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4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锂资源安全综合评价及预测预警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周之逸 樊锦绮 +3 位作者 成金华 朱永光 徐德义 毛羽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71-588,共18页
当前,全球公共卫生事件、地缘冲突和大国博弈加剧冲击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新能源关键矿产面临较大供应风险.该文提出了包含需求预测、初级资源供给预测和回收资源供给预测在内的新的矿产资源保障程度预测模型.模型从情景分析出发,将微观... 当前,全球公共卫生事件、地缘冲突和大国博弈加剧冲击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新能源关键矿产面临较大供应风险.该文提出了包含需求预测、初级资源供给预测和回收资源供给预测在内的新的矿产资源保障程度预测模型.模型从情景分析出发,将微观矿山数据和宏观经济数据结合,综合运用计量模型、机器学习、因子模拟等方法,考虑了储量、成本、贸易等影响要素,对我国锂资源保障程度进行多情景下的综合预测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我国锂资源存在长期资源储备不足的风险,加大勘察投入可以有效增加未来可供储量,提升资源保障程度;未来中国初级锂的保障程度逐渐上升,将在2030年满足国内一半需求;当前锂资源回收率较低,提高回收率能够有效提升次级锂的供应,当回收率提升至40%以上,能基本实现锂资源的对内保障.政策建议:加大勘探投入,实施新一轮找矿行动;提升矿业生产效率,保障初级资源生产;政府鼓励企业加强锂资源回收,提高资源回收率;加快技术革新,提升资源利用率,降低回收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产资源 保障程度 锂资源 储量预测 产量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叠纪中晚期地质事件对川东北富有机质页岩发育的控制 被引量:2
2
作者 邓空 陆扬博 +8 位作者 张柏林 刘占红 蒙冕模 杜学斌 陈斐然 李飞 陆永潮 苟启洋 王瀚明 《地质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1-181,共21页
川东北地区二叠系大隆组、吴家坪组和茅口组中3套黑色富有机质页岩获页岩气勘探的重大发现,开辟了接替五峰组-龙一段海相页岩气勘探开发的新领域。基于岩石学、沉积学和地球化学分析,探讨了这3套黑色富有机质页岩的沉积特征及其沉积古... 川东北地区二叠系大隆组、吴家坪组和茅口组中3套黑色富有机质页岩获页岩气勘探的重大发现,开辟了接替五峰组-龙一段海相页岩气勘探开发的新领域。基于岩石学、沉积学和地球化学分析,探讨了这3套黑色富有机质页岩的沉积特征及其沉积古环境的演化过程,综合分析了川东北地区二叠纪中晚期富有机质页岩沉积时期的古环境差异及有机质富集的控制因素。结果表明,茅口组、吴家坪组及大隆组富有机质页岩具有强烈的非均质性,其发育控制因素也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茅口组三段沉积期受强上升流、弱火山和弱热液活动影响,气候温暖湿润,伴随有极高的初级生产力、低陆源输入及缺氧硫化的水体条件;吴家坪组二段所对应的沉积环境具备高生产力、低陆源输入、季节性上升流、弱热液活动及间隙硫化-硫化条件的特征;大隆组受强热液、上升流和岛弧火山的影响,其所对应的沉积环境具有高初级生产力、低陆源输入及间隙硫化-硫化条件的特征。研究结果进一步揭示了多重地质事件对富有机质页岩的复杂耦合作用,构建了多重地质事件联控的富有机质页岩成因模式,为海相页岩气勘探有利区提供了理论依据及模型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事件 成因模式 上扬子地区 大隆组 吴家坪组 茅口组 富有机质页岩 二叠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部胶东半岛昆嵛山变质核杂岩结构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3
作者 罗博文 田忠华 +3 位作者 王伟 李俊 贾督 李晓东 《地质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8,共18页
