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外源碳输入对华北平原农田和湿地土壤有机碳矿化及其温度敏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
8
1
作者
魏圆云
崔丽娟
+4 位作者
张曼胤
刘魏魏
王大安
杨思
肖红叶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463-1471,共9页
研究外源碳输入和气候变暖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对于深入理解土壤有机碳的稳定和积累机制以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为期35 d的室内培养试验,利用^13C稳定同位素标记技术,研究了华北平原典型农田和湿地土壤在15℃和2...
研究外源碳输入和气候变暖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对于深入理解土壤有机碳的稳定和积累机制以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为期35 d的室内培养试验,利用^13C稳定同位素标记技术,研究了华北平原典型农田和湿地土壤在15℃和25℃下的土壤有机碳矿化及激发效应。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类型(农田/湿地)、温度(15℃/25℃)和葡萄糖添加[0.4 mg(C)·g^-1]对土壤有机碳矿化均具有显著影响。在相同培养温度下,未添加葡萄糖的农田和湿地土壤有机碳矿化无显著差异,而添加葡萄糖处理下农田土壤有机碳矿化显著高于湿地土壤。除湿地土壤在15℃下培养外,添加葡萄糖显著促进了农田和湿地土壤有机碳矿化,农田土壤有机碳矿化的激发效应显著高于湿地土壤。温度升高显著促进了农田和湿地土壤有机碳矿化,培养过程中土壤有机碳矿化温度敏感性Q10为1.2~1.6,土地利用类型和葡萄糖添加对土壤有机碳矿化温度敏感性的影响都不显著。在温度升高和外源碳输入的共同作用下,农田土壤有机碳矿化显著高于湿地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矿化
外源碳输入
气候变暖
土地利用类型
激发效应
温度敏感性
^13C稳定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宜宾段)水生植物多样性研究
2
作者
郭浩帆
贾廷彬
+9 位作者
杨家军
周泽峰
张磊
赵婉西
张荣琪
许银
陈星宇
罗雪
刘刚
宁宇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1期90-97,共8页
结合样线法与样方法,对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宜宾段)进行水生植物调查。采用聚类分析法将植物群落划分为不同群丛。采用Shannon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Patrick丰富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对不同群落进行多...
结合样线法与样方法,对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宜宾段)进行水生植物调查。采用聚类分析法将植物群落划分为不同群丛。采用Shannon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Patrick丰富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对不同群落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保护区(宜宾段)共有植物63科159属229种,主要代表性植物包括火炭母(Persicaria chinensis)、疏花水柏枝(Myricaria laxiflora)、野胡萝卜(Daucus carota)等。植物群丛可划分为“五节芒-芦苇群丛”“野胡萝卜-小蓬草群丛”“秋华柳-疏花水柏枝群丛”和“火炭母-棒头草-广布野豌豆群丛”。“野胡萝卜-小蓬草群丛”植物多样性显著低于其他群丛,“五节芒-芦苇群丛”植物多样性显著低于“秋华柳-疏花水柏枝群丛”和“火炭母-棒头草-广布野豌豆群丛”。对保护区(宜宾段)水生植物多样性现状进行了报道,揭示保护区(宜宾段)入侵植物对本土植物多样性有严重影响,说明防止长江生态系统植物多样性减少及控制外来植物入侵应成为保护区(宜宾段)管理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流域
水生植物
多样性指数
植物群丛
入侵物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连续小波变换和随机森林的芦苇叶片汞含量反演
被引量:
7
3
作者
李梦洁
张曼胤
+6 位作者
崔丽娟
王贺年
郭子良
李伟
魏圆云
杨思
龙颂元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730-1738,共9页
植物重金属污染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之一,高光谱技术为快速、大面积监测植被重金属含量提供了可能性。本研究以重金属汞(Hg)和湿地植物芦苇为研究对象,采用连续小波变换(CWT)和随机森林(RF)算法相结合的方法建立芦苇叶片...
