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3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物单宁化学结构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48
1
作者 张亮亮 汪咏梅 +2 位作者 徐曼 吴冬梅 陈笳鸿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07-116,共10页
植物单宁的各种性质,包括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蛋白质结合能力等主要取决于其化学结构特别是分子质量的大小(聚合度)。因此对植物单宁化学结构的研究已成为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近10年来,国内外对植物单宁化学结构与分析... 植物单宁的各种性质,包括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蛋白质结合能力等主要取决于其化学结构特别是分子质量的大小(聚合度)。因此对植物单宁化学结构的研究已成为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近10年来,国内外对植物单宁化学结构与分析方法的研究工作新进展。薄层色谱(TLC)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可鉴定样品中所含单宁的结构类型;核磁共振(NMR)及质谱(MS)技术可对植物单宁纯化物进行结构测定;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离子化飞行时间(MALDI-TOF)质谱技术可对植物单宁混合物进行结构分析,并被证明是一种分析多分散的植物单宁聚合物的理想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多酚 植物单宁 化学结构 分析方法 MALDI-TOF 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中茶皂素的化学结构及提取分离工艺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2
作者 周昊 王成章 +1 位作者 陈虹霞 宫坤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B10期233-237,共5页
油茶皂素是一种性能优良的表面活性剂和阻燃剂,具有溶血、杀菌、杀虫、消炎、镇痛、抗癌等功能,另外还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等作用,已广泛应用于建材、日用化工、纺织、生物农药和畜禽饲料及食品工业。作者总结了国内外对油茶皂素的化学结... 油茶皂素是一种性能优良的表面活性剂和阻燃剂,具有溶血、杀菌、杀虫、消炎、镇痛、抗癌等功能,另外还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等作用,已广泛应用于建材、日用化工、纺织、生物农药和畜禽饲料及食品工业。作者总结了国内外对油茶皂素的化学结构和分离纯化的研究,指出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发展的趋势,为油茶皂素的化学和加工提供基础,旨在促进油茶皂素的进一步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茶皂素 分离 纯化 结构 加工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漆树资源的化学成分及其综合利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3
作者 董艳鹤 王成章 +1 位作者 宫坤 张飞龙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B10期225-232,共8页
介绍了漆树的分布、品种及其资源产销量,重点综述了生漆、生漆多糖、漆酶、糖蛋白和漆蜡(油)等化学成分的结构特征,提取分离方法及其生物活性和应用现状,提出了漆树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思路。
关键词 漆树 生漆 漆多糖 漆酶 漆蜡(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分析方法在脂松香种类化学鉴别上的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王振洪 宋湛谦 +1 位作者 商士斌 叶伯蕙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2007年第5期37-43,共7页
