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名城保护理念与方法的演进和展望--从历史文化名城到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 被引量:4
1
作者 张广汉 鞠德东 +2 位作者 汤芳菲 兰伟杰 王军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94-100,118,共8页
伴随着中国城镇化的进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不断发展,并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通过历史脉络回顾和案例研究的方式,总结名城保护理念和方法的起源、形成和演进的阶段性特征,构建了以整体观、系统论和活态性为核心的理念方法,并在此基... 伴随着中国城镇化的进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不断发展,并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通过历史脉络回顾和案例研究的方式,总结名城保护理念和方法的起源、形成和演进的阶段性特征,构建了以整体观、系统论和活态性为核心的理念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一系列的探索。面对当前城镇化发展进入后半程的挑战,保护工作向系统化和精准化两个路径持续深化,研究提出新时代要加强传统营建智慧挖掘传承、拓展保护传承工作全面系统化、探索文脉彰显和活态发展的城市更新理论和实践,展望未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名城 保护传承体系 整体观 系统论 活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思想和方法演进研究——以韩城为例 被引量:3
2
作者 汤芳菲 胡敏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2期98-105,共8页
韩城作为具有经典代表性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面对中国快速城镇化发展进程不同阶段面临的困境和挑战,经历了三版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和实践探索。对于韩城不同历史时期规划开展的时代背景、矛盾冲突和策略重点进行了总结,提出其形... 韩城作为具有经典代表性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面对中国快速城镇化发展进程不同阶段面临的困境和挑战,经历了三版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和实践探索。对于韩城不同历史时期规划开展的时代背景、矛盾冲突和策略重点进行了总结,提出其形成了适应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和城市动态发展需求的名城保护规划思想和技术方法,在深化价值认知,构建动态发展的保护传承体系;传承营城智慧,落实山水城塬的整体保护路径;统筹新旧关系,全域层面协同功能与空间组织;强化实施导向,制度建设与社会动员共同推进等方面,具有较强的普适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韩城 规划思想和方法 价值研究 整体保护 实施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相关概念的形成与演变 被引量:16
3
作者 赵中枢 兰伟杰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2期20-26,共7页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城乡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和文物古迹“三个层次”的保护体系。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历史城区“三个概念”的形成,深化和具体化了“三个层次”的保护内...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城乡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和文物古迹“三个层次”的保护体系。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历史城区“三个概念”的形成,深化和具体化了“三个层次”的保护内容和保护方法。历史文化街区是为了重点保护传统风貌集中的区域,其保护需统筹解决风貌保持、民生改善、功能活化等问题;历史建筑是为了保护普遍存在的传统风貌建筑等,其保护方法有别于文物,需结合价值确定其保护重点;历史城区是为了整体保护古城格局风貌,协调新老城关系,其保护需在“整体性”理论指导下不断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名城 保护体系 历史文化街区 历史建筑 历史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视角的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思考 被引量:11
4
作者 王凯 王军 周亚杰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13,共10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乡历史文化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城镇布局建设忽视地域文化特色、文化遗产保护缺乏区域视角和系统观念等问题,导致地域文化特色消退、区域文化体系和脉络遭到破坏。作为人类历史上唯一延续至今的灿烂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乡历史文化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城镇布局建设忽视地域文化特色、文化遗产保护缺乏区域视角和系统观念等问题,导致地域文化特色消退、区域文化体系和脉络遭到破坏。作为人类历史上唯一延续至今的灿烂文明,中华文明“九州共贯、多元一体”,具有突出的连续性、统一性特征,从区域视角开展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是弘扬中华文明的时代要求和必然选择。树立大历史观、大文化观和大区域观的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理念,针对我国自然地理和地域文化多元的特征,提出以“精准适配”为核心思想、以“精准分析-适应布局-动态评估”为方法框架的区域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理论方法,并应用于全国总体层面、跨区域跨流域文化廊道和典型文化片区等不同空间维度的保护实践,探索构建了我国区域城乡文化遗产保护的整体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适配 区域视角 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千年一脉、多元一体与载体例证——历史文化名城的价值分析方法与体系建构 被引量:6
