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残疾儿童综合功能评定法的研究:(一)设计 被引量:136
1
作者 胡莹媛 吴卫红 +3 位作者 李燕春 刘建军 张雁 王彤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1年第3期108-112,共5页
为制定一个客观、全面的反映残疾儿童障碍的评定标准 ,我们参照国外资料 ,并以在临床中应用 11年的脑瘫儿童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价表为基础 ,设计了残疾儿童综合功能评定法 ,内容主要包括认知功能、粗大运动功能、语言功能、自理动作和... 为制定一个客观、全面的反映残疾儿童障碍的评定标准 ,我们参照国外资料 ,并以在临床中应用 11年的脑瘫儿童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价表为基础 ,设计了残疾儿童综合功能评定法 ,内容主要包括认知功能、粗大运动功能、语言功能、自理动作和社会适应 5个方面 ,共 5 0项内容。采用百分制评分标准 ,制定了障碍程度及疗效评定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康复 评定 量表 残疾儿童综合功能评定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残疾儿童综合功能评定法的研究:(三)可靠性 被引量:9
2
作者 吴卫红 刘建军 +2 位作者 胡莹媛 李燕春 张雁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2年第9期531-531,541,共2页
目的评价《残疾儿童综合功能评定量表》评定者内信度。方法由专科医生对住院的 84名患儿进行间隔 7— 14天的两次评测。专人对每份表格进行核查验收。结果两次评定结果相关系数r =0 997,P <0 0 1,量表内各项之间两次检测所有相关... 目的评价《残疾儿童综合功能评定量表》评定者内信度。方法由专科医生对住院的 84名患儿进行间隔 7— 14天的两次评测。专人对每份表格进行核查验收。结果两次评定结果相关系数r =0 997,P <0 0 1,量表内各项之间两次检测所有相关系数均P <0 0 1,相关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结论该量表具有高度的评定者内的一致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疾儿童 综合功能 评定法 研究 可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残疾儿童综合功能评定法的研究:(二)正常值 被引量:5
3
作者 李燕春 胡莹媛 +4 位作者 吴卫红 刘建军 张雁 王彤 董云英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1年第3期113-113,115,共2页
目的确定综合功能评定法的正常值。方法由专科医生采用该量表 ,对 6 0例 2— 7岁健康儿童进行测试。结果 4—7岁儿童综合功能评定分值≥ 90分 ,3岁≥ 80分 ,2岁≥ 6 0分。结论综合功能评定法能全面、具体、客观地反映健康儿童综合功能... 目的确定综合功能评定法的正常值。方法由专科医生采用该量表 ,对 6 0例 2— 7岁健康儿童进行测试。结果 4—7岁儿童综合功能评定分值≥ 90分 ,3岁≥ 80分 ,2岁≥ 6 0分。结论综合功能评定法能全面、具体、客观地反映健康儿童综合功能发育的情况 ,可以此正常值做对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疾儿童综合功能评定法 评定法 正常值 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犬类动物模型在牙周病研究中的应用现状 被引量:5
4
作者 惠慧 王革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14-317,共4页
牙周病是一种常见的感染性口腔疾病,直接危害口腔健康,是造成中国成年人失牙的最重要原因。由于牙周病临床表现复杂,为进一步探讨牙周病的发病机制、病理学特点以及治疗效果和疗效的评价,单凭临床观察是远远不够的,为此,动物模型被广泛... 牙周病是一种常见的感染性口腔疾病,直接危害口腔健康,是造成中国成年人失牙的最重要原因。由于牙周病临床表现复杂,为进一步探讨牙周病的发病机制、病理学特点以及治疗效果和疗效的评价,单凭临床观察是远远不够的,为此,动物模型被广泛应用。近几年来犬类动物模型广泛应用于牙周病研究,本文就犬类动物模型在牙周病研究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犬类 牙周病 牙龈炎 牙周炎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肉能量技术联合温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22
5
作者 刘惠林 韩红 +2 位作者 黎明 李蘅 黎昊翰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02-705,共4页
目的:对肌肉能量技术(muscle energy technique MET)联合温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进行临床研究。方法:采集周围性面瘫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组均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温电针治疗及基础药物治疗(口服甲钴胺),研究组在此基础... 目的:对肌肉能量技术(muscle energy technique MET)联合温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进行临床研究。方法:采集周围性面瘫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组均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温电针治疗及基础药物治疗(口服甲钴胺),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MET治疗周围性面瘫,所有治疗方法每日1次,共6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行H-B量表评估面瘫程度;且治疗6周后行面肌的肌电图检测评价。