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子生态学技术及其在环境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
作者 张于光 李迪强 肖启明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5期87-90,共4页
分子生态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已经成为国内外科学家关注和研究的热点。目前的分子生态学技术主要有核酸杂交分析技术、特异性PCR扩增技术、DNA序列分析、基因芯片技术等。这些技术在环境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对微生物多样性的研... 分子生态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已经成为国内外科学家关注和研究的热点。目前的分子生态学技术主要有核酸杂交分析技术、特异性PCR扩增技术、DNA序列分析、基因芯片技术等。这些技术在环境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对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种群结构和动力学的研究、代谢活性的研究以及在全球气候变化中对微生物影响的研究。最后,对环境微生物的分子生态学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生态学 环境微生物 基因芯片 全球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岗山森林生态系统优化管理模式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兵 李少宁 +1 位作者 李利学 崔向慧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83-688,共6页
对大岗山森林生态站20年来所做的定位研究成果以及亚林中心1990~1999年的森林资源普查数据等相关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该区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在不断降低;林种、林龄、树种结构严重失调;活立木蓄积9年中从77.4 m3/hm2下降... 对大岗山森林生态站20年来所做的定位研究成果以及亚林中心1990~1999年的森林资源普查数据等相关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该区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在不断降低;林种、林龄、树种结构严重失调;活立木蓄积9年中从77.4 m3/hm2下降到63.4 m3/hm2,下降幅度为18.1%;森林的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生态效能下降;木材商品率不高,系统的综合潜力急待开发.依据该区社情、林情,提出了'三大效益兼顾,生态效益优先'的优化管理模式,进行合理的森林资源结构调整:扩大林业用地面积到9 197 hm2;减少用材林为25%,将生态公益林、经济林、薪炭林比例增加到35%、10%和5%;大力营造针、阔混交林等,并采取'仿自然经营技术体系'对森林生态系统进行管理.由效益分析法计算显示,优化后系统的生态、经济和社会综合效益为11.87亿元,比优化前的9.27亿元增加2.6亿元,提高了28.1%,系统的健康性和稳定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岗山 森林生态系统管理 现状 优化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负离子国内外研究进展及其在森林康养方面的积极作用综述 被引量:27
3
作者 彭巍 李明文 +1 位作者 王慧 杜鹏飞 《温带林业研究》 2020年第3期11-14,54,共5页
空气负离子又称负氧离子,是指获得1个或1个以上的电子带负电荷的氧气离子。自然界中的空气负离子主要来源于三种形式,一种是宇宙辐射、雷雨等环境因素释放出的电子和空气中的中性分子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是自然环境中的瀑布、海浪、雨水... 空气负离子又称负氧离子,是指获得1个或1个以上的电子带负电荷的氧气离子。自然界中的空气负离子主要来源于三种形式,一种是宇宙辐射、雷雨等环境因素释放出的电子和空气中的中性分子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是自然环境中的瀑布、海浪、雨水冲击等形成的水分子裂解产生的。还有一种即森林植被光合作用叶片通过光电效应释放的负离子。目前,除了这些自然形成的空气负离子还有利用人工仪器生产出来的负离子。但相对来说,人们更乐于接受自然状态下产生的负离子。森林植被通过叶片尖端放电产生大量的负离子,以及森林周边存在的瀑布、溪流等自然环境也能产生负离子,使森林本身始终处在一个高浓度负离子的环境中,这种环境在亚健康现象频发的当代,能够满足城市人群急于寻找空气清新、环境优美、食材安全的康养环境的需求。本文从近年来国内外负离子研究的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通过对负离子研究进展的探讨,了解近代人们研究负离子所用到的研究手段和研究方法。同时从森林康养的层面,了解森林作为天然氧吧释放负离子的能力和规律,以及森林自身通过释放负离子对周边环境的调节作用。随着人们对森林康养作用研究的深入,以及负离子和其他重要森林作用的挖掘,使人们意识到森林康养作用的重要性,并对森林产生有新的认知和回归自然的渴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离子 国内外 研究进展 森林康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松毛虫属八个种和亚种亲缘关系的DNA指纹证据 被引量:30