用纯马尾松松脂、纯湿地松松脂、纯思茅松松脂制得松香样品;应用DB-5毛细管柱对松香样品中主要的树脂酸含量进行了气相色谱定量分析;通过测定松香样品中异海松酸GC含量和海松酸/异海松酸GC含量的比值,可以确定并鉴别松香所属种类。... 用纯马尾松松脂、纯湿地松松脂、纯思茅松松脂制得松香样品;应用DB-5毛细管柱对松香样品中主要的树脂酸含量进行了气相色谱定量分析;通过测定松香样品中异海松酸GC含量和海松酸/异海松酸GC含量的比值,可以确定并鉴别松香所属种类。纯马尾松、湿地松、思茅松松香的异海松酸GC含量及海松酸/异海松酸GC含量的比值分别是:〈2%为8.58;4%~5%为1.24;≥14%为0.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松香 种类鉴别 异海松酸 海松酸/异海松酸量比值 松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尾松、樟子松、臭冷杉针叶精油的化学成分比较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薄采颖 郑光耀 宋强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5-50,共6页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马尾松、樟子松、臭冷杉针叶中提取针叶精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针叶精油的化学成分。结果表明:马尾松、樟子松、臭冷杉3种针叶精油的提取得率分别为0.50%、0.43%、0.48%。从马尾松针叶精油中鉴定出46个...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马尾松、樟子松、臭冷杉针叶中提取针叶精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针叶精油的化学成分。结果表明:马尾松、樟子松、臭冷杉3种针叶精油的提取得率分别为0.50%、0.43%、0.48%。从马尾松针叶精油中鉴定出46个化合物,占总离子流色谱中出峰面积的99.24%,主要为:α-蒎烯(16.30%)、β-石竹烯(14.65%)、β-蒎烯(9.38%)等;从樟子松针叶精油中鉴定出37个化合物,占总离子流色谱中出峰面积的99.08%,主要为:δ-杜松烯(18.55%)、α-杜松醇(10.23%)、τ-依兰醇(9.84%)等;从臭冷杉针叶精油中鉴定出48个化合物,占总离子流色谱中出峰面积的99.73%,主要为:乙酸龙脑酯(19.16%)、α-柠檬烯(14.93%)、樟脑(10.73%)等。马尾松针叶精油中单萜化合物占43.80%,倍半萜化合物占50.21%,二萜化合物占4.63%;樟子松针叶精油中单萜化合物占12.72%,倍半萜化合物占84.73%,二萜化合物占0.25%;臭冷杉针叶精油中单萜化合物占75.59%,倍半萜化合物占20.46%,二萜化合物占1.72%。马尾松、樟子松、臭冷杉3种针叶精油的提取得率相差不大,但它们的化学组成及其含量有明显的差异,可能与树种、树龄以及生长环境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樟子松 臭冷杉 精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草化学机械制浆预处理方法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李红斌 房桂干 +1 位作者 邓拥军 李萍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1-84,共4页
使用麦草原料制取漂白化学机械浆,为了后续多段漂白能够获得高白度的纸浆,研究了3种不同的化学药品用于预浸渍阶段对未漂白浆的光学和物理性能的影响,包括成浆白度、成浆强度指标、纤维筛分级分,并比较了磨浆的比能耗和废水污染负荷。... 使用麦草原料制取漂白化学机械浆,为了后续多段漂白能够获得高白度的纸浆,研究了3种不同的化学药品用于预浸渍阶段对未漂白浆的光学和物理性能的影响,包括成浆白度、成浆强度指标、纤维筛分级分,并比较了磨浆的比能耗和废水污染负荷。研究结果表明,与碱性过氧化氢(2.0% NaOH、1.5% H2O2、0.4% DTPA)处理(P工艺)磨浆相比亚硫酸钠(2.0%Na2SO3、2.0%Na2CO3、0.4%DTPA)预处理(S工艺)磨浆比能耗降低了33%,果胶酶(10IU/g以绝干浆计)/碱性过氧化氢(2.0%NaOH、1.5%H2O2、0.4%DTPA)预处理(Pe/P工艺)也可以降低磨浆比能耗10%,P工艺预处理与S工艺预处理均能提高成浆白度,Pe/P工艺预处理成浆呈现暗红色;P工艺预处理成浆物理强度高于其他两种浆;S工艺预处理磨浆段废水化学耗氧量(COD)发生量较高,达到84.09kg/t(以绝干浆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草化学机械浆 碱性过氧化氢 果胶酶 亚硫酸钠 双螺杆磨浆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亚)临界水热液化降解木质素为酚类化学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薄采颖 周永红 +2 位作者 胡立红 贾普友 周静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85-190,共6页
木质素是一种自然界唯一能提供再生芳基化合物的天然可再生资源。水热液化技术是一种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的高新技术,不仅能将木质素转化为生物燃料,也可将木质素转化为酚类化合物等高附加值化学品。文中阐述了超(亚)临界水热液化降解... 木质素是一种自然界唯一能提供再生芳基化合物的天然可再生资源。水热液化技术是一种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的高新技术,不仅能将木质素转化为生物燃料,也可将木质素转化为酚类化合物等高附加值化学品。文中阐述了超(亚)临界水热液化降解木质素为酚类化学品的最新进展,主要介绍了木质素的结构、超(亚)临界水的性质及水热液化的优点,并分析了水热液化木质素的影响因素及反应机理。最后对超(亚)临界水热液化降解木质素为酚类化学品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素 超(亚)临界水 水热液化 酚类化学品 影响因素 反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热化学法制备富氢燃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8
