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菠萝叶渣添加量对赤灵芝发酵基质营养成分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1
作者 刘义军 李盖 +4 位作者 林丽静 刘佳梦 陈嘉恩 黎智韵 陈港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7-206,共10页
【目的】揭示不同菠萝叶渣添加量对赤灵芝发酵基质营养成分和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为菠萝叶渣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新的基础数据支撑。【方法】采用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OPLA-DA结合S-plot等仪器和方法分析发酵基质中粗纤维、多糖、总萜、... 【目的】揭示不同菠萝叶渣添加量对赤灵芝发酵基质营养成分和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为菠萝叶渣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新的基础数据支撑。【方法】采用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OPLA-DA结合S-plot等仪器和方法分析发酵基质中粗纤维、多糖、总萜、水解氨基酸和游离氨基酸等营养成分,以及赤灵芝发酵基质水提物的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差异、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总抗氧化能力等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菠萝叶渣胁迫下促进赤灵芝发酵基质中粗纤维降解、释放多糖含量;对赖氨酸和甘氨酸代谢路径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含量;游离氨基酸中肌氨酸、a-氨基己二酸呈现出增加的趋势,其他氨基酸整体上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其中天冬氨酸和苏氨酸等8种游离氨基酸含量差异显著,且不同菠萝叶渣添加量下,存在特异性氨基酸成分;菠萝叶渣有助于提高赤灵芝发酵基质水提物的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总抗氧化能力,降低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结论】不同菠萝叶渣添加量对赤灵芝发酵基质粗纤维、氨基酸组成以及相关代谢路径具有不同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菠萝叶渣 灵芝 抗氧化活性 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贮藏温度对茶树精油中烯醇类化合物代谢规律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刘义军 赵雨诗 +3 位作者 袁源 廖雪汝 林丽静 陆建能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25-429,470,共6页
【目的】揭示贮藏温度对茶树精油中烯醇类化合物代谢规律的影响,为提升茶树精油品质提供数据支撑。【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互叶白千层的嫩枝叶提取精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茶树精油中烯醇类化合物进行检测。【结果】随着贮... 【目的】揭示贮藏温度对茶树精油中烯醇类化合物代谢规律的影响,为提升茶树精油品质提供数据支撑。【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互叶白千层的嫩枝叶提取精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茶树精油中烯醇类化合物进行检测。【结果】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不同贮藏温度下,松油烯-4-醇、α-松油烯与γ-松油烯相对含量的变化趋势为先上升后下降,异松油烯与α-松油醇相对含量变化为先下降后上升,其中35℃对烯醇类化合物相对含量变化影响较明显。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对松油烯-4-醇、α-松油烯与γ-松油烯等化合物进行相关性分析,并结合化合物共轭效应等有机化学相关原理,揭示了松油烯-4-醇在贮藏过程烯醇类化合物的代谢路径,为指导茶树精油生产和贮藏提供了理论支撑。【结论】不同贮藏温度均能影响茶树精油中烯醇类化合物的含量,控制好贮藏温度对提升茶树精油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精油 烯类化合物 醇类化合物 气相色谱-质谱法 贮藏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精油微胶囊制备及其结构表征 被引量:3
3
作者 刘义军 朱琳 +3 位作者 李晶莹 刘佳梦 夏秋瑜 林丽静 《热带农业科学》 2024年第7期94-100,共7页
