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蒜素协同抗癌药对肿瘤细胞杀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40
1
作者 哈敏文 董明 +1 位作者 王兰 袁媛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93-196,共4页
目的:探讨大蒜素对人胃癌细胞系MGC-803和SGC-7901细胞周期的影响及其与周期特异性药物联合使用,增强抗癌药物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苔盼蓝拒染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以观察大蒜素对胃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及瑞士-姬姆... 目的:探讨大蒜素对人胃癌细胞系MGC-803和SGC-7901细胞周期的影响及其与周期特异性药物联合使用,增强抗癌药物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苔盼蓝拒染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以观察大蒜素对胃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及瑞士-姬姆萨染色光镜观察检测细胞周期的改变;3μg/ml大蒜素与周期特异性抗癌药物博莱霉素A5和长春新碱联合使用,观察药物细胞毒活性的改变。结果:大蒜素可抑制MGC-803细胞生长,24hIC50为6.4μg/ml,也可抑制SGC-7901细胞的生长,24hIC50为7.3μg/ml;以3μg/ml、6μg/ml、9μg/ml终浓度大蒜素分别作用两种胃癌细胞系24h后,与对照组比较,G0/G1细胞周期百分率明显减少,而G2/M期明显增加(P<0.01);6μg/ml大蒜素作用培养细胞24h后,与对照组比较细胞分裂指数明显增加。提示两种细胞系经大蒜素处理后,细胞周期阻滞于M期;大蒜素与两种抗癌药物联合使用,作用于MGC-803细胞,BLMA5和VCR的24hIC50值分别由单独应用的1.210μg/ml和0.125μg/ml下降到0.370μg/ml和0.031μg/ml,作用于SGC-7901细胞,BLMA5和VCR的24hIC50值分别由单独应用的1.760μg/ml和0.287μg/ml下降到0.680μg/ml和0.074μg/ml,显示低剂量大蒜素增强了抗癌药物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结论:大蒜素可使MGC-803及SGC-7901两种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素 胃癌细胞株 细胞周期 抗癌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IK细胞的制作及对不同肿瘤细胞株体外抗肿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4
2
作者 隋承光 孟凡东 +5 位作者 王晓华 王扬 蒋涛 戚新 王晓颖 姜又红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10-211,共2页
目的:制备细胞因子激活杀伤(CIK)细胞并观察其生物学特性及对不同肿瘤细胞株的杀伤作用。方法: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用无血清培养基经干扰素γ(IFNγ),CD3McAb,白介素2(IL2),白介素1α(IL1α)诱导,制作CIK细胞,以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 目的:制备细胞因子激活杀伤(CIK)细胞并观察其生物学特性及对不同肿瘤细胞株的杀伤作用。方法: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用无血清培养基经干扰素γ(IFNγ),CD3McAb,白介素2(IL2),白介素1α(IL1α)诱导,制作CIK细胞,以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作为对照,流式细胞仪检测CIK细胞的免疫表型,MTT法检测其对不同肿瘤细胞株的杀瘤活性。结果:CIK细胞与LAK细胞相比增殖速度快、最终增殖倍数高。CIK细胞主要由CD3和CD56双阳性细胞构成。CIK细胞对多种肿瘤细胞具有较强的杀伤活性。结论:CI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抗肿瘤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激活杀伤细胞 肿瘤 过继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蛇毒神经生长因子抗肿瘤体外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孙晋民 张蕾 +4 位作者 姜丽 郑华川 王维琴 辛彦 郝文学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08-410,共3页