变质核杂岩为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减薄作用提供了重要例证。本文对中国东部胶东半岛昆嵛山变质核杂岩进行了深入研究,得出结论:其上盘由早白垩世胶莱盆地及部分古元古代荆山群沉积物组成;下盘则由太古宙深变质杂岩、古元古代荆山群变质沉... 变质核杂岩为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减薄作用提供了重要例证。本文对中国东部胶东半岛昆嵛山变质核杂岩进行了深入研究,得出结论:其上盘由早白垩世胶莱盆地及部分古元古代荆山群沉积物组成;下盘则由太古宙深变质杂岩、古元古代荆山群变质沉积岩、新元古代的花岗片麻岩及侵入其中的中生代岩浆岩组成;拆离断层由韧性至脆性的低角度剪切带组成,具有典型的科迪勒拉变质核杂岩构造的3层结构。东侧米山韧性剪切带大部分区域面理低角度倾向北东,矿物拉伸线理倾伏向东北,脆性断层擦痕、不对称旋转碎斑及S-C组构指示拆离带具有向东北方向拆离的特征。西南侧海阳所韧性拆离带具有向西南方向拆离的特征,拆离带上可见大量鞘褶皱,暗示大量前寒武纪基底以鞘褶皱的方式快速拆离至地表。西侧王格庄韧性剪切带整体走向为近南北向,糜棱岩面理低角度倾向西,面理上矿物拉伸线理倾伏向为近东西向,不对称旋转碎斑及S-C组构等指示该韧性剪切带具有向西拆离的特征。本研究认为昆嵛山变质核杂岩是古太平洋板块后撤的产物,其形成及剥露时代为145~113 Ma,受WNW-ESE区域应力所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嵛山变质核杂岩 拆离断层 锆石U-PB定年 鞘褶皱 板片后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城市圈城镇化与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相关特征 被引量:121
4
作者 姚小薇 曾杰 李旺君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49-256,共8页
为促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下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该文基于武汉城市圈2010年土地利用数据,计算不同地域空间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分析研究区人口城镇化、空间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生活城镇化和生态系... 为促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下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该文基于武汉城市圈2010年土地利用数据,计算不同地域空间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分析研究区人口城镇化、空间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生活城镇化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空间分异特征,进而运用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分析探讨不同城镇化水平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分异的影响。结果显示:除经济城镇化外,人口城镇化、空间城镇化和生活城镇化均与生态服务价值存在空间负相关关系,其中人口城镇化与生态服务价值的空间负相关性较强,其次分别为空间城镇化和生活城镇化。具体的,空间城镇化和生活城镇化与原材料生产价值之间的负相关性最强,人口、空间和生活城镇化与大气调节和保持土壤之间也分别存在明显的负相关性。不同城镇化水平与生态服务价值的双变量LISA图也具有相似的空间特征,高-低聚集区多分布于武汉城市圈经济水平相对发达的中部地区,而低-高聚集区主要分布在南部幕阜山区和北部的大别山一带。该研究能够为区域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生态环境管护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生态 相关理论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城镇化 双变量空间自相关 武汉城市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城市圈耕地集约利用时空分异特征 被引量:15
5
作者 曾杰 姚小薇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215-223,共9页
为加强对武汉城市圈耕地集约利用时空变化规律的认识,该文从投入强度、利用程度和产出效益3个方面构建了包含10项指标的耕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以县级单元作为基本分析尺度,运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划分的35个评价单元2002-2009年... 为加强对武汉城市圈耕地集约利用时空变化规律的认识,该文从投入强度、利用程度和产出效益3个方面构建了包含10项指标的耕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以县级单元作为基本分析尺度,运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划分的35个评价单元2002-2009年间的耕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分析武汉城市圈耕地集约利用的时空分异特征。