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桉树人工林水文效应研究进展
1
作者 崔自杰 孙阁 +2 位作者 张瑶琦 杜阿朋 刘效东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9-139,共11页
桉树作为我国南方重要的外来速生用材树种,在缓解木材供需矛盾、保障国家木材安全及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伴随着桉树人工林的大面积扩张,其生态影响尤其是生态水文效应受到了广泛关注。桉树人工林种植是否会增加耗水... 桉树作为我国南方重要的外来速生用材树种,在缓解木材供需矛盾、保障国家木材安全及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伴随着桉树人工林的大面积扩张,其生态影响尤其是生态水文效应受到了广泛关注。桉树人工林种植是否会增加耗水,是否成为大型“抽水机”从而影响区域水资源,依然存在认识缺口。本研究在回顾我国桉树人工林发展的背景、进程及现状的基础上,通过整合迄今为止我国桉树人工林水文循环(包括降雨截留与再分配、树木蒸腾、林地蒸发、土壤和枯落物水分、林地产流与地下水等)文献数据,系统阐述桉树人工林种植的水文效应特征。研究发现:1960—2021年间,我国桉树人工林种植面积呈指数式增长;年尺度上,我国桉树人工林冠层降雨截留率、穿透雨率、树干茎流率、地表径流率和总径流率分别为19.9%±6.0%、74.3%±5.9%、1.9%±2.1%、15.0%±13.6%和18.7%±16.9%;个别对比研究表明桉树人工林深层土壤含水量和地下水位远低于裸地和当地混交林;由于不同观测区气候、地形、林分特征及经营管理措施等存在差异,桉树人工林的水文效应在空间层面表现出较大的变异性,目前还难以形成桉树人工林种植对流域水资源影响的定论;从桉树人工林水文过程观测的站点数量、林龄阶段、观测期长短等具体指标来看,该领域的相关研究仍然严重不足。未来有必要加强桉树人工林不同组成结构、经营措施及与同区域其他人工林或天然林的对比观测,同时注重桉树人工林不同时空尺度生态水文效应的整合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 人工林 水资源 耗水 水源涵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中苯并噁嗪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晓明 尚秀华 +1 位作者 王有霜 吴志华 《生物技术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20,共12页
植物次生代谢物作为调节生长发育的调节剂和防御物质重要组成部分,其化合物种类是极其复杂的。苯并噁嗪类化合物(benzoxazinoids,BXs)作为生物碱家族的次生代谢物之一,具有天然植物活性物质成分,被应用在药物成分和食品添加剂等领域,其... 植物次生代谢物作为调节生长发育的调节剂和防御物质重要组成部分,其化合物种类是极其复杂的。苯并噁嗪类化合物(benzoxazinoids,BXs)作为生物碱家族的次生代谢物之一,具有天然植物活性物质成分,被应用在药物成分和食品添加剂等领域,其药理和保健作用已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当前,有关BXs化合物研究都集中在禾本科玉米和小麦中,其调节机制研究还不够深入。本文从BXs化合物的组成、分类及代谢途径,详细介绍了其次生代谢过程,进化特征表明其存在特有生物合成簇结构。归纳总结了BXs化合物在植物生长发育中扮演着防御作用,包括对昆虫的防御作用、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和竞争植物的化感作用。并且BXs作为信号分子介导植物对金属离子螯合、响应外界环境刺激和参与植物激素的调节剂,揭示了BXs化合物在植物与环境条件相互作用中的重要功能。同时,总结出BXs化合物目前研究所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相信随着BXs化合物的深入研究必将有力地促进新型农业生产和可持续战略实践的发展,有助于深入挖掘其潜在应用价值,解决当前农林业生产面临的多重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噁嗪 次生代谢 生物合成 防御作用 化感作用 信号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木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王文丽 卢万鸿 +4 位作者 林彦 刘果 黄安瀛 潘靖宜 罗建中 《桉树科技》 2025年第4期87-94,共8页
