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椰肉加工副产物营养与理化特性比较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家祺 彭芍丹 +7 位作者 黄晓兵 周伟 李如一 陈绵鸿 张利 邓福明 徐永利 李积华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728-2737,共10页
椰粕(coconut oil residue,COR)和椰麸(coconut milk residue,CMR)是椰肉2种主要加工副产物,分别在椰油和椰奶加工过程中产生,为探究2种椰肉加工副产物的加工适宜性,对其营养和理化特性进行了全面分析。结果发现,COR的脂肪含量(19.37 g/... 椰粕(coconut oil residue,COR)和椰麸(coconut milk residue,CMR)是椰肉2种主要加工副产物,分别在椰油和椰奶加工过程中产生,为探究2种椰肉加工副产物的加工适宜性,对其营养和理化特性进行了全面分析。结果发现,COR的脂肪含量(19.37 g/100 g)要低于CMR,而蛋白质(11.32 g/100 g)、总膳食纤维(63.92 g/100 g)、可溶性膳食纤维(4.42 g/100 g)等营养成分以及多糖(25.67 mg/g)、黄酮(4.21 mg/g)、总酚(1.15 mg/g)等活性成分含量均高于CMR。COR与CMR的水解氨基酸种类相似,但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其含量分别为94.955、56.975 mg/g。理化特性方面,不同温度下COR均比CMR显示出更好的水合特性,但二者的流动性均较差。COR比CMR具有相对较高的热稳定性、较完整的晶体结构和较高的基团活性。综上,与CMR相比,COR的营养成分和活性成分更加丰富,水合特性和流动性也具有相对优势,且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和稳定的晶体结构,是理想的低脂低糖高纤食品加工原料,本研究结果可为椰肉加工副产物在食品工业中的高值化利用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椰粕 椰麸 营养评价 加工特性 食品原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木的营养价值及其加工展望 被引量:14
2
作者 周伟 黄志连 +3 位作者 彭芍丹 黄晓兵 曹玉坡 李积华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090-2098,共9页
辣木广泛种植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耐受干旱和霜冻等恶劣天气,具有较强的生长抗逆性。辣木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植物化学成分,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抗炎等生理功效,极具开发潜能。目前,辣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辣木叶和辣木籽,其加工也主要通... 辣木广泛种植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耐受干旱和霜冻等恶劣天气,具有较强的生长抗逆性。辣木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植物化学成分,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抗炎等生理功效,极具开发潜能。目前,辣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辣木叶和辣木籽,其加工也主要通过添加辣木叶粉或辣木籽油等作为营养补充剂制备产品。本文主要综述了辣木各部位的营养价值、提取物的生理功效以及在食品和日化产品行业的加工现状,为辣木加工基础理论研究提供思路,为辣木的深层次加工提供参考依据,推动辣木产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木 营养价值 生理功效 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加工方式对火龙果果粉理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刘洋洋 龚霄 +4 位作者 刘义军 袁源 刘飞 李积华 周伟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689-2695,共7页
