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碳捕集转化一体化技术研究进展
1
作者 张真 《热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8-37,共10页
在国家“双碳”目标的战略引领下,碳捕集技术正在大力发展,成为推动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及显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技术。由于化石燃料存量逐渐减少和价格持续攀升,寻求新型环保绿色燃料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通过碳捕集耦合可再生能... 在国家“双碳”目标的战略引领下,碳捕集技术正在大力发展,成为推动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及显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技术。由于化石燃料存量逐渐减少和价格持续攀升,寻求新型环保绿色燃料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通过碳捕集耦合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光伏等,将传统化石能源充分低碳利用并转化为具有高附加值的下游产品,如合成气、甲烷、甲醇、甲酸等,可以大规模实现低碳减排,减少能源和化工原料缺口,增加经济收益,带动绿色产业强劲增长,符合国家绿色环保战略规划。通过分析碳捕集转化一体化技术的研究现状、主流技术路线、主要设备及示范工程发展情况等,指出碳捕集转化一体化技术进一步研究与发展的方向,并对其工业应用前景作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捕集 合成气 甲烷 甲醇 甲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炉膛温度场的超超临界锅炉燃烧调整试验研究及优化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王欢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689-1695,共7页
火力发电机组在运行过程中燃烧温度场分布不均,会导致炉膛受热面超温、爆管以及形成烟气走廊等问题。通过对运行过程中锅炉温度场分布的判断,及时关注其运行状况并进行燃烧调整,以提高锅炉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和经济性。以某发电厂660... 火力发电机组在运行过程中燃烧温度场分布不均,会导致炉膛受热面超温、爆管以及形成烟气走廊等问题。通过对运行过程中锅炉温度场分布的判断,及时关注其运行状况并进行燃烧调整,以提高锅炉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和经济性。以某发电厂660 MW超超临界锅炉为例进行燃烧优化调整试验及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通过对各受热面温度以及燃烧器处壁温变化进行分析,同时结合制粉系统各粉管风速及煤粉浓度的偏差、燃烧器内和外二次风风量及强度、直流风风量大小的调整以及炉膛贴壁风的测量,发现不同磨煤机运行组合方式以及二次风配风方式等因素对锅炉运行存在较大影响,具体表现为壁温超温、燃烧器温度以及受热面还原性气氛等方面,进而影响锅炉的经济运行;调整后屏式过热器、高温过热器和高温再热器壁温超温现象消失,燃烧器不存在烧损情况,NOx生成量也在合理的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超临界锅炉 壁温超温 燃烧调整试验 优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应调峰运行的复合高压供汽系统研究
3
作者 鲁丛明 张攀 +2 位作者 吕博 罗杨 徐挺 《洁净煤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507-512,共6页
提出了一种适应调峰运行的中高压复合供汽系统。主体采用压力匹配器,利用主蒸汽抽再热蒸汽实现对外供热,当负荷降低时,采用中调门参调的方式,结合蒸汽压缩机压缩提压,以维持进入匹配器的再热蒸汽压力在设计点压力,让压力匹配器在低负荷... 提出了一种适应调峰运行的中高压复合供汽系统。主体采用压力匹配器,利用主蒸汽抽再热蒸汽实现对外供热,当负荷降低时,采用中调门参调的方式,结合蒸汽压缩机压缩提压,以维持进入匹配器的再热蒸汽压力在设计点压力,让压力匹配器在低负荷下始终处于设计点运行,满足对外供汽的流量要求,并对系统的运行性能进行分析预测。以某300 MW机组为例,进行调峰模式下经济性分析,中高压复合供汽系统相比常规的压力匹配方式,维持额定供汽流量机组调峰运行时,最低上网负荷可由80%降到40%,锅炉的输出热量减少280 MW,相当于减少标煤消耗量38 t/h。通过中高压复合供汽系统的应用,让热电联产机组参与深度调峰,有显著的减煤降碳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电解耦 中调门 蒸汽压缩机 蒸汽匹配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荷随源动的电网友好型风光氢储大基地容量优化配置研究
