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冷链贮运中生鲜食品劣变的快检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宜新 刘通 张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295-305,共11页
冷链贮运是生鲜食品安全和品质的有力保障。目前我国冷链贮运系统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因冷链条件失控引起的生鲜食品劣变现象屡见不鲜。因此,快速、灵敏检测冷链贮运过程中生鲜食品劣变情况,对生鲜食品质量安全进行及时、有效的预警与控... 冷链贮运是生鲜食品安全和品质的有力保障。目前我国冷链贮运系统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因冷链条件失控引起的生鲜食品劣变现象屡见不鲜。因此,快速、灵敏检测冷链贮运过程中生鲜食品劣变情况,对生鲜食品质量安全进行及时、有效的预警与控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近3年报道的冷链生鲜食品劣变快速检测技术。针对指示剂检测、光谱技术以及传感器等手段进行了全面的综述,重点关注了基于新材料(纳米材料、复合材料)、新设备(智能手机、智能包装)、新方法(人工智能、神经网络)的快检技术以及基于原位实时质谱检测方法的应用,讨论了各类方法的优势以及不足,并对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冷链生鲜食品劣变快速检测新方法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链贮运 快检技术 生鲜食品 品质劣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中磺胺类药物前处理及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39
2
作者 张元 李伟青 +6 位作者 周伟娥 任志芹 张峰 冯雪松 周昱 李绍辉 郑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340-346,共7页
磺胺类兽药残留是目前重要的动物源性食品安全问题,检测食品中磺胺类兽药残留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检测食品基质中痕量兽药残留依赖于有效的前处理方法和精密的分析仪器。本文论述磺胺类兽药分析检测的研究背景和现状,并对国内外... 磺胺类兽药残留是目前重要的动物源性食品安全问题,检测食品中磺胺类兽药残留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检测食品基质中痕量兽药残留依赖于有效的前处理方法和精密的分析仪器。本文论述磺胺类兽药分析检测的研究背景和现状,并对国内外食品中磺胺类兽药残留的传统提取技术和新型提取技术等前处理方法及检测方法进行综述,为食品中磺胺类药物的残留监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 前处理技术 检测 磺胺类兽药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源性食品中喹诺酮类残留前处理及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3
作者 张元 周伟娥 +4 位作者 李绍辉 郑阳 周昱 张峰 冯雪松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78-383,共6页
喹诺酮类兽药残留是目前重要的动物源性食品安全问题之一,检测食物基质中痕量兽药残留依赖于有效的前处理方法和精密的分析仪器。本文阐述了喹诺酮类兽药的研究背景和现状,并对国内外食品中喹诺酮类兽药残留的液液萃取(Liquid-Liquid Ex... 喹诺酮类兽药残留是目前重要的动物源性食品安全问题之一,检测食物基质中痕量兽药残留依赖于有效的前处理方法和精密的分析仪器。本文阐述了喹诺酮类兽药的研究背景和现状,并对国内外食品中喹诺酮类兽药残留的液液萃取(Liquid-Liquid Extraction,LLE)、固相萃取(Solid-Phase Extraction,SPE)、基质辅助固相分散萃取(Matrix Solid-Phase Dispersion,MSPD)、Qu ECHERs(Quick,Easy,Cheap,Effective,Rugged,Safe,Qu ECHERs)、超临界流体萃取(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SFE)和免疫亲和色谱(Immunoaffinity Chromatography,IAC)等前处理方法及液相色谱质谱法、液相色谱法、毛细管电泳分析方法及免疫分析测定法等检测方法进行了综述,拟为动物源性食品中喹诺酮类药物的残留监控提供理论参考,综述指出SPE和Qu ECHERs为最有前景的前处理方法,而质谱技术的发展和仪器的小型化为检测仪器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源性食品 前处理技术 检测 喹诺酮兽药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中化学性有害物的质谱软电离裂解规律及筛查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9
4
作者 刘晓敏 许秀丽 +2 位作者 聂雪梅 国伟 张峰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750-758,共9页
食品中化学性有害物是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质谱是对食品中化学性有害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有效方法。该文按照化合物结构类别,综述了食品中重要化学性有害物的质谱软电离裂解机理,包括农药、兽药、真菌毒素,以及其他化学污染物... 食品中化学性有害物是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质谱是对食品中化学性有害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有效方法。该文按照化合物结构类别,综述了食品中重要化学性有害物的质谱软电离裂解机理,包括农药、兽药、真菌毒素,以及其他化学污染物。对于每类化合物,重点综述化合物质谱裂解产生的特征碎片、中性丢失等,以及这些质谱软电离裂解机理在食品中化学性有害物筛查及发现中的应用。研究化合物的质谱裂解机理可以帮助研究者对化合物进行结构解析和结构确证,为食品中同类结构新型化学性有害物的发掘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解规律 软电离 质谱 特征碎片 非定向筛查 未知化合物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鉴伪技术体系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6