目的 :探讨蛇毒神经生长因子 (NGF)对人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噻唑蓝 (MTT)法、台盼蓝拒染法和集落形成作为观察指标 ,以NGF 5 ,10 ,15 ,2 0 μg /ml处理 4种人肿瘤细胞 (人白血病细胞株K 5 6 2、人胰癌细胞株JF 30 5 ,人... 目的 :探讨蛇毒神经生长因子 (NGF)对人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噻唑蓝 (MTT)法、台盼蓝拒染法和集落形成作为观察指标 ,以NGF 5 ,10 ,15 ,2 0 μg /ml处理 4种人肿瘤细胞 (人白血病细胞株K 5 6 2、人胰癌细胞株JF 30 5 ,人肺癌细胞株AGZY 83a和人胃癌细胞株MG 80 3) ,选用不同作用时间 ,分别观察NGF对上述细胞的影响。阿霉素 (Adr)为阳性对照药。结果 :NGF对 4种人肿瘤细胞均有细胞毒性作用 ,K 5 6 2和JF 30 5比后两者显示出更好的量效关系 (P均 <0 .0 5 )。NGF处理 2 4 ,4 8和 96h后K 5 6 2和JF 30 5细胞的生长均受到抑制 (P <0 .0 5 ,P <0 .0 1)。并有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处理JF 30 5细胞 2 4 ,4 8和 96h ,NGF的半抑制浓度 (IC50 ) ,时间 效应关系亦明显 ;NGF对K 5 6 2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以 4 8h为显著。NGF还可显著抑制JF 30 5细胞的集落形成 ,并有明显的量效关系 (P <0 .0 1) ,其IC50 为 12 .86 μg/ml。 结论 :NGF对 4种人肿瘤细胞均具有细胞毒性和生长抑制作用 ,对K 5 6 2、JF 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毒神经生长因子 肿瘤细胞系 抗肿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蒜素与细胞周期特异性化疗药联合应用抗肿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马锐 何红梅 袁媛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9期1129-1132,共4页
目的:探讨大蒜素对人胃癌细胞株BGC-823、SGC7901生长的影响及其与细胞周期特异性化疗药联合应用抗肿瘤作用。方法: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抑制率并测定药物半数抑制率(IC50);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改变,大蒜素与NVB、5-FU、MMC、PDD四种... 目的:探讨大蒜素对人胃癌细胞株BGC-823、SGC7901生长的影响及其与细胞周期特异性化疗药联合应用抗肿瘤作用。方法: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抑制率并测定药物半数抑制率(IC50);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改变,大蒜素与NVB、5-FU、MMC、PDD四种化疗药联合应用,观察细胞毒活性的改变。结果:大蒜素对BGC-823和SGC-7901两种细胞的生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72hIC50分别为:30μg/ml和20μg/ml。以72hIC50浓度大蒜素分别作用于两种胃癌细胞株24h、48h后,流式细胞仪检测与对照组比G0/G1期细胞减少,G2/M期细胞明显增加,提示两种胃癌细胞株经大蒜素处理后,细胞周期阻滞于G2/M期。大蒜素与四种化疗药联合应用,结果发现作用于BGC-823细胞,NVB72h的IC50值由原来单独应用时的9.0μg/ml降至2.25μg/ml。作用于SGC-7901细胞,NVB72h的IC50值由原来单独应用时的43.0μg/ml降至12.5μg/ml,显示大蒜素与作用于G2/M期的细胞周期特异性化疗药NVB联合应用时可增强其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结论:大蒜素可使BGC-823和SGC-7901两种细胞的增殖受到抑制,细胞周期被阻滞在G2/M期。大蒜素与G2/M期特异性化疗药联合应用,可能具有协同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素 人胃癌细胞株 化疗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K细胞杀瘤活性与肿瘤细胞表面MICA/B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新利 李卿 +4 位作者 蒋涛 王扬 付立叶 高婷 姜又红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95-97,共3页
