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0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人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111
1
作者 张智海 沈建雄 刘忠厚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55-262,287,共9页
目的 通过对既往国内文献复习 ,提出一种更方便、更科学的中国人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方法 检索国内期刊数据库中已发表的文献 ,摘录骨密度丢失率数据进行统计、计算、分析 ,得到不同年龄段、不同作者、使用不同型号仪器、不同部位的... 目的 通过对既往国内文献复习 ,提出一种更方便、更科学的中国人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方法 检索国内期刊数据库中已发表的文献 ,摘录骨密度丢失率数据进行统计、计算、分析 ,得到不同年龄段、不同作者、使用不同型号仪器、不同部位的骨密度丢失百分率及相关曲线。结果 中国男性骨质疏松诊断标准推荐使用骨密度丢失百分率 2 5 %或 2SD ;中国女性骨质疏松诊断标准推荐使用骨密度丢失百分率 2 5 %或 2SD ;测量部位推荐使用如下顺序 :股骨颈 >前臂远端 1/ 3、1/ 10、1/ 6 >RA法手指骨 2 ,3,4中节 >股骨Troch区 ;不推荐使用股骨Ward区和腰椎侧位。结论 使用骨密度丢失百分率这个指标作为中国人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非常有意义 ,值得进一步推广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密度 诊断标准 骨质疏松症 回顾性研究 股骨 中国人 SD 指骨 腰椎侧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质量综合评价 被引量:17
2
作者 姜晶梅 韩少梅 张孔来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48-349,共2页
关键词 老年人 生活质量 综合评价 城市 农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LA-A02基因型与中国高发区肝细胞癌的密切关联 被引量:11
3
作者 明利华 朱源荣 +2 位作者 王晓宏 吴志远 孙宗棠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7期305-307,310,共4页
目的:探讨HLAA02型及其亚型与启东肝细胞癌的相关性。方法:用PCRSSP法分析启东肝细胞癌和正常人中HLAA02型及其亚型的分布。结果:103例经病理诊断的肝细胞癌中57例为HLAA02型,其比例达到55... 目的:探讨HLAA02型及其亚型与启东肝细胞癌的相关性。方法:用PCRSSP法分析启东肝细胞癌和正常人中HLAA02型及其亚型的分布。结果:103例经病理诊断的肝细胞癌中57例为HLAA02型,其比例达到55%,显著高于启东正常人群HLAA02型32%(33/102)的比例,P<0.001。同时揭示包括HLAA02型在内的HLAA位点的等位基因多为杂合型。启东肝细胞癌HLAA02型中A0201亚型所占的比例稍高于正常人群,但没有显著差异。分析比较表明,启东肝细胞癌中HLAA02型的相对集中与当地肝癌中p53基因249密码子突变的高频度发生并没有关联。结论:在乙肝病毒和黄曲霉毒素均为危险因子的启东地区,HLAA02型与肝细胞癌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A-A02 肝细胞癌 P53基因 点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V16病毒中国山西襄垣流行株基因HPV16Z的序列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小兵 李茉 +1 位作者 田海梅 张伟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3期219-220,共2页
目的:分析中国山西襄垣地区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Z基因的结构特点。方法:对HPV16Z进行双向测序,并将其基因全序列与德国标准株进行对比分析。结果:DNA序列分析表明,HPV16Z与已发表的德国标准株基因长度相等,其中LCR和L1、E6部位的核酸... 目的:分析中国山西襄垣地区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Z基因的结构特点。方法:对HPV16Z进行双向测序,并将其基因全序列与德国标准株进行对比分析。结果:DNA序列分析表明,HPV16Z与已发表的德国标准株基因长度相等,其中LCR和L1、E6部位的核酸片段存在变异。LCR的变异部位分别位于7431~7432nt、7433nt、7495nt、7852nt,变异方式分别为碱基插入、碱基替代及碱基缺失突变;L1的变异部位分别位于6169~6171nt、6901~6902nt、6949~6951nt,其变异方式为碱基替代、碱基插入及碱基缺失突变;E6的变异部位位于350nt,其变异方式为碱基替代突变。结论:中国山西襄垣地区妇女宫颈癌患者组织中HPV16型病毒HPV16Z基因结构与德国标准株HPV16基因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16型 宫颈癌 基因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酚酸A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22
5
