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城市规划中的财政问题 被引量:2
1
作者 王世福 刘志 +7 位作者 张勤 赵志荣 何杨 杨家文 颜燕 唐婧娴 刘威 李欣建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65-71,共7页
本次对话的主题是“中国城市规划中的财政问题”,我们特别组织了来自城市规划和城市财政两方面具有研究或实践经验的嘉宾,集中讨论在我国城市规划编制、决策和实施过程中,城市开发的市场财务、城市政府的公共财政问题和二者之间的相关性... 本次对话的主题是“中国城市规划中的财政问题”,我们特别组织了来自城市规划和城市财政两方面具有研究或实践经验的嘉宾,集中讨论在我国城市规划编制、决策和实施过程中,城市开发的市场财务、城市政府的公共财政问题和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涉及宏观经济、制度环境、市场趋利、增值捕获、社会公平、开发控制、项目运营等议题,充分反映出城市规划中有关财务问题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基于两方面专家各自对对方领域的掌握及实务的研判,专家们各自发表了极富启发的观点,现场互动和提问讨论环节也进一步形成了相当程度的共识,即伴随快速城市化进程的城市规划总体上缺乏系统性的财政思维,且财政学的专业知识可以解释和评估城市规划决策和实施的机制与实效,在承认各自的专业性基础上开展全面的合作有利于面对当前城市开发的困境和城市规划的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规划 公共财政 当前城市 宏观经济 财政学 专业知识 项目运营 现场互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6个国外城市街道规划设计导则的解析--“如何规划步行友好的城市街道开放空间?” 被引量:17
2
作者 方家 刘珺 +1 位作者 王德 于长明 《风景园林》 2018年第11期33-39,共7页
本文将"如何通过街道规划设计,营建步行友好的城市开放空间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作为研究视角,抽取了6个国外城市街道规划设计导则中与"如何规划设计步行友好的城市开放空间?"密切相关的内容,根据相关导则编制... 本文将"如何通过街道规划设计,营建步行友好的城市开放空间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作为研究视角,抽取了6个国外城市街道规划设计导则中与"如何规划设计步行友好的城市开放空间?"密切相关的内容,根据相关导则编制的逻辑将内容进行提炼、归纳和重组。针对中国通过改善街道步行环境建设高品质城市的诉求以及相关导则中缺少对使用者需求关注的现状,提出了将需求调查纳入规划规定环节、从环境特征角度出发进行街道分类与定位、关注地域特征与集约性生态设施的环境营造方法以及提升步行道功能多样性和空间相容性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步行友好 国外 城市街道 开放空间 规划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际人口流动网络的多尺度空间差异--基于腾讯迁徙大数据的分析
3
作者 邵云通 吴晓 《地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9-201,共13页
基于“同一城市在不同尺度空间中的地位与作用差异”这一现有城市网络研究中被普遍忽视的关键研究视角,以腾讯迁徙大数据为基础建立了城际人口流动的都市圈-城市群-国家分尺度网络分析模型,对其网络特征的分尺度格局和跨尺度变化进行分... 基于“同一城市在不同尺度空间中的地位与作用差异”这一现有城市网络研究中被普遍忽视的关键研究视角,以腾讯迁徙大数据为基础建立了城际人口流动的都市圈-城市群-国家分尺度网络分析模型,对其网络特征的分尺度格局和跨尺度变化进行分析和对比,同步发掘分尺度视角下的“特殊城市”并解释其出现的原因。研究发现:分尺度视角下中国城际人口流动网络在“国家层级”和“都市圈层级”上的“核心-边缘”特征均较为明显,而在“城市群层级”中则出现了发展相对均衡的城市群落;直辖市、省会/首府等区域经济中心城市普遍在3级网络中保持了较高的接近中心性,也都是在国家层级网络中向内吸收城际流动人口、在城市群和都市圈层级网络之中向外扩散城际流动人口,但其在城市群层级网络中并非是发挥人口流动调度功能的核心节点;大多数城市间的人口流动在都市圈层级网络和国家层级网络之中更加活跃,但部分位于长三角、中原、京津冀等城市群和大连、长沙、南昌等都市圈内的城市则与之相反,因为在城市群层级网络中链接了更广泛的人口基础、拥有更便捷的流通路径,并受到更强的推拉作用力,其城际人口流动的规模和活跃程度普遍在城市群层级网络中达到顶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际人口流动网络 分尺度网络模型 尺度效应 人口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乡规划学科国际化发展态势研究--基于中国学者SCI/SSCI收录期刊文献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秦诗文 李鹏鹏 +2 位作者 杨俊宴 刘思利 张家豪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5-11,共7页