4
作者 吴瑊 何冰琛 +4 位作者 张勋奎 丁浩植 米增强 王劲松 李君卫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6259-6269,I0011,共12页
在“双碳”目标的驱动下,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正加快推进,新能源接入比例迅速上升,我国新能源装机占比已达30%,实际可靠容量占比仅为5%,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如何实现经济可行前提下的安全稳定运行成为重点研究方向。以火电为... 在“双碳”目标的驱动下,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正加快推进,新能源接入比例迅速上升,我国新能源装机占比已达30%,实际可靠容量占比仅为5%,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如何实现经济可行前提下的安全稳定运行成为重点研究方向。以火电为基荷的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多年,对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该文提出在计及电源侧投资经济性前提下,以风光氢储大基地对标火电机组出力稳定性、频率调节能力量化实际可靠容量,实现电-氢双能源送出、荷随源动的能源大基地容量优化配置,并分析能源供应商参与源-荷双侧投资对促进电力系统向安全高效、绿色低碳目标快速转型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 氢能 储能 灵活性调节 功率-能量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115钢TIPTIG焊接接头组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马志宝 郭新芳 +5 位作者 姜海峰 蔡文河 杜双明 张学星 董树青 万夫伟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1-55,共5页
基于全自动+脉冲送丝全氩弧焊接方法,研究了新型回火马氏体耐热钢G115厚壁管道焊接接头的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焊接接头经焊后热处理后组织为回火马氏体,焊缝晶粒呈现出等轴晶和柱状晶两种不同的形貌,热影响区中粗晶区和细晶区均呈现... 基于全自动+脉冲送丝全氩弧焊接方法,研究了新型回火马氏体耐热钢G115厚壁管道焊接接头的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焊接接头经焊后热处理后组织为回火马氏体,焊缝晶粒呈现出等轴晶和柱状晶两种不同的形貌,热影响区中粗晶区和细晶区均呈现为等轴晶形貌,其晶粒尺寸远小于母材等轴晶的晶粒尺寸,在热影响区未发现液化裂纹。焊接接头的抗拉强度满足标准技术要求,焊缝常温冲击吸收能量平均达到60 J,高于目前焊条电弧焊焊缝的冲击吸收能量,有效解决了G115钢焊缝韧性不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马氏体耐热钢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全自动脉冲送丝氩弧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0MW四角切圆锅炉烟温偏差试验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陈安合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1-25,68,共6页
针对四角切圆锅炉存在的烟温、汽温偏差进行了炉膛内不同位置温度测量及烟气流动方向的监测。结果表明:炉膛上部空间残余旋转形成沿屏区宽度方向烟气流量和流动方向的不同导致分隔屏等受热面的吸热量不同,从而引起汽温偏差,这是烟温、... 针对四角切圆锅炉存在的烟温、汽温偏差进行了炉膛内不同位置温度测量及烟气流动方向的监测。结果表明:炉膛上部空间残余旋转形成沿屏区宽度方向烟气流量和流动方向的不同导致分隔屏等受热面的吸热量不同,从而引起汽温偏差,这是烟温、汽温偏差产生的根本原因。并对比了1号、2号锅炉在燃烧器设计上的不同而引起的汽温偏差的差异,建议燃用烟煤等四角切圆锅炉可采用小角度的二次风同心反切设计和分离式燃尽风的反切设计,可有效降低烟温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角锅炉 烟温偏差 残余旋转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流对冲锅炉燃烧器烧损试验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陈安合 刘彦鹏 +3 位作者 郭秋实 朱宪然 赵计平 任福虎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4-69,共6页