5
作者 陈颖 董文 +3 位作者 吴亚君 袁飞 黄文胜 葛毅强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216-218,312,共4页
食品真伪检测鉴别技术已成为食品安全领域的关注热点之一。本文分析了我国鉴伪的重要性和艰巨性,阐述了食品鉴伪的概念及重点工作,提出了建立现代食品分子检测鉴别技术体系的研究思路。
关键词 食品 鉴伪 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快速测定食品中107种那非类非法添加物
6
作者 冯峰 常启智 +2 位作者 孙晓 杜容竹 张峰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90-298,共9页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法建立快速测定压片糖果、蜂蜜和液体饮料3种类型食品中107种那非类非法添加物的分析方法。样品经甲醇提取、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7μm)分离,以...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法建立快速测定压片糖果、蜂蜜和液体饮料3种类型食品中107种那非类非法添加物的分析方法。样品经甲醇提取、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7μm)分离,以乙腈和0.1%甲酸溶液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正、负离子同时扫描模式检测,采用一级母离子全扫描和数据依赖的二级碎片离子扫描模式采集数据。结果表明:107种那非类物质在4~300μg/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方法检出限为0.1~1 mg/kg,定量限为0.2~2 mg/kg;在2、5、10 mg/kg 3个水平下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2.5%~117.0%,相对标准偏差为0.9%~10.0%(n=6)。该方法检测速率快、准确度高、灵敏度高,可用于食品中那非类非法添加物的快速识别和定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 高分辨质谱 非法添加物 那非类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及环境样品中双酚类物质的前处理及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7
作者 张雨佳 凌云 +1 位作者 张元 张峰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268-1274,共7页
双酚类物质作为一种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广泛存在于食品包装材料及环境介质中,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也对人体健康产生一定危害。双酚残留是目前重要的食品安全问题,检测食品和环境样品中的双酚类物质的含量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 双酚类物质作为一种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广泛存在于食品包装材料及环境介质中,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也对人体健康产生一定危害。双酚残留是目前重要的食品安全问题,检测食品和环境样品中的双酚类物质的含量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残留目标物浓度通常较低,且实际样品存在基质干扰,因此需经一定的样品前处理,并结合仪器分析方法,提高检测效率,增强分析灵敏度与可靠性。常用的前处理分析方法主要有液液萃取、微波辅助萃取、固相萃取、固相微萃取、基质分散固相萃取、QuEChERS等,常用仪器分析方法包括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毛细管电泳法、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生物传感器法等。该文综述了食品及环境样品中双酚类物质的样品前处理及仪器分析方法,为双酚类化合物的残留监测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处理方法 检测 双酚 食品 环境样品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萃取材料在食品真菌毒素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8
作者 王友法 刘通 +5 位作者 母国栋 李银龙 贺木易 杨敏莉 陆登俊 张峰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10-518,共9页