植物重金属污染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之一,高光谱技术为快速、大面积监测植被重金属含量提供了可能性。本研究以重金属汞(Hg)和湿地植物芦苇为研究对象,采用连续小波变换(CWT)和随机森林(RF)算法相结合的方法建立芦苇叶片总汞含量反演模型,以期寻求一种较为精准的植物汞污染反演模型,未来可通过高光谱技术建立模型来无损、快速估测湿地植物重金属汞污染情况,为湿地生态系统的监测提供方法支持。结果表明:芦苇叶片总汞含量敏感波段主要分布在可见光波段419~522 nm、664~695 nm和724~876nm以及近红外波段1 450~1 558 nm和1 972~2 500 nm;经CWT变换后,小波系数与叶片总汞含量的相关系数绝对值提高0.04~0.18,所构建的预测反演模型拟合效果R^2提高0.107~0.177,模型精度RMSE提高0.008~0.013,其中利用经小波变换的去包络线光谱(CR-CWT)数据建立的RF模型对芦苇叶片总汞含量的反演精度和拟合效果最优(R^2=0.713,RMSE=0.127);同时在土壤总汞含量约为20 mg?kg^(-1)时,采用CR-CWT数据构建RF模型的方法来反演芦苇叶片总汞含量更为准确和可靠(R^2=0.825,RMSE=0.051)。因此,利用RF算法进行植被重金属含量的反演具有一定的现实可行性,而结合CWT后所构建的反演模型对指导植被重金属含量监测更具参考价值,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小波变换
随机森林
高光谱
重金属汞
芦苇叶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外源碳输入对华北平原农田和湿地土壤有机碳矿化及其温度敏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
8
1
作者
魏圆云
崔丽娟
张曼胤
刘魏魏
王大安
杨思
肖红叶
机构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湿地研究所/湿地生态功能与恢复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河北衡水湖
湿地
生态
系统国家定位观测
研究
站
出处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463-1471,共9页
基金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CAFBB2017QA041)资助~~
文摘
研究外源碳输入和气候变暖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对于深入理解土壤有机碳的稳定和积累机制以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为期35 d的室内培养试验,利用^13C稳定同位素标记技术,研究了华北平原典型农田和湿地土壤在15℃和25℃下的土壤有机碳矿化及激发效应。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类型(农田/湿地)、温度(15℃/25℃)和葡萄糖添加[0.4 mg(C)·g^-1]对土壤有机碳矿化均具有显著影响。在相同培养温度下,未添加葡萄糖的农田和湿地土壤有机碳矿化无显著差异,而添加葡萄糖处理下农田土壤有机碳矿化显著高于湿地土壤。除湿地土壤在15℃下培养外,添加葡萄糖显著促进了农田和湿地土壤有机碳矿化,农田土壤有机碳矿化的激发效应显著高于湿地土壤。温度升高显著促进了农田和湿地土壤有机碳矿化,培养过程中土壤有机碳矿化温度敏感性Q10为1.2~1.6,土地利用类型和葡萄糖添加对土壤有机碳矿化温度敏感性的影响都不显著。在温度升高和外源碳输入的共同作用下,农田土壤有机碳矿化显著高于湿地土壤。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矿化
外源碳输入
气候变暖
土地利用类型
激发效应
温度敏感性
^13C稳定同位素
Keywords
Soil organic carbon mineralization
Exogenous carbon input
Climate warming
Land use type
Priming effect
Temperature sensitivity
^13C stable isotope
分类号
S154.1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宜宾段)水生植物多样性研究
2
作者
郭浩帆
贾廷彬
杨家军
周泽峰
张磊
赵婉西
张荣琪
许银
陈星宇
罗雪
刘刚
宁宇
机构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生态
保护与修复
研究所
出处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1期90-97,共8页
基金
宜宾市林业和草原局资助项目“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监测项目”(N511501202300-0373)。
文摘
