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兴隆山自然保护区中国沙棘种群表型结构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黄铨 佟金权 李峰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257-261,共5页
中国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Subsp sinensis Rousi)是个遗传结构十分复杂的种群。树型、棘刺、果色、果形、果实大小、种子大小等,均有幅度很大的变异,尚未从种群表型结构角度系统研究。为了探明中国沙棘种质资源状况,了解各种性... 中国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Subsp sinensis Rousi)是个遗传结构十分复杂的种群。树型、棘刺、果色、果形、果实大小、种子大小等,均有幅度很大的变异,尚未从种群表型结构角度系统研究。为了探明中国沙棘种质资源状况,了解各种性状变异的幅度和性质,以及性状变异之间的关系,1988年秋,对甘肃省榆中县兴隆山自然保护区的中国沙棘天然林,从表型上对其种群结构作了系统调查和分析,为探索中国沙棘的种群分化和演进,为在生产上对中国沙棘进行遗传调控和育种提供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沙棘 种群 表型结构 沙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尔沁沙地杨树固沙林密度、配置与林分生长过程初步研究 被引量:30
2
作者 杨文斌 王晶莹 +2 位作者 王晓江 刘立城 魏永新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3-38,共6页
该文对科尔沁沙地雨养条件下杨树(白城41号)固沙林的密度、配置与林木胸径、株高、冠幅、单株材积以及林分单位面积木材蓄积量随林龄增大的动态关系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5年生林木的生长不受密度的影响,密度大,单位面积木材蓄积... 该文对科尔沁沙地雨养条件下杨树(白城41号)固沙林的密度、配置与林木胸径、株高、冠幅、单株材积以及林分单位面积木材蓄积量随林龄增大的动态关系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5年生林木的生长不受密度的影响,密度大,单位面积木材蓄积量大.6龄以后,密度对林木生长的影响开始表现出来,并随着林龄的增大,密度小的林分较密度大的林分的林木胸径、单株材积量逐年显著增加.大约在11年生之前,林分单位面积木材蓄积量受密度的影响而相互变化,其后趋于稳定,以密度为825株hm2的林分的最大,可达153.39m3hm2,其他依次为540>420>1215株hm2(35.18m3hm2).密度在400~1000株hm2的杨树人工林干、枝、叶量比例合理.同密度时,充分发挥林木边行优势的行带式配置结构的林分比均匀分布的林分的胸径、单株材积生长快,单位面积木材蓄积量显著增加.造成行列带林分生长优势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明显地出现了一个土壤水分主要利用带及其外侧的高含水率的土壤水分渗漏补给带,确保水分的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 密度 配置 生长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干旱区生态用地概念及其功能分类研究 被引量:93
3
作者 张红旗 王立新 贾宝全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5-8,共4页
阐明了西北干旱区生态用地概念与定义 ,并依据功能将其划分为人工型与自然型两大类。其中人工型生态用地包括农业绿洲型和城镇绿洲型 ,自然型生态用地包括自然保护区型、山区水源涵养林型、天然绿洲型、湿地型、荒漠植被型和夹荒地型 ,... 阐明了西北干旱区生态用地概念与定义 ,并依据功能将其划分为人工型与自然型两大类。其中人工型生态用地包括农业绿洲型和城镇绿洲型 ,自然型生态用地包括自然保护区型、山区水源涵养林型、天然绿洲型、湿地型、荒漠植被型和夹荒地型 ,分析了每种类型生态用地服务于主体生态系统的功能。并指出该区近期生态用地的研究重点应集中于生态用地资源评价 ,掌握其数量、质量及其空间分布规律 ;确定生态用地在西北干旱区以及区内不同流域中所占合理比例 ;定量化研究生态用地与生态用水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干旱区 生态用地 功能分类 资源评价 生态用水 定量化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干茎流研究方法及其述评 被引量:38
4
作者 周择福 张光灿 +2 位作者 刘霞 薄金燕 李小磊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37-140,145,共5页
