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78篇文章
< 1 2 18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李四光20世纪初期中国南北地质对比观及其史学意义
1
作者 关成尧 吴芳 +3 位作者 赵国春 袁四化 白相东 刘晓燕 《地质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10-923,共14页
本文以李四光硕士论文(1918)和在此基础上发表的《中国地势变迁小史》(1922)文章为主要背景,总结李四光20世纪20~30年代在中国南北方地质对比方面提出的主要观点。研究认为,李四光早期应用传统地质学“比较学研究法”对中国古地势和构... 本文以李四光硕士论文(1918)和在此基础上发表的《中国地势变迁小史》(1922)文章为主要背景,总结李四光20世纪20~30年代在中国南北方地质对比方面提出的主要观点。研究认为,李四光早期应用传统地质学“比较学研究法”对中国古地势和构造古地理方面的研究大致包含以下思想:中国地质对比的“南北差异论”、中国地层旋回对比的“北简南繁论”、中国“南北大陆的跷跷板运动观”、“西北复杂性”论断及北方地质的“东西差异论”、华北及陕西地区“大域切割(改造)论”与“大域(建造)相联一贯论”、“四川古陆说”、“川—湖—下扬子构造沉积区”等思想要素,同时还提出南北方存在“南北两大气候区”论断,潜在的“中国北方古气候一体论”等观点。文章进一步阐述李四光中国南北方地质对比观在中国地质学学科史方面的意义。研究发现,李四光的成果早于Grabau的著作,是早期中国学者在中国地质研究及构造古地理方面的重要成就,在中国主要构造单位划分方面的“单元五分”思想为黄汲清《中国主要地质构造单位》的产生做出了先导性储备;李四光所提的“南方大陆”概念早于Grabau“华夏古陆”概念。中国地质的构造单元划分经过Willis and Blackwelder、李四光、Grabau、黄汲清的研究而逐渐清晰起来。李四光在中国地质南北对比中还提出了“多岛海”概念,“多岛海”的提出早于许靖华和潘桂棠的著作。李四光将前述差异性放在统一的欧亚非大陆群体系之下,深化了Suess的“古地中海”概念,并将“古地中海”划分为“北部(带)”和“南部(带)”,被后世发展为“古亚洲洋构造域”和“特提斯构造域”。李四光是中国最早进行气候分区和古生物分区的第一人,也是系统论述中国构造古地理的第一位华人学者,并建立了中国较为系统的构造古地理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四光 中国地质 学科史 南北对比 构造古地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香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资源及综合利用价值评价 被引量:1
2
作者 王璐琳 田明中 +3 位作者 张建平 武法东 程捷 张绪教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20-532,共13页
地质遗迹综合利用价值是地质公园开展地质遗迹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等工作的重要科学依据,但如何进行客观和定量的评价尚未很好解决。对香港世界地质公园的地质遗迹资源进行详细野外调查,根据《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划分地质遗... 地质遗迹综合利用价值是地质公园开展地质遗迹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等工作的重要科学依据,但如何进行客观和定量的评价尚未很好解决。对香港世界地质公园的地质遗迹资源进行详细野外调查,根据《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划分地质遗迹资源类型,运用层次分析法对香港世界地质公园综合利用价值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显示,香港世界地质公园典型地质遗迹共分为5个大类、11个类和14个亚类,从自然属性、价值属性、保护管理与开发利用条件等方面选取4个综合评价因子、15个具体评价指标,构建地质遗迹资源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评价的指标权重;根据制定的评分标准,邀请专家对地质遗迹综合价值进行打分,运用地质遗迹综合利用价值评价计算模型,计算得出香港世界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综合利用价值评价的得分为90.27,为一级旅游资源。研究成果为深入开展香港世界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管理保护和开发利用等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也为其它地质公园的地质遗迹资源综合利用评价提供借鉴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公园 地质遗迹资源 价值评价 层次分析法 中国香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锂资源供需现状与资源保障程度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文佳豪 代鸿章 +4 位作者 陈翠华 李鑫 刘善宝 王成辉 高原 《地质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5-258,共14页
