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03篇文章
< 1 2 1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森林》《林学》《林业科学》创刊号内容看中国近代木材研究的演进
1
作者 马青 黄瑞颜 +1 位作者 韩雁明 傅峰 《木材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共6页
《林业科学》创刊于1955年,其前身可追溯到1921年中华森林会创办的我国第一份林学杂志《森林》,1922年《森林》被迫停刊后,1929年由《林学》承继。2025年是《林业科学》创刊70周年,特撰此文探析3本期刊创刊号中的木材科学。森林关系国... 《林业科学》创刊于1955年,其前身可追溯到1921年中华森林会创办的我国第一份林学杂志《森林》,1922年《森林》被迫停刊后,1929年由《林学》承继。2025年是《林业科学》创刊70周年,特撰此文探析3本期刊创刊号中的木材科学。森林关系国计民生,木材是森林的主要产物,木材研究也是极其重要的事。3本创刊号中都有大量笔墨描述木材的重要性,从木材与军工的国家安全责任,到木材与就业的民生事宜,再到木材物理力学性能研究,3本期刊中的木材研究各有侧重,随时代演进。木材科学研究作为林业的分支,影响植树造林选材,影响政策制定,影响机构建设,逐步发展成为拥有专门研究机构的一门学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 《林学》 《林业科学》 创刊号 近代木材科学 研究演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七老年谱”看中国近代木材科学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马青 韩雁明 +1 位作者 张鹏 傅峰 《木材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共7页
中国近代木材科学的发展是中国木材学先驱者在引进西方木材科学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社会发展实际,经过卓有成效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而成。本文以《中国林业事业的先驱和开拓者唐燿成俊卿朱惠方柯病凡葛明裕申宗圻王恺年谱》为线索,... 中国近代木材科学的发展是中国木材学先驱者在引进西方木材科学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社会发展实际,经过卓有成效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而成。本文以《中国林业事业的先驱和开拓者唐燿成俊卿朱惠方柯病凡葛明裕申宗圻王恺年谱》为线索,阐述中国木材科学研究的起步与发展历程,以及学科布局和解决的社会问题。进入新时代,我国木材学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和时代担当,总结近代木材学研究实践经验,对当代木材科学研究紧密结合国家战略和社会需求具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事业先驱 七老年谱 近代木材科学 起步和发展 国家战略 社会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材定量解剖研究新进展
3
作者 郭娟 焦立超 +3 位作者 何拓 马灵玉 姜笑梅 殷亚方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4-218,共15页
木材解剖学是研究木材(次生木质部)中各类细胞形态特征、排列、比量、结构和功能的一门科学。在木材解剖学框架内,开展木材构造特征定量化研究,实现木材解剖信息的定量提取、挖掘、整合与应用,科学构建木材构造特征与树种生理功能、气... 木材解剖学是研究木材(次生木质部)中各类细胞形态特征、排列、比量、结构和功能的一门科学。在木材解剖学框架内,开展木材构造特征定量化研究,实现木材解剖信息的定量提取、挖掘、整合与应用,科学构建木材构造特征与树种生理功能、气候环境、木材性质和加工工艺等之间的相互关系,可进一步推动木材学、林学、植物学、古生物学、古气候学、考古学和物候学等学科的发展。当前,在系统科学的时代背景下,梳理木材定量解剖研究的发展脉络,厘清木材构造特征的结构性和整体性,从系统论视角探讨木材定量解剖研究的涌现性质,有利于促进木材解剖学的跨学科交叉融合,开创木材解剖学发展新格局。本研究首先介绍木材解剖学的重要发展阶段,针对木材构造特征的共性和多样性,从样品制备、信息采集和数据分析等方面总结木材定量解剖研究的主要方法,然后分别从木材构造特征与树木系统进化、木材构造特征与气候环境变化、木材构造特征与木材性质及加工利用关系3方面归纳近10年来木材定量解剖研究取得的最新进展,最后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未来发展展望:1)木材定量解剖研究方法的持续性革新迭代,推动木材定量解剖高通量测试与分析平台的研发,为木材解剖学的广泛应用提供基础;2)木材信息资源及其共享体系的全球化构建完善,增强木材定量解剖数据的可靠性和共享性,为发展基于数据驱动的木材科学研究新范式提供重要基础;3)木材定量解剖研究体系的多学科交叉融合,从底层逻辑和层级架构视角比较木材解剖学与植物解剖学、生态学、木材加工利用等领域的关联与异同,促进多学科融合创新发展。