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预警性护理干预对减少胃肠外科术后并发症的效果 被引量:36
1
作者 孙叶飞 徐蕾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56-758,共3页
选取于我院胃肠外科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0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预警性护理干预,观察预警性护理干预对减少胃肠外科术后并发症的效果。对胃肠外科手术患者给予预警性护理干预疗效显著,能有效减少... 选取于我院胃肠外科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0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预警性护理干预,观察预警性护理干预对减少胃肠外科术后并发症的效果。对胃肠外科手术患者给予预警性护理干预疗效显著,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症状恢复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警性护理干预 胃肠外科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营养不良蛋白-α在胃癌中的表达、功能及其调控机制
2
作者 孙艺萌 孙艺菲 +3 位作者 卢慧雯 朱子锐 姚君桥 黄宝俊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47-853,共7页
目的:探讨肌营养不良蛋白-ɑ(DT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特征、生物学功能及相关的调控机制。方法:基于公共数据库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预测DTNA基因在胃癌中的表达情况及与胃癌预后相关性。采用qPCR技术及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胃癌组织及... 目的:探讨肌营养不良蛋白-ɑ(DT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特征、生物学功能及相关的调控机制。方法:基于公共数据库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预测DTNA基因在胃癌中的表达情况及与胃癌预后相关性。采用qPCR技术及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胃癌组织及细胞中DTNA的表达情况;采用卡方检验分析DTNA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评估DTNA的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的关系。采用CCK-8、Transwell实验检测DTNA基因对胃癌MGC-803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的影响;RNA干扰、q PCR及WB实验检测远上游元件结合蛋白1(FUBP1)对MGC-803细胞中DTNA表达的影响。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DTNA在胃癌组织中表达高于癌旁组织且其高表达与胃癌的不良预后相关。DTNA在胃癌组织(P<0.000 1)和细胞(P<0.05)中表达上调,与T分期(P<0.001)及TNM分期(P=0.001)有正向关联,且与不良预后有正向关联(Log-Rank P=0.0039)。敲减DTNA可以显著抑制MGC-803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均P<0.01);FUBP1下调可降低DTNA的表达(P<0.01)。结论:DTNA在胃癌组织及细胞中表达上调且与病情进展及不良预后相关;敲减DTNA能抑制胃癌MGC-803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其表达受FUBP1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增殖 迁移 侵袭 ɑ-肌营养不良蛋白相关蛋白基因 MGC-803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治疗在胃癌的围手术期及转化治疗中的应用和挑战 被引量:8
3
作者 薛驰 高鹏 +1 位作者 朱志 王振宁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9-267,共9页
胃癌是中国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进展期及晚期患者占比高,围手术期治疗方案的选择始终是临床上的难点。对多数局部进展期胃癌,围手术期治疗模式相较于标准根治术联合术后辅助化疗的模式,也许可以进一步改善患者生存,但传统化疗... 胃癌是中国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进展期及晚期患者占比高,围手术期治疗方案的选择始终是临床上的难点。对多数局部进展期胃癌,围手术期治疗模式相较于标准根治术联合术后辅助化疗的模式,也许可以进一步改善患者生存,但传统化疗方案的疗效已达到平台期,传统分子靶向治疗进展相对缓慢,近年来,随着免疫治疗在晚期胃癌治疗中的地位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表明,免疫治疗在围手术期胃癌患者中也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本文就近年来免疫治疗在胃癌围手术期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述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免疫治疗 临床试验 新辅助治疗 转化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胡索通过靶向CXCL17激活AMPK信号通路下调PD-L1抑制EB病毒感染诱导的胃癌免疫逃逸 被引量:5
4
作者 韩超 胡晓云 +1 位作者 刘畅 于洋洋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14-420,共7页
