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43例首诊发现的中国艾滋病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26
1
作者 戴懿 李太生 +11 位作者 王爱霞 邱志峰 谢静 韩扬 刘正印 马小军 王焕玲 范洪伟 左玲燕 李雁凌 邓国华 盛瑞媛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51-654,共4页
目的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及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的临床特征,提高HIV/AIDS患者的早期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88年1月~2006年4月在我院首诊发现并有完整病史资料的143例HIV/AID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43例患... 目的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及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的临床特征,提高HIV/AIDS患者的早期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88年1月~2006年4月在我院首诊发现并有完整病史资料的143例HIV/AID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43例患者中,57例无临床症状,经常规检查发现;86例有临床症状,全身症状中发热50例、消瘦18例,系统症状中呼吸系统34例、皮肤黏膜17例、消化系统16例。合并的常见机会感染包括卡氏肺孢子菌肺炎(PCP)27例(34.2%),口腔念珠菌感染16例(20.2%),结核感染15例(19.0%),巨细胞病毒(CMV)感染9例(11.4%)。所有患者多种机会感染均发生在CD4+T淋巴细胞计数小于200/mm3时,而合并CMV感染及隐球菌脑膜炎时该计数多小于100/mm3。血浆病毒载量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呈负相关(r=-0.420,P=0.001)。结论HIV/AIDS患者全身症状以发热、气短、消瘦最为明显。机会感染多侵及呼吸系统、皮肤黏膜、消化系统,并以PCP最常见。真菌是引起机会感染最多的病原。机会感染的发生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有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临床表现 机会感染 血浆病毒载量 CD4+T细胞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汉族人群白介素-1α-889C/T多态性与阿尔茨海默病的相关性 被引量:4
2
作者 周涌涛 张振馨 +2 位作者 张俊武 何小明 徐涛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86-190,共5页
目的 研究中国汉族人群白介素1α-889C/T(IL-1α-889C/T)多态性与阿尔茨海默病(AD)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实时定量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检测520例AD患者和505例非痴呆对照者IL-1α-889C/T的基因多态性,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和X^2检验分... 目的 研究中国汉族人群白介素1α-889C/T(IL-1α-889C/T)多态性与阿尔茨海默病(AD)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实时定量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检测520例AD患者和505例非痴呆对照者IL-1α-889C/T的基因多态性,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和X^2检验分析IL-1α-889C/T基因多态性与AD发病的相关性.结果在AD组中IL-1α-889C/C、C/T和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70.96%、25.77%和3.27%,在对照组中分别为80.59%、18.22%和1.19%;携带T/T和C/T基因型的个体比携带C/C基因型个体显示出较高的AD发病危险性(OR值分别为3.13和L 61,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IL-1α-889C/T和T/T基因型、高龄(≥65岁)和女性是AD发病的危险性因素,调整年龄和性别的影响后,IL-1α-889C/T和T/T基因型仍与AD的发病存在相关性(OR=1.74,95%CI 1.25~2.43,P=0.001;OR=3.57,95%CI 1.23~10.37,P=0.019).结论 IL-1α-889基因多态性与AD易患性有关,其中IL-1α-889C/T和T/T基因型、高龄和女性是AD发病的危险性因素,共同影响AD的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多态性 白介素1Α 阿尔茨海默病 实时定量荧光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大动脉狭窄的检查方法和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92