结果:60例患者于治疗前,面瘫程度、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示具可比性。治疗6周后,研究组面瘫程度较之前明显改善;肌电图与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疗效显著(P<0.05),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MET联合温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能够提高面神经兴奋性,有效恢复受损面神经功能,观察疗效较好,是值得推广及应用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能量技术 周围性面瘫 温电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足三里等下肢穴位刺激引发脑运动皮质去激活效应的fMRI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魏鹏绪 鲍瑞雪 +3 位作者 张通 李坤成 卢洁 赵澄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1年第5期977-980,共4页
目的:观察刺激右侧足三里、阴陵泉、丰隆、三阴交穴区对人体左侧初级运动皮质,运动前区和辅助运动区的去激活效应。方法:共10例受试者接受功能性磁共振成像。采用3.0 T Siemens MAGNETOM Trio磁共振成像系统采集全脑T2*像。穴位刺激采... 目的:观察刺激右侧足三里、阴陵泉、丰隆、三阴交穴区对人体左侧初级运动皮质,运动前区和辅助运动区的去激活效应。方法:共10例受试者接受功能性磁共振成像。采用3.0 T Siemens MAGNETOM Trio磁共振成像系统采集全脑T2*像。穴位刺激采用组块方式。以SPM5软件包分析数据,采用贝叶斯推断方法,识别相对于基线水平,穴位刺激引发的去激活效应信号。结果:无论刺激哪一穴位,在所有受试者中,均可观察到左侧初级运动皮质、运动前区及辅助运动区出现的去激活信号。刺激足三里穴可在8例受试者的左侧初级运动皮质发现激活体素,在9例中可在左侧运动前区及辅助运动区发现激活体素;刺激阴陵泉穴可在所有受试者的左侧初级运动皮质、以及运动前区及辅助运动区发现激活体素;刺激丰隆穴可在9例受试者的左侧初级运动皮质发现激活体素,9例左侧运动前区及辅助运动区发现激活体素;刺激三阴交穴可在9例受试者的左侧初级运动皮质发现激活体素,以及所有受试者左侧运动前区及辅助运动区发现激活体素。结论:刺激足三里、阴陵泉、丰隆、三阴交穴区可在多数受试者中激活初级运动皮质、PMA及SMA脑区,去激活效应的出现则更为广泛。这一现象提示,穴位刺激对中枢的功能调节既包括激活效应,也包括去激活效应。去激活效应在穴位刺激引发的脑功能网络状态变化过程中,发挥何种作用,值得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刺激 运动皮质 去激活效应 贝叶斯分析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道括约肌内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脊髓损伤患者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5
7
作者 廖利民 付光 +6 位作者 史文博 熊宗胜 鞠彦合 吴娟 李东 韩春生 梁文利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6期409-412,共4页
目的:观察尿道括约肌内注射A型肉毒毒素(BTX-A)治疗脊髓损伤(SCI)患者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DSD)的临床效果。方法:19例合并肾积水男性SCI患者,年龄26 ̄45岁,治疗前1个月用B超及影像尿动力学检查测量患者肾盂分离宽度、残余尿量(PRV)... 目的:观察尿道括约肌内注射A型肉毒毒素(BTX-A)治疗脊髓损伤(SCI)患者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DSD)的临床效果。方法:19例合并肾积水男性SCI患者,年龄26 ̄45岁,治疗前1个月用B超及影像尿动力学检查测量患者肾盂分离宽度、残余尿量(PRV)、输尿管返流压(Pdet.reflux)、逼尿肌漏尿点压(DLPP)、最大尿道压力(Pura.max)等指标。对逼尿肌-外括约肌协同失调(DESD)的13例患者,将200IUBTX-A溶解于8ml生理盐水,在膀胱尿道镜下分点注射于外括约肌内;对DESD合并逼尿肌-膀胱颈协同失调的6例患者,将200IUBTX-A溶解于12ml生理盐水,分点注射于膀胱颈及外括约肌内。1个月后复查上述检查指标。结果:1例治疗无效,其余患者治疗起效的平均时间为9.5d,治疗1个月后,患者的双肾最大肾盂分离宽度由3.9±1.2cm降至1.1±0.8cm,PRV由187±58ml降至54±18ml,DLPP由77.6±7.2cmH2O降至21.6±4.1cmH2O,Puram.ax由88.3±10.5cmH2O降至57.4±3.6cmH2O(P<0.01)。疗效持续时间平均3.8个月,治疗后1、3个月时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7%和68.7%。3例患者接受第2次注射。随访期间未观察到任何毒副作用。结论:尿道括约肌内注射BTX-A可有效减少SCI后DSD患者残余尿量、降低DLPP及尿道压力,是治疗DSD有效、微创、安全、可逆、可重复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肉毒毒素 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 上尿路功能 脊髓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α受体阻断剂治疗神经源性膀胱排空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被引量:9
8