基因型与环境交互作用(G×E)作为林木遗传改良的核心问题,对整个林木遗传改良进程形成重大挑战。这种交互作用不仅增加了普适性良种的筛选难度、削弱遗传性状的稳定性,还干扰遗传评估的准确性,阻碍育种策略的科学制定,影响遗传改良... 基因型与环境交互作用(G×E)作为林木遗传改良的核心问题,对整个林木遗传改良进程形成重大挑战。这种交互作用不仅增加了普适性良种的筛选难度、削弱遗传性状的稳定性,还干扰遗传评估的准确性,阻碍育种策略的科学制定,影响遗传改良成果的推广应用,成为制约林木遗传育种技术突破、延缓林业可持续发展进程的关键难题。本文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系统归纳了研究林木G×E的两大类方法,即基于数量遗传学的表型分析法(方差分析、AMMI模型、BLUP-GGE联合分析等)与基于基因信息分析的遗传机制研究(表观遗传调控、基因组学、转录组与代谢组联合分析),综述了G×E在林木育种、品质改良、生态适应性和定向育种中的应用进展。关于G×E研究的归纳分析结果表明,结合新遗传模型与多环境数据,解析G×E的遗传模式,精准估计特定环境基因型育种值,有助于优化育种方案、提升良种筛选精准度,有望提升林木遗传改良效率,进而保障木材供给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作 遗传改良 表型分析 遗传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桉树感病叶片球腔菌科和畸腔菌科真菌物种多样性研究进展
4
作者 陈炳银 陈帅飞 《桉树科技》 2024年第1期82-94,共13页
球腔菌科(Mycosphaerellaceae)和畸腔菌科(Teratosphaeriaceae)真菌物种占从桉树感病叶片上分离到的至少382个真菌物种的44%以上。文章介绍了全球桉树感病叶片上球腔菌科和畸腔菌科真菌物种多样性特征;阐明了分子数据对球腔菌科和畸腔... 球腔菌科(Mycosphaerellaceae)和畸腔菌科(Teratosphaeriaceae)真菌物种占从桉树感病叶片上分离到的至少382个真菌物种的44%以上。文章介绍了全球桉树感病叶片上球腔菌科和畸腔菌科真菌物种多样性特征;阐明了分子数据对球腔菌科和畸腔菌科真菌分类的重要性;总结了分离于中国桉树感病叶片上基于分子数据鉴定的球腔菌科和畸腔菌科真菌各个物种的形态特征和分子鉴定等情况;概述了球腔菌科和畸腔菌科真菌物种的鉴定方法和在桉树上的致病力测试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叶斑病 桉树叶枯病 真菌病害 林木病害 病害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创新引领中国桉树研究和产业迅猛发展 被引量:10
5
作者 谢耀坚 《桉树科技》 2022年第1期35-42,共8页
桉树研发全面促进了我国桉树全产业链的快速发展。桉树研究从“六五”开始首次被列入国家科技攻关计划,至“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历时40年持续不断的科技创新研究,促进了我国桉树人工林及其产业的迅猛发展。我国桉树人工林从1986年... 桉树研发全面促进了我国桉树全产业链的快速发展。桉树研究从“六五”开始首次被列入国家科技攻关计划,至“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历时40年持续不断的科技创新研究,促进了我国桉树人工林及其产业的迅猛发展。我国桉树人工林从1986年的46万hm^(2)发展到2018年的546万hm^(2),面积增加了10倍多。目前,全国桉树年产木材超过4000万m^(3),桉树产业全产业链总产值超过4000亿元。桉树创新研究的最新进展主要包括六个方面:种质资源及良种选育研究,良种快繁技术研究,定向培育技术研究,病虫害防控技术研究,生态定位监测研究,制浆造纸、木材加工和林副产品技术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 科技创新 产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指毛桃鉴别及质量标准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燕青 张华林 +3 位作者 李文秀 贺军军 黄安瀛 罗萍 《热带农业科学》 2024年第5期35-40,共6页