4
作者 张爱兵 孔祥波 +1 位作者 李典谟 刘友樵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36-242,共7页
利用DNA指纹谱方法探讨了中国松毛虫属 8个种和亚种〔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punctatuspunctatus (Walker) ,德昌松毛虫D .punctatustehchangensisTsaietLiu ,文山松毛虫D .punctatuswenshanensisTsaietLiu ,思茅松毛虫D .kikuchiiMatsum... 利用DNA指纹谱方法探讨了中国松毛虫属 8个种和亚种〔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punctatuspunctatus (Walker) ,德昌松毛虫D .punctatustehchangensisTsaietLiu ,文山松毛虫D .punctatuswenshanensisTsaietLiu ,思茅松毛虫D .kikuchiiMatsumura,赤松毛虫D .spectabilisButler,油松毛虫D .tabulaeformisTsaietLiu ,落叶松毛虫D .superans (Butler) ,云南松毛虫D .houiLajonquiere]之间的亲缘关系。 13个随机引物在 8种松毛虫中共检测到 16 8个多态分子标记。分析表明 ,这 8个种间的遗传距离的变化范围为 0 3780~ 0 736 0 ;马尾松毛虫与其亚种德昌松毛虫的遗传距离最近 ,为 0 3780 ,与其另一亚种文山松毛虫以及油松毛虫的遗传距离次之 ,皆为 0 5 2 33;赤松毛虫、落叶松毛虫、云南松毛虫与马尾松毛虫的遗传距离则再次之 ,分别为0 6 36 2 ,0 6 770和 0 6 94 4 ;与马尾松毛虫遗传距离最远的是思茅松毛虫 ,为 0 736 0。 8种松毛虫间具体的亲缘关系为 :(D .superans (D .tabulaeformis (D .p .wenshanensis (D .p .tehchangensis,D .p.punctatus) ) ) ) (D .kikuchii (D .spectabilis,D .houi)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毛虫 松毛虫属 亲缘关系 DNA指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年生杉木不同部位和叶龄针叶光响应研究 被引量:53
5
作者 张小全 徐德应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09-414,共6页
在最适温度 ( 30± 1℃ )、适宜湿度 ( 70 %± 5% )和正常大气 CO2 浓度 ( 350± 1 0× 1 0 - 6V/ V)向下 ,采用活体测定方法 ,测定了 1 8年生杉木不同部位和叶龄针叶对光照的稳态和动态响应。结果表明 ,不同部位和叶... 在最适温度 ( 30± 1℃ )、适宜湿度 ( 70 %± 5% )和正常大气 CO2 浓度 ( 350± 1 0× 1 0 - 6V/ V)向下 ,采用活体测定方法 ,测定了 1 8年生杉木不同部位和叶龄针叶对光照的稳态和动态响应。结果表明 ,不同部位和叶龄针叶净光合速率 ( Pn)的光响应特征有明显差异 ,从上部到下部、从当年生到 1年生至 2年生 ,针叶 Pn、饱和光强 ( PSLI)和光补偿点 ( LCP)降低 ,表观量子效率 ( α)提高。经一定时间暗处理后 ,针叶需要一定光诱导才能获得相应光强下的最大 Pn。光诱导期长短与猝发性光强以及叶龄和针叶在树冠中所处的部位有关。猝发性光照越强 ,所需的光诱导期越长 ;下部针叶光诱导期短于中部针叶 ;而 1年生针叶短于当年生针叶。不同部位针叶对稳态和动态光照的响应与针叶长期适应所处的光环境有关 ,而不同叶龄的差异除与生理活性有关外 ,也可能与所处的光环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净光合速率 光响应 光诱导 叶龄 针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剂提取蓝莓果渣中总黄酮的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钱慧碧 辛秀兰 +2 位作者 张东升 李亚东 王彦辉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72-274,共3页
