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患者治疗及预后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8
1
作者 马瑞 曲秀娟 +3 位作者 刘云鹏 李智 刘静 滕月娥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43-447,共5页
目的分析骨转移患者骨痛发病特点、内科治疗效果及预后,并对镇痛药物用药合理性进行分析,以提高临床对骨转移疼痛的诊治水平。方法对123例伴有疼痛的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进行规范三阶梯止痛治疗及抗肿瘤治疗,并对其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 目的分析骨转移患者骨痛发病特点、内科治疗效果及预后,并对镇痛药物用药合理性进行分析,以提高临床对骨转移疼痛的诊治水平。方法对123例伴有疼痛的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进行规范三阶梯止痛治疗及抗肿瘤治疗,并对其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总疼痛缓解率85.4%,疼痛程度明显减轻(P<0.05)。各麻醉类药物DUI值均接近1,用药趋向合理。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中度疼痛者生存明显优于重度疼痛者(P=0.015);疼痛明显缓解者生存明显优于未明显缓解者(P=0.021);无内脏转移者生存优于伴有内脏转移者(P=0.000)。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疼痛程度、是否内脏转移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规范治疗可使多数骨转移疼痛患者症状改善,并在一定程度上延长生存时间。阿片类药物对中重度疼痛具有理想的止痛效果,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转移 疼痛 临床分析 生存期 用药合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CC个性化护理在恶性肿瘤化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41
2
作者 刘阳 陈光磊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47-949,共3页
回顾性分析我科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化疗的患者资料,其中个性化护理干预组196例,一般护理组102例,比较2组患者化疗过程中各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发现,与一般护理组比较,个性化护理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χ2=... 回顾性分析我科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化疗的患者资料,其中个性化护理干预组196例,一般护理组102例,比较2组患者化疗过程中各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发现,与一般护理组比较,个性化护理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χ2=32.443,P<0.01),满意度明显提高(χ2=4.368,P=0.037)。因此,认为PICC个性化护理可降低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静脉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提升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肿瘤 化疗 个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重原发性恶性肿瘤1例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37
3
作者 赵明芳 刘云鹏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25-325,共1页
随着肿瘤诊断和治疗的进展,重复癌在临床的发病率逐渐增加,本文通过对1例四重癌病人的诊治及文献的复习,探讨重复癌的临床特点和诊治要点。
关键词 重复癌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肿瘤晚期病人的疼痛状况调查及护理对策 被引量:15
4
作者 阎伟英 韩妮妮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29-429,共1页
参考Mc MILLAN疼痛估价表,对104例恶性肿瘤晚期病人的疼痛情况进行调查分析,采用线性视觉模拟评估尺(VAS)对疼痛强度进行评估。并提出了相应的疼痛护理措施。
关键词 肿瘤 疼痛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bl-b在T细胞免疫耐受和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2
5
作者 曲晶磊 曲秀娟 刘云鹏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43-346,共4页
Cbl-b(casitas B-cell lineage lymphoma-b)为一种高度保守的RING家族E3泛素连接酶,是调节T细胞信号的关键因子,对维持外周T细胞免疫耐受至关重要。Cbl-b表达受转录因子、共刺激分子CD28、CTLA4及自身泛素化的调控。Cbl-b通过泛素化激... Cbl-b(casitas B-cell lineage lymphoma-b)为一种高度保守的RING家族E3泛素连接酶,是调节T细胞信号的关键因子,对维持外周T细胞免疫耐受至关重要。Cbl-b表达受转录因子、共刺激分子CD28、CTLA4及自身泛素化的调控。Cbl-b通过泛素化激活的受体、受体相关酪氨酸激酶和下游信号分子而参与淋巴细胞信号的负性调控,进而精密调节抗原受体信号和免疫反应。另外,Cbl-b在调控T细胞TGF-β信号转导通路中起着重要作用。Cbl-b的缺失能增强抗肿瘤免疫反应,打破自身免疫耐受。因此,深入研究Cbl-b在T细胞免疫耐受和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作用可为肿瘤免疫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BL-B 肿瘤 T细胞 免疫耐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免疫治疗恶性肿瘤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12
