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世纪以来全球新型抗菌药物研发及前沿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
作者 陈代杰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61-168,共8页
细菌耐药性是21世纪全球关注的热点。"今天不采取行动,明天就无药可用"已经成为全球的共识。本世纪初以来,在各国政府的政策引导和推动下,和学术界及工业界的共同努力下,新上市的抗生素数量和质量都有所提升。特别是在生命科... 细菌耐药性是21世纪全球关注的热点。"今天不采取行动,明天就无药可用"已经成为全球的共识。本世纪初以来,在各国政府的政策引导和推动下,和学术界及工业界的共同努力下,新上市的抗生素数量和质量都有所提升。特别是在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和引领下,新的抗菌药物和治疗方式呈现着强劲的发展态势。本文就新世纪以来上市的和处于三期临床的抗菌药物,以及正在研发的新型非传统抗菌药物替代品和研发前沿进行简要的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抗生素 新型抗菌治疗 抗生素替代品 研究前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滥用药物体内代谢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2
作者 丁碧粉 邵雷 +2 位作者 张润生 梁晨 张玉荣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4期290-295,共6页
毒品在体内尿苷二磷酸葡醛酸转移酶、细胞色素P450、羧酸酯酶、磺基转移酶、丁酰胆碱酯酶、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和吗啡6-脱氢酶等代谢酶催化下,发生葡萄糖醛酸化、水解、氧化、磺酸化等多种反应,生成有活性或者无活性的代谢产物,然后经... 毒品在体内尿苷二磷酸葡醛酸转移酶、细胞色素P450、羧酸酯酶、磺基转移酶、丁酰胆碱酯酶、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和吗啡6-脱氢酶等代谢酶催化下,发生葡萄糖醛酸化、水解、氧化、磺酸化等多种反应,生成有活性或者无活性的代谢产物,然后经尿液、胆汁或者其他途径排出体外。不同毒品的代谢途径不同。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吗啡类、苯丙胺类、氯胺酮、大麻类和可卡因等毒品在人和动物体内的代谢研究,综述了这些毒品体内代谢的代谢部位、代谢酶、代谢产物及其生理活性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毒物学 毒品 综述[文献类型] 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棘白菌素B母核的分离纯化工艺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史洲洋 陈舟舟 +3 位作者 李继安 林惠敏 沈剑锋 陈代杰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660-664,共5页
目的研究大孔吸附树脂结合亲水性C18硅胶填料分离纯化棘白菌素B母核(ECBN)的工艺,有效去除色素及其他杂质,获得高纯度ECBN。方法用HPLC检测方法,以ECBN的吸附量和洗脱率为指标,考察大孔吸附树脂和亲水性C18填料分离纯化ECBN的吸附性能... 目的研究大孔吸附树脂结合亲水性C18硅胶填料分离纯化棘白菌素B母核(ECBN)的工艺,有效去除色素及其他杂质,获得高纯度ECBN。方法用HPLC检测方法,以ECBN的吸附量和洗脱率为指标,考察大孔吸附树脂和亲水性C18填料分离纯化ECBN的吸附性能和洗脱参数。结果分离纯化ECBN的最佳吸附剂为大孔吸附树脂XAD-18和亲水性C18填料,洗脱剂分别为8%乙醇和3%甲醇。此工艺路线获得的成品纯度大于95%,总收率为65%。结论该分离纯化方法为国内首次报道,工艺简单,使用有机溶剂少,分离效果好,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白菌素B母核 大孔吸附树脂 亲水性C18填料 分离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免疫逃逸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4
4
作者 阎永贞 那可 +3 位作者 魏晓东 金媛媛 赵波 赵文杰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19-624,共6页
机体中偶然出现的肿瘤细胞可被免疫细胞所识别,并作为异物而加以清除,但肿瘤在机体的免疫监视下仍能产生、发展和转移,表明肿瘤具有免疫逃逸的能力。本文综述了肿瘤免疫过程中肿瘤抗原表达、识别、加工、递呈、T细胞增殖、活化和分化以... 机体中偶然出现的肿瘤细胞可被免疫细胞所识别,并作为异物而加以清除,但肿瘤在机体的免疫监视下仍能产生、发展和转移,表明肿瘤具有免疫逃逸的能力。本文综述了肿瘤免疫过程中肿瘤抗原表达、识别、加工、递呈、T细胞增殖、活化和分化以及免疫效应的产生等一系列环节中肿瘤免疫逃逸机制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细胞 树突状细胞 免疫抑制因子 免疫逃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内酰胺抗生素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5