【研究目的】锂作为一种具有战略价值的新兴关键金属矿产,近年来越发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本文分析中国锂资源供需现状及保障程度,为保障中国锂资源安全提供依据。【研究方法】本次研究全面梳理了中国锂资源的特征、勘查研究进展和... 【研究目的】锂作为一种具有战略价值的新兴关键金属矿产,近年来越发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本文分析中国锂资源供需现状及保障程度,为保障中国锂资源安全提供依据。【研究方法】本次研究全面梳理了中国锂资源的特征、勘查研究进展和开发利用情况,结合国内锂资源供给与需求形势、进出口情况,分析了中国锂资源供需现状、未来需求和保障程度,并就当前勘查形势提出建议。【研究结果】总的来说,当前中国锂资源相当丰富,近年来随着勘查程度的不断加大,锂资源储量得以提升,但锂资源禀赋较差,部分优质锂资源未得到充分开发利用。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迅猛发展,作为全球第一大锂资源消费国和重要的锂产品生产国,国内锂资源供给与需求快速增长。中国长期依赖国外进口锂矿,对外依存度较高,供应体系面临一定风险,保障形势较严峻,同时锂产业链仍存在产业秩序不规范、回收体系不完备等问题。【结论】未来需加强科技创新,注重上游资源向下游高端产品的应用转化,优化锂产业链布局,加强国内勘查开发力度,将重心放在国内市场,同时国际市场依然不能放弃,实现国内国际市场协同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储量 锂矿 产量 供需现状 保障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南段锡多金属矿床成矿岩体全岩地球化学、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以边家大院、毛登、宝盖沟矿床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张雪旎 张宇飞 +2 位作者 彭蓉 杨颖 曾庆栋 《地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3-360,共18页
大兴安岭南段是我国北方最重要的锡多金属成矿区。边家大院、宝盖沟和毛登锡多金属矿床是其中典型代表,其矿体均与燕山期花岗质侵入岩有密切的空间关系。对上述矿床含矿花岗侵入岩,即边家大院石英斑岩,宝盖沟花岗岩以及毛登花岗斑岩进... 大兴安岭南段是我国北方最重要的锡多金属成矿区。边家大院、宝盖沟和毛登锡多金属矿床是其中典型代表,其矿体均与燕山期花岗质侵入岩有密切的空间关系。对上述矿床含矿花岗侵入岩,即边家大院石英斑岩,宝盖沟花岗岩以及毛登花岗斑岩进行锆石U-Pb测定,结果显示成岩年龄分别为(136.9±0.8)Ma,(143.6±0.8)Ma和(135.0±1.4)Ma,均侵位于早白垩世。全岩主量元素分析显示,这些花岗侵入岩都具有高硅、钾和钠,低钙、镁和钛的特征,为准铝质-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花岗岩。微量元素分析显示花岗岩具有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而亏损高场强元素的特征。稀土元素分析显示它们均具有明显的负Eu异常。根据全岩地球化学特征及锆石TZr温度(753~796℃)判断,这些花岗岩属于高分异I型花岗岩。研究表明3个岩体_(εHf)(t)为–0.86~13.7,T_(DM2)=307~1240 Ma,锆石Hf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这些花岗岩主要为新元古代年轻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结合地球化学和地质年代学研究表明,大兴安岭南段早白垩纪高分异I型花岗岩具有较大的寻找锡矿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南段 锡矿 高分异花岗岩 早白垩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球系统科学时代的区域地质调查应更加重视古生物资源调查 被引量:8
5
作者 王训练 沈阳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29-835,共7页
地球科学研究已进入地球系统科学时代,地球系统科学逐渐成为地球科学各分支学科重要的指导思想。本文论述了古生物资料在地质学诞生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及地球系统科学时代古生物资源调查的重要意义,分析了我国目前区域地质调查中存在的... 地球科学研究已进入地球系统科学时代,地球系统科学逐渐成为地球科学各分支学科重要的指导思想。本文论述了古生物资料在地质学诞生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及地球系统科学时代古生物资源调查的重要意义,分析了我国目前区域地质调查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对我国在区域地质调查中加强古生物资源调查提出了具体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地质调查 古生物学 地球系统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8—2022年中国钴资源动态物质流分析
