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推进成纤维细胞核素显像在心血管纤维化中的应用
1
作者 杨敏福 霍力 李亚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378-1383,共6页
心肌纤维化(MF)是心血管疾病进展的核心病理基础,与不良预后密切相关。已有临床评估技术有创,特异性不足且难以早期识别MF。靶向活化成纤维细胞核素显像技术可在分子层面特异性识别MF,为无创早期诊断、疾病进程动态监测及治疗反应评估... 心肌纤维化(MF)是心血管疾病进展的核心病理基础,与不良预后密切相关。已有临床评估技术有创,特异性不足且难以早期识别MF。靶向活化成纤维细胞核素显像技术可在分子层面特异性识别MF,为无创早期诊断、疾病进程动态监测及治疗反应评估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就成纤维细胞靶向核素显像在心血管疾病领域的科学基础、早期诊断效能证据及其用于MF风险分层、预后评估与治疗决策的应用潜力进行系统述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系统 成纤维细胞 酶激活 放射性核素显像 分子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科核医学诊疗技术操作规范和临床应用指南 被引量:11
2
作者 陈跃 杨吉刚 +8 位作者 邵付强 赵瑞芳 王雪梅 解朋 刘斌 庞华 吴哈 白侠 李亚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591-1595,共5页
儿科核医学诊疗技术操作规范和临床应用指南的主要内容包括儿科核医学检查治疗的准备工作和注意事项、医务人员岗位要求、放射性药物剂量、病史采集方案、显像程序流程、临床应用范围和安全性。该指南适用于临床应用较多的儿童核医学检... 儿科核医学诊疗技术操作规范和临床应用指南的主要内容包括儿科核医学检查治疗的准备工作和注意事项、医务人员岗位要求、放射性药物剂量、病史采集方案、显像程序流程、临床应用范围和安全性。该指南适用于临床应用较多的儿童核医学检查。该操作指南的目的是为核医学医师在临床工作中进行儿童检查提供实用而行之有效的操作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核医学 操作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骨转移的核素骨显像特点及分布规律 被引量:7
3
作者 于彤 尹雅芙 张晓群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02年第6期426-428,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类型肺癌骨转移患者的核素骨显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46例肺癌骨转移患者的核素骨显像资料。结果:246例手术病理证实的肺癌骨转移病例中,腺癌所占比例最大,为47.6%,其次为鳞癌(36.6%),未分化癌(11.8%),鳞腺混合癌...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类型肺癌骨转移患者的核素骨显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46例肺癌骨转移患者的核素骨显像资料。结果:246例手术病理证实的肺癌骨转移病例中,腺癌所占比例最大,为47.6%,其次为鳞癌(36.6%),未分化癌(11.8%),鳞腺混合癌(4.0%);多发核素分布异常者占76.8%,两处核素分布异常者占10.2%,单发异常者占13.0%;转移的部位以胸部诸骨最多见(81.7%),其次为胸椎(51.2%)、骨盆(44.3%)、腰椎(40.7%)。结论:核素骨显像是公认的诊断骨转移的最灵敏的方法,肺癌患者应常规进行骨扫描,这对疾病的分期、治疗方案的选择、预后的评价均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骨转移 核素骨显像 特点 分布规律 肿瘤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在肺结核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4
作者 韩雪 李亚明 李雪娜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1期49-52,共4页
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已成为恶性肿瘤最主要的死亡原因。目前中国每年大约有60万人死于肺癌,而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据预测,到2025年我国每年肺癌发病人数将会超过100万。肺癌的预后与临床分期密切相关,0期至Ⅳ期,5年生存率可由... 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已成为恶性肿瘤最主要的死亡原因。目前中国每年大约有60万人死于肺癌,而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据预测,到2025年我国每年肺癌发病人数将会超过100万。肺癌的预后与临床分期密切相关,0期至Ⅳ期,5年生存率可由90%降到5%以下。因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肺癌对于延长肺癌患者的寿命、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我国,18F-FDG PET-CT的应用日趋广泛且日益增长,主要集中于肿瘤领域,特别是在肺癌、乳腺癌和结直肠癌等方面的应用。但18F-FDG不是肿瘤特异性的示踪剂,一些感染性或炎性反应相关的病变,特别是肺结核,对葡萄糖的摄取与代谢也增强。有效提高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检查中肺部病变的良恶性鉴别在临床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脱氧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尾状核梗死的临床及SPECT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任艳 罗晓光 +2 位作者 杨军 尹雅夫 李亚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8期978-980,共3页
