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发展中国家的能力建设谈判回顾 被引量:9
1
作者 张永香 黄磊 袁佳双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92-298,共7页
增强发展中国家能力建设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前提条件,而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的谈判进程中,能力建设部分一直进展缓慢。自缔约方第7次会(COP7)上确定了发展中国家能力建设框架后,能力建设的机制建设一直没有取得实质... 增强发展中国家能力建设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前提条件,而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的谈判进程中,能力建设部分一直进展缓慢。自缔约方第7次会(COP7)上确定了发展中国家能力建设框架后,能力建设的机制建设一直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COP21)上,缔约方一致通过了《巴黎协定》。《巴黎协定》首次授权通过执行附属机构(SBI)建立巴黎能力建设委员会(PCCB)。该委员会将全面协调对发展中国家能力建设的支持,同时监管2016—2020年的能力建设工作计划,全面系统地促进和增强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建设活动。另外,《巴黎协定》还同意建立透明度能力建设倡议(CBIT)用以增强2020年前后的机制和技术能力。随后,全球环境基金(GEF)为该倡议成立了CBIT信托基金。至此,公约下能力建设议题已经建立了相对完整的国际机制。未来议题的谈判将走向务实与细节。随着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迈向一个新阶段,中国在能力建设议题的谈判上也应做相应的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力建设 《巴黎协定》 机制建设 巴黎能力建设委员会(PCC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黎气候变化大会后中国的气候变化应对形势 被引量:19
2
作者 高云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9-94,共6页
巴黎气候变化大会取得成功并达成《巴黎协定》对全球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进程具有里程碑意义。中国在对气候变化问题的认识上经历了一个逐渐深化和清晰的过程。中国国家最高领导人首次出席《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大会,体现了... 巴黎气候变化大会取得成功并达成《巴黎协定》对全球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进程具有里程碑意义。中国在对气候变化问题的认识上经历了一个逐渐深化和清晰的过程。中国国家最高领导人首次出席《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大会,体现了中国把应对气候变化进一步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社会经济发展低碳转型的决心。中国为推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成功所做的一系列努力,是中国积极、建设性参与全球治理的一个成功范例,体现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担当。"各尽所能、合作共赢""奉行法治、公平正义""包容互鉴、共同发展"的主张,将成为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制度建设、推进《巴黎协定》落实的指导思想和努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黎气候变化大会 巴黎协定 气候变化科学性 低碳发展 国际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2014:影响、适应和脆弱性》的主要结论和新认知 被引量:68
3
作者 姜彤 李修仓 +2 位作者 巢清尘 袁佳双 林而达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57-166,共10页
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第二工作组报告《气候变化2014:影响、适应和脆弱性》认为,气候变化已经对全球自然和人类系统包括11种领域和9个区域(各大洲、两极地区和岛屿)都产生广泛和深远的影响。人类系统对气候变化风险,尤其是对极端气候,有... 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第二工作组报告《气候变化2014:影响、适应和脆弱性》认为,气候变化已经对全球自然和人类系统包括11种领域和9个区域(各大洲、两极地区和岛屿)都产生广泛和深远的影响。人类系统对气候变化风险,尤其是对极端气候,有着明显脆弱性和暴露度。未来气候变化将对自然和人类社会造成8种关键风险。气候变化增温幅度的提高将加剧自然和人类系统广泛的、严重的和不可逆影响的风险。通过迭代过程、协同效应为核心的灾害风险管理,自然和人类系统将减少暴露度和脆弱性,增强自然系统和人类社会恢复能力。可持续发展的社会需要适应与减缓相结合,经济、社会、技术,以及政治决策和行动向气候恢复能力路径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影响 适应 脆弱性 IPCC AR5 WGI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关于适应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的新认知 被引量:20
4
作者 段居琦 徐新武 高清竹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97-202,共6页