作者 张韬 倪孟祥 +1 位作者 邵雷 陈代杰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785-790,共6页
以青霉素为代表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在人类征服细菌感染的70多年历史中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作用机制的研究,为这类抗生素品种的开发以及在临床上的合理应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简要阐述了这类抗生素作用机制... 以青霉素为代表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在人类征服细菌感染的70多年历史中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作用机制的研究,为这类抗生素品种的开发以及在临床上的合理应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简要阐述了这类抗生素作用机制的有关研究脉络和成果,特别是近年来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在该领域所取得的进展,以及在真正解析抗菌机制研究方面对学术界提出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内酰胺 青霉素结合蛋白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炎克雷伯菌中整合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6
作者 李亚军 陈代杰 李继安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721-724,共4页
整合子是近年来在细菌中发现的一种可移动性基因元件,通过位点特异性重组捕获并表达外源性基因盒,是导致耐药基因在细菌间水平播散的重要原因。本文首先简述病原菌中整合子导致菌株对抗生素耐药的机制,然后从肺炎克雷伯菌中存在的整合... 整合子是近年来在细菌中发现的一种可移动性基因元件,通过位点特异性重组捕获并表达外源性基因盒,是导致耐药基因在细菌间水平播散的重要原因。本文首先简述病原菌中整合子导致菌株对抗生素耐药的机制,然后从肺炎克雷伯菌中存在的整合子多样性、耐药基因盒种类及其与菌株耐药性的关系方面简述目前肺炎克雷伯菌中整合子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菌 整合子 耐药性 基因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解酸化-多级厌氧-两级串联A/O处理阿奇霉素废水效果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刘鹏宇 陈佳容 +2 位作者 陈代杰 邵雷 谭俊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136-1140,共5页
阿奇霉素废水具有高COD、高氨氮、高抗生素残留等特点,为提高废水处理工艺的降解效率和稳定性,采用水解酸化—多级厌氧—两级串联A/O工艺对其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当进水平均COD为8 753mg/L时,出水平均COD为377mg/L,COD去除率达到95.69%... 阿奇霉素废水具有高COD、高氨氮、高抗生素残留等特点,为提高废水处理工艺的降解效率和稳定性,采用水解酸化—多级厌氧—两级串联A/O工艺对其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当进水平均COD为8 753mg/L时,出水平均COD为377mg/L,COD去除率达到95.69%,多级厌氧段的平均容积产气率为0.136 m3/(m3·d);当进水平均氨氮为324 mg/L时,出水平均氨氮为31mg/L,氨氮去除率达到90.43%;当进水阿奇霉素为63.1mg/L时,出水阿奇霉素为4.5mg/L,阿奇霉素降解率为92.87%。系统稳定运行后,微型动物在一级O池内以豆形虫、草履虫为主,在二级O池内以红斑瓢体虫、表壳虫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奇霉素 水解酸化 多级厌氧罐 两级串联A/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色谱色谱填料选择性的研究方法 被引量:2
8
作者 赵波 魏晓东 +2 位作者 那可 赵文杰 朱宝泉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481-486,497,共7页