目的 探讨尾状核梗死的临床表现与局部脑血流 (rCBF)变化的关系。方法 对经CT及临床确定的 16例尾状核梗死病人进行SPECTrCBF定量显像 ,探讨rCBF变化与临床表现的关系。结果  16例病人患侧尾状核区rCBF为 ( 9.5 8± 2 .2 7)ml... 目的 探讨尾状核梗死的临床表现与局部脑血流 (rCBF)变化的关系。方法 对经CT及临床确定的 16例尾状核梗死病人进行SPECTrCBF定量显像 ,探讨rCBF变化与临床表现的关系。结果  16例病人患侧尾状核区rCBF为 ( 9.5 8± 2 .2 7)ml·10 0 g-1·min-1,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其中 15例出现同侧皮层rCBF降低区 ,rCBF为 ( 2 5 .0 8± 10 .3 1)ml· 10 0g-1·min-1,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7例左侧皮层rCBF降低者中 ,4例伴失语 ,其rCBF为 ( 2 1± 2 .5 8)ml·10 0 g-1·min-1,3例无失语者rCBF为 ( 2 2 .67± 5 .92 )ml·10 0 g-1·min-1,两者无明显差别 (P >0 .0 5 )。 8例右侧皮层rCBF降低者中 ,4例伴忽视 ,其rCBF为 ( 2 0 .76± 4.17)ml·10 0g-1·min-1,无忽视者为 ( 3 3 .2 8± 14 .75 )ml·10 0g-1·min-1,两者比较差异明显 (P <0 .0 5 )。 10例意志丧失者病侧皮层rCBF为 ( 2 0 .41± 8.71)ml·10 0 g-1·min-1,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P<0 .0 5 )。结论 尾状核梗死可引起皮层rCBF的降低 ,皮层rCBF的降低与对侧空间忽视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状核梗死 SPECT RCBF 对侧空间忽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素肝脾静态显像鉴别左上腹部包块1例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杰 李亚明 杨辉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8-118,共1页
关键词 肝疾病 脾疾病 放射性核索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体化全身PET/MR设备:现代医学影像学的新利器 被引量:6
7
作者 李亚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601-1603,共3页
作为现代医学影像的新成员,全身一体化PET/MRI可在同一时空下提供丰富的生物探针可选择的PET影像和多序列多参数MRI,由此拓宽了分子功能影像学的应用范围,提升了其临床价值,并将在更多疾病的诊治过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磁共振成像 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9m)Tc-MIBI在肺癌淋巴结转移放射性核素导向手术中应用的临床研究
8
作者 李娜 李亚明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07-308,共2页
目的探讨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在肺癌放射性核素导向手术(RIGS)中对肿瘤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肺癌患者27例,肺部良性病变5例,手术前1h静脉注射99mTc-MIBI,开胸后用手握式γ探测仪(GDP)探测肿瘤、其周围正常肺组织... 目的探讨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在肺癌放射性核素导向手术(RIGS)中对肿瘤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肺癌患者27例,肺部良性病变5例,手术前1h静脉注射99mTc-MIBI,开胸后用手握式γ探测仪(GDP)探测肿瘤、其周围正常肺组织及淋巴结,分别测量淋巴结在体及离体计数3次,计算T/NT比值,并对所有淋巴结送病理检查。结果以大于阴性淋巴结T/NT值的x±2s为标准判定淋巴结是否转移,术中在体情况下GDP探测肺癌淋巴结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79.37%、87.72%和84.75%。术后离体情况下GDP探测肺癌淋巴结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93.65%、94.74%和94.35%。在体情况下阳性淋巴结与阴性淋巴结的T/NT值分别为1.89±0.54(n=64)和1.24±0.41(n=113),离体情况下分别为2.86±0.76(n=65)和1.65±0.59(n=112)。以T/NT值为标准,无论在体或离体情况下,阳性淋巴结与阴性淋巴结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t=8.36,P<0.01;t=11.05,P<0.01)。结论应用99mTc-MIBI进行肺癌RIGS手术能有效判别肿瘤淋巴结转移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淋巴结转移 甲氧基异丁基异腈 放射性核素导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北方社区人群体脂情况对颈动脉血管壁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刘皇亮 杨军 +3 位作者 杨茹 孙彤 吕沐天 单忠艳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81-485,490,共6页