作者 李东 廖利民 +4 位作者 胡洋 鞠彦合 付光 吴娟 梁文立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9期1839-1842,共4页
目的在神经源性膀胱排空障碍患者中应用α-1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阿夫唑嗪,观察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109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口服阿夫唑嗪药物治疗进行临床观察。服药方法是口服阿夫唑嗪每日1次,每次10mg,睡前服用,共治疗12周。其中同... 目的在神经源性膀胱排空障碍患者中应用α-1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阿夫唑嗪,观察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109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口服阿夫唑嗪药物治疗进行临床观察。服药方法是口服阿夫唑嗪每日1次,每次10mg,睡前服用,共治疗12周。其中同时服用肌松药如巴氯芬和/或地西泮有44例。通过对治疗前后进行影像尿动力学检查获得的平均最大尿道压力(MUP),平均残余尿量(MRUV),平均膀胱颈开放程度(MBNO)—后尿道直径等数据进行分析,评价阿夫唑嗪治疗神经源性膀胱排空障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服药12周后,109例患者有8例(7%)因头晕、体位性低血压不能耐受退出观察;其余101例患者最大尿道压力从(69.20±22.97)cmH2O下降到(57.18±19.41)cmH2O,膀胱颈开放程度从(6±5)mm增加到(7.67±4.89)mm、残余尿量从(120±30)ml降低到(96.0±25.5)ml,治疗前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单独服药与联合用药2组间数据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口服α-1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阿夫唑嗪可以降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尿道压力,减少残余尿量,改善排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1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 阿夫唑嗪 神经源性膀胱 影像尿动力学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膀胱壁内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原性膀胱的初步临床观察 被引量:9
9
作者 廖利民 李东 +6 位作者 韩春生 熊宗胜 史文博 黄悦 付光 鞠彦合 吴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2期719-721,共3页
目的:观察膀胱壁内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原性膀胱的临床效果。方法:78例脊髓损伤后神经原性膀胱患者,男59例,女19例,平均年龄38.9岁。将300单位A型肉毒毒素溶解于15ml生理盐水,使用膀胱镜注射针分30个点注射于膀... 目的:观察膀胱壁内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原性膀胱的临床效果。方法:78例脊髓损伤后神经原性膀胱患者,男59例,女19例,平均年龄38.9岁。将300单位A型肉毒毒素溶解于15ml生理盐水,使用膀胱镜注射针分30个点注射于膀胱壁,0.5ml/点。治疗前后均记录患者排尿日记,并观察药物毒副作用。结果:78例患者经第1次治疗后平均尿失禁次数由13.5次/d降至2.7次/d、平均导尿量由131ml/次增至389ml/次,平均尿失禁量由1690ml/d降至281ml/d,起效的平均时间为7.6d。10例患者在第1次注射8.9个月后接受第2次注射,平均尿失禁次数由9.7次/d降至3.7次/d,平均导尿量由108ml/次增至387ml/次。6例患者在第2次注射后5.8个月接受第3次注射,平均尿失禁次数由9.2次/d降至3.9次/d,平均导尿量由116ml/次增至364ml/次。随访期间未观察到任何毒副作用。结论:经尿道膀胱壁内A型肉毒毒素注射是治疗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原性膀胱的有效、安全、可多次重复应用的微创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肉毒毒素 膀胱壁 神经原性膀胱 脊髓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损伤后并发肾积水患者的影像尿动力学特点与处理 被引量:8
10
作者 鞠彦合 廖利民 +4 位作者 李东 付光 熊宗胜 韩春生 吴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646-649,共4页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后发生肾积水患者的影像尿动力学特点与处理原则,为脊髓损伤后并发肾积水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2002年12月至2008年6月我科对1393例脊髓损伤患者进行肾脏B超检查,发现肾积水患者169例,男157例,女12例。对这些患者进行...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后发生肾积水患者的影像尿动力学特点与处理原则,为脊髓损伤后并发肾积水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2002年12月至2008年6月我科对1393例脊髓损伤患者进行肾脏B超检查,发现肾积水患者169例,男157例,女12例。对这些患者进行影像尿动力学检查,分析其特点,并按其特点选择相应的处理方法。结果:肾积水占本组脊髓损伤患者的12%。