目的探讨自然杀伤NK细胞杀瘤活性与肿瘤细胞表面MICA/B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人红白血病细胞K562、乳腺癌细胞Bcap37、肾癌细胞769P及肺癌细胞A549表面MICA/B的表达,RosetteSep誖改进法分离人外周血NK细胞,MTT法检测不... 目的探讨自然杀伤NK细胞杀瘤活性与肿瘤细胞表面MICA/B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人红白血病细胞K562、乳腺癌细胞Bcap37、肾癌细胞769P及肺癌细胞A549表面MICA/B的表达,RosetteSep誖改进法分离人外周血NK细胞,MTT法检测不同效靶比时NK细胞对几种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K562、Bcap37、769P及A549细胞表面MICA/B的表达阳性率分别是(60.35±0.50)%、(90.72±0.64)%、(55.59±0.55)%、(3.84±0.10)%;RosetteSep誖改进法分选出的NK细胞纯度为(96.52±2.42)%,在同一效靶比时,NK细胞对K562、Bcap37及769P的杀伤活性较强,与A549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K562与Bcap37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效靶比为5∶1、10∶1、20∶1时,NK细胞的杀伤活性与4种肿瘤细胞表面MICA/B表达均呈正相关关系(P<0.01),随着效靶比增加,相关性增强。结论NK细胞的杀伤敏感性与肿瘤细胞表面MICA/B的表达水平相关,肿瘤细胞表面MICA/B的表达水平影响NK细胞的杀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杀伤细胞 肿瘤细胞 MICA/B 细胞毒性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GAP:构建肿瘤研究领域的生物信息技术平台
6
作者 张晔 袁媛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3期235-239,共5页
美国癌症研究所在1996年发起了癌肿基因组解剖计划(CGAP),其目的在于创建一系列工具以获知与肿瘤相关的基因、蛋白质及其它生物标记物。近年来,生物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其计划的实施提供了丰富的生物信息资源。常用的生物信息技术有:表达... 美国癌症研究所在1996年发起了癌肿基因组解剖计划(CGAP),其目的在于创建一系列工具以获知与肿瘤相关的基因、蛋白质及其它生物标记物。近年来,生物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其计划的实施提供了丰富的生物信息资源。常用的生物信息技术有:表达序列标签(EST)、Un igene、基因表达系列分析(SAGE)和数字化差异表达(DDD),四种方法各有其优势,共同成为生物信息技术的组成部分。本文综述了上述生物信息技术在CGAP中的应用,并预测了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信息技术 肿瘤 癌肿基因组解剖计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TC-IC致敏的树突状细胞诱导T淋巴细胞抗肿瘤效应的研究
7
作者 孙海燕 刘晓辉 +3 位作者 杨明花 马楠 刘云鹏 姜又红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09-412,426,共5页
目的探讨凋亡的肾癌细胞与G250单克隆抗体(mAb)形成的复合物(ATC-IC)致敏树突状细胞(DC)后,DC对T淋巴细胞的激活、增殖作用及对肾透明细胞癌细胞的抑癌效应。方法制备凋亡的肾癌细胞与G250 mAb形成的复合物ATC-IC;分离健康供血者外周血... 目的探讨凋亡的肾癌细胞与G250单克隆抗体(mAb)形成的复合物(ATC-IC)致敏树突状细胞(DC)后,DC对T淋巴细胞的激活、增殖作用及对肾透明细胞癌细胞的抑癌效应。方法制备凋亡的肾癌细胞与G250 mAb形成的复合物ATC-IC;分离健康供血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及T淋巴细胞,联合应用粒—巨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及白细胞介素从单个核细胞中培养出DC,以制备的ATC-IC刺激DC为实验组,以凋亡的肾癌细胞刺激DC和未经任何因素刺激的DC为对照组,检测各组DC对T淋巴细胞的细胞增殖动力学的影响,并用CCK-8测定诱导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对肾癌细胞株786-0和肺癌细胞株A549的杀伤活性。结果 ATC-IC致敏的DC诱导T淋巴细胞强烈的增殖反应,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增殖后的T淋巴细胞对786-0的杀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2组对A549细胞均无明显杀伤活性。结论经ATC-IC致敏的DC能诱导T淋巴细胞增殖,在体外可有效的诱导特异性抗肾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ATC-IC T淋巴细胞 细胞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蒜素诱导人胃癌SGC-7901细胞M期阻滞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陈铁军 哈敏文 +3 位作者 孙丽萍 宫月华 柳云恩 袁媛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86-688,共3页