为研究托克托发电公司四期锅炉燃烧器烧损的原因,对比了同类型机组的燃烧器设计参数,并开展了热态辐射温度试验,得出了燃烧器烧损的主要原因为一次风刚性不足,并提出了解决燃烧器烧损问题的改进设计方法和燃烧调整方案。该试验研究结果... 为研究托克托发电公司四期锅炉燃烧器烧损的原因,对比了同类型机组的燃烧器设计参数,并开展了热态辐射温度试验,得出了燃烧器烧损的主要原因为一次风刚性不足,并提出了解决燃烧器烧损问题的改进设计方法和燃烧调整方案。该试验研究结果可以为锅炉燃烧器的设计、改造以及燃烧调整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流对冲锅炉 燃烧器 烧损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友好型“无火电”能源大基地构建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吴瑊 米增强 +2 位作者 张勋奎 王劲松 栾福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706-1718,共13页
电力系统从传统的化石能源为主体向以新能源为主体的转型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发展路径。伴随着新能源的高比例入网,能源大基地的建设随之提速。在新能源大基地的建设理念下,该文从电源侧的角度挖掘新能源系统的主动支撑... 电力系统从传统的化石能源为主体向以新能源为主体的转型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发展路径。伴随着新能源的高比例入网,能源大基地的建设随之提速。在新能源大基地的建设理念下,该文从电源侧的角度挖掘新能源系统的主动支撑能力,结合多种储能形式,以火电厂的发电量指标、调峰、一次调频、惯量响应能力等作为特征目标,以内蒙某地区火电及新能源数据为例,研究满足特征目标的能源大基地构建方法,并展望在能源大基地建设的趋势下,“无火电”能源大基地在新型电力系统向安全、经济、绿色协同运行转型中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力系统 新能源 惯量响应 一次调频 储能 功率–能量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云模型与LSTM算法的旋转机械故障诊断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胥佳瑞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223-228,共6页
针对旋转机械故障率偏高,而人工参与故障诊断工作量大、效率偏低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云模型与LSTM算法的旋转机械故障诊断方法。采用实验台采集振动故障原始数据,统一进行EEMD数据预处理,利用云模型进行故障特征数据提取,输入LSTM神经... 针对旋转机械故障率偏高,而人工参与故障诊断工作量大、效率偏低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云模型与LSTM算法的旋转机械故障诊断方法。采用实验台采集振动故障原始数据,统一进行EEMD数据预处理,利用云模型进行故障特征数据提取,输入LSTM神经网络模型进行故障诊断。通过云模型和能量法进行特征提取,分别输入支持向量机和LSTM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诊断结果对比。结果表明:云模型与LSTM算法的故障诊断准确率最高,达到98.75%,证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应用在旋转机械故障诊断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模型 LSTM算法 旋转机械 故障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元变分模态分解与改进小波阈值的矿用电缆局放去噪方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曹继元 王彦文 +4 位作者 陈鹏 周暄 朱伟雄 张一赫 王乐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293-2309,共17页
