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世界槟榔国际贸易分析与展望
1
作者 陈君 刘立云 +1 位作者 周焕起 王恩群 《热带农业科技》 2025年第3期58-61,共4页
对世界槟榔国际贸易情况进行分析,鉴于槟榔具有较深厚的历史渊源,较稳定的生产区域和消费群体,预计槟榔果国际贸易将继续保持在波动中稳步发展的态势。
关键词 槟榔 国际贸易 产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槟榔采后生理与贮藏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
作者 张玉锋 宋菲 +3 位作者 唐敏敏 夏秋瑜 李瑞 陈华 《保鲜与加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39-242,共4页
本文从呼吸作用、乙烯释放、生理病害、酶活性及营养成分变化等方面阐述采后槟榔的生理变化,并从物理、化学、生物保鲜三个方面综述现有的槟榔保鲜技术,以期为槟榔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槟榔 采后生理 保鲜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槟榔落花落果规律观察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黄丽云 刘立云 +3 位作者 李艳 周焕起 陈君 王恩群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6-68,共3页
调查海南本地种植的"热研1号"槟榔落花落果,并参考气候因子,分析其落花落果规律。结果表明,除受花器官本身发育状况及养分供应的影响外,落花落果与天气状况有密切的相关性。发现槟榔落花落果主要集中在6月中下旬至8月下旬,恰... 调查海南本地种植的"热研1号"槟榔落花落果,并参考气候因子,分析其落花落果规律。结果表明,除受花器官本身发育状况及养分供应的影响外,落花落果与天气状况有密切的相关性。发现槟榔落花落果主要集中在6月中下旬至8月下旬,恰逢海南地区高温季节和雨季变化,槟榔前两串花序在久旱骤雨后常发生大量落花现象,而后两串花序在雌花开放授粉期如遇持续降雨,可能严重影响授粉受精,导致后期严重的落花落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 落花落果 规律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省槟榔产业标准体系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陈君 沈晓君 +3 位作者 刘立云 黄丽云 朱辉 覃伟权 《热带农业科学》 2022年第5期109-115,共7页
槟榔是海南最具特色的热带经济作物之一,在海南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为了进一步提升海南槟榔产业的标准化生产水平,需要加快海南槟榔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文章从全产业链的角度,构建了海南省槟榔产业标准体系总框架和主要内容... 槟榔是海南最具特色的热带经济作物之一,在海南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为了进一步提升海南槟榔产业的标准化生产水平,需要加快海南槟榔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文章从全产业链的角度,构建了海南省槟榔产业标准体系总框架和主要内容,为海南槟榔产业的标准化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省 槟榔产业 标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槟榔纤维研究进展 被引量:5
5
作者 黄丽云 张玉锋 +2 位作者 杨耀东 齐兰 刘立云 《中国热带农业》 2020年第2期76-80,共5页
槟榔位列四大南药之首,药用价值突出。但是近年来,关于嚼食槟榔会致口腔癌的争议却愈演愈烈,普遍认为:过量嚼食硬度较大的槟榔是导致口腔黏膜下纤维化(OSF)的主要诱因之一。本文总结了槟榔纤维的嚼食特点、形态结构、测定方法、合成机... 槟榔位列四大南药之首,药用价值突出。但是近年来,关于嚼食槟榔会致口腔癌的争议却愈演愈烈,普遍认为:过量嚼食硬度较大的槟榔是导致口腔黏膜下纤维化(OSF)的主要诱因之一。本文总结了槟榔纤维的嚼食特点、形态结构、测定方法、合成机理及软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软纤维”槟榔品种的选育研究作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 纤维 咀嚼 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ogistic模型的槟榔果实生长发育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黄丽云 刘立云 +1 位作者 齐兰 周焕起 《热带农业科学》 2018年第8期105-108,共4页