树干茎流研究是国内外森林水文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对国内外树干茎流的研究方法及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并将树干茎流研究方法分为野外实测法和数学模型估测法,分别进行了系统分类和简要述评。树干茎流的野外实测法有观测标准株的选取与树... 树干茎流研究是国内外森林水文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对国内外树干茎流的研究方法及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并将树干茎流研究方法分为野外实测法和数学模型估测法,分别进行了系统分类和简要述评。树干茎流的野外实测法有观测标准株的选取与树干茎流水的收集两个关键技术环节。树干茎流的数学模型分为3种类型,即经验模型、概念模型、理论模型。经验模型反映的是树干茎流量(或茎流流率)与降雨量的定量关系,概念模型描述的是茎流量与降雨特征及林分特征因子的数量关系,理论模型刻画了树干茎流形成的机理和动态变化过程(树干茎流随降雨的时空变化规律),分别给出了各类模型主要的数学表达式,并分析了各类模型主要的优点和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干茎流 数学模型 森林水文 野外实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肥料效应对Ⅰ-69杨木材性质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9
5
作者 柴修武 李贻铨 陈道东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45-151,共7页
在淮北平原宿县试验林内,米集了氮肥+有机肥、磷肥+钾肥、未施肥(对照)三种条件处理的I-69杨(Populus deltoides Bartr.cv.“Lux”ex I-69/55)试材36株。进行木材解剖、化学成分、木材物理力学性质等试验,结果表明:施肥处理生长快的I-69... 在淮北平原宿县试验林内,米集了氮肥+有机肥、磷肥+钾肥、未施肥(对照)三种条件处理的I-69杨(Populus deltoides Bartr.cv.“Lux”ex I-69/55)试材36株。进行木材解剖、化学成分、木材物理力学性质等试验,结果表明:施肥处理生长快的I-69杨,木材纤维长度α-纤维素、综纤维素和木材气干密度等稍有下降,方差分析验证,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其中施用氮肥+有机肥生长最快的I-69杨,胶质纤维比率高;木材抗压强度、抗弯强度等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抗弯弹性磨量、顺纹抗剪强度、径面与弦面硬度等降低差异达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料 效应 木材性质 杨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Bt基因植物中外源基因时空动态表达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军辉 王念 +1 位作者 张建国 张守攻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4,18,共5页
在转Bt基因植株中 ,外源基因的时空动态表达对于害虫的防治和转基因安全评价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生物测定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ELISA) ,对植物不同组织在同一发育阶段、同一组织在不同的发育阶段以及不同转基因植株的外源基因的... 在转Bt基因植株中 ,外源基因的时空动态表达对于害虫的防治和转基因安全评价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生物测定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ELISA) ,对植物不同组织在同一发育阶段、同一组织在不同的发育阶段以及不同转基因植株的外源基因的时空动态表达进行研究。本文综述了转基因植物中外源基因时空动态表达的研究进展和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Bt基因植物 外源基因 Bt杀虫蛋白基因 害虫 防治 表达 抗虫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基因植物发展状况及外源基因在后代中遗传分离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7
作者 王念 王军辉 +1 位作者 张建国 张守攻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3-17,22,共6页
转基因植物近年来得到迅猛发展。本文综述了转基因植物 ,特别是转基因林木的的发展现状。并从单基因位点孟德尔遗传 ,多基因位点孟德尔遗传以及非孟德尔式遗传三个方面介绍了外源基因在转基因植物后代中遗传分离的研究进展。并就影响外... 转基因植物近年来得到迅猛发展。本文综述了转基因植物 ,特别是转基因林木的的发展现状。并从单基因位点孟德尔遗传 ,多基因位点孟德尔遗传以及非孟德尔式遗传三个方面介绍了外源基因在转基因植物后代中遗传分离的研究进展。并就影响外源基因遗传分离的因素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植物 外源基因 遗传分离 生物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锥栗产量主要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杨华 梁一池 +1 位作者 景芸 宋绪忠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32-135,共4页
