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1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法商交叉培养下案例行动学习法的课堂实践——基于中国政法大学创新创业课程的经验探索 被引量:1
1
作者 商文江 梁昌裔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9-56,67,共9页
随着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形态与产业形态发生新的变迁,这对法学教学提出诸多全新且复杂的挑战,传统法学课堂面临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聚焦案例行动学习法在中国政法大学创新创业课堂的实践,探讨如何通过案例行动学习法融合法学与商... 随着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形态与产业形态发生新的变迁,这对法学教学提出诸多全新且复杂的挑战,传统法学课堂面临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聚焦案例行动学习法在中国政法大学创新创业课堂的实践,探讨如何通过案例行动学习法融合法学与商科教育,以培养具备法律素养与商科思维的复合型人才。通过分析当前法商交叉培养的现状与不足,以及案例行动学习法的优势,在厘清理论基础与内容思路的基础上,探究创新课程实操路径的三个阶段:课前引入、课中引导与课后总结。该方法在法商教育中展现的独特价值与优势,为法商融合教学的创新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商教育 案例行动法 课堂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改革与法治:如何突破瓶颈--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江平先生专访 被引量:3
2
作者 江平 赵忠龙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9-93,共5页
江平教授是当代中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法学家之一,关注国家改革命运与法治进程,坚持市场经济、权利本位与依法治国,是他长期以来的标志性学术观点和基本定位。中国的改革已经持续了36年,当初改革的受益者逐渐步入"暮年","... 江平教授是当代中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法学家之一,关注国家改革命运与法治进程,坚持市场经济、权利本位与依法治国,是他长期以来的标志性学术观点和基本定位。中国的改革已经持续了36年,当初改革的受益者逐渐步入"暮年","继承与接班人问题"也再一次困扰执政者如何选择未来的制度建构,于是人们再一次讨论政府与市场、再一次讨论政府与企业、再一次讨论改革与法治的关系。为了让读者能够进一步理解江平教授对上述问题的核心思想和见解,尤其是近年来他关于改革瓶颈与法治出路的思想观点,近日,云南大学法学院赵忠龙博士受本刊杨文德编辑的委托,在北京对江平教授进行了深度访谈。在访谈中,江平教授回顾了自己与中国法制进程的点滴故事,分析了当代中国改革的瓶颈,对改革与法治的关系、对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景提出了自己独到的看法。"法治精神"、"权利本位"、"爱国情怀"是理解江平教授学术志业和基本思想的一根主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政法大学 中国改革 终身教授 法治进程 江平 专访 当代中国 市场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中西文明通论课程为统领打造“有灵魂的通识教育”体系--中国政法大学通识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被引量:5
3
作者 俞学明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9-33,共5页
以打造文明熔炉为指向,融合不同领域学术内容的两门跨学科、综合性的全校必修课程——"中华文明通论""西方文明通论"的建设,是中国政法大学通识教育改革落实"有灵魂的通识教育"理念的重要举措。在十年的... 以打造文明熔炉为指向,融合不同领域学术内容的两门跨学科、综合性的全校必修课程——"中华文明通论""西方文明通论"的建设,是中国政法大学通识教育改革落实"有灵魂的通识教育"理念的重要举措。在十年的探索中,中西文明通论形成了各自独立又相得益彰的教学模式。西方文明通论的教学力图让学生了解作为人类文明大家庭重要组成部分的西方文明的精神和特质,同时让学生通过西方文明的窗口,了解到现代文明的基本特质和来源。中华文明通论课程则通过全方位的教学设计和过程实施,力图引领学生提升作为中华文明的继承者、参与者和未来文明建设者的自觉、深刻认识及责任担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识教育 中华文明 西方文明 教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引介西方政治思想的误区——中国政法大学博士生导师丛日云教授访谈
4
作者 丛日云 王志泉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4,159,共4页