结果表明:2002-2009年,随着资本投入和科技投入的波动性增长,武汉城市圈耕地集约水平呈现出"稳定上升-平稳发展-阶段下降-迅速上升"的变化过程,平均分值由58.40提高至61.62,整体保持了增长态势;受区域地貌特征、耕作条件的影响,武汉城市圈各地区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差异显著,集约度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于东西沿江平原一线,南北丘陵山区耕地集约度较低,总体呈现"中间高、两翼低"的空间分异格局;但随着城市圈整体集约度的提高,各地区间耕地利用集约度的差异正在逐步缩小并趋于稳定;研究期内,各地区耕地集约度变化呈现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多数地区耕地集约度变化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但城市圈中心武汉市区及其周边部分地区,由于耕地产值的大幅下降,耕地集约度有所下降。该文为武汉城市圈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提高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主成分 农村地区 耕地集约利用 时空分异 武汉城市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区域地质图与数字高程模型的地层埋深预测方法及应用
6
作者 徐思煌 肖键波 +1 位作者 王通 王诗琪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89-295,共7页
对于页岩气、水溶气等非常规天然气资源早期选区评价,往往因为缺乏地震资料导致难以依赖地震构造解释获得目的层的埋深,故借助其他非地震资料有效预测目的层区域性埋深具有重要意义。区域地质图与数字高程模型(DEM)都是广泛覆盖且容易... 对于页岩气、水溶气等非常规天然气资源早期选区评价,往往因为缺乏地震资料导致难以依赖地震构造解释获得目的层的埋深,故借助其他非地震资料有效预测目的层区域性埋深具有重要意义。区域地质图与数字高程模型(DEM)都是广泛覆盖且容易获取的基础性资料。利用区域地质图蕴含的地层产状、地下构造起伏趋势、地层埋深和地表出露地层年代的关系等信息,再叠合DEM地表高程,建立了一种有效预测目的层构造高度和埋深的新方法。利用四川盆地及周缘地区36幅1∶20万区域地质图和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数字高程模型资料,预测了该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底界埋深,据此编制的龙马溪组底界埋深等值线图为该区页岩气保存条件评价提供了重要参数。该方法不仅可为页岩气早期选区评价提供有效支撑,还可应用于深部高压含水层中水溶气的资源评价、深部咸含水层CO_(2)地质封存的构造优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地层 埋深预测 区域地质图 数字高程模型 龙马溪组 页岩气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粉煤灰的资源化利用研究进展与前景 被引量:80
7
作者 王建新 李晶 +3 位作者 赵仕宝 何云龙 闫馨友 吴鹏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3833-3841,共9页
针对我国燃煤电厂逐年增加的粉煤灰堆积造成的日益突出的土地和环境污染问题,论文总结了我国粉煤灰的物理化学性质、矿物学及环境地球化学特征,综合论述了我国粉煤灰在建筑工程(水泥、混凝土、筑路、建筑物建造)、农业(生产肥料、改良... 针对我国燃煤电厂逐年增加的粉煤灰堆积造成的日益突出的土地和环境污染问题,论文总结了我国粉煤灰的物理化学性质、矿物学及环境地球化学特征,综合论述了我国粉煤灰在建筑工程(水泥、混凝土、筑路、建筑物建造)、农业(生产肥料、改良土壤等)、环境保护(废水、废气治理)、陶瓷生产、深度分离等低附加值应用以及沸石合成、稀有金属提取、地质聚合物合成、泡沫玻璃制备等高附加值应用领域的综合利用现状及研究进展,探讨了粉煤灰资源化利用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前景。未来我国粉煤灰的资源化利用在聚焦于高附加值利用技术的突破和推广应用的同时,应高度重视粉煤灰的环境污染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理化性质 环境地球化学 综合利用 高附加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卫宁北山地区伴生钴矿床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及找矿方向 被引量:1
8
作者 海连富 张晓军 +6 位作者 孙永亮 陶瑞 柴德亮 刘安璐 梅超 任蕊 吴亮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5-69,共15页