6
作者 刘阳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84-186,共3页
探讨恶性肿瘤患者行树突状细胞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C-CIK细胞)免疫治疗的护理方法,以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DC-CIK细胞免疫治疗过程中,良好的心理护理及各种不良反应正确的护理,是确保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命... 探讨恶性肿瘤患者行树突状细胞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C-CIK细胞)免疫治疗的护理方法,以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DC-CIK细胞免疫治疗过程中,良好的心理护理及各种不良反应正确的护理,是确保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命质量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恶性肿瘤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肺癌脑转移诊治专家共识(2017年版) 被引量:164
7
作者 石远凯 孙燕 +47 位作者 于金明 丁翠敏 马智勇 王子平 王东 王征 王孟昭 王燕 卢铀 艾斌 冯继锋 刘云鹏 刘晓晴 刘基巍 伍钢 曲宝林 李学记 李恩孝 李薇 宋勇 陈公琰 陈正堂 陈骏 余萍 吴宁 吴密璐 肖文华 肖建平 张力 张阳 张沂平 张树才 宋霞 罗荣城 周彩存 周宗玫 赵琼 胡成平 胡毅 聂立功 郭其森 常建华 黄诚 韩宝惠 韩晓红 黎功 黄昱 史幼梧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3,共13页
一、概述原发性肺癌(以下简称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肺癌最常见的远处转移部位之一是脑部。肺癌脑转移患者预后差,自然平均生存时间仅1个月-2个月。放射治疗技术的进步和分子靶向治疗等新疗法的迅速发展,为晚期肺癌脑转移... 一、概述原发性肺癌(以下简称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肺癌最常见的远处转移部位之一是脑部。肺癌脑转移患者预后差,自然平均生存时间仅1个月-2个月。放射治疗技术的进步和分子靶向治疗等新疗法的迅速发展,为晚期肺癌脑转移提供了更多的治疗手段和更多的期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脑转移 原发性肺癌 平均生存时间 专家共识 转移部位 培美曲塞 手术减压 血清肿瘤标志物 颅内转移灶 吉非替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肿瘤生长速率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32
8
作者 孙翠翠 张斯萌 +2 位作者 温倜 曲秀娟 刘云鹏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673-677,共5页
目的分析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肿瘤生长速率(TGR)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纳入458例诊断时无法行根治性手术切除且经病理学证实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患者。回顾性收集相关临床病理参数,测量基线及第1次疗效评价时靶病... 目的分析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肿瘤生长速率(TGR)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纳入458例诊断时无法行根治性手术切除且经病理学证实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患者。回顾性收集相关临床病理参数,测量基线及第1次疗效评价时靶病灶最大直径总和,利用公式计算TGR,分析TGR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应用Kaplan-Meier法分析TGR与无进展生存期(PFS)及总生存期(OS)的关系。利用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明确TGR高低对预后的影响。结果高TGR多见于年龄≥60岁(P=0.038)、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野生型(P=0.013)、一线首选化疗(P=0.002)的患者。生存分析中,低TGR组中位PFS为8.7个月,高TGR组为4.2个月(P <0.001);低TGR组中位OS为24.6个月,高TGR组为16.4个月(P <0.001);低TGR组的中位PFS及OS明显优于高TGR组。结论 TGR在晚期NSCLC中与年龄、EGFR基因状态及一线治疗方案相关,且具有良好的预后预测价值,高TGR较低TGR人群生存期短,预后差。高TGR可作为影响PFS及OS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肿瘤生长速率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北地区人群饮用绿茶与结直肠癌发病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吴鑫 石晶 +4 位作者 李智 李贺明 曲秀娟 刘云鹏 张凌云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057-1062,共6页