5
作者 陈双辰 盛哲清 +1 位作者 张亚宣 韩雪玉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2期44-55,共12页
历史文化价值对于历史文化名城的认定、保护乃至濒危、除名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结合大连、莆田、韩城等历史文化名城的价值研判,总结了“千年一脉、多元一体与载体例证”的价值分析方法和路径。“千年一脉”即要放在中华文明五千年的... 历史文化价值对于历史文化名城的认定、保护乃至濒危、除名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结合大连、莆田、韩城等历史文化名城的价值研判,总结了“千年一脉、多元一体与载体例证”的价值分析方法和路径。“千年一脉”即要放在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以连续完整的历史脉络分析价值;“多元一体”是要认知不同历史文化价值之间的关联系和系统性,认知价值之间的相互作用性;“载体例证”是价值分析最为重要的手段和方法,即系统梳理所能够代表价值的各类遗存载体,通过载体的梳理反向验证价值判断的准确性,相互作用、相互完善,构建不同层次的价值遗存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名城 历史文化价值 历史文化特色:保护传承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省级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构建方法研究——以云南省为例 被引量:3
6
作者 鞠德东 许龙 +1 位作者 杜莹 李陶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2期88-97,共10页
我国的历史文化保护制度经历了从个体保护到整体保护、再到区域保护、直到今天开创“全国一盘棋”的保护传承新格局。当前,国家要求建立全国-省-市县三级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构建省级保护传承体系将提高保护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在... 我国的历史文化保护制度经历了从个体保护到整体保护、再到区域保护、直到今天开创“全国一盘棋”的保护传承新格局。当前,国家要求建立全国-省-市县三级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构建省级保护传承体系将提高保护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在向上与国家保护传承体系衔接,向下向市县保护传承工作传导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以云南省为例,从资源梳理出发,提出省级保护传承体系的构建中应以历史文化价值为引领,塑造整体性、系统性的空间格局,将保护展示融入城乡建设,从而建立多级管理的保障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 保护传承体系 价值导向 空间格局 保护展示 管理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汾渭平原历史城址分布规律及自然适宜性关系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朱玲 顾子卓 +2 位作者 孙亚洲 唐小敏 徐萌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8-357,共10页
中国本土城市规划以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秩序为第一要义.深度剖析历史城市选址的自然适宜性特征与规律,探索其背后的科学机理,具有高度的学术价值.以历史时期城市营建与自然环境关系较为密切的汾渭平原为研究区域,选取该区域7个典型历史时... 中国本土城市规划以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秩序为第一要义.深度剖析历史城市选址的自然适宜性特征与规律,探索其背后的科学机理,具有高度的学术价值.以历史时期城市营建与自然环境关系较为密切的汾渭平原为研究区域,选取该区域7个典型历史时期的428个城市样本,运用地理探测器与自然适宜性模糊综合评价等方法,分析并论证了自然环境因子对历史城市选址的影响关系,构建了区域历史城市自然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揭示了区域历史城市时空分布规律及其自然环境适宜特征.结果表明:(1)自然环境对于汾渭平原地区历史城址空间分布具有重要影响,且多因子交互下存在明显增强特征,其中高程、地表起伏度、土壤类型以及距离水系的垂直距离为影响城市选址的主导因子,地势平坦高爽、邻水、土壤熟化度高、覆盖层厚的自然特征为其重要前提;(2)历史时期自然环境适宜程度与城址空间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特征,区域整体自然适宜性以渭河、汾河、涑水河为轴向两侧递减,历史时期内城市分布基本集中于适宜区域与较适宜区域,且伴随演进城市选址的范围逐渐扩大,表明区域城市选址对于自然环境的适应力与改造力逐渐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汾渭平原 历史城市 地理探测器 自然适宜性 模糊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构建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标准体系的思考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帆 冯小航 胡敏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2期36-43,共8页
