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源性肿瘤种植 被引量:13
1
作者 马莹 白萍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17-119,共3页
医源性肿瘤种植是指在诊治过程中因各种诊疗方法造成或促进了恶性或有种植潜能的细胞脱落或播散,形成转移灶,使肿瘤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其主要临床特征是在操作孔道或切口部位有肿物结节形成,结合病史易诊断,病理检查可确诊。肿瘤种植... 医源性肿瘤种植是指在诊治过程中因各种诊疗方法造成或促进了恶性或有种植潜能的细胞脱落或播散,形成转移灶,使肿瘤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其主要临床特征是在操作孔道或切口部位有肿物结节形成,结合病史易诊断,病理检查可确诊。肿瘤种植可发生在各种穿刺术孔道,腹腔镜手术穿刺点,腹壁切口和会阴切口等。除恶性肿瘤外,交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有种植能力的疾病也可发生种植。一旦诊断或怀疑肿瘤种植,一般采用手术切除。在诊治过程中避免及减少医源性种植和播散被视为肿瘤外科治疗中一个重要原则。临床操作中,活检术时尽可能采取切除活检术,穿刺术时避免反复穿刺,腹腔镜手术时将组织装入标本袋中再由穿刺点取出,腹腔镜手术后应仔细关闭腹膜,腹肌筋膜,皮肤,或切除穿刺孔道。另外,关腹前应以蒸馏水浸泡,使脱落的肿瘤细胞在低渗透压溶液中易膨胀破裂及更换手套及器械后再关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时也应尽量避免进入宫腔。本文的目的在于通过回顾文献,使临床医师加深对肿瘤种植的重视,并注意避免或减少医源性种植和播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源性肿瘤种植 并发症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V16病毒中国山西襄垣流行株基因HPV16Z的序列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小兵 李茉 +1 位作者 田海梅 张伟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3期219-220,共2页
目的:分析中国山西襄垣地区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Z基因的结构特点。方法:对HPV16Z进行双向测序,并将其基因全序列与德国标准株进行对比分析。结果:DNA序列分析表明,HPV16Z与已发表的德国标准株基因长度相等,其中LCR和L1、E6部位的核酸... 目的:分析中国山西襄垣地区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Z基因的结构特点。方法:对HPV16Z进行双向测序,并将其基因全序列与德国标准株进行对比分析。结果:DNA序列分析表明,HPV16Z与已发表的德国标准株基因长度相等,其中LCR和L1、E6部位的核酸片段存在变异。LCR的变异部位分别位于7431~7432nt、7433nt、7495nt、7852nt,变异方式分别为碱基插入、碱基替代及碱基缺失突变;L1的变异部位分别位于6169~6171nt、6901~6902nt、6949~6951nt,其变异方式为碱基替代、碱基插入及碱基缺失突变;E6的变异部位位于350nt,其变异方式为碱基替代突变。结论:中国山西襄垣地区妇女宫颈癌患者组织中HPV16型病毒HPV16Z基因结构与德国标准株HPV16基因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16型 宫颈癌 基因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V启动子调控的GFP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1
3
作者 茆灿泉 黄常志 +4 位作者 赵玫 范云霞 徐枫 杜菲 杨树德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期55-58,共4页
目的 :研究HBV启动子调控下的GFP报告基因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方法 :采用DNA重组技术 ,将GFPs65T和HBV的EⅡmCMV启动子 (增强子 )亚克隆到哺乳动物表达载体pcDNA3 中 ,构建了pcDNA3 GFP ,pcDNA3 GFP EⅡ ,pcDNA3 GFP EⅡ w3种含GF... 目的 :研究HBV启动子调控下的GFP报告基因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方法 :采用DNA重组技术 ,将GFPs65T和HBV的EⅡmCMV启动子 (增强子 )亚克隆到哺乳动物表达载体pcDNA3 中 ,构建了pcDNA3 GFP ,pcDNA3 GFP EⅡ ,pcDNA3 GFP EⅡ w3种含GFP的重组质粒 ,在Lipofectin介导下分别转染Hela和Bel740 2肿瘤细胞 ,经G418抗性筛选 ,挑选阳性克隆并扩大培养用于荧光和Westernblotting检测 ,利用GELDoc2 0 0 0数字成像系统对GFP蛋白表达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酶切和电泳表明重组质粒构建正确 ;获得了稳定转染各质粒的阳性细胞克隆 ;经Westernblotting检测 ,亲本和空载细胞的GFP值在本底范围 ,GFP转染的各细胞 ,均可检测到 2 7kD的GFP目的蛋白 ;EⅡmCMV启动子调控的Hela GFP EⅡ ,Hela GFP EⅡ w表达的GFP量均低于Hela GFP ;pcDNA3 GFP EⅡ w在Bel740 2细胞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其在Hela细胞中的表达量。