目的探讨超声极速成像技术所测量的中国北方成年人颈动脉血管壁弹性与体脂肪含量及分布的相关性。方法对304例40岁以上居民进行流行病调查,统计体质量、身高、臀围(HC)、腰围(WC)及相关生化指标,计算体质量指数(BMI)及腰臀比(WHR)。采... 目的探讨超声极速成像技术所测量的中国北方成年人颈动脉血管壁弹性与体脂肪含量及分布的相关性。方法对304例40岁以上居民进行流行病调查,统计体质量、身高、臀围(HC)、腰围(WC)及相关生化指标,计算体质量指数(BMI)及腰臀比(WHR)。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获得体脂百分比(BFP)。应用超声极速成像技术测量颈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包括收缩期起始时PWV(PWVBS)以及收缩期结束时PWV(PWVES)。结果女性及男性非肥胖组与肥胖组PWVBS与PWVE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组BFP、BMI及WC与PWVBS呈正相关。女性组WC及WHR与PWVBS呈正相关;BFP及WC与PWVES呈正相关。男性BFP是PWVBS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WC作为独立危险因素,可以导致女性PWVBS及PWVES升高。结论中国北方成年人颈动脉血管壁弹性降低的危险因素男性为脂肪含量增高,女性为腹型肥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极速成像技术 脉搏波传导速度 颈动脉弹性 腹型肥胖 体脂百分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性核素显像在心肌病诊治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孙牧川 李娜 李亚明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658-660,共3页
心肌病是指伴有心肌功能障碍的心肌疾病。根据病理生理学可分为4型,即肥厚型心肌病(HCM)、扩张型心肌病(DCM)、限制性心肌病(RCM)以及致心律失常型右室心肌病(ARVD/C)。其中HCM与DCM在临床中较为常见。HCM的发病率大约为1/50... 心肌病是指伴有心肌功能障碍的心肌疾病。根据病理生理学可分为4型,即肥厚型心肌病(HCM)、扩张型心肌病(DCM)、限制性心肌病(RCM)以及致心律失常型右室心肌病(ARVD/C)。其中HCM与DCM在临床中较为常见。HCM的发病率大约为1/500^[1-2],而DCM的发病率为13/10万~84/10万不等^[3]。目前HCM与DCM的发病病因及致病机理尚不确切明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疾病 放射性核素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在胰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21
11
作者 刘一 李亚明 +2 位作者 李娜 李雪娜 杜补林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47-552,558,共7页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在诊断胰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共112例胰腺病变患者行PET/CT检查,后经手术切除、穿刺活检、ERCP等手段取得细胞组织病理学结果或经临床诊断及临床随访,最终综合诊断胰腺恶性病变共74例,胰...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在诊断胰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共112例胰腺病变患者行PET/CT检查,后经手术切除、穿刺活检、ERCP等手段取得细胞组织病理学结果或经临床诊断及临床随访,最终综合诊断胰腺恶性病变共74例,胰腺良性病变38例,分析PET/CT的影像表现特点。结果胰腺良恶性病变早期SUVmax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腺良性病变早期与延迟SUVmax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胰腺恶性病变早期与延迟SUVmax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腺良恶性病变FDG摄取的轮廓、形态、分布、位置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腺病变肿块大小和早期SUVmax值存在一定的线性相关;PET/CT对胰腺肿块不同大小诊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T/CT对胰腺病变诊断的敏感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分别为89.2%、63.2%、82.5%、75.0%和80.4%。结论PET/CT在胰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18F-FDG PET CT 标准化摄取值 CA19—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术后TSH抑制治疗对骨密度影响的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22
