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带典型有机物料对砖红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宋书会 焦静 +7 位作者 李普旺 王超 何祖宇 周闯 刘运浩 张宇晗 李云娜 杨子明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34-845,共12页
为了明确热带典型有机物料对砖红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本研究选取菠萝茎叶、椰糠、香蕉茎叶、有机肥为供试材料,开展为期90 d的混土培养试验,以砖红壤为对照,分析有机物料对土壤pH、有效磷,团聚体、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及... 为了明确热带典型有机物料对砖红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本研究选取菠萝茎叶、椰糠、香蕉茎叶、有机肥为供试材料,开展为期90 d的混土培养试验,以砖红壤为对照,分析有机物料对土壤pH、有效磷,团聚体、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香蕉茎叶和有机肥能够提高土壤pH和有效磷含量,菠萝茎叶短期内加剧土壤酸化。菠萝茎叶和香蕉茎叶均有助于促进直径>0.25 mm团聚体的形成。菠萝茎叶、香蕉茎叶和有机肥均能提高土壤木糖苷酶、纤维素酶和亮氨酸氨基肽酶活性,以及土壤G^(+)菌、G^(–)菌、真核生物和真菌的数量,其中香蕉茎叶和菠萝茎叶培养的土壤中G^(+)菌平均占比为27.8%,高于CK中G^(+)菌(21.4%)。与CK相比,香蕉茎叶、菠萝茎叶、椰糠、有机肥中的真菌比例分别提高300.2%、232.1%,165.0%和51.9%。施用有机肥明显提高AM真菌的比例,菠萝茎叶和香蕉茎叶均有助于增加土壤中的真核生物数量。投入有机物料中的半纤维素含量和土壤pH分别解释了70.8%和8.5%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 有机物料 砖红壤 理化性质 微生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区农业副产物资源化利用现状
2
作者 江涛 宋书会 《耕作与栽培》 2025年第2期73-78,82,共7页
热带地区雨热充足,秸秆资源丰富,典型作物有甘蔗、菠萝、香蕉、椰子、荔枝、龙眼等。目前,大量的热区农业废弃物仍然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造成资源浪费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危害。有机物料还田是改良土壤的重要手段,但在热带地区高温高湿... 热带地区雨热充足,秸秆资源丰富,典型作物有甘蔗、菠萝、香蕉、椰子、荔枝、龙眼等。目前,大量的热区农业废弃物仍然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造成资源浪费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危害。有机物料还田是改良土壤的重要手段,但在热带地区高温高湿的条件下,有机物料通常分解较快,而资源化利用技术繁多。本文综合对比分析热区典型农业废弃物的的利用途径及其发展前景,以便相关研究者理清思路,进一步探索热区典型有机物料的高值化利用途径,提高资源化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区 有机物料 资源化利用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物产量对土壤pH的响应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6
3
作者 连旭东 张璐 +5 位作者 刘思汝 蔡泽江 郑磊 张强 周建利 徐明岗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618-1629,共12页