改革开放40年是中国城镇化和城乡建设飞速发展的40年。随着综合国力与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的城乡规划研究领域正逐步得到国际认可,朝着更加开放性、包容性、多元性和实践性的国际化城乡规划体系发展,开启了从"理论进口"到&qu... 改革开放40年是中国城镇化和城乡建设飞速发展的40年。随着综合国力与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的城乡规划研究领域正逐步得到国际认可,朝着更加开放性、包容性、多元性和实践性的国际化城乡规划体系发展,开启了从"理论进口"到"中国智慧输出",并局部引领国际规划体系发展的新阶段。近年来,中国城乡规划在海外发表的研究成果数量增长趋势显著,尤其在SCI/SSCI论文的发表上,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文章围绕中国学者在国际顶级城乡规划期刊中发表的论文展开分析讨论,采用文献计量软件(EndNote、VOSviewer)辅助人工语义分析方式,对这些文献的标题、关键词及摘要等数据进行统计分类,通过研究热点、合作网络和院校特色等多维度解析,系统性地勾勒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乡规划学科的国际化发展态势,并结合40年中国社会环境的变迁,剖析城乡规划学科发展内在演变脉络与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规划学科 国际化 改革开放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虹桥枢纽地区规划回顾及优化建议 被引量:3
5
作者 郑德高 孙娟 +1 位作者 葛春晖 郭祖源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5-43,共9页
2010年虹桥枢纽建成投用,如今已成长为国内站城融合发展的典范地区。基于虹桥枢纽地区长期规划实践,回顾枢纽选址、功能定位和空间设计历程,总结规划经验;进一步监测更新时代虹桥枢纽地区人、企、房的演变特征与趋势。研究发现,人群维度... 2010年虹桥枢纽建成投用,如今已成长为国内站城融合发展的典范地区。基于虹桥枢纽地区长期规划实践,回顾枢纽选址、功能定位和空间设计历程,总结规划经验;进一步监测更新时代虹桥枢纽地区人、企、房的演变特征与趋势。研究发现,人群维度上,“到站即是目的地”人群比例逐步增加,枢纽周边居住和就业人群双增长,以中青年、技术型人群为主;企业维度上,产业类型经历三轮迭代,逐步脱虚向实,区域关联强度日益增加;建筑维度上,由存量空间更新的特色场所不断涌现。为更高质量推动虹桥枢纽地区动态优化,在研判虹桥枢纽地区人群和企业需求变化基础上,提出主动推动存量楼宇更新,主动创新空间更新政策,主动交互多元信息流供给即时空间优化解决方案等规划建议。展望未来,枢纽地区作为多元信息汇聚的中枢,建议采用信息流前置的工作方式,为枢纽地区规划建设的动态优化提供即时智慧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虹桥枢纽地区 跟踪监测 动态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企业的中微观集聚特征及邻近性机制研究——基于长三角地区4座典型城市的实证 被引量:9
6
作者 张京祥 李镝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6-97,共12页
在创新型经济重构空间使用逻辑的背景下,以解析城市内部创新要素的集聚和选址为出发点,构建创新企业集聚的邻近性框架,运用中小型创新企数据以及问卷调查数据,对长三角上海、南京、杭州、苏州4座典型的创新型城市进行研究,透视创新在空... 在创新型经济重构空间使用逻辑的背景下,以解析城市内部创新要素的集聚和选址为出发点,构建创新企业集聚的邻近性框架,运用中小型创新企数据以及问卷调查数据,对长三角上海、南京、杭州、苏州4座典型的创新型城市进行研究,透视创新在空间利用上的新变化和新需求。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集聚趋势。在我国内城更新与新城开发同步推进的城镇化语境下,创新企业的集聚兼具回归城区和近郊生长的双重动力,而且低密度、品质高的新兴园区与创新人才的需求形成了较好契合。(2)结构演化。创新企业的集聚结构与城市的空间转型、功能演化形成紧密互动。城市的区域职能分工、空间结构对企业的集聚有深刻影响。创新企业的集聚强度由中心向外围衰减,形成半径为1~3 km的核心-边缘结构。(3)区位逻辑。除政策、产业等传统因素外,创新企业不仅侧重于向“年轻集群”和应用导向的科研集群集聚,而且呈现出明确的生活指向,品质、氛围等软性因素成为不可忽视的高阶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企业 创新人群 空间演化 区位选择 长三角典型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镇化率60%后的趋势与规划选择 被引量:89
7
作者 王凯 林辰辉 吴乘月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9-17,共9页