3
作者 高山 黄家星 +1 位作者 黄一宁 李舜伟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96-100,共5页
近几十年来人们已经知道颅外颈动脉狭窄是欧美卒中患者发病的主要原因,而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则是亚洲患者卒中的重要原因。由于不同病变部位导致缺血性卒中的病理生理机制不完全相同,使不同病因引起的卒中往往需要不同的个体化治疗... 近几十年来人们已经知道颅外颈动脉狭窄是欧美卒中患者发病的主要原因,而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则是亚洲患者卒中的重要原因。由于不同病变部位导致缺血性卒中的病理生理机制不完全相同,使不同病因引起的卒中往往需要不同的个体化治疗和预防,因此了解亚洲患者颅内脑动脉硬化性狭窄的发病情况对中国卒中患者非常重要。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angiography,DSA)是判断脑血管狭窄的金指标,但也是一项创伤性检查,因此无法用其进行颅内脑血管狭窄的筛查及流行病学调查。而近20年中蓬勃发展起来的无创性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doppler,TCD)和磁共振血管成像(digitalmagneticresonanceangiography,MRA),为调查和研究颅内血管狭窄提供了可能,并已逐渐取代创伤性DSA检查。本文总结了香港中文大学威尔斯亲王医院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在近10年中应用上述现代影像学技术进行的一系列研究,并回顾了国内外文献,现就以下两方面进行探讨:(1)颅内血管狭窄的检查方法;(2)颅内血管狭窄的流行病学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血管狭窄 诊断方法 流行病学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局限性磨玻璃样病灶的外科处理 被引量:19
4
作者 郭峰 张志庸 +4 位作者 崔玉尚 李单青 李力 徐晓辉 李龙芸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739-741,共3页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肺癌长期生存率的关键。近年来,应用低剂量螺旋CT检查,筛查出表现为磨玻璃样病灶(ground-glass opacity,GGO)的早期肺癌。如何恰当评估、何时以及如何处理GGO是胸外科医生面临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 GGO 磨玻璃样 病灶 细支气管肺泡癌 早期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认知功能改变与其睡眠结构紊乱间的关系 被引量:29
5
作者 徐雁 李舜伟 +1 位作者 黄席珍 从波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32-634,共3页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obstructivesleepapneasyndrome,OSAS)认知障碍与其睡眠结构紊乱间的关系。方法所有研究对象(OSAS组:36例,对照组:18例)均进行睡眠多导仪和神经心理测验量表检查,并比较认知功能与睡眠结构间的关...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obstructivesleepapneasyndrome,OSAS)认知障碍与其睡眠结构紊乱间的关系。方法所有研究对象(OSAS组:36例,对照组:18例)均进行睡眠多导仪和神经心理测验量表检查,并比较认知功能与睡眠结构间的关系。结果OSAS患者视觉再生(用于检测短时记忆能力)和数字符号(用于检测一般学习能力)两项神经心理测验分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且视觉再生与慢波睡眠长短正相关(r=0.423,P<0.05),数字符号与REM期睡眠长短正相关(r=0.378,P<0.05)。结论OSAS患者短时记忆能力和一般学习能力受损。慢波睡眠和REM期睡眠剥夺可致OSAS患者认知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认知障碍 REM期睡眠 慢波睡眠 OS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95例IgA肾病患者肾脏累积生存率分析 被引量:21
6
作者 秦岩 李学旺 +2 位作者 李航 段琳 李艳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60-163,共4页
