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海南省槟榔病理性黄化发生分布情况及其植原体检测分析
被引量:
6
1
作者
林兆威
唐庆华
+5 位作者
孟秀利
宋薇薇
余凤玉
黄山春
牛晓庆
覃伟权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106-2113,共8页
槟榔是海南省重要的热带经济作物,受多种病害组成的槟榔病理性黄化的影响,尤其是槟榔黄化病,使槟榔产量造成严重损失。为明确当前海南省槟榔病理性黄化的发生分布情况及槟榔黄化病的危害情况,本研究对全省槟榔病理性黄化的发生分布进行...
槟榔是海南省重要的热带经济作物,受多种病害组成的槟榔病理性黄化的影响,尤其是槟榔黄化病,使槟榔产量造成严重损失。为明确当前海南省槟榔病理性黄化的发生分布情况及槟榔黄化病的危害情况,本研究对全省槟榔病理性黄化的发生分布进行调查,并对全省采集的槟榔黄化样品进行植原体检测分析。结果显示,当前海南省槟榔病理性黄化发生面积为38300.04hm^(2),占全省槟榔种植面积的33.27%,主要发生在海南东部、南部及中部市(县),三亚市发生率最高,为77.48%,万宁市发生面积最大,为9734.66 hm^(2),西部市(县)的病理性黄化发生率均低于10%;当前海南省槟榔黄化病发生面积为32 102.38 hm^(2),占全省槟榔种植面积的27.89%,全省各市(县)均有槟榔黄化病发生,主要在海南中部和东部地区的发病率较高,琼海市、定安县、文昌市、屯昌县及琼中县的植原体检出率分别高达100%、100%、100%、98%、95.38%,除临高县、白沙县及东方市外,其余市(县)检出率均高于50%,万宁市槟榔黄化病发生面积最大,为7909.41 hm^(2),其次为琼海市;每个市(县)槟榔植原体在各树体间的含量分布差异较大,定安县植原体的平均含量最高,为1443.36copies/μL,向周边市(县)递减,除了在海南东北部市(县)的槟榔植原体含量较高外,其他市(县)植原体含量较低。以上研究表明,当前海南槟榔病理性黄化发生严重,植原体是造成海南省槟榔病理性黄化的主要病原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
槟榔病理性黄化
槟榔黄化病
植原体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海南槟榔黄化植原体分子检测及其系统发育关系研究
被引量:
3
2
作者
于少帅
宋薇薇
覃伟权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066-3072,共7页
由植原体引起的槟榔黄化病是海南特色经济作物槟榔种植上的一种毁灭性病害。本研究通过PCR扩增测序、序列多重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对海南部分代表性地区槟榔致死性病原植原体的序列信息与系统发育关系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本研究检...
由植原体引起的槟榔黄化病是海南特色经济作物槟榔种植上的一种毁灭性病害。本研究通过PCR扩增测序、序列多重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对海南部分代表性地区槟榔致死性病原植原体的序列信息与系统发育关系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本研究检测的保亭、屯昌、万宁等海南部分代表性地区的槟榔黄化植原体的16SrDNA序列一致;BLAST分析表明各株系16SrDNA与16SrI组植原体同源性为100%。序列多重比对分析表明,本研究各槟榔黄化植原体株系与海南苦棟丛枝、长春花绿变、马松子变叶、辣椒黄化皱缩、蛇婆子丛枝、细圆藤丛枝和日本洋葱黄化、美国翠菊黄化等植原体同源性为100%;与已报道的海南万宁、印度、海南三亚的槟榔黄化植原体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9.9%、99.9%、99.8%。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本研究槟榔黄化植原体与海南苦棟丛枝、长春花绿变、马松子变叶、辣椒黄化皱缩、蛇婆子丛枝、细圆藤丛枝等株系聚于一个分枝,支持率为100%。此外,在发病槟榔叶片、花穗、心叶等组织部位均可检测到植原体。研究结果表明,海南槟榔黄化植原体与海南苦棟丛枝、长春花绿变、马松子变叶、辣椒黄化皱缩、蛇婆子丛枝、细圆藤丛枝等植原体株系的同源性极高,槟榔黄化病很可能会以这些寄主植物作为病原传播载体进行传播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原体
槟榔黄化病
分子检测
亲缘关系
传播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海南省槟榔生理性黄化及其相关栽培因子的发生情况调查
被引量:
3
3
作者
林兆威
唐庆华
+3 位作者
余凤玉
黄山春
宋薇薇
覃伟权
《热带农业科学》
2021年第9期69-73,共5页
为了明确海南省槟榔生理性黄化及其相关栽培因子发生情况,采用随机踏查的方式,对海南省16个市县的槟榔生理性黄化及相关栽培因子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海南省槟榔生理性黄化率为3.73%,其中,文昌市槟榔生理性黄化率最高,达10.08%,其它市县...