作者 杨秀颖 强桂芬 +1 位作者 张莉 杜冠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072-1076,共5页
目的研究丹酚酸A对缺血/再灌注性心肌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探讨。方法采用Sprague Dawley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10 min,再灌注2 h,评价丹酚酸A(1.5、0.5mg.kg-1)静脉给药对在体状态下大鼠心律失常的影响。以利多卡因(5 mg.kg-1)为阳性对... 目的研究丹酚酸A对缺血/再灌注性心肌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探讨。方法采用Sprague Dawley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10 min,再灌注2 h,评价丹酚酸A(1.5、0.5mg.kg-1)静脉给药对在体状态下大鼠心律失常的影响。以利多卡因(5 mg.kg-1)为阳性对照,各给药组均为结扎前10 min给药。同时评价丹酚酸A对培养的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影响。结果丹酚酸A 1.5 mg.kg-1剂量组静脉给药可降低由于心肌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心律失常发生率,减少肌酸激酶和肌酸激酶同工酶MB从胞体中的漏出。另外,丹酚酸A可防止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提高细胞内ATP水平,降低细胞线粒体的膜电位和细胞内钙水平。结论丹酚酸A对缺血/再灌注性心肌具有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抗氧化、抑制钙离子内流、保护线粒体功能、增加心肌细胞中ATP的含量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酚酸A 大鼠 再灌注损伤 心律失常 心肌细胞 缺氧复氧 线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檗碱对培养大鼠神经细胞“缺血”性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8
6
作者 吴俊芳 刘少林 +1 位作者 潘鑫鑫 刘天培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43-246,共4页
目的观察小檗碱(Ber)对缺氧/缺糖培养引起的大鼠脑皮层神经元“缺血”性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胎鼠脑皮层神经元,以缺氧加缺糖培养作为细胞“缺血”性损伤模型,观察Ber对神经元“缺血”性... 目的观察小檗碱(Ber)对缺氧/缺糖培养引起的大鼠脑皮层神经元“缺血”性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胎鼠脑皮层神经元,以缺氧加缺糖培养作为细胞“缺血”性损伤模型,观察Ber对神经元“缺血”性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Ber5,25μmol·L-1能显著降低神经细胞“缺血”性损伤时的细胞死亡率,减少乳酸脱氢酶(LDH)的漏出,改善细胞形态,对缺氧/缺糖诱导的神经细胞内游离钙浓度([Ca2+]i)的升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能减少脂质过氧化物生成,提高谷胱甘肽(GSH)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论Ber对培养大鼠脑皮层神经元“缺血”性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Ber抑制“缺血”性损伤诱导的[Ca2+]i异常升高,减少脂质过氧化物生成,增加抗氧化物质的含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檗碱 大脑皮层神经元 脑缺血 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茱萸多糖SZYP-2的结构分析 被引量:13
7
作者 陈汝贤 徐桂云 +3 位作者 张瑞 许鸿章 刘叶民 鲁敏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8-70,共3页
从中药山茱萸(FructusCorni)中分离得到多糖组分SZYP_2 ,它的糖基组成为鼠李糖、阿拉伯糖、半乳糖和葡萄糖 ,单糖间的摩尔比是1∶3.3∶3∶3.8,通过部分甲基化、部分乙酰化后的气相色谱分析确定了各单糖间的连接点。
关键词 山茱萸 多糖 结构 气相色谱法 分析 植物药 SZYP-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脂脂肪酸法分析地黄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 被引量:19
8
作者 祁建军 姚槐应 +2 位作者 李先恩 薛梅 马小军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48-454,共7页