为了研究火龙果果粉的加工适宜性,以‘台农3号’红肉火龙果为材料,制备了淀粉全果粉、糊精全果粉、糊精速溶粉3种火龙果果粉,比较了三种果粉流动性、色泽、总多酚、总黄酮等理化性质差异,并探讨不同加工方式制备的火龙果果粉在工业生产... 为了研究火龙果果粉的加工适宜性,以‘台农3号’红肉火龙果为材料,制备了淀粉全果粉、糊精全果粉、糊精速溶粉3种火龙果果粉,比较了三种果粉流动性、色泽、总多酚、总黄酮等理化性质差异,并探讨不同加工方式制备的火龙果果粉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前景。结果表明:淀粉全果粉呈颗粒状,休止角为36.6°、Carr index(CI值)为18.3,均小于糊精全果粉(休止角38.6°、CI值20)和糊精速溶粉(休止角42.1°、31.6),具有更好的流动性好;淀粉全果粉为红色,色泽a^(*)值为34.64,比糊精全果粉(a^(*)值为37.27)颜色略浅,但比粉色的糊精速溶粉(a^(*)值为24.62)色泽深;分散性方面,糊精速溶粉分散所需时间最短,仅75 s,而淀粉全果粉和糊精全果粉分别为135、156 s;3种果粉中,糊精全果粉的营养及活性成分含量最高,蛋白质含量为1.7 g/100 g,总黄酮、总多酚和甜菜苷的含量分别为13.06、14.29、3.94 mg/g;糊精速溶粉可用于加工固体饮料等需要完全溶解的产品,而糊精全果粉和淀粉全果粉则适用于压片糖果、营养强化剂等溶解性要求不高的产品。总体表明,3种果粉各有优势,为满足不同加工需求提供了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龙果果粉 加工方式 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香精油的化学成分及其在神经保护作用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黄晓兵 刘今 +2 位作者 陆含金 杨胜涛 李积华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31-1444,共14页
沉香[Aquilaria sinensis(Lour.)Gilg]是来源于瑞香科沉香属或拟沉香属含有树脂的木材。其中,沉香精油(agarwood essential oil,AEO)是沉香主要的功能活性组分,在神经保护作用方面具有良好效果,常被用来舒缓身心,缓解焦虑、抑郁和治疗... 沉香[Aquilaria sinensis(Lour.)Gilg]是来源于瑞香科沉香属或拟沉香属含有树脂的木材。其中,沉香精油(agarwood essential oil,AEO)是沉香主要的功能活性组分,在神经保护作用方面具有良好效果,常被用来舒缓身心,缓解焦虑、抑郁和治疗失眠。大量研究表明,AEO的化学组成主要包括色酮类、倍半萜类、芳香族类、脂肪酸类以及其他化合物,其中2-(2-苯乙基)色酮和倍半萜类化合物是其特征组分。然而,AEO尚无明确的规范分级及质量检测标准,品质参差不齐,极大影响沉香产业的发展。AEO功效与其化学成分组成有着密切关联。从不同的原料(品种、产地、造香方式及时间)和不同的提取方法(水蒸气蒸馏、超临界流体二氧化碳萃取、有机溶剂萃取法)得到的AEO的化学成分及含量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建立健全AEO规范分级和质量检测标准,揭示AEO的化学成分与原料和提取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将是未来的研究方向。此外,由于人们对沉香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沉香属野生种群数量迅速下降,造成野生资源枯竭。但随着人工种植和人工诱导方法的推广,沉香产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为AEO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研究基础。本文综述了不同来源AEO的化学成分及其在神经保护作用方面的应用前景,并分析了目前AEO研究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香 精油 生物活性 神经保护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农业科研机构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体制以及运行机制的思考
5
作者 陈菲 《热带农业工程》 2018年第4期52-55,共4页
阐述我国农业科研机构大型仪器设备管理方面存在的体制、机制问题,提出应加强农业科研机构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完备设备采购前的必要性论证,按照开放、共享的基本原则,严格控制设备操作人员的基本业务能力,完善大型仪器的... 阐述我国农业科研机构大型仪器设备管理方面存在的体制、机制问题,提出应加强农业科研机构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完备设备采购前的必要性论证,按照开放、共享的基本原则,严格控制设备操作人员的基本业务能力,完善大型仪器的日常维护,最终实现仪器设备资源能最优配置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研机构 管理体制 运行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奇楠沉香精油挥发性成分分析及其体外抗炎活性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陆含金 杨胜涛 +4 位作者 袁源 廖良坤 周伟 张怡 李积华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936-1946,共11页