留学精英对中国现代政治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但在引进西方思想的过程中又存在着误读,这种误读是不可避免的,主要由中西文化、传统与现代双重的差距造成的。中国学术界长期以来主要在套用西方的范式、理论、概念和方法,用来理解和解释中国... 留学精英对中国现代政治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但在引进西方思想的过程中又存在着误读,这种误读是不可避免的,主要由中西文化、传统与现代双重的差距造成的。中国学术界长期以来主要在套用西方的范式、理论、概念和方法,用来理解和解释中国的传统和现实。但这种移植套用在双重意义上是错误的。首先,它在知识论上是一种"语境误置":将西方的特殊理论错误地上升为普遍有效的理论,再应用于中国特殊的语境与条件之中。这不仅无法对中国经验提供有效的解释,反而削足适履地遮蔽与扭曲了我们独特的经验。其次,它在伦理意义上是一种"文化帝国主义",是西方中心论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知识分子 西方政治思想 学术本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政法大学政治学教研室简介
5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65-65,共1页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政治学系政治学教研室从1983年成立,原属研究生院,85年后改属政治学系。该室在开始的两年里只承担培养研究生的任务,现在还同时承担本科生和大专生等的专业教学任务。除于近两年先后离休的云光(研究员)、杜汝楫(教授)...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政治学系政治学教研室从1983年成立,原属研究生院,85年后改属政治学系。该室在开始的两年里只承担培养研究生的任务,现在还同时承担本科生和大专生等的专业教学任务。除于近两年先后离休的云光(研究员)、杜汝楫(教授)、王桂厚(教授)、张文镇(副教授)、刘艺文(副教授)、林翘翘(副教授)、何心田(副研究员)7人之外,室内尚有周春元(教授)、徐理明(副教授)、初尊贤(副教授)、李明晨(副教授)、民才忠(副教授)等15人。周春元为教研室主任,缪晓非为副主任。和教研室并列的还分一个由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组成的研究生导师组,由陈志平、周春元、徐理明、李殿烈、杨铮、卢汉章和宋振国7人组成,由陈志平、周春元、徐理明任正、副组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政 政法 教研室主任 政治学经典 副教授 思想史 云光 培养研究生 社会主义政治 国际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需要处理的五大关系
6
作者 庞金友 《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8-34,16,56,57,共10页
中国式现代化的百年历程、当前境况与未来发展,是中国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历史逻辑、现实场域与理论方向。在百年变局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双重交织的时代背景下,中国政治学面临“解释中国”与“引领世界”的双重使命。构建中国政治... 中国式现代化的百年历程、当前境况与未来发展,是中国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历史逻辑、现实场域与理论方向。在百年变局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双重交织的时代背景下,中国政治学面临“解释中国”与“引领世界”的双重使命。构建中国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必须突破西方中心主义桎梏,立足中国实践提炼理论范式。本文聚焦五大关系,探讨中国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在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的辩证统一逻辑,以期为政治学“三大体系”建设提供思想借鉴和路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百年变局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城乡基层善治:之魂、之道、之术 被引量:1
7
作者 潘小娟 孙蕊 张雅茹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8-86,共9页