随着城镇化率突破60%,我国全面进入城镇化中后期,这是一个经济、社会、文化、空间组织等发生变革的全新时期,需要重新审视城镇化发展特征与主要影响因素。近年来,国内城镇化呈现增速放缓,人口流动更加近域化,人口结构发生改变、需求多... 随着城镇化率突破60%,我国全面进入城镇化中后期,这是一个经济、社会、文化、空间组织等发生变革的全新时期,需要重新审视城镇化发展特征与主要影响因素。近年来,国内城镇化呈现增速放缓,人口流动更加近域化,人口结构发生改变、需求多元化等新特征。未来,多元服务经济需求的现实性和保障人力资源的迫切性、城乡双向融合的现实性和城市存量更新的迫切性将成为影响我国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基于此,进一步思考我国城镇化率发展可能的高中低三种情景,并预判城镇化空间格局。同时,规划工作面临重大挑战,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的国土空间结构调整、以人民为中心的人居环境建设和城市治理的现代化应当成为未来的工作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城镇化水平 空间格局 存量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工作评析及建议--基于省市调研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24
8
作者 马璇 张一凡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4-41,共8页
文章针对我国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的现状,从省市两级入手,通过文献查阅、问卷调研和现场访谈等方法收集、梳理一手资料,分析归纳当前总体规划实施评估的特征与主要问题。研究发现,当前各地区的总体规划实施评估机制已基本建立,执行情... 文章针对我国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的现状,从省市两级入手,通过文献查阅、问卷调研和现场访谈等方法收集、梳理一手资料,分析归纳当前总体规划实施评估的特征与主要问题。研究发现,当前各地区的总体规划实施评估机制已基本建立,执行情况大体呈现出覆盖率东高西低、评估工作向中小城市延伸的特征;同时,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目的与作用错位、程序不完善和要求不到位等问题。因此,文章结合多方要求与建议,从完善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办法的角度提出强化评估地位、修正评估周期、细化方法指引和完善评估成果等建议措施,以期为优化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工作提供一定的建议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总体规划 实施评估 规划管理 组织 执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铁综合交通枢纽商务区规划研究——以上海虹桥枢纽与嘉兴南站地区规划为例 被引量:23
9
作者 郑德高 张晋庆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34-38,共5页
随着中国高铁的开通运行,高铁车站地区的开发建设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围绕高铁周边地区的开发逐渐成为规划的热点。在中国的实践中,大部分高铁车站地区都被规划为高铁商务区。从国内外的理论与实践看,高铁商务区的成功与否是与车... 随着中国高铁的开通运行,高铁车站地区的开发建设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围绕高铁周边地区的开发逐渐成为规划的热点。在中国的实践中,大部分高铁车站地区都被规划为高铁商务区。从国内外的理论与实践看,高铁商务区的成功与否是与车站的等级地位、城市地位密切相关的。起讫点车站和中间型车站、大城市与中等城市对高铁商务区的影响是各不相同的。研究以上海虹桥枢纽(大城市车站、起讫点车站)与嘉兴南站(中等城市车站、中间型车站)为例探讨了不同车站的商务区规划,依据其影响范围不同,探讨了高铁商务核心区、高铁商务区与高铁新城的不同规划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商务区 起讫点车站 中间型车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代城市设计的回溯与思考--郭恩章先生访谈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俊宴 徐苏宁 +2 位作者 秦诗文 张方圆 郭恩章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7-124,共8页
