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氡析出迁移及覆盖控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赵勇 张桂锋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共9页
随着核电的发展,天然铀需求量增大,地表尾矿大量堆积而产生的氡污染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如何能更加有效地降低铀尾矿氡析出量具有重要意义。一般采用地表堆积后覆盖的方法减小铀尾矿造成的地面环境危害,而氡的迁移过程经历在被覆盖材料... 随着核电的发展,天然铀需求量增大,地表尾矿大量堆积而产生的氡污染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如何能更加有效地降低铀尾矿氡析出量具有重要意义。一般采用地表堆积后覆盖的方法减小铀尾矿造成的地面环境危害,而氡的迁移过程经历在被覆盖材料迁移和覆盖材料中迁移两个阶段,因此研究氡迁移规律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内容。本文总结并评述了国内外学者针对氡析出影响因素、氡迁移理论、覆盖控制方法和效果、覆盖参量方面的研究,发现目前虽对氡析出机理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全面分析,但是氡析出过程中多因素耦合机理和作用过程还需要更多的深入研究;覆盖材料主要为天然材料和人工合成材料,目前常采用的是天然材料,其中红土添加膨润土、砂质亚黏土、红土均为良好的降氡材料,后续还需要更多的研究,从而找到有效控制氡并对生态环境影响最小的覆盖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氡迁移 覆盖材料 覆盖参量 污染 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技术在元素形态分析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9
2
作者 刘崴 胡俊栋 +1 位作者 杨红霞 陈俊良 《岩矿测试》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27-339,共13页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作为一种高灵敏度的分析技术在痕量超痕量无机元素分析方面已被广泛应用,其与色谱分离技术相结合为元素形态分析提供了强有力的检测工具。本文阐述了近年来利用不同ICP-MS联用技术进行元素形态分析的研究进...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作为一种高灵敏度的分析技术在痕量超痕量无机元素分析方面已被广泛应用,其与色谱分离技术相结合为元素形态分析提供了强有力的检测工具。本文阐述了近年来利用不同ICP-MS联用技术进行元素形态分析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①气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技术(GC-ICP-MS);②毛细管电泳-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技术(CE-ICP-MS);③离子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技术(IC-ICP-MS);④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技术(HPLC-ICP-MS)。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了中国元素形态分析领域的主要研究情况,对元素形态分析发展前景作了展望。这些联用技术中,GC-ICP-MS的灵敏度高,样品传输率接近100%,但其适用于易挥发或中等挥发性样品的分离,应用范围相对较窄;CE-ICP-MS的分离效率高,样品和试剂消耗量少,但受到其进样量限制使得最低检出浓度较大;IC-ICP-MS主要分析阴离子和阳离子及小分子极性化合物,是液相色谱的有益补充,具有分离效果好和快速方便等优点,但离子色谱流动相中的盐类会造成ICP-MS进样管和采样锥的堵塞,使得基体效应严重;HPLC-ICP-MS以其广泛的应用范围、简单的接口技术,成为元素形态分析研究中应用最广泛的联用技术。本文认为,元素形态分析研究中开展复杂基体样品前处理方法研究,研制系列元素形态分析标准物质,建立多元素形态同时分析方法是元素形态分析领域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毛细管电泳-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离子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联用技术 元素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频振动对低渗透砂岩试样铀浸出过程孔隙率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赵勇 李熙琪 刘军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526-1535,共10页
为提高低渗透砂岩渗透率,将低频机械振动引入CO_(2)+O_(2)浸出铀过程,针对低频机械振动作用下砂岩孔隙率、渗透率变化展开研究。建立化学侵蚀、物理机械振动共同作用下振动损伤孔隙率方程和渗透率表达式,采用自制的振动浸出试验系统对... 为提高低渗透砂岩渗透率,将低频机械振动引入CO_(2)+O_(2)浸出铀过程,针对低频机械振动作用下砂岩孔隙率、渗透率变化展开研究。建立化学侵蚀、物理机械振动共同作用下振动损伤孔隙率方程和渗透率表达式,采用自制的振动浸出试验系统对低渗透砂岩试样进行振动浸出试验,以检验方程的正确性及研究振动对渗透率的影响特性。结果显示:低频振动增大了低渗透砂岩试样孔隙率,显著提高了渗透率。试验条件下振动渗透率增量值可达3.265 md,相比未振动作用提高了6.34倍,并且试验实测渗透率增量值、计算渗透率增量值、计算孔隙率值变化规律相同,计算渗透率增量值和实测渗透率增量值变化范围基本吻合。表明振动使砂岩试样受到损伤,从而孔隙率变大,有效提高了渗透率。因此,方程计算能正确反映不同振动频率、振动作用时间下砂岩试样孔隙率、渗透率的变化规律及渗透率的变化范围,从而为CO_(2)+O_(2)原地浸出低渗透砂岩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O_(2)浸出 低频机械振动 物理化学损伤 孔隙率 渗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与核能署合作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2
4
作者 李金凤 曾超 +4 位作者 萧黎黎 李雪峰 任丽霞 张庆华 王丽姣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05-517,共13页