矿用电缆的绝缘状态对矿井供电系统的稳定运行起着重要作用,局部放电在线监测是电缆绝缘状态监测的重要手段。针对矿用电缆局放信号极易淹没于现场白噪声与周期性窄带干扰中,以及降噪方法适应性普遍不强等问题,提出了基于多元变分模态... 矿用电缆的绝缘状态对矿井供电系统的稳定运行起着重要作用,局部放电在线监测是电缆绝缘状态监测的重要手段。针对矿用电缆局放信号极易淹没于现场白噪声与周期性窄带干扰中,以及降噪方法适应性普遍不强等问题,提出了基于多元变分模态分解与改进小波阈值的局放去噪方法。首先,以最小平均包络熵作为适应度函数,采用麻雀搜索算法实现多元变分模态分解模态数和惩罚因子的自动寻优,从而以分解出最大确定性程度的局放特征信号为目标,准确分解局放含噪信号。其次,计算各本征模态函数的峭度值,区分局放主导分量与噪声主导分量,利用维纳滤波可通过局部方差自适应调节滤波效果的特性,准确提取局放主导分量中的局放特征信号,通过3σ准则归类局放特征信号为粗大误差,反向抑制噪声主导分量中的高斯白噪声与窄带干扰信号,将局放主导分量与噪声主导分量进行重构得到局放重构信号。最后,构建指数衰减型小波阈值函数,该阈值函数在克服硬阈值函数的不连续性与软阈值函数的恒定偏差的基础上,能够快速逼近硬阈值函数,利用新型改进小波阈值算法对局放重构信号进行去噪,得到局放去噪信号。将该方法与常见的几种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仿真局放信号与实测局放信号均具有较好的降噪效果,且算法运行效率表现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放去噪 多元变分模态分解 小波阈值 峭度 麻雀搜索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YOLOv7的光伏组件故障检测模型
11
作者 张文馨 周宇 +1 位作者 王劲松 李忠艳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33-340,共8页
针对光伏组件的热斑和蒙尘故障,提出基于YOLOv7的故障检测模型。首先,引入Mosaic与Mixup结合的数据增强方法扩充图像数据集,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其次,引入坐标注意力机制(CA),不仅能关注通道特征和空间特征,还能解决长程依赖的问题。实... 针对光伏组件的热斑和蒙尘故障,提出基于YOLOv7的故障检测模型。首先,引入Mosaic与Mixup结合的数据增强方法扩充图像数据集,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其次,引入坐标注意力机制(CA),不仅能关注通道特征和空间特征,还能解决长程依赖的问题。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YOLOv7模型在检测光伏组件、蒙尘以及热斑故障时的准确率分别达到96.08%、83.92%以及77.19%,与原始模型相比分别提升3.66个百分点、1.90个百分点以及2.27个百分点;mAP值由82.48%提升至83.05%;模型精度提高,鲁棒性增强,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组件 目标检测 深度学习 卷积神经网络 图像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2215和HR3C异种钢焊接接头长期服役后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
12
作者 吝江 张永辉 +6 位作者 王晓春 马志宝 曲桂阳 高静 王庆峰 周浩 图嘎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15-224,共10页
目的对比国内外超超临界机组锅炉用奥氏体耐热钢及异种钢焊接接头的服役状况差异及可靠性。方法通过室温拉伸测试、冲击测试以及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620℃下服役4000 h的再热器蒸汽管的母材HR3C、SP2215以及这2种钢焊接接头... 目的对比国内外超超临界机组锅炉用奥氏体耐热钢及异种钢焊接接头的服役状况差异及可靠性。方法通过室温拉伸测试、冲击测试以及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620℃下服役4000 h的再热器蒸汽管的母材HR3C、SP2215以及这2种钢焊接接头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精确表征和测试。结果服役后,母材SP2215、HR3C以及焊接接头均具有较高的强度,但塑性和韧性较低。与焊接接头相比,母材的强度、塑性和韧性均更高,且SP2215的强度性能优于HR3C的。对微观组织进行观察后发现,母材和接头的断口形貌都呈现出明显的冰糖状,是典型的沿晶断裂模式。结论母材SP2215由奥氏体基体组成,晶界处富Cr碳化物M_(23)C_(6)已形成链状结构,HR3C也由奥氏体基体组成,晶界处发生Cr元素聚集,焊缝金属也为典型的奥氏体组织,晶界处有M_(23)C_(6)和G相析出。母材SP2215和HR3C的晶粒内部均有富Nb相析出,焊缝处的晶粒内部则有富Nb相和γʹ相析出。晶界的析出相对母材及接头的塑性和韧性都产生了不利影响,而晶粒内部的析出相使母材及接头在服役后仍保持着较高的强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超临界机组 奥氏体耐热钢 焊接接头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锅炉受热面结焦分析及防治措施
13
作者 于兴宝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8-72,共5页