目的探讨延胡索对EB病毒(EBV)阳性胃癌细胞免疫逃逸的作用及其靶向CXCL17影响EBV阳性胃癌细胞免疫逃逸的机制。方法GEO2R在线分析软件筛选EBV阳性胃癌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基因。采用EBV阴性胃癌AGS细胞和EBV阳性胃癌SUN-719细胞进行实验。... 目的探讨延胡索对EB病毒(EBV)阳性胃癌细胞免疫逃逸的作用及其靶向CXCL17影响EBV阳性胃癌细胞免疫逃逸的机制。方法GEO2R在线分析软件筛选EBV阳性胃癌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基因。采用EBV阴性胃癌AGS细胞和EBV阳性胃癌SUN-719细胞进行实验。实时q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EBV阴性和EBV阳性胃癌细胞中CXCL17表达。将CXCL17 siRNA转染EBV阳性胃癌细胞,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PD-L1表达;将EBV阳性胃癌细胞与T细胞共培养,CCK-8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用延胡索提取物(2、4、8μg/mL)处理EBV阳性胃癌细胞,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CXCL17和PD-L1表达;将EBV阳性胃癌细胞与T细胞共培养,CCK-8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将CXCL17过表达质粒转染延胡索提取物(8μg/mL)处理的EBV阳性胃癌细胞,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PD-L1和p-AMPK表达;将EBV阳性胃癌细胞与T细胞共培养,CCK-8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CXCL17在EBV阳性胃癌组织和细胞中表达上调(P<0.05)。沉默CXCL17降低EBV阳性胃癌细胞PD-L1表达,抑制与T细胞共培养的EBV阳性胃癌细胞增殖并促进细胞凋亡(P<0.05)。延胡索处理降低EBV阳性胃癌细胞CXCL17和PD-L1表达,抑制与T细胞共培养的EBV阳性胃癌细胞增殖并促进细胞凋亡(P<0.05);过表达CXCL17逆转了延胡索处理对EBV阳性胃癌细胞PD-L1表达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细胞凋亡的促进作用(P<0.05);过表达CXCL17还降低了延胡索处理的EBV阳性胃癌细胞p-AMPK表达(P<0.05)。结论CXCL17在EBV阳性胃癌细胞中表达上调,延胡索通过下调EBV阳性胃癌细胞CXCL17表达抑制胃癌细胞免疫逃逸,其机制可能与激活AMPK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胡索 胃癌 EB病毒 免疫逃逸 CXCL17 AMPK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部异位嗜铬细胞瘤的CT特征及其诊断价值
5
作者 王红月 周建平 +1 位作者 宋禾 李新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97-703,共7页
目的分析腹部异位嗜铬细胞瘤的CT表现特征,探讨CT检查对异位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经术后病理证实的83例腹部异位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CT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于术前行腹部CT检查,分析CT特异性表现,包括肿瘤部... 目的分析腹部异位嗜铬细胞瘤的CT表现特征,探讨CT检查对异位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经术后病理证实的83例腹部异位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CT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于术前行腹部CT检查,分析CT特异性表现,包括肿瘤部位、肿瘤数量、增强扫描强化程度、瘤体内有无囊变、是否浸润周围组织、肿瘤轴平面最大直径等。评估肿瘤大小与瘤体内囊变的关系,以及肿瘤CT特征与临床表现的关系。结果腹部异位嗜铬细胞瘤的典型CT表现为边界清楚、密度不均匀的圆形或椭圆形肿块,边缘实质区强化,多有中心低密度坏死区不强化,多位于腹部大血管旁。瘤体内囊变的发生与肿瘤大小相关(P=0.001)。腹部不适、高血压病史等临床表现与肿瘤部位、是否囊变无明显相关性(P>0.05),术中剧烈的血压波动与肿瘤部位相关(P=0.020)。瘤体较大的患者更易出现腹部不适症状(P=0.032),且更多合并高血压病史(P=0.043)。结论CT是异位嗜铬细胞瘤定位、定性诊断的重要影像学检查方法,可清楚地显示肿瘤的部位、形态特征、大小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能够提高临床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位嗜铬细胞瘤 CT特征 诊断 临床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EER数据库的小肠腺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构建
6
作者 袁维烨 肖先皓 宋禾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59,共9页
目的基于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EER)数据库探讨影响小肠腺癌(SBA)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构建SBA生存风险模型并评价临床预测价值。方法分析SEER数据库纳入的2639例SBA患者临床信息及预后资料。以总生存期(OS)和疾病特异性生存期(DSS... 目的基于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EER)数据库探讨影响小肠腺癌(SBA)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构建SBA生存风险模型并评价临床预测价值。方法分析SEER数据库纳入的2639例SBA患者临床信息及预后资料。以总生存期(OS)和疾病特异性生存期(DSS)作为预后预测指标。将患者按7∶3比例随机分为训练组和验证组。利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训练组患者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构建预后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由验证组进行预后预测模型验证,绘制临床决策曲线。结果SBA患者年龄(P<0.01)、肿瘤部位(P=0.018)、大小(P=0.042)、T分期(P<0.01)、阳性淋巴结检出率(P<0.01)、肿瘤单发灶(P<0.01)、继发肝脏转移(P<0.01)是影响OS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P<0.01)、肿瘤大小(P=0.022)、T分期(P<0.01)、阳性淋巴结检出率(P<0.01)、肿瘤单发灶(P<0.01)、继发肝脏转移(P<0.01)是影响DSS的独立危险因素。成功建立预后预测模型,验证结果显示校准的预测曲线与实际曲线具有一致性。结论年龄、肿瘤大小、T分期、阳性淋巴结检出率、肿瘤单发灶、继发肝脏转移是影响SBA患者OS和DSS的独立危险因素;除此之外,肿瘤部位也是影响SBA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的预后预测模型具有良好预测价值,能有效评估SBA患者预后,可为患者提供合理的治疗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腺癌 总生存期 疾病特异性生存期 预后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 OIP5-AS1促进结直肠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