本研究基于挥发性成分分析结合细胞炎症模型探究奇楠沉香精油(Qi-Nanessentialoil,QEO)对RAW264.7细胞抗炎活性的影响。采用GC-MS方法,分析QEO挥发性成分;通过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总抗氧化能力测定,检测QEO的抗氧化活性;利用生物信息学预... 本研究基于挥发性成分分析结合细胞炎症模型探究奇楠沉香精油(Qi-Nanessentialoil,QEO)对RAW264.7细胞抗炎活性的影响。采用GC-MS方法,分析QEO挥发性成分;通过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总抗氧化能力测定,检测QEO的抗氧化活性;利用生物信息学预测QEO与炎症相关的靶点和信号通路;应用荧光探针法检测一氧化氮(NO)和活性氧(ROS)水平;应用ELISA法检测TNF-α、IL-6和IL-1β的含量;应用Western blot检测P-P65、P65、IκB-α和P-IκB-α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QEO主要挥发性成分为2-(2-苯乙基)-色酮(50.08%)、石竹素(8.45%)、绿叶烷(6.46%)、榄香醇(3.88%)、2-烯丙基-6-甲基苯酚(2.78%)。QEO在浓度为1 mg/mL时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为51.98%,其总抗氧化能力在1~10mg/mL浓度范围内随着浓度增大而增大。QEO与炎症的交集靶点有533个,KEGG富集分析显示主要涉及MAPK、NF-κB和PI3K-Akt等信号通路。QEO显著降低NO、ROS、TNF-α、IL-6和IL-1β的产生和表达水平(P<0.001);同时,QEO显著抑制P-P65和P-IκB-α蛋白表达(P<0.001)。以上研究结果表明,QEO可通过减少ROS的产生,抑制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从而显著减少细胞炎症因子的释放,以达到抗炎作用,具有开发成炎症抑制剂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奇楠 精油 抗炎 RAW264.7细胞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木棉纤维衍生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吸波性能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邓菁 耿浩然 +6 位作者 陈镜如 黄乐 赵鹏飞 陈永平 廖建和 赵庆云 赵艳芳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65-1171,共7页
近年来,生物质碳因成本低廉、易制备、理化性能优异和具有多孔结构被广泛应用于吸波领域。然而,其吸波性能仍然受较高电导率引发的不良阻抗限制。在此,使用镍(Ni)改性木棉纤维,并使用不同的碳化温度获得镍/木棉纤维衍生碳(Ni/C)复合材... 近年来,生物质碳因成本低廉、易制备、理化性能优异和具有多孔结构被广泛应用于吸波领域。然而,其吸波性能仍然受较高电导率引发的不良阻抗限制。在此,使用镍(Ni)改性木棉纤维,并使用不同的碳化温度获得镍/木棉纤维衍生碳(Ni/C)复合材料。扫描电镜结果表明,随着碳化温度的升高,Ni颗粒的尺寸增加,且木棉纤维表面出现更多的缺陷结构。XRD和XPS结果证明了Ni和木棉纤维衍生碳的成功复合。Raman结果表明碳化温度的升高导致碳组分石墨化程度增加,提高了复合材料的传导损耗能力。最后,我们将复合材料与石蜡以5∶95的超低填充比例混合,Ni/C-800展现出-52.6 dB的反射损耗值和8.32 GHz的有效吸收带宽。复合材料优异的吸波性能取决于衰减能力和阻抗匹配的协同、介电损耗和磁损耗的共同作用以及大比表面积和中空多孔结构造成的多重散射能力的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棉纤维 生物质碳 超低填充 中空多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温瞬时和超高压杀菌对诺丽发酵果汁风味物质的影响
8
作者 齐宁利 张诚涵 +4 位作者 龚霄 朱琳 陈廷慧 邓元达 麦钧策 《保鲜与加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8-137,共10页