通过进一步开展木材定量解剖研究,加强木材解剖学的跨学科交叉融合,从木材解剖学角度推动基于数据驱动的木材科学研究新范式的构建与发展,能够为林木培育、森林经营、树木分类、森林碳汇、气候变化、木材生产及可持续利用等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生木质部 木材解剖学 定量解剖 构造特征 高通量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度降解沉船考古木材的树种识别与细胞壁化学组分研究
4
作者 李仁 殷亚方 +3 位作者 焦立超 孙满利 铁付德 张治国 《林产化学与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5-42,共8页
采用木材解剖学方法识别树种,偏光显微技术分析降解情况,酸水解和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ATR FT-IR)表征木材细胞壁化学组分变化,最后利用FT-IR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的方法判别考古木材样本类别。考古木材样本共鉴定出2个树种,分... 采用木材解剖学方法识别树种,偏光显微技术分析降解情况,酸水解和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ATR FT-IR)表征木材细胞壁化学组分变化,最后利用FT-IR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的方法判别考古木材样本类别。考古木材样本共鉴定出2个树种,分别为针叶材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和阔叶材樟木(Camphora officinarum)。研究结果表明:重度降解木材细胞次生壁(SW)失去双折射现象,纤维素晶体降解严重,糖分残余量极低,木质素质量分数超过75%。马尾松和樟木的FT-IR光谱峰位、峰形差异显著,主要表现为愈创木基(G)型和紫丁香基(S)型木质素的吸收差异。稀疏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sPLS-DA)可有效区分重度降解针叶材和阔叶材,且判别结果优于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材解剖 木材降解 木材细胞壁 FT-IR光谱 化学计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林科院木材科学与技术研究50年回顾与展望
5
作者 鲍甫成 《木材工业》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13,17,共4页
回顾了中国林科院木材科学与技术研究50年的发展历程,总结了50年木材科学与技术研究的辉煌业绩,展望了木材科学与技术未来的研究与发展方向。
关键词 木材科学与技术 中国林科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木材与水分相互作用的木基水凝胶研究进展
6
作者 陈佳星 付宗营 +2 位作者 张永跃 王喜明 卢芸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1,共11页
水凝胶是一种由亲水性聚合物通过化学或物理交联而成的具有三维网络结构的聚合物材料,通常具备柔性、亲水性、弹性等特点,在生物医药、柔性电子、智能材料等领域应用广泛。传统水凝胶大多以化石基聚合物为原料,原料不可再生,且部分聚合... 水凝胶是一种由亲水性聚合物通过化学或物理交联而成的具有三维网络结构的聚合物材料,通常具备柔性、亲水性、弹性等特点,在生物医药、柔性电子、智能材料等领域应用广泛。传统水凝胶大多以化石基聚合物为原料,原料不可再生,且部分聚合物还有一定毒性,在使用和回收利用过程中会给人体和环境带来潜在威胁。大多数水凝胶是由均匀溶解在水介质中的分子组分聚合或组装而合成的,得到的聚合物网络往往具有各向同性,在长时间外力作用下容易产生机械破坏。近年来,研究者们致力于将具有层次化各向异性结构的材料与有机、无机相在纳米尺度上进行组合,制备具有显著机械性能和生物功能且兼备定向结构的水凝胶,然而制备这类水凝胶仍是一个挑战。木材是一种丰富的天然可再生生物质资源,具备独特的多尺度分级各向异性结构、定向的纤维素纳米纤维和多孔特性,可被用来制备水凝胶。木材中的纤维素纤维具有高强度和高模量,可作为增强相增强水凝胶的机械性能,其天然的多孔结构为制备高吸水性的水凝胶提供了基础,且木材中许多官能团,如羟基使木材易于进行各种化学改性,为根据不同应用需求定制水凝胶的性质提供了可能性。