目的:探讨大蒜素诱导人胃癌SGC-7901细胞M期阻滞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MTT比色法检测人胃癌细胞系SGC-7901细胞的增殖抑制率;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等技术,比较药物处理前后M期细胞占总细胞数百分比的变化,观察细胞微... 目的:探讨大蒜素诱导人胃癌SGC-7901细胞M期阻滞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MTT比色法检测人胃癌细胞系SGC-7901细胞的增殖抑制率;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等技术,比较药物处理前后M期细胞占总细胞数百分比的变化,观察细胞微管结构及细胞周期蛋白B1(cyclin B1)在胞内分布的变化,并做荧光定量分析cyclin B1在用药前后量的改变。结果:大蒜素抑制SGC-7901细胞的24h IC50为7.2μg/ml,72h IC50为20μg/ml;经大蒜素处理后,M期细胞占总细胞数的30.6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69%(P<0.05)。经大蒜素处理后细胞变小变圆,微管结构消失,胞质模糊;而对照组细胞形态正常,微管结构清晰完整。经大蒜素处理后,胞质中cyclin B1表达升高,并向核内聚集,cyclin B1荧光定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大蒜素可以促进微管解聚,可以提高促成熟因子(MPF)的重要成份cyclin B1在细胞内的表达并促进其向核内转移,使细胞周期阻滞于M期。大蒜素可以作为一种新的作用于M期的抗肿瘤药物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素 胃肿瘤 细胞周期 细胞周期蛋白B1 微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人和肿瘤患者CIK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及抗肿瘤作用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梁红 王晓华 +3 位作者 隋承光 孟凡东 傅立业 姜又红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06-708,共3页
目的:探讨正常人和肿瘤患者CIK细胞体外增殖能力及抗肿瘤作用的差异。方法:分离正常人和肿瘤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加入细胞因子(CK),体外诱导CIK细胞,用细胞计数板法观察CIK细胞增殖能力及随时间变化的趋势,用MTT法检测其对不... 目的:探讨正常人和肿瘤患者CIK细胞体外增殖能力及抗肿瘤作用的差异。方法:分离正常人和肿瘤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加入细胞因子(CK),体外诱导CIK细胞,用细胞计数板法观察CIK细胞增殖能力及随时间变化的趋势,用MTT法检测其对不同肿瘤细胞株的杀伤活性。结果:与正常人CIK细胞相比,肿瘤患者CIK细胞的增殖速度较慢,其最大增殖倍数低(P<0.01);CIK细胞的增殖速度与年龄有关,即低年龄段的CIK细胞增殖能力强;正常人的CIK细胞对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肺巨细胞癌细胞株(BE-1)和前列腺癌细胞株(PC-3)的杀伤活性明显高于肿瘤患者的CIK细胞(P<0.01);不同年龄段肿瘤患者的CIK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IK细胞的体外增殖力及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与年龄有关,正常人CIK细胞的体外增殖力及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高于肿瘤患者的CIK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K细胞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细胞因子 体外增殖 抗肿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北方人群谷胱甘肽转硫酶P1基因多态性及其与胃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晔 孙丽萍 +5 位作者 陈威 白雪蕾 刘谨 王旭光 刘云鹏 袁媛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93-300,共8页
为了分析中国北方人群谷胱甘肽转硫酶P1基因(glutathione-S-transferase P1,GSTP1)多态性分布,同时探讨GSTP1基因多态性及其与幽门螺杆菌(H.pylori)既往感染联合作用对胃癌发病风险的影响,采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 为了分析中国北方人群谷胱甘肽转硫酶P1基因(glutathione-S-transferase P1,GSTP1)多态性分布,同时探讨GSTP1基因多态性及其与幽门螺杆菌(H.pylori)既往感染联合作用对胃癌发病风险的影响,采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1,612例外周血DNA GSTP1的多态性;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H.pylori IgG。