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基于分期播种的海南冬种玉米寒害和宜播期研究
被引量:7
- 1
-
-
作者
王斌
钟曼茜
白蕤
李宁
钱昆
刘少军
陈汇林
-
机构
海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海南热带农业气象试验站
海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研究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
-
出处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8期27-32,共6页
-
基金
海南省气象局青年基金HNQXQN201504
国家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GYHY201206019)
+1 种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465005
41265007)
-
文摘
基于在海南万宁开展的冬种玉米(Zea mays L.)分期播种试验,通过自然条件下一次罕见低温对不同生育期玉米影响的调查,得出玉米苗期寒害发生的判定因子,以此对海南历史气温数据(1961—2015年)进行统计分析,探究低温寒害发生的时空规律以及冬种玉米适宜播期的时间选择。结果表明,日平均气温≤10℃会对玉米生长造成明显的影响,叶片出现枯黄,生育进程减缓,以苗期受害最为严重,持续2 d及以上可作为玉米苗期寒害判定因子。儋州、白沙和琼中低温寒害出现频次最高,临高、澄迈、屯昌、定安和海口次之,以上地区不推荐冬季种植玉米;五指山、昌江、琼海和文昌低温寒害较少,较适宜冬种玉米栽植,可选择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播种;万宁、东方和乐东低温寒害极少发生,最适宜冬种玉米栽植,但最晚播期不宜超过12月下旬。综合而言,11月中下旬可作为海南冬种玉米最适宜播期,能有效躲避苗期寒害影响,本研究结果对海南冬种玉米高产栽培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
关键词
冬种玉米
低温
寒害
分期播种
宜播期
-
Keywords
winter maize
low temperature
chilling injury
sowing by stages
suitable sowing date
-
分类号
S513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中药茜草根乙酸乙酯萃取物的分离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2
- 2
-
-
作者
杨红红
符悦冠
肖烽
熊金艳
吕中
陈嵘
-
机构
武汉工程大学绿色化工过程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研究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
-
出处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12期1-5,共5页
-
基金
农业部热带农林有害生物入侵监测与控制重点开放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专项资助项目(MACKL1006)
武汉市科技局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计划(200970634272)
+1 种基金
绿色化工过程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GCP200906)
武汉工程大学大学生校长基金
-
文摘
研究了中药茜草根中分离出具有较高抗氧化活性的组分.主要采用吸附柱层析法,经不同的洗脱体系,从茜草根乙酸乙酯萃取物(I)中分离得到较纯组分(VAGJT);运用硅胶薄层色谱(TLC)及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该组分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并采用铁离子还原(FRAP)法,硫代巴比妥酸(TBA)法和二苯代苦味酰基自由基(DPPH)法对VAGJT及茜草根乙酸乙酯萃取物(I)的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组分VAGJT的TLC结果显示只有一个斑点,HPLC结果有三个强峰且保留时间相差较小;VAGJT及茜草根乙酸乙酯萃取物(I)的抗脂质过氧化能力均高于抗坏血酸(Vc),且VAGJT清除自由基能力及铁还原能力均高于茜草根乙酸乙酯萃取物(I).
-
关键词
茜草根
乙酸乙酯萃取物
分离
洗脱体系
抗氧化活性
-
Keywords
Rubia cordifolia L
ethyl acetate extraction
separation
wash-solvent system
antioxidant activity
-
分类号
TQ225.241
[化学工程—有机化工]
-
-
题名龙血树根腐病病原菌的鉴定
被引量:5
- 3
-
-
作者
谢昌平
李博勋
文衍堂
郑妃庆
黄贵修
-
机构
海南大学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研究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
-
出处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9-132,共4页
-
基金
海南省科技基金项目(Rnd0524)
-
文摘
龙血树根腐病是一种系统性病害,该病引起植株地上叶片由黄色变为褐色,根部的皮层和木质部分离,木质部表面有白色的霉层,维管束呈红棕色坏死,后期病根褐色腐烂。从发病的植株根部分离、纯化病原菌,经致病性测定、形态学、培养性状观察和rDNA-ITS序列的分析鉴定表明,引起龙血树根腐病的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Schl.)。
-
关键词
龙血树
尖孢镰刀菌
形态学和培养性状
鉴定
-
Keywords
Dracaena angustifolia
Fusarium oxysporurn
morphology and culture characters
rDNA-ITS
identification
-
分类号
S436.8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
-
题名橡胶树棒孢霉落叶斑病菌的室内药剂筛选
被引量:9
- 4
-
-
作者
谢昌平
张俊逸
丁榕
王晋
黄贵修
-
机构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研究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
-
出处
《热带农业科学》
2007年第6期5-7,39,共4页
-
文摘
为了筛选出适合大田防治橡胶树棒孢霉落叶斑病的高防效低成本的药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对14种药剂进行室内筛选。结果表明:50%多菌灵WP(可湿性粉剂)和25%惠博EC(乳油)的半致死浓度EC50最小,抑菌效果最好;22.7%博青、75%百菌清和50%硫磺胶悬剂的EC50最大,抑菌效果最差;通过对药剂抑制效果和使用成本的分析,建议在生产上可使用50%多菌灵WP、70%甲基脱布津WP、25%斯高EC、50%福美双WP、18%保治达EC和80%大生M-45WP。
-
关键词
橡胶树
棒孢霉叶斑病菌
杀菌剂
室内筛选
-
Keywords
Corynespora cassiicola (Berkeley et Curtis) Wei
fungicides , laboratory screening
-
分类号
S763.7
[农业科学—森林保护学]
S794.1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
-
题名海南省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被引量:8
- 5
-
-
作者
张晓晖
余雪标
黄金城
-
机构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农学院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研究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
海南省林业局
-
出处
《热带林业》
2006年第3期25-27,42,共4页
-
文摘
应用物质量和价值量相结合的方法,对海南省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经济价值进行评估,得出海南省桉树人工林生态服务功能总价值为根据初步估算,海南省桉树人工林生态效益年价值量为10.80×108元,其中:木材产品价值5.81×108元,占53.82%;非直接经济价值4.99×108元,占46.18%。每年能够提供84578个就业机会。海南省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在全省生态系统中占重要地位,对海南省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和重建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
关键词
海南省
桉树人工林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价值评估
-
分类号
S718.5
[农业科学—林学]
S792.39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