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油茶林养分管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
作者 付登强 杨伟波 +2 位作者 陈良秋 李艳 蒋盛军 《热带农业科学》 2013年第2期17-21,共5页
科学施肥是提高油茶产量的关键,油茶林养分管理研究则是科学施肥的理论基础。围绕油茶养分需求特性、油茶林养分循环过程、油茶营养诊断和施肥效应等问题,综述我国科技工作者在油茶林养分管理方面开展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关键词 油茶 养分管理 营养诊断 配方施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叶斑病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刘小玉 余凤玉 +3 位作者 付登强 杨伟波 贾效成 陈良秋 《中国热带农业》 2019年第1期38-42,共5页
对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油茶研究中心油茶资源圃采集到的油茶叶斑病叶片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通过对病原菌培养特性、形态特征的观察及rDNA的转录间隔区(ITS)序列测定,与Genbank中同源性较高的菌株进行序列对比,最... 对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油茶研究中心油茶资源圃采集到的油茶叶斑病叶片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通过对病原菌培养特性、形态特征的观察及rDNA的转录间隔区(ITS)序列测定,与Genbank中同源性较高的菌株进行序列对比,最后将菌株20-1确定为可可毛色二孢菌(Lasiodiplodia theobromae)。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20-1菌丝在PDA培养基上生长最快,菌丝生长的最适宜温度是20~35℃,pH值及光照对菌丝生长的影响均不大,果糖为最佳碳源,硝酸钠为最佳氮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可可毛色二孢菌 鉴定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滨海沙地幼龄油茶“3414”肥效研究初报 被引量:3
3
作者 付登强 陈良秋 +3 位作者 杨伟波 刘小玉 贾效成 戚志强 《南方园艺》 2015年第5期13-16,31,共5页
【目的】为热区滨海沙地幼龄油茶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参照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程,采用“3414”试验设计研究海南滨海沙地幼龄油茶氮、磷、钾施肥效应。【结果】氮肥对海南滨海风沙土油茶生长的影响最大,其次是钾肥,而磷肥... 【目的】为热区滨海沙地幼龄油茶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参照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程,采用“3414”试验设计研究海南滨海沙地幼龄油茶氮、磷、钾施肥效应。【结果】氮肥对海南滨海风沙土油茶生长的影响最大,其次是钾肥,而磷肥的影响最弱。采用一元二次模型和三元二次模型建立了盆栽油茶苗的氮、磷、钾肥料效应函数,计算所得合理施肥量范围为:N 0.134~0.154g/株、P2O5 0.053~0.063g,株、K2O 0.068~0.094g/株。【结论】缺氮是海南滨海沙地幼龄油茶生长最主要的限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滨海风沙土 “3414”试验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昌市沙地辣椒氮肥肥效研究
4
作者 韩英光 刘小玉 《中国热带农业》 2019年第2期63-65,共3页
为了更好的解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海南省农业厅提出的向沙地要种植面积的要求,进一步探讨沙地种植技术,我们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对文昌市沙地辣椒氮肥肥效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沙地辣椒施氮能显著增产增收,增产 21.10%~97.90%,平均... 为了更好的解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海南省农业厅提出的向沙地要种植面积的要求,进一步探讨沙地种植技术,我们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对文昌市沙地辣椒氮肥肥效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沙地辣椒施氮能显著增产增收,增产 21.10%~97.90%,平均增产 56.11%;增加收入 1.21 万~7.26 万元/hm^2,平均增收 4.02 万元/hm^2。施氮肥也能显著增加辣椒果长、果宽、单果重,其中果长增加 11.20%~22.40%,平均增加 18.84%;果宽增加 11.80%~17.60%,平均增加 14.10%;单果重增加 1.40%~6.30%,平均增加 4.50%。该试验条件下沙地辣椒氮肥适宜用量为 300 kg/hm^2左右。本研究可为沙地辣椒高效施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氮肥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油茶林土壤磷吸附特性 被引量:4