研究了从废弃的蓝莓果渣中提取总黄酮的工艺,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实验结果表明:乙醇为最佳的提取溶剂,最佳提取条件为:60%乙醇为提取溶剂,按照1∶18的料液比例,在80℃条件下回流提取3h。经实验验证得出,此条件下蓝莓果渣的总... 研究了从废弃的蓝莓果渣中提取总黄酮的工艺,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实验结果表明:乙醇为最佳的提取溶剂,最佳提取条件为:60%乙醇为提取溶剂,按照1∶18的料液比例,在80℃条件下回流提取3h。经实验验证得出,此条件下蓝莓果渣的总黄酮提取率可达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莓 果渣 总黄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木人工林不同发育阶段土壤肥力综合评价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吴永铃 王兵 +2 位作者 赵超 戴伟 李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9-75,共7页
【目的】分析杉木人工林不同发育阶段土壤性质的变化,对各发育阶段的土壤肥力状况进行综合评价。【方法】以江西省大岗山区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土壤主要物理化学性质和生物学性质进行测定,... 【目的】分析杉木人工林不同发育阶段土壤性质的变化,对各发育阶段的土壤肥力状况进行综合评价。【方法】以江西省大岗山区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土壤主要物理化学性质和生物学性质进行测定,运用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法探讨不同发育阶段土壤性质的变化特点,并进一步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杉木人工林各发育阶段土壤肥力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1)中龄林阶段土壤肥力状况表现出明显的恶化现象,但从近熟林阶段开始,随着林下环境的改善,土壤肥力状况出现明显恢复;(2)土壤纤维素酶、β-葡糖苷酶、蔗糖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与土壤理化性质密切相关,但淀粉酶活性的影响不明显;(3)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全氮、放线菌、真菌含量以及纤维素酶、β-葡糖苷酶和蔗糖酶活性等土壤因子是综合评价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结论】杉木人工林各发育阶段的土壤肥力,由高到低依次为过熟林>成熟林>近熟林>幼龄林>中龄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林 林木发育阶段 土壤肥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氏原羚的食性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易湘蓉 王秀磊 +2 位作者 周慧 李迪强 刘毅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89-292,共4页
为了给普氏原羚的生境评价、迁地保护和管理对策的制定提供依据,采用笼养饲喂法,在青海湖鸟岛选择优势植物20种,于2004年8~9月对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岛保护站2只人工饲养的普氏原羚的食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受试2只普氏原... 为了给普氏原羚的生境评价、迁地保护和管理对策的制定提供依据,采用笼养饲喂法,在青海湖鸟岛选择优势植物20种,于2004年8~9月对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岛保护站2只人工饲养的普氏原羚的食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受试2只普氏原羚日取食量最大的植物是苣荬菜,(1.93±0.10)kg,最少的植物是冷蒿,(0.13±0.04)kg.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豆科、菊科、禾本科植物是普氏原羚采食的主要植物类群,其次是蔷薇科、蓼科等植物.根据选择性指数平均值(SI),主要植物的喜食性顺序可分嗜食、喜食、可食和厌食4个等级:嗜食苜蓿、青海棱子芹、苣荬菜、西伯利亚滨藜、蕨麻(SI>1.5);喜食野滨藜、二裂委陵菜(1.0<SI≤1.5);可食披针叶黄华、猪毛菜、弯齿风毛菊、碱韭、中亚紫菀木、针茅、苔草、星星草(0.5<SI≤1.0);厌食西伯利亚蓼、冷蒿、贫花鹅观草、垂穗披碱草、芨芨草(0<SI≤0.5).通过食性研究,可粗略地判断出普氏原羚的适宜生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氏原羚 食物选择 取食量 选择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坝上草原退耕地植被不同恢复处理土壤种子库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刘建立 王彦辉 +2 位作者 程丽莉 马长明 袁玉欣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50-255,共6页