卫宁北山地区位于北祁连造山带东段,是宁夏境内钴矿成矿条件最好的地区之一。为详细了解该地区钴矿形成条件及矿化规律,在详细野外调查基础上,综合前人勘查成果,对卫宁北山地区典型伴生钴矿床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及时空分布规律进行了总... 卫宁北山地区位于北祁连造山带东段,是宁夏境内钴矿成矿条件最好的地区之一。为详细了解该地区钴矿形成条件及矿化规律,在详细野外调查基础上,综合前人勘查成果,对卫宁北山地区典型伴生钴矿床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及时空分布规律进行了总结,提出了下一步找矿方向。研究表明:大铜沟铜钴矿、茶梁子铁钴矿和土窑铁钴矿是该地区目前已发现的3个代表性伴生钴矿床,其中大铜沟铜钴矿共发现铜钴矿体3个,Co品位最高达0.06%,含钴矿物主要为辉砷钴矿、含钴黄铁矿和含钴褐铁矿;茶梁子铁钴矿分布有4条矿带共8个铁钴矿体,Co品位最高达0.03%,含钴矿物主要为含钴褐铁矿;土窑铁钴矿只发现1条铁钴矿体,Co品位最高为0.20%,含钴矿物与茶梁子相似。钴矿受断裂构造控制明显,其中西部主要受EW向断裂及其与NE向断裂联合控制,东部主要受SN向断裂控制。钴矿主要赋存于上石炭统土坡组中,为主要矿源层;岩性控矿主要表现在“硅钙面”和能干性不同的岩性组合界面,控制了矿质沉淀。钴矿化形成时间主要为印支期,Co成矿主要与Cu、Au、Fe和Mn关系密切,且与Cu、Au有关的钴矿主要分布于西部,而与Fe、Mn有关的钴矿分布于东部。多期构造叠加及热液改造可能是造成该地区矿种多样的主要原因。卫宁北山西部EW向断裂及其与NE向断裂交汇部位、东部SN向石炭系和泥盆系界面断裂、土坡组内“硅钙面”和能干性不同的岩性组合界面是寻找钴矿最有利部位,孔雀石化、褐铁矿化等围岩蚀变是铜钴矿、铁钴矿最重要的找矿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钴矿 找矿方向 成矿时代 控矿因素 成矿规律 矿床地质特征 卫宁北山 宁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一坳陷古近系火山物质分类、鉴定识别方法及其深层油气地质意义
9
作者 何元琴 朱红涛 +3 位作者 丁琳 陶文芳 王维 曾智伟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60-1882,共23页
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勘探重心逐渐由浅层转入深层古近系,古近系火山物质普遍发育,是影响深部碎屑岩储层物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次研究综合利用镜下薄片观察、元素面扫描、碎屑锆石形态特征和年代学等方法,结合研究区火山发育背景,对珠一... 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勘探重心逐渐由浅层转入深层古近系,古近系火山物质普遍发育,是影响深部碎屑岩储层物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次研究综合利用镜下薄片观察、元素面扫描、碎屑锆石形态特征和年代学等方法,结合研究区火山发育背景,对珠一坳陷古近系碎屑岩储层火山物质的性质展开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古近系碎屑岩储层中主要发育酸性、中性、基性的火山物质。酸性火山物质常具有高硅低碱质特征,富Al和K元素,蚀变产物以高岭石、伊利石等黏土矿物为主,其形成与酸性岩浆喷发有关,常与流纹岩岩屑等伴生,并可识别出同沉积火山锆石,主要分布于陆丰凹陷;中性火山物质Si元素质量分数中等,富K元素,蚀变产物主要为自生石英,常与安山岩岩屑伴生,在恩平23构造带和恩平27构造带均有分布,少量分布于陆丰13构造带;基性火山物质Si元素质量分数极低,富Fe和Mg元素,蚀变产物以铁镁质黏土矿物和浊沸石为主,主要分布于惠州凹陷,偶见于西江凹陷。另外,研究区陆丰13构造带局部发育少量偏碱性的火山物质,主要通过蚀变产物为磷灰石来判别。凝灰质储层普遍呈低孔、低渗特征,但在特定的成岩条件下,少量火山物质以及火山物质的溶蚀性质能够起到增孔和保孔的作用,对后期油气充注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物质识别 元素面扫描 碎屑锆石 年代学 储层 油气地质 古近系 珠一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余庆地区层间破碎带热液型重晶石矿床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源洪 杜红毅 +3 位作者 陈军 徐石辉 胡涛 袁清松 《地质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2-133,共12页