商业杀菌是果汁产品加工过程中重要环节之一,与产品的风味和货架期密切相关。为探究不同杀菌方法对诺丽发酵果汁风味品质的影响,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和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技术分析超高温瞬... 商业杀菌是果汁产品加工过程中重要环节之一,与产品的风味和货架期密切相关。为探究不同杀菌方法对诺丽发酵果汁风味品质的影响,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和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技术分析超高温瞬时杀菌(UHT)和超高压杀菌(UHP)对诺丽发酵果汁及其冷藏过程中挥发性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诺丽发酵果汁中共鉴定出56种挥发性风味化合物,包括醇类16种、酸类12种、酯类22种、酮类3种、醛类2种和酚类1种。UHT处理后诺丽发酵果汁中醇类和酯类物质显著减少,但酸类物质含量显著增加,酸臭味突出。UHP处理较好地保留了诺丽发酵果汁本身的香气,较未杀菌原液的酯类化合物含量增加了3.6倍,赋予了花香和果香,有效改善了香气品质。在4℃冷藏过程中,与UHT处理组相比,UHP处理后的诺丽发酵果汁中挥发性化合物构成稳定,香气丰度高。综上所述,UHP处理可提高诺丽发酵果汁的香气丰度,有效保持冷藏期间的风味,为诺丽发酵果汁产品品质的提升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丽发酵果汁 风味品质 超高温瞬时杀菌 超高压杀菌 冷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微粉碎处理对椰粕营养与理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家祺 黄晓兵 +3 位作者 彭芍丹 周伟 邓福明 李积华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2-159,共8页
[目的]推动椰粕超微粉在食品领域的高值化利用。[方法]以椰粕为原料,系统分析振动式超微粉碎处理对其营养成分、活性成分、理化与结构特性的影响。[结果]经超微粉碎处理后,椰粕中粗蛋白、脂肪、灰分、多酚、黄酮等组分含量变化不明显,... [目的]推动椰粕超微粉在食品领域的高值化利用。[方法]以椰粕为原料,系统分析振动式超微粉碎处理对其营养成分、活性成分、理化与结构特性的影响。[结果]经超微粉碎处理后,椰粕中粗蛋白、脂肪、灰分、多酚、黄酮等组分含量变化不明显,但可溶性蛋白、可溶性膳食纤维和可溶性多糖含量分别提高了60.08%,125.83%,33.99%;50 min超微粉碎处理使椰粕粉粒径从324.25μm减小至14.78μm,比表面积增加了约34倍,但流动性变差;超微粉碎处理使椰粕粉颜色变得更白,水溶性显著提升,由粗粉的4.95%增加到12.04%,但持水性、持油性分别从6.89,1.84 g/g降至3.35,1.36 g/g;超微粉碎处理使椰粕粉表面变得更加粗糙,膳食纤维的晶体结构受到破坏,相对结晶度降低,热稳定性下降。[结论]超微粉碎处理能够明显提升椰粕粉的营养特性和功能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椰粕 超微粉碎 营养评价 理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朊粉对菠萝果粉水分吸附特性的影响
10
作者 刘飞 王文凤 +4 位作者 刘洋洋 邹颖 彭芍丹 周伟 李积华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16-724,共9页
为探究谷朊粉(wheat gluten,WG)抑制菠萝果粉吸湿行为的作用机制,给菠萝果粉的加工及贮藏提供理论指导,采用静态称量法绘制4种不同WG添加量(0、10%、20%、30%)菠萝果粉的水分吸附等温线。选用7个经典数学模型对吸附实验数据进行非线性拟... 为探究谷朊粉(wheat gluten,WG)抑制菠萝果粉吸湿行为的作用机制,给菠萝果粉的加工及贮藏提供理论指导,采用静态称量法绘制4种不同WG添加量(0、10%、20%、30%)菠萝果粉的水分吸附等温线。选用7个经典数学模型对吸附实验数据进行非线性拟合,以决定系数(R2)和均方根误差(RMSE)为评价指标,筛选出拟合度最高的模型并确定其数学表达式,进而推算菠萝果粉的安全贮藏水分。通过水与物料的结合能分析,绘制出样品平衡水分含量(equilibrium moisture content,X_(eq))与结合能的关系图,从热力学角度阐述WG对菠萝果粉水分吸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5℃室温条件下的水分吸附过程中,样品X_(eq)会随着水分活度(a_(w))的升高而升高,而且WG添加量越高的样品,其升高幅度越小。在0.753的a_(w)下,4种样品的X_(eq)分别为0.2068、0.1921、0.1763、0.1530g/g。菠萝果粉的水分吸附等温线属于Ⅲ型等温线,Peleg模型对其拟合效果最好,其次分别是GAB、Henderson、Mod-BET、Oswin模型,而Halsey、Smith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差。Peleg模型对所有样品拟合的R2均在0.995以上,RMSE为0.0112~0.0137。