目的 分析 IgA 肾病患者的肾脏生存率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对我院 495例 IgA 肾病患者临床病理资料进行 Kaplan-M eier 生存分析、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 Cox 回归分析。结果 495例 IgA 肾病患者肾活检后 10和 15年累积肾脏生存率分别为 8... 目的 分析 IgA 肾病患者的肾脏生存率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对我院 495例 IgA 肾病患者临床病理资料进行 Kaplan-M eier 生存分析、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 Cox 回归分析。结果 495例 IgA 肾病患者肾活检后 10和 15年累积肾脏生存率分别为 85.0%和 70.9%;单因素分析发现以下因素影响患者肾脏存活率:肾活检时已经有肾功能受损,表现为血肌酐≥ 133μm ol/L (P <0.001)、高血压 (P <0.05)、24h 蛋白尿≥ 3g (P <0.001)、病理 V 级 (P <0.001)、没有肉眼血尿病史 (P <0.05);多因素 Cox 回归分析发现独立预后因素为肾活检时出现高血压 相对危险度(H R )=7.75 95%可信区间 (CI)为 1.02~2.19 和血肌酐水平 (H R =1.49 95%CI 为 1.54~38.90。结论 本研究结果与欧美及亚洲其他国家 IgA 肾病患者的病程转归结果大致相当;积极控制血压、减少蛋白尿、保护肾功能对患者肾脏的长期存活有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肾病 肾脏生存率 COX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剂量抗抑郁药治疗难治性肠易激综合征 被引量:50
7
作者 王伟岸 钱家鸣 潘国宗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4-78,共5页
目的探讨小剂量抗抑郁药治疗难治性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bowelsyndrome,IBS)的疗效。方法采用自身对照随访研究,选择符合罗马标准Ⅱ的难治性非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46例,给予小剂量氟西汀(10mg/d)、帕罗西汀(10mg/d)或多虑平(45mg/d... 目的探讨小剂量抗抑郁药治疗难治性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bowelsyndrome,IBS)的疗效。方法采用自身对照随访研究,选择符合罗马标准Ⅱ的难治性非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46例,给予小剂量氟西汀(10mg/d)、帕罗西汀(10mg/d)或多虑平(45mg/d)等抗抑郁药中的一种治疗,疗程9~12周;采用症状性焦虑、症状严重程度指数、生活质量及精神症状积分进行临床终效评价。结果46例患者均完成了抗抑郁药治疗和第1个单元随访,在第1随访单元结束时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P<0.01);症状的严重程度指数(3.4±1.5vs1.8±0.84)和频率指数(3.8±1.60vs2.0±0.76)均有显著降低(P<0.01);与基线相比,在症状性焦虑量表中躯体性焦虑(16.04±1.65vs10.83±1.64,P<0.001)、认知性焦虑(18.78±2.12vs11.17±1.89,P<0.001)、担心(15.80±1.76vs10.78±1.85,P<0.001)和逃避(15.47±1.53vs10.16±1.59,P<0.001)的积分显著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P<0.05),其中焦虑不安、躯体意念、担心健康、社会功能及总体健康评价改善最为明显(P<0.01)。根据SCL-90,患者总的精神状态明显改善(P<0.01)。结论小剂量抗抑郁药治疗难治性IBS是合理的,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治疗 抗抑郁药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钙素原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鉴别诊断和监测中的作用 被引量:24
8
作者 刘晓利 杜斌 +2 位作者 潘家绮 许莹 华宝来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8-52,共5页
目的评价在出现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表现早期,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以及传统指标对于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病因的鉴别作用,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共有30例非感染性SIRS和27例感染性SIRS患者入... 目的评价在出现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表现早期,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以及传统指标对于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病因的鉴别作用,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共有30例非感染性SIRS和27例感染性SIRS患者入选,在出现临床表现24h内测定血清PCT、IL-6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同时记录最高体温、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及绝对计数等,做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及全身性感染相关器官衰竭评分(SOFA)。