应用磷脂脂肪酸法(PLFA)分析了1年生、2年生和5年轮作地黄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研究发现,地黄连作障碍在2年生和5年轮作田均发生,表现为病虫害严重,根系生长不良,根际土壤微生物基础呼吸、代谢商高于对照等,说明地黄根际生态系统... 应用磷脂脂肪酸法(PLFA)分析了1年生、2年生和5年轮作地黄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研究发现,地黄连作障碍在2年生和5年轮作田均发生,表现为病虫害严重,根系生长不良,根际土壤微生物基础呼吸、代谢商高于对照等,说明地黄根际生态系统的代谢能力降低,可能影响到能量循环过程。应用主成分分析法从33个PLFAs中提取出3个主成分,代表72.55%的变异信息,其中PCI解释了48.91%的变异,PC2解释了14.16%的变异,PC3解释了9.48%的变异,而且从主成分得分图上可以很明显区分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另外还发现地黄根际真菌标志磷脂C18:2ω6,9显著高于非根际的对照土壤,这可能和根际病害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 磷腊脂肪酸 连作障碍 地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颏下皮瓣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36
9
作者 高银光 范飞 +4 位作者 尤建军 王盛 张致媛 栾杰 穆兰花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4-56,共3页
目的:为应用颏下皮瓣修复面部组织缺损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25侧经红色乳胶灌注的成人标本上,对颏下区的血管及神经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观测。结果:颏下动脉恒定起自面动脉,在距其起点(27.16±1.21)mm处发出。起点处的直径(1.86... 目的:为应用颏下皮瓣修复面部组织缺损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25侧经红色乳胶灌注的成人标本上,对颏下区的血管及神经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观测。结果:颏下动脉恒定起自面动脉,在距其起点(27.16±1.21)mm处发出。起点处的直径(1.86±0.96)mm。颏下动脉起点距下颌角和颏部中点的距离分别为(19.34±5.06)mm和(62.88±6.09)mm。颏下静脉的直径(1.97±0.73)mm。结论:本研究提供了颏下区详尽的解剖学数据。揭示了颏下区血管神经的位置和相互关系。为颏下皮瓣的制备提供了解剖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颏下血管 颏下皮瓣 应用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根素对膳食诱导的高胆固醇血症大鼠的血脂调节作用 被引量:32
10
作者 闫莉萍 陈舜宏 +3 位作者 陈伟民 陈士林 马小军 徐宏喜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6年第5期574-577,共4页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膳食诱导的高胆固醇血症大鼠的血脂调节作用,并对其机制进行探索。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模型组和葛根素组。模型组和葛根素组均给予富含胆固醇的饲料4周,葛根素组每天灌喂葛根素溶液(300mg·kg-1·...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膳食诱导的高胆固醇血症大鼠的血脂调节作用,并对其机制进行探索。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模型组和葛根素组。模型组和葛根素组均给予富含胆固醇的饲料4周,葛根素组每天灌喂葛根素溶液(300mg·kg-1·d-1)。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含量。荧光定量RT-PCR分析羟基-3-甲基戊二酰CoA还原酶(HMGR),羊毛固醇14α-去甲基酶(CYP51),7α-羟化酶(CYP7A1)的mRNA转录水平。结果:葛根素显著降低高胆固醇膳食引起的血清胆固醇的升高,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指数,上调CYP7A1的mRNA转录水平,对HMGR和CYP51的转录水平没有影响。结论:这些数据表明葛根素能够降低血清胆固醇,减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危险。其降低胆固醇的作用可能是通过促进胆固醇转化为胆酸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胆固醇血症 血脂水平 动脉粥样硬化 胆固醇平衡 羟基-3-甲基戊二酰CoA还原酶 羊毛固醇14α-去甲基酶 7Α-羟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铂按AUC给药对小细胞肺癌疗效和毒性的影响 被引量:13
11
作者 储大同 罗扬 +3 位作者 李峻岭 郝学志 张湘茹 李雅玲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8-30,共3页