作者 李琳娜 应浩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B10期247-254,共8页
从生物质热化学法制备富氢燃气的特点入手,对生物质催化气化制氢和超临界水气化制氢的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综述了目前国内外生物质热化学制备富氢燃气的研究现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展望了我国生物质热化学法制备富氢燃气的发展前景,对... 从生物质热化学法制备富氢燃气的特点入手,对生物质催化气化制氢和超临界水气化制氢的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综述了目前国内外生物质热化学制备富氢燃气的研究现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展望了我国生物质热化学法制备富氢燃气的发展前景,对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热化学 超临界水 富氢燃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缅甸大果紫檀精油的化学成分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陈虹霞 康秀棠 +2 位作者 尤龙杰 王成章 叶建中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5-72,共8页
采用水蒸气蒸馏(SD)、溶剂热浸提(STE)和亚临界流体萃取(SFE)3种方式提取缅甸大果紫檀精油,并通过GC-MS对3种精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亚临界流体萃取的得率最高(1.95%),水蒸气蒸馏的得率最低(1.03%),溶剂热浸提的精油得率为1.... 采用水蒸气蒸馏(SD)、溶剂热浸提(STE)和亚临界流体萃取(SFE)3种方式提取缅甸大果紫檀精油,并通过GC-MS对3种精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亚临界流体萃取的得率最高(1.95%),水蒸气蒸馏的得率最低(1.03%),溶剂热浸提的精油得率为1.74%。通过GC-MS分析,从水蒸气蒸馏紫檀精油中共检测出38种化合物,主要为β-桉叶醇(69.897%)和桢楠醇(18.055%);溶剂热浸提紫檀精油中检测出48种化合物,主要为β-桉叶醇(50.907%)、后莫紫檀素(13.322%)、桢楠醇(9.333%)、对叔丁基苯甲醚(2.481%)和匙桉醇(2.285%);亚临界流体萃取紫檀精油中检测出48种化合物,主要为β-桉叶醇(47.786%)、后莫紫檀素(13.516%)、二甲基-2,3-二氰-2-丁烯二酸(5.429%)、桢楠醇(5.232%)、对叔丁基苯甲醚(2.699%)和匙桉醇(2.636%)。采用抑菌圏法、最小抑菌浓度(MIC)及最低杀菌浓度(MBC)法比较了3种精油的抑菌作用,发现水蒸气蒸馏精油对肺炎克雷伯氏菌、白色念珠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没有抑制作用,而亚临界流体萃取精油对这3种菌有较好的抑菌效果,其MIC值分别为6.25、25和6.25 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果紫檀 精油 水蒸气蒸馏 亚临界流体萃取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果油的提取工艺及其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陈西娟 王成章 +1 位作者 陈虹霞 叶建中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38-843,共6页
采用正交实验对超临界CO2萃取白果油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比较超声波提取、索氏提取、超临界CO2萃取3种方式对白果油提取率的大小,用最佳提取方式分析不同品种白果中油脂的含量,并用GC-MS分析其成分。结果表明:(1)3种提取方式对白果... 采用正交实验对超临界CO2萃取白果油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比较超声波提取、索氏提取、超临界CO2萃取3种方式对白果油提取率的大小,用最佳提取方式分析不同品种白果中油脂的含量,并用GC-MS分析其成分。结果表明:(1)3种提取方式对白果油提取率的大小顺序为:超临界CO2萃取(添加夹带剂)〉索氏提取〉超声波提取。(2)超临界CO2萃取白果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40℃、压力20 MPa、流速15 L/h、时间3 h并添加石油醚夹带剂,不同品种白果干粉中油脂得率为3.6%-7.11%。