【目的】土壤酸化是耕地质量退化的突出问题,研究主要农作物产量对土壤pH的响应及其影响因素,为土壤酸化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知网”、“Web of Science”数据库,分别以玉米(maize)、水稻(rice)、小麦(wheat)、大豆(soy... 【目的】土壤酸化是耕地质量退化的突出问题,研究主要农作物产量对土壤pH的响应及其影响因素,为土壤酸化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知网”、“Web of Science”数据库,分别以玉米(maize)、水稻(rice)、小麦(wheat)、大豆(soybean)、土壤pH(soil pH)、作物产量(yield)为关键词,获取1980—2020年已公开发表的文献数据。基于国内外大田试验,分析了玉米、水稻、小麦、大豆产量与土壤pH的关系,运用Sigmoid函数计算作物酸害阈值,结合皮尔逊相关性分析与偏相关分析,明确作物酸害阈值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1)4种作物产量伴随土壤pH降低均呈“S”型降低趋势;玉米、大豆、小麦和水稻产量95%的酸害阈值分别为pH 5.87、5.34、5.32和4.21。2)作物相对产量与交换性铝呈显著负相关,与土壤pH、交换性钙、钙铝比、有机质、有效磷、化学氮肥施用量呈显著正相关。当土壤pH大于酸害阈值时,作物产量与有机质、有效磷呈显著正相关,当土壤pH小于酸害阈值时,作物产量与土壤pH、交换性钙、钙铝比呈显著正相关,与交换性铝呈显著负相关。3)偏相关分析表明,剔除有机质影响后,相对产量与pH的相关系数升高0.207,交换性铝与相对产量的相关系数升高0.072;剔除有效磷影响后,相对产量与pH的相关系数升高0.085,交换性铝与相对产量的相关系数升高0.147;剔除施氮量影响后,相对产量与pH的相关系数升高0.026,交换性铝与相对产量的相关系数降低0.009。有效磷、有机质和化学氮肥施用量是影响作物产量对土壤pH响应的关键因素。【结论】当土壤pH低于酸害阈值时,较高的有效磷和有机质含量可降低土壤pH对作物产量的不利影响,即有效磷和有机质含量越高,作物酸害越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害阈值 作物产量 土壤PH 整合分析 有机质 有效磷 氮肥施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产量水平橡胶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詹杉 吴敏 +4 位作者 马海洋 王桂花 林琛茗 茶正早 王大鹏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646-2658,共13页
本研究选取不同产量水平(高产、中产、低产和死皮)的橡胶林,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多样性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以期为橡胶林土壤改良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从4种产量水平橡胶林的土壤样本中共鉴定出17门、5... 本研究选取不同产量水平(高产、中产、低产和死皮)的橡胶林,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多样性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以期为橡胶林土壤改良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从4种产量水平橡胶林的土壤样本中共鉴定出17门、53纲、99目、164科、305属、385种细菌种类,获得2116个OTUs。共有的细菌优势门类为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共获得1622个真菌OTUs,分属17门、49纲、113目、242科、424属、644种,其中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被孢霉门(Mortierellomycota)为优势真菌门类。随着橡胶树产量水平的降低,土壤细菌群落丰富度呈下降趋势,但多样性指数无明显变化;真菌Ace指数、Chao1指数呈增加趋势,Shannon指数显著增加,Simpson指数显著降低,表明随着产量水平的下降,橡胶林土壤真菌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均上升。主坐标(PCoA)分析表明,细菌或真菌群落结构在不同产量水平橡胶林间均存在显著差异。此外,优势菌门的相对丰度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与土壤pH和C/N等理化因子密切相关。RDA分析表明,土壤pH、速效钾和全氮是影响细菌优势门类的主要土壤理化因子,真菌优势菌门则主要受土壤pH、速效钾和碳氮比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林 砖红壤 微生物群落 多样性 土壤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渣灰与石灰配施对酸化土壤的改良及玉米植株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江涛 常再艳 +4 位作者 刘思汝 马海洋 刘亚男 石伟琦 宋书会 《现代农业研究》 2025年第1期1-10,共10页