基于此,近年来研究人员通过对木材进行化学处理,得到具有亲水性的纤维骨架结构,再将聚合物浸渍到木材微观通道中,使其与其他聚合物交联,原位形成具有天然木基骨架结构的水凝胶,这种水凝胶不仅具有传统水凝胶的柔性、可调节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同时还能发挥出木材各向异性、优异机械性能、绿色可降解的优势。本研究通过分析木材组分(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与水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总结木基水凝胶骨架的制备方法及不同类型木基水凝胶的特点,归纳木基水凝胶中分子间的交联方式,对其在生物医药、柔性电子、智能材料等领域的应用现状进行总结,并结合木基水凝胶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提出木基水凝胶现阶段仍需解决的问题,展望其未来研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材 水凝胶 水分 聚合物交联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力学分析技术在木材科学研究领域的应用 被引量:9
7
作者 吕建雄 彭辉 +3 位作者 曹金珍 蒋佳荔 赵荣军 高玉磊 《林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1,共11页
动态力学分析技术(DMA)通过材料的结构和分子运动状态表征材料的力学性能。木质材料的力学性能本质上是分子运动状态的反映,利用DMA可以架构其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获得木质材料的结构、分子运动及其转变等重要信息。分别总结了DMA在... 动态力学分析技术(DMA)通过材料的结构和分子运动状态表征材料的力学性能。木质材料的力学性能本质上是分子运动状态的反映,利用DMA可以架构其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获得木质材料的结构、分子运动及其转变等重要信息。分别总结了DMA在实体木材和木质复合材料中的应用:围绕实体木材,综合评述了DMA在分析木材材性、软化行为、机械吸湿效应以及早期腐朽程度方面所取得的研究进展;针对木质复合材料,重点介绍了DMA在分析其阻尼性能、胶合性能、界面相容性能和耐老化性能等方面的应用。建议今后的研究重点从以下3个方面展开:1)考虑到实体木材自身组织结构的复杂性以及易受环境影响等特点,采用DMA分析仪不同的载荷类型和形变模式进行组合测试,在一定温湿度场中系统研究实体木材的材性与软化行为和机械吸湿效应的关系。2)利用DMA分析仪的单纤维拉伸模式,探索单根纤维(管胞、木纤维细胞)的黏弹行为,进一步明晰木质材料微观黏弹性能的响应机制。3)联用振动光谱(红外光谱或拉曼光谱),实现同步实时观察木质材料形变过程中组成分子的化学键或官能团的变化及响应,进而从分子水平揭示木质材料的形变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力学分析技术 实体木材 木质复合材料 木材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林业专项赋能木材加工产业创新发展
8
作者 韩雁明 吕斌 储富祥 《木材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共9页
我国是世界林产品的生产、消费和贸易大国,针对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林业专项统筹部署创新研究任务,构建以应用场景和问题导向为目标的项目实施机制,全产业链一体化组织,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突破关键核心... 我国是世界林产品的生产、消费和贸易大国,针对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林业专项统筹部署创新研究任务,构建以应用场景和问题导向为目标的项目实施机制,全产业链一体化组织,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创制重大产品,并在企业开展大规模产业化示范,确保项目研究成果与行业企业需求精准对接,并通过项目研究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引领木材加工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产业现代化水平。总结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林业专项中木竹材加工领域的研究进展与成果,为木竹材加工产业的技术创新与绿色转型提供科学支撑,同时为林业产业的现代化发展与相关领域的技术改造与产业升级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点研发计划 林业专项 木竹加工技术 绿色转型 智能制造 资源高效利用 产业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类物料清单的木质复合门产品族模型研究
9