随着我国基层治理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城乡基层善治应成为社会治理的一项核心议题。从策略视角出发的研究,有利于城乡基层治理中的问题识别,并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明确达致基层善治的精神内核、路线方法和现实行动。首先是重铸城乡... 随着我国基层治理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城乡基层善治应成为社会治理的一项核心议题。从策略视角出发的研究,有利于城乡基层治理中的问题识别,并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明确达致基层善治的精神内核、路线方法和现实行动。首先是重铸城乡基层善治之魂,即回归人民性,再造公共性,并培育“积极公民”;其次是重构城乡基层善治之道,即坚持党建引领,推进城乡居民自治,深入实践群众路线;最后是重谋城乡基层善治之术,即优化治理结构,内化治理资源,活化公共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基层治理 人民城市 群众路线 积极公民 治理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典化时代行政法总则的规范功能与构建
8
作者 马怀德 《政法论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7-60,共14页
编纂行政基本法典,首先应制定行政法总则。行政法总则在行政基本法典中居于基础地位,发挥着统一基本概念、明确基本原则、建立基本制度的功能。围绕规范行政活动的逻辑主线,行政法总则的主要内容包括:基本规定,基本原则,公民、法人和其... 编纂行政基本法典,首先应制定行政法总则。行政法总则在行政基本法典中居于基础地位,发挥着统一基本概念、明确基本原则、建立基本制度的功能。围绕规范行政活动的逻辑主线,行政法总则的主要内容包括:基本规定,基本原则,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行政权利,行政主体,行政行为,行政责任。同时,应当处理好行政法总则与行政程序法的关系,行政法总则与提升行政效能的关系,优化行政法总则的立法技术,增强行政基本法典的体系性,确保以“提取公因式”为基本内容的行政法总则与行政基本法典各分则的有机衔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法总则 行政基本法典 基本原则 行政程序法 提取公因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构的“我们”与想象的“敌人”:当代美国政治叙事中的阴谋论
9
作者 庞金友 赵浩然 《太平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7-30,共14页
在当代美国政治话语中,阴谋论已由边缘文化概念发展为主流政治叙事。这种将复杂社会现实无限简化为隐秘权力操控的政治逻辑,根植于现代性困境的认知需求。理性祛魅消解了神话,自然需要新的叙事填补意义空白。阴谋论作为解释历史与现实... 在当代美国政治话语中,阴谋论已由边缘文化概念发展为主流政治叙事。这种将复杂社会现实无限简化为隐秘权力操控的政治逻辑,根植于现代性困境的认知需求。理性祛魅消解了神话,自然需要新的叙事填补意义空白。阴谋论作为解释历史与现实的替代性框架兴起,又在具体的政治情境中被建构为“我们—敌人”的冲突性叙事。美国独特的政治传统为阴谋论提供了价值基础与情感动力:“美利坚信条”催生权力恐惧,不平等现实激发地位焦虑,广大民众将自己想象为受迫害的“我们”。美国政治叙事中的阴谋论从两个维度塑造民众的政治认知:身份政治解构了传统的大众—精英二元框架,阴谋论叙事的“敌人”范畴下沉至大众内部的亚群体;政治极化驱动政党精英将阴谋论工具化,造成主动制造“敌人”的叙事争夺。在制度难以弥合价值与现实的鸿沟之际,阴谋论叙事既是共识危机的显著表征,也是共同体想象的关键纽带,而这恰恰暴露出美国代议制民主的失效症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政治 阴谋论 政治叙事 代议制民主 政治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别权力关系理论视域下中国共产党治理逻辑的法治化转型
10
作者 王建芹 《政治与法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18,共17页
特别权力关系理论作为一种以特权属性排除法律普遍适用的特殊法律关系框架,其现代转型的关键在于平衡公共利益目标与法治原则的张力。该理论在解释中国共产党党组织与党员间的权利义务关系配置时展现出独特解释力,其内在逻辑与全面从严... 特别权力关系理论作为一种以特权属性排除法律普遍适用的特殊法律关系框架,其现代转型的关键在于平衡公共利益目标与法治原则的张力。该理论在解释中国共产党党组织与党员间的权利义务关系配置时展现出独特解释力,其内在逻辑与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机制存在理论耦合性。在执政党与国家社会互动维度,特别权力关系为解析“领导党-执政党”双重宪制角色下的治理逻辑提供了新范式,其适用性受到“党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宪法原则以及党章规范的双重制约,且须与“四个善于”的治理要求达成价值统合。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兼具制度刚性与治理效能,通过构建程序正义的规则闭环、权力行使的合比例性标准、权利救济的复合机制等法治化路径,实现了纪律刚性约束与法治基本原则的结构性融合。这种治理模式的创新性发展,既赓续了政党治理的传统组织基因,又通过规范体系的现代化转型,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制度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别权力关系 中国共产党 党内法规 治理逻辑 法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波动对中国农村社会变迁的影响 以费孝通、张之毅“云南三村调查”为基础