采用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坝上草原退耕地土壤种子库的物种组成、密度和物种多样性等特征。结果表明:自然恢复、浅耕处理和深耕处理3种不同恢复措施下,土壤种子库物种丰富度(种)大小为浅耕处理(18)>自然恢复(15)&... 采用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坝上草原退耕地土壤种子库的物种组成、密度和物种多样性等特征。结果表明:自然恢复、浅耕处理和深耕处理3种不同恢复措施下,土壤种子库物种丰富度(种)大小为浅耕处理(18)>自然恢复(15)>深耕处理(14);自然恢复处理、浅耕处理和深耕处理土壤种子库密度分别为23949粒·m-2、15746粒·m-2和10600粒·m-2,浅耕处理和深耕处理分别比自然恢复处理减少34.3%和55.7%;不同恢复方式下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被的物种密度的对应关系可用三次曲线来表示。土壤种子库间有较高的相似系数,但随着干扰程度的增加而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种子库 植被恢复 坝上 恢复措施 人为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材线虫病早期诊断技术研究评述 被引量:14
10
作者 马跃 吕全 +3 位作者 于成明 李琴 刘会香 张星耀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8-160,76,153,共5页
早期诊断技术的应用是对松材线虫病这一重大森林生物灾害进行监测预警,进而防控该病害的重要举措。本文从发病症状、病原鉴定、化学生化、媒介昆虫、光谱学、电学、早期检测管等方面对目前松材线虫病早期诊断技术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评价... 早期诊断技术的应用是对松材线虫病这一重大森林生物灾害进行监测预警,进而防控该病害的重要举措。本文从发病症状、病原鉴定、化学生化、媒介昆虫、光谱学、电学、早期检测管等方面对目前松材线虫病早期诊断技术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评价,以期对未来更为简便、快速、准确的早期诊断方法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材线虫病 松材线虫 早期诊断 技术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典型草原地区常见植物光合、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9
11
作者 杜菁昀 杜占池 崔骁勇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3年第6期11-15,共5页
在所测78种植物中,光合(Ph)、蒸腾速率(Tr)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平均值,分别以反枝苋、藜和西伯利亚滨藜最高。在不同分类系统中,Ph、Tr和WUE3个指标,C4植物大于C3植物;双子叶植物通常大于单子叶植物;藜科植物高于其他科植物;1~2年生... 在所测78种植物中,光合(Ph)、蒸腾速率(Tr)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平均值,分别以反枝苋、藜和西伯利亚滨藜最高。在不同分类系统中,Ph、Tr和WUE3个指标,C4植物大于C3植物;双子叶植物通常大于单子叶植物;藜科植物高于其他科植物;1~2年生草本高于其他生活型植物;撂荒地植物一般高于其他植被类型的植物。方差分析表明,光合速率的差异显著性水平在各分类系统中均高于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典型草原地区 光合速率 蒸腾速率 水分利用效率 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森林火灾年际变化的小波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田晓瑞 李红 +1 位作者 舒立福 王明玉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18-121,共4页
小波分析是一种新的时一频分析工具,广泛适用于非线性科学领域。选用Daubechies小波系对黑龙江省森林火灾的特征进行了分解和重构,结果表明,黑龙江省1953—2002年受害森林面积有近15~20a的周期波动性,森林火灾次数则有近30a的周期... 小波分析是一种新的时一频分析工具,广泛适用于非线性科学领域。选用Daubechies小波系对黑龙江省森林火灾的特征进行了分解和重构,结果表明,黑龙江省1953—2002年受害森林面积有近15~20a的周期波动性,森林火灾次数则有近30a的周期波动性。未来几年内,该省森林火灾受害面积和火灾次数会在较低的水平上波动,但森林火灾可能要比2000年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分析 森林火烧面积 火灾次数 黑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交林中黄斑星天牛选择寄主的行为与寄主抗虫性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王福贵 周嘉熹 杨雪彦 《林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58-65,共8页