反相液相色谱(RPLC)是药物分析和分离纯化过程检测的首选方法,选择合适的色谱柱是检测方法的关键。本文综述了C18色谱柱及高交联度聚合物色谱柱选择性研究的一些方法,包括溶剂三角形法,相似系数法,选择性比较法,logK值法和类正相模式法... 反相液相色谱(RPLC)是药物分析和分离纯化过程检测的首选方法,选择合适的色谱柱是检测方法的关键。本文综述了C18色谱柱及高交联度聚合物色谱柱选择性研究的一些方法,包括溶剂三角形法,相似系数法,选择性比较法,logK值法和类正相模式法。这些研究方法从本质上研究了色谱柱选择特性的物质基础和影响选择性的因素。高交联度聚苯乙烯色谱柱的研究也可以为分离纯化中常用的吸附树脂选择特性的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液相色谱 C18色谱柱 高交联度聚苯乙烯 选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黏菌素异质性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钱鎏佳 陈代杰 林惠敏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07-211,共5页
异质性耐药描述了看似等基因型的细菌对某一抗生素显示了一定范围敏感性的现象,即对抗生素表现出种群广泛的应答。在鲍曼不动杆菌中,该特性表现为MIC范围在0.25~2μg/m L的鲍曼不动杆菌中可以发现能在3~10μg/m L的多黏菌素E中生长的细... 异质性耐药描述了看似等基因型的细菌对某一抗生素显示了一定范围敏感性的现象,即对抗生素表现出种群广泛的应答。在鲍曼不动杆菌中,该特性表现为MIC范围在0.25~2μg/m L的鲍曼不动杆菌中可以发现能在3~10μg/m L的多黏菌素E中生长的细菌亚群。本文通过异质性耐药与适应性耐药的对比,深刻揭示了异质性耐药的定义,并综述了异质性耐药的检测方法,临床重要性及控制策略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质性耐药 适应性耐药 鲍曼不动杆菌 多黏菌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phadex G-25对乳酸链球菌素溶液脱盐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娟 郑玉果 +3 位作者 赵波 许炜 赵文杰 朱宝泉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12-215,共4页
目的研究乳酸链球菌素的凝胶过滤脱盐法。方法比较在Sephadex G-25柱上加样量、加样体积、洗脱流速和高径比对脱盐效果的影响。结果确定了乳酸链球菌素的最佳脱盐工艺为:色谱柱高径比15:1,加样体积为每毫升凝胶0.1mL料液、加样量为每毫... 目的研究乳酸链球菌素的凝胶过滤脱盐法。方法比较在Sephadex G-25柱上加样量、加样体积、洗脱流速和高径比对脱盐效果的影响。结果确定了乳酸链球菌素的最佳脱盐工艺为:色谱柱高径比15:1,加样体积为每毫升凝胶0.1mL料液、加样量为每毫升凝胶7×104IU、用pH3.45的醋酸缓冲溶液在0.6mL/min流速下洗脱。在此条件下,乳酸链球菌素的脱盐收率和回收率都在90%以上。结论 Sephadex G-25能有效的将乳酸链球菌素和盐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链球菌素 SEPHADEX G-25 脱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40926高产菌株的选育及发酵工艺优化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昌发 张海红 +1 位作者 张长清 胡海峰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8-32,55,共6页
目的通过菌种选育与发酵工艺优化,提高A40926发酵产量。方法本文采用紫外线和亚硝基胍两种方法诱变,结合抗生素抗性筛选方法,对A40926的产生菌Nonomuraea sp.SIPI-H3020进行诱变选育,并通过工艺优化提高发酵产量。结果筛选得到一株高产... 目的通过菌种选育与发酵工艺优化,提高A40926发酵产量。方法本文采用紫外线和亚硝基胍两种方法诱变,结合抗生素抗性筛选方法,对A40926的产生菌Nonomuraea sp.SIPI-H3020进行诱变选育,并通过工艺优化提高发酵产量。结果筛选得到一株高产突变株Nonomuraea sp.SIPI-H5972,其发酵效价比出发菌株提高了257%。在优化的摇瓶发酵工艺下,突变株SIPI-H5972的发酵效价达到990μg/m L,又提高了153%。通过补料工艺优化,在50L发酵罐中发酵效价为1223μg/m L,比摇瓶发酵提高了23.5%。结论紫外线和亚硝基胍诱变并结合抗生素抗性筛选对提高A40926发酵单位效果明显,补料工艺可以显著提高其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40926 达巴万星 诱变 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鳖甲煎丸对ConA诱导小鼠肝炎和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18
12
作者 刘翔 顾丰华 +2 位作者 陈嘉 缪娟 董文心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088-2093,共6页