6
作者 徐大兴 代涛 +3 位作者 刘立涛 杜力普 闫晶晶 韩中奎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2-231,共10页
钴作为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关键原材料,对实现低碳能源转型具有重要意义。厘清钴资源在中国社会经济系统中的循环演变规律,对优化资源管理与保障供应安全至关重要。本文基于全生命周期贸易关联视角,应用动态物质流分析方法,刻画了1988—202... 钴作为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关键原材料,对实现低碳能源转型具有重要意义。厘清钴资源在中国社会经济系统中的循环演变规律,对优化资源管理与保障供应安全至关重要。本文基于全生命周期贸易关联视角,应用动态物质流分析方法,刻画了1988—2022年中国钴资源的物质代谢全景图,并揭示了各阶段流量与存量的演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钴资源贸易呈现“上游进口高度依赖刚果(金)、下游出口多元化、贸易总量持续增长”的特征;(2)中国钴产业链资源利用效率较低,中上游生产过程损失钴资源19.3万t,约为本土终端产品消费的37%;(3)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精炼产品和终端产品生产中心,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电动汽车电池逐步取代传统应用,成为拉动国内钴资源消费的主要驱动力。当前,我国上游钴原料对外依存度高达98%,钴资源的稳定供应可能成为“双碳”目标实现的关键挑战。鉴于此,本文建议通过加大国内增储上产、拓宽海外供应渠道,以及提升全生命周期各关键环节的综合利用效率,完善废弃含钴产品闭环管理系统,以增强中国钴资源的供应安全。同时,加快少钴或无钴锂离子电动汽车电池产品的转型升级,以降低钴资源供应中断给清洁能源转型带来的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钴资源 全生命周期 贸易关联 动态物质流分析 钴供应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岩浆热液矿床辉钼矿中铼(Re)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指示意义
7
作者 王志超 林彬 +4 位作者 唐攀 何亮 王梦蝶 徐书慧 赵媛 《岩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64-1684,共21页
铼(Re)是重要稀散金属之一, 在国防和工业领域作为重要原材料具有不可替代性。自然界中Re很难形成独立矿物, 主要以类质同象的形式赋存于辉钼矿中, 并产自斑岩-矽卡岩型Cu(-Mo/-Mo-Au)矿床。目前, 我国Re已知资源量较小且分配不均匀, ... 铼(Re)是重要稀散金属之一, 在国防和工业领域作为重要原材料具有不可替代性。自然界中Re很难形成独立矿物, 主要以类质同象的形式赋存于辉钼矿中, 并产自斑岩-矽卡岩型Cu(-Mo/-Mo-Au)矿床。目前, 我国Re已知资源量较小且分配不均匀, 不同矿床中Re的富集机制和关键控制因素仍不清楚。本文基于中国484个岩浆热液矿床的3427条辉钼矿Re-Os测试结果, 结合前人相关研究进行综合分析, 认为: (1)发育富Re含量(≥100×10^(-6))辉钼矿的热液矿床主要形成于中生代(~140Ma)和新生代(~20Ma), 呈两个"峰值";(2)相比于其他类型, 斑岩型Cu(-Au)、Cu-Mo矿床中的辉钼矿最富Re, 而在斑岩型、矽卡岩型及石英脉型三类矿床中, 富Au的矿床亚类型发育最富Re的辉钼矿;(3)尽管成矿过程中岩浆氧逸度及分异程度、成矿热液的温度及酸碱性以及矿床Mo品位都有可能影响矿床范围内辉钼矿中最终沉淀的Re含量, 但是更多证据指示, 岩浆源区可能是造成中国不同矿床, 特别是不同(亚)类型的矿床之间辉钼矿Re含量差异的关键因素;(4)目前, 中国岩浆-热液矿床中初步估算总Re资源量约为3000t, 具良好Re成矿潜力。其中, 斑岩型Cu-Mo矿床Re的成矿潜力最好, 主要集中分布在冈底斯斑岩铜矿带、东天山斑岩铜矿带和长江中下游斑岩铜矿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辉钼矿 岩浆热液矿床 富集机制 岩浆源区 勘查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挝Sepon斑岩型铜金钼矿集区Padan岩体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及其地质意义
8
作者 赵光辉 徐林刚 +1 位作者 宋彦博 Meng LEE 《矿床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1-247,共17页