为解决茶树精油稳定性差,对光、热、氧和湿度高度敏感,挥发性较强等问题,利用复合凝聚法制备微胶囊提高茶树精油稳定性。研究优化复合凝聚法制备茶树精油微胶囊的工艺,探究不同均质时间、均质速度、pH及凝聚时间对茶树精油乳液乳化效果... 为解决茶树精油稳定性差,对光、热、氧和湿度高度敏感,挥发性较强等问题,利用复合凝聚法制备微胶囊提高茶树精油稳定性。研究优化复合凝聚法制备茶树精油微胶囊的工艺,探究不同均质时间、均质速度、pH及凝聚时间对茶树精油乳液乳化效果和微胶囊的微观形态影响,并阐明茶树微胶囊包埋特性和缓释性能。研究结果表明,以明胶-六偏磷酸钠复合凝聚层为壁材,茶树精油乳液制备条件均质转速为20000 r/min,均质时间为15 min;茶树精油微胶囊复合凝聚pH为4.37,得到形态较均匀、微粒直径为0.80~1.32μm,包埋率为(44.75±0.09)%,缓释性能为65.13%。该研究为茶树精油微胶囊的制备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精油 复合凝聚 微胶囊 乳化均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石榴抗坏血酸合成酶基因在果实发育过程中表达特性分析
4
作者 萧允艺 赵晓梦 +3 位作者 刘金丰 于泽浩 刘杰凤 林丽静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22-431,共10页
【目的】测定番石榴果实发育过程中的抗坏血酸含量,并分析番石榴抗坏血酸合成酶基因的表达特性,为后续深入挖掘果实抗坏血酸合成调控机理及选育优质番石榴品种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番石榴品种珍珠果实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果实发育(... 【目的】测定番石榴果实发育过程中的抗坏血酸含量,并分析番石榴抗坏血酸合成酶基因的表达特性,为后续深入挖掘果实抗坏血酸合成调控机理及选育优质番石榴品种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番石榴品种珍珠果实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果实发育(花后10~130 d)过程中果肉(鲜重)中抗坏血酸含量及单果抗坏血酸总量,并从番石榴基因组数据中挖掘其抗坏血酸合成途径酶基因,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其在果实发育过程中的表达特性。【结果】珍珠番石榴品种果实发育成熟周期为130 d,生长速率出现2个高峰期,分别出现在幼果膨大期和大果膨大期,果实果皮颜色从深绿色向浅绿转变,在花后110 d果皮颜色转变最明显。番石榴果肉抗坏血酸含量在果实发育成熟前期(花后10~40d)保持在较高水平,特别是在花后30d,果肉抗坏血酸含量达132mg/100g,在花后40~100d抗坏血酸含量稍微下降但较稳定,保持在102.73 mg/100 g以上,成熟后期随果实迅速膨大而抗坏血酸含量略有下降,为84.39 mg/100 g,但单果抗坏血酸总量持续上升。从番石榴基因组数据共鉴定获得13个基因编码果实抗坏血酸合成途径相关酶的基因,这些基因编码完整L-半乳糖途径的相关酶,其中有6个基因集中于3号染色体,推测3号染色体是番石榴果实维生素合成的关键染色体。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除磷酸甘露糖异构酶基因(PgPMI1)和甘露糖磷酸变位酶基因(PgPMM1)在果实发育成熟过程中表达不规律外,其余11个L-半乳糖途径相关酶基因均在果实发育中期上调表达,后期表达又下调。果实抗坏血酸含量与GDP-甘露糖焦磷酸化酶基因(PgGMP1)和GDP-甘露糖-3',5'-表型异构酶基因(gGME2)表达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番石榴果实抗坏血酸积累与其合成途径基因的完整性及表达水平密切相关,推测由9类酶组成的L-半乳糖途径存在复杂的分子调控网络,挖掘获得的13个L-半乳糖途径成员,可用于后续番石榴优良品种的选育及转录调控机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石榴 抗坏血酸 果实发育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油对香蕉果实的保鲜效果 被引量:4
5
作者 静玮 苏子鹏 +3 位作者 程盛华 韩志萍 张鲁斌 朱德明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24-929,共6页
研究茶树油(TTO)处理对香蕉果实采后病害控制和贮藏期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1.25 g/L TTO熏蒸处理能够有效控制香蕉果实的发病,推迟了果实果皮的褪绿变黄,延缓了果肉硬度和淀粉含量的下降,维持了较高的可溶性糖含量,有利于保持... 研究茶树油(TTO)处理对香蕉果实采后病害控制和贮藏期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1.25 g/L TTO熏蒸处理能够有效控制香蕉果实的发病,推迟了果实果皮的褪绿变黄,延缓了果肉硬度和淀粉含量的下降,维持了较高的可溶性糖含量,有利于保持果实的外观和品质;同时随着果皮表面残留TTO的迅速挥发,果实保持了自身较好的风味。TTO作为一种天然的防腐剂,在果蔬采后防腐保鲜方面具有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油 香蕉 病害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梯度乙醇沉淀工艺对灵芝多糖结构特征及生物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陆建能 麦碧仪 +5 位作者 刘义军 赵雨诗 陈云兰 林丽静 周大圣 张明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16-824,共9页