以某燃煤电厂常用煤种为研究对象,对锅炉受热面结焦机理、结焦过程及成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由于纳源煤、暖水煤、九洲煤的Fe_(2)O_(3)、MgO、CaO等含量偏高,易生成低熔点、低黏度的含铁硅酸盐、富钙硅铝酸盐等共熔体或熔融颗粒,加剧... 以某燃煤电厂常用煤种为研究对象,对锅炉受热面结焦机理、结焦过程及成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由于纳源煤、暖水煤、九洲煤的Fe_(2)O_(3)、MgO、CaO等含量偏高,易生成低熔点、低黏度的含铁硅酸盐、富钙硅铝酸盐等共熔体或熔融颗粒,加剧屏式过热器底部的结渣;通过优化调整一次风压、二次风量、磨煤机组合、吹灰等运行方式,适当降低火焰中心高度和屏底端温度来减轻受热面结渣倾向;通过分析常用煤种掺烧比例与锅炉负荷的关系,得出纳源煤、暖水煤、九洲煤不掺烧伊泰煤的极限负荷分别为360 MW、340 MW、380 MW,掺烧的极限负荷分别是580 MW、570 MW、570 MW。研究为电厂实际运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锅炉 结焦 熔融 掺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热电联产经济性评价模型与应用分析
14
作者 张攀 林显超 +2 位作者 刘岩 杜未 洪大智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11-316,283,共7页
在新型能源系统下,以全局范围节煤降碳为目标,与传统意义上局部系统节能的概念有本质区别,需要统筹更大范围的能源系统。综合考虑配合新能源调峰、供热和发电的特性和储能系统,提出了新型热电联产经济性评价模型。不单以经济性小指标(... 在新型能源系统下,以全局范围节煤降碳为目标,与传统意义上局部系统节能的概念有本质区别,需要统筹更大范围的能源系统。综合考虑配合新能源调峰、供热和发电的特性和储能系统,提出了新型热电联产经济性评价模型。不单以经济性小指标(如供电煤耗、供热单耗等)做为经济性评价标准,以碳排放量来做为系统综合能耗的评价标准,能更好地指导热力系统的优化设计和实现热力系统的优化运行。不以某一特定工况点下的经济性做为评价的标准,放在整个时域内,用累积的经济性指标来评价系统运行方式的合理性,统筹了供热、调峰和经济运行三者间的关系,可最大实现热力系统的经济价值。应用模型对实际的热电系统进行了分析,在调峰模式下,相比常规热电模式,充分利用热力管网延迟特性、热负荷可波动性、系统配储,热电的整体经济性可以提升2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能源系统 热电系统 评价模型 新能源消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风电单芯海缆接地环流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杨玉新 王劲松 +1 位作者 朱永利 李岩 《南方电网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6-64,共9页
单芯海缆在生产、施工方面相对于三芯海缆更具优势,但是其接地环流异常引起的海缆故障频繁发生。单芯海缆接地环流运行机理及检测策略有待深入研究。建立了基于阻抗矩阵的单芯海缆数学模型,揭示了铠装电阻率、铠装层相对磁导率、接地电... 单芯海缆在生产、施工方面相对于三芯海缆更具优势,但是其接地环流异常引起的海缆故障频繁发生。单芯海缆接地环流运行机理及检测策略有待深入研究。建立了基于阻抗矩阵的单芯海缆数学模型,揭示了铠装电阻率、铠装层相对磁导率、接地电阻、短路电阻等因素对阻抗矩阵内参数和接地环流的影响规律。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分析了海缆接地环流分配不均的机理,为海缆的运行状态评估及检修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芯海缆 接地环流 阻抗矩阵 PSCAD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在线监测在锅炉燃烧优化与调整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燕明 赵天亮 +7 位作者 王建东 唐勇 朱宪然 张艳宾 王勇 张强 马文韬 杨磊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5-80,共6页
为解决电站锅炉在汽温偏差燃烧调整中兼顾经济性和环保性的问题,在锅炉尾部烟道增加基于先进多点取样装置的CO及NO_(x)在线监测设备,并以此探索锅炉燃烧过程中多目标协同优化的效果。调整结果表明:多点取样装置能精确显示烟气中CO和NO_... 为解决电站锅炉在汽温偏差燃烧调整中兼顾经济性和环保性的问题,在锅炉尾部烟道增加基于先进多点取样装置的CO及NO_(x)在线监测设备,并以此探索锅炉燃烧过程中多目标协同优化的效果。调整结果表明:多点取样装置能精确显示烟气中CO和NO_(x)浓度分布,实现了减小汽温偏差的同时为锅炉安全、经济运行提供可靠依据,为以后锅炉节能减排和安全运行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锅炉燃烧调整 CO在线 多点取样 锅炉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风电场经66 kV海缆送出系统过电压机理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霄鹤 杨海超 +3 位作者 宋爽 杨玉新 殷贵 王克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9-37,48,共10页