11
作者 杨清媚 《社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1-175,共25页
1938—1942年,费孝通和张之毅观察并分析了内地农村受国民政府金融政策影响出现的社会崩溃。通过对他们的研究的再分析,本文归纳了“燕京学派”农村金融研究的内容:乡村共同体的现金周转调剂、乡村工业的资金积累、乡村商业资本和土地... 1938—1942年,费孝通和张之毅观察并分析了内地农村受国民政府金融政策影响出现的社会崩溃。通过对他们的研究的再分析,本文归纳了“燕京学派”农村金融研究的内容:乡村共同体的现金周转调剂、乡村工业的资金积累、乡村商业资本和土地金融问题。随着通胀恶化,这些方面的相应变化显示了城市金融危机对农村社会严重的“虹吸效应”。“燕京学派”意识到中国乡村自身的嵌入性特征和世界经济已经脱嵌之间的矛盾,试图探索一条保护乡村社会的道路。与费孝通同时期的“双轨政治”相呼应,“燕京学派”关于农村经济和金融的研究也呈现出“双轨制”特点。他们对今天的启发在于,中国金融应该是一个综合考虑保卫社会和促进宏观经济发展的独特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金融 通胀 燕京学派 城乡经济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自欧盟农产品进口特点、影响因素与政策建议——大食物观视角下的分析
12
作者 张淑静 燕子笑 《国际贸易》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49,共12页
中国自欧盟农产品进口结构一定程度上符合大食物观背景下的食物消费结构。研究中国自欧盟农产品进口问题对于支撑中国大食物观和促进中欧贸易具有重要意义。中国自欧盟农产品进口增速较快且有巨大发展潜力,其中绝大部分是非粮食物进口,... 中国自欧盟农产品进口结构一定程度上符合大食物观背景下的食物消费结构。研究中国自欧盟农产品进口问题对于支撑中国大食物观和促进中欧贸易具有重要意义。中国自欧盟农产品进口增速较快且有巨大发展潜力,其中绝大部分是非粮食物进口,粮食进口占比很小。中国关税与非关税政策、粮食安全政策对农产品进口的限制远大于对非农产品进口的限制,不断升级的食物消费结构对肉奶酒等高品质欧盟特色食物进口的需求拉动作用很大。中国需要在严格控制口粮进口的前提下酌情增加饲料粮进口,继续增加高品质非粮食物进口,提高农产品进口管控灵活度,建立健全以国内高质量循环为主、国际循环为辅的食物安全综合保障体系,鼓励并支持食品企业进行海外直接投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欧贸易 农产品进口 大食物观 消费结构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关系与国际法研究:历史、理论与议程——兼论构建中国全球治理自主知识体系
13
作者 任洪生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28,共17页
20世纪80年代后,国际关系研究逐渐形成两个主要分支:国际政治经济学和国际安全学。21世纪初,西方学术界在整合国际政治经济学和国际安全学研究议题的基础上,逐渐形成新的研究范式——国际关系与国际法。国际关系与国际法研究通过国际关... 20世纪80年代后,国际关系研究逐渐形成两个主要分支:国际政治经济学和国际安全学。21世纪初,西方学术界在整合国际政治经济学和国际安全学研究议题的基础上,逐渐形成新的研究范式——国际关系与国际法。国际关系与国际法研究通过国际关系中的权力和政治,以及国际法中的规则和规范两对核心概念构建理论分析范式,寻求国际关系研究的三大传统理论视角(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和建构主义)与国际法两大传统理论视角(实证主义和现实主义)逻辑上的关联性,形成了独特的理论视角和逻辑框架。作为统合与竞争形成的跨学科研究路径,国际关系与国际法研究的议题主要可分为世界政治中的法律和主权、国际关系中的法律与武力、全球社会中的法律与权责三大类。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价值理念构建中国全球治理自主知识体系,是学术界需要重点考虑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关系与国际法 新自由制度主义 国际化与国内政治 全球治理知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生态环境法典编纂的基本命题 被引量:8
14