(3)GC-MS分析表明:从超临界萃取白果油中鉴定出17种化学成分,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85.4%;超声波和索氏提取相似,分别从提取的白果油中鉴定出10种和9种化学成分,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为90.3%和90.1%;不饱和脂肪酸以十六、十八碳的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果 白果油 不饱和脂肪酸 超临界CO2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3O4@C纳米片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傲 孙康 蒋剑春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16,共8页
以蔗糖为碳源、Fe(NO_3)_3·9H_2O为活性前体、氯化钠为模板剂,通过简单有效的原位沉积结晶和热解等步骤制备了二维Fe_3O_4@C纳米片,采用多种技术手段对Fe_3O_4@C纳米片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测试了其电化学性能。结构表征结果表明:Fe... 以蔗糖为碳源、Fe(NO_3)_3·9H_2O为活性前体、氯化钠为模板剂,通过简单有效的原位沉积结晶和热解等步骤制备了二维Fe_3O_4@C纳米片,采用多种技术手段对Fe_3O_4@C纳米片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测试了其电化学性能。结构表征结果表明:Fe_3O_4@C纳米片由厚度为纳米级的石墨化C片和嵌插在C层表面尺寸分布均匀的Fe_3O_4纳米颗粒组成; Fe_3O_4@C纳米片厚度小于100 nm,比表面积达255 m^2/g,平均孔径为3.79 nm,Fe_3O_4质量分数为36.98%。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Fe_3O_4@C纳米片具有较高的比电容量和优异的倍率性能,1 A/g电流密度下比电容量为436 F/g,20 A/g电流密度下比电容量仍高达332 F/g;但循环稳定性较差,10 A/g下充放电500次后的比电容量为178 F/g,仅有初始比电容量的50.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电容器 FE3O4 炭纳米片 电极材料 循环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桃壳与煤共热解的热重分析及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黄元波 郑志锋 +2 位作者 蒋剑春 戴伟娣 孙云娟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0-36,共7页
利用热重分析在不同升温速率(5~50 K/min)和氮气气氛下对核桃壳、褐煤以及核桃壳-褐煤(质量比1∶1)混合物的热解失重行为进行了研究,求取了热解动力学参数。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升温速率的提高,3种原料的失重率下降,热失重速率升高;核桃... 利用热重分析在不同升温速率(5~50 K/min)和氮气气氛下对核桃壳、褐煤以及核桃壳-褐煤(质量比1∶1)混合物的热解失重行为进行了研究,求取了热解动力学参数。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升温速率的提高,3种原料的失重率下降,热失重速率升高;核桃壳与褐煤共热解时存在协同作用;三者的平衡热解温度分别为568.9、709.9和571.0K。应用Coats-Redfern方法进行热解动力学过程分析表明,3种原料均可由一级反应过程描述。核桃壳快速热解和残余物缓慢热解阶段的平均活化能分别为50.6、17.3 kJ/mol,褐煤的平均活化能为21.1 kJ/mol,核桃壳-褐煤混合物快速热解和残余物缓慢热解阶段的平均活化能分别为34.2和14.5 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壳 褐煤 热解 热重分析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化学机械法制浆的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39
13
作者 房桂干 沈葵忠 李晓亮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5-62,共8页
化学机械法制浆具有原料适应性广、纸浆得率高、流程紧凑、设备投资省等优点,在中国得到了迅速发展。本文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化学机械法制浆生产的发展历程。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指出了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 化学机械法制浆具有原料适应性广、纸浆得率高、流程紧凑、设备投资省等优点,在中国得到了迅速发展。本文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化学机械法制浆生产的发展历程。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指出了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解决的技术建议,为相关装备制造和化学机械法制浆企业生产提供参考。