老挝Sepon地区是东南亚Truongson褶皱带中重要的铜金钼矿集区,区内出露Thengkham、Khanong和Padan等多个英安斑岩岩体。以往针对Thengkham和Khanong两个成矿岩体开展了系统研究和找矿勘查评价,基本厘定了成矿时代、蚀变类型、岩石地球... 老挝Sepon地区是东南亚Truongson褶皱带中重要的铜金钼矿集区,区内出露Thengkham、Khanong和Padan等多个英安斑岩岩体。以往针对Thengkham和Khanong两个成矿岩体开展了系统研究和找矿勘查评价,基本厘定了成矿时代、蚀变类型、岩石地球化学组成和成矿特征。Padan是矿集区内同一构造带中出露的又一个重要的英安斑岩岩体,但其成岩时代、蚀变特征以及岩浆岩属性还不清楚,制约了找矿勘查的部署。文章针对目前尚未获得找矿突破的Padan英安斑岩开展了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获得了锆石LAICP-MS U-Pb谐和年龄为(283.1±1.7)Ma(MSWD=0.006,n=10),代表了其结晶年龄。Padan英安斑岩的w(SiO_(2))为69.4%~74.0%,w(K_(2)O)为5.02%~5.46%,w(MgO)为0.45%~0.81%,具有高硅、富钾、低镁的特征。英安斑岩的A/CNK>1.1,为过铝质岩石;富集Rb、K、Ba、Th和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而亏损Nb、Sr、P、Ti等高场强元素;稀土元素总量低、轻稀土元素相对重稀土元素富集,δEu的变化范围在0.53~0.94,平均值为0.78。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Padan英安斑岩为钾玄岩系列至高钾钙碱性系列的I型岛弧花岗岩,母岩为受上地壳物质混染的地幔楔部分熔融的产物,并经历了较高程度的岩浆结晶分异作用。基于Padan岩体与区内其他成矿岩体具有相似的成岩年龄、矿化蚀变组合、物质组成以及构造演化历史,文章认为Padan岩体具有良好的斑岩型矿床成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安斑岩 锆石U-PB年代学 岩石地球化学 Sepon铜金矿集区 老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秦岭紫阳-镇坪地区基性岩墙和碱性火山岩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9
作者 贾彬 吴欢欢 +5 位作者 魏立勇 张振 孟五一 郑鑫 刘宁波 李先晨 《西北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91-307,共17页
南秦岭北大巴山地区红椿坝-曾家坝断裂带两侧出露一条由超基性、基性岩墙群和碱性火山岩组成的碱性岩浆岩带。笔者对紫阳-镇坪地区粗面质火山岩开展锆石U-Pb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4件粗面质火山岩成岩年龄为442~439Ma,为早志留世喷发,与... 南秦岭北大巴山地区红椿坝-曾家坝断裂带两侧出露一条由超基性、基性岩墙群和碱性火山岩组成的碱性岩浆岩带。笔者对紫阳-镇坪地区粗面质火山岩开展锆石U-Pb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4件粗面质火山岩成岩年龄为442~439Ma,为早志留世喷发,与区内基性岩墙为同一时期岩浆作用的产物。对碱性粗面质火山岩及区内与其相伴出现的辉绿岩进行了全岩化学分析,结果表明粗面岩相对高Si(SiO_(2)含量为59.1%~65.4%),富碱(K_(2)O+Na_(2)O含量为8.40%~11.4%),低Ca(CaO含量为0.35%~1.89%)、Mg(MgO含量0.64%~3.31%)和Ti(TiO_(2)含量为0.74%~1.67%),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指示其经历了较高程度的演化。接近原始地幔的高Nb/U值(=39.9~112,平均为58.8)和Nb/Ta值(=15.7~43.9,平均为19.9),表明碱性粗面质火山岩和基性岩墙均有幔源属性。粗面质火山岩Nb/Th=10.5、Th/Yb=3.9、Nb/Ta=20.0、Th/U=5.7值与辉绿岩(分别为11.7、1.6、19.6、5.8)相近,指示它们为同源岩浆经历不同程度分离结晶的产物。综合区域上年代学、地球化学和构造地质背景,笔者认为紫阳-镇坪地区早古生代碱性火山岩与基性岩墙(脉)形成于大陆板内伸展构造背景下裂谷环境中,均来源于上地幔部分熔融产生的玄武质初始岩浆,并经历不同程度分离结晶作用演化而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火山岩 锆石U-PB定年 粗面质火山岩 早志留世 裂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稀散金属矿资源概况 被引量:9
10
作者 李德先 刘家军 +5 位作者 黄凡 王成辉 赵汀 于扬 郭春丽 王岩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22,1,共11页
中国稀散金属资源丰富,在全球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对中国542处矿产地(包括759个矿床/点)的稀散金属资源调查数据分析表明,目前中国已查明稀散金属资源储量102.82万t,其中,镓矿44.65万t,锗矿1.39万t,铟矿2.52万t,铊矿2.96万t,镉矿47.12... 中国稀散金属资源丰富,在全球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对中国542处矿产地(包括759个矿床/点)的稀散金属资源调查数据分析表明,目前中国已查明稀散金属资源储量102.82万t,其中,镓矿44.65万t,锗矿1.39万t,铟矿2.52万t,铊矿2.96万t,镉矿47.12万t,硒矿2.56万t,碲矿1.53万t,铼矿893.00 t。