五指毛桃作为药食同源中药材具有悠久的应用史,主要有健脾补胃、行气利湿等功效。近年来,由于过分采挖、种植品种混杂及茎枝等不同部位混用,导致五指毛桃质量良莠不齐,真假难辨。本综述查阅了国内外近20年来的文献资料,总结五指毛桃的... 五指毛桃作为药食同源中药材具有悠久的应用史,主要有健脾补胃、行气利湿等功效。近年来,由于过分采挖、种植品种混杂及茎枝等不同部位混用,导致五指毛桃质量良莠不齐,真假难辨。本综述查阅了国内外近20年来的文献资料,总结五指毛桃的功效、鉴别方法及现行质量标准,旨在为五指毛桃准确鉴别及标准化质量评价体系建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指毛桃 鉴别 质量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桉树生长区的柯本气候分类
7
作者 李春旭 欧阳林男 +1 位作者 陈少雄 杨嘉麒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7-76,共10页
【目的】为得到最符合中国国情的桉树生长区气候分类,将海拔和纬度作为影响因素加入柯本气候分类的研究中,可获得更准确的分类结果,为后续桉树引种和栽培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方法】使用空间插值法获得连续30 a的气温和降水量数据... 【目的】为得到最符合中国国情的桉树生长区气候分类,将海拔和纬度作为影响因素加入柯本气候分类的研究中,可获得更准确的分类结果,为后续桉树引种和栽培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方法】使用空间插值法获得连续30 a的气温和降水量数据,并利用海拔和纬度对气温和降水量数据进行校正,结合柯本气候分类法,探究中国桉树生长区的气候分类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桉树生长的十个省(区、市)共划分为12个气候类型,分别为热带疏林草原气候(Aw)、热带季风气候(Am)、草原热性气候(BSh)、常湿暖温热夏气候(Cfa)、常湿暖温温夏气候(Cfb)、冬干暖温热夏气候(Cwa)、冬干暖温温夏气候(Cwb)、冬干冷湿湿夏气候(Dwb)、冬干冷湿冷夏气候(Dwc)、常湿冷温湿夏气候(Dfb)、苔原气候(ET)和冰原气候(EF)。常湿暖温热夏气候(Cfa)类型的分布范围最广,面积最大;面积最小的气候类型为热带季风气候(Am);分布范围最小的气候类型为冰原气候(EF)。云南省的气候类型最多,共包含11个气候类型;江西省和湖南省的气候类型最少,仅有常湿暖温热夏气候(Cfa)和常湿暖温温夏气候(Cfb)两个气候类型。研究区的月降水量和月气温的季节性和变异性均较大,季节性主要是受东亚季风的影响,变异性主要是受海拔和纬度的影响。【结论】将桉树生长的10省(区、市)划分为12个气候类型,引入海拔和纬度作为环境因子可以有效提高分类结果的准确性。在桉树引种栽培中,应充分考虑气候综合条件对桉树生长发育的影响,应避免在极地气候带(E)的苔原气候(ET)和冰原气候(EF)内栽植桉树,桉树的抗寒训练可以在冷温气候带(D)的冬干冷湿湿夏气候(Dwb)、冬干冷湿冷夏气候(Dwc)、常湿冷温湿夏气候(Dfb)内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本气候分类 桉树 降水量 气温 海拔 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早期引种蓝花楹花期物候研究初报
8
作者 丘建煌 张国武 +4 位作者 杨丽梅 吕超群 张沛健 刘学锋 陈银霞 《桉树科技》 2022年第4期35-42,共8页
蓝花楹是以观蓝紫色花系而著称的高大乔木园林景观树种。为探讨蓝花楹的花期物候变化规律,更好地服务于该树种的适应性选择等生产实践,对早期引种栽培在中国8省区17个地区的蓝花楹进行连续多年花期物候观测,并结合其所处地理气候环境进... 蓝花楹是以观蓝紫色花系而著称的高大乔木园林景观树种。为探讨蓝花楹的花期物候变化规律,更好地服务于该树种的适应性选择等生产实践,对早期引种栽培在中国8省区17个地区的蓝花楹进行连续多年花期物候观测,并结合其所处地理气候环境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蓝花楹第一次开花花期为三月上旬至六月上旬,花期长普遍在30~75 d,盛花期长约15~45 d。栽植于不同地区的蓝花楹花期物候在开花时期、花期持续时间长短以及开花效果等方面均有较大差别。云南开远、蒙自、文山及四川西昌一带的蓝花楹较早进入盛花期,其中云南开远最早;四川成都、内江、宜宾一带,福建福州、江西等地的蓝花楹较晚进入盛花期,其中江西会昌最晚;盛花期开花效果以栽植在云南开远、蒙自、昆明、文山以及四川西昌等地区的蓝花楹表现最好,开花时叶片落尽。花期物候出现时间与经度、纬度均呈正相关,与海拔呈负相关;花期及盛花期的持续时间与日照时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花期前积温、降雨量均呈负相关;不同年份上述各指标的相关显著性一致,但程度略有差异。蓝花楹的花期物候体现了较明显的地理气候变异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花楹 花期物候 地理气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土壤中丽赤壳属真菌物种多样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刘颖 陈帅飞 《桉树科技》 2022年第2期48-59,共12页