结果感染性SIRS患者与非感染性SIRS患者相比,血清PCT(5.54[1.20,32.74]μg/Lvs0.77[0.22,3.90]μg/L,P=0.001)、IL-6(163.66[33.60,505.26]ng/Lvs37.72[22.52,110.78]ng/L,P=0.004)、CRP([15.28±8.41]g/Lvs[9.51±7.65]g/L,P=0.010)和中性粒细胞比例(0.91±0.04vs0.88±0.04,P=0.010)水平显著升高。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表明,PCT和IL-6的鉴别力最佳。血清PCT和IL-6水平与患者的APACHEⅡ评分及SOFA评分显著相关,血清PCT水平和住院日呈正相关。结论与传统炎症指标相比,PCT和IL-6有助于鉴别感染性和非感染性SIRS,并且和病情严重程度有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性感染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降钙素原 白细胞介素-6 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nkes病的临床及病理 被引量:10
9
作者 高晶 郭玉璞 +4 位作者 高淑芳 张振馨 黄惠芬 任海涛 赵艳环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188-193,共6页
目的对1例Menkes病患者的诊断与治疗过程进行回顾分析,以识别遗传性铜代谢异常引起的神经系统变性病Wilson病与Menkes病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与结果患者女性,8岁发病,逐渐出现下肢无力、关节变形、双手呈爪样偏向尺侧、骨质疏松... 目的对1例Menkes病患者的诊断与治疗过程进行回顾分析,以识别遗传性铜代谢异常引起的神经系统变性病Wilson病与Menkes病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与结果患者女性,8岁发病,逐渐出现下肢无力、关节变形、双手呈爪样偏向尺侧、骨质疏松、四肢肌张力铅管样增高、震颤、言语不利、精神障碍,以及牙龈出血、鼻出血及尿潴留等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呈高腭弓,双手轮替动作试验、跟-膝-胫试验和指鼻试验均不能完成,并有锥体束征;血清铜氧化酶0.02μmol/L。临床诊断为肝豆状核变性(亦称Wilson病)并骨质病。给予青霉胺0.25g口服,3次/d,治疗4年无效,改为0.25g口服,4次/d。治疗1年余,症状及体征渐进性加重,16岁死亡。尸检结果显示,脑实质呈广泛性萎缩,双侧额顶叶皮质下白质严重萎缩、变性形成空腔。光学显微镜下基底节组织结构无明显改变,血管管腔偶有不规则,内膜皱缩;皮质内颗粒细胞层神经元脱失明显,白质广泛脱髓鞘变性并有囊腔形成,可见大量增生的星形细胞、吞噬细胞、异位神经元及卫星细胞,血管周围无炎症细胞浸润;基底节区尾状核头、壳核、苍白球、丘脑均未见明显的神经元脱失和坏死,但是神经元中卫星细胞明显增多,有大量激活的小胶质细胞,尾状核尾的神经元内有沉积物;未见AlzheimerⅡ型星形细胞和Opaski细胞;小脑的特征性变化为颗粒细胞层变薄,细胞减少,残留的Purkinje细胞有明显的树枝状突起(垂柳影样)及突起局限性肥大处树突增多,局灶性轴突肿胀(鱼雷样变);并可见Purkinje细胞沉入颗粒细胞层内。结论(1)Menkes病亦可发生于女性,可于儿童晚期或成年早期发病。(2)特征性表现为皮质下白质大片变性、坏死形成空腔,以及与临床症状、体征不平行的基底节结构保留完好,皮质内颗粒细胞层神经元脱失和小脑Purkinje细胞异常突起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疾病 发纽结综合征 神经病学表现 病理学 临床 遗传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效抑制HIV复制下AIDS患者CD4+T淋巴细胞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9
10
作者 邱志峰 李太生 +5 位作者 阮桂仁 韩扬 谢静 左玲燕 李雁凌 王爱霞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86-390,共5页
目的研究强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持续有效抑制HIV复制下AIDS患者的T淋巴细胞免疫动态变化。方法45例AIDs患者予以2年以上HAART治疗,在治疗前(D0),治疗第3、6、12、18和24个月(M3、M6、M12、M18和M24)时用bDNA病毒定量检测... 目的研究强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持续有效抑制HIV复制下AIDS患者的T淋巴细胞免疫动态变化。方法45例AIDs患者予以2年以上HAART治疗,在治疗前(D0),治疗第3、6、12、18和24个月(M3、M6、M12、M18和M24)时用bDNA病毒定量检测仪检测血浆病毒载量,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析CD4+、CD8+ T淋巴细胞及其相关亚群的动态变化。结果45例患者中有24例(53.3%)在治疗6个月后血浆病毒载量持续低于500copies/ml,按M24时(与D0相比)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增量分为A组(〈100/mm^3)、B组(100—200/mm^3)和C组(〉200/mm^3)。与D0时相比,所有患者M3、M6、M12、M18和M24时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CD4+纯真细胞计数和CD4+CD28+亚群的比例均有不同程度升高,CD8+CD38+激活亚群的比例则下降。