杨俊宴:郭先生,关于您从事城市设计的经历,能否请您讲一下1980年代被派往MIT学习城市设计的经过?郭恩章:1980年代是我国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个关键的十年,百废待兴,百家争鸣,城市建设也出现了很多新的情况。1980年代初期,周干峙先生和吴良... 杨俊宴:郭先生,关于您从事城市设计的经历,能否请您讲一下1980年代被派往MIT学习城市设计的经过?郭恩章:1980年代是我国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个关键的十年,百废待兴,百家争鸣,城市建设也出现了很多新的情况。1980年代初期,周干峙先生和吴良镛先生先后发表了两个重要的讲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城市设计 周干峙 吴良镛先生 郭先生 改革开放后 百家争鸣 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古代都城规划的形制束与规范变迁——基于《考工记》后17个古代都城的实证
11
作者 刘迪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19,共16页
针对中国古代都城规划在学界一直存有争论的两个基本问题:(1)为什么《考工记》在后世实践中鲜有完全匹配其形制的案例?(2)为什么本出同源的明清都城与秦汉都城在空间形制上差异如此之大?从社会思潮的视角,提出自然形制、人文形制、功能... 针对中国古代都城规划在学界一直存有争论的两个基本问题:(1)为什么《考工记》在后世实践中鲜有完全匹配其形制的案例?(2)为什么本出同源的明清都城与秦汉都城在空间形制上差异如此之大?从社会思潮的视角,提出自然形制、人文形制、功能形制以形制束的方式平行作用于都城,且其规范经多次历史变迁的总论点。剖析了各形制内容,阐述了规范变迁的社会动因与演变过程。实证以西周至清代17个都城城址为依据,通过对历代城址图的连续性切片解构,构建出以“形制-规范”为横轴、历代都城时序为纵轴的形制束解析框架和规范变迁表,并辅以“史料-图解-数据”的文-图-数实证支撑体系,验证上述论点。为古代都城规划摆脱孤立个案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 考工记 传统哲学思想 传统规划理念 人居环境 都城形制 格局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代城市设计的早期回忆——段进院士访谈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俊宴 张方圆 +1 位作者 秦诗文 段进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08-114,共7页
杨俊宴:我们注意到段老师曾经是一名建筑师,有不少有意思的建筑作品,比如您主持与主要参加设计的珍珠泉假日宾馆、江苏省人民银行大楼等。后来,您发现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城镇空间发展研究,进而演变为您的城市空间发展论。请问您研... 杨俊宴:我们注意到段老师曾经是一名建筑师,有不少有意思的建筑作品,比如您主持与主要参加设计的珍珠泉假日宾馆、江苏省人民银行大楼等。后来,您发现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城镇空间发展研究,进而演变为您的城市空间发展论。请问您研究方向转变的起因是什么?当时您是怎么考虑的?段进:本科我学的是建筑学,并非常喜爱这个专业,设计成绩也很好。1982年在天津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时,仍然选择了建筑设计与理论方向,师从彭一刚院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城市设计 建筑设计 城市空间发展 硕士研究生 建筑学 珍珠泉 人民银行 院士访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量驱动的当代城市空间再生产研究——以上海市愚园路地段城市更新为例 被引量:7
13
作者 刘迪 彭姗妮 赵宪峰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CSCD 2022年第2期15-22,共8页
移动互联网逐步普及和金融系统化改革的双重影响下,传统城市更新的空间再生产发生转变。研究旨在揭示流量驱动下城市更新新范式的空间生产逻辑,解释资本在该过程中的内在循环机制。基于相关文献研究和对空间生产理论的演绎,提出流量取... 移动互联网逐步普及和金融系统化改革的双重影响下,传统城市更新的空间再生产发生转变。研究旨在揭示流量驱动下城市更新新范式的空间生产逻辑,解释资本在该过程中的内在循环机制。基于相关文献研究和对空间生产理论的演绎,提出流量取代容量成为城市更新的核心目标,市场估值取代资产价值成为城市更新中资本盈利的核心手段,新范式下的城市更新呈现出以场所精神吸引流量、以内容运营创造流量、以快闪营销维持流量的特征;选取上海市愚园路的更新实践作为案例,通过对更新过程中流量运营的策略研究,对流量驱动下的城市更新新范式的空间生产逻辑进行印证,并进一步展望流量驱动下的城市更新未来实践和理论研究的探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空间生产 流量 愚园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代城市设计的漫忆——齐康院士访谈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俊宴 秦诗文 +2 位作者 金探花 缪岑岑 齐康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5-118,共4页