被真菌毒素污染的食品可引发严重的健康问题,如癌症和畸形等,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关注的焦点。因此,精准检测食品中痕量真菌毒素对保障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真菌毒素在食品中的浓度水平较低且易与复杂的食品基质成分结合,基质干扰严重... 被真菌毒素污染的食品可引发严重的健康问题,如癌症和畸形等,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关注的焦点。因此,精准检测食品中痕量真菌毒素对保障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真菌毒素在食品中的浓度水平较低且易与复杂的食品基质成分结合,基质干扰严重影响检测的灵敏度,需采用有效的样品前处理技术进行富集和净化。固相萃取作为一种高效的样品前处理技术,其关键取决于萃取材料。该文总结了过去5年固相萃取材料在食品中真菌毒素样品前处理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食品中真菌毒素快速高效分析方法的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毒素 食品 固相萃取材料 样品前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压激光离子源辅助基质的研究进展及其在食品领域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邱鑫 贺木易 +1 位作者 杨敏莉 张峰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93-200,共8页
基于激光的电离质谱具有空间分辨率高、样品预处理简单、易于便携化和可实现成像分析等特点。基质辅助的激光离子源质谱可以避免高能量对分子结构的破坏,在生物大分子分析和检测方面获得了广泛应用。传统辅助基质在低分子量范围的干扰较... 基于激光的电离质谱具有空间分辨率高、样品预处理简单、易于便携化和可实现成像分析等特点。基质辅助的激光离子源质谱可以避免高能量对分子结构的破坏,在生物大分子分析和检测方面获得了广泛应用。传统辅助基质在低分子量范围的干扰较强,极大地限制了常压基质辅助激光离子源的应用,为解决这一问题,一系列基于新型材料的辅助基质被设计和开发出来。这些新型材料可分为两大类:新型有机基质和无机材料。质量范围的扩展和目标化合物灵敏度的增强,显著扩展了常压基质辅助激光离子化技术在原位分析中的应用。该文针对新型辅助基质在常压激光离子源及其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压激光离子源 基质 低分子量化合物 食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阪崎肠杆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及耐药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许龙岩 袁慕云 +4 位作者 刘静宇 赵贵明 邹志飞 阳静 焦红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205-209,共5页
目的:研究北京、新疆、广东、辽宁等地和新西兰、美国、印度进口食品中分离的阪崎肠杆菌(ES)分子型别和耐药情况。方法:用限制性内切酶XbaⅠ酶切ES染色体DNA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实验,用BioNumerics软件对不同地区分离的ES进行比对... 目的:研究北京、新疆、广东、辽宁等地和新西兰、美国、印度进口食品中分离的阪崎肠杆菌(ES)分子型别和耐药情况。方法:用限制性内切酶XbaⅠ酶切ES染色体DNA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实验,用BioNumerics软件对不同地区分离的ES进行比对,分析菌株之间的相似度。用Vitek2进行药敏实验,分析ES耐药情况。结果:38株ES(其中ES12为标准菌株)分成37个PFGE型,相似度在25%~100%,未表现出优势带型和地区特异性,而部分食品被遗传紧密相关的ES克隆株污染。药敏实验结果显示37株ES共有9种耐药谱,部分菌株对呋喃类、头孢类、β-内酰胺类耐药。结论:建立的PFGE方法可应用于ES的分子分型和溯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阪崎肠杆菌 脉冲场凝胶电泳 分子分型 食品 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粮食产品中真菌毒素的色谱及质谱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40
11
作者 孙利 霍江莲 +1 位作者 崔维刚 储晓刚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367-375,共9页
鉴于真菌毒素对人体的巨大危害,粮食产品中真菌毒素的检测技术研究成为近年来食品安全分析的热点,而色谱及质谱检测技术由于具有高效、稳定、高灵敏度等特点,成为粮食产品中真菌毒素定量检测的主要手段。本文通过对粮食产品中真菌毒素... 鉴于真菌毒素对人体的巨大危害,粮食产品中真菌毒素的检测技术研究成为近年来食品安全分析的热点,而色谱及质谱检测技术由于具有高效、稳定、高灵敏度等特点,成为粮食产品中真菌毒素定量检测的主要手段。本文通过对粮食产品中真菌毒素色谱及质谱检测技术发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同类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 色谱 质谱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多糖成分前处理及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2
作者 周伟娥 周学锋 +3 位作者 王宇阳 凌云 李平 张峰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168-1175,共8页
多糖是中药的重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降血脂、降血糖、增强免疫、抗肿瘤、抗氧化、抗凝血、抗炎症、抗衰老等活性。该类物质具有极性强、分子量大、结构难确证等特点,成为中药多糖新药开发的瓶颈。该文综述了近10年关于中药多糖成分的前... 多糖是中药的重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降血脂、降血糖、增强免疫、抗肿瘤、抗氧化、抗凝血、抗炎症、抗衰老等活性。该类物质具有极性强、分子量大、结构难确证等特点,成为中药多糖新药开发的瓶颈。该文综述了近10年关于中药多糖成分的前处理及检测方法,以期为中药多糖定性定量分析,质量控制的提高,多糖药物深度开发和中药物质基础的全面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多糖 前处理 检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己烷生产纯化工艺的理论及设备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3
