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银川市雾霾天气的气象条件分析及概念模型建立 被引量:6
1
作者 李艳春 李艳芳 +3 位作者 高娜 杨亚丽 刘晓磊 李浩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27-1133,共7页
利用银川气象站1981-2013年逐时地面气象资料及探空资料,统计分析了不同季节影响大气扩散能力的静小风频率、逆温厚度强度、混合层高度等的差异。结果表明:雾主要出现在傍晚~夜间~第二天上午12∶00之前,高峰期出现在07∶00~09∶00;霾主... 利用银川气象站1981-2013年逐时地面气象资料及探空资料,统计分析了不同季节影响大气扩散能力的静小风频率、逆温厚度强度、混合层高度等的差异。结果表明:雾主要出现在傍晚~夜间~第二天上午12∶00之前,高峰期出现在07∶00~09∶00;霾主要出现在08∶00~14∶00,11∶00前后最多,其他时间段相对较少;1981-1995年间,霾日数呈明显的下降趋势,1996年后呈明显的上升趋势,2013年达高峰。秋冬季是一年中浓雾-强浓雾及重度霾的多发季节,特别是夜间出现浓雾和强浓雾时,对应混合层高度均≤150 m,占比达100%;有霾出现时,污染潜在等级以2级为主,混合层高度在150<H≤350之间的占比达75%。小风条件下出现轻中度霾的概率比静风大,静风条件下出现重度霾的概率比小风大。雾霾天气时,大气稳定度以中性(D类)为主,其次是较稳定类(E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川市 雾霾天气 气象条件 概念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均一性对西北五省气温变化特征影响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张高杰 曹丽娟 李亚丽 《农业灾害研究》 2013年第2期27-32,共6页
采用惩罚最大F检验、惩罚最大T检验以及二相回归方法,并结合台站迁移元数据,对我国西北五省的142个气象台站1961—2010年月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序列进行了均一化的检验。结果表明,惩罚最大F检验和惩罚最大T检验适合对月气温序列的均一... 采用惩罚最大F检验、惩罚最大T检验以及二相回归方法,并结合台站迁移元数据,对我国西北五省的142个气象台站1961—2010年月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序列进行了均一化的检验。结果表明,惩罚最大F检验和惩罚最大T检验适合对月气温序列的均一性检验,台站迁移是造成西北五省月气温序列非均一的最重要原因。针对检验出的存在非均一的气候序列采用差值方法和QM方法进行了均一性的订正,并且对订正前后区域气温的趋势变化和突变性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经过均一化的订正,在保持区域整体趋势不变的基础之上,区域中由于非均一台站而造成的虚假中心得以滤去,个别季节的突变性在订正前后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区域整体的均一性状况到了明显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一性 气温 西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冰模式CICE4.0与LASG/IAP气候系统模式的耦合试验 被引量:7
3
作者 王秀成 刘骥平 +1 位作者 俞永强 刘海龙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80-792,共13页
利用美国Los Alamos国家实验室发展的最新海冰模式(CICE4.0)替代了LASG/IAP气候系统模式(FGOALS_g1.1)中的海冰模式(CSI M4),形成新的耦合模式。在此基础上,利用新的耦合模式对20世纪中后期的全球气候进行了模拟,来检验CICE4.0对耦合模... 利用美国Los Alamos国家实验室发展的最新海冰模式(CICE4.0)替代了LASG/IAP气候系统模式(FGOALS_g1.1)中的海冰模式(CSI M4),形成新的耦合模式。在此基础上,利用新的耦合模式对20世纪中后期的全球气候进行了模拟,来检验CICE4.0对耦合模式中海冰和海洋模拟结果的改进。结果表明CICE4.0对于FGOALS_g1.1的极地气候模拟有一定改进作用,主要表现在:(1)南北极海冰边缘碎冰区显著减少;(2)南大洋海表温度和海冰的模拟明显改善,分布特征与观测非常吻合。但是新耦合模式也存在如下不足:(1)北大西洋海冰相对偏多,北大西洋经圈翻转环流大大减弱,这主要是由于北大西洋海表面温度的冷误差造成的;(2)南北极大气环流场的模拟无明显改善。此外,本文还比较了采用不同短波辐射方案对于耦合模拟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CCSM3短波辐射方案,Delta-Eddington方案模拟的海表面温度偏冷,海冰厚度偏厚,北大西洋经圈翻转环流略有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冰 气候系统模式 短波辐射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春季界限温度发生日期的变化成因 被引量:3
4
作者 赵连伟 房一禾 +5 位作者 周放 张高杰 朱玲 刘樱 李倩 林中冠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8-142,共5页