5例因输尿管结石梗阻引起肾积水,影像尿动力学表现为逼尿肌过度活动伴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经碎石治疗后积水消失。164例因膀胱尿道功能障碍引起肾积水,其中57例有膀胱输尿管返流,107例无返流(52例为低顺应性膀胱,52例过早出现或持续逼尿肌收缩型明显协同失调,3例为输尿管壁段梗阻)。47例返流性肾积水者采用经膀胱引流处理(留置尿管或膀胱造瘘,括约肌注射肉毒毒素或括约肌切断),75例非返流性积水采用经膀胱储尿(口服抗胆碱能制剂,膀胱壁注射肉毒毒素,膀胱扩大加输尿管抗返流再植术)配合间歇导尿,肾积水均得到缓解或消失。10例有返流患者因个人意愿选择膀胱储尿配合间歇导尿,32例无返流患者因不接受间歇导尿选择膀胱引流处理,肾积水也均缓解或消失。结论:脊髓损伤后发生肾积水的患者影像尿动力学特点不尽相同,依据引起肾积水的不同机制特点进行处理可获得良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肾积水 影像尿动力学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激下肢不同穴位在双侧感觉皮质引发的激活效应差异 被引量:3
11
作者 魏鹏绪 鲍瑞雪 +3 位作者 张通 李坤成 卢洁 赵澄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144-1147,共4页
目的:观察刺激人体右侧下肢不同穴位在双侧初级感觉皮质的激活效应差异。方法:共10例受试者接受功能性磁共振成像。采用3.0T Siemens MAGNETOM Trio磁共振成像系统采集全脑T2*像。穴位刺激采用组块方式,共有4个穴位受刺激。以SPM5软件... 目的:观察刺激人体右侧下肢不同穴位在双侧初级感觉皮质的激活效应差异。方法:共10例受试者接受功能性磁共振成像。采用3.0T Siemens MAGNETOM Trio磁共振成像系统采集全脑T2*像。穴位刺激采用组块方式,共有4个穴位受刺激。以SPM5软件包分析数据,采用贝叶斯推断方法,识别相对于基线水平,穴位刺激在双侧初级感觉皮质引发的激活效应信号。使用LI toolbox计算偏侧化指数。结果:对于每一穴位,均有80%受试者LI值为正,20%受试者LI值为负。各穴位LI值之间未发现显著性差异。不同穴位中,以足三里穴刺激所得LI值均数值最低,以三阴交穴刺激所得LI值变异系数最大。结论:刺激一侧下肢穴位可以对双侧初级感觉皮质发挥调节效应,且不同穴位具有不同的调节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刺激 初级感觉皮质 偏侧化指数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尿路NO信号通路及其在脊髓损伤中的意义 被引量:2
12
作者 鞠彦合 廖利民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0期792-794,共3页
关键词 脊髓损伤 信号通路 下尿路 信号分子 一氧化氮 器官系统 病理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性电刺激的原理、设计与应用(三) 被引量:2
13
作者 聂开宝 蓝宁 +2 位作者 马亚权 林浦 汪家琮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1998年第4期153-155,共3页
功能性电刺激(FES)这一技术打开了瘫痪运动功能重建的一个广阔领域。在临床应用的推广中,对FES的基本原理和存在的问题有充分的认识,是应用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分三部分阐述FES的基本概念、设计和应用。第一部分将讨... 功能性电刺激(FES)这一技术打开了瘫痪运动功能重建的一个广阔领域。在临床应用的推广中,对FES的基本原理和存在的问题有充分的认识,是应用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分三部分阐述FES的基本概念、设计和应用。第一部分将讨论电刺激的阈值、募集顺序等概念。第二部分将介绍肌肉电刺激的安全参数范围、组织损伤,并讨论刺激器的设计。第三部分以C5/C6患者手功能重建为例,阐明功能性电刺激系统的工作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电刺激 运动康复 神经假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症的预防 被引量:11
14
作者 崔寿昌 《中国健康教育》 2006年第7期528-530,共3页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老年人 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例尿崩症导致上尿路积水患者的诊治体会 被引量:4
15
作者 施维凤 付光 +4 位作者 鞠彦合 陈国庆 查丽华 史文博 廖利民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23-526,共4页
目的总结尿崩症导致上尿路积水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7月间,我院收治的10例尿崩症导致双侧上尿路积水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其诊治要点。结果多尿、多饮症状,尿比重、尿渗透压、禁水加压素试验、... 目的总结尿崩症导致上尿路积水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7月间,我院收治的10例尿崩症导致双侧上尿路积水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其诊治要点。结果多尿、多饮症状,尿比重、尿渗透压、禁水加压素试验、弥凝诊断性治疗对诊断尿崩症有确诊价值。中枢性尿崩症可通过醋酸去氨加压素类药物,肾性尿崩症可通过利钠利尿类药物治疗,辅助限制饮水、定时排尿,达到减少尿液产生,改善上尿路积水的治疗目的。结论该类疾病通常病程较长,误诊率较高,正确诊断该类疾病有助于减少不必要的外科干预。抗利尿治疗可有效改善尿崩症所致的泌尿道扩张和积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崩症 肾积水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