通过观察混交林中黄斑星天牛( Anoplophora nobilis Ganglbauer) 选择寄主的行为,认为对不同抗性寄主,它选择寄主的行为不同。它能通过复杂的感觉行为和一定的时间找到混交林中的感性树种并造成严重危... 通过观察混交林中黄斑星天牛( Anoplophora nobilis Ganglbauer) 选择寄主的行为,认为对不同抗性寄主,它选择寄主的行为不同。它能通过复杂的感觉行为和一定的时间找到混交林中的感性树种并造成严重危害和它们种群密度在感性树种上的上升。这种天牛选择寄主在远距离一般以植物气味定向,近距离则以性信息素调控增加种群密度。除视觉外,它的主要感觉行为是触角摆动和胫节磨擦,选择到达合适寄主是通过逐步的感觉阶段完成的。树皮粗糙程度、叶片特征、枝条特征及混交林密度对这种天牛选择寄主过程中的爬行、飞翔和栖息行为有一定影响。这种天牛取食不同树种后其行为表现差异很大。碧桃、香椿、刺槐、木槿、女贞、红花槐等抗性树种在混交林中的作用很大,它们可提供成虫食料,在一定程度上吸引成虫,但未发现在其上有交尾和产卵行为,其作用主要是延长天牛选择感性树种的时间,减少感性树种上天牛的种群数量;侧柏、丁香、樱花等树种对这种天牛也有引诱性,但未发现取食;在混交林中增加这些树种的比例,且配置感虫树种为饵树是营建新一代林网的首选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星天牛 抗虫性 行为学 寄主 混交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妫水河流域水源涵养林时空动态格局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郭浩 叶兵 +2 位作者 林权中 王彦辉 管伟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6年第3期16-20,共5页
分析官厅水库上游妫水河流域20多年水源涵养林分布格局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妫水河流域的森林覆盖率一直呈上升状态,从1975年的10.96%,已上升到46.61%;经济林面积增长迅速,每年约增长150 hm2;树种组成正在向多样性转化,从1975年以4个... 分析官厅水库上游妫水河流域20多年水源涵养林分布格局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妫水河流域的森林覆盖率一直呈上升状态,从1975年的10.96%,已上升到46.61%;经济林面积增长迅速,每年约增长150 hm2;树种组成正在向多样性转化,从1975年以4个主要树种为主,到1995年已形成8个树种的格局。因此认为妫水河流域水源涵养林总体状况正在好转,但还存在经济林面积增加过快,可能引起环境污染和森林植被类型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妫水河 水源涵养林 动态格局 植被类型 树种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胶菊引种栽培的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彭俊生 彭培好 +1 位作者 陈文德 程瑞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6期4795-4797,共3页
利用从美国农业部得到的8个银胶菊品种种子,通过播种育苗在四川省攀枝花地区建立了银胶菊种质园和示范区,对银胶菊的生物学特性、生长节律及栽培繁殖技术等进行了系统地研究。利用观察统计及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银胶菊适应性强、喜光、... 利用从美国农业部得到的8个银胶菊品种种子,通过播种育苗在四川省攀枝花地区建立了银胶菊种质园和示范区,对银胶菊的生物学特性、生长节律及栽培繁殖技术等进行了系统地研究。利用观察统计及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银胶菊适应性强、喜光、抗旱、耐贫瘠、根系发达,在四川省攀枝花地区能够正常生长和繁育;8个银胶菊品种在茎粗、茎高、冠幅方面,A、B、D、E、F、G 6个品种具有较好的生长表现,而J、H 2个品种则表现不佳,初步确定A、B、D、E、F、G 6个品种为重点推广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菊 引种 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三峡库区马尾松林群落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程瑞梅 肖文发 +2 位作者 李建文 马娟 韩景军 《农村生态环境》 CSCD 1999年第4期24-27,共4页