以60株表型优良的锥栗为材料,对14个调查性状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树冠面积是影响单株产量的最主要因子,树高、发枝力、土壤肥力、感炭疽病、枝果比例等性状与单株产量也存在着显著相关;树冠面积、土壤肥力、感炭疽病、平均果重、枝果比... 以60株表型优良的锥栗为材料,对14个调查性状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树冠面积是影响单株产量的最主要因子,树高、发枝力、土壤肥力、感炭疽病、枝果比例等性状与单株产量也存在着显著相关;树冠面积、土壤肥力、感炭疽病、平均果重、枝果比例可用作高产植株选择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栗 产量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树冠面积 土壤肥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行山低山丘陵区果-草复合系统生态经济效应研究 被引量:20
9
作者 孟平 张劲松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11-113,共3页
对太行山低山丘陵区苹果-沙打旺复合系统土壤养分、果树生理生态及产量产值、牧草产量及质量、土地当量值研究结果表明,与清耕果园相比,果-草复合系统可使土壤有机质、速效氮分别提高30%、32%,速效钾降低2.1%,而对速效磷影响较小;苹... 对太行山低山丘陵区苹果-沙打旺复合系统土壤养分、果树生理生态及产量产值、牧草产量及质量、土地当量值研究结果表明,与清耕果园相比,果-草复合系统可使土壤有机质、速效氮分别提高30%、32%,速效钾降低2.1%,而对速效磷影响较小;苹果叶片叶绿素含量提高24.3%,叶片光合速率提高28%,产量提高15.5%。与单作草场相比,牧草产量提高18.5%,粗蛋白质、粗脂肪、可溶性糖含量分别增加36.4%、27.4%和11.8%。复合系统土地当量值(LER)达1.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低山丘陵区 苹果-沙打旺复合系统 生态效应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肩星天牛危害对杨树损失的研究 被引量:16
10
作者 高瑞桐 秦锡祥 +1 位作者 陈德钧 陈维培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89-193,共5页
通过对光肩星天牛人工接种与模拟危害的方法,观察了在不同卵槽数和虫孔数时,对沙兰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有卵槽50个以下的2年生树表现出有促进生长作用;对连续3年钻孔1~9个的3年生树,至5年生时,3年累积生长量与对照相比,胸径增加2... 通过对光肩星天牛人工接种与模拟危害的方法,观察了在不同卵槽数和虫孔数时,对沙兰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有卵槽50个以下的2年生树表现出有促进生长作用;对连续3年钻孔1~9个的3年生树,至5年生时,3年累积生长量与对照相比,胸径增加22%~49%,树高降低5%~25%。通过对16年生大官杨和泰青杨的解剖,因虫孔的原因可使89%的木材变为三等材,降低价值约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肩星天牛 杨树 危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生菌根真菌纯培养中生理活性物质代谢的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赵志鹏 郭秀珍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465-469,共5页
随着外生菌根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菌根工作者开始注意到了外生菌根真菌生理活性物质研究的重要价值。T.Santoro et al.,G.N.Krywolap et al.,D.H Marx等先后研究了外生菌根菌在各种培养条件下产生拮抗活性物质及这些拮抗物的理化... 随着外生菌根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菌根工作者开始注意到了外生菌根真菌生理活性物质研究的重要价值。T.Santoro et al.,G.N.Krywolap et al.,D.H Marx等先后研究了外生菌根菌在各种培养条件下产生拮抗活性物质及这些拮抗物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学功能,证明了外生菌根具有生物防治效应的部分原因是由于真菌抗生素的分泌。80年代以来,发现外生菌根及其真菌产生的植物激素在形成菌根及促进寄主植物生长方面起重要作用。如J.H.Graham et 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生菌根 真菌 生理活性物质 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截头法栽植杨树防治溃疡病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曾大鹏 戴玉成 刘春静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82-185,共4页