模型拟合验证结果表明,Peleg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有较高的线性关系,能较准确地反映菠萝果粉的X_(eq)。根据食品安全贮藏水分理论,利用上述拟合模型表达式推算出4种样品的相对安全水分分别为0.1421、0.1308、0.1168、0.1017g/g,绝对安全水分分别为0.0803、0.0721、0.0615、0.0501 g/g。此外,结合能分析结果表明,水与物料的结合能随着X_(eq)的升高而下降,同时WG的添加可有效降低结合能,从而降低物料对水分子的吸附能力。当X_(eq)为0.20g/g时,WG添加量每增加10%,物料与水的结合能平均下降0.0396 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菠萝果粉 谷朊粉 水分吸附等温线 模型拟合 结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芝不同生长阶段营养品质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刘义军 卜梦婷 +3 位作者 刘洋洋 龚霄 唐月登 李积华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61-1066,共6页
【目的】揭示灵芝不同生长阶段营养品质的变化规律,为灵芝的采收和食用提供数据支撑。【方法】采用原子荧光光谱仪、氨基酸分析仪、原子吸收光谱仪和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仪等测定不同生长阶段灵芝子实体所含的氨基酸、粗纤维、灵芝多糖... 【目的】揭示灵芝不同生长阶段营养品质的变化规律,为灵芝的采收和食用提供数据支撑。【方法】采用原子荧光光谱仪、氨基酸分析仪、原子吸收光谱仪和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仪等测定不同生长阶段灵芝子实体所含的氨基酸、粗纤维、灵芝多糖、总三萜及重金属等的含量。【结果】不同生长阶段灵芝多糖的含量为0.46%~1.16%,菌蕾期含量最高;总三萜化合物含量为1.32%~2.22%,成熟期含量最高;粗纤维含量为48.60%~52.90%,分化期含量最高;总氨基酸含量为15.82%~21.18%,菌蕾期含量最高,其中组氨酸含量最高,为5.65%~6.48%;开伞期、成熟期和弹孢期灵芝中的重金属含量均符合国家限制标准。【结论】菌蕾期灵芝子实体营养丰富,应该得到科学和合理的利用;成熟期为最佳的采收期,成熟期所得灵芝食用品质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 营养品质 规律 多维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良姜精油可食膜的制备及其在鲜切菠萝保鲜中的应用
12
作者 邹颖 寸金玉 +3 位作者 彭芍丹 高媛媛 李积华 周伟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49-1258,共10页
采用溶剂浇铸法制备了添加不同含量高良姜精油(EO)/姜黄素(Cur)的海藻酸钠(SA)基生物复合膜,并应用于鲜切菠萝的保鲜。结果表明:0.3%EO可以提高复合膜的厚度和热稳定性,降低水蒸气渗透速率;SA-0.3%EO及SA-0.3%EO-Cur涂膜组对鲜切菠萝有... 采用溶剂浇铸法制备了添加不同含量高良姜精油(EO)/姜黄素(Cur)的海藻酸钠(SA)基生物复合膜,并应用于鲜切菠萝的保鲜。结果表明:0.3%EO可以提高复合膜的厚度和热稳定性,降低水蒸气渗透速率;SA-0.3%EO及SA-0.3%EO-Cur涂膜组对鲜切菠萝有显著的保鲜效果,无涂膜鲜菠萝片对照组(CK)在4℃下储藏3d后出现明显的褐变现象,SA-0.3%EO-Cur组的鲜切菠萝外观保持最好,其次是SA-0.3%EO。当储存时间延长至8d,SA-0.3%EO涂膜组的鲜切菠萝其质量损失最低为(2.12±0.08)%,菌落总数(lgCFU/g)为3.48±0.00,霉菌和酵母(lgCFU/g)为3.89±0.19,数目均最低,但SA-0.3%EO-Cur涂膜组的外观色泽保持最好,且抑菌效果亦仅次于SA-0.3%EO涂膜组,均明显优于CK。但当EO含量增加到0.5%,鲜切菠萝的外观也出现褐变等品质劣变,说明精油浓度过高会影响其保鲜效果,且对果实的品质有负面影响。综上,本研究为开发新型可食用膜体系提供新的思路,为延长鲜切菠萝货架期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良姜精油 姜黄素 可食用膜 鲜切菠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和水蒸气提取高良姜精油及纯露的成分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林丽静 黄晓兵 +1 位作者 刘梦洁 李积华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498-2504,共7页