5
作者 付登强 杨伟波 +2 位作者 陈良秋 李艳 刘立云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21-524,共4页
选择了海南地区9个代表性油茶林,采用等温吸附试验研究土壤磷吸附特性。结果表明.海南油茶林的土壤磷等温吸附曲线符合Langmuir单表面方程.磷最大吸附量为264~1007mg/kg,吸附平衡常数为0.11~3.79;海南油茶林土壤磷最大吸附量... 选择了海南地区9个代表性油茶林,采用等温吸附试验研究土壤磷吸附特性。结果表明.海南油茶林的土壤磷等温吸附曲线符合Langmuir单表面方程.磷最大吸附量为264~1007mg/kg,吸附平衡常数为0.11~3.79;海南油茶林土壤磷最大吸附量与有机质含量、全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有效磷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表明有机质和全磷含量越高的土壤,对磷的吸附固定能力越强;对磷的吸附固定能力越强的土壤,其土壤有效磷含量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热带土壤 磷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油茶林土壤养分状况调查 被引量:14
6
作者 付登强 杨伟波 +2 位作者 陈良秋 李艳 刘立云 《热带农业科学》 2013年第7期17-20,29,共5页
为了给海南油茶的科学施肥提供参考,以五指山地区为重点调查了海南油茶林土壤的pH、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有效磷、全钾和速效钾含量等养分状况。结果表明,海南油茶林土壤存在一定程度的酸化,碱解氮含量丰富,有机质、全氮和全钾... 为了给海南油茶的科学施肥提供参考,以五指山地区为重点调查了海南油茶林土壤的pH、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有效磷、全钾和速效钾含量等养分状况。结果表明,海南油茶林土壤存在一定程度的酸化,碱解氮含量丰富,有机质、全氮和全钾含量中等,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偏低,全磷极度匮乏。海南油茶林土壤养分管理应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实行配方施肥,防止土壤进一步酸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林 土壤 养分状况 配方施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油茶优树选择初报 被引量:13
7
作者 付登强 杨伟波 +2 位作者 陈良秋 刘小玉 李东霞 《热带农业科学》 2014年第6期41-43,共3页
按照油茶优树选择的行业技术规程,经过4年的调查,从海南当地油茶自然林分中选择出6株油茶优树,单株年产鲜果6.5~61.3 kg,平均每平方米冠幅产鲜果1.04~2.67 kg,平均鲜果含油率6.51%~9.30%,病果率在3%以下。所选择的油茶优树具有产果... 按照油茶优树选择的行业技术规程,经过4年的调查,从海南当地油茶自然林分中选择出6株油茶优树,单株年产鲜果6.5~61.3 kg,平均每平方米冠幅产鲜果1.04~2.67 kg,平均鲜果含油率6.51%~9.30%,病果率在3%以下。所选择的油茶优树具有产果量高、含油率高、抗油茶炭疽病能力强等特征,可以作为进一步培育海南油茶良种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优树 良种 海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根际溶磷菌3-Y-08的筛选与鉴定 被引量:2
8
作者 刘小玉 付登强 +4 位作者 陈良秋 杨伟波 李东霞 符海泉 贾效成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3期47-50,55,共5页
采用传统的微生物分离培养法,对油茶根际溶磷菌进行分离,筛选出6株溶磷细菌。利用透明圈法对油茶根际土壤中具有溶磷能力的细菌进行初筛;采用钼锑抗比色法测定发酵液的可溶性磷含量,对解磷菌株进行复筛,得出菌株3-Y-08的溶磷活性最强。... 采用传统的微生物分离培养法,对油茶根际溶磷菌进行分离,筛选出6株溶磷细菌。利用透明圈法对油茶根际土壤中具有溶磷能力的细菌进行初筛;采用钼锑抗比色法测定发酵液的可溶性磷含量,对解磷菌株进行复筛,得出菌株3-Y-08的溶磷活性最强。根据进行菌落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16S rDNA序列和系统发育分析等研究,初步鉴定菌株3-Y-08为巨大芽孢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溶磷菌 筛选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省油茶种苗繁育技术 被引量:4
9
作者 杨伟波 付登强 +4 位作者 陈良秋 李东霞 刘小玉 朱辉 符海泉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第19期204-205,共2页
详细叙述了海南省油茶种苗繁育技术,包括实生苗、嫁接苗及扦插苗的培育等内容,以期指导并规范海南省油茶种苗的培育。
关键词 油茶 育苗 管理 海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