随着国家废纸限制进口政策的实施,造纸工业纤维原料缺口增大,非木纤维原料高得率制浆技术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得率制浆 化学机械法制浆 生产过程影响因素 改善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塑性木质素酚醛树脂固化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胡立红 周永红 +2 位作者 刘红军 张猛 刘欣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22-25,共4页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对热塑性木质素酚醛树脂(LPF)在25~250℃范围内,以5、10、15、20℃/min 升温速率进行了动态同化反应研究。研究表明,随着升温速率的提高,树脂的起始固化温度,T_i、峰顶温度 T_p 以及终了固化温度 T_f 均有提高,LPF ...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对热塑性木质素酚醛树脂(LPF)在25~250℃范围内,以5、10、15、20℃/min 升温速率进行了动态同化反应研究。研究表明,随着升温速率的提高,树脂的起始固化温度,T_i、峰顶温度 T_p 以及终了固化温度 T_f 均有提高,LPF 的固化过程可以通过改变固化剂用量来优化固化行为,当固化剂用量达到12%(质量分数,下同)时其固化曲线与普通酚醛树脂固化曲线接近,且 T_p 大幅降低(与普通酚醛树脂比较)。固化反应热随升温速率和固化剂用量的改变变化不明显。采用 Ozawa 方程对 DSC 数据进行动力学研究,得到 LPF 固化反应活化能为85.64 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塑性 木质素 酚醛树脂 固化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双戊烯脱氢生成对伞花烃的热化学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秋格 毕良武 +6 位作者 赵振东 李冬梅 古研 王婧 薄采颖 陈玉湘 刘先章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B10期17-22,28,共7页
用Benson键贡献法和Benson基团贡献法分别计算以工业双戊烯为原料脱氢生成对伞花烃反应中各反应物、产物及副产物的标准生成焓(△fHm°)、标准熵(SM°)及等压热容(Cp,m°)。通过热力学计算,分别得到各反应物脱氢反... 用Benson键贡献法和Benson基团贡献法分别计算以工业双戊烯为原料脱氢生成对伞花烃反应中各反应物、产物及副产物的标准生成焓(△fHm°)、标准熵(SM°)及等压热容(Cp,m°)。通过热力学计算,分别得到各反应物脱氢反应标准焓变(△rHm°)、反应标准熵变(△rSm°)、标准吉布斯自由能变(△rGm°)以及反应的平衡常数(K),探讨了各热力学数据与温度(T)的关系,并得到553~583K时,工业双戊烯脱氢生成对伞花烃的综合反应焓变和综合吉布斯自由能变分别为:-21.26至-21.33kJ/mol和-118.11至-123.39kJ/mol。本研究为工业双戊烯脱氢制备对伞花烃的工程化和工业化开发提供热力学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戊烯 对伞花烃 Benson键贡献法 Benson基团贡献法 热化学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木屑热解过程及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5
16
作者 林木森 蒋剑春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135-1138,共4页
运用热重分析法研究了氮气下杨木屑的热解过程。在不同的升温速度(5、15、30℃/min)下,对热解TG、DTG、DSC曲线分析,得出杨木屑热解分干燥、预热解、热解和煅烧4个阶段,并且热解随着升温速度的提高出现了热滞后现象。最后通过比较1、1.5... 运用热重分析法研究了氮气下杨木屑的热解过程。在不同的升温速度(5、15、30℃/min)下,对热解TG、DTG、DSC曲线分析,得出杨木屑热解分干燥、预热解、热解和煅烧4个阶段,并且热解随着升温速度的提高出现了热滞后现象。最后通过比较1、1.5、2、3级反应动力学模型,确定1级反应为杨木屑热解的动力学模型,并求出了热解反应的活化能和频率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解 杨木屑 热重分析法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基酪醇的热稳定性和分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原姣姣 叶建中 +1 位作者 王成章 刘玉红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7-92,共6页