【目的】以热带酸性砖红壤为研究对象,在有机肥代替部分化学氮肥的基础上配施甘蔗渣灰与生石灰,探索其对土壤酸化的改良作用。【方法】采用盆栽与大田试验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研究,盆栽试验设置处理1:甘蔗渣灰与生石灰用量比为1∶1(L1B1);... 【目的】以热带酸性砖红壤为研究对象,在有机肥代替部分化学氮肥的基础上配施甘蔗渣灰与生石灰,探索其对土壤酸化的改良作用。【方法】采用盆栽与大田试验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研究,盆栽试验设置处理1:甘蔗渣灰与生石灰用量比为1∶1(L1B1);处理2:甘蔗渣灰与生石灰用量比为1∶2(L1B2);处理3:甘蔗渣灰与生石灰用量比为1∶4(L1B4);施用纯化学肥料氮磷钾的处理为对照(CK)。分别在玉米生长的苗期、拔节期、孕穗期、灌浆期、成熟期测量玉米生理生长状况,探讨生石灰和甘蔗渣灰的最佳比例和最优选择。同时开展田间试验,以纯化学肥料氮磷钾为对照(NPK),设置处理1:有机肥替代30%化学氮肥(M30),处理2:在30%有机替代的基础上配施甘蔗渣灰+生石灰(M30LB),在收获期测定土壤各项理化性质。【结果】(1)盆栽试验L1B1处理表现最佳,较CK组可提升玉米植株最大叶长11.05%、最大叶宽17.46%、冠幅27.55%、株高28.24%;提升土壤pH值1.41个单位、土壤速效磷8.36%、碱解氮75.00%、交换性钙离子含量1.08倍;(2)大田实验M30LB处理(70%NPK+有机肥+甘蔗渣灰+石灰)对土壤酸化改良效果最佳,同对照组(100%NPK)相比pH值提高了1.68个单位,土壤碱解氮提升44.45%;有机质含量提升20.07%,速效磷含量提升40.81%,硝态氮含量下降26.06%;(3)主成分分析显示土壤团聚体、速效磷、有机质和硝态氮对土壤改良效果影响相对较大、反馈效果更加明显。土壤pH值变化与土壤有机质、速效磷、>0.25 mm团聚体、交换性钙离子、土壤碱解氮之间存在正相关性;与土壤硝态氮、<0.053 mm团聚体之间存在负相关性。【结论】(1)在甘蔗灰施用量为10 g/kg的前提下,生石灰的使用量在2.5 g/kg~10 g/kg均有利于玉米植株的生长和土壤养分的提高,且对于土壤pH值的提升也较为迅速;(2)农业生产上生石灰与甘蔗渣灰的比例以1∶2左右为宜;(3)甘蔗渣与生石灰配施能减少农业氮肥的施用,降低化肥对环境的污染和负面影响,对土壤酸化改良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渣灰 石灰 有机肥 土壤酸化 玉米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面追施硝态氮肥抑制菠萝营养生长效应 被引量:6
6
作者 陈菁 徐明岗 +3 位作者 孙光明 石伟琦 冼皑敏 马海洋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2-86,共5页
采用叶面淋施的盆栽试验方法,以我国菠萝主栽品种-巴厘为试材,研究不同形态氮素对盆栽菠萝营养生长和菠萝叶片黄化的影响,为菠萝氮肥合理施用提供参考。试验结果表明,叶面淋施硝态氮处理的菠萝根、茎叶生物量显著低于叶面淋施铵态氮、... 采用叶面淋施的盆栽试验方法,以我国菠萝主栽品种-巴厘为试材,研究不同形态氮素对盆栽菠萝营养生长和菠萝叶片黄化的影响,为菠萝氮肥合理施用提供参考。试验结果表明,叶面淋施硝态氮处理的菠萝根、茎叶生物量显著低于叶面淋施铵态氮、酰胺态氮,黄叶数显著高于叶面淋施铵态氮、酰胺态氮。与铵态氮相比,硝态氮处理的菠萝总叶数、根数目、根重、茎叶重分别减少18.7%、26.5%、49.7%、43.5%,黄叶数增加192.7%。叶面淋施硝态氮抑制菠萝营养生长主要机理是硝态氮提高了土壤p H值,减少了铁吸收,降低菠萝叶片中全铁、活性铁、叶绿素含量(与铵态氮相比,分别减少25.9%、66.9%、2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面淋施 菠萝 硝态氮 铵态氮 营养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龙果生理生态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7
作者 陈菁 郑良永 +1 位作者 黄杵娜 杜丽清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64-168,共5页