作为核领域重要的国际组织之一,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核能署通过其多项核能或核安全国际多边合作机制,促进各国在各类民用核技术和政策的关键问题上达成共识,推动先进核能技术的开发,为政府在能源与低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等领域提供建议。... 作为核领域重要的国际组织之一,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核能署通过其多项核能或核安全国际多边合作机制,促进各国在各类民用核技术和政策的关键问题上达成共识,推动先进核能技术的开发,为政府在能源与低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等领域提供建议。我国自2002年起参加核能署的活动,参与制定相关技术文件和发展战略,提升核领域全球治理水平。本文系统梳理了过去20年中国与核能署的合作情况,特别是在核安全、放射性废物管理、退役和遗留场址管理、辐射防护、核法律、第四代核能系统等领域取得的重要进展,为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和提高我国国际影响力提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安全 放射性废物管理 退役 辐射防护 国际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竖直环形通道内的湍流混合对流数值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胡相杰 温济铭 +1 位作者 高璞珍 田瑞峰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355-1362,共8页
自下而上的湍流混合对流在特定工况下表现出独特的传热现象,在工程上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基于CFD方法,对竖直环形通道内的湍流混合对流现象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计算结果表明,当格拉晓夫数(Gr)较小时,浮升力抑制对流传热,使得混合对流努... 自下而上的湍流混合对流在特定工况下表现出独特的传热现象,在工程上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基于CFD方法,对竖直环形通道内的湍流混合对流现象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计算结果表明,当格拉晓夫数(Gr)较小时,浮升力抑制对流传热,使得混合对流努塞尔数(Nu_(M))低于相同雷诺数(Re)纯强迫对流的努塞尔数(NuF);随着Gr的增加,Nu_(M)逐渐恢复甚至增强。拟合得到了Symolon形式的混合对流传热关联式,并将混合对流现象划分为强迫对流区、混合对流传热抑制区和自然对流传热强化区。混合对流对传热的影响可以归纳为间接效应,即浮升力改变平均速度场,导致湍流的层化或恢复,使得对流传热被抑制或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竖直环形通道 湍流混合对流 浮升力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α谱的尿中^(237)Np的测量方法 被引量:1
6
作者 文雯 王孟 +1 位作者 娄海林 文富平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58-564,I0004,共8页
^(237)Np属于高毒组核素,吸入人体后,会产生内照射危害。基于尿样中^(237)Np的分析测量既是常规监测的重要手段,也是研究职业工作人员人体^(237)Np剂量水平的关键方法,通过共沉淀预浓集,讨论了尿样中^(237)Np的前处理过程,系统地研究了T... ^(237)Np属于高毒组核素,吸入人体后,会产生内照射危害。基于尿样中^(237)Np的分析测量既是常规监测的重要手段,也是研究职业工作人员人体^(237)Np剂量水平的关键方法,通过共沉淀预浓集,讨论了尿样中^(237)Np的前处理过程,系统地研究了TEVA萃取色谱树脂分离纯化和电沉积过程对^(237)Np化学回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法对^(237)Np的化学回收率可达88.5%,方法检测限为2.55×10^(-5) Bq/L。该分析方法满足常规监测要求,适用于大体积尿样中^(237)Np的监测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37 Np 尿样 Α谱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淹水-落干循环驱动下土壤砷结合形态的动态转化 被引量:2
7
作者 侯钦宣 张英 +2 位作者 于开宁 韩冬雅 陈俊良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9728-9736,共9页
外源砷在土壤中的毒性/迁移性主要受控于其结合形态,探明土壤砷结合形态的动态变化是准确评价其生态风险的前提。通过室内土柱淹水-落干循环模拟野外土壤氧化还原环境的交替性转变,利用连续提取技术分析了土壤砷各结合形态的变化规律及... 外源砷在土壤中的毒性/迁移性主要受控于其结合形态,探明土壤砷结合形态的动态变化是准确评价其生态风险的前提。通过室内土柱淹水-落干循环模拟野外土壤氧化还原环境的交替性转变,利用连续提取技术分析了土壤砷各结合形态的变化规律及相互转变过程,结果表明:土柱的淹水-落干循环致使不同层位土壤氧化还原电位值(oxidation reduction potential,ORP)在-114~615 mV范围内振荡变化并驱动着土壤氧化环境的交替变化。此外,ORP的振荡变化提高了与砷迁移性密切相关的氧化铁晶形化。在120 d的试验周期内,非专性吸附态和残渣态砷含量总体减少,而非晶质和晶质氧化物结合态砷含量增加。水溶性砷在水动力作用下向上层土壤迁移,导致非专性吸附态砷含量表现为上层土壤>底层土壤,其他形态则相反。微生物对土壤矿物的氧化/还原性溶解、微孔扩散、氧化物的吸附包裹等可能是土壤砷结合形态相互转化的主要驱动机制。对比特定氧化/还原条件,氧化还原条件的交替转变明显延缓了土壤砷的“老化”并使其在各形态的(重)分配变得更为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砷结合形态 氧化还原环境交替 转化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谱法与质谱法测定尿中^(237)Np分析方法综述
8
作者 文雯 娄海林 +2 位作者 王孟 文富平 贺帅帅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60-364,共5页
由于^(237)Np属于高毒组核素,进入人体会沉积在骨骼、肝脏、肌肉组织中,不易排出,对人体产生内照射危害.近年来,对超铀核素的快速分析监测也十分重视,质谱仪和传统α谱仪在超铀核素的测量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综述了环境和生物样品中... 由于^(237)Np属于高毒组核素,进入人体会沉积在骨骼、肝脏、肌肉组织中,不易排出,对人体产生内照射危害.近年来,对超铀核素的快速分析监测也十分重视,质谱仪和传统α谱仪在超铀核素的测量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综述了环境和生物样品中^(237)Np的分析测量技术,着重介绍了尿样中^(237)Np的预处理、分离纯化、制样、测量等步骤.指出尿中^(237)Np分析方法的难点和不足,展望总结尿样中^(237)Np的监测与分析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样 ^(237)Np 分析监测 Α谱仪 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