7
作者 孙健 俞建康 +1 位作者 段妍西 周建平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77-881,共5页
目的探究长链非编码RNA(lncRNA)OIP5-AS1对结直肠癌转移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结直肠癌细胞系(SW480、HCT116、HT-29、Caco-2)中OIP5-AS1的表达,选择高表达细胞系进行表达沉默。结直肠癌细胞系随机转染对照序列(NC组... 目的探究长链非编码RNA(lncRNA)OIP5-AS1对结直肠癌转移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结直肠癌细胞系(SW480、HCT116、HT-29、Caco-2)中OIP5-AS1的表达,选择高表达细胞系进行表达沉默。结直肠癌细胞系随机转染对照序列(NC组)、干扰序列1(OIP5-AS1 siRNA1组)或干扰序列2(OIP5-AS1 siRNA2组)。用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Western blotting检测OIP5-AS1对上皮-间质转化相关蛋白E-cadherin、N-cadherin和Vimentin表达的影响;免疫荧光分析OIP5-AS1对E-cadherin、N-cadherin蛋白表达和细胞定位的影响。结果与低侵袭性HT-29和Caco-2细胞相比,高侵袭性SW480和HCT116细胞中OIP5-AS1的表达显著增高(P<0.05)。OIP5-AS1表达沉默后,SW480和HCT116细胞迁移能力减弱。与对照组相比,沉默OIP5-AS1后SW480和HCT116细胞中E-cadherin蛋白表达增加,N-cadherin和Vimentin蛋白表达减少。结论OIP5-AS1可能通过诱导结直肠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和迁移,促进结直肠癌的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OIP5-AS1 上皮-间质转化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辅助腹腔镜、腹腔镜辅助和开腹结直肠癌手术近期疗效的比较 被引量:62
8
作者 王国森 周建平 +1 位作者 盛伟伟 董明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6-130,135,共6页
目的比较手辅助腹腔镜手术(HALS)和腹腔镜辅助手术(LAS)以及开腹手术(OS)在结直肠癌中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5年12月我科由同一组医师采用3种术式完成治疗的74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3组患者的术后近期... 目的比较手辅助腹腔镜手术(HALS)和腹腔镜辅助手术(LAS)以及开腹手术(OS)在结直肠癌中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5年12月我科由同一组医师采用3种术式完成治疗的74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3组患者的术后近期临床疗效,包括术中指标、术后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肿瘤根治性和住院费用。结果最终纳入HALS组24例患者,LAS组和OS组各25例患者,3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肿瘤基线具有可比性。对比结果显示,OS组、HALS组和LAS组的手术时间依次增加,切口长度依次缩短(P<0.05);HALS组的戳卡数少于LAS组(P<0.05),2组的中转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术后恢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肿瘤根治性方面,3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住院费用方面,HALS组和LAS组的总费用和手术费高于OS组(P<0.05),而HALS组和LAS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于材料费,OS组、HALS组和LAS组依次增加(P<0.05);其他费用明细3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3种术式各具优势,既相互独立又能互相补充,临床医师可根据个人掌握程度和患者情况选择合理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辅助腹腔手术 腹腔镜辅助手术 开腹手术 结直肠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对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临床诊断价值:26例病例报告 被引量:18
9
作者 李阔 盛伟伟 +3 位作者 周建平 李昱骥 孔凡民 董明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75-378,共4页
分析手术治疗的26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的CT特征,并与病理对照。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异性,通过影像学分析结合病史,可以做出正确的术前诊断。
关键词 胰腺肿瘤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 CT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证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后继发癫痫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09
10
作者 孙叶飞 詹娇阳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77-379,共3页
探究循证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后继发癫痫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循证护理干预能够提高脑梗死后继发癫痫患者治疗依从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循证护理 脑梗死 治疗依从性 癫痫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康复护理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的应用 被引量:72