采用1961~2010年辽宁省53站逐日气温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的月平均位势高度场、海平面气压场资料以及由NOAA重构的月平均海温场资料,通过相关分析并开展物理因子的详尽普查工作,寻找1961~2010年辽宁春季稳定通过8℃日期的影响因子,... 采用1961~2010年辽宁省53站逐日气温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的月平均位势高度场、海平面气压场资料以及由NOAA重构的月平均海温场资料,通过相关分析并开展物理因子的详尽普查工作,寻找1961~2010年辽宁春季稳定通过8℃日期的影响因子,并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了预报方程.结果表明:1961~2010年辽宁春季气温稳定通过8℃日期随时间有提前出现的趋势;稳定通过8℃日期的影响因子包括1月印度洋海温、11月北大西洋海温、10月北半球极涡强度、11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面积和10月阿留申低压强度;建立的预报稳定通过8℃日期的回归方程具有显著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省 稳定通过 界限温度 预报因子 回归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夏季降水延伸期的预报方法 被引量:5
5
作者 杨慧娟 郭品文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2期132-138,共7页
利用1998—2007年上海站降水资料和NCEP逐日700hPa再分析风场资料,通过统计分析,发现上海强降水发生日,在10~20天滤波的合成低频流场上,我国沿海30°N附近地区纬向风明显加强,浙江福建沿海地区为一致的偏南风,故定义这两个区域为... 利用1998—2007年上海站降水资料和NCEP逐日700hPa再分析风场资料,通过统计分析,发现上海强降水发生日,在10~20天滤波的合成低频流场上,我国沿海30°N附近地区纬向风明显加强,浙江福建沿海地区为一致的偏南风,故定义这两个区域为影响区.通过单点相关方法,在10~20天滤波的经纬向风场上分别找到一个与影响区风速超前15~20天相关性好的关键区域:110~130°E,0°~10°N和160~140°W,45~55°N.研究表明,关键区域的10~20天低频经纬向风有明显向上海附近地区传播的趋势,并且与15~20天后上海降水有显著正相关,对上海市6—8月未来15天的降水有较好的指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伸期预报 10~20天低频振荡 降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3个CMIP5模式对厄尔尼诺事件生命史模拟能力的评估 被引量:2
6
作者 姜有山 张高杰 +1 位作者 陈明诚 葛旭阳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08-619,共12页
利用23个CMIP5气候模式历史模拟试验数据,评估模式对于厄尔尼诺事件生命史的模拟能力。评估结果显示,有1/3的模式可以很好地再现厄尔尼诺生命史演变过程,而另有1/3的模式对厄尔尼诺生命史模拟能力较弱。观测分析结果表明,动力(海洋温度... 利用23个CMIP5气候模式历史模拟试验数据,评估模式对于厄尔尼诺事件生命史的模拟能力。评估结果显示,有1/3的模式可以很好地再现厄尔尼诺生命史演变过程,而另有1/3的模式对厄尔尼诺生命史模拟能力较弱。观测分析结果表明,动力(海洋温度平流)和热力(海洋表面热量通量)强迫作用对厄尔尼诺快速衰减过程都有贡献。前者主要与西北太平洋区域风场响应有关,而后者主要与"云—辐射—海温"负反馈过程有关。模拟能力较强的CMIP5模式中海温距平中心相对偏东,因此海洋纬向平流负反馈和短波辐射负反馈作用较强,衰减阶段中海温衰减更快。而模拟能力较弱的气候模式中海温距平中心相对偏西,因此动力和热力过程较弱,海温衰减缓慢。由于衰减变率不同,前者海表温度距平在发展年次年夏季时符号发生改变,而后者依然维持相同的符号。由季节决定的大气—海洋相互作用所引发的不稳定增长过程在北半球秋季时期进一步参与其中,因此较好的模式中负海温距平继续增长并转变成拉尼娜,而模拟能力较弱的模式中始终维持暖海温距平,没有形成拉尼娜。分析结果同时表明,仍然有1/3的气候模式不能很好地模拟出厄尔尼诺事件位相锁定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气相互作用 模式评估 ENSO动力学 生命史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场风廓线雷达参数选择和安装位置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明虎 阮征 +1 位作者 王敏仲 卢禹茜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0-13,共4页
通过统计西北地区四大机场64次风切变发生的高度、时间分布得到机场对风廓线雷达探测高度要求应为50 m^3 000 m;同时,为了达到探空要求,风廓线雷达的天线口径应该选择2.4 m。通过2012年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统计资料分析得到了风廓线雷达的... 通过统计西北地区四大机场64次风切变发生的高度、时间分布得到机场对风廓线雷达探测高度要求应为50 m^3 000 m;同时,为了达到探空要求,风廓线雷达的天线口径应该选择2.4 m。通过2012年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统计资料分析得到了风廓线雷达的实际探测高度与温度和湿度程正相关,并且风廓线雷达随湿度变化的梯度比较大,而随温度变化的梯度较小,发射功率应该根据机场的温湿度特点来选择。风廓线雷达的安装位置应保证航空器飞经时的高度在有效探空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廓线雷达 天线口径 风切变 大气折射率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场低能见度自动观测设备测量数据对比 被引量:11