综述了国内外有关火龙果代谢特点及水分、光照、温度、CO2浓度、养分、土壤pH值、盐碱度、间作等对火龙果光合作用、生长、开花、产量影响研究,以其为火龙果高产优质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 火龙果 生理 生态 特性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剑麻斑马纹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7
8
作者 张燕梅 赵艳龙 周文钊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627-1633,共7页
斑马纹病是剑麻的主要病害之一,严重影响了剑麻产业的发展。本文从斑马纹病病原菌种类及特征、斑马纹病主要症状及为害情况、斑马纹病的防治方法、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剑麻斑马纹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剑麻 斑马纹病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剑麻不定芽玻璃化过程中的细胞学和生理变化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燕梅 李俊峰 +2 位作者 陆军迎 鹿志伟 周文钊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908-1913,共6页
玻璃化问题是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的普遍现象,已成为植物组织快速繁殖的瓶颈。本研究以H.11648为材料,分析H.11648不定芽玻璃化过程中气孔形态、DNA含量、叶片含水量、可溶性蛋白含量、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 玻璃化问题是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的普遍现象,已成为植物组织快速繁殖的瓶颈。本研究以H.11648为材料,分析H.11648不定芽玻璃化过程中气孔形态、DNA含量、叶片含水量、可溶性蛋白含量、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防御酶活性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玻璃化后的不定芽叶片保卫细胞膨大,气孔变大。体细胞DNA含量没有变化,但细胞数减少。随着玻璃化程度的增加,叶片含水量显著增加,可溶性蛋白和丙二醛含量明显降低,POD活性显著上升,SOD活性先上升后又略有下降,但均显著高于正常水平,APX活性先明显上升后又恢复到正常水平,CAT活性略有下降但不显著。本研究为揭示剑麻不定芽玻璃化的生理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剑麻 不定芽 玻璃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菠萝不同月份采收果实品质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亚男 马海洋 +1 位作者 冼皑敏 石伟琦 《热带农业科学》 2015年第10期78-81,共4页
以我国菠萝主栽品种‘巴厘’为试材,分析不同月份采收的菠萝果实Vc、可滴定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固形物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月份成熟的菠萝果实Vc含量有差异,1-12月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11-4月较高,5-9月较低;可滴定酸含量与Vc含量... 以我国菠萝主栽品种‘巴厘’为试材,分析不同月份采收的菠萝果实Vc、可滴定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固形物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月份成熟的菠萝果实Vc含量有差异,1-12月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11-4月较高,5-9月较低;可滴定酸含量与Vc含量变化趋势一致,11-3月较高,4-9月较低;不同月份成熟菠萝果实可溶性糖含量变化无明显规律,1、5、6、7、12月较高,其他月份较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表现出与Vc、可滴定酸含量变化相反的趋势,5-7月较高,其次为9、11,2、3月,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低;各月份果实糖酸比情况表现为7月〉6月〉5月〉9月〉4月〉12月〉8月〉1月〉3月〉2月〉11月。从保证果实风味品质出发,宜选择在12-2月定植为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菠萝 采收月份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龙果营养特性及养分管理技术 被引量:14