12
作者 王玉 贺亮 +4 位作者 蒋森 张浩 李玉姝 单忠艳 滕卫平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6-82,共7页
目的观察分析TSH抑制治疗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术后骨密度及骨代谢标志物的影响。方法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30例,术后应用L-T4行TSH抑制治疗,分别按随访时间、钙剂补充、性别及月经情况分成不同治疗组,术前及随访终末行腰椎和双侧髋关节... 目的观察分析TSH抑制治疗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术后骨密度及骨代谢标志物的影响。方法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30例,术后应用L-T4行TSH抑制治疗,分别按随访时间、钙剂补充、性别及月经情况分成不同治疗组,术前及随访终末行腰椎和双侧髋关节骨密度测定及骨转换标志物(β-胶原特殊序列、总I型胶原氨基酸延长肽)的检测。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β-胶原特殊序列(β-Cross Laps)下降(P<0.05),总I型胶原氨基酸延长肽(PINP)增加(P<0.05);随访时间长短与腰椎L3段及全部腰椎骨密度正相关,与整体髋关节骨密度负相关(P<0.05);随访1年组的β-Crosslaps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补钙组血清β-Crosslaps水平较不补钙组明显降低(P<0.05);随访不足1年组腰椎L3骨密度和Z值在绝经前女性较男性明显降低(P<0.05);随访1年组腰椎L3骨密度Z值男性较女性明显降低(P<0.05);全部腰椎骨密度变化与TSH呈正相关,整体髋关节骨密度变化与TSH呈负相关。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术后应用L-T4使TSH抑制时间越长,髋关节骨密度降低越明显,腰椎骨密度却有所增加。骨密度的变化结果及回归分析显示TSH抑制治疗对腰椎无负影响,但与髋关节骨密度降低相关,以绝经后女性变化最显著;TSH抑制治疗影响骨转换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甲状腺激素 左旋甲状腺素 分化型甲状腺癌 骨代谢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显像偶发甲状腺癌的葡萄糖代谢与临床病理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李雪娜 尹雅芙 +1 位作者 杜补林 李亚明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27-532,共6页
背景与目的:^(18)F-FDGPET/CT的广泛应用导致偶发甲状腺癌的比例明显增加,偶发甲状腺癌灶的糖代谢与甲状腺癌病理学的相关性尚不清楚。研究因非甲状腺疾病行^(18)F-FDGPET/CT显像、偶发甲状腺癌的患者,分析甲状腺癌灶的糖代谢与肿瘤的... 背景与目的:^(18)F-FDGPET/CT的广泛应用导致偶发甲状腺癌的比例明显增加,偶发甲状腺癌灶的糖代谢与甲状腺癌病理学的相关性尚不清楚。研究因非甲状腺疾病行^(18)F-FDGPET/CT显像、偶发甲状腺癌的患者,分析甲状腺癌灶的糖代谢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8)F-FDGPET/CT显像偶发甲状腺瘤患者195例,53例患者手术病理诊断为甲状腺癌。分别测量甲状腺癌灶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_(max))、病变大小、病变个数,同时测量患者正常甲状腺组织的SUV_(max)。通过病理分析病理学分型、淋巴结转移,患者分为G_1组(分化型甲状腺癌)、G_2组(非分化型甲状腺癌)、G_3组(甲状腺癌无淋巴结转移)和G4组(甲状腺癌有淋巴结转移)。分析G_1组与G_2组、G_3组与G4组间甲状腺癌灶的糖代谢的差异。结果:53例患者中,PET显像发现甲状腺癌灶53个。病理学发现甲状腺癌灶62个,乳头状甲状腺癌37例,滤泡状甲状腺癌4例,髓样癌9例,低分化癌3例。正常甲状腺组织的SUV_(max)为1.51±0.30,G_1组(41例)SUV_(max)为4.25±1.70,G_2组(12例)SUV_(max)为6.34±2.45,G_1组和G_2组的SUV_(max)均显著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t=11.0,t=7.10,P<0.01),但G_1组与G_2组的SUV_(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61,P>0.05)。G_3组(29例)的SUV_(max)为4.77±2.15,G4组(24例)的SUV_(max)为4.67±2.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3,P=0.56)。结论:^(18)F-FDGPET/CT显像偶发癌分化型甲状腺癌、非分化型甲状腺癌均具有高糖代谢改变;不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能力的甲状腺癌灶的糖代谢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偶发瘤 甲状腺癌 ^18F-FDG PET/CT 分化型甲状腺癌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131)I治疗疗效的因素 被引量:21