目的研究鳖甲煎丸是否有治疗肝炎和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方法采用刀豆素A(ConA)反复诱导的小鼠肝炎所致的肝纤维化模型,1.5、3.0、6.0 g/kg的鳖甲煎丸连续经口灌胃给药4周后取血检测血清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 目的研究鳖甲煎丸是否有治疗肝炎和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方法采用刀豆素A(ConA)反复诱导的小鼠肝炎所致的肝纤维化模型,1.5、3.0、6.0 g/kg的鳖甲煎丸连续经口灌胃给药4周后取血检测血清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和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肝匀浆采用Elisa法检测肝纤维化指标[Ⅰ型胶原(CoⅠ),Ⅲ型胶原(CoⅢ)、Ⅳ型胶原(CoⅣ)、透明质酸(HA)、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层黏蛋白(LN)],肝组织石蜡切片HE染色及Masson Trichrome染色观察肝脏结构及胶原纤维产生情况。结果各组小鼠间体质量无明显差异,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及鳖甲煎丸给药组肝脏系数均高于阴性对照组(P<0.01);鳖甲煎丸对血清肝功能指标没有明显影响;3.0 g/kg和6.0 g/kg的鳖甲煎丸均降低了血清3个炎性细胞因子的水平,尤以TNF-α和IFN-γ明显(P值小于0.01或0.05);与模型组比较,3.0 g/kg和6.0 g/kg的鳖甲煎丸均明显降低了肝脏CoⅠ、CoⅢ、CoⅣ、PCⅢ、HA和LN的水平(P<0.01和0.05);Masson及HE染色结果显示鳖甲煎丸的3个剂量组均不同程度的使肝脏的纤维化组织减少或消失,使近半数肝脏结构恢复正常。结论鳖甲煎丸明显改善了由ConA诱导的小鼠肝炎和肝纤维化,具有显著的保肝和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鳖甲煎丸 刀豆素A 肝炎 肝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他霉素产生菌的诱变育种及其发酵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8
13
作者 阎永贞 魏晓东 +3 位作者 那可 金媛媛 赵波 赵文杰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32-338,共7页
目的以纳塔尔链霉菌(Streptomyces natalensis)SIPI-NHF-09为出发菌株进行诱变选育和培养条件优化,以提高其纳他霉素的产量。方法采用紫外和微波结合对纳塔尔链霉菌SIPI-NHF-09进行诱变选育,并对获得的高产突变株SIPI-UW-10-22的发酵条... 目的以纳塔尔链霉菌(Streptomyces natalensis)SIPI-NHF-09为出发菌株进行诱变选育和培养条件优化,以提高其纳他霉素的产量。方法采用紫外和微波结合对纳塔尔链霉菌SIPI-NHF-09进行诱变选育,并对获得的高产突变株SIPI-UW-10-22的发酵条件进行了初步优化。结果经过连续3轮的紫外和微波诱变,获得高产突变株SIPI-UW-10-22,其纳他霉素(Natamycin)产量达到3.15g/L,是出发菌株的3.5倍,且该菌株经多次传代,遗传性能稳定。对SIPI-UW-10-22发酵条件优化后获得其发酵条件为:以5.5%玉米淀粉加0.5%葡萄糖为碳源,2%黄豆饼粉加1%酵母粉为氮源,种龄46h,初始pH7.0,接种量8%,摇床转速220r/min,28℃培养126h。此条件下,纳他霉素的产量达到4.07g/L,较优化前提高了1.29倍。结论紫外与微波诱变相结合的方法简便有效,所获得高产菌株遗传性状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塔尔链霉菌 纳他霉素 诱变育种 发酵条件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茯苓配方颗粒、猪苓配方颗粒标准汤剂的质量评价 被引量:7
14
作者 刘洁 徐云辉 +3 位作者 张倩倩 朱敏航 华茉莉 周靖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003-2008,共6页
目的对茯苓配方颗粒、猪苓配方颗粒标准汤剂进行质量评价。方法采集不同产地茯苓、猪苓饮片,分别制备两者配方颗粒标准汤剂,酸水解其中的多糖组分,对水解后单糖进行衍生化处理。HPLC法分析单糖组成,建立相应指纹图谱。以栀子苷为内标,H... 目的对茯苓配方颗粒、猪苓配方颗粒标准汤剂进行质量评价。方法采集不同产地茯苓、猪苓饮片,分别制备两者配方颗粒标准汤剂,酸水解其中的多糖组分,对水解后单糖进行衍生化处理。HPLC法分析单糖组成,建立相应指纹图谱。以栀子苷为内标,HPLC法测定标准汤剂中尿苷、鸟苷、腺苷含有量。结果2种配方颗粒标准汤剂中单糖组成具有明显差异。22批茯苓HPLC指纹图谱中有5个共有峰(甘露糖、核糖、葡萄糖、半乳糖、岩藻糖),相似度0.890~0.999;20批猪苓HPLC指纹图谱中有8个共有峰(7个为甘露糖、核糖、鼠李糖、葡萄糖、半乳糖、木糖、岩藻糖),相似度0.853~0.999。尿苷、鸟苷、腺苷分别在1~100、0.5~5、1~10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96.66%~101.54%,RSD 1.30%~1.85%。结论本研究将多糖水解后单糖组成的HPLC指纹图谱和核苷的含有量测定相结合,可用于茯苓配方颗粒、猪苓配方颗粒标准汤剂的质量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配方颗粒 猪苓配方颗粒 标准汤剂 指纹图谱 尿苷 鸟苷 腺苷 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塔尔链霉菌产纳他霉素发酵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2