目的:探讨卡铂AUC给药的合理性。方法:对112例小细胞肺癌用卡铂和足叶乙甙联合方案治疗的疗效和毒性进行回顾性调查。卡铂按体表面积计算,范围为168~385mg/m2,折合成卡铂AUC的范围为1.62~9.5。其中AUC1.62~5.0为59例(A组)... 目的:探讨卡铂AUC给药的合理性。方法:对112例小细胞肺癌用卡铂和足叶乙甙联合方案治疗的疗效和毒性进行回顾性调查。卡铂按体表面积计算,范围为168~385mg/m2,折合成卡铂AUC的范围为1.62~9.5。其中AUC1.62~5.0为59例(A组),5.1~9.5为53例(B组)。结果:疗效的分析提示:小细胞肺癌局限期A组和B组的有效率分别为62.9%和71.4%;进展病例分别为5.7%和0;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0和12个月。广泛期两组有效率分别为66.7%和68.8%;进展病例分别为12.5%和6.3%;中位生存期分别为9和11个月。在对血液学毒性的观察中:血红蛋白下降的16例中有12例为B组;Ⅲ/Ⅳ度白细胞下降的11例中有7例为B组;Ⅲ/Ⅳ度血小板下降的5例均为B组。结论:上述结果因病例数不够大未有显著统计学差异,但仍提示卡铂AUC与疗效有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铂AUC 小细胞肺癌 足叶乙甙 卡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前及股外侧区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19
12
作者 张启旭 乔群 +5 位作者 陈宗基 严义坪 刘志飞 赵振河 王亚荣 殷凤仪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02-105,共4页
目的:为股前及股外侧区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20侧成人下肢标本铅丹乳胶液动脉灌注,运用各种方法观察股前及股外侧区皮神经营养血管的分支分布,分析以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为蒂形成感觉皮瓣的可行性。结果:股外侧皮神... 目的:为股前及股外侧区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20侧成人下肢标本铅丹乳胶液动脉灌注,运用各种方法观察股前及股外侧区皮神经营养血管的分支分布,分析以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为蒂形成感觉皮瓣的可行性。结果:股外侧皮神经,股中间皮神经,股内侧皮神经解剖恒定,有内外两套血管系统,与皮下诸层次血管网互相沟通,构成股部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解剖学基础。结论:股前及股外侧区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供可靠,可设计不同形式的岛状皮瓣对会阴部组织器官缺损进行感觉性修复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前外侧 皮瓣 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皮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普通电刀宫颈锥形切除术21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5
13
作者 赵峻 吴鸣 +4 位作者 谭先杰 郎景和 马水清 杨佳欣 沈铿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60-363,共4页
目的:探讨改进操作步骤后,利用普通电刀进行宫颈锥形切除术(宫颈锥切)的可行性、临床价值和手术要点。方法:对我院2005年11月至2007年10月开展的210例改良普通电刀宫颈锥切(电刀锥切组)的手术步骤、切除范围、手术效果、并发症等进行分... 目的:探讨改进操作步骤后,利用普通电刀进行宫颈锥形切除术(宫颈锥切)的可行性、临床价值和手术要点。方法:对我院2005年11月至2007年10月开展的210例改良普通电刀宫颈锥切(电刀锥切组)的手术步骤、切除范围、手术效果、并发症等进行分析,随机选取同期180例冷刀宫颈锥切(冷刀锥切组)资料进行比较。结果:①电刀锥切组和冷刀锥切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24.7±9.2分钟和29.2±11.6分钟(P<0.01),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3.1±8.2ml和25.5±14.2ml(P<0.01);②电刀锥切组和冷刀锥切组的锥高分别为19.7±5.1mm和19.3±4.8mm(P>0.05),分别有12例(5.7%)和10例(5.6%)患者宫颈内口切缘阳性(P>0.05);③电刀锥切组出现术后发热(超过38.5℃)者11例(5.2%),冷刀锥切组术后发热情况不详;电刀锥切组和冷刀锥切组分别有1例(0.5%)和4例(2.2%)患者术后发生宫颈残端出血,分别有1例(0.5%)和3例(1.7%)患者术后发生宫颈管粘连。结论:经过对操作步骤进行改进后,普通电刀宫颈锥切不影响切缘完整性,能获得与传统冷刀宫颈锥切相当的切除和宫颈成型效果,同时操作时间缩短、术中出血和术后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锥形切除术 电刀宫颈锥切术 冷刀宫颈锥切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平扫和增强扫描在直肠癌分期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6
14
作者 欧阳汉 张红梅 +2 位作者 袁兴华 杨翠柳 周纯武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5期585-587,共3页