11
作者 孙叶飞 张敬浩 周禹晗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48-851,共4页
选取2015年9月至2018年4月我院接受腹腔镜结直肠手术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44)和观察组(n=44),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快速康复护理。对2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术后并... 选取2015年9月至2018年4月我院接受腹腔镜结直肠手术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44)和观察组(n=44),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快速康复护理。对2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术后并发症和恢复情况、护理工作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显示,2组患者护理前SAS评分以及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护理后观察组SAS评分以及SD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并发症较少、恢复较好,护理工作满意度较高(P<0.05)。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实施快速康复护理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负性心理,减少并发症发生,加快患者恢复进程,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康复护理 腹腔镜 结直肠癌根治术 围术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证护理模式在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根治术围术期中的应用 被引量:68
12
作者 孙叶飞 张敬浩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936-938,共3页
目的分析循证护理模式在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根治术围术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实验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全套护理模式,实验组使用循证护理模式护理,分析2组患者在围术期的焦... 目的分析循证护理模式在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根治术围术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实验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全套护理模式,实验组使用循证护理模式护理,分析2组患者在围术期的焦虑、抑郁、生存质量、并发症情况以及对于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和生存质量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焦虑、抑郁得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结直肠癌患者围术期中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患者并发症少,对护理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护理 结直肠癌 围手术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肠癌患者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疗效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钟邦华 李昱骥 孔凡民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39-741,745,共4页
目的探讨直肠癌患者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90例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患者知情同意基础上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实验组实施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 目的探讨直肠癌患者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90例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患者知情同意基础上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实验组实施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比较2组患者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术中出血量、术后经肛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远远低于对照组(P<0.05)。应激指标水平显示,手术前2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3 d均增加,但实验组明显低于同时间对照组(P<0.05);术后7 d实验组与术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对照组与术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可以降低直肠癌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弱患者的应激反应,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直肠癌 应激反应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8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被引量:26
14