作者 吕忠梅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30,共10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部署了“编纂生态环境法典”的重大政治任务和立法任务,为生态环境法典编纂提供了根本遵循。在历史坐标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环境法典是对中...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部署了“编纂生态环境法典”的重大政治任务和立法任务,为生态环境法典编纂提供了根本遵循。在历史坐标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环境法典是对中华优秀生态文化和法律文化的历史传承和创新发展;在世界方位上,中国生态环境法典可为全球环境治理贡献中国法治智慧与法治方案。中国生态环境法典编纂,应当坚持加强创新理论武装、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履行宪法职责、坚持改革和法治相互促进;在方法论上,中国生态环境法典编纂应当准确把握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的关系、解放思想与完善制度的关系、系统整合与适度开放的关系、编订纂修与升华创新的关系。中国生态环境法典编纂还亟待在法典名称、法典化模式、法典定位、编纂逻辑与结构以及编纂方法上形成基本共识,实现概念、原则、体制和制度的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法典编纂 历史坐标 世界方位 系统性 协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破产撤销权条款的域外适用:国际经验与中国方案 被引量:2
15
作者 常柳溪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5-130,共16页
各国均在其破产法中设置了撤销权条款,但对于本国撤销权条款是否具有域外适用性主要运用反域外适用推定原则进行判断。该原则在立法意图和关注焦点两个方面导致破产撤销权条款的域外适用陷入了困境。鉴于反域外适用推定两步分析法在分... 各国均在其破产法中设置了撤销权条款,但对于本国撤销权条款是否具有域外适用性主要运用反域外适用推定原则进行判断。该原则在立法意图和关注焦点两个方面导致破产撤销权条款的域外适用陷入了困境。鉴于反域外适用推定两步分析法在分析结构上的稳定性和其本身的便利性,建议依然将其作为破产撤销权条款域外适用性的前置检测规则并进行优化。当前,我国正处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修订的关键时期,正处于破产法域外适用路径探索阶段,应立足于我国实际情况,参鉴破产撤销权条款域外适用分析路径的有益国际经验,构建以实现域外效力为导向的破产撤销权条款域外适用路径;构建破产撤销权条款域外适用的法律选择机制;构建防范别国破产法域外适用负面影响的反制模式,形成进攻与防守合力的破产撤销权条款域外适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产撤销权 域外适用 反域外适用推定 跨境破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盟碳边境调整机制的运行机理解构与发展中国家因应 被引量:1
16
作者 汪阳 《中国软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25,共14页
欧盟碳边境调整机制(CBAM)以出口国与欧盟的碳价差额代替碳排放差额的设计大大削弱了BCA的直接减排效果与对出口国的减排激励功能,CBAM的碳价构成与责任安排反映出其单边贸易措施的本质。作为欧盟减排行动中与欧盟排放交易系统(EU-ETS)... 欧盟碳边境调整机制(CBAM)以出口国与欧盟的碳价差额代替碳排放差额的设计大大削弱了BCA的直接减排效果与对出口国的减排激励功能,CBAM的碳价构成与责任安排反映出其单边贸易措施的本质。作为欧盟减排行动中与欧盟排放交易系统(EU-ETS)协同的碳定价工具,CBAM在结构与功能上均存在问题,且两类问题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使得CBAM的减排效率与其定位严重“脱节”。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的环境例外条款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框架下的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均无法作为CBAM合法性的依据,这个机制未根据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气候问题上的共同但有区别责任作出更为公平、务实的安排,国际社会应积极探索国际碳价下限(ICPF)原则下边境碳调整措施(BCA)的功能重构以保障在气候问题上更广泛的共同利益。豁免适用条款暴露出欧盟占据国际碳市场主导权的野心,发展中国家应充分利用国际法的相关规定,积极完善本国的减排体系与相关法制体系,未来在国际碳市场中掌握更多主动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BAM BCA ICPF 环境例外 共同但有区别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中国革命的代际继替与青年塑造:以上海左翼青年运动为例(1924—1927)
17
作者 陈艳楠 《社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3,共33页