热液型重晶石因其高品质而成为近些年的重点勘查对象。位于扬子克拉通中部的武陵-苗岭一带是我国主要的热液重晶石成矿区,已成为重要钡资源基地。近些年,在贵州黔北新发现了受上寒武统娄山关群白云岩与下奥陶统桐梓组底部页岩接触部位... 热液型重晶石因其高品质而成为近些年的重点勘查对象。位于扬子克拉通中部的武陵-苗岭一带是我国主要的热液重晶石成矿区,已成为重要钡资源基地。近些年,在贵州黔北新发现了受上寒武统娄山关群白云岩与下奥陶统桐梓组底部页岩接触部位控制的重晶石矿体,矿体延伸稳定,具有较大的成矿潜力,但其特殊热液成矿机制尚未开展系统研究,制约了进一步的勘查部署工作。以贵州余庆地区热液型重晶石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系统的岩相学、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和硫同位素组成分析研究。野外地质调查表明,硅(碎屑岩)-钙(白云岩)界面产生的层间破碎带及张性裂隙是该区重晶石的主要控矿构造。元素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围岩白云岩样品δCe呈现无异常特征(平均1.06),而重晶石样品呈明显的δCe负异常(平均0.66),揭示重晶石在氧化条件下形成。(Cu+Zn)与Sr元素协变关系和Y/Ho比值指示成矿物质可能来自寒武系富Ba的碳酸盐岩(含膏岩)地层。同样重晶石硫同位素组成(δ34SVCDT为30.94‰~41.27‰)也指示硫主要来自寒武系海相蒸发岩。综合前人研究认为,构造运动驱使盆地流体发生运移,并萃取富Ba蒸发岩地层,在层间断层(硅-钙界面)与大气降水混合,形成重晶石矿床。研究成果为重晶石矿床的勘查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微量元素 硫同位素 热液重晶石矿床 余庆地区 贵州 层间破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北1号断裂带超深层断控缝洞型油藏井间连通性及影响因素
11
作者 罗荣 陈叔阳 +4 位作者 何云峰 王周 李文亮 刘刚波 王婋 《新疆石油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38-447,共10页
超深层断控缝洞型油藏典型特征为深大断裂控储控藏,在多期构造成藏和古岩溶作用影响下,储集层非均质性强,应力敏感性强,油田开发过程中井间连通关系不明确,井间连通模式复杂,极大地影响着油井间注水、注气开发效果。作为指导碳酸盐岩断... 超深层断控缝洞型油藏典型特征为深大断裂控储控藏,在多期构造成藏和古岩溶作用影响下,储集层非均质性强,应力敏感性强,油田开发过程中井间连通关系不明确,井间连通模式复杂,极大地影响着油井间注水、注气开发效果。作为指导碳酸盐岩断控缝洞型油藏注水开发的基础工作,油藏井间连通情况的判断至关重要。提出多源数据融合的动态-静态协同分析方法,以静态连通单元划分结果为基础,根据生产动态资料和压力数据,综合运用开井静压分析、类干扰分析、生产特征相似性等方法,结合试井响应结果,对研究区静态连通单元的动态连通性进行判断,并对其变化进行分析,克服了传统井间连通性分析存在的多源数据融合不足及开发数据低效性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北1号断裂带 超深层 断控油藏 井间连通性 类干扰分析法 生产动态相似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层层内烃类微运移地球化学效应——以南襄盆地泌阳凹陷古近系核桃园组三段Ⅲ号砂层组5号页岩层为例
12
作者 张冬梅 李水福 +2 位作者 张延延 苏鹏 周畅然 《石油实验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47-856,共10页
烃源岩层内烃类微运移是页岩油富集的重要途径,所产生的地球化学效应是其发生的有力证据。为了证实南襄盆地泌阳凹陷深凹区烃类微运移存在,研究页岩油富集机理,以泌页1井和程2井核桃园组三段上亚段Ⅲ号砂层组5号页岩层为研究对象,运用... 烃源岩层内烃类微运移是页岩油富集的重要途径,所产生的地球化学效应是其发生的有力证据。为了证实南襄盆地泌阳凹陷深凹区烃类微运移存在,研究页岩油富集机理,以泌页1井和程2井核桃园组三段上亚段Ⅲ号砂层组5号页岩层为研究对象,运用岩石热解、抽提色层、色谱—质谱等地球化学分析手段,以及岩石薄片观察等技术,揭示了研究区页岩层内烃类微运移的存在及其所产生的地球化学效应。结果表明:根据热释烃(S1)含量与总有机碳(TOC)含量关系,将研究区页岩层内烃类微运移划分为弱排烃(Ⅰ类)、强排烃(Ⅱ类)和外来烃(Ⅲ类)三种情况,并定量计算出相应的排烃强度;三类烃类微运移的地球化学特征:Ⅲ类样品饱芳比最高,Ⅱ类样品饱芳比最小,Ⅰ类样品介于两者之间;正构烷烃nC_(19)与甲基菲比值出现相似的规律。另外,岩石薄片观察进一步证实:Ⅲ类样品具有较多的储集空间,外来烃可进入赋存;Ⅱ类样品裂缝发育,油气可顺畅排出;Ⅰ类样品的孔喉半径小、渗透率低、毛细管阻力大且裂缝不发育,其排烃不畅,这与其产生的地球化学效应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页岩 层内微运移 地球化学效应 5号页岩层 泌阳凹陷 南襄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北裂缝型储集层油水两相相对渗透率实验
13
作者 云露 汪洋 +2 位作者 曹飞 潘琳 王婋 《新疆石油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85-491,共7页