目的探讨饮用绿茶与结直肠癌(CRC)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09年6月至2011年11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的新发CRC病例763例,及同期内经年龄、性别及居住地区1∶1匹配的体检人员763例。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 目的探讨饮用绿茶与结直肠癌(CRC)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09年6月至2011年11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的新发CRC病例763例,及同期内经年龄、性别及居住地区1∶1匹配的体检人员763例。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计算饮绿茶及相关变量与CRC发病风险的调整OR值及95%CI。结果饮绿茶可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a OR=0.40,95%CI:0.30~0.52)。饮茶杯数的增加、饮茶年限的延长、干茶叶消费量的增多均与CRC的发病风险降低有关(P <0.05)。饮茶>1杯/d者,CRC发病风险降低65%(a OR=0.35,95%CI:0.23~0.52);饮绿茶年限1~10年与干茶叶消费量500~1 000 g/年者,CRC发病风险分别降低61%(a OR=0.39,95%CI:0.28~0.55)和71%(a OR=0.29,95%CI:0.18~0.49)。发病部位和性别的亚组分析表明,饮绿茶可以降低近端结肠癌、远端结肠癌、直肠癌的发病风险,并降低男性、女性CRC的发病风险。结论饮绿茶是CRC发病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 结直肠癌 病例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癌细胞和G250单克隆抗体复合物致敏树突状细胞肿瘤疫苗的制备
10
作者 孙海燕 刘晓辉 +4 位作者 马楠 王扬 蒋涛 刘云鹏 姜又红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0-44,共5页
目的:以肾癌细胞和G250单克隆抗体(G250 monoclonal antibody,G250 mAb)复合物致敏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DC)制备肾癌DC疫苗,并检测其活化水平,为临床应用DC肿瘤疫苗提供依据。方法:制备凋亡的肾癌细胞与G250mAb形成的复合物(G250 ... 目的:以肾癌细胞和G250单克隆抗体(G250 monoclonal antibody,G250 mAb)复合物致敏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DC)制备肾癌DC疫苗,并检测其活化水平,为临床应用DC肿瘤疫苗提供依据。方法:制备凋亡的肾癌细胞与G250mAb形成的复合物(G250 mAb IgG-complexed apoptotic tumor cell,IC-ATC)。取健康人新鲜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以GM-CSF和IL-4诱导PBMC成未成熟的树突状细胞(immature dendritic cells,iDC),将iDC分别负载凋亡肿瘤细胞(apoptotic tumor cell,ATC)、IC-ATC、G250 mAb,并均以TNF-α诱导成熟树突状细胞(mature dendriticcells,mDC),将未负载的DC作为对照组。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mDC的免疫表型、ELISA试剂盒检测IL-12分泌水平,CCK-8法检测mDC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成功制备IC-ATC致敏的DC疫苗。相对于负载ATC、G250mAb和未负载的DC,负载IC-ATC的DC疫苗显著上调CD86、CD80、CD83、HLA-DR的表达[(42.04±3.42)%vs(28.34±1.16)%、(33.77±1.61)%、(26.52±2.14)%,P<0.05;(38.17±2.55)%vs(23.79±2.41)%、(31.94±3.29)%、(24.32±3.23)%,P<0.05;(79.39±1.44)%vs(69.06±2.01)%、(74.49±1.35)%、(66.71±3.83)%,P<0.05;(35.52±2.72)%vs(26.90±2.82)%、(29.45±1.58)%、(27.42±2.11)%,P<0.05]和IL-12分泌水平(25.04 vs 5.27、13.32、7.53,P<0.05),且能更有效地刺激淋巴细胞增殖(4.02 vs 1.73、1.22、1.41,P<0.01)。结论:IC-ATC可有效促进DC成熟和活化,IC-ATC致敏的DC疫苗诱导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显著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G250单克隆抗体 肾癌 肿瘤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TC-IC致敏的树突状细胞诱导T淋巴细胞抗肿瘤效应的研究
11
作者 孙海燕 刘晓辉 +3 位作者 杨明花 马楠 刘云鹏 姜又红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09-412,426,共5页