丽赤壳属真菌的一些物种是重要的植物病原菌,该属真菌在土壤中广泛分布。致病力测试结果表明一些分离于土壤的丽赤壳属物种对接种的桉树苗有很强的致病性。本文简要介绍了全球丽赤壳属物种多样性特征;总结了我国土壤中丽赤壳属真菌物种... 丽赤壳属真菌的一些物种是重要的植物病原菌,该属真菌在土壤中广泛分布。致病力测试结果表明一些分离于土壤的丽赤壳属物种对接种的桉树苗有很强的致病性。本文简要介绍了全球丽赤壳属物种多样性特征;总结了我国土壤中丽赤壳属真菌物种多样性特征,阐述了各物种的分布范围、形态特征和致病性等;概述了影响森林土壤中真菌多样性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病害 真菌分布 土壤真菌 桉树叶焦枯病 病害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业科技期刊编辑职业素养评价与建议 被引量:2
10
作者 周群英 程红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76-84,共9页
采用问卷形式对林业科技期刊编辑职业素养进行调查,包括专业素质、品格素质和心理素质3个一级指标及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思想道德、工作态度、认知能力和适应能力6个二级指标,获得有效问卷220份并用于分析,旨在为培养编辑人才提供参考... 采用问卷形式对林业科技期刊编辑职业素养进行调查,包括专业素质、品格素质和心理素质3个一级指标及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思想道德、工作态度、认知能力和适应能力6个二级指标,获得有效问卷220份并用于分析,旨在为培养编辑人才提供参考。结果发现,林业科技期刊编辑学科专业知识优势突出,出版专业知识有所欠缺。编校能力、版面设计能力和信息处理及应用能力水平较高,新媒体技术应用能力较差。总体品德端正,但在担当和进取方面需加强。心理素质处于较理想状态。对编辑知识、技能和必备工具3项显性能力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各指标之间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正相关,表明编辑显性能力是相辅相成的。结合调查结果,提出了进一步提升林业科技期刊编辑职业素养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科技期刊编辑 专业素质 品格素质 心理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本植物组织培养及器官从头再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1
作者 陈铭秋 刘果 +3 位作者 林彦 黄安瀛 翟江博 罗建中 《桉树科技》 2023年第4期85-96,共12页
组织培养技术是研究木本植物再生和繁殖的一种重要手段。文章总结了木本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及器官再生的分子调控机制研究进展,明确了木本植物再生体系的建立与内因(外植体基因型、生理状态等)和外因(植物激素、培养条件等)密切相关。基... 组织培养技术是研究木本植物再生和繁殖的一种重要手段。文章总结了木本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及器官再生的分子调控机制研究进展,明确了木本植物再生体系的建立与内因(外植体基因型、生理状态等)和外因(植物激素、培养条件等)密切相关。基因表达、激素信号途径和其他信号通路在木本植物器官从头再生过程中发挥着关键调控作用。不定芽和生根诱导困难是木本植物再生的瓶颈,未来应进一步深入研究木本植物再生的调控机制,以提高木本植物的再生效率和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本植物 组织培养 器官发生 调控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桉树大径材培育模式和效益分析——基于“十三五”桉树大径材培育技术研究实践 被引量:14