结论 :HBV启动子调控下的GFP报告基因能够在肝癌Bel740 2细胞中表达并具有一定的专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转染 GFP HBV 肝肿瘤 启动子 基因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多态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风险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刘晶霞 陈洁平 林东昕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291-1293,共3页
目的研究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单核甘酸多态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风险的关系。方法分别收集83例ALL患者以及与其匹配的83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以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RFLP)检测MT... 目的研究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单核甘酸多态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风险的关系。方法分别收集83例ALL患者以及与其匹配的83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以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RFLP)检测MTHFR C677T和A1298C基因型,比较不同基因型对ALL发病风险的影响。比值比(OR)和95%可信区间(95%CI)由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结果MTHFR 677TT基因型频率在ALL患者中高于正常对照者(P=0.008)。与MTHFR 677CC基因型携带者比较,MTHFR 677TT基因型携带者患ALL的风险增加3.229倍。MTHFR 677CT基因型以及MTHFR A1298C多态与ALL风险不相关。结论MTHFR基因677C→T突变是ALL的遗传易感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多态性 单核苷酸 白血病 淋巴细胞 急性 疾病遗传易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妥珠单抗耐药的机制和对策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廖瑜倩 徐兵河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0期785-789,共5页
曲妥珠单抗是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过表达乳腺癌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但即使是HER2高表达或是基因扩增的患者,曲妥珠单抗单药的有效率也仅为12%~34%,中位缓解期约9个月,许多患者在接受治疗的12个月内出现疾病进展。对曲妥珠... 曲妥珠单抗是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过表达乳腺癌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但即使是HER2高表达或是基因扩增的患者,曲妥珠单抗单药的有效率也仅为12%~34%,中位缓解期约9个月,许多患者在接受治疗的12个月内出现疾病进展。对曲妥珠单抗的耐药机制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为曲妥珠单抗耐药的患者寻找新的治疗药物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曲妥珠单抗 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V16E6/E7融合蛋白疫苗与放疗联合应用治疗宫颈癌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周小山 千新来 +2 位作者 陆元志 刘巧 赵清正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期19-22,共4页