结果显示,(1)中国北方人群GSTP1基因Val等位基因分布频率为22%,胃癌高、低发区GSTP1 Val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有显著性差异(0.23/0.20);(2)以Ile/Ile基因型为参照组与其他两种基因型比较进行胃癌的风险分析,结果显示携带Val/Val基因型的个体患胃癌的危险性最大,其OR为5.588(3.256~9.591);携带Val等位基因的个体患胃癌危险性是非携带Val等位基因个体的1.587倍;(3)以H.pylori IgG(-)并携带GSTP1基因纯合野生型(Ile/Ile)的个体为参照,H.pylori IgG(+)并携带纯合多态基因型(Val/Val)的个体患胃癌的风险最高,OR为17.571(6.207~49.742)。说明GSTP1 Val等位基因的分布存在人群及地区差异。携带GSTP1 Val等位基因的个体胃癌发病风险增高。GSTP1 Val等位基因纯合型与H.pylori感染对于胃癌的发生具有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胱甘肽转硫酶 基因多态性 胃癌 幽门螺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胃肠道癌肝脏和卵巢及子宫颈转移的器官特异性分子病理学机制比较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杨琳 陈颖 +4 位作者 李锦毅 吴东瑛 王艳萍 张素敏 辛彦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29-233,共5页
对比研究人胃肠道癌倾向于肝脏和卵巢及子宫颈转移的生物学行为特征,探讨其器官特异性转移的分子机理。方法:分别对12例人胃肠道癌肝转移和23例卵巢及子宫颈转移癌进行粘蛋白分泌功能检测,雌/孕激素受体(ER/PgR)和层粘蛋白(LN)及基膜型... 对比研究人胃肠道癌倾向于肝脏和卵巢及子宫颈转移的生物学行为特征,探讨其器官特异性转移的分子机理。方法:分别对12例人胃肠道癌肝转移和23例卵巢及子宫颈转移癌进行粘蛋白分泌功能检测,雌/孕激素受体(ER/PgR)和层粘蛋白(LN)及基膜型纤维粘连蛋白(FN)的免疫组化检测。另对其中26例胃癌及其肝脏、卵巢转移灶进行细胞功能分化分型及转移相关粘附分子(CD44v6)、突变型p53(mp53)蛋白免疫组化检测和DNA倍体分析。结果:胃肠道癌肝转移灶90.0%癌细胞无粘液分泌功能,其LN和基膜型FN阳性率均较相应原发灶降低,且分布极性消失或倒置。胃肠道癌卵巢及子宫颈转移病例全部癌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粘液分泌功能分化,其ER和PgR阳性率显著高于相应原发灶。胃癌肝转移癌细胞以异倍体为主(75.0%),75.0%病例呈吸收功能分化,癌细胞LN、mp53、CD44v6均高于卵巢转移病例;胃癌卵巢转移癌细胞以二倍体为主,85.7%病例呈吸收-粘液分泌功能双向分化,雌激素依赖性显著强于肝转移癌(P<0.05)。结论:人胃肠道癌向肝脏、卵巢及子宫颈转移具有不同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推测“LN-LN受体”连接纽带可能是人胃肠道癌肝脏转移的分子机制之一;“雌激素-雌激素受体”亲和纽带伴粘液分泌功能分化则可能在人胃肠道癌的卵巢及子宫颈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肿瘤 肿瘤转移 肝脏 卵巢 子宫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蝥素抑制人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的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晓华 马萍 +2 位作者 尹元琴 张卫东 姜又红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01-202,共2页
目的:研究斑蝥素(CTD)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和机制。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CTD对Hela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分析Hela细胞周期及CTD对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CTD对Hela细胞24、48和72h的IC50值分别为3.2... 目的:研究斑蝥素(CTD)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和机制。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CTD对Hela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分析Hela细胞周期及CTD对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CTD对Hela细胞24、48和72h的IC50值分别为3.2、2.5和1.4μg/ml。CTD浓度为3.2μg/ml时,细胞周期滞留在G2期。结论:CTD对Hela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显示细胞周期出现明显的G2/M期阻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螯素 抑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221与宫颈鳞状细胞癌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的统计学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蒋涛 李妍 +1 位作者 孟凡东 隋承光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68-570,共3页