IPCC发布的《气候变化2014:影响、适应和脆弱性》进一步提升了国际社会对于适应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认识水平,主要表现在:适应气候变化的研究视角从自然生态脆弱性转向更为广泛的社会经济脆弱性及人类的响应能力;阐明了气候风险与社... IPCC发布的《气候变化2014:影响、适应和脆弱性》进一步提升了国际社会对于适应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认识水平,主要表现在:适应气候变化的研究视角从自然生态脆弱性转向更为广泛的社会经济脆弱性及人类的响应能力;阐明了气候风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明确了适应在气候灾害风险管理中的积极作用;提出了减少脆弱性和暴露度及增加气候恢复能力的有效适应原则;提出了适应极限的概念,指出这一概念对于适应气候变化的政策含义;提出了保障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气候恢复能力路径;强调要注重适应与减缓的协同作用和综合效应,指出转型适应是应对气候变化影响的必要选择。报告认为,气候变化、影响、适应及社会经济过程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单向线性关系,需要纳入统一的系统框架下予以认识和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影响 适应 风险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影响和适应认知的演进及对气候政策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巢清尘 刘昌义 袁佳双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67-174,共8页
通过分析IPCC第二工作组的5次评估报告对气候变化影响、适应的主要结论和方法的演进、原因以及对国际适应谈判和国家适应政策的影响,指出由于文献的迅速增加,影响评估方法和适应技术手段的不断成熟,以及思维的转变和意识的逐渐增强,IPC... 通过分析IPCC第二工作组的5次评估报告对气候变化影响、适应的主要结论和方法的演进、原因以及对国际适应谈判和国家适应政策的影响,指出由于文献的迅速增加,影响评估方法和适应技术手段的不断成熟,以及思维的转变和意识的逐渐增强,IPCC进一步确认了气候变化已经并将继续对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未来社会经济发展路径、适应和减缓行动以及风险治理将影响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IPCC报告极大地推动了国际和各国适应气候变化科学研究和政策实践的进程。尽管中国各级各部门已逐渐将适应融入到相关政策中,但仍然存在认识、能力、体制机制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推进国家和各地的适应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影响 适应 气候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看气候变化谈判的焦点问题及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的可能作用 被引量:11
6
作者 高云 罗勇 张军岩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2010年第2期83-88,共6页
从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的谈判焦点可以预期,后续国际气候变化谈判的重点将是谈判的基础案文、发达国家在《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进一步的量化减排承诺以及长期目标的表述等问题。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将对以往报告已阐述的科学问题和... 从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的谈判焦点可以预期,后续国际气候变化谈判的重点将是谈判的基础案文、发达国家在《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进一步的量化减排承诺以及长期目标的表述等问题。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将对以往报告已阐述的科学问题和基本结论加以巩固并提供更有说服力的证据和论据,更加侧重区域问题,增加适应和减缓经济学成本、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等内容的分析。关于气候变化检测和归因、气候变化影响和关键脆弱性、大气温室气体浓度稳定水平、适应的选择及其成本效益、减缓措施的选择和社会经济成本、责任分担机制及公平性等问题的评估结论,将对谈判进程的推进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哥本哈根 气候变化大会 气候变化谈判 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PCC《可再生能源与减缓气候变化特别报告》及其对应对气候变化前景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朱蓉 巢清尘 张军岩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2011年第5期378-380,共3页
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已成为全球性的重大问题,在此背景下,2008年4月在布达佩斯召开的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28次全会上,决定由IPCC第三工作组组织编写《可再生能源与减缓气候变化特别报告》(以下简称SRREN)①。全球12... 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已成为全球性的重大问题,在此背景下,2008年4月在布达佩斯召开的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28次全会上,决定由IPCC第三工作组组织编写《可再生能源与减缓气候变化特别报告》(以下简称SRREN)①。全球120多位专家,先后举行6次会议,历时2年半,完成了SRREN的编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可再生能源 IPCC 能源安全 布达佩斯 工作组 编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PCC AR6报告关于气候变化适应措施的解读 被引量:9