作者 李伟光 赵瑞芳 +3 位作者 王霄 彭晓瑞 吴伟 吕斌 《木材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7-75,共9页
通过对木质复合门三种典型产品结构形式、主要物料组成以及个性化功能需求等因素进行分析,构建基于类物料清单(generic bill of material,GBOM)的木质复合门产品族模型;进一步对产品模型中的类零部件、及其与外部变量集和变量集之间的... 通过对木质复合门三种典型产品结构形式、主要物料组成以及个性化功能需求等因素进行分析,构建基于类物料清单(generic bill of material,GBOM)的木质复合门产品族模型;进一步对产品模型中的类零部件、及其与外部变量集和变量集之间的配置规则进行分析,并以木质复合门中典型的层压式木质复合门为例,确定门扇、门框、装饰辅材与配件等多个结构模块及子模块的可选变量集,建立其产品族模型。该方法在提高木门产品管理效率、减少传统产品配置中结构数据冗余的同时,有助于缩短木门产品设计周期,实现定制木门产品多样化、设计效率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复合门 个性化定制 类物料清单 产品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竹代塑”发展理念、面临挑战与发展模式研究
10
作者 张亚慧 姜伯言 +3 位作者 周昌平 赖相燕 黄宇翔 于文吉 《林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18,共9页
针对全球每年产生约3亿t塑料垃圾引发的生态环境危机,我国创新性提出“以竹代塑”可持续发展倡议。“以竹代塑”倡议是基于自然解决因塑料废物造成污染的全球性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治理方案,这一绿色发展战略也将成为我国竹产业在2035... 针对全球每年产生约3亿t塑料垃圾引发的生态环境危机,我国创新性提出“以竹代塑”可持续发展倡议。“以竹代塑”倡议是基于自然解决因塑料废物造成污染的全球性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治理方案,这一绿色发展战略也将成为我国竹产业在2035年实现万亿级产业规模战略目标的重要窗口期。首先,深入剖析了“以竹代塑”发展理念的构成要素、价值体现及内涵特性,对引领性、创新性、绿色性、和谐性以及可持续性这五大核心要素的具体内涵予以详尽阐释;其次,从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经济属性和科技属性4个层面出发,针对性地提出了“以竹代塑”理念下“以竹代塑+”多元应用场景的实践策略;然后,围绕产业创新、产业生态和产业价值链3个维度系统梳理了“以竹代塑”产业在发展进程中的现状与所面临的挑战,并深入分析了这些挑战产生的深层次成因。基于上述研究基础,提出了我国“以竹代塑”产业的4种发展模式:(1)以第二产业为主导,第一、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2)以有组织的新质生产力为驱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国家创新领导模式;(3)基于“链式思维”构建全要素政策支持的产业扶持增强模式;(4)以多元化、多层次为特征,健康且安全的竹产品供给市场需求驱动模式。最后,希望按照“战略引领-核心突破-市场转化-保障支撑”的逻辑层次,重点突出国家创新领导模式的核心引擎作用,强化产业融合与市场需求驱动的双轮驱动效应,完善产业扶持增强模式的保障功能,形成层次分明、有机协同的发展体系,以期为我国竹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竹代塑 发展理念 挑战 发展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材连接界面摩擦及其对古建筑抗震性能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海宾 黄磊 +3 位作者 张纪平 王雨晨 邓昊 张佳凝 《木材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0,49,共11页
中国木结构古建筑具有独特的营造方式和结构体系,蕴藏着数量众多且类型丰富的连接界面,这些界面的摩擦对古建筑节点、结构的抗震性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现有摩擦学理论,阐述木材连接界面的摩擦机理,探究连接界面摩擦对木结构古建... 中国木结构古建筑具有独特的营造方式和结构体系,蕴藏着数量众多且类型丰富的连接界面,这些界面的摩擦对古建筑节点、结构的抗震性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现有摩擦学理论,阐述木材连接界面的摩擦机理,探究连接界面摩擦对木结构古建筑各单元层抗震的作用机制。通过分析木结构的营造特点,梳理木材连接界面摩擦及其对木结构古建筑抗震作用的研究现状,指出木材摩擦性能是评估木结构古建筑稳定性与抗震性能的关键指标,为木结构古建筑的进一步研究和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结构古建筑 木材摩擦机理 摩擦系数 连接界面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压工艺对新型胶合板式邓恩桉/聚丙烯环保木塑复合材料弯曲性能影响研究