3组相比,C组变化最显著,其D0时血浆病毒载量最高而CD4+T淋巴细胞计数最低,经过24个月治疗后,不仅CD4+T淋巴细胞数量增加最明显,CD4+纯真细胞数量和CD4+CD28+功能亚群比例的增加也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5)。结论HAART能有效地重建AIDS患者的T淋巴细胞免疫。CD4+CD28+和Naive CD4+亚群的不同动态变化可能对CD4+T淋巴细胞数量和功能上的恢复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艾滋病 强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病毒载量 T淋巴细胞亚群 流式细胞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功能不全患者发生造影剂肾病的危险因素和预后 被引量:29
11
作者 徐红 陈丽萌 李学旺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32-236,共5页
目的探讨肾功能不全患者发生造影剂肾病(CIN)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北京协和医院住院诊断肾功能不全并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44例,其中造影后发生CIN23例,未发生CIN2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造影日用药情况、... 目的探讨肾功能不全患者发生造影剂肾病(CIN)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北京协和医院住院诊断肾功能不全并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44例,其中造影后发生CIN23例,未发生CIN2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造影日用药情况、造影剂使用剂量、造影前后的肾功能变化;根据造影后2周内血肌酐(Scr)水平是否下降至造影前水平,将发生CIN患者分为肾功能恢复组(12例)和肾功能未恢复组(11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点、造影日用药情况、造影前肾功能、造影剂使用剂量、造影日出入量。结果所有肾功能不全患者的CIN发生率为52.3%(23/44),其中Scr在132.6~168μm ol/L患者的CIN发生率为42%(8/19),Scr>176.8μm ol/L的患者CIN发生率为60%(15/25);在23例CIN患者中,造影剂用量平均(144.79±71.8)m l,其中用量超过造影剂安全使用剂量的占43.5%(10/23)危险因素评分为5.14±1.3,与未发生CIN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使用造影剂的剂量与CIN的发生呈正相关(F=10.4,P=0.003)。发生CIN患者造影后24、48、72h的Scr、肌酐清除率(Ccr)与造影前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而造影前后尿量无明显变化。发生CIN患者12例(52.2%)造影后2周内Scr下降至造影前水平,11例(47.8%)肾功能未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功能不全 造影剂肾病 危险因素 造影剂的剂量 造影剂安全使用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合并非糖尿病性肾脏疾病——附33例2型糖尿病肾活检结果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8
12
作者 李航 李学旺 +3 位作者 黄庆元 叶文玲 段琳 李艳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01-104,共4页
目的分析探讨我国2型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患者并发非糖尿病性肾脏疾病(non-diabeticrenaldisease,NDRD)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本院近6年来33例接受肾活检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和治疗情况。结果33例DM患者中7例为... 目的分析探讨我国2型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患者并发非糖尿病性肾脏疾病(non-diabeticrenaldisease,NDRD)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本院近6年来33例接受肾活检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和治疗情况。结果33例DM患者中7例为糖尿病肾病(diabetenephropathy,DN),22例为NDRD,两组患者在糖尿病的病程、肌酐清除率、血肌肝、血白蛋白水平、24h尿蛋白和糖尿病眼底、高血压及外周神经病变的发生率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NDRD患者更易出现血尿及非肾病范畴的蛋白尿。IgA肾病占本院NDRD的40.9%。结论血尿和非肾病范畴的蛋白尿提示2型DM患者可能并发NDRD,IgA肾病可能是亚洲地区NDRD最常见的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肾活检 IGA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尿在成人紫癜性肾炎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3