12
作者 何沙娥 陈少雄 +2 位作者 欧阳林男 张维耀 刘学锋 《桉树科技》 2022年第1期43-47,共5页
针对我国桉树大径材培育技术模式缺乏的问题,本文介绍了我国桉树大径材的基本定义和主要培育技术的贡献力,总结了中国林科院速生树木研究所“十三五”期间桉树大径材培育的3种密度控制技术模式和经济效益。模式一“初植密度3 m×4 ... 针对我国桉树大径材培育技术模式缺乏的问题,本文介绍了我国桉树大径材的基本定义和主要培育技术的贡献力,总结了中国林科院速生树木研究所“十三五”期间桉树大径材培育的3种密度控制技术模式和经济效益。模式一“初植密度3 m×4 m培育模式”,9年生时胸径16 cm以上立木蓄积量和净现值分别为229.44 m^(3)·hm^(-2)和40193元·hm^(-2),较常规密度2 m×4 m培育模式的分别提高了35.41%和29.68%;模式二“中龄林间伐模式”,间伐3.5年后直径16 cm以上立木蓄积量和净现值分别为370.90 m^(3)·hm^(-2)和74852.27元·hm^(-2),比不间伐对照的分别提高了56.0%和26.39%;模式三“幼龄林间伐模式”,间伐4年后直径16 cm以上立木蓄积量和净现值分别为157.20m^(3)·hm^(-2)和61572.04元·hm^(-2),比不间伐对照的分别提高了90.91%和107.45%。这些技术模式的提出为我国桉树大径材培育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 大径材 培育模式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RF转录因子在植物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杨雪芮 何沙娥 陈少雄 《桉树科技》 2022年第3期57-66,共10页
生长调节因子(Growth-regulating Factors,GRFs)作为植物中特有的转录因子,参与调控植物的多个生长发育过程。GRF的典型特征为含有QLQ和WRC两个高度保守结构域。GRFs主要通过调节细胞增殖或扩张调控植物的叶片、根、茎、花和种子的初生... 生长调节因子(Growth-regulating Factors,GRFs)作为植物中特有的转录因子,参与调控植物的多个生长发育过程。GRF的典型特征为含有QLQ和WRC两个高度保守结构域。GRFs主要通过调节细胞增殖或扩张调控植物的叶片、根、茎、花和种子的初生生长,在次生生长、碳-氮代谢以及激素和非生物胁迫响应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主要综述了GRFs结构特征、调控形式及其在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中的生物学功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深入研究GRFs转录因子的功能提供一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Fs 转录因子 植物 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种桉树基因型对叶焦枯病病原菌抗病性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梁雪莹 林彦 卢万鸿 《桉树科技》 2023年第3期1-10,共10页
由丽赤壳属真菌引起的叶焦枯病是我国桉树人工林重要病害,选育抗病品种是防控该病害的重要途径之一。本研究将引起桉树叶焦枯病的3种丽赤壳属病原菌,通过孢子悬浮液(浓度为5×10^(4) conidia•mL^(‒1))喷雾接种法接种至14个桉树基因... 由丽赤壳属真菌引起的叶焦枯病是我国桉树人工林重要病害,选育抗病品种是防控该病害的重要途径之一。本研究将引起桉树叶焦枯病的3种丽赤壳属病原菌,通过孢子悬浮液(浓度为5×10^(4) conidia•mL^(‒1))喷雾接种法接种至14个桉树基因型苗木,通过比较感病指数来评估不同桉树基因型的抗病性。结果表明:不同丽赤壳属病原菌物种对同一桉树基因型的致病力存在差异,不同桉树基因型对丽赤壳属病原菌的抗病性差异达显著水平,其中桉树基因型GZ-1的抗病性最强。本研究结果拟为桉树人工林抗病基因型的选择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叶焦枯病 桉树杂交种 抗病性 病害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伐与修枝对人工林土壤质量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士韬 欧阳林男 +4 位作者 陈少雄 杨嘉麒 何沙娥 郑嘉琪 杨雪芮 《桉树科技》 2023年第1期72-81,共10页