为了明确海南省槟榔生理性黄化及其相关栽培因子发生情况,采用随机踏查的方式,对海南省16个市县的槟榔生理性黄化及相关栽培因子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海南省槟榔生理性黄化率为3.73%,其中,文昌市槟榔生理性黄化率最高,达10.08%,其它市县槟榔生理性黄化率均低于10%;屯昌县槟榔生理性黄化发生面积最大,达935.22 hm^(2),其次是万宁市和琼海市;海南省槟榔在坡地种植、使用除草剂、具备灌溉设施及套种其它作物的发生频率分别为26.30%、30.24%、7.53%及15.30%;其中,坡地种植槟榔主要集中在海南中南部地区,琼海市槟榔园使用除草剂的发生频率最高,达62.96%;儋州市槟榔园具备灌溉设施的发生频率最高,为36.36%;全省槟榔套种最多的作物为胡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
生理性黄化
栽培因子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椰子致死性黄化病综合防控技术规程
被引量:
1
4
作者
于少帅
朱辉
+1 位作者
余凤玉
宋薇薇
《热带农业科学》
2021年第11期68-71,共4页
根据椰子致死性黄化病的症状、病原特征、地理分布、发生流行规律等生物学特征,提出椰子致死性黄化病的综合防控技术规程;该规程在病原检测的基础上,以防为主,综合防控,达到有效防控此类病害的目的。
关键词
植原体
椰子致死性黄化病
分子检测
综合防控
技术规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槟榔黄化植原体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
2
5
作者
林兆威
孟秀利
+2 位作者
唐庆华
牛晓庆
宋薇薇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20-1126,共7页
槟榔是海南省重要的热带经济作物,由植原体侵染引起的槟榔黄化病(areca palm yellow leaf disease,YLD)是当前我国槟榔生产上的一种毁灭性病害。为了建立精准高效的槟榔黄化植原体检测方法,本研究基于槟榔黄化植原体16SrDNA基因,设计并...
槟榔是海南省重要的热带经济作物,由植原体侵染引起的槟榔黄化病(areca palm yellow leaf disease,YLD)是当前我国槟榔生产上的一种毁灭性病害。为了建立精准高效的槟榔黄化植原体检测方法,本研究基于槟榔黄化植原体16SrDNA基因,设计并合成特异性引物AMf/AMr和探针AM-Prode,使用该方法进行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及重复性测试,并在其他植物的植原体病害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本检测方法能够准确的检测出阳性样品,健康样品无扩增曲线;在敏感性测试中,该检测方法能检测到1.16×10^(1) copies/μL样本浓度水平,其标准曲线方程为y=-3.4185x+43.624,扩增效率为96.12%,相关系数R^(2)=0.9833;在特异性测试中,该检测方法对YLD的检测具有较好的特异性,槟榔、槟榔其他病害病原及其内生菌的基因组对本方法未造成干扰;在重复性测试中,该检测方法对槟榔黄化病的检测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并且该检测方法可对苦楝黄化病、细圆藤丛枝病及辣椒黄化病等8种植原体病害进行检测,对植原体的检测具有一定的通用性。本检测方法的建立,有利于为槟榔黄化病的精准诊断、病原监测及媒介昆虫的检测等研究提供可靠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
槟榔黄化病
植原体
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
病害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叶下珠黄化植原体和丛枝植原体的分子鉴定
被引量:
2
6
作者
林兆威
牛晓庆
+3 位作者
唐庆华
王晔楠
孟秀利
宋薇薇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64-871,共8页
2022年8月在海南省文昌市一个槟榔黄化病园内,分别发现叶片黄化和丛枝症状的叶下珠,前期检测均为植原体感染。为了明确叶下珠黄化植原体和丛枝植原体的分类鉴定,本研究通过克隆16S rDNA基因和核糖体蛋白(rp)基因,并进行基因序列一致性...