目的运用统计学方法探讨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血清中miR-221联合CEA、CD109及SCCA检测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UALCAN数据库获取miR-221和CD109在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采集患者外周血,提取血清,实... 目的运用统计学方法探讨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血清中miR-221联合CEA、CD109及SCCA检测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UALCAN数据库获取miR-221和CD109在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采集患者外周血,提取血清,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血清中miR-221和CD109的表达;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中CEA和SCCA的表达水平;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miR-221、CEA、CD109及SCCA的诊断价值;Pearson相关性分析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单项检测及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果miR-221、CEA、CD109及SCCA在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中均呈高表达状态(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miR-221、CEA、CD109及SCCA均对宫颈鳞状细胞癌具有诊断价值(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各指标之间均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1);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均高于各项指标的单项检测结果,准确度高于miR-221和CD109的单独检测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CEA和SCCA检测能够更有效提高宫颈鳞状细胞癌的早期检出率,在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鳞状细胞癌 微小RNA-221 白细胞分化抗原109 鳞状细胞癌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DNA转录表达与胃癌发生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韩琤波 李凡 +3 位作者 毛晓韵 张淑敏 吴东瑛 辛彦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1期1205-1209,共5页
目的:检测胃癌组织线粒体DNA的转录表达水平变化,探讨mtDNA转录表达变化与胃癌发生的关系。方法:应用RT-PCR法检测42例配对的胃癌和癌旁正常胃粘膜组织的线粒体编码基因COⅠ、ND4、ND5、cyt-b和ATP-6的转录表达差异,并以β-actin作为定... 目的:检测胃癌组织线粒体DNA的转录表达水平变化,探讨mtDNA转录表达变化与胃癌发生的关系。方法:应用RT-PCR法检测42例配对的胃癌和癌旁正常胃粘膜组织的线粒体编码基因COⅠ、ND4、ND5、cyt-b和ATP-6的转录表达差异,并以β-actin作为定量标准物,最后行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胃癌组织线粒体COⅠ和ND4的转录水平显著高于远癌正常胃粘膜组织,P<0.01;胃癌COⅠ和ND4的表达水平与胃癌的组织分化程度呈负相关;肠型胃癌ND4和COⅠ的表达高于弥漫型胃癌,P<0.05。结论:胃癌的发生需要线粒体提供的某些转录物和蛋白以维持其恶性表型所需要的能量和(或)其他物质,而且分化程度愈低愈需要这种活动以增强其恶性生物学表型和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线粒体基因组 线粒体转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odogen法^(125)I标记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刁尧 金雪瑛 +2 位作者 李亚明 赵恂 于成国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8-29,共2页