目的探讨凋亡的肾癌细胞与G250单克隆抗体(mAb)形成的复合物(ATC-IC)致敏树突状细胞(DC)后,DC对T淋巴细胞的激活、增殖作用及对肾透明细胞癌细胞的抑癌效应。方法制备凋亡的肾癌细胞与G250 mAb形成的复合物ATC-IC;分离健康供血者外周血... 目的探讨凋亡的肾癌细胞与G250单克隆抗体(mAb)形成的复合物(ATC-IC)致敏树突状细胞(DC)后,DC对T淋巴细胞的激活、增殖作用及对肾透明细胞癌细胞的抑癌效应。方法制备凋亡的肾癌细胞与G250 mAb形成的复合物ATC-IC;分离健康供血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及T淋巴细胞,联合应用粒—巨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及白细胞介素从单个核细胞中培养出DC,以制备的ATC-IC刺激DC为实验组,以凋亡的肾癌细胞刺激DC和未经任何因素刺激的DC为对照组,检测各组DC对T淋巴细胞的细胞增殖动力学的影响,并用CCK-8测定诱导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对肾癌细胞株786-0和肺癌细胞株A549的杀伤活性。结果 ATC-IC致敏的DC诱导T淋巴细胞强烈的增殖反应,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增殖后的T淋巴细胞对786-0的杀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2组对A549细胞均无明显杀伤活性。结论经ATC-IC致敏的DC能诱导T淋巴细胞增殖,在体外可有效的诱导特异性抗肾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ATC-IC T淋巴细胞 细胞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CT影像组学模型预测肺鳞状细胞癌肿瘤突变负荷
12
作者 管超 李梦玲 +5 位作者 蒋礼青 李思敏 张宇冲 张博 李智 赵明芳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81-485,491,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CT影像组学特征建立的模型对肿瘤突变负荷(TMB)状态的预测价值。方法从癌症影像数据库(TCIA)下载37例肺磷状细胞癌(简称鳞癌)患者资料,在首次CT图像中勾画感兴趣区,再用医学图像处理软件(3D Slicer)提取影像组学特征并筛选... 目的探讨基于CT影像组学特征建立的模型对肿瘤突变负荷(TMB)状态的预测价值。方法从癌症影像数据库(TCIA)下载37例肺磷状细胞癌(简称鳞癌)患者资料,在首次CT图像中勾画感兴趣区,再用医学图像处理软件(3D Slicer)提取影像组学特征并筛选出与TMB高度相关的特征,构建影像组学特征预测模型,进一步构建nomogram图,并评价其预测效能。结果通过LASSO回归共筛选出与TMB相关的9个影像学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进一步筛选出TMB预测模型的3个影像学特征。该模型曲线下面积(AUC)为0.882,提示模型的预测效能良好。结论基于CT影像组学特征建立的模型对肺鳞癌TMB状态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鳞状细胞癌 影像组学 肿瘤突变负荷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筛查:美国预防临床服务指南工作组推荐声明》现状与最新指南解读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李迎晨 赵明芳 吴瑛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83-1287,共5页
肺癌是全球范围内死亡率最高的癌症,早期筛查和早期治疗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以及提高总体生存率至关重要。10余年来,肺癌筛查指南不断根据最新证据进行更新。美国预防临床服务指南工作组(USPSTF)在2021年版肺癌筛查推荐... 肺癌是全球范围内死亡率最高的癌症,早期筛查和早期治疗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以及提高总体生存率至关重要。10余年来,肺癌筛查指南不断根据最新证据进行更新。美国预防临床服务指南工作组(USPSTF)在2021年版肺癌筛查推荐中全面更新了肺癌筛查的相关推荐意见,并通过一项系统性回顾和协作建模研究,全面评估了肺癌筛查益处和危害的平衡,并对使用低剂量计算机断层扫描(LDCT)进行肺癌筛查的测试性能进行了仔细考量,提供了关于肺癌筛查的开始和结束时间、最佳筛查时间间隔以及不同筛查策略的相对益处和风险的最新信息,更新了肺癌筛查的相关推荐意见。本文旨在对该推荐更新情况进行解读,结合国内外的肺癌流行病学、危险因素相关报道、现行指南或专家共识更新概要以及筛查现状,为我国肺癌筛查提供参考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筛查 低剂量计算机断层扫描 吸烟 指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肝癌患者系统治疗策略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伊婷 滕赞 +1 位作者 刘云鹏 曲秀娟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4-379,共6页
衰老是促进慢性肝病不同阶段发展的主要风险因素,与肝细胞癌的发生密切相关,老年和年轻肝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肿瘤微环境有显著区别。肝癌系统治疗领域发展日新月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靶向治疗极大改善了晚期肝癌患者的预后。... 衰老是促进慢性肝病不同阶段发展的主要风险因素,与肝细胞癌的发生密切相关,老年和年轻肝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肿瘤微环境有显著区别。肝癌系统治疗领域发展日新月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靶向治疗极大改善了晚期肝癌患者的预后。老年肝癌患者治疗决策的选择需要考虑年龄相关的独特问题,在决策前需进行充分沟通和必要评估。通过大型临床研究的年龄亚组分析,可以推测老年肝癌患者能够从免疫联合治疗中获益,不应将高龄作为治疗策略选择的限制因素。然而,将临床试验中获得的疗效和安全性数据外推到真实世界中的老年人群具有一定局限性,针对老年肝癌患者的最佳诊疗方案仍有待大规模前瞻性临床研究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患者/老年 系统治疗策略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RAF突变型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治疗进展
15
作者 张雨欣 郭玲伶 +1 位作者 刘心语 马瑞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18-1123,共6页