中国稀散金属资源具有如下特征:①分布广泛,但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中南地区和华北地区,云南、河南、广西、内蒙古、山西、贵州、广东等是稀散金属资源较丰富的省(区);②独立矿床极少,但资源储量占到全国稀散金属资源总量的6.64%;③矿床规模以中、小型为主,但大型矿床和超大型矿床资源储量占全国稀散金属资源总量的80%以上;④主要伴生在铅锌多金属矿、铝土矿和煤矿中,3类矿床中的稀散金属资源储量占全国稀散金属资源总量的80%左右;⑤总体综合利用率较低。中国镓、锗、铊资源的储备充足,但硒、碲、铼、铟、镉资源相对缺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散金属(锗、镓、铟、铊、铼、镉、硒、碲) 战略性新兴产业 资源储量 分布特征 资源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质大数据的中国金矿时空分布规律定量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岩 王登红 +7 位作者 王成辉 黎华 刘金宇 孙赫 高新宇 金雅楠 秦燕 黄凡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38-455,共18页
在大数据科学成为新的科学范式的背景下,基于地质大数据理念,将传统的定性地质研究方法推向定量研究的高度。文章通过对5300余处金矿产地资料的系统梳理,定量分析了中国省(自治区)、市、县级及Ⅲ级成矿区带金矿成矿密度、成矿强度和各... 在大数据科学成为新的科学范式的背景下,基于地质大数据理念,将传统的定性地质研究方法推向定量研究的高度。文章通过对5300余处金矿产地资料的系统梳理,定量分析了中国省(自治区)、市、县级及Ⅲ级成矿区带金矿成矿密度、成矿强度和各成矿时代金矿的成矿强度问题。研究表明,中国金矿具有明显的时空集中分布趋势。中国金矿空间分布具有区域性集中的明显趋势,以胶东、小秦岭等区域为金矿高密度、高强度成矿区;新疆矿床数量最多;山东省金矿成矿密度最大,成矿强度最强;在地级市统计中,山东烟台市和河北承德市是全国仅有的两处矿产地数量过百的地级市,山东烟台市的金矿无论是矿产地数量、成矿密度,还是成矿强度均居全国首位;在县级行政区统计中,新疆塔城地区托里县金矿矿产地数量最多(52处),安徽铜陵市区金矿成矿密度最大,山东烟台市莱州市的金资源储量最大(2341 t),成矿强度最强(1.35 t/km^(2));在成矿区带统计中,华北陆块北缘东段成矿带(Ⅲ-57)金矿矿产地数量最多(345处),胶东成矿带(Ⅲ-65)金矿成矿密度最大,成矿强度最强。中国金矿时间分布不平衡,具有成矿强度老弱新强、东西南北成矿有别、叠加成矿时间跨度大和新生代金矿资源潜力大的特点;燕山期是中国金矿最重要的成矿时期,成矿强度大,达到10.5个矿区/Ma,金资源储量93 t/Ma。今后中国金矿地质工作的核心依然是加强金矿找矿工作、保障国家金融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 地质大数据 成矿规律 成矿密度 成矿强度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南部极低级变质岩及其地质与资源意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毕先梅 莫宣学 刘艳宾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1-210,共10页
极低级变质作用(very low-grade metamorphism)是当代地球科学的前沿研究课题之一。极低级变质岩(very low-grade metamorphic rocks)既是地质过程的记录,又在资源环境方面有实用意义。西藏南部广泛分布着处于成岩-极低级变质-低级变质... 极低级变质作用(very low-grade metamorphism)是当代地球科学的前沿研究课题之一。极低级变质岩(very low-grade metamorphic rocks)既是地质过程的记录,又在资源环境方面有实用意义。西藏南部广泛分布着处于成岩-极低级变质-低级变质阶段的岩石。它们记录了从新特提斯到青藏高原形成发展的诸多信息,并为在西藏南部寻找油气资源提供了有用的线索。本文对采自西藏南部不同地点和构造单元的71件珍贵的富含黏土矿物的岩石样品进行了XRD分析,获得了71套以伊利石结晶度(Ic)为主的黏土矿物数据。数据表明,这些岩石的伊利石结晶度(Ic)在0.21°~1.61°(Δ2θ)范围内,分别落在低级成岩区、高级成岩区、极低级变质区、低级变质区。不同构造单元显示不同的变质特点。北喜马拉雅碳酸盐台地P_(2),J-K,K_(2)均属极低级变质,N显示早期成岩阶段特征。拉轨岗日被动陆缘盆地发育P1,T_(1),T_(2),T_(3),J_(1),J-K,K_(1),K_(2)地层,绝大多数均遭受极低级变质,总的趋势是随着时代变新变质程度逐渐降低,具有埋藏变质的特点。也有部分样品的Ic落在成岩带内,提供了寻找油气的线索。从雅鲁藏布蛇绿(混杂)岩带中的沉积岩样品获得两组数据:一组相当于成岩阶段;另一组相当于极低级变质。初步解释,前者可能反映蛇绿岩形成时的古环境条件,后者可能代表蛇绿岩碰撞定位阶段的记录。日喀则弧前盆地中K_(2)(日喀则群)虽然有较强的褶皱变形,但变质程度不高,属高级成岩带,可能说明晚白垩世弧前盆地沉积并未卷入俯冲作用。冈底斯岩浆弧中侵入岩、火山岩、沉积岩均发育,沉积岩的伊利石结晶度(Ic),落入低级变质-极低级变质-成岩作用带的较宽范围,并显示埋藏变质与岩浆作用叠加的特点。西藏南部成岩阶段沉积岩-极低级变质岩中还蕴藏着有关石油天然气的信息。特别是,白垩纪中期发生的全球性的缺氧事件,也影响了西藏南部地区,已经在岗巴-定日盆地发现典型的黑色页岩,厚度巨大。