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颏下皮瓣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36
1
作者 高银光 范飞 +4 位作者 尤建军 王盛 张致媛 栾杰 穆兰花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4-56,共3页
目的:为应用颏下皮瓣修复面部组织缺损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25侧经红色乳胶灌注的成人标本上,对颏下区的血管及神经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观测。结果:颏下动脉恒定起自面动脉,在距其起点(27.16±1.21)mm处发出。起点处的直径(1.86... 目的:为应用颏下皮瓣修复面部组织缺损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25侧经红色乳胶灌注的成人标本上,对颏下区的血管及神经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观测。结果:颏下动脉恒定起自面动脉,在距其起点(27.16±1.21)mm处发出。起点处的直径(1.86±0.96)mm。颏下动脉起点距下颌角和颏部中点的距离分别为(19.34±5.06)mm和(62.88±6.09)mm。颏下静脉的直径(1.97±0.73)mm。结论:本研究提供了颏下区详尽的解剖学数据。揭示了颏下区血管神经的位置和相互关系。为颏下皮瓣的制备提供了解剖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颏下血管 颏下皮瓣 应用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前及股外侧区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19
2
作者 张启旭 乔群 +5 位作者 陈宗基 严义坪 刘志飞 赵振河 王亚荣 殷凤仪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02-105,共4页
目的:为股前及股外侧区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20侧成人下肢标本铅丹乳胶液动脉灌注,运用各种方法观察股前及股外侧区皮神经营养血管的分支分布,分析以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为蒂形成感觉皮瓣的可行性。结果:股外侧皮神... 目的:为股前及股外侧区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20侧成人下肢标本铅丹乳胶液动脉灌注,运用各种方法观察股前及股外侧区皮神经营养血管的分支分布,分析以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为蒂形成感觉皮瓣的可行性。结果:股外侧皮神经,股中间皮神经,股内侧皮神经解剖恒定,有内外两套血管系统,与皮下诸层次血管网互相沟通,构成股部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解剖学基础。结论:股前及股外侧区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供可靠,可设计不同形式的岛状皮瓣对会阴部组织器官缺损进行感觉性修复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前外侧 皮瓣 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皮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再灌注对大鼠心肌内源性一氧化氮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孙海燕 薛富善 +5 位作者 李成文 许亚超 刘毅 杨泉涌 孙海涛 刘鲲鹏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期49-51,共3页
目的观察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心肌一氧化氮(NO)合成和代谢的变化。方法采用健康SD大鼠(n=6)建立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采用电化学微传感器监测NO含量;采用Griess法监测NO代谢产物含量;采用分光光度计检测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采... 目的观察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心肌一氧化氮(NO)合成和代谢的变化。方法采用健康SD大鼠(n=6)建立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采用电化学微传感器监测NO含量;采用Griess法监测NO代谢产物含量;采用分光光度计检测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采用RT-PCR法测定NOS mRNA表达。连续监测心功能。结果再灌注早期心肌NO含量显著降低(P<0.05),随后升高,但再灌注后各观察时点的心肌NO含量均显著低于基础值平衡末(P<0.05)。再灌注早期心肌NO代谢产物增加,随后减少。再灌注早期心肌NOS活性升高,随后降低。再灌注60min时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mRNA表达变化不大。心肌NO含量与冠脉循环流量(CF)、左室内压(LVDP)、左室压变化速率最大值(dp/dtmax)和左室压变化速率最小值(dp/dtmin)的恢复率成正相关。结论缺血-再灌注可降低心肌内源性NO含量,主要原因是再灌注早期促进NO消耗而后期抑制NO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合酶 心肌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旋精氨酸对岛状皮瓣缺血再灌注后微循环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陈静 庄洪兴 +1 位作者 韩娟 赵延勇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871-873,共3页
目的研究应用外源性左旋精氨酸提高大鼠岛状皮瓣皮瓣成活率的机制。方法建立SD大鼠腹部岛状皮瓣模型,对侧股动脉插管注射左旋精氨酸后,观测皮瓣微循环血量、局部组织MDA和NO水平及7d后皮瓣成活率等方面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左旋... 目的研究应用外源性左旋精氨酸提高大鼠岛状皮瓣皮瓣成活率的机制。方法建立SD大鼠腹部岛状皮瓣模型,对侧股动脉插管注射左旋精氨酸后,观测皮瓣微循环血量、局部组织MDA和NO水平及7d后皮瓣成活率等方面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左旋精氨酸治疗组皮瓣微循环血量增加,组织NO合成增多,MDA水平降低,7d后皮瓣成活率显著提高。结论左旋精氨酸作为NO生成剂,可以通过增加组织NO含量而改善皮瓣微循环,进而减少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而提高皮瓣成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旋精氨酸 岛状皮瓣 微循环 缺血再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L929细胞为饲细胞的口腔粘膜上皮细胞体外培养
5
作者 翟弘峰 刘红 +1 位作者 解邦杰 李森恺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36-339,共4页
目的 :探索口腔粘膜上皮细胞体外培养的技术和方法 ,为进一步采用组织工程技术构建口腔粘膜组织奠定基础。方法 :取刚离乳的新西兰幼兔口腔粘膜组织小块 ,酶消化成单细胞悬液 ,接种后以L92 9细胞为饲细胞培养 ,定期换液、传代。以相差... 目的 :探索口腔粘膜上皮细胞体外培养的技术和方法 ,为进一步采用组织工程技术构建口腔粘膜组织奠定基础。方法 :取刚离乳的新西兰幼兔口腔粘膜组织小块 ,酶消化成单细胞悬液 ,接种后以L92 9细胞为饲细胞培养 ,定期换液、传代。以相差显微镜每天动态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及生长增殖情况 ,细胞进行常规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及流式细胞仪检查 ,并以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结果 :整个上皮细胞生长期内无成纤维细胞混杂生长 ,均为单一的上皮细胞 ,并证实为二倍体细胞。细胞可传 11~ 13代 ,成活 5 0~ 6 0d。结论 :新西兰幼兔口腔粘膜上皮细胞可在体外进行培养 ,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增殖能力。这不仅为组织工程化口腔粘膜构建奠定了基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培养 口腔上皮细胞 饲细胞 细胞培养 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治疗小耳畸形病人的护理 被引量:2
6
作者 吴燕里 张宁宁 汪英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3年第2期120-121,共2页
小耳畸形综合征是孕妇在怀孕最初3个月内由于多种原因造成胚胎第一、二鳃弓发育障碍而形成的。先天性小耳畸形耳廓缺如.常伴有外耳道闭锁,中耳畸形。
关键词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 小耳畸形 护理 颌面整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