杨俊宴:今天我们的主题是关于中国现代城市设计的起源。齐先生,您投身建筑和城市研究领域这么多年来,有哪些事件对您来说印象十分深刻?齐康:要说对我印象最深刻的,应该是苏州的干将路。当年苏州拓宽干将路,为了留住苏州的老味道,我的老... 杨俊宴:今天我们的主题是关于中国现代城市设计的起源。齐先生,您投身建筑和城市研究领域这么多年来,有哪些事件对您来说印象十分深刻?齐康:要说对我印象最深刻的,应该是苏州的干将路。当年苏州拓宽干将路,为了留住苏州的老味道,我的老朋友周干峙委托我来做项目审查,让我把握两边建筑的基调和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城市设计 周干峙 齐康 项目审查 院士访谈 干将路 苏州 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城市郊区新城商业发展新趋势与规划探索——基于上海嘉定新城的实践思考 被引量:4
15
作者 马璇 《上海城市规划》 2015年第1期106-111,共6页
当前的商业规划更多从城市整体指引网点布局,重点偏重中心城区,对于郊区新城这一特殊地区的人群与商业模式缺乏特定的考虑。在市场经济作用日益强化背景下,新城地区商业发展出现了许多新业态与趋势。在解读新城地位与特征基础上,分析了... 当前的商业规划更多从城市整体指引网点布局,重点偏重中心城区,对于郊区新城这一特殊地区的人群与商业模式缺乏特定的考虑。在市场经济作用日益强化背景下,新城地区商业发展出现了许多新业态与趋势。在解读新城地位与特征基础上,分析了现状城市商业规划对新城的应对困境,并总结了市场主导下的新城商业新趋势和动力。接着通过大城市新城人群特征分析入手,总结出当前大城市新城特有的人群构成与消费行为需求。最后通过上海嘉定新城商业规划的实证,提出从规模、结构、业态、特色4方面对新城商业特征的评价,并从明确中心、增强特色层级、细化体系指引3方面提出了对新城商业规划实践探索,希望能为商业规划实践创新,尤其是外围新城的商业规划提供一定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城市 郊区新城 消费人群需求 商业规划 嘉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全龄友好城市的内涵与建设策略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菁 李海涛 +2 位作者 付冬楠 刘昆轶 廖航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44-152,共9页
全龄友好城市建设是“人民城市”建设的本质要求。在梳理全龄友好城市理念演变的基础上,总结当前我国全龄友好方面的挑战,提出全龄友好城市在价值理念、工作核心和建设内容等方面的内涵,即全龄友好城市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 全龄友好城市建设是“人民城市”建设的本质要求。在梳理全龄友好城市理念演变的基础上,总结当前我国全龄友好方面的挑战,提出全龄友好城市在价值理念、工作核心和建设内容等方面的内涵,即全龄友好城市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具体落实,是各类不同人群需求和单一人群友好的统筹兼顾,是空间硬环境和社会软环境的双重友好,目标是满足每个年龄段不同需求和实现代际团结、社会和谐共融。空间建设的策略包括科学认知人群需求、统筹兼顾空间需求、关注日常生活场景、完善提升标准规范、并积极引导多方参与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龄友好 人民城市 人群需求 空间统筹 公众参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更新产品的定价陷阱与价格歧视——若干国内更新现象的理论归纳
17
作者 刘迪 侯伟 +2 位作者 李博涵 梁颖烨 王瑜 《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22,共9页
针对更新中因物业处置权的不完整和集合产权的不可分割,导致消费者对更新多样化需求与单一化供给矛盾的问题。认为应寻求更新供给侧改变,通过多样化的更新供给来满足消费者不同需求,从而打破更新困局,形成“和而不同”的更新结果。从价... 针对更新中因物业处置权的不完整和集合产权的不可分割,导致消费者对更新多样化需求与单一化供给矛盾的问题。认为应寻求更新供给侧改变,通过多样化的更新供给来满足消费者不同需求,从而打破更新困局,形成“和而不同”的更新结果。从价格机制视角着眼,寻求多样化更新供给的实现路径。通过对更新中消费者心理的分析,引入需求弹性和价格剩余概念,结合若干国内更新现象,剖析了供给多样化导向下的更新定价机制。并借助经济学价格理论,提出价格歧视的解决思路,包括完全价格歧视、规模价格歧视、分类价格歧视三种策略,阐明了更新实践中价格歧视策略的应用路径,并讨论了价格歧视策略下公平与效率的法权边界。实证部分以老旧小区加装电梯为例,分析了三种价格歧视策略在各地更新实践中的应用,验证了该思路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产权 成本 效率 老旧小区 可持续更新 公共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代城市设计的缘起——朱自煊先生访谈
18
