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南省槟榔生理性黄化及其相关栽培因子的发生情况调查 被引量:3
1
作者 林兆威 唐庆华 +3 位作者 余凤玉 黄山春 宋薇薇 覃伟权 《热带农业科学》 2021年第9期69-73,共5页
为了明确海南省槟榔生理性黄化及其相关栽培因子发生情况,采用随机踏查的方式,对海南省16个市县的槟榔生理性黄化及相关栽培因子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海南省槟榔生理性黄化率为3.73%,其中,文昌市槟榔生理性黄化率最高,达10.08%,其它市县... 为了明确海南省槟榔生理性黄化及其相关栽培因子发生情况,采用随机踏查的方式,对海南省16个市县的槟榔生理性黄化及相关栽培因子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海南省槟榔生理性黄化率为3.73%,其中,文昌市槟榔生理性黄化率最高,达10.08%,其它市县槟榔生理性黄化率均低于10%;屯昌县槟榔生理性黄化发生面积最大,达935.22 hm^(2),其次是万宁市和琼海市;海南省槟榔在坡地种植、使用除草剂、具备灌溉设施及套种其它作物的发生频率分别为26.30%、30.24%、7.53%及15.30%;其中,坡地种植槟榔主要集中在海南中南部地区,琼海市槟榔园使用除草剂的发生频率最高,达62.96%;儋州市槟榔园具备灌溉设施的发生频率最高,为36.36%;全省槟榔套种最多的作物为胡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 生理性黄化 栽培因子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槟榔种苗和采摘工具的植原体检测 被引量:1
2
作者 林兆威 宋薇薇 +3 位作者 唐庆华 牛晓庆 王宇航 孟秀利 《热带农业科学》 2022年第11期68-72,共5页
为明确槟榔黄化病传播途径,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槟榔种果、种苗及采摘工具表面进行了植原体检测。结果显示,槟榔种果出苗后,从根、假茎及叶片中均检测出植原体阳性;3个12月龄苗圃中检测出植原体阳性幼苗;使用采摘工具对槟榔黄化病株... 为明确槟榔黄化病传播途径,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槟榔种果、种苗及采摘工具表面进行了植原体检测。结果显示,槟榔种果出苗后,从根、假茎及叶片中均检测出植原体阳性;3个12月龄苗圃中检测出植原体阳性幼苗;使用采摘工具对槟榔黄化病株进行采果后,从金属表面残留的汁液中检测出植原体阳性。上述结果表明,槟榔黄化病植原体可随种果传播,且在植株体内呈系统性分布,带毒种苗调运会增加槟榔黄化病的传播风险;未对采摘工具进行消毒,可能增加槟榔黄化病的传播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 槟榔黄化病 植原体 种苗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