目的 通过比较分析MR平扫与增强扫描在直肠癌分期及肿瘤外侵程度判断上的准确性 ,期望对单纯MR平扫与MR平扫加增强扫描在直肠癌的应用作出评价。方法 收集了 1999年 9月至 2 0 0 2年 5月间临床诊断为直肠癌行MRI直肠检查 ,并有手术病... 目的 通过比较分析MR平扫与增强扫描在直肠癌分期及肿瘤外侵程度判断上的准确性 ,期望对单纯MR平扫与MR平扫加增强扫描在直肠癌的应用作出评价。方法 收集了 1999年 9月至 2 0 0 2年 5月间临床诊断为直肠癌行MRI直肠检查 ,并有手术病理结果的病例共 3 3例。采用MR平扫与薄层增强扫描等多个序列来观察直肠癌的外侵程度与范围。并应用直肠癌的TNM分期标准对MR成像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直肠癌的分期 :在手术及病理诊断肿瘤限于黏膜下层以内的 6例T1期肿瘤中MRI作出了准确诊断 5例 ,1例高估为T2期 ,故其敏感性为 10 0 %、特异性为 83 .3 %。其中在平扫T1、T2加权像时有 2例认为T2期 ,但 3D薄层增强成像 1例作出了准确判断 ,1例仍判断错误 (假阳性 )。T3期的 2 3例中 ,MRI平扫T1和T2加权像时诊断正确的 2 1例 ,2例假阴性低估为T2期 ,其敏感性为 91.3 % ,特异性为 10 0 %。而有薄层增强扫描的 18例病人其诊断均与手术病理结果相符合。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 10 0 %。T4期的病例共 4例 ,MRI平扫与增强扫描均与手术及病理所见相符合 ,其敏感性与特异性均为 10 0 %。MRI总的分期准确率为90 .9%。结论 MRI平扫加增强扫描对于直肠癌的术前分期及对肿瘤外侵深度的判断有较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直肠 直肠癌 分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给酒精及重复电休克对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 被引量:11
15
作者 王圣平 尚伟芬 +2 位作者 宋洁 刘新民 孙绍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79-282,共4页
目的观察一次性给酒精、一次性电休克与连续给酒精、重复电休克对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方法以昆明种小鼠为材料,从行为学角度,利用跳台、避暗及水迷宫计算机自动分析处理系统检测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结果一次性给20%~30%的酒... 目的观察一次性给酒精、一次性电休克与连续给酒精、重复电休克对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方法以昆明种小鼠为材料,从行为学角度,利用跳台、避暗及水迷宫计算机自动分析处理系统检测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结果一次性给20%~30%的酒精及一次性电休克对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无影响,40%的酒精能明显影响小鼠的运动功能;连续2wk给20%~30%的酒精能明显引起小鼠跳台作业中再现障碍、水迷宫中空间辨别障碍及避暗作业中获得障碍,而不影响避暗作业中的记忆再现;重复电休克只引起小鼠明暗觉(避暗)巩固障碍,对空间位置觉(跳台)和空间方位觉(水迷宫)无明显影响。结论连续给酒精及重复电休克造成记忆障碍明显,操作简单,为进一步研究学习记忆机制提供了可靠的行为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 电休克 学习记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锥叶柴胡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21
16
作者 朱占军 潘瑞乐 +2 位作者 斯建勇 符颖 黄倩倩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8年第5期833-835,共3页
自锥叶柴胡(Bupleurum bicaule Helm)地下部分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单体,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kaerophyllin(1)、isokaerophyllin(2)、咖啡酸乙酯(3)、柴胡皂苷元F(4)、异鼠李素(5)、槲皮素(6)、α-菠甾醇(7)和豆甾醇(8),... 自锥叶柴胡(Bupleurum bicaule Helm)地下部分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单体,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kaerophyllin(1)、isokaerophyllin(2)、咖啡酸乙酯(3)、柴胡皂苷元F(4)、异鼠李素(5)、槲皮素(6)、α-菠甾醇(7)和豆甾醇(8),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属 锥叶柴胡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自由基与疼痛 被引量:18
17
作者 王洁 宋必卫 +1 位作者 马传庚 徐叔云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07-109,共3页
氧自由基与疼痛王洁1宋必卫马传庚徐叔云(安徽医科大学药理学教研室,合肥230032)1996-06-23收稿,1997-06-20修回1现在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北京100050作者简介:王洁,... 氧自由基与疼痛王洁1宋必卫马传庚徐叔云(安徽医科大学药理学教研室,合肥230032)1996-06-23收稿,1997-06-20修回1现在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北京100050作者简介:王洁,男,26岁,博士生;徐叔云,男,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 氧自由基 吞噬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表皮黑素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共培养体外模型中黑素小体转运的观察 被引量:15