12
作者 韦文榜 宋伟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20,共5页
以邓恩桉(EuCahetus dunnii Maiden)旋切单板为基材,热塑性聚丙烯薄膜为胶黏剂,通过热压-冷压联合工艺,研发了一种高性能、环保的新型木塑复合材料。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生产工艺参数,探索了热压过程中关键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压工艺... 以邓恩桉(EuCahetus dunnii Maiden)旋切单板为基材,热塑性聚丙烯薄膜为胶黏剂,通过热压-冷压联合工艺,研发了一种高性能、环保的新型木塑复合材料。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生产工艺参数,探索了热压过程中关键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压工艺对复合材料的弯曲性能具有明显影响。静曲强度的受影响程度为热压压强>热压时间>薄膜剂量,弹性模量的受影响程度为热压时间>薄膜剂量>热压压强。在此基础上,采用一阶线性模型揭示了热压工艺与邓恩桉/聚丙烯复合材料弯曲性能的数学层面相关性。在最优参数组合下(热压压强0.9 MPa、热压时间420 s、薄膜剂量150 g/m^(2)),所得复合材料的静曲强度和弹性模量分别为109.58 MPa和13.89 GPa,远超GB/T 9846—2015《普通胶合板》中的相关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恩桉 聚丙烯薄膜 木塑胶合板 热压工艺 弯曲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化碳纳米点在木材表面耐光老化的应用研究
13
作者 张龙飞 杨博涵 +3 位作者 彭立民 程献宝 吕少一 王思群 《木材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1-31,共11页
木材表面耐光老化处理是提升其光稳定性的有效途径之一。研究以杉木粉为碳源,通过水热反应制备初级碳纳米点(carbondots, CDs),再以四甲基哌啶胺化合物(tetramethylpiperidin-amine,TAM)为表面功能化修饰剂,获得以哌啶胺功能化的碳纳米... 木材表面耐光老化处理是提升其光稳定性的有效途径之一。研究以杉木粉为碳源,通过水热反应制备初级碳纳米点(carbondots, CDs),再以四甲基哌啶胺化合物(tetramethylpiperidin-amine,TAM)为表面功能化修饰剂,获得以哌啶胺功能化的碳纳米点(TAM-CDs)。采用荧光光谱和表面色度参数测试等方法分析TAM-CDs的光学性能和TAM-CDs浸渍处理非洲白梧桐(Triplochiton scleroxylon)薄木的性能,运用CIE色度坐标探究功能化木材黄变过程的色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合成的TAM-CDs平均粒径约5 nm,其水溶液具有较好的紫外线吸收性能,最大荧光发射波长为448 nm;CIE色度坐标变化轨迹揭示TAM-CDs具有良好的抑制木材表面黄变效果,可显著延缓木材表面的光老化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材 碳纳米点 光致发光 耐光性能 功能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材分子考古研究进展
14
作者 焦立超 陆杨 +1 位作者 郭雨 殷亚方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8-127,共10页
木材考古学研究是推动木质文物自然和历史信息挖掘、保护和修复的重要基础。近年来,随着古DNA捕获和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从木质遗存中可获取古DNA信息,在木材解剖学基础上,创新开展以古DNA为核心的木材分子考古研究已成为木材考古学的... 木材考古学研究是推动木质文物自然和历史信息挖掘、保护和修复的重要基础。近年来,随着古DNA捕获和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从木质遗存中可获取古DNA信息,在木材解剖学基础上,创新开展以古DNA为核心的木材分子考古研究已成为木材考古学的前沿热点。本文首先对木材分子考古研究进行概述,从古DNA的保存和降解、获取以及数据处理和序列分析3方面归纳木材古DNA的研究进展,并指出古DNA因高度降解、含量极低和化学损伤特征导致其难于提取和信息解译的难题。然后总结木材分子考古在解读先民认知与利用森林资源方式、复原历史时期地域性森林植被类型和物种多样性以及重建古代树木应对气候和生境变化的微进化反应等方面的主要应用。