2022年8月在海南省文昌市一个槟榔黄化病园内,分别发现叶片黄化和丛枝症状的叶下珠,前期检测均为植原体感染。为了明确叶下珠黄化植原体和丛枝植原体的分类鉴定,本研究通过克隆16S rDNA基因和核糖体蛋白(rp)基因,并进行基因序列一致性、系统发育树及虚拟RFLP等分析。结果显示:克隆获得叶下珠黄化植原体16S rDNA片段1246 bp,rp基因1212 bp;叶下珠丛枝植原体16S rDNA片段1827 bp,rp基因1240 bp。基因序列一致性显示,叶下珠黄化植原体与丛枝植原体的16S rDNA基因序列均与16SrⅠ组的植原体一致性高达98%以上,与槟榔黄化植原体海南株系的16S rDNA序列一致性达100%;而二者的rp基因序列均与rpⅠ组的植原体一致性高达99%以上。系统发育树分析显示,叶下珠黄化植原体和丛枝植原体16S rDNA基因均与翠菊黄化组(16SrⅠ)植原体聚于一个大分支,且与16SrⅠ-B亚组的槟榔黄化植原体聚于同一个小分支,亲缘关系接近;而rp基因均与翠菊黄化组(rpⅠ)植原体集聚于一个大分支,且与rpⅠ-B亚组的翠菊黄化植原体聚于同一个小分支,亲缘关系接近。虚拟RFLP分析显示,叶下珠黄化植原体和丛枝植原体的16S rDNA基因序列虚拟RFLP图谱与16SrⅠ-B的洋葱黄化植原体的参考图谱相同,且相似系数为1.00。综上表明,叶下珠黄化植原体和丛枝植原体均属于16SrⅠ-B亚组成员。研究结果可对采用铲除槟榔黄化病中间寄主的防控手段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下珠
黄化
丛枝
植原体
分子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槟榔种苗和采摘工具的植原体检测
被引量:
1
7
作者
林兆威
宋薇薇
+3 位作者
唐庆华
牛晓庆
王宇航
孟秀利
《热带农业科学》
2022年第11期68-72,共5页
为明确槟榔黄化病传播途径,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槟榔种果、种苗及采摘工具表面进行了植原体检测。结果显示,槟榔种果出苗后,从根、假茎及叶片中均检测出植原体阳性;3个12月龄苗圃中检测出植原体阳性幼苗;使用采摘工具对槟榔黄化病株...
为明确槟榔黄化病传播途径,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槟榔种果、种苗及采摘工具表面进行了植原体检测。结果显示,槟榔种果出苗后,从根、假茎及叶片中均检测出植原体阳性;3个12月龄苗圃中检测出植原体阳性幼苗;使用采摘工具对槟榔黄化病株进行采果后,从金属表面残留的汁液中检测出植原体阳性。上述结果表明,槟榔黄化病植原体可随种果传播,且在植株体内呈系统性分布,带毒种苗调运会增加槟榔黄化病的传播风险;未对采摘工具进行消毒,可能增加槟榔黄化病的传播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
槟榔黄化病
植原体
种苗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海南省槟榔病理性黄化发生分布情况及其植原体检测分析
被引量:
6
1
作者
林兆威
唐庆华
孟秀利
宋薇薇
余凤玉
黄山春
牛晓庆
覃伟权
机构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海南省院士团队创新中心
出处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106-2113,共8页
基金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No.1630152022007)
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321QN345)
院士创新平台科研专项(No.YSPTZX202138)。
文摘
槟榔是海南省重要的热带经济作物,受多种病害组成的槟榔病理性黄化的影响,尤其是槟榔黄化病,使槟榔产量造成严重损失。为明确当前海南省槟榔病理性黄化的发生分布情况及槟榔黄化病的危害情况,本研究对全省槟榔病理性黄化的发生分布进行调查,并对全省采集的槟榔黄化样品进行植原体检测分析。结果显示,当前海南省槟榔病理性黄化发生面积为38300.04hm^(2),占全省槟榔种植面积的33.27%,主要发生在海南东部、南部及中部市(县),三亚市发生率最高,为77.48%,万宁市发生面积最大,为9734.66 hm^(2),西部市(县)的病理性黄化发生率均低于10%;当前海南省槟榔黄化病发生面积为32 102.38 hm^(2),占全省槟榔种植面积的27.89%,全省各市(县)均有槟榔黄化病发生,主要在海南中部和东部地区的发病率较高,琼海市、定安县、文昌市、屯昌县及琼中县的植原体检出率分别高达100%、100%、100%、98%、95.38%,除临高县、白沙县及东方市外,其余市(县)检出率均高于50%,万宁市槟榔黄化病发生面积最大,为7909.41 hm^(2),其次为琼海市;每个市(县)槟榔植原体在各树体间的含量分布差异较大,定安县植原体的平均含量最高,为1443.36copies/μL,向周边市(县)递减,除了在海南东北部市(县)的槟榔植原体含量较高外,其他市(县)植原体含量较低。以上研究表明,当前海南槟榔病理性黄化发生严重,植原体是造成海南省槟榔病理性黄化的主要病原之一。