前人研究还认为,定日-岗巴被动大陆边缘、羌塘周缘前陆盆地、冈底斯弧背盆地具有良好含油气前景。本文对西藏南部极低级变质作用和极低级变质岩做了初步研究,期望今后有更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低级变质作用 极低级变质岩 西藏南部 伊利石结晶度(Ic) 地质与资源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国际大陆科学钻探:白垩纪恐龙时代陆相地质记录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成善 高远 +22 位作者 王璞珺 吴怀春 吕庆田 朱永宜 万晓樵 邹长春 黄永建 高有峰 席党鹏 王稳石 贺怀宇 冯子辉 杨光 邓成龙 张来明 王天天 胡滨 崔立伟 彭诚 余恩晓 黄何 杨柳 毋正轩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12-430,511-534,共43页
过去一百年地球的气候持续变暖,未来地球可能进入两极无冰的温室气候状态。白垩纪是深时典型的温室气候时期,认识白垩纪气候对于理解过去和预测未来气候变化均有重要意义。松辽盆地国际大陆科学钻探以研究白垩纪陆地气候与环境演变、探... 过去一百年地球的气候持续变暖,未来地球可能进入两极无冰的温室气候状态。白垩纪是深时典型的温室气候时期,认识白垩纪气候对于理解过去和预测未来气候变化均有重要意义。松辽盆地国际大陆科学钻探以研究白垩纪陆地气候与环境演变、探索大规模陆相有机质富集机理为科学目标,在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ICDP框架下,成为全球第一口钻穿白垩纪陆相地层的大陆科学钻探井。项目历时16年,以超97%的取心率获得连续完整的8187 m岩心,建立了松辽盆地陆相白垩系高精度年代地层框架,重建了松辽盆地白垩纪多时间尺度陆地气候旋回与气候事件,揭示了白垩纪湖海平面波动机理,确认了松辽盆地发生过海侵事件。松辽盆地国际大陆科学钻探推动了全球地质学家合作研究白垩纪温室气候,带动了一系列高水平学术成果的产出,为松辽盆地油气勘探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科学支撑,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重大的国际与国内影响。松辽盆地国际大陆科学钻探代表了探索深时的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阶段。可以预见,未来借助科学钻探,人类会不断增强对深时气候环境演化等方面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 松辽盆地 白垩纪 古气候 年代地层格架 海侵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铜矿资源现状及国家级铜矿床实物地质资料筛选 被引量:30
14
作者 邓会娟 季根源 +2 位作者 易锦俊 尚磊 姜爱玲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3-149,共7页
铜是一种重要的金属材料,中国铜矿资源不能满足当今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收藏铜矿实物地质资料为加强铜矿资源勘查,加强铜矿床研究提供服务。根据中国铜矿资源特点、成矿背景、成因类型,确定国家实物地质资料库铜矿床收藏名录,提出了符... 铜是一种重要的金属材料,中国铜矿资源不能满足当今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收藏铜矿实物地质资料为加强铜矿资源勘查,加强铜矿床研究提供服务。根据中国铜矿资源特点、成矿背景、成因类型,确定国家实物地质资料库铜矿床收藏名录,提出了符合当前国家实物地质资料库收藏保管的37个铜矿床名录。选择性地收藏典型铜矿床实物地质资料,更好地反映中国铜矿成矿特点,反映中国铜矿勘查水平和科研水平,为地矿事业发展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矿资源 实物地质资料 典型矿床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地质建模及其在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何晗晗 周圆心 +6 位作者 何静 韩中鹏 赵怡婷 刘晶 李超 韩子金 肖为 《地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56-470,共15页
城市化进程使得城市建设用地的供需矛盾愈发尖锐,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成为提高城市韧性、创建低碳城市的关键策略。地下空间的直接载体为地质环境,加之其自身的三维空间属性,使得三维地质建模对地下空间尤其是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具有重要意... 城市化进程使得城市建设用地的供需矛盾愈发尖锐,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成为提高城市韧性、创建低碳城市的关键策略。地下空间的直接载体为地质环境,加之其自身的三维空间属性,使得三维地质建模对地下空间尤其是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具有重要意义。