11
作者 陈菁 郑良永 +2 位作者 黄杵娜 杜丽清 石伟琦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第15期108-109,共2页
阐述了火龙果的营养特性及养分需求特点,总结幼龄、成龄火龙果养分管理原理及技术,以供种植者参考。
关键词 火龙果 营养特性 养分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对菠萝果实矿质元素和糖酸组分的影响
12
作者 刘思汝 鄂毕田 +1 位作者 马海洋 石伟琦 《广东农业科学》 2025年第5期96-104,共9页
【目的】探究果实发育期叶面喷施不同浓度钾肥对‘金菠萝’(‘MD-2’)矿质元素吸收及糖酸代谢的影响,为菠萝优质栽培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MD-2’为试材,设0.3%(K_(0.3))、0.6%(K_(0.6))、0.9%(K_(0.9))3个KH_(2)PO_(4)浓度处理,... 【目的】探究果实发育期叶面喷施不同浓度钾肥对‘金菠萝’(‘MD-2’)矿质元素吸收及糖酸代谢的影响,为菠萝优质栽培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MD-2’为试材,设0.3%(K_(0.3))、0.6%(K_(0.6))、0.9%(K_(0.9))3个KH_(2)PO_(4)浓度处理,并以清水为对照(K0,CK),通过凯氏定氮法、分光光度计、火焰法、HPLC等方法测定收获期果实鲜质量、干质量、含水量、矿质元素含量及糖酸组分差异。【结果】叶面喷施不同浓度KH_(2)PO_(4)显著增加菠萝果实鲜质量和干质量,促进生物量的有效积累;与K_(0)(CK)相比,喷施KH_(2)PO_(4)后果实鲜质量和干质量增幅分别为4.0%~36.4%和29.3%~52.5%,以K_(0.9)和K_(0.6)表现较好;而KH_(2)PO_(4)浓度增加则降低菠萝果实含水量,使其从82.3%降低至79.2%;喷施适宜浓度KH_(2)PO_(4)可显著提高菠萝果实K、N、P含量5.3%~19.4%、3.3%~12.9%、17.0%~40%,且以K_(0.6)处理最高,分别为14.58、3.47、0.66 g/kg,与K_(0)(CK)相比,适量喷施KH_(2)PO_(4)有助于提升菠萝果实养分,改善果实营养品质;喷施KH_(2)PO_(4)对果实可滴定酸含量影响较小,但对Vc、可溶性总糖含量和糖酸比影响较为显著,其中果实Vc含量随着KH_(2)PO_(4)浓度的增加显著降低,与K_(0)(CK)相比,K_(0.9)处理果实Vc含量降低21.18%;而果实可溶性总糖含量提高1.94%,糖酸比增幅达11.1%~13.4%,且随KH_(2)PO_(4)浓度增加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KH_(2)PO_(4)浓度增加显著促进菠萝果实蔗糖、柠檬酸和苹果酸含量,增幅分别为79.5%~124.6%、10.1%~21.2%和11.9%~12.2%,但对果糖和葡萄糖含量影响较小。【结论】综合考虑生物量、矿质元素和风味,果实发育期叶面喷施0.6%KH_(2)PO_(4)处理可促进生物量积累,优化氮钾养分吸收,协调糖酸组分含量,提升果实糖酸比,实现营养与风味品质的协同提升,为菠萝高效优质栽培提供重要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菠萝‘MD-2’ 钾肥 矿质元素 糖酸组分 果实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施铁和有机酸防治菠萝叶片黄化及其对产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菁 孙光明 +2 位作者 石伟琦 冼皑敏 杜丽清 《热带农业科学》 2014年第6期6-9,13,共5页