灵芝多糖是灵芝子实体主要的功效成分之一,其在提高免疫力、抗肿瘤、护肝等方面具有显著疗效,为了揭示梯度乙醇沉淀工艺对灵芝多糖结构特征及生物活性的影响,本研究以赤灵芝为原料,采用无水乙醇除杂,热水浸提工艺提取灵芝多糖,采用不同... 灵芝多糖是灵芝子实体主要的功效成分之一,其在提高免疫力、抗肿瘤、护肝等方面具有显著疗效,为了揭示梯度乙醇沉淀工艺对灵芝多糖结构特征及生物活性的影响,本研究以赤灵芝为原料,采用无水乙醇除杂,热水浸提工艺提取灵芝多糖,采用不同乙醇浓度(40%、50%、60%、70%、80%、90%,V/V))梯度沉淀灵芝多糖,分别得到GLP40、GLP50、GLP60、GLP70、GLP80、GLP90等6个多糖组分,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仪、近红外光谱仪、凝胶色谱仪等现代仪器对灵芝多糖组成、官能团特征、分子量分布等结构特征,以及体外抗氧化活性、鼠李糖乳杆菌LGG的生长效果等生物活性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6个灵芝多糖组分由鼠李糖、木糖、阿拉伯糖、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组成,且以葡萄糖、甘露糖和木糖为主,其中GLP40主要由甘露糖和木糖组成,GLP50、GLP60、GLP70、GLP80和GLP90主要由葡萄糖和甘露糖组成,6个多糖组分中GLP80和GLP90的葡萄糖占比最高。6个灵芝多糖组分在892.9、1048~1084 cm-1等处的典型官能团完整,相互之间无明显差异,皆为β-型葡聚糖构型。6个灵芝多糖组分的分子量存在差异,重均分子量、数均分子量与峰位分子量均呈正相关,GLP40、GLP50、GLP60、GLP70、GLP80、GLP90的分子量范围分别为97~14925、99~49410、98~32030、3614~19589、3614~10795、4385~11084 g/mol,低浓度乙醇下高分子量灵芝多糖优先沉淀。6个多糖组分均具有较强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总抗氧化能力,其中GLP90比其他组分具有更强的抗氧化活性。6个灵芝多糖组分均有助于促进鼠李糖乳杆菌LGG的生长。本研究结果为灵芝多糖提取工艺研究及产品开发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 乙醇 梯度沉淀 多糖 理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龙果软腐病病原菌鉴定及链霉菌菌株LWL1827的防效测定 被引量:3
7
作者 张鸿雁 陈盈营 +2 位作者 周雁微 林丽静 刘锴栋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689-1697,共9页
火龙果兼具食用和药用价值,是我国热带、亚热带地区的主要水果,储藏中容易感病,其中火龙果软腐病就是一种储藏期常见的主要病害。为明确火龙果软腐病病原菌种类和拮抗放线菌对病原菌的抑菌效果及防治作用,本研究采用组织分离法,选择典... 火龙果兼具食用和药用价值,是我国热带、亚热带地区的主要水果,储藏中容易感病,其中火龙果软腐病就是一种储藏期常见的主要病害。为明确火龙果软腐病病原菌种类和拮抗放线菌对病原菌的抑菌效果及防治作用,本研究采用组织分离法,选择典型软腐病发病果实进行病原菌的分离、纯化和鉴定,并采用无伤和针刺法回接进行致病性测定。以26株链霉菌作为供试拮抗菌株,采用琼脂块法、生长速率法研究其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并通过链霉菌LWL1827无菌发酵滤液喷涂于火龙果果实进行防病效果及抗性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经形态学和分子鉴定发现,引起火龙果软腐病的病原菌ZYW18为串珠镰刀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致病性测定表明菌株ZYW18为致病菌。链霉菌LWL1827可显著抑制病原菌生长,抑菌圈直径为(18.32±2.13)mm,透明,1:5、1:10、1:50(V/V)不同浓度无菌发酵滤液的抑菌率分别为91.23%±3.11%、87.21%±3.22%、80.22%±2.03%,与其他拮抗菌之间差异显著(P<0.05)。病情指数降低效果较明显的为浓度1:10(5 d),病情指数为11.00±1.03,防治效果(53.59%±4.21%)较好。以浓度1:10的链霉菌LWL1827无菌发酵滤液处理火龙果不同时间后,发现其能显著提高火龙果抗性酶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处理后3种酶活性甚至是对照的2~3倍,且LWL1827滤液能降低储藏火龙果的病情指数,提高防治效果。引起火龙果软腐病的病原菌为串珠镰刀菌(F.verticillioides),为我国首次报道。链霉菌LWL1827对病原菌ZYW18的抑菌效果显著,可提高火龙果的抗病性,对储藏火龙果具有良好的拮抗防病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龙果 串珠镰刀菌 链霉菌 拮抗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