采用Iodogen(四氯二苯基苷脲 )法进行12 5 I标记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rhG CSF) ,标记物用SephadexG 2 5柱凝胶过滤法分离、纯化 ,用薄层层析法和三氯醋酸法鉴定标记物的放射化学纯度、游离碘率及碘标记率和标记物的稳定性。结果... 采用Iodogen(四氯二苯基苷脲 )法进行12 5 I标记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rhG CSF) ,标记物用SephadexG 2 5柱凝胶过滤法分离、纯化 ,用薄层层析法和三氯醋酸法鉴定标记物的放射化学纯度、游离碘率及碘标记率和标记物的稳定性。结果标记物的放化纯度为 97.8% ,碘标记率为 78.4% ,比活度为 86.3 4TBq/mmol。用Iodogen法12 5 I标记rhG CSF ,方法简便、标记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IODOGEN法 ^125Ⅰ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FHIT基因异常及与EB病毒感染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肖玉平 韩埩波 +3 位作者 毛晓韵 李锦毅 任常山 辛彦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48-450,共3页
目的:检测胃癌FHIT基因转录、Fhit蛋白表达以及EB病毒(EBV)的感染情况,探讨EBV感染对FHIT基因异常表达的影响及其与胃癌发生的关系.方法:应用巢式RT-PCR法检测30例胃癌组织和30例配对正常胃黏膜组织中FHIT基因的表达,并对异常转录本进... 目的:检测胃癌FHIT基因转录、Fhit蛋白表达以及EB病毒(EBV)的感染情况,探讨EBV感染对FHIT基因异常表达的影响及其与胃癌发生的关系.方法:应用巢式RT-PCR法检测30例胃癌组织和30例配对正常胃黏膜组织中FHIT基因的表达,并对异常转录本进行测序;Western杂交法检测10例胃癌Fhit蛋白的表达;PCR法检测50例胃癌(包括RT-PCR检测30例)EBV的感染情况.结果:正常胃黏膜组织中均检测到正常大小转录本,11例(36.7%)胃癌检测到异常转录本;测序结果1例异常转录本缺失FHIT外显子5~7,1例缺失FHIT外显子4~7;4例(40.0%)Fhit蛋白表达缺失或降低;5例(10.0%)EBV阳性,其中4例(80.0%)同时存在FHIT基因的异常转录本.结论:FHIT基因及其产物Fhit蛋白的缺失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EBV感染可能通过引起FHIT基因的异常导致胃黏膜上皮细胞癌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HIT基因 FHIT蛋白 EB病毒 胃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FHIT基因杂合性缺失及微卫星不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肖玉平 韩埩波 +3 位作者 李锦毅 徐蕾 任常山 辛彦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2-123,127,共3页
目的:检测胃癌FH IT基因的杂合性缺失(LOH)和微卫星不稳定性(MSI),探讨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从染色体3p14.2选取4个微卫星标记,PCR方法检测50例胃癌和远端正常胃黏膜组织FH IT基因的LOH和MSI。结果:胃癌组织中FH IT基因LOH... 目的:检测胃癌FH IT基因的杂合性缺失(LOH)和微卫星不稳定性(MSI),探讨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从染色体3p14.2选取4个微卫星标记,PCR方法检测50例胃癌和远端正常胃黏膜组织FH IT基因的LOH和MSI。结果:胃癌组织中FH IT基因LOH和MSI发生的平均频率分别为32.4%和26.4%。LOH和MSI与胃癌的Borm ann分型、组织学类型、Lauren分型均无显著相关。LOH阳性率胃癌穿透浆膜组显著高于未穿透浆膜组(P<0.05)。MSI阳性率无淋巴结转移组显著高于有淋巴结转移组(P<0.05)。结论:FH IT基因的MSI参与胃癌发生的早期阶段,LOH对胃癌的发展演变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HIT基因 杂舍性缺失 胃癌 微卫星不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T/MAGE-A3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体外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新莉 陈洋 马萍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493-496,共4页