采用大田试验方法,以中国菠萝主栽品种‘巴厘’为试材,研究了叶面喷施柠檬酸、硫酸亚铁、硫酸亚铁+柠檬酸、柠檬酸铁、柠檬酸铁铵对菠萝叶片总铁、活性铁、叶绿素含量及菠萝生长和产量影响,为防治菠萝叶片黄化提供依据。试验结果表明,6.... 采用大田试验方法,以中国菠萝主栽品种‘巴厘’为试材,研究了叶面喷施柠檬酸、硫酸亚铁、硫酸亚铁+柠檬酸、柠檬酸铁、柠檬酸铁铵对菠萝叶片总铁、活性铁、叶绿素含量及菠萝生长和产量影响,为防治菠萝叶片黄化提供依据。试验结果表明,6.67%硫酸亚铁溶液、0.2%柠檬酸溶液pH值均在2.80以下,叶面喷施酸性溶液提高了菠萝叶片活性铁、叶绿素含量,能促进菠萝生长,提高菠萝产量;柠檬酸铁在常温下难溶于水,对提高菠萝叶片活性铁、叶绿素含量及促进菠萝生长和提高产量效果不显著;柠檬酸铁铵、柠檬酸+硫酸亚铁都能显著提高菠萝叶片全铁、活性铁及叶绿素含量,增加菠萝叶片数、D叶长度、宽度及产量,能有效防治菠萝叶片黄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菠萝 有机酸 黄化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烷化剂EMS诱导剑麻愈伤组织突变方法研究
14
作者 张燕梅 李俊峰 周文钊 《中国麻业科学》 2013年第2期86-90,共5页
以剑麻H.11648茎尖愈伤组织为材料,采用化学诱变剂EMS(甲基磺酸乙酯)诱变处理,设置6个浓度梯度(0%、0.2%、0.4%、0.6%、0.8%和1.0%),5个处理时间(2 h,4 h,6 h,8 h和16 h)共30个处理组合,结果表明,用0.8%的EMS处理6 h和1.0%的EMS处理4 h... 以剑麻H.11648茎尖愈伤组织为材料,采用化学诱变剂EMS(甲基磺酸乙酯)诱变处理,设置6个浓度梯度(0%、0.2%、0.4%、0.6%、0.8%和1.0%),5个处理时间(2 h,4 h,6 h,8 h和16 h)共30个处理组合,结果表明,用0.8%的EMS处理6 h和1.0%的EMS处理4 h,愈伤组织死亡率分别为52.22±1.11%和56.67±1.67%,分化系数分别为7.63±1.10和7.13±2.79,符合"半致死剂量"标准,可以作为筛选剑麻突变体浓度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剑麻H 11648 化学诱变剂EMS 愈伤组织 突变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质澳洲坚果叶片氮磷钾含量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新民 何铣扬 +4 位作者 陆超忠 邹明宏 赵大宣 杜丽清 陈菁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6-67,70,共3页
以6年生26份澳洲坚果种质为试材,采集澳洲坚果叶片,测定其氮磷钾含量,并选择类间平均连锁法和欧氏距离平方测量技术对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质澳洲坚果叶片氮磷钾含量具有较大差异,其中氮以B3/74、344为较高,114最低;磷以116... 以6年生26份澳洲坚果种质为试材,采集澳洲坚果叶片,测定其氮磷钾含量,并选择类间平均连锁法和欧氏距离平方测量技术对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质澳洲坚果叶片氮磷钾含量具有较大差异,其中氮以B3/74、344为较高,114最低;磷以116为最高,114、cronventure、294、109、DAD为较低;钾以桂热1号、O.C.为较高,B3/74、H2、119为较低。26份澳洲坚果种质按氮磷钾养分在阈值为6.9、7.0、5.5时分别可聚类为5、4、4个类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洲坚果 种质 叶片 氮磷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凯特杧果肉溃败与钙营养关系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月华 苏穆清 +3 位作者 刘斌 王松标 王建芳 马小卫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2-86,共5页
以果肉溃败病果率不同的13个凯特果园果实为材料,研究了正常果和病果果肉中氮、钾、镁和钙含量变化,及不同形态钙含量变化。结果表明,与正常果相比,病果中氮、钙和镁含量,及镁/钙均显著增加,而钾含量、氮/钙、钾/钙和(钾+镁)/钙均无显... 以果肉溃败病果率不同的13个凯特果园果实为材料,研究了正常果和病果果肉中氮、钾、镁和钙含量变化,及不同形态钙含量变化。结果表明,与正常果相比,病果中氮、钙和镁含量,及镁/钙均显著增加,而钾含量、氮/钙、钾/钙和(钾+镁)/钙均无显著变化。果肉溃败病果率与病果中氮、钾、镁和钙含量,及氮/钙、钾/钙、镁/钙和(钾+镁)/钙之间均不存在显著相关性。与正常果比较,病果中结构钙含量显著增加,水溶性钙含量显著降低。果肉溃败病果率与病果中结构钙含量显著正相关,与草酸钙含量显著负相关。由此推测,凯特杧果肉发生溃败可能与果肉组织细胞水平钙分配不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凯特杧果 果肉溃败 钙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剑麻斑马纹病抗病新品种——热麻1号剑麻