作者 杨俊宴 钟舸 +1 位作者 秦诗文 朱自煊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4-118,共5页
中国现代城市设计的发展源于本土需求,引于欧美学界,融汇建筑、规划、景观等多学科,已经成为中央和全社会共同关注的学科领域。回顾并记录中国现代城市设计发展的历程,不仅是学科发展的一项重要且紧迫的基础性工作,也能为当下中国城市... 中国现代城市设计的发展源于本土需求,引于欧美学界,融汇建筑、规划、景观等多学科,已经成为中央和全社会共同关注的学科领域。回顾并记录中国现代城市设计发展的历程,不仅是学科发展的一项重要且紧迫的基础性工作,也能为当下中国城市设计的发展提供借鉴。为此,东南大学杨俊宴教授等历时四年,访谈了八位中国现代城市设计的典型亲历者——清华大学朱自煊教授,东南大学齐康院士、王建国院士、段进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郭恩章教授、金广君教授,同济大学郑正教授、卢济威教授。他们的忆述从不同的视角出发,全面回溯了中国现代城市设计的缘起、发展与演变脉络,是一部鲜活的中国城市设计口述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城市设计 齐康 演变脉络 东南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章教授 口述史 同济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研究——基于《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的实践探索 被引量:26
19
作者 熊健 孙娟 +3 位作者 屠启宇 马璇 张振广 杜凤姣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7,共7页
基于国内外既有实践探索,重点探讨我国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的定位和作用、空间范围界定、规划原则、编制重点和编制管理等核心问题,认为我国都市圈规划定位应以国土空间规划作为基本属性并兼顾发展规划,空间范围划定应综合考虑地理的邻... 基于国内外既有实践探索,重点探讨我国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的定位和作用、空间范围界定、规划原则、编制重点和编制管理等核心问题,认为我国都市圈规划定位应以国土空间规划作为基本属性并兼顾发展规划,空间范围划定应综合考虑地理的邻近性、功能的关联性和行政的完整性,规划组织编制则强调上下结合和平等协商,技术思路重在建立开放平台、聚焦底线与协同,同时要充分考虑全国地区差异性,在规划编制管理方面突出因地制宜和分类管理。最后,对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的实践探索进行总结,主要包括认识其兼具"通勤圈+功能圈"的特殊性,形成的共识目标愿景并开展有限规划,在实施层面形成8大系统行动与5大空间板块行动,并推动建立共同编制、共同认定与共同实施的空间协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市圈 国土空间规划 编制重点 规划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科技创新空间发展、影响因素与规划策略探讨--上海科创中心建设思考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凌月 罗瀛 张啸虎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2-76,共5页
我国专利申请数量在过去20年猛增200多倍,成为科技创新大国。如何进一步优化城市创新环境,推动科技创新从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转变成为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课题。以上海为例,在简要回顾城市空间、科技创新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相关研究后,以... 我国专利申请数量在过去20年猛增200多倍,成为科技创新大国。如何进一步优化城市创新环境,推动科技创新从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转变成为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课题。以上海为例,在简要回顾城市空间、科技创新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相关研究后,以“中心城-近域地区-郊区新城”空间结构为视角审视了不同圈层下的创新发展特征和差异,通过回归模型进一步探索城市中影响创新发展的因素,并基于这些分析提出优化上海创新空间发展的规划策略,为指导中国城市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建设和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创新 空间结构 影响因素 规划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