目的构建钙网织蛋白/黑素瘤抗原基因-A3(CRT/MAGE-A3)双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并进行体外表达研究。方法从表达质粒pcDNA3/CRT中切取目的片段CRT,定向克隆至穿梭载体pShuttle-GFP-CMV。根据Genbank中提供的黑素瘤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引物... 目的构建钙网织蛋白/黑素瘤抗原基因-A3(CRT/MAGE-A3)双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并进行体外表达研究。方法从表达质粒pcDNA3/CRT中切取目的片段CRT,定向克隆至穿梭载体pShuttle-GFP-CMV。根据Genbank中提供的黑素瘤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引物,以人肺癌组织cDNA文库为模板采用RT-PCR技术扩增人黑素瘤抗原基因-A3基因片段,测序后将黑素瘤抗原基因-A3基因片段定向克隆至穿梭载体,进而将穿梭载体克隆至PacⅠ限制性内切酶线性化的腺病毒载体pAdxsi。结果目的片段CRT转入穿梭载体后,酶切鉴定pShuttle(-ΔGFP)-CRT正确。人肺癌组织经RT-PCR扩增出大小约950 bp的基因片段,测序证实为MAGE-A3 DNA后,克隆至穿梭载体pShuttle(-ΔGFP)-CRT构建穿梭载体pShuttle-CRT-MAGE-A3,酶切鉴定证实构建正确。酶切穿梭载体将双基因片段克隆至腺病毒载体pAdxsi得到Ad-CRT/MAGE-A3病毒载体,酶切鉴定证实构建成功。转染293LP细胞并用Western blot检测到其体外表达。结论成功构建CRT/MAGE-A3重组腺病毒载体并证实其能在体外有效表达CRT蛋白及MAGE-A3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网织蛋白 黑素瘤抗原基因-A3 腺病毒 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分泌的exosomes体外诱导特异性CTL抗肾癌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新利 李卿 +4 位作者 高婷 付立叶 王扬 蒋涛 姜又红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6,共3页
目的提取树突状细胞外来体(DC)分泌的外来体(exosomes),检测其体外刺激同源T细胞活化和诱导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CTL)抗肾癌769-P的免疫效应。方法从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诱导培养DC,流式细胞术检测DC的表型;通过超速离心法结... 目的提取树突状细胞外来体(DC)分泌的外来体(exosomes),检测其体外刺激同源T细胞活化和诱导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CTL)抗肾癌769-P的免疫效应。方法从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诱导培养DC,流式细胞术检测DC的表型;通过超速离心法结合超滤法制备DC分泌的exosomes,透射电镜观察exosomes的形态,MTT法检测DC分泌的exosomes诱导T细胞的增殖和特异性CTL对769-P的体外杀伤活性。结果超速离心法结合超滤法能从DC上清中分离exosomes,并且肿瘤抗原致敏DC分泌的exosomes能有效促进T细胞的增殖及特异性CTL抗769-P效应,T细胞增殖倍数达(1.68±0.22)%,CTL杀瘤活性为(38.23±2.16)%。结论抗原致敏DC分泌的exosomes能有效诱导激活具有较强杀瘤活性的肿瘤特异性CT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外来体 细胞毒性T细胞 肾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蛇毒神经生长因子抑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孙晋民 詹丽芬 +5 位作者 郑华川 辛彦 刘晓辉 张蕾 王玉萍 郝文学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08-209,共2页
目的 :探讨神经生长因子 (NGF)对小鼠荷腹水瘤H2 2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 :用不同剂量 (5 ,10 ,2 0 μg/kg)的NGF对荷腹水瘤H2 2小鼠进行治疗 ,观察其对小鼠腹水瘤H2 2的影响。利用放射免疫测定法 (RIA)测定荷瘤小鼠血浆内皮素 (ET)含量... 目的 :探讨神经生长因子 (NGF)对小鼠荷腹水瘤H2 2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 :用不同剂量 (5 ,10 ,2 0 μg/kg)的NGF对荷腹水瘤H2 2小鼠进行治疗 ,观察其对小鼠腹水瘤H2 2的影响。利用放射免疫测定法 (RIA)测定荷瘤小鼠血浆内皮素 (ET)含量。结果 :NGF大剂量组对小鼠腹水瘤H2 2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抑瘤率 4 6 .36 % )。荷腹水瘤H2 2小鼠E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大剂量组小鼠ET含量明显降低 (P<0 .0 5 )。结论 :NGF对小鼠腹水瘤H2 2细胞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可能与其降低荷瘤鼠ET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毒神经生长因子 小鼠 H22细胞 内皮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