18
作者 解士海 陈志强 +6 位作者 马鹏程 卜今 周武庆 崔盘根 高建明 李玲珺 范卫新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86-288,共3页
目的:建立人表皮黑素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共培养的体外模型,并且在模型中观察黑素小体的转运。方法:分别培养人表皮黑素细胞和角质形成细胞,用二乙酰羧基荧光素-琥珀酰亚胺酯(CFDA-SE)标记黑素细胞内黑素小体,然后将两种细胞共培养,并在... 目的:建立人表皮黑素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共培养的体外模型,并且在模型中观察黑素小体的转运。方法:分别培养人表皮黑素细胞和角质形成细胞,用二乙酰羧基荧光素-琥珀酰亚胺酯(CFDA-SE)标记黑素细胞内黑素小体,然后将两种细胞共培养,并在倒置显微镜和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共培养模型中黑素小体由黑素细胞向角质形成细胞的转运。结果:培养至第3天和第7天可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到黑素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共同存活,并通过树突发生联系,在共聚焦显微镜下可直接观察到黑素小体由黑素细胞向角质形成细胞的转运。结论:成功建立黑素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共培养的体外模型,并利用CFDA-SE标记,在共聚焦显微镜下直接观察到黑素向角质形成细胞的转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素细胞 角质形成细胞 共培养 二乙酰羧基荧光素-琥珀酰亚胺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7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医证候特点与神经传导速度的关系 被引量:16
19
作者 孙连庆 梁晓春 +3 位作者 姜楠 栾松 吴群励 郭赛珊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8年第2期166-168,共3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中医证候特点与神经传导速度的关系。方法对172例DPN患者按气虚、阴虚、阳虚、血瘀、痰湿进行中医证候归类,5级记分法量化评分,并进行常规神经传导速度(NCV)检测。结果中医证候出现频率阴虚、血瘀&g...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中医证候特点与神经传导速度的关系。方法对172例DPN患者按气虚、阴虚、阳虚、血瘀、痰湿进行中医证候归类,5级记分法量化评分,并进行常规神经传导速度(NCV)检测。结果中医证候出现频率阴虚、血瘀>50%;高龄组阳虚证候比重及积分高于低龄组(P<0.05);血瘀、阳虚证候积分随着病程的延长明显增高(P<0.01)。神经系统症状、体征评分与阴虚、阳虚、血瘀积分呈正相关;空腹血糖(FBG)与气虚积分、脂蛋白a与阴虚积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阳虚积分呈正相关;NCV异常组中的阴虚、血瘀证候比例高于各自正常组,而气虚、痰湿证候反之,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阳虚、血瘀积分越高,NCV异常越明显。病程、FBG、收缩压(SBP)、同时并发糖尿病肾病(DN)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神经系统体征评分是NCV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DPN临床证候以阴虚、血瘀为主,阳虚、血瘀越明显,神经传导速度越慢;病程延长、FBG和SBP升高、合并DN和DR及神经系统体征评分增加是NCV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变 神经传导速度 神经系统评分 证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材厚朴的X射线衍射Fourier指纹图谱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吴立 马林 +2 位作者 郑启泰 宋万志 吕扬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861-864,共4页
目的 :建立中药材厚朴的鉴定分析新方法。方法 :采用粉末X射线衍射Fourier指纹图谱鉴定法。结果 :通过对 3个中药材厚朴、3个凹叶厚朴、1 4个厚朴的代用品和习用品、1个伪品厚朴进行实验、分析 ,获得了中药材厚朴和凹叶厚朴的对照X射线... 目的 :建立中药材厚朴的鉴定分析新方法。方法 :采用粉末X射线衍射Fourier指纹图谱鉴定法。结果 :通过对 3个中药材厚朴、3个凹叶厚朴、1 4个厚朴的代用品和习用品、1个伪品厚朴进行实验、分析 ,获得了中药材厚朴和凹叶厚朴的对照X射线衍射Fourier指纹图谱。结论 :粉末X射线衍射Fourier指纹图谱鉴定法可用于中药材厚朴和凹叶厚朴的鉴定和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urier指纹图谱 凹叶厚朴 中药材 习用品 伪品 鉴定法 对照 鉴定分析 识别 代用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