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并非局限于二维层面,而是涵盖竖向深度与平面范围的三维管控,与三维地质的理念相通。尽管如此,现阶段三维地质建模在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中的应用尚待明确。本次以北京城区某地为研究区,通过资料搜集、数据分析结合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利用1041个钻孔数据和34条标准化地层剖面,创建了研究区浅部三维地质模型。从三维地层结构、关键地质层和集成评价分区三个方面,探讨了三维地质建模在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中的应用,综合模型与地质适宜性评价成果,从竖向深度和平面范围上为研究区地下空间规划提供了地质支撑,也为后续区域层面的北京城市地下空间规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地质建模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 地质适宜性评价 三维地层结构 关键地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银矿床类型、时空分布与找矿远景 被引量:3
16
作者 秦克章 韩日 +5 位作者 回凯旋 李真真 阚靖 王乐 高燊 赵俊兴 《岩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3-415,共33页
我国银矿床分布广泛,矿床成因类型多。近些年来,一些大型-超大型银矿床的相继发现,改写了我国银资源的分布格局。因此亟需对我国银矿床主要成因类型及时空分布规律进行系统总结与研究。本文经过系统整理,梳理出我国77座中型以上(>20... 我国银矿床分布广泛,矿床成因类型多。近些年来,一些大型-超大型银矿床的相继发现,改写了我国银资源的分布格局。因此亟需对我国银矿床主要成因类型及时空分布规律进行系统总结与研究。本文经过系统整理,梳理出我国77座中型以上(>200t)的银多金属矿床的基本信息与要素,将我国银矿床划分为浅成低温热液型、斑岩型、矽卡岩型、VMS型、SEDEX型、MVT型、沉积型和风化型(红土型)等八种类型,其中以浅成低温热液型最为主要。中国银矿床主要形成于中生代,尤其是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空间上划分出兴蒙、华北、秦岭-东昆仑、华南、西藏-三江等五个银成矿省。银成矿省成因与陆壳类型(古老和新生地壳)、伸展构造背景和大规模中酸性岩浆活动密切相关。综合上述因素,兴蒙复合造山带仍然是具有巨大找矿潜力的成矿区。那更康切尔沟银多金属矿床的发现表明东昆仑(原特提斯-新特提斯)叠合造山带地区具有很好的找矿潜力。三江复合造山带在银锡矿床的勘查方面亦潜力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银矿床 成因类型 地质特征 时空分布 银成矿省 找矿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实验地球科学研究进展与展望(2011-2020) 被引量:5
17
作者 章军锋 倪怀玮 +5 位作者 杨晓志 毛竹 张宝华 熊小林 侯通 许文良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97-609,共13页
过去十年,我国的实验地球科学快速发展,已成为国际高温高压实验领域的一支重要研究力量。代表性研究进展主要体现在地球深部重要挥发分的赋存与效应、成矿过程和机制、壳幔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相互作用等方面。本文综述了实验地球科学2... 过去十年,我国的实验地球科学快速发展,已成为国际高温高压实验领域的一支重要研究力量。代表性研究进展主要体现在地球深部重要挥发分的赋存与效应、成矿过程和机制、壳幔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相互作用等方面。本文综述了实验地球科学2011-2020年间取得的主要研究进展和平台与技术建设情况,并展望了该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地球科学 高温高压 物理化学属性与地质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大石坡-黑山坨复式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岩石成因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
18
作者 汪洋 焦永玲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9-152,共14页