关键词
槟榔
槟榔病理性黄化
槟榔黄化病
植原体
调查
Keywords
areca
areca pathological yellowing
areca palm yellow leaf disease
phytoplasma
investigation
分类号
S792.91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S763.7 [农业科学—森林保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海南槟榔黄化植原体分子检测及其系统发育关系研究
被引量:
3
2
作者
于少帅
宋薇薇
覃伟权
机构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海南省院士团队创新中心
出处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066-3072,共7页
基金
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高层次人才项目(No.320RC743)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No.1630152021005)
海南省重大科技计划项目(No.zdkj201817)。
文摘
由植原体引起的槟榔黄化病是海南特色经济作物槟榔种植上的一种毁灭性病害。本研究通过PCR扩增测序、序列多重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对海南部分代表性地区槟榔致死性病原植原体的序列信息与系统发育关系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本研究检测的保亭、屯昌、万宁等海南部分代表性地区的槟榔黄化植原体的16SrDNA序列一致;BLAST分析表明各株系16SrDNA与16SrI组植原体同源性为100%。序列多重比对分析表明,本研究各槟榔黄化植原体株系与海南苦棟丛枝、长春花绿变、马松子变叶、辣椒黄化皱缩、蛇婆子丛枝、细圆藤丛枝和日本洋葱黄化、美国翠菊黄化等植原体同源性为100%;与已报道的海南万宁、印度、海南三亚的槟榔黄化植原体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9.9%、99.9%、99.8%。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本研究槟榔黄化植原体与海南苦棟丛枝、长春花绿变、马松子变叶、辣椒黄化皱缩、蛇婆子丛枝、细圆藤丛枝等株系聚于一个分枝,支持率为100%。此外,在发病槟榔叶片、花穗、心叶等组织部位均可检测到植原体。研究结果表明,海南槟榔黄化植原体与海南苦棟丛枝、长春花绿变、马松子变叶、辣椒黄化皱缩、蛇婆子丛枝、细圆藤丛枝等植原体株系的同源性极高,槟榔黄化病很可能会以这些寄主植物作为病原传播载体进行传播扩散。
关键词
植原体
槟榔黄化病
分子检测
亲缘关系
传播载体
Keywords
phytoplasma
areca palm yellow leaf disease
molecular detection
genetic relationship
transmission vector
分类号
S436.67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海南省槟榔生理性黄化及其相关栽培因子的发生情况调查
被引量:
3
3
作者
林兆威
唐庆华
余凤玉
黄山春
宋薇薇
覃伟权
机构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海南省院士团队创新中心
/海南省
槟榔产业工程
研究
中心
出处
《热带农业科学》
2021年第9期69-73,共5页
基金
海南省重大科技计划项目(No.zdkj2018017)。
文摘
为了明确海南省槟榔生理性黄化及其相关栽培因子发生情况,采用随机踏查的方式,对海南省16个市县的槟榔生理性黄化及相关栽培因子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海南省槟榔生理性黄化率为3.73%,其中,文昌市槟榔生理性黄化率最高,达10.08%,其它市县槟榔生理性黄化率均低于10%;屯昌县槟榔生理性黄化发生面积最大,达935.22 hm^(2),其次是万宁市和琼海市;海南省槟榔在坡地种植、使用除草剂、具备灌溉设施及套种其它作物的发生频率分别为26.30%、30.24%、7.53%及15.30%;其中,坡地种植槟榔主要集中在海南中南部地区,琼海市槟榔园使用除草剂的发生频率最高,达62.96%;儋州市槟榔园具备灌溉设施的发生频率最高,为36.36%;全省槟榔套种最多的作物为胡椒。
关键词
槟榔
生理性黄化