8
作者 秦云 徐新武 +2 位作者 王蕾 韩振宇 陆波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52-459,共8页
适应举措对降低人类和生态系统的气候变化风险有着积极的影响。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AR6)第二工作组(WGII)报告全面评估了适应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深入评估了适应局限性和不良适应。报告认为,个人、地方、区域和国家各级的适应行动都在增加... 适应举措对降低人类和生态系统的气候变化风险有着积极的影响。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AR6)第二工作组(WGII)报告全面评估了适应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深入评估了适应局限性和不良适应。报告认为,个人、地方、区域和国家各级的适应行动都在增加,但是在做决策时需考虑不良适应的风险。报告从经济、技术、制度、社会、环境和地球物理这6个维度,对23个适应措施的可行性进行了评估;这些适应措施分布在陆地、海洋与生态系统,城乡与基础设施系统,能源系统以及跨部门等四大系统,其中,基于森林的适应、具有恢复力的电力系统、能源可靠性等适应措施具有高信度的高可行性。适应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会随着气候变暖的增加而降低,需要采用多种措施来降低未来气候变化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PCC 第六次评估报告(AR6) 适应 气候变化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4年度气象联合基金项目评审简析
9
作者 张宇 葛非 +5 位作者 刘哲 李薇 何勇 杨蕾 蔡虹明 周震强 《大气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03-608,共6页
2024年度气象联合基金以集成项目和重点支持项目形式予以资助。接收集成项目申请2项,受理2项,资助1项,直接经费1000万元;接收重点支持项目申请84项,受理84项,资助21项,平均直接经费260万元/项。申请和评审数据表明:2024年度中国气象局... 2024年度气象联合基金以集成项目和重点支持项目形式予以资助。接收集成项目申请2项,受理2项,资助1项,直接经费1000万元;接收重点支持项目申请84项,受理84项,资助21项,平均直接经费260万元/项。申请和评审数据表明:2024年度中国气象局内外单位合作申请占比进一步提高到89%,中国气象局外单位获重点支持项目资助数占比达57%;气象联合基金重点支持项目较地球科学部“天气及气候系统与可持续发展”领域重点项目具有更强的“目标导向”属性,前者98%的项目申请为目标导向的技术应用型基础研究;气象联合基金“大气探测技术与应用”领域的申请和资助项目数明显增加,资助率由2023年的13%增加到36%,资助项目数增加到5项;2024年度气象联合基金获资助项目负责人平均年龄为46岁,59%的项目负责人年龄小于45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投入 气象联合基金 大气科学 国家需求 青年科技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象服务保障碳市场建设需求、现状与对策
10
作者 朱永昶 陈超 +6 位作者 黄磊 王斌 张佳莹 钱拴 李贵才 张小锋 秦勇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55-564,共10页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实现全球气候治理和推进“双碳”目标实现的核心政策工具。碳市场运行涉及的能源、建筑、林业、农业等不同行业碳交易活动需要气象服务支撑。我国碳市场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但仍存在交易主体与交易产品单一、市场活...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实现全球气候治理和推进“双碳”目标实现的核心政策工具。碳市场运行涉及的能源、建筑、林业、农业等不同行业碳交易活动需要气象服务支撑。我国碳市场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但仍存在交易主体与交易产品单一、市场活力不足、市场功能发挥不充分等问题,碳市场建设从供给和需求两侧均迫切需要完善气象服务保障。文中在阐述国内外碳市场发展趋势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碳市场建设对气象服务保障的需求以及气象服务保障碳市场建设的现状和存在问题,从完善体制机制、拓展服务范围、推进碳金融服务、开展国际合作及强化人才培养等多个层面提出进一步提高我国碳市场建设气象服务保障能力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气象行业拓展“气象×金融”应用场景,高质量服务保障碳市场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市场 “双碳”目标 气象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3年度气象联合基金项目评审简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何建军 杨亚力 +4 位作者 刘哲 杨蕾 薛海乐 赵卫雄 旷烨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76-1282,共7页
