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遥感数据的北极西北航道海冰变化以及通航情况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汪楚涯 杨元德 +2 位作者 张建 田彪 丁明虎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36-249,共14页
使用不莱梅大学AMSR-E(Advanced Microwave Scanning Radiometer for EOS)和AMSR2(Advanced Microwave Scanning Radiometer 2)日尺度海冰密集度数据,计算了2002—2018年加拿大北极群岛7—9月的平均海冰面积,研究了9月份平均海冰密集度... 使用不莱梅大学AMSR-E(Advanced Microwave Scanning Radiometer for EOS)和AMSR2(Advanced Microwave Scanning Radiometer 2)日尺度海冰密集度数据,计算了2002—2018年加拿大北极群岛7—9月的平均海冰面积,研究了9月份平均海冰密集度变化特征;结合商船破冰能力确定海冰密集度阈值,选取西北航道关键区域,统计了西北航道的通航窗口,探讨了西北航道在实际商业通航方面的可能性。研究发现,在过去17年加拿大北极群岛的7—9月海冰面积整体呈下降趋势但有明显波动性,9月份的海冰分布年际变化复杂,差异较大;在西北航道可通航的年份中,可通航的开始日期一般在8月份,结束日期在9月底至10月初,南路可通航时间最短14天,最长达到80天。总的来说,西北航道可通航年份和时间缺乏规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拿大北极群岛 海冰变化 西北航道 北极航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极冰盖地表能量平衡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杨堤益 丁明虎 邹小伟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9-114,共16页
南极冰盖地表能量平衡研究,是耦合冰冻圈、大气圈和水圈过程的基础之一,对了解冰盖表面物质平衡过程、提升极地天气气候预报水平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随着近年来极地观测水平的提升,南极冰盖地表能量平衡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在... 南极冰盖地表能量平衡研究,是耦合冰冻圈、大气圈和水圈过程的基础之一,对了解冰盖表面物质平衡过程、提升极地天气气候预报水平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随着近年来极地观测水平的提升,南极冰盖地表能量平衡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在辐射参数化和有效热传导系数模拟等方面。但在南极广袤的地域和多样的天气条件下,已有的研究大都适用于局地环境,限制了我们的模拟和预测能力。因此,适用于极地特殊环境的传感器的研发、关键气候区的科学试验的开展和基础的气象站网建设,能加深我们对冰/雪-气相互作用过程的理解,进而改进已有的参数化方案,应用于多圈层模式的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能量平衡 研究进展 南极冰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东地区一次极端持续性强降水水汽输送特征
3
作者 边琼 王腾 +1 位作者 次仁桑姆 西绕卓玛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第12期169-171,共3页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提供的GDAS数据,分析了2022年初夏西藏自治区昌都市一次极端持续强降水的成因,并利用HYSPLIY轨迹模式,分阶段探讨了此次极端强降水的水汽输送特征。结果表明:2个不同降水阶段的水汽路径不同,经聚类后路径有...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提供的GDAS数据,分析了2022年初夏西藏自治区昌都市一次极端持续强降水的成因,并利用HYSPLIY轨迹模式,分阶段探讨了此次极端强降水的水汽输送特征。结果表明:2个不同降水阶段的水汽路径不同,经聚类后路径有偏南和偏西。偏南路径的水汽主要来源于阿海,且第一阶段的水汽源头可追溯至北印度洋,是北印度洋越赤道气流的输送。偏西路径的第一阶段水汽主要源于30°N的亚欧地区,最远可以追溯至地中海、红海;第二阶段沿38°N新疆路径,水汽主要源于中亚的巴尔喀什湖,这与500 hPa北部小高压外围的偏北冷空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东地区 极端强降水 水汽输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