以‘热研1号’槟榔为试验材料,通过测定果实生长时期纵径、横径、鲜重、干重的变化,结合Logistic模型分析,研究槟榔果实生长发育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槟榔果实的生长发育呈单"S"形曲线,槟榔果实纵径、横径、鲜重和干重的生长... 以‘热研1号’槟榔为试验材料,通过测定果实生长时期纵径、横径、鲜重、干重的变化,结合Logistic模型分析,研究槟榔果实生长发育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槟榔果实的生长发育呈单"S"形曲线,槟榔果实纵径、横径、鲜重和干重的生长终极值与实测值之间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p敿0.001),Logistic拟合系数均超过0.97。因此,Logistic模型可准确地预测槟榔果实的生长发育。另外,通过拟合方程还可确定槟榔果实的发育时间节点,整个过程可分为3个时期:(1)生长初期,即自授粉受精后的第1个月;(2)快速生长期,第2~4个月,果实纵横径和体积显著增加;(3)生长后期,约7~8个月,干物质积累的重要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 果实 生长发育 LOGISTIC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食用槟榔资源筛选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黄丽云 齐兰 +1 位作者 唐敏敏 朱辉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1-144,共4页
对海南10份槟榔干果进行品质性状测定及评估检验评分,旨在筛选出不同功能用途的槟榔果类型。结果表明,10份槟榔干果纵径、横径及单果质量变异范围较小,而化学成分变异范围较大,特别是多酚类物质含量,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采用评估检... 对海南10份槟榔干果进行品质性状测定及评估检验评分,旨在筛选出不同功能用途的槟榔果类型。结果表明,10份槟榔干果纵径、横径及单果质量变异范围较小,而化学成分变异范围较大,特别是多酚类物质含量,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采用评估检验法评价不同干果类型,表明椭圆形果综合评分较高,商品指标符合加工优质品标准,其次为长椭圆形果、卵形果等,近圆形果和枣形果综合评分较低,不适用于加工干果。但枣形果具有多酚类物质含量高、槟榔碱含量低的特点,是开发保健品和鲜果嚼食的理想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 鲜食 资源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形势下海南槟榔产业发展SWOT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陈君 刘立云 +3 位作者 黄丽云 周焕起 王恩群 陈红漫 《热带农业工程》 2024年第3期41-46,共6页
本文针对海南自贸港建设背景下槟榔产业面临的挑战,通过SWOT分析明确了产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优势方面包括海南的地理环境、种质资源、原料产地、科技支撑和产业集群优势;劣势方面包括盲目种植、加工能力薄弱和人才缺乏;机遇方面包括... 本文针对海南自贸港建设背景下槟榔产业面临的挑战,通过SWOT分析明确了产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优势方面包括海南的地理环境、种质资源、原料产地、科技支撑和产业集群优势;劣势方面包括盲目种植、加工能力薄弱和人才缺乏;机遇方面包括政府重视、自贸港建设和中医药产业发展;挑战方面包括槟榔黄化病、加工滞后、负面舆论、产业政策缺失和自贸港建设需求。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政策支持、科学种植、产品升级和科技创新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 产业 SWOT分析 海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育苗基质对槟榔苗期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黄丽云 陈君 +2 位作者 周焕起 刘立云 牛启祥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第13期163-167,共5页