间伐与修枝作为人工林常用的抚育措施,通过影响林分密度和林下光照强度等改善森林生态系统和林分结构,是在全球人工林面积不断增加的前提背景下,解决人工林地力衰退等生态问题的有效途径。文章总结了间伐与修枝对桉树人工林以及其他林... 间伐与修枝作为人工林常用的抚育措施,通过影响林分密度和林下光照强度等改善森林生态系统和林分结构,是在全球人工林面积不断增加的前提背景下,解决人工林地力衰退等生态问题的有效途径。文章总结了间伐与修枝对桉树人工林以及其他林木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和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以期为优化营林措施、提高林分综合质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质量 间伐 修枝 土壤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尾巨桉人工林生物量分配格局的林龄效应及异速生长方程优化 被引量:2
16
作者 曹昊阳 杜阿朋 +4 位作者 许宇星 竹万宽 黄润霞 刘宇升 王志超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24-1133,共10页
【目的】分析桉树Eucalyptus spp.人工林生物量分配格局随林龄的变化特征,为精准评估中国桉树产业碳储量及碳汇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方法】以雷州半岛尾巨桉E.urophylla×E.grandis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整株收获法测定1、2、... 【目的】分析桉树Eucalyptus spp.人工林生物量分配格局随林龄的变化特征,为精准评估中国桉树产业碳储量及碳汇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方法】以雷州半岛尾巨桉E.urophylla×E.grandis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整株收获法测定1、2、3、6、10年生的57株尾巨桉各器官的生物量,并利用胸径(D_(BH))、树高(H)和胸径-树高(D_(BH)^(2)H和D_(BH)H)作为自变量分别建立不加入林龄变量与加入林龄变量的各器官生物量、地上生物量和总生物量的异速生长模型,进而筛选最优模型。【结果】尾巨桉各器官的生物量均随林龄增大而增大,但各器官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比例随林龄变化的特征并不相同,其中干生物量占比随林龄的增大而增大,由1年生的45.21%增长至10年生的68.25%;枝和叶的生物量占比则随林龄的增大而减小,分别由1年生的19.43%和16.31%减少至10年生的10.51%和2.91%;根生物量占比随林龄先增大后减小,由1年生的19.05%增长至3年生的25.21%后,逐渐下降到10年生的18.33%。尾巨桉的根冠比为0.16~0.39。在各器官生物量最优模型选择上,以D_(BH)为自变量且未加入林龄变量的模型对根生物量和总生物量的预测优于其他模型;以D_(BH)^(2)H为自变量且加入林龄变量的模型对叶生物量和地上生物量的预测最佳;以D_(BH)、H和林龄3个变量为自变量的模型对枝生物量的预测最佳;在对干生物量的预测精度对比中,以D_(BH)H与以D_(BH)^(2)H+林龄为自变量的预测模型之间无显著差异,均能较好地预测干生物量。【结论】林龄对尾巨桉人工林各器官生物量分配比例影响较大,加入了林龄的异速生长模型对桉树人工林枝、叶和地上生物量的预测精度显著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巨桉 林龄 生物量 分配格局 异速生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发桉树病害的丽赤壳属真菌物种多样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梁雪莹 陈帅飞 《桉树科技》 2022年第2期60-68,共9页