13
作者 刘冬妍 文煜冰 +1 位作者 李航 李学旺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37-240,共4页
目的探讨蛋白尿在成人紫癜性肾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03例成人紫癜性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肾脏病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少量、中等量蛋白尿患者分别占40.8%和37.9%,大量蛋白尿患者占21.4%。蛋白尿程度越重的患者,... 目的探讨蛋白尿在成人紫癜性肾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03例成人紫癜性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肾脏病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少量、中等量蛋白尿患者分别占40.8%和37.9%,大量蛋白尿患者占21.4%。蛋白尿程度越重的患者,血压、血胆固醇水平越高,血浆白蛋白水平越低,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随着蛋白尿程度的加重,肾小球损害、肾小管间质、血管损害加重(P<0.01)。结论蛋白尿能够间接反映紫癜性肾炎肾脏病变的轻重,随着蛋白尿程度的加重;肾脏的各项病理改变加重、肾小球损害与肾小管间质、血管的病变程度平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癜性肾炎 蛋白尿 肾小球损害 肾小管间质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内营养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14
作者 沈冰冰 钱家鸣 +3 位作者 伍东升 朱峰 吕红 张茹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2008年第3期148-150,共3页
目的:研究EN支持在溃疡性结肠炎(UC)治疗中的适应证、耐受性、不良反应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20例活动期UC病人,有85例应用EN支持。结果:应用EN支持者,全结肠型占(70.6%)明显多于左半结肠型(18.8%)、直肠乙状结肠型(9.4%)和直肠型(1.2... 目的:研究EN支持在溃疡性结肠炎(UC)治疗中的适应证、耐受性、不良反应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20例活动期UC病人,有85例应用EN支持。结果:应用EN支持者,全结肠型占(70.6%)明显多于左半结肠型(18.8%)、直肠乙状结肠型(9.4%)和直肠型(1.2%);重度(56.5%)多于中度(32.9%)及轻度(10.6%)。EN组病人BM I<18 kg/m2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LB水平(28.91±6.64)g/L低于对照组(36.03±6.59)g/L。不同类型EN制剂增加至3 347 kJ/d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不良反应中,腹泻的发生率为14.1%,占所有不良反应的57.1%;EN组与对照组比较,激素减量时间、手术率和缓解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总蛋白、ALB、PA水平在EN支持后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①对病变范围广,中、重度的UC病人,应给予充足的EN;②对存在中、重度营养不良UC病人,应补充EN;③UC病人对不同类型营养制剂耐受性无差异,腹泻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④EN可作为UC活动期的一种辅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内营养 溃疡性结肠炎 治疗 耐受性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碱酯酶抑制剂对重症肌无力电生理学检查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9
15
作者 刘银红 许贤豪 +2 位作者 崔丽英 秦绍森 王湘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654-657,共4页