研究3种不同原料配制的基质理化性质和对幼苗生长的影响,拟筛选出适合槟榔种苗生长的基质配方,为合理应用营养基质生产优质槟榔种苗提供理论依据。以红壤土、椰糠和羊粪为原料配制6种育苗基质(CK:全部红壤土;处理Ⅰ:红壤土∶椰糠=7∶3;... 研究3种不同原料配制的基质理化性质和对幼苗生长的影响,拟筛选出适合槟榔种苗生长的基质配方,为合理应用营养基质生产优质槟榔种苗提供理论依据。以红壤土、椰糠和羊粪为原料配制6种育苗基质(CK:全部红壤土;处理Ⅰ:红壤土∶椰糠=7∶3;处理Ⅱ:红壤土∶羊粪=9∶1;处理Ⅲ:红壤土∶椰糠∶羊粪=5∶4∶1;处理Ⅳ:红壤土∶椰糠∶羊粪=6∶3∶1;处理Ⅴ:红壤土∶椰糠∶羊粪=7∶2∶1),测定基质理化性质、植株动态生长状况、叶片营养成分等指标,并采用统计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1)不同基质配比处理对植物生长量、地上部鲜干质量、叶片营养成分含量等方面影响显著。Ⅲ、Ⅳ、Ⅴ处理均显著提高了槟榔鲜质量、干质量。CK处理最差,Ⅰ、Ⅱ处理差异不显著。(2)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植株叶片中N、P、Mg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N含量与Na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含量与K含量呈显著正相关,Ca含量与Na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另外植株叶片N、Mg含量与基质中全氮、碱解氮、速效钾、有机质具有显著的协同相关性。总结以上结果得出,Ⅳ处理(红壤土∶椰糠∶羊粪=6∶3∶1)槟榔幼苗综合表现最好,其次为Ⅲ处理(红壤土∶椰糠∶羊粪=5∶4∶1)和Ⅴ处理(红壤土∶椰糠∶羊粪=7∶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 育苗基质 苗期 营养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育苗基质对槟榔根生长及根际微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黄丽云 刘小玉 +3 位作者 陈君 齐兰 周焕起 刘立云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5-88,共4页
通过设置不同基质配比处理,筛选出适合槟榔苗的基质配方,为繁育优质种苗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红壤土、椰糠和羊粪为原料,按不同比例配制育苗处理组合,测定基质理化性质、根系生长状况、根系活力以及根际微生物多样性等指标。结果表明... 通过设置不同基质配比处理,筛选出适合槟榔苗的基质配方,为繁育优质种苗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红壤土、椰糠和羊粪为原料,按不同比例配制育苗处理组合,测定基质理化性质、根系生长状况、根系活力以及根际微生物多样性等指标。结果表明,不同基质配比处理对根鲜干重、次级根、根系活力及微生物数量等影响显著。其中Ⅳ处理(6/10红壤土+3/10椰糠+1/10羊粪)综合表现最好,表现最差的是不添加椰糠和羊粪的对照(CK)处理。通过对基质总孔隙度、容重与根系生长、微生物数量的相关性分析发现,总孔隙度与根干重、一级根、根系活力、真菌、细菌、放线菌等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或p<0.05);除根鲜重及二级根数外,容重与其他指标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p<0.01或p<0.05),表明种苗繁育基质总孔隙度与容重对植物生长及根际微环境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 育苗基质 根系生长 根际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向温度梯度系统的槟榔萌发及生理响应
11
作者 黄丽云 李东霞 +2 位作者 陈君 刘立云 周焕起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501-1506,共6页
本研究以‘热研1号’槟榔种子为供试材料,借助双向温度梯度系统控制面板设置49个昼夜温度处理(最高温区48℃,最低温区20℃),研究其对种子萌发率、生长状况及生理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槟榔种子萌发最佳昼夜温度组合为29/25℃,萌发率100%... 本研究以‘热研1号’槟榔种子为供试材料,借助双向温度梯度系统控制面板设置49个昼夜温度处理(最高温区48℃,最低温区20℃),研究其对种子萌发率、生长状况及生理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槟榔种子萌发最佳昼夜温度组合为29/25℃,萌发率100%,生长态势最佳;20/20℃条件下槟榔种子有萌发,但发芽率为80%,种子长势一般;48/48℃条件下种子不萌发。根据长势状况,以及酶活(SOD、POD、GR)测定,明确了最适于种子萌发及生长的温度范围为25/20~34/25℃。另外种子萌发所需日积温560~744℃·h为宜,萌发总积温不宜超过24 864℃·h。实验还证实了槟榔种子变温处理比常温萌发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温度梯度系统 槟榔 萌发 生理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