最后提出该研究领域未来应优先开展的工作:1)建立考古木材标本库及其DNA信息数据库;2)研究不同时空维度下木材古DNA损伤及变化规律;3)构建稳定高效的木材古DNA提取及序列信息解译技术体系。通过进一步加强木材分子考古等多学科交叉研究,推动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在木材学和考古学领域的应用,为木质文物的用材树种识别、保护利用以及重建历史时期森林植被、环境气候与人类活动的耦合关系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遗存 古DNA 树种 DNA提取 DNA损伤 分子考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MDI桉木胶合板工艺因子对其力学性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潘礼成 黄强 +3 位作者 李骜 罗晓西 任一萍 覃琼林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26,共9页
通过正交试验研究pMDI胶黏剂施胶量、单板含水率、热压温度及时间等关键工艺因子对桉木胶合板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并优化热压工艺,最终得到符合高效连续平压胶合板生产线需求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当热压压力为0.9 MPa时,胶合板的最佳... 通过正交试验研究pMDI胶黏剂施胶量、单板含水率、热压温度及时间等关键工艺因子对桉木胶合板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并优化热压工艺,最终得到符合高效连续平压胶合板生产线需求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当热压压力为0.9 MPa时,胶合板的最佳工艺方案为施胶量50 g/m^(2),热压温度190℃,热压时间40 s/mm,单板含水率16%。为提高生产效率并降低成本,进一步优化工艺,提出并验证了符合连续平压胶合板生产线的优化方案。优化后的生产工艺方案为施胶量40 g/m^(2),热压温度190℃,热压时间25 s/mm,单板含水率16%。采用该工艺生产的胶合板产品的Ⅰ类胶合强度可达1.43 MPa。研究结果可为pMDI胶合板自动化生产提供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木 胶合板 聚合4 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pMDI) 工艺因子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材线虫病疫木传热速率的影响研究
16
作者 王钱晴 黄荣庆 +5 位作者 徐金梅 赵丽媛 张凤毫 陈瑞瑶 王进 江京辉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2-170,共9页
【目的】提高松材线虫病疫木无害化处理效率,实现疫木高价值利用,节约生产时间和成本。【方法】以被松材线虫病感染的马尾松疫木为研究对象,采用饱和蒸汽处理方法,设定木芯温度为65℃,研究不同含水率(MC≤50%、50%120%)和木材径级(D≤16... 【目的】提高松材线虫病疫木无害化处理效率,实现疫木高价值利用,节约生产时间和成本。【方法】以被松材线虫病感染的马尾松疫木为研究对象,采用饱和蒸汽处理方法,设定木芯温度为65℃,研究不同含水率(MC≤50%、50%120%)和木材径级(D≤16 cm、18 cm≤D≤20 cm、22 cm≤D≤24 cm、26 cm≤D≤28 cm、D≥30 cm)对1 m长马尾松疫木传热速率的影响,利用“木材中心温度计算法”数学模型预测处理时间。【结果】马尾松疫木径级为20 cm时,含水率每增加10%,木芯达到65℃的处理总时间增加20 min,升温速率降低0.4℃/h;马尾松疫木含水率为37%时,径级每增加2 cm,木芯达到65℃的处理总时间增加59 min,升温速率降低1.7℃/h;饱和蒸汽处理后,马尾松疫木含水率增加;模型预测结果显示,含水率和木材径级对处理总时间的影响规律与实际结果相似,含水率在82%以下时,处理总时间模拟值均大于实际值。【结论】饱和蒸汽处理过程中,含水率和木材径级对疫木传热速率影响较大,为有效提高处理效率,将径级和含水率相近疫木放在同一处理中。实际生产中,运用“木材中心温度计算法”预测不同径级疫木处理总时间,可以确保疫木内部温度达到或超过预期目标,从而有效地杀灭松材线虫及其媒介昆虫,保证处理效果,为高效进行疫木无害化处理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热 含水率 疫木径级 松材线虫病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山汉墓出土木材的年轮年代学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黄荣凤 鲍甫成 +1 位作者 李华 刘秀英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68-173,i001,共7页