过电压水平是海上风电场交流送出系统的关键参数,对于系统设计、设备选型具有重要影响。为掌握影响海上风电场送出系统过电压水平的关键因素,准确评估系统过电压,对海上风电场经66 kV海缆送出系统的过电压机理展开研究。首先,分析海上... 过电压水平是海上风电场交流送出系统的关键参数,对于系统设计、设备选型具有重要影响。为掌握影响海上风电场送出系统过电压水平的关键因素,准确评估系统过电压,对海上风电场经66 kV海缆送出系统的过电压机理展开研究。首先,分析海上风电场经66 kV海缆送出系统的拓扑结构及控制保护策略;然后,从无故障甩负荷过电压、单相接地故障甩负荷过电压、空载长线过电压方面研究海上风电场经66 kV海缆送出系统的过电压机理,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中性点接地电阻值对于66 kV海上风电送出系统过电压的影响;最后,基于PSCAD/EMTDC平台,构建了海上风电场经66 kV海缆送出系统的仿真模型并进行仿真。研究结果表明:系统的接地电阻和风电机组控制保护策略是影响海上风电场经66 kV海缆送出系统过电压水平的关键因素,随着接地电阻的变化,系统的控制保护动作顺序会发生变化,系统在不同接地电阻取值范围时将呈现出不同的过电压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力发电 过电压 66 kV海缆 电网故障 接地电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风机海上风电场集电系统拓扑优化 被引量:3
18
作者 吴瑊 米增强 +3 位作者 杨玉新 栾福明 李程 刘玉成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1-39,共9页
海上风电机组呈现大型化发展趋势,集电系统的电压等级随着单机额定容量的变化而发生改变,使用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FCM算法)进行海上风电场集电系统拓扑优化在选取集电系统电压等级较低时,将面临串组内风电机组个数冗余度受限、集电系统... 海上风电机组呈现大型化发展趋势,集电系统的电压等级随着单机额定容量的变化而发生改变,使用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FCM算法)进行海上风电场集电系统拓扑优化在选取集电系统电压等级较低时,将面临串组内风电机组个数冗余度受限、集电系统拓扑结构更加复杂等问题,导致规划效率过低或规划失败。针对66kV及35kV集电系统,将FCM算法及Prim算法从边权条件、优化路径选取等方面进行改进,对整体规划进行降维分区,通过改进算法结构、改进寻优方式等方法,把复杂的集电系统优化分解为多个分区的优化问题,使改进算法在风机容量大型化的趋势下,可适用于不同电压等级的海上风电场集电系统拓扑优化,并通过算例证明优化算法具有较好的普适性、寻优性及规划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电 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 最小生成树算法 拓扑优化 集电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振动声学的螺栓疲劳开裂检测方法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永超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42-148,共7页
提出了一种利用振动声学技术检测螺栓裂纹缺陷的方法,并通过敲击试验、模态仿真模拟以及理论推导论证此方法对螺栓裂纹损伤识别的可行性。试验证明采用振动声学的方法可以有效识别螺栓裂纹缺陷的位置和深度,且对于M30×200 mm的螺... 提出了一种利用振动声学技术检测螺栓裂纹缺陷的方法,并通过敲击试验、模态仿真模拟以及理论推导论证此方法对螺栓裂纹损伤识别的可行性。试验证明采用振动声学的方法可以有效识别螺栓裂纹缺陷的位置和深度,且对于M30×200 mm的螺栓最小可识别缺陷深度为2 mm,位于螺栓1/2及1/4位置的缺陷最易被识别,结合工程现场螺栓常见疲劳断裂形式,此方法可有效识别螺栓的疲劳开裂问题,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意义。另外,提出了振动声学技术与机器学习技术融合研究方向,为螺栓损伤检测提供智能化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栓 疲劳开裂 振动声学技术 敲击试验 模态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