作者 孙叶飞 李华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7-89,共3页
38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在熟练地外科操作技术基础上,采取围手术期处理及制定规范化的围手术期护理等措施,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8.4%,疗效满意。认为在术前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针对性地开展术前宣教,正确的营养支持治疗,清洁肠道等术... 38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在熟练地外科操作技术基础上,采取围手术期处理及制定规范化的围手术期护理等措施,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8.4%,疗效满意。认为在术前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针对性地开展术前宣教,正确的营养支持治疗,清洁肠道等术前准备;在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引流情况,加强营养支持,做好胰瘘、胆瘘、出血等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可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并发症 围手术期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限型恶性腹膜间皮瘤的临床分析(附68例报告) 被引量:3
15
作者 宋禾 董明 +3 位作者 曲必成 周建平 孔凡民 李新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82-684,共3页
目的总结局限型恶性腹膜间皮瘤(LMPM)的诊治经验。方法检索并筛选出2014年10月以前国内正式发表的LMPM的临床研究文献38篇,获得病例65例,合并同期我院收治的3例,共计6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68例患者中,男性30例,女... 目的总结局限型恶性腹膜间皮瘤(LMPM)的诊治经验。方法检索并筛选出2014年10月以前国内正式发表的LMPM的临床研究文献38篇,获得病例65例,合并同期我院收治的3例,共计6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68例患者中,男性30例,女性38例,男女比例为1∶1.27,平均年龄为57.6岁。主要临床表现为上腹部疼痛或腹胀不适(76.9%)和上腹肿块(58.5%)。有石棉接触史患者占41.7%。48例(92.3%)患者行CT检查,其中腹腔积液16例,肝脏转移11例。术后病理所见肿瘤类型以上皮型多见(76.7%),肿瘤平均直径为12.2 cm。治疗方式以细胞减瘤手术加腹腔热灌注化疗为主。结论LMPM是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好发生于老年人,男女比例接近。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不典型,联合实验室检查方法有助于提示本病,诊断依靠病理学检查,开展细胞减瘤术加腹腔热灌注化疗可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限型恶性腹膜间皮瘤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ascin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鑫 徐岩 +2 位作者 谭继超 孙丁 徐惠绵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38-741,757,共5页
目的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Fascin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外科2007年1月至10月乳腺癌患者110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Fascin的表达情况,并且通过kaplan-meier曲线... 目的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Fascin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外科2007年1月至10月乳腺癌患者110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Fascin的表达情况,并且通过kaplan-meier曲线及cox模型分析Fascin的表达在乳腺癌预后中的意义。结果乳腺癌组织中Fascin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TNM分期及HER2表达情况无相关性(P>0.05)。而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及ER(-)、PR(-)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Fascin阳性的乳腺癌患者无瘤生存时间短于Fascin阴性患者,是影响乳腺癌患者无瘤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与乳腺癌患者的总生存时间无明显关系。结论 Fascin在乳腺癌中高表达与不良预后相关,是影响乳腺癌患者无瘤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SCIN 乳腺癌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珀酸对EAE小鼠IL-12、IL-2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孙叶飞 张旭 +2 位作者 曲慧玲 李恩东 赵传胜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903-906,共4页
目的探讨甘珀酸(CBX)对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IL-12、IL-23表达的影响。方法-制作小鼠EAE模型,然后将CBX(20mg/kg)或生理盐水隔日1次静脉注射,比较各组行为学变化。小胶质细胞与树突细胞与阶梯浓度的CBX共培养后,用RT-PCR检... 目的探讨甘珀酸(CBX)对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IL-12、IL-23表达的影响。方法-制作小鼠EAE模型,然后将CBX(20mg/kg)或生理盐水隔日1次静脉注射,比较各组行为学变化。小胶质细胞与树突细胞与阶梯浓度的CBX共培养后,用RT-PCR检测IL-12和IL-23-mRNA的表达。用ELISA检测IL-12与IL-23水平。结果 CBX组和EAE组比较,行为学表现有所好转(P<0.05)。体外实验证实与LPS组比较,CBX组小胶质细胞及树突细胞IL-23-p19的表达降低(P<0.05),同时CBX处理后能够抑制小胶质细胞IL-23水平(P<0.05)。结论 CBX可通过抑制小胶质细胞或树突细胞IL-23的表达改善多发性硬化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珀酸 多发性硬化 IL-12 IL-2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腹股沟嵌顿疝修补术全程护理干预效果 被引量:42