目的探讨胆碱酯酶抑制剂对重症肌无力(myasthenis gravis,MG)电生理学检查结果有无影响。方法对53例MG肌注新斯的明1.5 mg,每例均在注射前后依次进行临床绝对评分、右侧伸指总肌的单纤维肌电图(single fiber electromyography,SFEMG)和... 目的探讨胆碱酯酶抑制剂对重症肌无力(myasthenis gravis,MG)电生理学检查结果有无影响。方法对53例MG肌注新斯的明1.5 mg,每例均在注射前后依次进行临床绝对评分、右侧伸指总肌的单纤维肌电图(single fiber electromyography,SFEMG)和左侧桡神经低频重复电刺激(repetitive nerve stimulation,RNS)检查,比较用药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发现用药前后SFEMG中平均颤抖(jitter)、异常电位对和阻滞电位对的比例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此同时用药后RNS波幅递减的幅度和临床绝对评分均较用药前显著降低(P均为0.000)。结论胆碱酯酶抑制剂对MG的SFEMG的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影响,而能显著改善RNS结果和临床症状的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胆碱酯酶抑制剂 单纤维肌电图 重复电刺激 临床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Saccomanno法用于肺癌患者痰标本处理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龙芸 汪斌超 +4 位作者 陈勇 姚连昌 操乐杰 王瑜玲 毛琦善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0年第4期280-283,共4页
目的 探讨新的痰标本收集和保存方法用于肺癌的辅助诊断。方法 分别用常规法和改良Saccomanno法 (以下简称改良S法 ) ,对 12 5例经细胞或组织病理学确诊的肺癌患者的痰标本进行处理。部分标本尚进行了p5 3突变基因检测和流式细胞术测... 目的 探讨新的痰标本收集和保存方法用于肺癌的辅助诊断。方法 分别用常规法和改良Saccomanno法 (以下简称改良S法 ) ,对 12 5例经细胞或组织病理学确诊的肺癌患者的痰标本进行处理。部分标本尚进行了p5 3突变基因检测和流式细胞术测定p5 3和p2 1蛋白。结果 用改良S法获得的痰标本涂片示癌细胞形态完整 ,背景杂质少 ,更易辨认。 12 5例患者常规法涂片发现肺癌细胞阳性者3 5例 ,改良S法发现 69例 ,阳性率分别为 2 8%和 5 5 .2 % ,二者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常规法和改良S法检出的阳性患者中分别有 2 6例和 5 8例能明确病理类型 ,二者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 (P <0 .0 1)。改良S法阳性率与肺癌病理类型、TNM分期和肺癌类型有密切关系 (P均 <0 .0 5 )。改良S法处理的痰标本中 ,41例用PCR SSCP 银染法检测p5 3基因突变 ,阳性率 5 3 .7% ( 2 2 / 41) ;3 0例用流式细胞术测定p5 3和p2 1蛋白含量 ,阳性率分别为 40 % ( 12 / 3 0 )和 5 3 .5 % ( 16/ 3 0 )。结论 改良S法处理的痰标本能很好地保存肺癌细胞形态和成分 ,易于检出。标本也适于肺癌相关的基因及蛋白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Saccomanno法 肺肿瘤 痰标本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氟醚、异氟醚和七氟醚对脑血流速率的影响 被引量:13
17
作者 陈绍辉 黄宇光 +3 位作者 黄一宁 徐仲煌 张秀华 杨克勤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39-142,共4页
目的 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 (TCD)监测大脑中动脉 (MCA)血流速率 ,观察地氟醚、异氟醚和七氟醚三种吸入麻醉药对平均血流速率 (Vm)的影响。方法  42例 18~ 6 0岁、ASAⅠ~Ⅱ级、择期非颅脑手术病人 ,随机接受地氟醚、异氟醚或七氟醚吸... 目的 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 (TCD)监测大脑中动脉 (MCA)血流速率 ,观察地氟醚、异氟醚和七氟醚三种吸入麻醉药对平均血流速率 (Vm)的影响。方法  42例 18~ 6 0岁、ASAⅠ~Ⅱ级、择期非颅脑手术病人 ,随机接受地氟醚、异氟醚或七氟醚吸入麻醉。机械通气维持PETCO2 在 40± 1mmHg。当呼气末吸入麻醉药浓度分别为 :1 0MAC平衡 15分钟后 ,快速 (2分钟内 )从 1 0MAC升高至 1 5MAC即时 ,1 5MAC平衡 15分钟后 ,以及稳定于 1 5MAC并且维持和 1 0MAC平衡下相似的MAP时 ,记录Vm、MAP和心率。结果  (1)吸入浓度从 1 0MAC上升至 1 5MAC ,且MAP维持相同水平的情况下 ,地氟醚和异氟醚使Vm增加非常显著 (分别从 5 6cm/s上升至 6 1cm/s,从47cm/s上升至 5 2cm/s,P <0 0 1) ,而七氟醚无显著变化 (从 6 0cm/s至 6 0cm/s,P >0 0 5 )。 (2 )当吸入浓度快速从 1 0MAC上升至 1 5MAC时 ,地氟醚使血压升高、心率增快 ,同时 ,脑血流速率显著增加 (从 5 6cm/s上升至 6 1cm/s,P <0 0 1)。而异氟醚和七氟醚在MAP显著下降的同时使Vm无显著变化 (从 47cm/s升至 49cm/s,P >0 0 5 ) ,或显著下降 (从 6 0cm/s降至 5 6cm/s,P <0 0 1)。结论  (1)吸入浓度从 1 0MAC增加到 1 5MCA时 ,地氟醚、异氟醚使脑血流速率显著增加 ,而七氟醚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氟醚 异氟醚 七氟醚 脑血流速率 经颅多谱勒超声 TC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形态形成蛋白-7对体外培养肾小管上皮细胞TGF-β1诱导转分化的作用 被引量:8
18