2023年气象联合基金共接收申请114项,经过通讯评审48项进入重点审议环节,经会评专家投票资助28项,资助率为24.8%。从项目申请来看,不同单位属性的合作申请占86%;气象联合基金与地球科学部“天气及气候系统与可持续发展”领域重点项目有... 2023年气象联合基金共接收申请114项,经过通讯评审48项进入重点审议环节,经会评专家投票资助28项,资助率为24.8%。从项目申请来看,不同单位属性的合作申请占86%;气象联合基金与地球科学部“天气及气候系统与可持续发展”领域重点项目有明显的区别,前者技术类研究占比超50%,后者低于30%;申请人50%曾入选国家高端人才计划,气象联合基金竞争激烈。从评审和资助情况来看,通讯评审资助意见好于往年,重点审议项目平均综合评分达3.7分,与常规重点项目相当;中国科学院和高校等科研单位获资助最多,资助16项,占总资助项目的57%;平均资助强度262.7万元/项,超过了地球科学部常规重点项目的资助强度(230万元/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投入 气象联合基金 大气科学 国家需求 成果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1年度气象联合基金项目评审简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何建军 李香钰 +2 位作者 刘哲 杨蕾 任颖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01-506,共6页
202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气象局签署协议共同出资设立气象联合基金,备受大气科学界的广泛关注。2021年,气象联合基金项目指南首次发布,项目评审顺利完成。气象联合基金共接收申请71项,受理69项,资助14项重点支持项目,资助率... 202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气象局签署协议共同出资设立气象联合基金,备受大气科学界的广泛关注。2021年,气象联合基金项目指南首次发布,项目评审顺利完成。气象联合基金共接收申请71项,受理69项,资助14项重点支持项目,资助率20.3%,平均资助强度264.6万元/项,项目年均资助强度(66.2万元/年)超过了地球科学部常规重点项目。为优化组织管理方式,气象联合基金管理委员会特设立学术指导专家组,加强气象联合基金的顶层设计,充分发挥科学家在资助决策和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针对申请量不均衡、少数申请书科研代表作不实等问题,气象联合基金管理委员会拟通过多种渠道加强政策宣传,提高申请质量,汇聚优势科研力量,助力气象科技事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投入 联合基金 大气科学 气象预报 国家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2年度气象联合基金项目评审简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何建军 张宇 +5 位作者 刘哲 杨蕾 任颖 葛非 郭郁葱 李婧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20-924,共5页
2022年气象联合基金资助数值预报模式关键技术、灾害天气监测预报理论与方法和人工智能气象应用技术三个核心领域,共接收申请64项,其中不同单位属性的合作申请占87.5%。申请书关键词分析发现,气象联合基金与地球科学部“天气及气候系统... 2022年气象联合基金资助数值预报模式关键技术、灾害天气监测预报理论与方法和人工智能气象应用技术三个核心领域,共接收申请64项,其中不同单位属性的合作申请占87.5%。申请书关键词分析发现,气象联合基金与地球科学部“天气及气候系统与可持续发展”领域重点项目既有较强的联系,又有明显的区别。气象联合基金评审过程与地球科学部常规重点基金评审过程相似。经过通讯评审和会评,共资助14项重点支持项目,资助率21.9%,平均资助强度264.6万元/项,年均资助强度超过了地球科学部常规重点项目的资助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投入 气象联合基金 大气科学 国家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PCC AR6报告关于气候恢复力发展的解读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百超 庞博 +2 位作者 秦云 韩振宇 陆波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60-467,共8页
文中对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AR6)第二工作组(WGII)报告关于气候恢复力发展(CRD)相关内容进行解读。CRD的概念最初由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AR5)引入,AR6在AR5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新,正式将CRD定义为实施温室气体减缓和适应措施的过程,以支持所... 文中对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AR6)第二工作组(WGII)报告关于气候恢复力发展(CRD)相关内容进行解读。CRD的概念最初由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AR5)引入,AR6在AR5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新,正式将CRD定义为实施温室气体减缓和适应措施的过程,以支持所有人的可持续发展。新的定义更加强调了公平性原则,并且在评估内容中对不同社会选择进行了细致的描述,增强了CRD的可操作性,也强调了其紧迫性与不可逆性。报告主要从适应的角度阐述了如何在人类系统和自然系统中促成CRD的实现:城市化趋势为CRD同时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城市化在加剧气候变化风险的同时也会通过带动周边乡村地区的适应行动来推动CRD;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有助于保护生态系统也有助于提高其自身的恢复力,但在较高温升水平下部分适应行动将会无法实施。AR6 WGII报告评估显示,比起AR5报告的时间节点(2014年)的评估结论,当前全球CRD行动更紧迫,实行有效的、公平的应对气候变化措施迫在眉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气候恢复力发展(CRD) 适应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2006 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的2013增补:湿地》的解析 被引量:18