马尾松林是三峡库区主要植被组成之一。实地调查表明: 目前三峡库区马尾松林可分为21 个群落类型;群落成层现象明显,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在群落梯度上的分布规律均为:草本层> 灌木层> 乔... 马尾松林是三峡库区主要植被组成之一。实地调查表明: 目前三峡库区马尾松林可分为21 个群落类型;群落成层现象明显,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在群落梯度上的分布规律均为:草本层> 灌木层> 乔木层;在海拔梯度上的分布无规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马尾松林 群落类型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草药防治猪呼吸道疾病的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易湘蓉 李娜 +1 位作者 李迪强 刘毅 《猪业科学》 2007年第2期26-29,共4页
猪呼吸道疾病是目前对养猪业最常见、危害最严重的疾病之一。本文主要概叙了目前兽医工作者用中草药防治猪呼吸道疾病的方法,防治机理,并对今后中草药防治猪呼吸道疾病的前景作了展望。
关键词 中草药 猪呼吸道疾病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柏木林研究
18
作者 程瑞梅 肖文发 李建文 《中国造纸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290-292,共3页
对三峡库区柏木林的实地调查和分析表明,三峡库区柏木林可分为11个群落类型,群落成层现象明显,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在群落梯度上的分布规律均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在海拔梯度上的分布无规律... 对三峡库区柏木林的实地调查和分析表明,三峡库区柏木林可分为11个群落类型,群落成层现象明显,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在群落梯度上的分布规律均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在海拔梯度上的分布无规律性,这可能与库区内强烈的人为干扰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柏木林 群落类型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牛嗅觉感受相关蛋白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9
作者 詹文会 张苏芳 +3 位作者 耿红卫 王野影 郭昆 陈君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6,共6页
天牛是鞘翅目中危害经济林木和园林绿化树木的一类钻蛀性害虫,常造成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经济损失。经过长期进化,天牛形成了与寄主定位、取食、交配和产卵等行为相关的复杂嗅觉系统。昆虫对外界化学物质的感知有多种蛋白质参与,其中气味... 天牛是鞘翅目中危害经济林木和园林绿化树木的一类钻蛀性害虫,常造成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经济损失。经过长期进化,天牛形成了与寄主定位、取食、交配和产卵等行为相关的复杂嗅觉系统。昆虫对外界化学物质的感知有多种蛋白质参与,其中气味结合蛋白(Odorant binding proteins,OBPs)、化学感受蛋白(Chemosensory proteins,CSPs)和气味受体(Odorant receptors,ORs)为感知过程的重要参与者,对昆虫行为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从以上3种嗅觉相关蛋白基因的克隆、组织表达特征和功能研究等方面综述天牛嗅觉相关蛋白的研究进展,为天牛嗅觉蛋白参与化学物质感知过程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牛 嗅觉 气味结合蛋白 化学感受蛋白 气味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个黑杨新无性系的田间溃疡病抗性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史禹博 樊军锋 +2 位作者 梁军 周永学 李周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77-80,共4页
【目的】从5年生69杨(从美洲黑杨中选育的优良无性系)天然杂种初选优良无性系对比试验林中选出抗溃疡病的杨树新品种。【方法】在杨树溃疡病高发期的7月中旬和9月下旬,调查每株无性系距地面0.3~1.8m枝干上的病斑数及胸径,计算各个杨... 【目的】从5年生69杨(从美洲黑杨中选育的优良无性系)天然杂种初选优良无性系对比试验林中选出抗溃疡病的杨树新品种。【方法】在杨树溃疡病高发期的7月中旬和9月下旬,调查每株无性系距地面0.3~1.8m枝干上的病斑数及胸径,计算各个杨树无性系的感病率和感病指数。【结果】高度抗病的杨树无性系有03-南-2-21、03-北-27-1和03-北-3-1;抗病的无性系有03-南-5-11、03-南-1-13和03-南-4-24,高度感病的无性系有03-南-4-1、03-北-1-7、03-南-3-2和03-北-1-15。【结论】03-南-2-21可以成为速生抗病性好的杨树新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黑杨 溃疡病 抗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