15
作者 阎永贞 那可 +3 位作者 魏晓东 金媛媛 赵波 赵文杰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24-429,共6页
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最陡爬坡试验与响应面设计相结合的方法对纳塔尔链霉菌(Streptomyces natalensis)SIPI-120620产纳他霉素的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培养基中的玉米淀粉、葡萄糖和NaCl是影响纳他霉素产量的关键因子。优... 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最陡爬坡试验与响应面设计相结合的方法对纳塔尔链霉菌(Streptomyces natalensis)SIPI-120620产纳他霉素的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培养基中的玉米淀粉、葡萄糖和NaCl是影响纳他霉素产量的关键因子。优化后的培养条件为:玉米淀粉70g/L、葡萄糖10.7g/L、黄豆饼粉15g/L、酵母粉20g/L、NaCl1.3g/L、碳酸钙2g/L及初始pH6.5。此试验条件下,纳他霉素产量达到4.09g/L,比原培养条件提高了1.86g/L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塔尔链霉菌 纳他霉素 响应面法 培养条件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菜花粉活性部位对尿生殖窦诱导的鼠前列腺增生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璐 张红 +6 位作者 吴云 李娜 曹亮 杨义芳 丁岗 郑高利 萧伟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6年第2期291-295,共5页
目的:研究油菜花粉总脂肪酸部位(PN1)和总黄酮部位(PN2)对前列腺增生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前列腺腹叶植入16-18日胎龄大鼠尿生殖窦组织致大鼠前列腺增生模型,通过灌胃给予PN1、PN2、PN1+PN2进行治疗,连续给药33天后,取前列腺,分离出背... 目的:研究油菜花粉总脂肪酸部位(PN1)和总黄酮部位(PN2)对前列腺增生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前列腺腹叶植入16-18日胎龄大鼠尿生殖窦组织致大鼠前列腺增生模型,通过灌胃给予PN1、PN2、PN1+PN2进行治疗,连续给药33天后,取前列腺,分离出背叶及腹叶,称重、测定体积,计算前列腺湿重及指数,测定前列腺液中卵磷脂小体密度及白细胞数量,并检测血清酸性磷酸酶(ACP)及前列腺特异性酸性磷酸酶(PACP)的活性。结果:与模型组相比,PN1高剂量组,PN1+PN2高、中剂量组前列腺重量明显减少(P<0.01,P<0.05),其中PN1+PN2的高剂量组前列腺指数明显降低(P<0.01);PN1高剂量组、PN2高剂量组前列腺液中卵磷脂小体密度明显增加(P<0.05),PN1各剂量,PN2中、低剂量组和PN1+PN2高剂量组均白细胞数目明显降低(P<0.01,P<0.05);PN2高剂量组PACP活性明显降低(P<0.05),PN1+PN2中剂量组ACP活性明显降低(P<0.05)。结论:本工艺制得的油菜花粉总脂肪酸部位及总脂肪部位与总黄酮部位联合使用,有明显抗前列腺增生的作用,有望开发成相关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花粉 总脂肪酸 总黄酮 良性前列腺增生 尿生殖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黛茶多酚加压毛细管电色谱法的定量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赵琪 臧晓韵 胡海峰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34-238,共5页
建立同时测定马黛茶多酚中4种有效成分——新绿原酸、绿原酸、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的加压毛细管电色谱方法。以乙腈、甲醇和磷酸(p H 2.5,2 mmol/L)为流动相,流速0.07 m L/min,分离电压-10 k V,检测波长325 nm。测定和比较了3种马黛... 建立同时测定马黛茶多酚中4种有效成分——新绿原酸、绿原酸、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的加压毛细管电色谱方法。以乙腈、甲醇和磷酸(p H 2.5,2 mmol/L)为流动相,流速0.07 m L/min,分离电压-10 k V,检测波长325 nm。