作者 赵利霞 马永 +1 位作者 孙利 储晓刚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5-20,22,共7页
正己烷是当前广泛使用的重要有机溶剂和化工原料。基于国内目前无法生产大量高纯度的正己烷满足需求,本文中就近年来精馏、萃取精馏、共沸精馏、分子筛吸附等国内外正己烷生产纯化工艺的实验室及工业研究进展、萃取精馏回收正己烷的工... 正己烷是当前广泛使用的重要有机溶剂和化工原料。基于国内目前无法生产大量高纯度的正己烷满足需求,本文中就近年来精馏、萃取精馏、共沸精馏、分子筛吸附等国内外正己烷生产纯化工艺的实验室及工业研究进展、萃取精馏回收正己烷的工艺特点以及可行性分析和改进进行了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己烷 纯化 精馏 萃取精馏 共沸精馏 分子筛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食同源植物LC-MS技术分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4
作者 吴文杰 赵中辉 +5 位作者 张元 周伟娥 李红娜 张传斌 黄莺 张峰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366-371,共6页
药食同源植物因其不良反应小、药用价值高、天然、安全的特点而得到广泛应用,药食同源植物化学成分的深入研究可以明确其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近十年来,液质联用(LC-MS,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地... 药食同源植物因其不良反应小、药用价值高、天然、安全的特点而得到广泛应用,药食同源植物化学成分的深入研究可以明确其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近十年来,液质联用(LC-MS,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药食同源植物化学成分的研究,在药食同源植物功的功效成分分析和质量控制中得到广泛应用并逐渐成为主流技术。本文从LC-MS技术的发展和药食同源植物研究中LC-MS技术应用方法两个方面,阐述了近十年来LC-MS技术分析药食同源植物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深入研究药食同源植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食同源植物 化学成分 液质联用(LC-MS) 功效成分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态奶加工过程中反映工艺条件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5
作者 聂雪梅 董旭阳 +1 位作者 许秀丽 张峰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084-1089,共6页
随着我国乳制品人均消费量的逐年增长,乳制品进口贸易量也与日俱增,因此对进口乳制品的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调查发现,进口超高温瞬时灭菌(UHT)奶(俗称常温奶)的糠氨酸含量显著高于国产UHT奶,存在加热过度、添加复原乳的问题。虽然目... 随着我国乳制品人均消费量的逐年增长,乳制品进口贸易量也与日俱增,因此对进口乳制品的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调查发现,进口超高温瞬时灭菌(UHT)奶(俗称常温奶)的糠氨酸含量显著高于国产UHT奶,存在加热过度、添加复原乳的问题。虽然目前无法对进口乳制品企业进行源头和加工工艺的监管,但可在乳制品热处理工艺控制领域中采用监测乳品中某种反映工艺条件的标志物来控制乳品的质量,其中糠氨酸就是乳制品加工过程中反映工艺条件的标志物。该文简述了目前国内外对乳制品加工过程中9种标志物的研究概况,以期能为完善我国乳制品加工过程中的监管制度提供理论依据,保障消费者权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工过程 液态奶 标志物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玛咖酰胺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绍辉 许秀丽 +5 位作者 章飞芳 周伟娥 郑阳 张元 李红娜 张峰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70-373,共4页
玛咖是原产于秘鲁的珍稀药食两用植物,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具有缓解疲劳、改善睡眠、改善性功能及抗氧化等生物活性。玛咖酰胺是玛咖中特有的活性物质,有很强的生物活性。玛咖酰胺在玛咖中含量很低,目前主要用溶剂回流、超声等方法提取... 玛咖是原产于秘鲁的珍稀药食两用植物,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具有缓解疲劳、改善睡眠、改善性功能及抗氧化等生物活性。玛咖酰胺是玛咖中特有的活性物质,有很强的生物活性。玛咖酰胺在玛咖中含量很低,目前主要用溶剂回流、超声等方法提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及液质联用方法进行检测。本文对玛咖酰胺提取分析研究进行综述,为其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咖 玛咖酰胺 高效液相色谱法 液质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中二硝基苯胺类除草剂多残留GC-MS检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霍江莲 于静 +5 位作者 储晓刚 李军 付佳 葛毅强 李妍 王碧娜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299-302,共4页