顺北断控裂缝型油藏非均质性强,油水运动规律复杂,传统均质模型难以准确表征相对渗透率,提出模块化裂缝网络物理模拟方法。基于天然碳酸盐岩储集层裂缝结构特征,设计不同裂缝复杂程度的天然碳酸盐岩模块物理裂缝模型,开展油水驱替实验,... 顺北断控裂缝型油藏非均质性强,油水运动规律复杂,传统均质模型难以准确表征相对渗透率,提出模块化裂缝网络物理模拟方法。基于天然碳酸盐岩储集层裂缝结构特征,设计不同裂缝复杂程度的天然碳酸盐岩模块物理裂缝模型,开展油水驱替实验,获取不同结构裂缝模型的驱替参数,计算油水两相相对渗透率,建立相渗图版,并根据顺北裂缝型储集层生产井生产情况对油水两相相对渗透率曲线分析验证,掌握油藏动态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北油田 裂缝型油藏 碳酸盐岩 相对渗透率 相渗图版 水驱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论:黄骅坳陷深凹区油气成藏条件与富集模式
14
作者 严德天 《地质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共1页
深凹区是陆相断陷湖盆未来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之一,渤海湾盆地是断陷湖盆的典型代表,其主要特点是受拉张断裂与热沉降共同控制,一般发育背斜带、斜坡区、深凹区构造单元。深凹区是指由洼陷中心及其周缘斜坡低部位构成的负向构造单元,通... 深凹区是陆相断陷湖盆未来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之一,渤海湾盆地是断陷湖盆的典型代表,其主要特点是受拉张断裂与热沉降共同控制,一般发育背斜带、斜坡区、深凹区构造单元。深凹区是指由洼陷中心及其周缘斜坡低部位构成的负向构造单元,通常与湖盆生烃中心叠置,埋深大于成熟生烃门限,具有断裂不发育、储层致密、油气优先就近聚集而后向周缘离心式供烃的特点。早期认为断陷湖盆深凹区构造圈闭不发育,埋深大,储层物性差,勘探成本高,不是初期油气勘探的首选构造单元。随着湖盆构造带主体和斜坡区都达到高成熟勘探阶段后,深凹区就成为寻找战略资源接替、且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靶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凹区 断陷湖盆 油气成藏 黄骅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泾河油田走滑断裂带长8-长6段致密砂岩构造成岩作用及控储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孟玉净 骆杨 +3 位作者 赵彦超 陈红汉 平宏伟 房晓军 《地质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4-89,共16页
泾河油田长8-长6段致密砂岩“甜点”储层受走滑断裂带及内部结构模式控制,且分布非均质性极强,表明构造成岩作用是主要控制因素。综合多种资料,开展了断裂带构造成岩成储分析,为致密砂岩油藏高效开发提供了依据。研究表明:受构造应力应... 泾河油田长8-长6段致密砂岩“甜点”储层受走滑断裂带及内部结构模式控制,且分布非均质性极强,表明构造成岩作用是主要控制因素。综合多种资料,开展了断裂带构造成岩成储分析,为致密砂岩油藏高效开发提供了依据。研究表明:受构造应力应变差异控制,走滑断裂带与走滑断裂带之间区域的构造成岩作用及控储特征存在差异,主要表现在:(1)走滑断裂带的构造应力应变具有簇状分布特点。走滑断裂带为高应力应变区(HSSZ),走滑断裂带之间的区域为低应力应变区(LSSZ)。走滑断裂带沿走向可划分为张扭段、压扭段和走滑段;垂直于断层走向可概括出三大类八小类侧向分带结构模式。(2)走滑断裂带的构造成岩作用包括:变形条带、胶结作用、溶蚀及交代作用、微裂缝、碎裂作用、构造涂抹。(3)构造应力应变差异控制了构造成岩差异,进而控制了储层物性:①HSSZ区域和LSSZ区域的压实减孔作用均强于胶结作用。但是HSSZ区域的构造成岩减孔作用强于LSSZ区域,而LSSZ区域的胶结减孔作用强于HSSZ区域。②分段控储作用由好到差依次为:张扭段、断层端部、弱张扭段、走滑段、压扭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成岩作用 致密砂岩 构造控储效应 走滑断裂带 泾河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和SHAP算法的声波测井曲线重构及可解释性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黎子豪 蒋恕 《地质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21-331,共11页
测井技术是查明地下岩性、地层及地质流体的关键技术手段,在石油勘探行业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仪器损坏、井眼条件等因素,经常造成测井数据缺失、曲线不全等问题,传统多元线性回归或经验公式方法无法合理地构建测井曲线间... 测井技术是查明地下岩性、地层及地质流体的关键技术手段,在石油勘探行业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仪器损坏、井眼条件等因素,经常造成测井数据缺失、曲线不全等问题,传统多元线性回归或经验公式方法无法合理地构建测井曲线间的关系模型使得曲线重构精度相对较低,机器学习算法虽能在大量数据之间找到最为合适的数据映射关系进而提高模型精度,但相较而言其所构建的黑箱模型无法得到良好的解释。近期,可解释性算法的运用使得机器学习在重构测井曲线中的应用更为合理。