BRAF V600E突变是BRAF突变中最为主要的类型,赋予了结直肠癌(CRC)特定的临床病理学特征。随着对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分子生物学认识的不断深入,以分子为靶点的CRC精准治疗为mCRC的个体化治疗带来了显著的生存获益。基于近期的临床试验... BRAF V600E突变是BRAF突变中最为主要的类型,赋予了结直肠癌(CRC)特定的临床病理学特征。随着对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分子生物学认识的不断深入,以分子为靶点的CRC精准治疗为mCRC的个体化治疗带来了显著的生存获益。基于近期的临床试验结果,目前BRAF突变型mCRC患者的标准一线治疗采用细胞毒性化疗联合贝伐珠单抗,进展后推荐使用BRAF抑制剂和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单抗联合或不联合MEK抑制剂的两药或三药方案。同时还有诸多正在探索的针对BRAF突变型mCRC的治疗方案,涵盖了各种通路靶向治疗、细胞毒性化疗和(或)免疫检查点阻断等组合策略。本文对BRAF突变在mCRC中的病理特征、mCRC的最新治疗方案以及正在开展的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mCRC的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BRAF突变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检测胸水中CEA、CA125、CA153及CA199对肺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5
16
作者 吴广平 巴静 +2 位作者 王恩华 滕月娥 范霞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35-37,共3页
目的 探讨检测胸水中癌胚抗原 (CEA)、癌抗原 12 5 (CA12 5 )、癌抗原 15 3 (CA15 3 )及癌抗原 199(CA199)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化学发光法对 5 2例肺癌患者的胸水、血清及 5 0例非肺癌患者的胸水进行了免疫蛋白定量分... 目的 探讨检测胸水中癌胚抗原 (CEA)、癌抗原 12 5 (CA12 5 )、癌抗原 15 3 (CA15 3 )及癌抗原 199(CA199)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化学发光法对 5 2例肺癌患者的胸水、血清及 5 0例非肺癌患者的胸水进行了免疫蛋白定量分析。结果 肺癌组胸水内 4项标志物水平均明显高于非肺癌组水平 (P <0 .0 1或P <0 .0 5 ) ;肺癌组胸水中 4项标志物水平明显高于血清中水平 (P <0 .0 1或P <0 .0 5 ) ;CEA与CA199联合检测其敏感性和特异性高达 96.2 %和 96.0 %。结论 检测胸水中CEA、CA12 5、CA15 3及CA199对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测 胸水 CEA CA125 CA153 CA199 肺癌 诊断 癌胚抗原 癌抗原125 癌抗原15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蟾蜍灵在诱导HL-60细胞凋亡过程中对Bcl-2和PKC的影响 被引量:22
17
作者 田昕 王萍萍 +4 位作者 刘云鹏 侯科佐 金波 罗颖 曲秀娟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期67-71,共5页
为了研究蟾蜍灵在诱导HL-60细胞凋亡过程中对Bcl-2表达与裂解和磷酸化的作用,及对蛋白激酶C(PKC)活性与PKCs亚细胞定位的影响,分别采用台盼蓝拒染法检测细胞生存率,细胞染色法观察凋亡形态,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凋... 为了研究蟾蜍灵在诱导HL-60细胞凋亡过程中对Bcl-2表达与裂解和磷酸化的作用,及对蛋白激酶C(PKC)活性与PKCs亚细胞定位的影响,分别采用台盼蓝拒染法检测细胞生存率,细胞染色法观察凋亡形态,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凋亡DNA片段化,[γ-32P]同位素掺入法测定PKC活性,Westernblot分析Bcl-2及PKC蛋白表达。结果表明:①蟾蜍灵抑制HL-60细胞增殖,24、48及72小时的IC50分别为(25.8±2·1)、(8.0±1.2)及(2.3±0.3)nmol/L;②50nmol/L蟾蜍灵作用24小时可诱导HL-60细胞凋亡;③50nmol/L蟾蜍灵处理HL-60细胞6-24小时,Bcl-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调,并出现23kD的裂解片段,磷酸化水平逐渐降低;④1-100nmol/L蟾蜍灵分别作用30分钟,对PKC总活性无影响,但可促使PKCβⅡ膜转位。结论:蟾蜍灵诱导HL-60细胞凋亡可能与Bcl-2表达降低、裂解及脱磷酸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蟾蜍灵 凋亡 BCL-2 蛋白激酶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例多原发癌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7
18
作者 陈颖 赵明芳 +5 位作者 曲秀娟 于萍 金波 张敬东 滕月娥 刘云鹏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40-342,共3页
目的探讨多原发癌(MPC)的发病特点、诊断、治疗和预后,以提高诊疗水平。方法对我科2006年8月至2011年8月间收治的30例MPC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我科收治的10 015例恶性肿瘤患者中,确诊为MPC者30例,占0.3%,其中双重癌0.26%,三重癌... 目的探讨多原发癌(MPC)的发病特点、诊断、治疗和预后,以提高诊疗水平。方法对我科2006年8月至2011年8月间收治的30例MPC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我科收治的10 015例恶性肿瘤患者中,确诊为MPC者30例,占0.3%,其中双重癌0.26%,三重癌0.03%,四重癌0.01%。30例MPC中首发癌及二、三、四重癌都以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最常见。共有原发病灶64例次,早期诊断病灶37例次,占总病灶数的57.8%。5年生存率76.6%,其中4例生存期达10年以上。结论临床医师应提高对MPC的重视,减少误诊及漏诊,做到早期确诊,积极治疗,提高治愈率,延长患者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原发癌 诊断 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组织中ABCG2和HIF-1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5