作者 谭小月 郑法雷 +3 位作者 杨继红 段琳 李艳 周秋根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74-278,i003,共6页
目的观察骨形态形成蛋白-7(BMP-7)对转化生长因子β1穴TGF-β1雪诱导的人类肾小管上皮细胞穴HKC雪转分化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HKC分为5组(1)无血清培养基阴性对照组;(2)TGF-β1阳性对照组;穴3雪BMP-7单独作用组;穴... 目的观察骨形态形成蛋白-7(BMP-7)对转化生长因子β1穴TGF-β1雪诱导的人类肾小管上皮细胞穴HKC雪转分化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HKC分为5组(1)无血清培养基阴性对照组;(2)TGF-β1阳性对照组;穴3雪BMP-7单独作用组;穴4雪BMP-7与TGF-β1共同作用组;穴5雪BMP-7预处理后加入TGF-β1组。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HKC角蛋白(keratin)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及E-钙粘素(E-cadherin)表达;流式细胞技术测定α-SMA阳性HKC的百分数;半定量反转录PCR穴RT-PCR雪方法测定HKC细胞α-SMA、TGF-β1及其Ⅱ型受体mRNA的表达。结果TGF-β1与BMP-7共同作用HKC细胞48h,α-SMA表达较阳性对照组减弱,而E-钙粘素及角蛋白表达较阳性对照组增强,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BMP-7预处理后再加入TGF-β1作用HKC细胞48h,α-SMA表达较阳性对照组减弱,而E-钙粘素及角蛋白表达较阳性对照组增强,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流式细胞技术测定α-SMA阳性HKC的百分数,在BMP-7与TGF-β1共同作用组明显低于阳性对照组(9.7%vs19.8%熏5.8%vs19.8%熏P<0.05)。BMP-7组预处理组亦明显低于阳性对照组(8.7%vs19.8%,P<0.05)。RT-PCR显示BMP-7与TGF-β1共同或者预处理HKC细胞熏α-SMAmRNA表达分别为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态形成蛋白-7 肾小管上皮细胞 转分化 转化生长因子-Β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肿瘤新药厄洛替尼用于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9
作者 吴东 张晓彤 李龙芸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100-102,共3页
关键词 抗肿瘤新药 靶向治疗 非小细胞肺癌 抑制肿瘤细胞生长 肿瘤分子生物学 生物学机制 生物学环节 特异性阻断 恶性肿瘤 分子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晚期大肠癌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20
作者 周建凤 陈书长 +3 位作者 白春梅 王毓洲 赵林 宁晓红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8期633-636,共4页
背景与目的:晚期大肠癌的预后因素分析有利于其个体化的综合治疗,而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不多。本研究探讨晚期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及不同治疗方法对其生存的影响。方法:对北京协和医院近5年化疗的143例晚期大肠癌患者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 背景与目的:晚期大肠癌的预后因素分析有利于其个体化的综合治疗,而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不多。本研究探讨晚期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及不同治疗方法对其生存的影响。方法:对北京协和医院近5年化疗的143例晚期大肠癌患者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其预后影响因素。结果:143例晚期大肠癌患者中位生存期20.0个月。单因素分析表明,确诊晚期时转移器官数目、腹膜转移、癌胚抗原(CEA)≥50ng/ml、乳酸脱氢酶(LDH)及碱性磷酸酶(ALP)升高、肠道外转移灶综合治疗、转移灶曾行根治性切除术为预后影响因素(P<0.05),新药联合分子靶向治疗、两种新药序贯化疗、单种新药化疗、不规范应用新药化疗及氟尿嘧啶类化疗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6.0、24.0、21.0、9.0、14.0个月,前3组分别与后2组间生存期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回归分析显示转移器官数目、ALP升高、全身治疗方案、肠道外转移灶综合治疗、转移灶根治性切除术是影响晚期大肠癌患者生存的独立因素。结论:确诊晚期时单器官转移、ALP正常、肠道外转移灶综合治疗、转移灶的根治性切除、新一代化疗药物的规范应用及联合分子靶向治疗是提示晚期大肠癌患者预后好的独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大肠癌 治疗 预后 多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