以高良姜为原料,采用超临界CO2提取技术和水蒸气提取技术提取高良姜精油和纯露,分析比较精油和纯露的提取率及外观颜色,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精油和纯露进行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超临界CO2提取技术提取的精油和纯露提取... 以高良姜为原料,采用超临界CO2提取技术和水蒸气提取技术提取高良姜精油和纯露,分析比较精油和纯露的提取率及外观颜色,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精油和纯露进行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超临界CO2提取技术提取的精油和纯露提取率均高于水蒸气技术提取的提取率,纯露外观颜色无差异;两种方法提取的精油和纯露在化学成分种类和相对含量上有差异,超临界CO2提取技术提取鉴定出高良姜精油成分35种,纯露成分20种,水蒸气提取鉴定精油成分29种,纯露成分19种;1,8-桉叶素在超临界CO2提取的精油相对含量为15.49%,在水蒸气提取的精油相对含量中为10.61%;超临界CO2提取纯露含量最高的为柠檬烯,相对含量为68.50%;水蒸气提取纯露含量最高的为1,8-桉叶素,相对含量为31.83%。实验结果可为高良姜精油和纯露的提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2提取 水蒸气提取 精油 纯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提取方法对牛油果油理化特性、抗氧化性能及脂肪酸组成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刘义军 卜梦婷 +4 位作者 谭戈 陈伟团 陈心怡 张利 李积华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1-167,共7页
【目的】比较不同提取方法对牛油果油理化特性、抗氧化性能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方法】对比乙醇浸提法、正己烷浸提法、热榨法、冷榨法、水代法5种不同提取方法所得牛油果油。参考国家标准对其理化特性、抗氧化性能等进行检测,采用GC... 【目的】比较不同提取方法对牛油果油理化特性、抗氧化性能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方法】对比乙醇浸提法、正己烷浸提法、热榨法、冷榨法、水代法5种不同提取方法所得牛油果油。参考国家标准对其理化特性、抗氧化性能等进行检测,采用GC-MS对其脂肪酸组成及相对百分含量进行检测。【结果】水代法所得牛油果油感官品质、酸价、碘价、过氧化值、水分及挥发物、皂化值和不皂化物优于其他4种方法,其酸价、过氧化值、水分及挥发物与不皂化物含量与其他4种方法的差异显著。乙醇法所得牛油果油中总酚含量及抗氧化活性最大,且与其他4种方法的差异性显著;5种方法所的牛油果油中共检出8种脂肪酸,且主要由油酸、棕榈酸、亚油酸和棕榈油酸4种组成,水代法所得牛油果油中脂肪酸种类最少,但是其油酸、不饱和脂肪酸和脂肪酸总和最大,且棕榈酸、棕榈油酸含量与其他4种方法的差异性显著。【结论】5种提取方法中水代法所得牛油果油的品质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油果 提取方法 理化特性 抗氧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龙果茎中3种主要甾醇的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付调坤 周伟 +2 位作者 夏文 付琼 李积华 《热带农业科学》 2019年第12期42-50,共9页
以火龙果茎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萃取法提取火龙果茎中3种主要甾醇(麦角甾醇、豆甾醇、β-谷甾醇),并利用高效液相法对提取的3种甾醇含量进行分析。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影响火龙果茎... 以火龙果茎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萃取法提取火龙果茎中3种主要甾醇(麦角甾醇、豆甾醇、β-谷甾醇),并利用高效液相法对提取的3种甾醇含量进行分析。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影响火龙果茎甾醇含量的因素是超声提取温度>超声提取时间>液固比,最优工艺为:以95%乙醇为提取溶剂,超声功率100 W,超声提取温度53.61℃、超声提取时间168.45 min、液固比17.10∶1,实验预测综合评分为2.3743。依据最优工艺条件进行验证实验,得到最优工艺条件下火龙果茎甾醇含量为:麦角甾醇含量为179.08 mg/hg,豆甾醇含量为156.02 mg/hg,β-谷甾醇含量为54.89 mg/hg,总甾醇含量为389.99 mg/hg。综合评分为2.3633,这与理论综合评分2.3743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因此采用Box-Behnken实验设计优化得到的甾醇提取工艺准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龙果茎 植物甾醇 超声波提取 响应面法 高值化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艳山姜精油挥发成分分析及其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作用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廖良坤 杨胜涛 +3 位作者 袁源 查云盛 和桂芳 肖鱼 《热带农业科学》 2022年第7期74-79,共6页