8
作者 明虎 陈丽杰 +1 位作者 高联辉 王奇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50-758,共9页
基于民航机场的实际应用,对比安装在陕西省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跑道一端的大气透射仪和前向散射仪2013年1月—2014年8月测量的跑道视程数据,结果表明:整体上,当跑道视程R>400 m时,前向散射仪测量数据大于大气透射仪数据的比例高;当跑道... 基于民航机场的实际应用,对比安装在陕西省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跑道一端的大气透射仪和前向散射仪2013年1月—2014年8月测量的跑道视程数据,结果表明:整体上,当跑道视程R>400 m时,前向散射仪测量数据大于大气透射仪数据的比例高;当跑道视程R≤400 m时,大气透射仪测量数据大于等于前向散射仪数据的比例更高。当跑道视程R≤600 m时,两种设备测量数据具有很好的相互替代性;当跑道视程R>1000 m时,两种设备测量数据差距较大。在雾、冻雾、霾和暴雨天气时,两种设备测量数据在时间上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且在跑道视程R≤1000 m时,两种设备测量数据具有很好的相互替代性,而在雪、烟和扬沙天气时两种设备测量的数据差距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透射仪 前向散射仪 跑道视程 天气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对流云特征温度判别的雷暴解释预报算法 被引量:5
9
作者 王秀成 邢杉 +2 位作者 赵志军 巩敏莹 李艳芳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232-1240,共9页
为了满足航空用户对于高效率高分辨率雷暴短期预报产品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对流云特征温度的雷暴解释预报算法。该算法根据模式资料计算得到对流云云顶和云底温度、-20℃层和-10℃层高度等要素,利用相关判据直接得到格点雷暴预报产品... 为了满足航空用户对于高效率高分辨率雷暴短期预报产品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对流云特征温度的雷暴解释预报算法。该算法根据模式资料计算得到对流云云顶和云底温度、-20℃层和-10℃层高度等要素,利用相关判据直接得到格点雷暴预报产品。利用2012 2014年中国35个机场的雷暴观测资料和同期美国全球预报系统(Global Forecast System,GFS)模式预报资料对该算法进行了检验,风险评分和技巧评分均表明该算法在上述机场具有较高的雷暴预报水平和正技巧,时间精度可达±1.5 h。同时利用2014年中国5个机场人工发布的终端机场天气预报(Terminal Aerodrome Forecast,TAF)与算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算法在较TAF至少提前8h发布的情况下,风险评分略低于TAF,探测概率达到或远高于TAF。该算法满足了目前航空用户对于高时间和高空间分辨率雷暴短期预报产品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场 航路 雷暴 解释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5年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初雷天气过程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茹 《南方农业》 2015年第33期192-193,共2页
依据常规观测资料和天气雷达回波产品对2015年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的初雷过程进行了简要分析。主要结论如下:500 h Pa有高空槽且有冷空气冲击,低层高温高湿且有切变线配合是初雷发生的主要天气形势;在有利天气形势下,即使K指数低于临界值或... 依据常规观测资料和天气雷达回波产品对2015年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的初雷过程进行了简要分析。主要结论如下:500 h Pa有高空槽且有冷空气冲击,低层高温高湿且有切变线配合是初雷发生的主要天气形势;在有利天气形势下,即使K指数低于临界值或者SI指数高于临界值也有可能出现雷暴天气,特别是初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 初雷 天气形势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3年5月25日陕西省一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11
作者 陈昶 《南方农业》 2015年第21期219-220,共2页
2013年5月25日,受冷空气和西南暖湿气流共同影响,陕西省出现区域性暴雨天气,一些台站刷新5月降水量记录,高空低槽和低空急流是形成此次区域性暴雨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低层辐合切变及地面东路回流是产生此次区域性暴雨的触发机制。
关键词 区域性暴雨 低层辐合切变 物理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