15
作者 张称意 巢清尘 +2 位作者 袁佳双 林光辉 孙除荣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40-444,共5页
为了填补《2006 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有关湿地的温室气体排放与吸收清单编制方法学指南的空缺,IPCC于2014年2月底发布了《对2006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的2013增补:湿地》。该指南在考虑人类活动影响以及对湿地定义进行重新梳... 为了填补《2006 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有关湿地的温室气体排放与吸收清单编制方法学指南的空缺,IPCC于2014年2月底发布了《对2006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的2013增补:湿地》。该指南在考虑人类活动影响以及对湿地定义进行重新梳理的基础上,给出了湿地排干、还湿的温室气体排放与吸收的估算方法;同时,也增补了滨海湿地、用于污水处理人工湿地的温室气体排放与吸收的估算方法。该指南的发布为清单编制者估算人类活动所导致的湿地温室气体排放与吸收提供了较全面的方法学。当然,受到科学认识水平与文献的限制,该指南在随排水流失的颗粒有机碳损失量的估算、随还湿来自于湿地外其他生态系统有机碳的进入所产生排放量估算等方面存在着需进一步完善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温室气体 方法学指南 清单编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全球变暖对策基本法案》简介 被引量:1
16
作者 何勇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73-474,共2页
2010年日本内阁通过了《全球变暖对策基本法案》,该法案规定了与1990年相比到2020年日本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25%的中期目标,以及到2050年削减80%的长期目标。
关键词 全球变暖 法案 日本 温室气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第二工作组报告的主要结论对2015协议谈判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晓华 高云 祁悦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75-178,共4页
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第二工作组报告《气候变化2014:影响、适应和脆弱性》以气候变化风险为核心理念,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了系统性的评估,对适应气候变化相关的需求、选择、机会、约束和局限性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综合的论述。报告发布正... 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第二工作组报告《气候变化2014:影响、适应和脆弱性》以气候变化风险为核心理念,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了系统性的评估,对适应气候变化相关的需求、选择、机会、约束和局限性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综合的论述。报告发布正值《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谈判的关键时期,作为德班平台新协议谈判的重要信息来源,第二工作组报告将对全球长期目标、适应及其与减缓的关系、损失与损害等重要议题谈判产生重要的影响。为了在下阶段更好地开展国际谈判和国内相关工作,应深入解读报告的主要结论并做到科学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PCC 第五次评估报告 第二工作组 气候变化风险 适应 2015协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涡旋自组织过程影响0604号热带气旋Bilis降水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滕代高 高云 +1 位作者 代刊 黄新晴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33-442,共10页
利用PSU/NCAR中尺度天气预报模式MM5,成功模拟了0604号热带气旋Bilis登陆后的移动路径和降水分布。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不同尺度涡旋自组织过程对热带气旋Bilis产生局地暴雨的影响。结果表明:(1)引发强降水的对流系统不是来源于热带气旋... 利用PSU/NCAR中尺度天气预报模式MM5,成功模拟了0604号热带气旋Bilis登陆后的移动路径和降水分布。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不同尺度涡旋自组织过程对热带气旋Bilis产生局地暴雨的影响。结果表明:(1)引发强降水的对流系统不是来源于热带气旋螺旋云带内的对流云团,而是受热带气旋外围环流与局地地形影响下形成的多个中小尺度系统之间自组织的结果;(2)与0604号热带气旋Bilis登陆前后24小时的强降水相关的自组织过程是分阶段进行的,即第一阶段的双涡自组织过程和第二阶段的多涡自组织过程;(3)局地多尺度涡旋之间的自组织过程,是0604号热带气旋Bilis陆上强降水发生的主要动力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学 热带气旋降水 双涡自组织 多涡自组织 中小尺度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