目的:观察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E6/E7融合蛋白疫苗与放疗(12Gy)联合应用对宫颈癌的治疗效果。方法:24只雌性C57BL/6小鼠右侧后肢接种肿瘤细胞后7d,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n=6);免疫组(IM,n=6);放疗组(RA,n=6);联合治疗组(IM+RA,n=6)。... 目的:观察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E6/E7融合蛋白疫苗与放疗(12Gy)联合应用对宫颈癌的治疗效果。方法:24只雌性C57BL/6小鼠右侧后肢接种肿瘤细胞后7d,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n=6);免疫组(IM,n=6);放疗组(RA,n=6);联合治疗组(IM+RA,n=6)。比较各组小鼠的肿瘤生长速度及存活时间。采用TUNEL法对小鼠肿瘤组织中细胞的凋亡情况进行检测。结果:IM+RA组小鼠肿瘤生长速度较慢,平均存活时间明显长于RA、IM及C组,IM组与C组动物的平均存活时间没有差异。TUNEL实验结果表明,IM+RA组小鼠肿瘤组织中凋亡细胞明显高于其他各组。结论:HPV16E6/E7融合蛋白疫苗与放疗联合应用,具有协同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16型 免疫治疗 放疗 宫颈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造的人乳头瘤病毒16型E6/E7融合蛋白疫苗抗肺癌作用的实验研究
7
作者 周小山 赵清正 +2 位作者 千新来 许春雷 陆元志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4年第5期379-382,共4页
目的 研究经改造的HPV16E6/E7蛋白质疫苗 (HPV 16mE6Δ/mE7)对表达HPV16E6和E7的小鼠肺癌细胞的体内生长抑制作用 ,为肺癌免疫治疗提供新线索。方法 预防性实验 :对C5 7BL/6小鼠先进行免疫 ,然后接种表达HPV 16E6和E7癌蛋白的TC 1肿... 目的 研究经改造的HPV16E6/E7蛋白质疫苗 (HPV 16mE6Δ/mE7)对表达HPV16E6和E7的小鼠肺癌细胞的体内生长抑制作用 ,为肺癌免疫治疗提供新线索。方法 预防性实验 :对C5 7BL/6小鼠先进行免疫 ,然后接种表达HPV 16E6和E7癌蛋白的TC 1肿瘤细胞 ;第 3 3天 ,对未出瘤小鼠进行第二次大剂量肿瘤细胞攻击。治疗性实验 :C5 7BL/6小鼠先接种TC 1细胞 ,然后进行两次免疫治疗 ,再对未出瘤小鼠进行第二次大剂量TC 1细胞攻击实验。计算各组肿瘤发生率、肿瘤体积。采用MTT方法检测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结果 预防性实验 :在 10 0天的观察时间内 ,免疫组小鼠可以有效抵抗第一、二次肿瘤细胞攻击 ,所有小鼠均未见肿瘤发生 ;而PBS组及单纯佐剂组小鼠在第一次肿瘤细胞接种后 6~ 12天内均有肿瘤形成 ,3 0天内因肿瘤负荷出现衰竭。在治疗性实验中 ,免疫组、PBS组、单纯佐剂组小鼠成瘤率分别为 2 0 %、90 %、60 % ;第二次攻击实验中 ,免疫组仍有 87.5 %的小鼠无肿瘤生长 ,而其他两组动物在 4~ 6天内均有肿瘤形成。MTT实验表明经mE6Δ/mE7免疫的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明显强于对照组。结论 经改造的HPV16型mE6Δ/mE7蛋白质疫苗对于实验动物肺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HPV16 E6/E7病毒蛋白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男性假两性畸形合并精原细胞瘤1例 被引量:3
8
作者 曹智 吴玉鹏 +1 位作者 王明荣 张询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78-379,共2页
关键词 男性假两性畸形 精原细胞瘤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束蛋白和膜联蛋白I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癌前病变中的表达
9
作者 黄颖锋 赵晓航 +2 位作者 王贵齐 刘芳 周兰萍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7期536-539,共4页
背景与目的:研究食管鳞状细胞癌癌变早期异常改变的蛋白质以发现与食管癌早期病变相关的特征性标志分子。探讨了成束蛋白和膜联蛋白I在食管癌癌前病变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分析食管癌高发现场癌前病变样本中成束蛋白和... 背景与目的:研究食管鳞状细胞癌癌变早期异常改变的蛋白质以发现与食管癌早期病变相关的特征性标志分子。探讨了成束蛋白和膜联蛋白I在食管癌癌前病变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分析食管癌高发现场癌前病变样本中成束蛋白和膜联蛋白I的表达水平,用χ2检验对比成束蛋白和膜联蛋白I在不同程度癌前病变和食管癌中的表达差异。其中包括,食管鳞状细胞癌癌前病变54例、正常食管上皮8例和中晚期食管癌9例成束蛋白的表达水平;以及食管鳞状细胞癌前病变52例、正常食管上皮11例和中晚期食管癌7例的膜联蛋白I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食管鳞状上皮相比,成束蛋白在食管癌及其癌前病变中表达增强,其表达阳性率为低度癌前病变(轻度和中度不典型增生)85.7%(24/28)、高度癌前病变(重度不典型增生和原位癌)84.6%(22/26)和中晚期食管癌88.9%(8/9)。然而,膜联蛋白I在食管癌及其癌前病变中表达降低或丢失,其表达阳性率分别为低度癌前病变14.3%(4/28)、高度癌前病变8.3%(2/24)和中晚期食管癌0%(0/7)。与正常食管上皮相比,成束蛋白和膜联蛋白I在食管低度癌前病变中表达程度的异常均具有显著意义,P值分别为0.003和0.000。结论:成束蛋白异常增强和膜联蛋白I的丢失与食管癌癌前病变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前病变 食管鳞状细胞癌 成束蛋白 膜联蛋白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