在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建立40年之际,系统梳理了现行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领域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分析现行标准数量类型不足、适用性较低等突出问题,通过落实最新中央文件关于“强化城乡建设与各类历史文... 在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建立40年之际,系统梳理了现行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领域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分析现行标准数量类型不足、适用性较低等突出问题,通过落实最新中央文件关于“强化城乡建设与各类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协同,加强制度、政策、标准的协调对接”等具体要求,从顶层设计角度出发,提出在城乡建设领域以“全要素、全流程”保护为基本策略,加快构建我国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标准体系,并针对普查、规划、保护利用、更新实施、防灾减灾等保护传承的各个流程提出技术标准的起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历史文化 保护传承 标准体系 全生命周期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漕运所经 市邑乃盛:运河驱动沿线城市繁荣发展的营城理念
9
作者 徐玉倩(文/图) 王静(文/图) +2 位作者 冯小航(文/图) 杨凌凡(文/图) 李小龙(文/图) 《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I0001-I0002,共2页
1.何谓“漕运所经市邑乃盛”纵观中国本土城市规划实践,运河作为跨区域商贸物流纽带,深刻影响着沿线城市与区域的发展,印证着“漕运所经、市邑乃盛”的历史规律。其实践中蕴含“业因河兴”“文因河兴”“城因河盛”的营城经验,运河贸易... 1.何谓“漕运所经市邑乃盛”纵观中国本土城市规划实践,运河作为跨区域商贸物流纽带,深刻影响着沿线城市与区域的发展,印证着“漕运所经、市邑乃盛”的历史规律。其实践中蕴含“业因河兴”“文因河兴”“城因河盛”的营城经验,运河贸易促进人与物的集聚,驱动商业扩张、文化交融、空间发展,使沿线城市成为区域经济文化中心,呈现“川泽沃衍,有海陆之饶,珍异所聚,故商贾并凑”的繁荣景象。同时,沿线城市依托运河形成区域协同的物流链、文化轴与风景线。历史文献中如“通漕天下、货殖阜民”“商贾凑集,遂成巨镇”“漕船所泊,市廛环生,百货辐辏”等的记载,皆描绘此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繁荣 营城理念 漕运所经市邑乃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建式治理”:运作机制、治理逻辑与空间效应——基于浙江省美丽城镇创建的研究
10
作者 孙莹 汪珠 蒋鸣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11-117,共7页
“创建式治理”作为政府治理的一种创新形式,正越来越多地被运用于城乡建设和空间治理的实践领域。文章基于对近年来浙江省一系列“创建式”空间治理实践的考察,从政府行为的视角解释其运作机制和治理逻辑,并探讨“创建式治理”的空间... “创建式治理”作为政府治理的一种创新形式,正越来越多地被运用于城乡建设和空间治理的实践领域。文章基于对近年来浙江省一系列“创建式”空间治理实践的考察,从政府行为的视角解释其运作机制和治理逻辑,并探讨“创建式治理”的空间效应和结果。研究认为:“创建式治理”体现了强烈的政府统合的治理思想。“创建式建设”围绕特定的政府治理目标,通过专班运作、竞争申报、项目打包、指标考评等一系列运作机制,有效地促进部门条块整合、实现体制内动员、确保上级目标的精准落实,并将市场和社会资源整合进既定的政府目标框架内。“创建”的统合机制在空间上产生了要素叠加、空间竞争和空间示范的效应,但同时也可能引起空间差异扩大、建设供给系统性和持续性不足、地方自主性弱化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建式治理 治理机制 空间效应 政府统合 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甘宁革命遗址时空分布特征及保护利用策略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来嘉隆 张亦弛 +2 位作者 宇文浩然 徐萌 伍艾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9-337,共9页
陕甘宁革命遗址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伟大历程,具有十分重要且特殊的地位.通过对陕甘宁革命遗址时空分布耦合特征的梳理,提出相应的保护利用策略,既是落实革命文物集中连片保护的政策要求,也是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弘扬革命... 陕甘宁革命遗址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伟大历程,具有十分重要且特殊的地位.通过对陕甘宁革命遗址时空分布耦合特征的梳理,提出相应的保护利用策略,既是落实革命文物集中连片保护的政策要求,也是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弘扬革命精神的必要举措.选取陕甘宁片区1 316处革命遗址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最近邻指数、核密度分析、空间基尼系数、标准差椭圆等量化方法,系统研究陕甘宁革命遗址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主要结论如下:(1)革命遗址整体性强,不同类别的遗产凝聚区域不同.(2)革命遗址空间分布不均匀,围绕延安形成强核心特征,以延安为核心逐步呈现宏观区域差异.(3)革命遗址伴随着时间重心不断迁移,空间中的流线移动现象表明革命遗址在空间上呈现多要素节点特征.(4)建议对陕甘宁革命遗址进行全要素全时空的整体保护,构建“一圣地、两节点、四线路、五组团”的陕甘宁革命遗址活化利用网络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甘宁片区 革命遗址 时空分布 整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运河线性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路径探索 被引量:8
12
作者 张广汉 付彬 +1 位作者 赵霞 陶诗琦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2期27-35,共9页
