲜叶中分别鉴定出30、31和27个化合物,主要涉及醇类、酯类、酸类、醛类、萘类、烷类、含氮化合物、烯烃类和酮类共9类化合物。其中,鉴定出来的醇类成分数量和含量较高,青果、白果和鲜叶中分别为12、9和12个,分别占总相对含量的28.594%、31.335%和44.664%。海口诺丽青果、白果和鲜叶中共有化合物为14个,主要为正辛酸、水杨酸甲酯、反-3-己烯-1醇、芳樟醇、正己酸、壬醛、癸醛等化合物,不同的来源导致其相对含量差异较大,其中正辛酸含量分别为20.817%、10.939%和4.853%,水杨酸甲酯为22.651%、0.759%和6.603%,反-3-己烯-1醇为2.347%、0.568%和21.875%,芳樟醇为1.873%、11.78%和2.965%。由此可见,不同成熟度诺丽鲜果以及鲜叶中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和相对含量差异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丽 青果 白果 鲜叶 挥发性成分 GC-MS 海口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