通过GC-MS分析艳山姜精油挥发性组分,并利用人体肝癌细胞HepG2系及CCK法、流式细胞法、细胞增殖相关基因表达分析法,研究艳山姜精油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结果表明:艳山姜精油挥发组分主要包含烯烃类和醇类物质,分别占挥发组分的63.... 通过GC-MS分析艳山姜精油挥发性组分,并利用人体肝癌细胞HepG2系及CCK法、流式细胞法、细胞增殖相关基因表达分析法,研究艳山姜精油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结果表明:艳山姜精油挥发组分主要包含烯烃类和醇类物质,分别占挥发组分的63.88%、19.52%;在精油浓度为200μg/mL时,处理48h后对细胞增殖的抑制率达到56.8%;采用200μg/mL的艳山姜精油处理HepG2细胞24h,细胞凋亡率提高了2.5倍,同时,促进细胞凋亡的基因Caspase-3、Caspase-9、p53表达量提升至对照的2.57、1.74、1.50倍,而促进细胞增殖的PCNA基因表达量降低到0.45倍。艳山姜精油能较好地抑制癌细胞HepG2的增殖,为利用艳山姜开发功能食品提供了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艳山姜 精油 挥发组分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燕麦β-葡聚糖与原花青素基负载姜黄素乳液凝胶的稳定性及消化特性
17
作者 李晓彤 陈颖 +4 位作者 陈绵鸿 曾凡珂 代亚萍 周伟 李如一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65-74,共10页
为改善姜黄素的稳定性和生物可及性,选用燕麦β-葡聚糖(β-Glucan,BG)和原花青素(Proanthocyanidins,PA)自组装形成的复合物作为乳化和凝胶基质,含姜黄素的玉米胚芽油作为油相,构建了负载姜黄素的乳液凝胶。解析了BG与PA自组装复合物微... 为改善姜黄素的稳定性和生物可及性,选用燕麦β-葡聚糖(β-Glucan,BG)和原花青素(Proanthocyanidins,PA)自组装形成的复合物作为乳化和凝胶基质,含姜黄素的玉米胚芽油作为油相,构建了负载姜黄素的乳液凝胶。解析了BG与PA自组装复合物微观结构及形成机制,并探究了不同质量比BG/PA=1:0~1:1.0构建的负载姜黄素乳液的微观结构、流变学特性、稳定性及体外消化特性等性质。结果表明:BG与PA可通过氢键和疏水相互作用自组装形成复合物,且在BG/PA=1:0.5时可形成近似球形颗粒复合物。单独2%BG(BG/PA=1:0)无法制备得到负载姜黄素的乳液凝胶,而BG-PA复合物可构建形成负载姜黄素的乳液凝胶,其中BG/PA=1:0.1~1:0.5制备的负载姜黄素乳液凝胶具有较小的粒径(15μm)和较好的离心稳定性(不稳定指数<0.3)。此外,BG-PA基负载姜黄素乳液凝胶可抑制高温(55℃)和紫外线辐照引起的姜黄素降解,且表现出良好的PA剂量依赖性。体外模拟胃肠消化结果展示了与单独2%BG制备的乳液相比,BG-PA基负载姜黄素乳液凝胶中姜黄素的生物可及性显著提升(P<0.05)。研究结果可为植物基多糖和多酚复合体系在负载生物活性因子的凝胶状食品和化妆品乳剂中的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Β-葡聚糖 原花青素 乳液凝胶 姜黄素 体外消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砖红壤/天然胶乳复合胶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18
作者 刘宏超 王启方 +3 位作者 汪月琼 彭政 梁志雄 余和平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1-104,共4页