栽培因子
调查
Keywords
arecanut
physiological yellowing
cultivation factors
survey
分类号
S763.7 [农业科学—森林保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椰子致死性黄化病综合防控技术规程
被引量:
1
4
作者
于少帅
朱辉
余凤玉
宋薇薇
机构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海南省院士团队创新中心
出处
《热带农业科学》
2021年第11期68-71,共4页
基金
海南省重大科技计划项目(No.zdkj201902)。
文摘
根据椰子致死性黄化病的症状、病原特征、地理分布、发生流行规律等生物学特征,提出椰子致死性黄化病的综合防控技术规程;该规程在病原检测的基础上,以防为主,综合防控,达到有效防控此类病害的目的。
关键词
植原体
椰子致死性黄化病
分子检测
综合防控
技术规程
Keywords
phytoplasma
coconut lethal yellowing disease
molecular detection
integrated management
technical regulatio
分类号
S763.7 [农业科学—森林保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槟榔黄化植原体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
2
5
作者
林兆威
孟秀利
唐庆华
牛晓庆
宋薇薇
机构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海南省院士团队创新中心
出处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20-1126,共7页
基金
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321QN345)
海南省院士创新平台科研专项(No.YSPTZX202138,No.YSPTZX202151)。
文摘
槟榔是海南省重要的热带经济作物,由植原体侵染引起的槟榔黄化病(areca palm yellow leaf disease,YLD)是当前我国槟榔生产上的一种毁灭性病害。为了建立精准高效的槟榔黄化植原体检测方法,本研究基于槟榔黄化植原体16SrDNA基因,设计并合成特异性引物AMf/AMr和探针AM-Prode,使用该方法进行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及重复性测试,并在其他植物的植原体病害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本检测方法能够准确的检测出阳性样品,健康样品无扩增曲线;在敏感性测试中,该检测方法能检测到1.16×10^(1) copies/μL样本浓度水平,其标准曲线方程为y=-3.4185x+43.624,扩增效率为96.12%,相关系数R^(2)=0.9833;在特异性测试中,该检测方法对YLD的检测具有较好的特异性,槟榔、槟榔其他病害病原及其内生菌的基因组对本方法未造成干扰;在重复性测试中,该检测方法对槟榔黄化病的检测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并且该检测方法可对苦楝黄化病、细圆藤丛枝病及辣椒黄化病等8种植原体病害进行检测,对植原体的检测具有一定的通用性。本检测方法的建立,有利于为槟榔黄化病的精准诊断、病原监测及媒介昆虫的检测等研究提供可靠的技术手段。
关键词
槟榔
槟榔黄化病
植原体
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
病害检测
Keywords
areca
areca palm yellow leaf disease
phytoplasma
TaqMan qPCR
disease detection
分类号
S763.7 [农业科学—森林保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叶下珠黄化植原体和丛枝植原体的分子鉴定
被引量:
2
6
作者
林兆威
牛晓庆
唐庆华
王晔楠
孟秀利
宋薇薇
机构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海南省院士团队创新中心
出处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64-871,共8页
基金
海南省院士创新平台科研专项(No.YSPTZX202138,No.YSPTZX202151)
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321QN345)。
文摘