由Dothiorella gregaria Sacc.引起的杨树大斑型溃疡病在辽宁、河北和山西等省为害严重,它是影响造林成活率的主要因素之一。国内外许多学者一致肯定树皮含水量的增加能提高对皮部溃疡病的抗性。钟兆康曾认为,由Dothichiza populea Sacc... 由Dothiorella gregaria Sacc.引起的杨树大斑型溃疡病在辽宁、河北和山西等省为害严重,它是影响造林成活率的主要因素之一。国内外许多学者一致肯定树皮含水量的增加能提高对皮部溃疡病的抗性。钟兆康曾认为,由Dothichiza populea Sacc.etBr.所致的杨树溃疡病的发生还与树干失水有关。我们的试验表明,由D.gregaria引起的大斑型溃疡病受木质部相对含水量的影响最大。因此使用截头法栽植杨树,对防治溃疡病、提高幼树成活率和生长量均有显著作用。这一结论已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所证实。本文着重对这种栽植技术的防病机理是否与提高了树体含水量有关作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 溃疡病 截头栽植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倡议下林业援外的机遇与挑战 被引量:5
13
作者 顾亚丽 陆文明 +1 位作者 余跃 陈洁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6,共6页
"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对外开放战略在新时代的发展,是对现有合作的延续和升级。林业援外作为新时代我国援外事业和林业对外开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弘扬中国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理念和维护全球生态安全的重任。通过总结... "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对外开放战略在新时代的发展,是对现有合作的延续和升级。林业援外作为新时代我国援外事业和林业对外开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弘扬中国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理念和维护全球生态安全的重任。通过总结我国援外工作的原则、目标与方式,针对我国林业援外工作现状,分析"一带一路"倡仪下林业援外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新时代促进林业援外工作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林业援外 人类命运共同体 生态文明 绿色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树植物改造桐花树次生灌木林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方发之 廖宝文 +2 位作者 陈素灵 薛杨 符小干 《生态科学》 CSCD 2010年第4期375-379,共5页
通过对16a生的木榄、红海榄、海莲红树植物在桐花树次生灌木群落中进行人工改造的形成的新群落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海莲、红海榄和木榄都能成功在桐花树灌木林群落定居,其中以木榄的地径、树高生长量较大;红海榄、海莲的造林的株... 通过对16a生的木榄、红海榄、海莲红树植物在桐花树次生灌木群落中进行人工改造的形成的新群落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海莲、红海榄和木榄都能成功在桐花树灌木林群落定居,其中以木榄的地径、树高生长量较大;红海榄、海莲的造林的株行距为1m×1m或0.8m×1m,木榄的株行距为1.5m×2m为宣;引入红树林乔木树种海莲、红海榄、木榄小苗16年后,桐花树密度呈不同程度的减少,其中木榄的引入较不利于桐花树次生灌木群落的发展;海莲、红海榄各自生物量或群落总生物量均比桐花树群落总生物量增加,以红海榄的生物量增加量最大,为桐花树群落总生物量的1.9倍;海莲、木榄具有良好的更新状况,特别在海莲群落中,平均每方米超过2株幼苗,说明该群落开始步入发育盛期,可以预见未来的15年内,可使红树林群落茂密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桐花树 次生灌木林 改造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珍贵树种改造尾巨桉纯林的混交模式研究 被引量:22
15
作者 周芳萍 徐建民 +4 位作者 陆海飞 李光友 范春节 梁保智 张磊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19,共10页