本文从代际继替的视角审视国民革命时期上海的左翼青年运动,并通过对中国青年运动的溯源,展示了左翼青年与东南立宪派绅士精英提出不同建国方案的理由。受国家有机体思想的影响,青年要求从内在精神维度建立个体与国体的同一性,按照国体... 本文从代际继替的视角审视国民革命时期上海的左翼青年运动,并通过对中国青年运动的溯源,展示了左翼青年与东南立宪派绅士精英提出不同建国方案的理由。受国家有机体思想的影响,青年要求从内在精神维度建立个体与国体的同一性,按照国体理念自我塑造并结成新型团体,缔造一体化的现代民族国家。理念的超脱现实性与无政府主义伦理的影响,使得青年群体倾向于改造介于个体与国家之间的传统社会组织及其人伦关系,否定东南绅士精英依托“绅治式民主”的现代化革新的正当性,这使得东南绅士的改革表现出一种“工程—技术”取向,左翼青年则表现出社会正义和民族主义的道德风格。国民革命时期的上海左翼青年通过各级党团、革命学校、革命报刊、学生联合会等塑造新的舆论系统,在思想意识和行为模式上对青年进行重新塑造,促使青年从马克思主义视角理解自我与社会,建立唯物主义的“宇宙—社会观”和集体主义的人生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国家 国民革命 少年中国学会 绅士精英 江苏省教育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国际投资协定对争议水域投资的适用:制度基础、司法实践与中国因应
18
作者 刘子珩 段星伊 《中国软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24,共12页
研究认为,作为海洋投资保障的重要依据,国际投资协定能否实现对争议水域投资的适用,需要结合协定规定及东道国对投资活动有无管辖权加以判断。一旦争议水域的投资争端走入司法程序,仲裁庭能否行使争端管辖权,以及如何认定投资保障义务,... 研究认为,作为海洋投资保障的重要依据,国际投资协定能否实现对争议水域投资的适用,需要结合协定规定及东道国对投资活动有无管辖权加以判断。一旦争议水域的投资争端走入司法程序,仲裁庭能否行使争端管辖权,以及如何认定投资保障义务,都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因此,提出建议中国应重视争议水域投资保障面对的风险,依托“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完善协定并推动规则输出,保障本国海洋投资利益的同时,追求深度参与和主导全球海洋治理的目标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投资协定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争议水域 域外管辖权 货币黄金案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参与全球数据治理博弈:跨国科技企业价值体现与实现路径
19
作者 王楚晴 《中国科技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2-79,共8页
中国数字经济急速发展,但仍未形成与之相匹配的数据治理国际话语权,阻碍了中国参与全球数据治理博弈的步伐。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非国家行为体在全球治理中的影响力日益提升,特别是跨国科技企业在全球数据治理中承担了风险识别者、活... 中国数字经济急速发展,但仍未形成与之相匹配的数据治理国际话语权,阻碍了中国参与全球数据治理博弈的步伐。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非国家行为体在全球治理中的影响力日益提升,特别是跨国科技企业在全球数据治理中承担了风险识别者、活动参与者和制度守护者的多重身份,其业务活动实践与治理规范研究都对全球数据治理国际规则的构建具有不可忽视的指引作用。鉴于此,可以考虑借助跨国科技企业之力为中国参与全球数据治理博弈赢得一席之地。在政府层面,应该充分调动跨国科技企业开展对外传播,积极树立中国全球数据治理的大国形象,并以跨国科技企业间的合作为纽带共建数字命运共同体;在企业层面,跨国科技企业应积极推动数据治理规则的构建与优化、增强企业间的数字合作,实现中国式制度的对外输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国科技企业 全球数据治理 大国博弈 国际话语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安全立法模式的中国新解——以“均衡性”为特征的模式重塑
20
作者 印波 庄新宇 《新视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6-96,共11页
安全立法是国家安全的法治根基。在国家利益导向下,各主要国家普遍呈现出不同领域“泛安全化”夸大立法、“欠安全化”滞后立法以及“去安全化”反复立法并存的“非均衡性安全化”安全立法模式。这一模式存在客观安全保护不均、主观安... 安全立法是国家安全的法治根基。在国家利益导向下,各主要国家普遍呈现出不同领域“泛安全化”夸大立法、“欠安全化”滞后立法以及“去安全化”反复立法并存的“非均衡性安全化”安全立法模式。这一模式存在客观安全保护不均、主观安全认知混乱以及话语安全表述矛盾等三方面安全困境,应进行价值辨正与理论辨正。中国安全立法实践为解决这一安全困境提供了中国新解。新时代,中国安全立法表现为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统摄下的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呈现为安全领域全面立法、安全要素统筹兼备、安全功能全面塑造并存的“均衡性安全化”立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法模式 国家安全立法 非均衡性安全化 均衡性安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