通过将支持向量回归(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简称SVR),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简称RF)以及极限梯度提升(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简称XGBoost)和传统多元线性回归方法(linear regression,简称LR)的对比对英国能源局22-30b-11号井声波测井曲线进行了模型重构并基于shapley additive explanations(SHAP)算法对XGBoost模型进行了解释。结果表明,XGBoost在测试集上的决定系数(R2)和均方误差(MSE)分别为0.996,6.371,优于SVR的0.990、15.755和RF的0.993、9.871,而传统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则为0.969、48.895,表明XGBoost对声波时差曲线的重构具有更高的准确度和更好的泛化性能。创新性地采用SHAP算法对XGBoost黑箱模型的解释表明,在模型构建选择重要特征时,XGBoost模型采用地层温度数据作为特征明显合理于多元线性回归方法采用的井径测井数据。最后基于SHAP对模型进行了单点和全局特征交互解释。上述结果表明在声波测井曲线重构方面,机器学习算法明显优于传统的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并证明了SHAP算法在声波测井曲线重构机器学习模型解释方面的可行性,为后续机器学习在测井解释中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曲线重构 机器学习 模型解释 SHAP算法 声波测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渐新统花港组河湖交互沉积特征 被引量:1
17
作者 秦兰芝 李宁 +2 位作者 徐东浩 孙中恒 王维 《岩性油气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8-188,共11页
根据钻井岩心、测井及三维地震等资料,通过沉积演化序列重建及沉积体系空间展布刻画等方法对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中南部黄岩地区花港组浅水湖盆河湖交互沉积特征与控砂机制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黄岩地... 根据钻井岩心、测井及三维地震等资料,通过沉积演化序列重建及沉积体系空间展布刻画等方法对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中南部黄岩地区花港组浅水湖盆河湖交互沉积特征与控砂机制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黄岩地区花港组自北向南主要发育三大沉积体系:河流-泛滥平原沉积体系、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和湖泊沉积体系,可识别出河流相、浅水三角洲相与湖泊相3种沉积相类型。②黄岩地区花港组河湖交互沉积体系可划分为河控主体区、河湖交互区与湖控主体区3个沉积单元,河控主体区发育厚层含砾砂岩,地震相表现为低频弱振幅特征;河湖交互区发育厚层砂岩,泥质夹层增多,地震相表现为中低频、中弱振幅,以隐性前积、叠瓦状前积为主;湖控主体区泥岩较发育,地震相表现为中高频、中强振幅。③研究区花港组沉积期受微地貌与水位幕式升降控制,三级层序等时格架内有3种浅水湖盆控砂模式:洪水期湖泊主体区范围最大,三角洲主体没入水下,孤立砂坝发育;平水期湖平面下降,河湖交互区扩张,砂体在横向上呈席状连片发育,在垂向上砂体被分隔;枯水期主要发育河控主体区,河道萎缩形成网状,河道细砂岩较为发育。④黄岩地区发育多个反转背斜,其翼部具有发育大规模构造—岩性圈闭的潜力,洪水期的优质砂体富集于朵叶侧向叠置部位,枯水期的优质砂体富集于废弃河道处,枯水期的优质砂体富集于河道内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水湖盆 河湖交互沉积 浅水三角洲 古地貌 水位幕式升降 河道 花港组 渐新统 黄岩地区 西湖凹陷 东海陆架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丘覆盖区深部三维可视化找矿预测应用——以祁漫塔格那陵郭勒河西铁多金属矿为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曹成刚 谭俊 +3 位作者 贾玉山 方永坤 石凯章 黄碧云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7-437,共21页