由丽赤壳属(Calonectria)真菌引起的叶焦枯病是我国和其他多个国家桉树的重要病害。本文对世界范围内引发桉树叶焦枯病的丽赤壳属各个物种的典型特征进行了综述;对丽赤壳属病原菌在桉树上致病机制研究进展及桉树抗病基因型选择研究进展... 由丽赤壳属(Calonectria)真菌引起的叶焦枯病是我国和其他多个国家桉树的重要病害。本文对世界范围内引发桉树叶焦枯病的丽赤壳属各个物种的典型特征进行了综述;对丽赤壳属病原菌在桉树上致病机制研究进展及桉树抗病基因型选择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叶焦枯病 物种多样性 病害防控 真菌病害 森林病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伐与修枝对人工林木材质量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士韬 欧阳林男 +1 位作者 陈少雄 杨嘉麒 《广西林业科学》 2023年第6期803-811,共9页
木材质量是决定木材适用性的重要因素。间伐与修枝是人工林经营常用的抚育措施,能减少林分密度,降低林分竞争压力,增加光利用率,改善林分结构。合理间伐和修枝对木材质量有影响。该文梳理两种措施对木材物理力学性质、外观质量、微纤丝... 木材质量是决定木材适用性的重要因素。间伐与修枝是人工林经营常用的抚育措施,能减少林分密度,降低林分竞争压力,增加光利用率,改善林分结构。合理间伐和修枝对木材质量有影响。该文梳理两种措施对木材物理力学性质、外观质量、微纤丝角、纤维形态和化学性质的影响,探讨两种措施对木材质量的综合影响。间伐和修枝对木材质量的影响机制仍需进行深入研究,包括间伐和修枝引起的风荷载、内源激素和微观结构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木材的物理力学性质、干缩特性和外观质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材质量 间伐 修枝 人工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桉树速生林机械修枝现状分析及展望 被引量:2
19
作者 韩立志 羿宏雷 +7 位作者 吴志华 付敏 吴晓峰 李芝茹 李全罡 张北航 陈荣强 谭志域 《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 2024年第9期6-14,共9页
修枝对桉树速生林的无节材培育具有重要作用,也是桉树大径材培育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针对桉树速生林修枝的作用及修枝机械发展现状进行了论述,分析了桉树速生林的生长特点,以及修枝对桉树速生林优质木材培育的作用和修枝机械的发展现... 修枝对桉树速生林的无节材培育具有重要作用,也是桉树大径材培育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针对桉树速生林修枝的作用及修枝机械发展现状进行了论述,分析了桉树速生林的生长特点,以及修枝对桉树速生林优质木材培育的作用和修枝机械的发展现状。提出桉树速生林修枝机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建议借鉴机器人等相关领域的人工智能、信息融合、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先进技术,研制适合桉树速生林修枝的高性能修枝机。将对桉树速生林修枝培育及高性能的修枝机研制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速生林 林木修枝 修枝机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气候适应性桉树品系对焦枯病的抗病差异
20
作者 李国清 梁裕华 +3 位作者 罗建中 刘倩丽 黄定武 刘菲菲 《桉树科技》 2025年第3期61-67,共7页
由丽赤壳属真菌引发的桉树焦枯病频繁发生,严重影响我国桉树产业的经济和生态效益。选育抗病品系是针对该病害进行绿色综合防控最重要的手段之一。采用菌丝悬浮液无伤接种法对13个桉树纯种及5个杂交品系接种桉树焦枯病优势病原菌物种Cal... 由丽赤壳属真菌引发的桉树焦枯病频繁发生,严重影响我国桉树产业的经济和生态效益。选育抗病品系是针对该病害进行绿色综合防控最重要的手段之一。采用菌丝悬浮液无伤接种法对13个桉树纯种及5个杂交品系接种桉树焦枯病优势病原菌物种Calonectria pseudoreteaudii,基于病情指数划分各桉树品系的抗病性等级。结果表明:供试的18个桉树品系抗病性差异明显,其中9个为中抗品系,2个为中感品系,7个为高感品系。在3个不同气候适应区域的测试桉树品系中,云贵高原地区的直杆桉、高原丘陵过渡区的邓恩桉以及粤桂地区的5个杂交无性系、赤桉和托里桉表现出一定的抗病能力。该研究为适应不同气候区域的桉树人工林抗病品系选择及绿色综合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 焦枯病 丽赤壳属 抗病性 病害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