结合样线法与样方法,对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宜宾段)进行水生植物调查。采用聚类分析法将植物群落划分为不同群丛。采用Shannon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Patrick丰富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对不同群落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保护区(宜宾段)共有植物63科159属229种,主要代表性植物包括火炭母(Persicaria chinensis)、疏花水柏枝(Myricaria laxiflora)、野胡萝卜(Daucus carota)等。植物群丛可划分为“五节芒-芦苇群丛”“野胡萝卜-小蓬草群丛”“秋华柳-疏花水柏枝群丛”和“火炭母-棒头草-广布野豌豆群丛”。“野胡萝卜-小蓬草群丛”植物多样性显著低于其他群丛,“五节芒-芦苇群丛”植物多样性显著低于“秋华柳-疏花水柏枝群丛”和“火炭母-棒头草-广布野豌豆群丛”。对保护区(宜宾段)水生植物多样性现状进行了报道,揭示保护区(宜宾段)入侵植物对本土植物多样性有严重影响,说明防止长江生态系统植物多样性减少及控制外来植物入侵应成为保护区(宜宾段)管理的重点。
关键词
长江流域
水生植物
多样性指数
植物群丛
入侵物种
Keywords
Yangtze River Basin
Aquatic plant
Biodiversity index
Plant association
Invasive species
分类号
S759.9 [农业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连续小波变换和随机森林的芦苇叶片汞含量反演
被引量:
7
3
作者
李梦洁
张曼胤
崔丽娟
王贺年
郭子良
李伟
魏圆云
杨思
龙颂元
机构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湿地研究所/湿地生态功能与恢复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河北衡水湖
湿地
生态
系统国家定位观测
研究
站
北京
汉石桥
湿地
生态
系统国家定位观测
研究
站
出处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730-1738,共9页
基金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CAFINT2014K05)资助~~
文摘
植物重金属污染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之一,高光谱技术为快速、大面积监测植被重金属含量提供了可能性。本研究以重金属汞(Hg)和湿地植物芦苇为研究对象,采用连续小波变换(CWT)和随机森林(RF)算法相结合的方法建立芦苇叶片总汞含量反演模型,以期寻求一种较为精准的植物汞污染反演模型,未来可通过高光谱技术建立模型来无损、快速估测湿地植物重金属汞污染情况,为湿地生态系统的监测提供方法支持。结果表明:芦苇叶片总汞含量敏感波段主要分布在可见光波段419~522 nm、664~695 nm和724~876nm以及近红外波段1 450~1 558 nm和1 972~2 500 nm;经CWT变换后,小波系数与叶片总汞含量的相关系数绝对值提高0.04~0.18,所构建的预测反演模型拟合效果R^2提高0.107~0.177,模型精度RMSE提高0.008~0.013,其中利用经小波变换的去包络线光谱(CR-CWT)数据建立的RF模型对芦苇叶片总汞含量的反演精度和拟合效果最优(R^2=0.713,RMSE=0.127);同时在土壤总汞含量约为20 mg?kg^(-1)时,采用CR-CWT数据构建RF模型的方法来反演芦苇叶片总汞含量更为准确和可靠(R^2=0.825,RMSE=0.051)。因此,利用RF算法进行植被重金属含量的反演具有一定的现实可行性,而结合CWT后所构建的反演模型对指导植被重金属含量监测更具参考价值,应用前景广阔。
关键词
连续小波变换
随机森林
高光谱
重金属汞
芦苇叶片
Keywords
Continuous wavelet transformation
Random forest
Hyperspectral data
Heavy metal mercury
Reed leaf
分类号
X5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外源碳输入对华北平原农田和湿地土壤有机碳矿化及其温度敏感性的影响
魏圆云
崔丽娟
张曼胤
刘魏魏
王大安
杨思
肖红叶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宜宾段)水生植物多样性研究
郭浩帆
贾廷彬
杨家军
周泽峰
张磊
赵婉西
张荣琪
许银
陈星宇
罗雪
刘刚
宁宇
《安徽农业科学》
20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基于连续小波变换和随机森林的芦苇叶片汞含量反演
李梦洁
张曼胤
崔丽娟
王贺年
郭子良
李伟
魏圆云
杨思
龙颂元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