以老山汉墓出土的 12个木材试样为材料 ,通过木材解剖学观察确定出“黄肠题凑”顶板的材料为松木和板栗两个树种 ,并应用统计分析方法 ,对出土松木的年轮变动模式和年轮序列类似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年轮数在 5 0年轮以下的样本ls1... 以老山汉墓出土的 12个木材试样为材料 ,通过木材解剖学观察确定出“黄肠题凑”顶板的材料为松木和板栗两个树种 ,并应用统计分析方法 ,对出土松木的年轮变动模式和年轮序列类似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年轮数在 5 0年轮以下的样本ls1、ls2、ls3、ls4、ls6的年轮指数序列变化规律不显著 ,但年轮数在 70年轮以上的样本ls5、ls7、ls8、ls9的年轮指数序列类似度很高 ,序列间相关系数的t值都达到 4 0以上 ,由此推断ls5、ls7、ls8、ls9来源于同一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山汉墓 出土木材 年轮年代学 松木材 板栗材 木材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重要树种木材流体渗透性的研究 被引量:48
18
作者 鲍甫成 吕建雄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37-246,共10页
本文研究了40种中国重要木材流体渗透性的特点和规律。结果表明,针叶材纵向空气渗透性为0.00957—1.87173 darcy,阔叶材为0.00195—13.49867darcy;针、阔叶材边材渗透性比心材高;种间或种内渗透性高低与密度无关;研究的全部针叶材、约7... 本文研究了40种中国重要木材流体渗透性的特点和规律。结果表明,针叶材纵向空气渗透性为0.00957—1.87173 darcy,阔叶材为0.00195—13.49867darcy;针、阔叶材边材渗透性比心材高;种间或种内渗透性高低与密度无关;研究的全部针叶材、约70%的环孔材和约30%的散孔材与半散孔材渗透性(以心材为准)均在0.1 darcy以下,属较低等级以下。针叶材低渗透树种比阔叶材多,与纵向单位长度上阻碍流动细胞间隔数在前者比后者多有关;环孔材低渗透树种比散孔材和半散孔材多,由于前者含有或多或少侵填体或树胶堵塞导管和管间纹孔所致。同类树种之间渗透性差异,针叶材决定于有效纹孔膜微孔半径和数量,大而多者渗透性高;环孔材除纹孔之外,还与侵填体或树胶有无和多少,甚至侵填体上微孔有无和多少及大小有关;散孔材或半散孔材,来源于管间纹孔膜微孔半径和数量、穿孔板的类型以及管孔的大小和数量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材 流体 流量率 渗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蛋白胶粘剂在木材工业中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8
19
作者 张亚慧 于文吉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0-23,27,共5页
文中综述了大豆蛋白胶粘剂在木材工业中的生产应用现状及发展历程,详述了改性大豆蛋白胶粘剂的研究及成果。从反应机理对大豆蛋白的改性技术作了阐述。指出了大豆蛋白胶粘剂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 大豆蛋白胶黏剂 木材工业 应用 改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周期工业材干燥过程中木材内部水分迁移特点的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滕通濂 周永东 +2 位作者 孟京明 陈省兰 朴成汉 《木材工业》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7,共5页
研究了短周期工业材新伐材和气干材在干燥过程中木材厚度方向含水率分布和水分迁移特点,考察了干燥过程中介质温度变化及其对表层和中心层干燥速度的影响。研究表明,原木初含水率径向、纵向存在变异,导致板材初含水率分布无规律。在... 研究了短周期工业材新伐材和气干材在干燥过程中木材厚度方向含水率分布和水分迁移特点,考察了干燥过程中介质温度变化及其对表层和中心层干燥速度的影响。研究表明,原木初含水率径向、纵向存在变异,导致板材初含水率分布无规律。在非稳态干燥中,逐渐呈外低内高近似抛物线分布,直至平衡处理后,内外层含水率才接近一致。平均干燥速度随介质温度的提高而增加,不同干燥阶段介质温度的影响程度也不同,在相同的平衡含水率条件下,提高介质温度对中心层干燥速度的增加比表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周期工业材 含水率 介质温度 干燥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