17
作者 张燕梅 李俊峰 +5 位作者 陆军迎 赵艳龙 鹿志伟 杨子平 柯智 周文钊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71-1377,共7页
斑马纹病是剑麻的主要病害之一,严重影响了剑麻产业的发展,目前关于斑马纹病的致病机制尚不清楚。为了培育出剑麻斑马纹病抗病新品种,本研究分别以剑麻斑马纹病抗病品种粤西114和感病品种H.11648为父母本进行回交,获得回交后代热麻1号... 斑马纹病是剑麻的主要病害之一,严重影响了剑麻产业的发展,目前关于斑马纹病的致病机制尚不清楚。为了培育出剑麻斑马纹病抗病新品种,本研究分别以剑麻斑马纹病抗病品种粤西114和感病品种H.11648为父母本进行回交,获得回交后代热麻1号剑麻。利用常规方法对热麻1号剑麻叶形、叶色、叶缘刺有无、叶缘刺类型、叶顶刺类型、叶长、叶宽、叶基厚度、顶刺长、顶刺基部宽、株高、花序形状、花轴高、花梗数、花、果实、种子、年展叶数、周期展叶数、生命周期、纤维率等进行分析,采用壁低渗火焰干燥法、流式细胞术结合菌斑接种法对热麻1号剑麻倍性、基因组大小以及对烟草疫霉的抗性等进行鉴定。结果表明:热麻1号剑麻叶片剑形、肉质、刚硬、叶片灰绿,叶面平整有蜡粉,叶顶有1.2~2.0 cm锐刺,叶缘无刺,叶片绕茎呈螺旋状排列上升;叶长约130 cm,叶宽约16 cm,叶基厚度约3.5 cm。株高1.8~2.5 m,圆锥形花序,花轴高3~7 m,花梗数20~32个,完全花、花黄色、花瓣6枚;蒴果、长圆形、成熟时黑褐色,种子半月形,黑色、纸质;周期展叶360~400片;纤维率约3.5%,纤维长约100 cm;生命周期6~9 a;热麻1号剑麻为四倍体(2X=4n),染色体数目为104~118,2C DNA含量为11.69 pg,对烟草疫霉高度抗病或免疫,有望成为剑麻斑马纹病发病区的先锋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麻1号剑麻 斑马纹病 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_(2)O_(2)改性香蕉秆生物炭的结构变化及对玉米幼苗Cr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宋书会 杨爽 +7 位作者 王超 李普旺 焦静 刘思汝 何祖宇 刘运浩 周闯 杨子明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62-1272,共11页
为研究过氧化氢(H_(2)O_(2))对香蕉秆生物炭的改性效果及改性后生物炭对铬(Cr)胁迫下玉米Cr吸收的影响,采用不同浓度H_(2)O_(2)对300℃下制备的生物炭进行改性,分析其结构特征的差异,并将改性生物炭应用于Cr胁迫下的玉米生长体系中,研... 为研究过氧化氢(H_(2)O_(2))对香蕉秆生物炭的改性效果及改性后生物炭对铬(Cr)胁迫下玉米Cr吸收的影响,采用不同浓度H_(2)O_(2)对300℃下制备的生物炭进行改性,分析其结构特征的差异,并将改性生物炭应用于Cr胁迫下的玉米生长体系中,研究改性生物炭对Cr胁迫下玉米植株生长及Cr吸收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H_(2)O_(2)浓度的升高,生物炭表面含氧官能团数量增多,其芳香性减弱、极性增强。改性后生物炭表面光滑,孔直径增大,其比表面积和孔隙体积随H_(2)O_(2)浓度的升高而减小。20%、30%H_(2)O_(2)改性生物炭主要通过官能团的吸附作用固定重金属,降低其生物活性,减少玉米对Cr的吸收积累。20%、30%H_(2)O_(2)明显改变生物炭的表面结构,有利于缓解重金属Cr对玉米植株的毒害,30%H_(2)O_(2)改性生物炭对Cr胁迫下玉米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氢(H_(2)O_(2)) 生物炭 铬(Cr) 玉米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磷、钾肥对卡因菠萝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0
19
作者 马海洋 石伟琦 +5 位作者 刘亚男 江良洪 孙光明 左雪冬 张江周 严程明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01-907,共7页