19
作者 石晶 滕月娥 +4 位作者 张敬东 金波 赵明芳 于萍 刘云鹏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97-700,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耐药相关蛋白(ABCG2)、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蛋白的表达与乳腺癌病理特征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122例接受乳腺癌手术治疗患者的乳腺癌组织石蜡标本,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ABCG2、HIF-1α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122例... 目的探讨乳腺癌耐药相关蛋白(ABCG2)、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蛋白的表达与乳腺癌病理特征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122例接受乳腺癌手术治疗患者的乳腺癌组织石蜡标本,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ABCG2、HIF-1α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122例乳腺癌组织ABCG2、HIF-1α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2%和59.0%。ABCG2表达与肿块大小呈正相关(P=0.018);HIF-1α表达与肿块大小(P<0.01)、淋巴结转移(P<0.01)、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0.022)。ABCG2表达与122例患者的无病生存期有负相关趋势,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与106例接受了以蒽环类化疗药为主的辅助化疗患者的无病生存期呈负相关(P=0.033)。HIF-1α表达与122例患者的无病生存期呈负相关(P=0.030)。HIF-1α和ABCG2共表达与122例患者的无病生存期呈负相关,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04)。结论ABCG2表达阳性是接受以蒽环类化疗药为主的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的预后不良指标。HIF-1α与ABCG2表达明显相关。HIF-1α与ABCG2共检验可以更好的判断乳腺癌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耐药相关蛋白 缺氧诱导因子1Α 乳腺癌 无病生存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组织COX-2、VEGF-C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预后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2
20
作者 滕月娥 李午生 +2 位作者 金峰 刘云鹏 徐惠绵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607-610,共4页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管生成、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51例胃癌及相应的癌旁组织COX-2、VEGF-C及受体VEGFR-3表达,...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管生成、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51例胃癌及相应的癌旁组织COX-2、VEGF-C及受体VEGFR-3表达,计数肿瘤内淋巴管密度(LVD),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和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胃癌组织COX-2、VEGF-C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2.8%(32/51),60.7%(31/51)。COX-2表达与VEGF-C(r=0.74,P<0.05)、临床分期(r=0.34,P<0.05)、淋巴管密度(r=0.69,P<0.01)和淋巴结转移(r=0.57,P<0.01)呈正相关,与病理分化呈负相关(r=-0.58,P<0.01)。VEGF-C表达与淋巴管密度(r=0.45,P<0.01)、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r=0.46,P<0.05)。随访5年,胃癌组织COX-2表达与生存率呈负相关,COX-2表达阴性组5年生存率(36.8%)显著高于COX-2表达阳性组(15.6%)(P<0.05)。结论:在胃癌组织中,COX-2、VEGF-C高表达,COX-2与VEGF-C、淋巴管密度、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推测COX-2通过诱导VEGF-C表达参与淋巴结转移。胃癌组织COX-2检测可能对推测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化酶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胃癌 淋巴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