[目的]探讨尾巨桉纯林不同采伐强度下套种珍贵树种的混交林模式,分析套种后林分生长及林下植被多样性的变化趋势,旨在为尾巨桉纯林转型为桉-珍复层混交林的营林实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裂区试验设计,应用珍贵树种对广西国有东门林... [目的]探讨尾巨桉纯林不同采伐强度下套种珍贵树种的混交林模式,分析套种后林分生长及林下植被多样性的变化趋势,旨在为尾巨桉纯林转型为桉-珍复层混交林的营林实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裂区试验设计,应用珍贵树种对广西国有东门林场9年生尾巨桉人工纯林进行改造试验,以桉树(主区)和套种珍贵树种(副区,套种6个珍贵树种分别为:Ⅰ、红锥,Ⅱ、格木,Ⅲ、球果木莲,Ⅳ、交趾黄檀,Ⅴ、黑木相思,Ⅵ、土沉香)为小区,设置4个采伐处理:A、隔1行采伐1行套种(1桉1珍);B、隔2行采伐2行套种(2桉2珍);C、隔3行采伐2行套种(3桉2珍);D、隔2行采伐3行套种(2桉3珍);对照(CK)林分不做任何处理。于套种后3.5年生时对试验区内林木进行每木检尺,并按常规方法调查林下植被。[结果]不同混交模式的尾巨桉平均树高、胸径、单株材积显著增加,最高分别为27.63 m、21.89 cm和0.38 m^(3),较对照分别提高了16.98%、19.75%、80.95%。6个套种树种中,球果木莲的各项生长指标均表现最佳,其次为黑木相思和红锥。3桉2珍套种黑木相思的林分蓄积量最优,达244.87 m^(3)·hm^(−2),较对照高出3.65%。此外,2桉2珍套种红锥的林分草本层Simpson指数和3桉2珍套种红锥的林分草本层Shannon-winner指数分别为0.84、1.71,较对照分别高出25.40%、30.50%;而2桉2珍套种交趾黄檀的林分灌木层Simpson、Shannon-winner指数分别为0.80、1.61,比对照分别高出42.9%、71.27%。[结论]本研究应用珍贵树种改造尾巨桉纯林,形成桉-珍复层混交林,显著提高了尾巨桉的平均树高、胸径、单株材积,优化了林分结构,丰富了林分的物种多样性,改变了尾巨桉单一林相的景观,有助于提高尾巨桉人工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研究结果为桉树中大径材培育、国家储备林经营等提供了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巨桉 珍贵树种 复层混交林 林分生长 林下植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种子萌发期耐盐碱性提高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50
16
作者 朱建峰 杨秀艳 +1 位作者 武海雯 张华新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8-168,共11页
种子萌发是种胚从生命活动相对静止恢复到生理活跃状态的生长发育过程,最易受到外部环境影响,其中盐碱胁迫是最严重的生态限制因素之一。中国盐碱地面积大、分布广,总面积约1亿hm^2,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0%,盐碱逆境下种子萌发受阻已成为... 种子萌发是种胚从生命活动相对静止恢复到生理活跃状态的生长发育过程,最易受到外部环境影响,其中盐碱胁迫是最严重的生态限制因素之一。中国盐碱地面积大、分布广,总面积约1亿hm^2,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0%,盐碱逆境下种子萌发受阻已成为我国盐碱地植物天然更新和农林业生产的首要障碍因子。目前,已知植物种子萌发期耐盐碱性提高技术主要有物理方法、化学调控、生物途径和育种技术4个方面,其中物理方法包括种子引发、低温、超声波、微波、电场等物理因素处理;化学调控包括无机、有机外源物质调控;生物途径包括植物促生细菌和真菌共生;育种技术包括耐盐性鉴定筛选和转基因技术。综述了植物种子萌发期耐盐碱性提高技术研究进展,简述了这些技术的特点及不足,并提出了进一步开展工作的建议,旨在为解决我国盐碱地植物种子萌发受阻难题、实现盐碱地低成本规模化的生物修复和盐碱地区农林业生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萌发期 耐盐碱性提高 技术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盐生植物适应盐胁迫的生理生长机制及Na^(+)逆向转运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7
作者 刘佳欣 张会龙 +3 位作者 邹荣松 杨秀艳 朱建峰 张华新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9-71,共13页
盐生植物是指能在离子浓度至少200 mmol/L以上的生境中生长并完成生活史的植物。盐生植物可分为稀盐盐生植物、泌盐盐生植物、拒盐盐生植物三类。本文从生长形态、生理和分子3个方面总结三类盐生植物响应盐胁迫的不同策略及研究进展,发... 盐生植物是指能在离子浓度至少200 mmol/L以上的生境中生长并完成生活史的植物。盐生植物可分为稀盐盐生植物、泌盐盐生植物、拒盐盐生植物三类。本文从生长形态、生理和分子3个方面总结三类盐生植物响应盐胁迫的不同策略及研究进展,发现盐生植物在分子水平上主要通过Na^(+)转运蛋白和为其提供能量的两类基因应对体内过高Na^(+),这可能是引起盐生植物生理和生长形态异于非盐生植物的重要因素。其中稀盐盐生植物主要通过液泡离子区隔化应对盐胁迫,并表现出肉质化生长形态;泌盐盐生植物通过将体内盐分排出体外应对盐胁迫,并进化出特有的生理结构——盐腺或盐囊泡;拒盐盐生植物通过将盐离子积累在皮层细胞液泡和根部木质部薄壁细胞中减少向上运输Na^(+),同时根部多栓质化减少Na^(+)吸收。本综述旨在为今后研究盐生植物及其耐盐机制提供相关依据,为植物耐盐分子育种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生植物 Na^(+)逆向转运 耐盐生理机制 耐盐生长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滦河河口地区植物区系分析及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杰 王计平 +3 位作者 张华新 常卓 支晓蓉 闫珂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1-120,共10页