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进入“后世遗”时代。2021年,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为保护传承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和期许。基于多年来围绕大运河保护参与的系列技术服... 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进入“后世遗”时代。2021年,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为保护传承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和期许。基于多年来围绕大运河保护参与的系列技术服务工作,提出新时期以中国大运河为代表的线性文化遗产及其密切关联地区的保护传承工作思路。文章结合对国际语境的研究与对我国遗产特征的判断,认为在新时期的工作中,首先应强调价值引领,提高站位,创新拓展价值评估的范围和内容;其次应以构建宏中微观为一体的整体保护传承框架为抓手,落实全域全要素的保护传承要求;第三应强调融入城乡建设,探索通过生态共生、空间理序、产业赋能、建设提质四项策略,切实推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有机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文化遗产 中国大运河 保护 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性城市景观视角下的世界遗产地城市建筑风貌管控方法——以拉萨为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彭小雷 钱川 陶诗琦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2期106-117,共12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反应性监测和列濒危的案例中,高度关注建筑风貌对视觉完整性的影响。在我国快速城镇化过程中,多处遗产地城市出现建筑风貌无序甚至失控现象。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强调,要留住城市特有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筑...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反应性监测和列濒危的案例中,高度关注建筑风貌对视觉完整性的影响。在我国快速城镇化过程中,多处遗产地城市出现建筑风貌无序甚至失控现象。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强调,要留住城市特有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等“基因”。以拉萨为例,从历史性城市景观(HUL)的视角切入,创新性的将其理论方法转化为对遗产地城市背景区域建筑风貌分区的科学识别方法,凝练了拉萨特色建筑风貌管控要素和管控工具,构建了适用于拉萨河谷特色的管控体系,并提出了嵌入项目审批全流程的管控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性城市景观 世界遗产地城市 拉萨 建筑风貌 管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地区防灾减灾综合策略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郑德高 祁祖尧 汤芳菲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2期73-79,共7页
历史地区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和不可逆的脆弱性,随着城镇化发展进程的推动,受到了各类自然和人为灾害的威胁。增强抵御和减缓灾害能力,在做好保护和传承的基础上提高历史地区的安全韧性水平,规避灾害以及次生灾害对于历史地区的影响... 历史地区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和不可逆的脆弱性,随着城镇化发展进程的推动,受到了各类自然和人为灾害的威胁。增强抵御和减缓灾害能力,在做好保护和传承的基础上提高历史地区的安全韧性水平,规避灾害以及次生灾害对于历史地区的影响风险,是当前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和城市更新中的重要问题。通过对全国历史地区的主要灾害类型进行调研梳理,识别出火灾和洪涝灾害在历史地区保护中的突出威胁,分析历史地区火灾、洪涝灾害的总体分布趋势。研究探索传统营城智慧和因地制宜的现代技术相融合的防灾减灾综合策略,推动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与防灾减灾工作的统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地区 综合防灾减灾 消防 防洪排涝 历史保护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性街道保护与更新实施策略——以崇雍大街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钱川 徐萌 张涵昱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2期128-136,共9页
历史性街道是我国老城保护与更新实施中的重要对象。崇雍大街自元代起就是北京老城的南北向重要街道,也是北京市提出的“街区更新”实施示范地区。崇雍大街的保护更新对于保护与传承首都核心区历史文化,擦亮首都历史文化“金名片”具有... 历史性街道是我国老城保护与更新实施中的重要对象。崇雍大街自元代起就是北京老城的南北向重要街道,也是北京市提出的“街区更新”实施示范地区。崇雍大街的保护更新对于保护与传承首都核心区历史文化,擦亮首都历史文化“金名片”具有探索意义。聚焦历史性街道这一重要历史文化保护对象,提出在更新实施中由线及面的系统性更新方法,以人民为中心开展共同缔造的经验,以文化为引领深入挖掘和彰显历史文化价值特色的举措,以及实现人居环境改善、公共空间品质提升的具体措施。形成了一套可复制推广的历史性街道文化保护传承与可持续治理的系统性实施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性街道 崇雍大街 文化保护与传承 街区更新实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观指引下的省域保护传承本土化体系构建探索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军 李梦 +2 位作者 李小龙 李欣鹏 丁俊翔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45-455,474,共12页
我国城乡历史空间的治理体系和聚落体系都具有很强的区域整体性、系统性.“省”是我国的地方最高级别政区,是治理体系中承上启下的关键层级,其形成发展演化区别于城市、乡村等聚落类型,具有特殊的逻辑机制和典型特征.当前,国家正在推动... 我国城乡历史空间的治理体系和聚落体系都具有很强的区域整体性、系统性.“省”是我国的地方最高级别政区,是治理体系中承上启下的关键层级,其形成发展演化区别于城市、乡村等聚落类型,具有特殊的逻辑机制和典型特征.当前,国家正在推动建立多层级、全覆盖的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构建省域保护传承体系是其中的重要一环,也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基于此,以系统观的研究视角为切入点,以安徽省为例,分别从省域价值研判、保护格局构建、保护策略制定三大方面尝试建立省域保护传承体系的基本框架,为新时期我国历史文化保护本土化理论方法的创新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观 历史文化保护传承 本土化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概念辨析的我国历史地段的内涵及分类探析