18
作者 孙叶飞 陈晓晨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4-87,共4页
选取我院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腹腔镜下腹股沟嵌顿疝修补术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55例)、对照组(5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全程护理干预模式。比较2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 选取我院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腹腔镜下腹股沟嵌顿疝修补术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55例)、对照组(5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全程护理干预模式。比较2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强度评分(VAS评分)、并发症以及心理焦虑、抑郁评分情况。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远远低于对照组(均P<0.05)。且术后1 d、8 d实验组VA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P<0.05);而术后30 d VAS评分2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入院当日比较,在麻醉前,术后1 d、8 d 2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都明显降低,而且实验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均P<0.05);而术后15 d焦虑、抑郁评分2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3.64%)较对照组(18.18%)明显降低(P<0.05)。全程护理干预可以使腹腔镜下腹股沟嵌顿疝修补术患者减少住院时间,减轻疼痛,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的不良情绪,有利于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程护理干预 腹腔镜 腹股沟嵌顿疝修补术 护理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哲 许元鸿 +1 位作者 于国志 郭克建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87-788,共2页
目的总结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0年6月至2008年2月收治的18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肿瘤位于胰头部4例,胰颈部2例,胰体尾部12例。无特异性临床表现。B超发现胰腺低回声实性或... 目的总结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0年6月至2008年2月收治的18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肿瘤位于胰头部4例,胰颈部2例,胰体尾部12例。无特异性临床表现。B超发现胰腺低回声实性或囊实性占位。CT检查发现胰腺低密度占位病变,增强扫描肿瘤周边出现明显不规则强化。血清肿瘤标记物均为阴性。3例行保留脾的胰体尾切除术,6例行胰腺肿瘤摘除术,9例行胰体尾及脾切除术。对18例患者进行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1.2个月,均未发现肿瘤复发转移。结论对年轻女性出现的胰腺巨大肿瘤应高度怀疑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积极的手术治疗能获得良好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GCG促进AOM/DSS诱导小鼠结直肠腺瘤生成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刚 周建平 +1 位作者 李新 董明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55-259,共5页
目的研究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氧化偶氮甲烷(AOM)/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小鼠结直肠腺瘤的影响。方法将30只雌性幼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OM/DSS组和AOM/DSS+EGCG组,每组10只。饲养过程中每周观察各组小鼠体质量、精神状态以... 目的研究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氧化偶氮甲烷(AOM)/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小鼠结直肠腺瘤的影响。方法将30只雌性幼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OM/DSS组和AOM/DSS+EGCG组,每组10只。饲养过程中每周观察各组小鼠体质量、精神状态以及排便情况,13周后处死小鼠,观察每组小鼠结直肠腺瘤发生率和肿瘤数量。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小鼠结直肠肿瘤组织中CD31及CD68的表达情况。结果对照组小鼠无结直肠腺瘤发生,AOM/DSS组和AOM/DSS+EGCG组各有4只小鼠出现结直肠腺瘤,癌变率分别为50.00%(5/10)和66.67%(6/9)(P> 0.05)。在成瘤小鼠肿瘤数量上,AOM/DSS+EGCG组(8.25±2.06)高于AOM/DSS组(3.75±1.71)(P <0.05)。AOM/DSS+EGCG组小鼠结直肠腺瘤组织中CD31和CD68的表达较AOM/DSS组高(P <0.05)。结论 EGCG可能是结直肠非典型增生和结直肠腺瘤发生发展的一个促进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结直肠腺瘤 CD31 CD6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