[目的]本文旨在了解滦河河口三角洲植物群落演替规律,探究其植物组成和多样性特征,为滦河生态修复问题提供依据。[方法]以生态学样地调查方法随机选取样地进行植物调查,采用TWINSPAN分类方法进行群落分类,并对样地内植物多样性指数、均... [目的]本文旨在了解滦河河口三角洲植物群落演替规律,探究其植物组成和多样性特征,为滦河生态修复问题提供依据。[方法]以生态学样地调查方法随机选取样地进行植物调查,采用TWINSPAN分类方法进行群落分类,并对样地内植物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进行分析。[结果](1)滦河河口地区45个样方中共有31科52属67种植物,草本层植物占绝对优势,优势科、属、种为盐生植物;(2)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分布类型多样,具有一定的隐域性和过渡性特征,缺乏形成区系特有成分的条件;(3)植物群落从海岸向内陆空间分布上存在耐盐、耐水湿植物向非耐盐、旱生植物演变的趋势;(4)单一群落样方物种组成简单,不同群落结构、不同空间位置多样性指数存在明显差异,呈不规则变化趋势,无明显梯度变化规律;多样性指数最大值、最小值、最小平均数均出现在白茅群落。[结论]滦河河口三角洲植物多样性分布格局受土壤盐分影响的同时,亦深受人为干扰所造成的生境环境破碎的制约,其中农业灌溉、渔业养殖等生产、生活活动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口地区 草本植物 区系分析 植物群落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南中山区桉树纸浆林高效培育模式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罗成学 姜成 +5 位作者 黄玲 粟国磊 王家学 赵文贵 李光友 陆海飞 《桉树科技》 2021年第3期23-27,共5页
为获得滇南中山区桉树纸浆林高效培育模式,在云南景谷县民乐镇设置3种高效栽培试验。对3种3.5年生高效栽培试验林生长性状测定,结果显示:尾巨桉在NPK+钙镁磷、NPK+生石灰、NPK这3种栽培模式间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存在显著性差异(P<0... 为获得滇南中山区桉树纸浆林高效培育模式,在云南景谷县民乐镇设置3种高效栽培试验。对3种3.5年生高效栽培试验林生长性状测定,结果显示:尾巨桉在NPK+钙镁磷、NPK+生石灰、NPK这3种栽培模式间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模式Ⅰ株行距3.5 m×2.5 m(1142株·hm^(-2)),每穴施基肥300 g NPK+250 g钙镁磷时生长最优,树高均值为14.1 m,胸径达11.9 cm,单株蓄积量达到0.0714 m^(3),每公顷蓄积量达到79.14 m^(3),单位面积效益比对照组增收38.08%。株行距优势逐渐体现,基肥中施加钙镁磷肥在桉树生长时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 株行距 蓄积量 施肥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祁连山北坡退化林地植被群落的自然恢复过程及土壤特征变化 被引量:39
20
作者 赵成章 石福习 +4 位作者 董小刚 任珩 盛亚萍 高福元 杨文斌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5-122,共8页
采用长期定位观测的方法,研究了祁连山北坡退化林地人工抚育下2001—2008年间植被群落的自然恢复过程和土壤特征变化。结果表明:人为干扰消除后,退化林地群落环境逐渐优化,群落的科、属、种均明显增加,物种成员更替频繁;灌木和乔木物种... 采用长期定位观测的方法,研究了祁连山北坡退化林地人工抚育下2001—2008年间植被群落的自然恢复过程和土壤特征变化。结果表明:人为干扰消除后,退化林地群落环境逐渐优化,群落的科、属、种均明显增加,物种成员更替频繁;灌木和乔木物种出现后,群落垂直高度增大,群落结构出现成层现象;群落总体多样性指数呈不断增大的趋势,在空间结构上,Patrick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表现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的规律,而Pielou均匀度指数变化相反;土壤含水量、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随植被恢复均不断增加。在实施封育禁牧措施后,退化林地实现了由草本群落—灌木群落—乔木群落方向的快速演替,当恢复到早期的先锋乔灌混交阶段时,群落的物种组成、结构和多样性趋于复杂化,土壤性状也得到一定改善,显示出相对较好的适应性和恢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 退化林地 植被恢复 群落演替 物种多样性 土壤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