17
作者 戴俭 卢钖钖 +2 位作者 戎卿文 鞠德东 王巍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7-43,53,共8页
文章首先梳理了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国际宪章、公约、宣言等国际文件和英国、法国、意大利、日本、美国、澳大利亚等6个历史遗产保护代表性国家以及我国历史地段相关概念的产生过程,其次从适用范围、内涵范畴、概念类型、内容分类4个方... 文章首先梳理了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国际宪章、公约、宣言等国际文件和英国、法国、意大利、日本、美国、澳大利亚等6个历史遗产保护代表性国家以及我国历史地段相关概念的产生过程,其次从适用范围、内涵范畴、概念类型、内容分类4个方面对其进行解读与对比,最后根据内容解读与对比,对我国历史地段的保护层次与内涵、内容分类及分级进行思考与探索。文章建议将我国“历史地段”概念调整为“历史(文化)地段”以及对应的英文翻译,勾勒了2个等级10种分类的历史文化地段内容框架,以期对未来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中的历史地段概念的判定与保护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地段 历史文化街区 遗产保护 概念辨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历史城区城市更新方法探索——以若干城市为例 被引量:4
18
作者 邓东 杨亮 李晨然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2期118-127,共10页
城市更新行动是我国提升人居环境品质、推动城乡高质量发展和开发建设方式转型等重要战略的举措和抓手。历史城区涵盖古今相融的历史信息、拥有独具特色的空间形式、承载丰富多样的城市功能,是城乡文化传承和延续的核心承载地。城市更... 城市更新行动是我国提升人居环境品质、推动城乡高质量发展和开发建设方式转型等重要战略的举措和抓手。历史城区涵盖古今相融的历史信息、拥有独具特色的空间形式、承载丰富多样的城市功能,是城乡文化传承和延续的核心承载地。城市更新行动中,历史城区作为矛盾焦点地区,普遍面临价值载体认知不全面、历史营城理念未延续、传统生活网络被破坏、缺乏多元主体参与路径等突出问题。针对这些关键问题,以国内多地的城市更新实践为例,提出筑牢文化安全底线、传承历史营城智慧、改善人居生活品质、营造特色文化场所和倡导小微更新路径五条关键策略。最后,对历史城区城市更新的重点内容和方法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城区 城市更新 洛阳 永新 修水 兴义 苏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间状态评价的传统村落的分类界定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开 李陶 +1 位作者 丁俊翔 耿健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2期80-87,共8页
传统村落是我国城乡历史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其特点是量大面广、分布不均、价值多元、情况复杂。广义的分类学是区分事物类别的学科,旨在针对一定数量的研究对象构建基于一定内在逻辑的规则分界,并对下一步的类型操作提供支持。我国... 传统村落是我国城乡历史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其特点是量大面广、分布不均、价值多元、情况复杂。广义的分类学是区分事物类别的学科,旨在针对一定数量的研究对象构建基于一定内在逻辑的规则分界,并对下一步的类型操作提供支持。我国传统村落有关分类界定的研究处于初步与局部认知阶段,尚未形成一套基于数据归集与综合评价的分类界定思路,全国范围的、多层次、系统性的分类技术方法亟待建立。研究基于全国范围的传统村落数据的构建与提炼,依托空间分布的基础性分析,系统梳理全国传统村落的聚类特征,根据聚类特征的详细划分,提炼出村落的属性因子,进而构建综合分类模型标准,探讨构建一种系统性强、普适性高的传统村落分类界定技术方法,为村落进一步的保护发展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分类界定 空间分布 保护传承 发展引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历史地段价值认知路径探索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军 张涵昱 丁俊翔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2期64-72,共9页
工业历史地段是工业文明与中华传统文化碰撞融合的产物,见证了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社会变革、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承载着工人群体的时代记忆,也是新时期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的重要对象。系统认知价值是工业历史地段保护、利用、传... 工业历史地段是工业文明与中华传统文化碰撞融合的产物,见证了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社会变革、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承载着工人群体的时代记忆,也是新时期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的重要对象。系统认知价值是工业历史地段保护、利用、传承的基础,对于因地制宜地制定保护更新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剖析其基本特征为切入点,分别从人类文明演化、工业技术进步、文化系统关联、工人情感记忆等方面探索构建工业历史地段价值认知的方法体系,进而明确其价值构成、认定标准和保护框架。希望能为工业文明传承和历史文化保护理论创新提供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历史地段 价值认知 工业文明 系统关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