研究不同升温速率(β=5、10、20、40 K/min)下羟基酪醇的热稳定性、分解动力学和贮存期。利用热重分析得到羟基酪醇在氮气氛围中不同升温速率(β)下的热分解曲线,运用3种多升温速率法Kissinger法、Friedman法和Flynn-Wall-Ozawa法以... 研究不同升温速率(β=5、10、20、40 K/min)下羟基酪醇的热稳定性、分解动力学和贮存期。利用热重分析得到羟基酪醇在氮气氛围中不同升温速率(β)下的热分解曲线,运用3种多升温速率法Kissinger法、Friedman法和Flynn-Wall-Ozawa法以及2种单升温速率方法 Coats-Redfern法和Achar法进行动力学分析,计算热分解的表观活化能(Ea)和指前因子(A),且根据Ea和A推算羟基酪醇的贮存期。结果显示:羟基酪醇的热分解过程一步完成,在升温速率为10 K/min时,从260-409℃为羟基酪醇的主要失重阶段;TG曲线随着温度的升高而迅速出现陡峭明显的失重台阶,DTG曲线亦出现负值,且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急剧下降,在305.2℃达到了DTG的峰值,此时达到最大热失重速率为-12.91%/min;升温速率的变化对羟基酪醇的分解有影响,随着速率的升高,羟基酪醇的热分解温度逐渐升高,热分解曲线略微向高温移动,呈现了分解滞后现象。羟基酪醇的热分解机制符合一维扩散(D1)模型。测得平均Ea为122.40 k J/mol,A为3.37×1010min-1。根据Ea和A可推断,在室温25℃下,羟基酪醇在氮气氛围下的理论贮存期为4-5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酪醇 热分析 热重 热分解动力学 贮存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态混合管式反应器连续化制备生物柴油的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洁 蒋剑春 +3 位作者 聂小安 李科 常侠 吴欢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5-59,共5页
以棉籽油和甲醇为原料,利用自制的静态混合管式反应器,在催化剂和共溶剂的共同参与下连续化制备生物柴油,研究其反应动力学。当催化剂KOH用量为油脂质量的0.6%,甲醇和棉籽油物质的量之比(醇油比)为28∶1,共溶剂丁酮与油脂体积比为1.5∶1... 以棉籽油和甲醇为原料,利用自制的静态混合管式反应器,在催化剂和共溶剂的共同参与下连续化制备生物柴油,研究其反应动力学。当催化剂KOH用量为油脂质量的0.6%,甲醇和棉籽油物质的量之比(醇油比)为28∶1,共溶剂丁酮与油脂体积比为1.5∶1,反应温度分别为45、50、55、60、65℃时,进行酯交换反应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利用静态混合管式反应器连续化制备生物柴油反应的表观反应级数为1.3,活化能为11.74 kJ/mol。连续化反应的时间可控制在15 min内,并且在适宜的反应条件下,酯交换反应的转化率高于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柴油 静态混合管式反应器 酯交换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纸填料工程及新型填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9
作者 沈静 宋湛谦 钱学仁 《中国造纸学报》 EI CAS CSCD 2007年第4期113-119,共7页
从高分子沉积膜的改性技术、水溶性聚合物的改性与处理技术、无机化合物的改性与处理技术等方面,介绍了造纸填料工程的研究现状;从天然矿物资源的矿物纤维填料、纤维状合成填料、淀粉基填料及绢云母等方面,介绍了新型填料的研究现状,并... 从高分子沉积膜的改性技术、水溶性聚合物的改性与处理技术、无机化合物的改性与处理技术等方面,介绍了造纸填料工程的研究现状;从天然矿物资源的矿物纤维填料、纤维状合成填料、淀粉基填料及绢云母等方面,介绍了新型填料的研究现状,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填料工程 新型填料 造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生物质材料的热解特性及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郑志锋 黄元波 +2 位作者 蒋剑春 周玲 杨晓琴 《西南林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63-66,共4页
用热重分析在不同升温速率(5~50℃/min)和一定氮气(20 mL/min)条件下对甘蔗渣、杨木的热解失重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加热速率越大,热解速率越快;其热解过程可分为失水干燥、预热解、快速热解和残余物热解4个阶段;甘蔗渣、杨木快速... 用热重分析在不同升温速率(5~50℃/min)和一定氮气(20 mL/min)条件下对甘蔗渣、杨木的热解失重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加热速率越大,热解速率越快;其热解过程可分为失水干燥、预热解、快速热解和残余物热解4个阶段;甘蔗渣、杨木快速热解阶段的失重率分别为80%和85%,它们均可由一级反应过程描述。由Coats-Redfern方法计算得出,甘蔗渣、杨木快速热解阶段低温热解平均活化能分别为40.84、74.94 kJ/mol,高温热解平均活化能分别为9.21、11.39 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渣 杨木 热解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