建立以SPE与GC-MS联用技术测定大豆中11种二硝基苯胺类除草剂(氟乐灵、乙丁氟灵、乙氟灵、环丙氟、氯乙氟灵、二硝胺、氨基丙氟灵、异乐灵、仲丁灵、二甲戊乐灵和磺乐灵)。目标农药经石油醚饱和的乙腈提取,液-液萃取法除去大豆中大部分... 建立以SPE与GC-MS联用技术测定大豆中11种二硝基苯胺类除草剂(氟乐灵、乙丁氟灵、乙氟灵、环丙氟、氯乙氟灵、二硝胺、氨基丙氟灵、异乐灵、仲丁灵、二甲戊乐灵和磺乐灵)。目标农药经石油醚饱和的乙腈提取,液-液萃取法除去大豆中大部分油脂,再经Florisil柱净化和富集,用5ml乙酸乙酯-正己烷(2:8,V/V)洗脱目标化合物。目标农药采用GC-MS检测,外标法定量。两个添加水平重复6次,回收率范围分别为80%~100%、71%~110%,变异系数小于13%,检测限为0.25~0.32μg/kg,定量限为0.7~0.96μ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硝基苯胺类 大豆 多残留 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萃取材料在金属离子前处理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8
作者 邢仕歌 贺木易 +2 位作者 刘通 雍炜 张峰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55-462,共8页
为避免摄入过量重金属、危害人类健康,应提高对金属离子的检测能力。常用的金属检测技术如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电热原子吸收光谱、火焰原子吸收光谱等可以有效识别痕量重金属,并且具有多组分分析能力以及检出限低、产量高等优点。但... 为避免摄入过量重金属、危害人类健康,应提高对金属离子的检测能力。常用的金属检测技术如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电热原子吸收光谱、火焰原子吸收光谱等可以有效识别痕量重金属,并且具有多组分分析能力以及检出限低、产量高等优点。但复杂样品本身浓度较低且基质干扰大,因此检测前需进行前处理以消除基质干扰,满足低浓度和小体积样品的检测需求。固相萃取是富集样品中金属离子常用的方法之一,开发能够进行高效、快速富集分离的固相萃取新材料及前处理技术是金属离子检测的关键。限制接触碳纳米管、纳米吸附剂、纳米粒子载体、磁性纳米粒子等纳米材料可提供大的比表面积和可调的官能团,以促进金属离子吸收,其优越的光学性能则可用于荧光和比色检测;高分子聚合物具有卓越的机械性能和化学稳定性,可用于微量金属粒子的前富集、分离和检测;离子印迹聚合物对目标离子具有选择性识别能力的空间结构,可以吸附待分离体系中的金属离子;双功能材料可同时进行多种金属离子的萃取和快速定量检测,新型的光敏络合物则可以将结合态的金属离子转变为游离态,使其被多种生物传感器快速检测,也可以研究生物体内金属离子的信号传递过程。该文综述了纳米材料、聚合物、功能材料等新型固相萃取材料的特点及在复杂样品前处理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萃取 金属离子 纳米材料 高分子聚合物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液相芯片的4种食用油的鉴别方法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元元 吴亚君 +3 位作者 韩建勋 王斌 陈颖 葛毅强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57-60,共4页
根据植物叶绿体rbcL基因的序列比对情况,在保守区设计植物通用引物,并针对4种油料的变异区设计相应的特异探针,将探针与不同荧光编码的微球进行偶联,偶联后的微球与生物素标记的PCR产物杂交,利用Bio-PlexTM 200的液相芯片平台检测荧光信... 根据植物叶绿体rbcL基因的序列比对情况,在保守区设计植物通用引物,并针对4种油料的变异区设计相应的特异探针,将探针与不同荧光编码的微球进行偶联,偶联后的微球与生物素标记的PCR产物杂交,利用Bio-PlexTM 200的液相芯片平台检测荧光信号,建立了大豆、花生、橄榄和葵花籽4种常见食用油的液相芯片鉴别方法。该方法能同时特异性识别4种食用油,且灵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芯片 食用油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碳氮稳定同位素比值和UPLC-Q-Orbitrap代谢组学技术的有机奶和普通奶的成分差异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聂雪梅 谢昀 +1 位作者 许博舟 许秀丽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246-252,共7页
目的:为了防止受利益驱动的一些不法商家随意标注“有机”字样来对食品采取假冒、伪造、以次充好等方式欺诈消费者。方法:本研究提出采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比值和UPLC-Q-Orbitrap代谢组学技术两种方式对有机奶和普通奶进行差异成分的研究,... 目的:为了防止受利益驱动的一些不法商家随意标注“有机”字样来对食品采取假冒、伪造、以次充好等方式欺诈消费者。方法:本研究提出采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比值和UPLC-Q-Orbitrap代谢组学技术两种方式对有机奶和普通奶进行差异成分的研究,同时对不同泌乳期的有机奶进行分析。结果:由于碳和氮同位素比值单因素方差分析P<0.01,因此有机奶和普通奶具有显著性差异,可通过碳和氮同位素比值对有机奶进行判别;同时基于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的差异物质的代谢组学数据,采用OPLS-DA方法筛选出差异代谢物,共筛选包括组氨酸等5种差异较大的代谢物,且不同泌乳期的有机奶中组氨酸等化合物含量差异性较大。结论:该研究虽然样本有限,但有机奶和普通奶存在显著的差异代谢物,通过C和N同位素比值,以及5种筛查的差异代谢物可初步判定有机奶,该研究对有机奶和普通奶的差异化研究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奶 碳氮同位素比值 UPLC-Q-Orbitrap 成分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