2022年8月在海南省文昌市一个槟榔黄化病园内,分别发现叶片黄化和丛枝症状的叶下珠,前期检测均为植原体感染。为了明确叶下珠黄化植原体和丛枝植原体的分类鉴定,本研究通过克隆16S rDNA基因和核糖体蛋白(rp)基因,并进行基因序列一致性、系统发育树及虚拟RFLP等分析。结果显示:克隆获得叶下珠黄化植原体16S rDNA片段1246 bp,rp基因1212 bp;叶下珠丛枝植原体16S rDNA片段1827 bp,rp基因1240 bp。基因序列一致性显示,叶下珠黄化植原体与丛枝植原体的16S rDNA基因序列均与16SrⅠ组的植原体一致性高达98%以上,与槟榔黄化植原体海南株系的16S rDNA序列一致性达100%;而二者的rp基因序列均与rpⅠ组的植原体一致性高达99%以上。系统发育树分析显示,叶下珠黄化植原体和丛枝植原体16S rDNA基因均与翠菊黄化组(16SrⅠ)植原体聚于一个大分支,且与16SrⅠ-B亚组的槟榔黄化植原体聚于同一个小分支,亲缘关系接近;而rp基因均与翠菊黄化组(rpⅠ)植原体集聚于一个大分支,且与rpⅠ-B亚组的翠菊黄化植原体聚于同一个小分支,亲缘关系接近。虚拟RFLP分析显示,叶下珠黄化植原体和丛枝植原体的16S rDNA基因序列虚拟RFLP图谱与16SrⅠ-B的洋葱黄化植原体的参考图谱相同,且相似系数为1.00。综上表明,叶下珠黄化植原体和丛枝植原体均属于16SrⅠ-B亚组成员。研究结果可对采用铲除槟榔黄化病中间寄主的防控手段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叶下珠
黄化
丛枝
植原体
分子鉴定
Keywords
Phyllanthus urinaria
yellows
witches’-broom
phytoplasma
molecular identification
分类号
S763.7 [农业科学—森林保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槟榔种苗和采摘工具的植原体检测
被引量:
1
7
作者
林兆威
宋薇薇
唐庆华
牛晓庆
王宇航
孟秀利
机构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海南省院士团队创新中心
/海南省
槟榔产业工程
研究
中心
海南
大学植物保护
学院
出处
《热带农业科学》
2022年第11期68-72,共5页
基金
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No.321QN346,No.321QN345)
海南省重点研发(No.ZDYF2022XDNY208)。
文摘
为明确槟榔黄化病传播途径,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槟榔种果、种苗及采摘工具表面进行了植原体检测。结果显示,槟榔种果出苗后,从根、假茎及叶片中均检测出植原体阳性;3个12月龄苗圃中检测出植原体阳性幼苗;使用采摘工具对槟榔黄化病株进行采果后,从金属表面残留的汁液中检测出植原体阳性。上述结果表明,槟榔黄化病植原体可随种果传播,且在植株体内呈系统性分布,带毒种苗调运会增加槟榔黄化病的传播风险;未对采摘工具进行消毒,可能增加槟榔黄化病的传播风险。
关键词
槟榔
槟榔黄化病
植原体
种苗检测
Keywords
Areca cathecu L.
areca palm yellow leaf disease
phytoplasma
seedling detection
分类号
S792.91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海南省槟榔病理性黄化发生分布情况及其植原体检测分析
林兆威
唐庆华
孟秀利
宋薇薇
余凤玉
黄山春
牛晓庆
覃伟权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海南槟榔黄化植原体分子检测及其系统发育关系研究
于少帅
宋薇薇
覃伟权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海南省槟榔生理性黄化及其相关栽培因子的发生情况调查
林兆威
唐庆华
余凤玉
黄山春
宋薇薇
覃伟权
《热带农业科学》
2021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椰子致死性黄化病综合防控技术规程
于少帅
朱辉
余凤玉
宋薇薇
《热带农业科学》
202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槟榔黄化植原体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林兆威
孟秀利
唐庆华
牛晓庆
宋薇薇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叶下珠黄化植原体和丛枝植原体的分子鉴定
林兆威
牛晓庆
唐庆华
王晔楠
孟秀利
宋薇薇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槟榔种苗和采摘工具的植原体检测
林兆威
宋薇薇
唐庆华
牛晓庆
王宇航
孟秀利
《热带农业科学》
202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