运用"3414"试验设计,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氮、磷、钾肥不同配比对卡因菠萝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提出适宜的肥料用量。结果表明:施用氮(N)、磷(P2O5)、钾肥(K2O)卡因菠萝分别增产15.5、4.8和12.6 t/hm2,增产率为16.8%、4.5%和13.... 运用"3414"试验设计,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氮、磷、钾肥不同配比对卡因菠萝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提出适宜的肥料用量。结果表明:施用氮(N)、磷(P2O5)、钾肥(K2O)卡因菠萝分别增产15.5、4.8和12.6 t/hm2,增产率为16.8%、4.5%和13.1%,增加纯收入34800、11000和27600 Yuan/hm2,农学效率分别为39.3、42.3和29.6kg/kg;施肥增产、增收效果以及对产量的贡献率均表现为N>K2O>P2O5,肥料农学效率则表现为P2O5>N>K2O。在P2(100 kg/hm2)K2(500 kg/hm2)基础上,施氮降低果实中维生素C和可滴定酸含量,增加了可溶性糖含量,而在N2(400 kg/hm2)P2(100 kg/hm2)基础上,施钾增加果实中维生素C、可滴定酸和可溶性糖含量,施用磷肥对果实品质影响不大。对卡因菠萝产量效应函数进行频率分析法寻优得出,卡因菠萝目标产量超过105 t/hm2,95%置信区间的优化施肥量为氮(N)281.27~436.48 kg/hm2、磷(P2O5)64.03~121.69 kg/hm2、钾(K2O)428.59~628.55 kg/hm2,N、P2O5、K2O的最优施肥量配比为1∶0.15~0.43∶0.98~2.23。研究结论可为果农从事卡因菠萝栽培提供施肥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因菠萝 钾肥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方式和灌水量对甘蔗农艺性状、养分累积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4
20
作者 刘亚男 马海洋 +3 位作者 冼皑敏 王琚钢 陈菁 石伟琦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52-258,共7页
【目的】探讨不同施氮方式和灌水量对甘蔗生长、养分累积及产量的影响,为合理利用水肥资源实现甘蔗高产高效栽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新台糖22号(ROC22)为试验材料,设不施氮肥、不灌水(CK),氮肥作基肥一次性施用、灌水750 mm(T1),... 【目的】探讨不同施氮方式和灌水量对甘蔗生长、养分累积及产量的影响,为合理利用水肥资源实现甘蔗高产高效栽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新台糖22号(ROC22)为试验材料,设不施氮肥、不灌水(CK),氮肥作基肥一次性施用、灌水750 mm(T1),氮肥作基施一次性施用、灌水1000 mm(T2),氮肥作基施一次性施用、灌水1250 mm(T3),氮肥分3次施用(基肥30%、分蘖肥30%、攻茎肥40%)、灌水750 mm(T4),氮肥分3次施用、灌水1000 mm(T5)和氮肥分3次施用、灌水1250 mm(T6)7个处理,测定各处理甘蔗农艺性状、各部位养分含量、产量和蔗汁锤度等指标,研究不同施氮方式和灌水量对甘蔗生长与产量的影响。【结果】中、高灌水量(1000和1250 mm,下同)时,分3次施氮处理甘蔗的株高高于一次性施氮处理,在5~7月差异显著(P<0.05)。在甘蔗成熟期,茎干重表现为T1>T2>T3、T6>T4>T5、T1>T4、T2>T5和T3<T6;叶干重表现为T1<T4、T2<T5和T3<T6;叶鞘干重表现为T1>T4、T2>T5和T3<T6;干物质累积总量表现为T1>T2>T3、T6>T4>T5、T1>T4、T2>T5和T3<T6,干物质净累积量表现为T3>T1>T2、T4>T6>T5、T1<T4、T2<T5和T3<T6。成熟期茎和叶部的氮累积量均表现为分3次施氮处理高于一次性施氮处理。一次性施氮和分3次施氮处理的产量均以高灌水量处理最高,分别为104.68和97.09 t/ha;中、高灌水量时,一次性施氮处理的产量高于分3次施氮处理。一次性施氮和分3次施氮处理的蔗汁锤度均以高灌水量处理最低;同一灌溉水平时,一次性施氮处理的蔗汁锤度高于分3次施氮处理。【结论】高灌水量下,氮肥作基肥一次性施用有利于提高蔗茎产量,蔗汁品质也有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施氮方式 灌水量 农艺性状 养分累积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