祁漫塔格地区是中国大规模形成铁-铜-铅-锌-钨-锡-金-钴等多金属的重要成矿带之一,其东段那陵郭勒河西亦是重要的矽卡岩型铁多金属矿的富集区,但由于区内被巨厚砂砾石和沙丘所覆盖,地质和地球化学测量手段受到限制,导致该区多金属矿勘... 祁漫塔格地区是中国大规模形成铁-铜-铅-锌-钨-锡-金-钴等多金属的重要成矿带之一,其东段那陵郭勒河西亦是重要的矽卡岩型铁多金属矿的富集区,但由于区内被巨厚砂砾石和沙丘所覆盖,地质和地球化学测量手段受到限制,导致该区多金属矿勘查研究滞后。本文以那陵郭勒河西(那西)铁多金属矿磁异常区(M1和M3)为研究对象,利用Surpac三维建模软件建立了各控矿地质要素的三维实体模型,并利用三维可视化技术构建三维地质结构模型,根据成矿有利信息,集成并综合利用丰富的地质数据和资料,了解矿体空间分布规律及其与成矿构造和成矿地质体的空间关系,深化成矿规律认识。结果表明矽卡岩型矿体受岩体侵入接触面控制,并与正高磁异常中心具有显著空间相关性,实现了那西重点区1500 m以上深度的透明化,共圈定深边部找矿靶区8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漫塔格 矽卡岩 三维建模 那西铁多金属矿床 低缓磁异常 找矿预测 三维可视化 沙丘覆盖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驱动的南岭地区花岗岩岩体含矿性判别 被引量:1
19
作者 花旗 夏庆霖 刘奇锋 《地质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32-345,共14页
花岗岩作为成矿作用的重要参与者,对它的研究有利于了解钨锡成矿作用的地球化学过程并区分岩体的含矿性。收集了南岭地区含钨花岗岩、含钨锡花岗岩和不含矿花岗岩的主量元素和稀土元素数据,共42个岩体466组数据。总结对比了3类岩体的地... 花岗岩作为成矿作用的重要参与者,对它的研究有利于了解钨锡成矿作用的地球化学过程并区分岩体的含矿性。收集了南岭地区含钨花岗岩、含钨锡花岗岩和不含矿花岗岩的主量元素和稀土元素数据,共42个岩体466组数据。总结对比了3类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从数据驱动和机器学习的角度区分了3类岩体的含矿性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之间的关联,运用受限玻尔兹曼机来训练自编码神经网络以消除主量元素和稀土元素之间量级的差别,并且提取中间特征,再将中间特征输入随机森林和多层BP神经网络,建立AE-RF和AE-BP岩体含矿性分类模型。通过随机森林输出了分类特征重要性。结果表明,含钨花岗岩的演化程度最高,含钨锡花岗岩次之,不含矿花岗岩最低。2种模型在测试集上都有很高的正确率(平均>90%),并且在盲测试集上AE-BP模型的实际运用效果更好。随机选择了6组岩体作为盲测试集,20个岩体中有13个岩体正确率>80%,有2个岩体正确率为[70%,80%],有2个岩体正确率为[50%,70%]。还有4个岩体正确率<50%。铁锰磷钙镁等主量元素和轻重稀土元素是区分3类岩体的重要特征。机器学习能够很好地反映出3类花岗岩的含矿性。地球化学特征的相似性会导致模型错误分类,陂头岩体有一定的成矿潜力。铁锰磷钙镁等主量元素决定了岩体能否含矿,而轻稀土元素是区分含钨岩体和含钨锡岩体的重要指标,表明岩浆的分异演化程度决定了岩体能否含矿,而幔源物质的加入是区别岩体含钨还是含钨锡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异花岗岩 数据驱动模型 机器学习 南岭钨锡多金属矿床 岩体含矿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中北部格勒敖包晚石炭世花岗岩成因及其对贺根山洋闭合时限的约束 被引量:1
20
作者 曹磊 张成 +6 位作者 张青 姜春伟 李奥冰 邵永旭 汪兴韦 刘启凡 付乐兵 《地质论评》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52-470,共19页
古亚洲洋贺根山洋盆闭合时间一直存在较大分歧,位于内蒙古中北部查干敖包—东乌珠穆沁旗构造岩浆岩带中部的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格勒敖包正长花岗岩体和二长花岗岩体对揭示贺根山洋闭合时限具有重要启示,以格勒敖包岩体为研究对象,开展... 古亚洲洋贺根山洋盆闭合时间一直存在较大分歧,位于内蒙古中北部查干敖包—东乌珠穆沁旗构造岩浆岩带中部的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格勒敖包正长花岗岩体和二长花岗岩体对揭示贺根山洋闭合时限具有重要启示,以格勒敖包岩体为研究对象,开展了锆石U-Pb年龄、岩石地球化学和Hf同位素研究,探讨了其形成时代、岩石成因和构造环境。研究表明,格勒敖包正长花岗岩、二长花岗岩分别于321.3±2.8 Ma、306.7±2.4 Ma侵位,岩石总体富SiO_(2),贫CaO、MgO、P_(2)O_(5)、TiO_(2),K_(2)O+Na_(2)O、Al_(2)O_(3)、Fe_(2)O_(3)^(T)含量中等,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富集轻稀土和Rb、Th、U、Zr、Hf等微量元素,亏损重稀土和Ba、Sr、Nb等微量元素,具负Eu异常。两类岩石的锆石ε_(Hf)(t)值变化于7.6~13.1,对应的二阶段模式年龄为511~928 Ma。综合分析认为,格勒敖包正长花岗岩、二长花岗岩侵位于晚石炭世,属分异的Ⅰ型花岗岩,其岩浆源于新生地壳的部分熔融,岩石形成于俯冲带岛弧环境,为贺根山洋俯冲作用的产物。格勒敖包晚石炭世弧岩浆岩的识别与确定,表明古亚洲洋贺根山洋盆在晚石炭世并未关闭,而是处于大洋北向俯冲消减过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石炭世 Ⅰ型花岗岩 新生地壳 俯冲 贺根山洋 闭合时限 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