北京早侏罗世大石坡–黑山坨复式岩体出露于华北克拉通东部燕山造山带西段,由大石坡角闪黑云正长岩和黑山坨花岗岩组成。正长岩为富Mg钾质中性岩,微量元素具有富集Rb、Ba、Sr、Pb、LREE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U、T... 北京早侏罗世大石坡–黑山坨复式岩体出露于华北克拉通东部燕山造山带西段,由大石坡角闪黑云正长岩和黑山坨花岗岩组成。正长岩为富Mg钾质中性岩,微量元素具有富集Rb、Ba、Sr、Pb、LREE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U、Th、Zr、Hf以及P、Ti的特征,εNd(t)为-12.1^-12.2,ISr值为0.70506~0.70464;而花岗岩属于弱过铝质Mg质高K钙碱性岩石系列,具有LREE富集、HREE亏损,富集Rb、Ba、Th、U、P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放射性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Zr、Hf以及Sr、P、Ti的特征,εNd(t)为-15.5^-18.0,ISr值为0.70516~0.70593。大石坡正长岩岩浆起源于富集地幔,是幔源K质基性岩浆在高压下分离结晶的产物。幔源岩浆底侵加热并交代下地壳,促使其部分熔融产生花岗质岩浆,侵位于尚未固结的正长岩,形成黑山坨花岗岩,二者组成同心环状复式岩体。大石坡角闪黑云正长岩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暗示水的弱化作用在华北地块内部岩石圈地幔破坏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幔源岩浆与地壳岩石之间能量和化学成分双扩散作用所导致的部分熔融是形成华北克拉通内部中生代高钾钙碱性长英质岩浆活动的一种重要成岩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石坡正长岩 黑山坨花岗岩 华北克拉通 中生代 燕山 岩石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岭成矿规律与百年勘查成果及新一轮找矿建议——《中国矿产地质志·南岭卷》研编 被引量:5
19
作者 秦锦华 王登红 +5 位作者 王岩 黄凡 赵芝 郭志强 赵晨辉 赵云彪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39-860,共22页
南岭成矿带是华南乃至全国最为重要且独具特色的成矿带之一,对其成矿规律的探索研究虽然历史悠久但每一次的成果总结都会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笔者等在前人大量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对南岭成矿带的能源矿产(煤矿和铀矿)、有色金属矿产(钨... 南岭成矿带是华南乃至全国最为重要且独具特色的成矿带之一,对其成矿规律的探索研究虽然历史悠久但每一次的成果总结都会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笔者等在前人大量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对南岭成矿带的能源矿产(煤矿和铀矿)、有色金属矿产(钨、锡、钼、铋、铜、铅锌等)、贵金属矿产(金矿和银矿)、稀有金属和稀土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萤石)的成矿特征、时空分布规律进行了总结,并将南岭成矿带矿产按前寒武、加里东旋回、华力西旋回、印支旋回、燕山旋回及喜马拉雅旋回6个旋回厘定出21个矿床成矿系列和23个矿床成矿亚系列,为区域矿产勘查工作部署及成矿预测奠定了理论基础。为了保障能源资源安全,笔者等提出了南岭成矿带区块出让的原则性意见和柿竹园、香花岭、崇余犹、富贺钟、坪宝、三南等15个大型资源基地找矿的建议,为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提供了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岭 成矿规律 成矿系列 成矿预测 区块出让 大型资源基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吉隆沟南北向构造及其工程地质安全制约
20
作者 刘函 孙先锋 +4 位作者 郭镜 张士贞 苟正彬 李俊 王保弟 《中国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49-1164,共16页
【研究目的】吉隆沟将是未来西藏穿越喜马拉雅山脉重大工程建设的重要区段,但是对该区基础地质特征认识较为薄弱,特别是对南北向构造的认识不足可能造成潜在的工程建设风险。【研究方法】本文通过野外地质调查、节理统计、音频大地电磁... 【研究目的】吉隆沟将是未来西藏穿越喜马拉雅山脉重大工程建设的重要区段,但是对该区基础地质特征认识较为薄弱,特别是对南北向构造的认识不足可能造成潜在的工程建设风险。【研究方法】本文通过野外地质调查、节理统计、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地热调查及U系测年方法系统刻画吉隆沟南北向断层与节理构造特征,分析与南北向构造相关的主要工程地质风险。【研究结果】吉隆沟南北向断层普遍规模较小,少数切穿高喜马拉雅带,同时还是吉隆盆地的控盆断层。吉隆盆地的形成及沉积演化受控于其东界与内部4条南北向正断层,盆地东界断层附近震积岩及内部大量同沉积断层指示盆地具间歇性活动特征。南北向节理呈区域透入性分布,应力分析显示受控于与南北向裂谷相似的应力场。【结论】吉隆沟南北向构造潜在的工程地质风险源包括全新世活动性及其对区域地热和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控制作用。提出南北向构造是吉隆沟重大工程规划建设地质安全风险评价的重点关注方向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隆盆地 南北向构造 工程地质风险 地质调查工程 吉隆沟 喜马拉雅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