研究了砖红壤对天然胶乳的补强作用。将砖红壤原土中的细粒子制成悬浮液,加入预硫化天然胶乳中,制备砖红壤/天然胶乳复合胶膜,并分析胶膜的结构特性、力学性能和交联密度等。结果表明,砖红壤粒子在橡胶相中分散均匀,砖红壤细粒子对天然... 研究了砖红壤对天然胶乳的补强作用。将砖红壤原土中的细粒子制成悬浮液,加入预硫化天然胶乳中,制备砖红壤/天然胶乳复合胶膜,并分析胶膜的结构特性、力学性能和交联密度等。结果表明,砖红壤粒子在橡胶相中分散均匀,砖红壤细粒子对天然胶乳具有优异的补强效果,硫化胶膜的拉伸强度和撕裂强度均有大幅度的提高,这是由于砖红壤的加入能够促进橡胶的硫化,砖红壤中的氧化铁能够与橡胶分子链中的不饱和双键结合,提高了砖红壤在橡胶相中的分散性,使二者形成良好的界面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砖红壤 天然胶乳 复合胶膜 结构特性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硫化钼/多壁碳纳米管/天然橡胶复合材料制备及吸波性能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耿浩然 赵鹏飞 +5 位作者 梅俊飞 陈永平 丁爱武 史甲 廖禄生 廖建和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2210-12215,共6页
采用机械共混法,以天然橡胶(NR)为基体、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和二硫化钼(MoS2)为填料,制备了MWCNTs/NR、MoS2/NR和MWCNTs/MoS2/NR 3种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镜、高阻计、矢量网络分析仪和橡胶拉伸试验机分别对复合材料形貌、电导率、电... 采用机械共混法,以天然橡胶(NR)为基体、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和二硫化钼(MoS2)为填料,制备了MWCNTs/NR、MoS2/NR和MWCNTs/MoS2/NR 3种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镜、高阻计、矢量网络分析仪和橡胶拉伸试验机分别对复合材料形貌、电导率、电磁参数和力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1) 填料在MWCNTs/MoS2/NR复合材料中的分散最好;(2) MWCNTs的加入,使得复合材料的电导率增大;(3) 随厚度的增加,复合材料反射峰值对应的频率逐渐向低频方向移动。MWCNTs/MoS2/NR复合材料的吸波性能最佳,反射损耗为-29.59 dB,分别是MWCNTs/NR、MoS2/NR的6.9和17.0倍,有效吸收频宽为3.12 GHz;(4) MWCNTs/MoS2/NR的拉伸强度最高,与填料在基体中的分散好有关。MWCNTs与MoS2在NR中相互促进分散,形成多重损耗机制,优化了复合材料的吸波、导电、力学等多项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橡胶 多壁碳纳米管 二硫化钼 吸波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果精油微胶囊的制备工艺优化及性质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赵星全 高媛媛 +6 位作者 廖良坤 周伟 涂浩 熊邵濠 梁亚键 吉宏武 李积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98-208,共11页
草果精油易挥发、不稳定的特点限制其应用范围。为了有效提高草果精油利用率,本文对草果精油微胶囊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并对其性质进行探究。以草果精油、乳化剂为芯材,辛烯基琥珀酸酐淀粉钠(Octenyl Succinic Anhydride Starch,OSA淀粉... 草果精油易挥发、不稳定的特点限制其应用范围。为了有效提高草果精油利用率,本文对草果精油微胶囊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并对其性质进行探究。以草果精油、乳化剂为芯材,辛烯基琥珀酸酐淀粉钠(Octenyl Succinic Anhydride Starch,OSA淀粉)、麦芽糊精、胶体为壁材,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草果精油微胶囊。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优化其制备工艺,并研究了草果精油微胶囊的物理性质、形貌特征、热稳定性。结果表明:最佳工艺配方为草果精油30%(w/w)、单,双甘油脂肪酸酯1%(w/w)、N-CREAMER 46型号OSA淀粉15%(w/w)、阿拉伯胶0.2%(w/w),喷雾干燥制备的草果精油微胶囊包埋率81.07%±3.20%,负载率64.43%±5.32%,水分含量3.40%±0.08%,复水后平均粒径(226.37±3.06)nm,微胶囊产品呈干燥粉末状,复水溶解迅速,包埋效果较好。经过同步热重差热分析,包埋后的草果精油的热稳定性得到了明显提高,扫描电镜观察草果精油微胶囊颗粒分布均匀。本研究可为喷雾干燥法制备草果精油微胶囊的工业生产提供一定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果精油 微胶囊 工艺优化 多指标权重分析 喷雾干燥 热重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