测定和比较了3种马黛茶产品中4种成分的含量,4种成分分别在0.072~1.2、0.048~0.8、0.072~1.2、0.17~2.8 mg/m L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精密度分别为1.10%、2.12%、2.98%和2.32%,重复性RSD分别为1.10%、2.12%、2.98%、2.20%,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86%、99.03%、99.48%和99.21%。该方法灵敏、准确,可以用于马黛茶中绿原酸类活性物质分析。与HPLC比较,实验中所用有机试剂、样品用量均远低于普通HPLC检测用量,对于马黛茶多酚的质量控制及其大批量检测具有较大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黛茶 多酚 加压毛细管电色谱法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尼芬净关键中间体棘白菌素B的加压毛细管电色谱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琪 彭沪 +1 位作者 闵涛玲 胡海峰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830-832,共3页
目的 建立抗真菌药物-阿尼芬净关键中间体棘白菌素B(Echinocandin B,ECB)加压毛细管电色谱分析(pCEC)方法.方法 采用流动相为乙腈-4.35mmol/L的磷酸盐缓冲盐(pH 5.5)(52∶48,V/V),等度洗脱,流速为0.08mL/min,紫外检测波长212nm... 目的 建立抗真菌药物-阿尼芬净关键中间体棘白菌素B(Echinocandin B,ECB)加压毛细管电色谱分析(pCEC)方法.方法 采用流动相为乙腈-4.35mmol/L的磷酸盐缓冲盐(pH 5.5)(52∶48,V/V),等度洗脱,流速为0.08mL/min,紫外检测波长212nm,分离电压-15kV.结果 各组分在0.015~3.84mg/mL范围内线性良好;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15和30μg/mL;日间和日内精密度均小于5%;加样回收率均高于98%.结论 该方法简单方便,重现性好,准确可靠,回收率较高,为阿尼芬净中间体ECB的分析和质量控制提供了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压毛细管电色谱 棘白菌素B 阿尼芬净 抗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维莫司加压毛细管电色谱含量测定方法建立
19
作者 赵琪 刘英 +1 位作者 周斌 胡海峰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96-400,共5页
目的 采用反相加压毛细管电色谱法定量测定依维莫司含量.方法 使用反相色谱柱,以pH5.5的2mmol/L磷酸缓冲液(Na2HPO4-NaH2PO4)-乙腈(30∶70,V/V)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78nm、分离电压为-16kV、流速为0.08mL/min,柱温49℃,等度洗脱.结... 目的 采用反相加压毛细管电色谱法定量测定依维莫司含量.方法 使用反相色谱柱,以pH5.5的2mmol/L磷酸缓冲液(Na2HPO4-NaH2PO4)-乙腈(30∶70,V/V)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78nm、分离电压为-16kV、流速为0.08mL/min,柱温49℃,等度洗脱.结果 经方法学考察确定最佳条件,在该条件下,依维莫司浓度在0.3~5.0mg/mL范围内线性良好(R2=0.9992,n=6);检出限(S/N=3)和定量限(S/N=10)分别为3.9和7.8 μg/mL;日间和日内精密度均小于5%;加样回收率均高于98%.结论 该方法简单方便、准确、灵敏、可靠,适用于依维莫司的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压毛细管电色谱 定量分析 抗肿瘤 依维莫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直接分析离子源-飞行时间质谱法快速筛查安非他明类物质 被引量:10
20
作者 连茹 吴忠平 +3 位作者 吕小宝 汪蓉 倪春芳 张玉荣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6,共6页
采用实时直接分析(DART)离子源结合飞行时间质谱法(TOF-MS),提出了一种快速筛查毒品检材中安非他明类物质的方法。DART离子源温度400℃,栅极电压200V,进样速率0.4mm·s^(-1)。飞行时间质谱中选择正离子模式,孔1电压为30V和60V,分析... 采用实时直接分析(DART)离子源结合飞行时间质谱法(TOF-MS),提出了一种快速筛查毒品检材中安非他明类物质的方法。DART离子源温度400℃,栅极电压200V,进样速率0.4mm·s^(-1)。飞行时间质谱中选择正离子模式,孔1电压为30V和60V,分析8种安非他明类物质。通过得到的具有精确相对分子质量的准分子离子峰和两个以上的碎片离子峰建立筛查数据库,对检材中的安非他明类物质进行快速定性分析。8种安非他明类物质的检出限在0.05~0.1mg·L^(-1)之间。并分析了8种安非他明类物质在DART离子源下的裂解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直接分析离子源 飞行时间质谱法 安非他明类物质 快速筛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