14
作者 国兰兰 高沁怡 +2 位作者 李亚明 刘浩 尹雅芙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26-929,共4页
目的分析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后影响131I治疗疗效的因素。方法对54例确诊为DTC的患者行外科手术及清甲治疗后给予相应剂量的131I治疗,随访6个月,对年龄、性别、病理分型、转移情况、治疗前Tg和TSH水平6个因素进行回归分析,评价疗效及... 目的分析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后影响131I治疗疗效的因素。方法对54例确诊为DTC的患者行外科手术及清甲治疗后给予相应剂量的131I治疗,随访6个月,对年龄、性别、病理分型、转移情况、治疗前Tg和TSH水平6个因素进行回归分析,评价疗效及影响因素。结果年龄、病理分型、转移情况、治疗前Tg水平与疗效有相关关系;剔除年龄和病理分型因素后,转移情况、治疗前Tg水平是影响疗效的确切因素。结论 131I治疗术后DTC疗效较好。转移情况、治疗前Tg水平是影响疗效的确切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放射治疗 碘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raves甲亢患者^(131)I治疗3个月后甲状腺激素和TSH水平对患者预后的评估作用 被引量:14
15
作者 尹雅芙 陈松 +7 位作者 杜补林 李娜 李雪娜 刘一 王颖 王晓蓓 蒋宁一 李亚明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30-1033,1040,共5页
目的探讨Graves甲亢患者131I治疗后3个月时疗效判断对治疗结果的预测及指导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将临床诊断为Graves甲亢,接受131I治疗并完成3个月和6个月或更长时间随访的258例患者按3个月时检测的甲状腺激素和TSH水平分为好转组、临... 目的探讨Graves甲亢患者131I治疗后3个月时疗效判断对治疗结果的预测及指导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将临床诊断为Graves甲亢,接受131I治疗并完成3个月和6个月或更长时间随访的258例患者按3个月时检测的甲状腺激素和TSH水平分为好转组、临床痊愈组、甲减Ⅰ组(FT4减低,TSH≤10 mIU/L)、甲减Ⅱ组(FT4减低,TSH>10 mIU/L)和无效组,分析各组间6个月后甲减、临床痊愈及甲亢复发发生率的差异,同时分析甲减Ⅰ组和Ⅱ组一过性甲减的发生率(3个月时诊断甲减,6个月后临床痊愈或复发)的差异。结果好转组6个月后临床痊愈率为43%,甲减率为18%;临床痊愈组6个月后复发率为10.6%,甲减率56%,临床痊愈率33.3%;甲减Ⅰ组复发率26.9%,临床痊愈11.5%,一过性甲减发生率为38.46%;甲减Ⅱ组复发率9.5%,临床痊愈9.5%,一过性甲减发生率为18.92%;无效组6个月后临床痊愈率5%,甲减率15%。5组间的6个月甲减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9.14,P=0.000)。临床痊愈组和甲减I组、甲减II组间6个月后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χ2=5.690,P=0.058)。两组间差异分析,好转组与无效组和治愈组与甲减I组间的6个月甲减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U=698,P=0.751;U=707,P=0.130),其他组间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甲减I组与甲减Ⅱ组间一过性甲减的发生率具有统计学差异(U=774,P=0.046)。结论对Graves甲亢131I治疗后3个月诊断临床痊愈的患者要积极缩短随后的随访时间,以便及早发现甲减,及时给予治疗。对于3个月时FT4减低,TSH>10 mIU/L的患者应尽早进行甲状腺激素的替代治疗,其一过性甲减的可能性很低。对于3个月时虽然FT4减低,但TSH≤10 mIU/L的患者,要注意密切复查,其一过性甲减的发生率近40%。对于3个月无效的患者,应及时进行第二疗程的治疗或采用其他方法积极治疗,其治愈的可能性很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VES甲亢 131I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1)I治疗Graves甲亢前长时间应用抗甲状腺药物对其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20
16
作者 杜补林 李亚明 +1 位作者 尹雅芙 蒋宁一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6-148,共3页
目的探讨131I治疗Graves甲亢前长时间应用抗甲状腺药物(ATD)对Graves甲亢治愈率的影响。方法临床诊断为Graves甲亢患者176例,其中87例为ATD治疗至少6个月后甲亢未愈患者,89例为未进行系统ATD治疗患者。所有患者均常规行个体计量法131I治... 目的探讨131I治疗Graves甲亢前长时间应用抗甲状腺药物(ATD)对Graves甲亢治愈率的影响。方法临床诊断为Graves甲亢患者176例,其中87例为ATD治疗至少6个月后甲亢未愈患者,89例为未进行系统ATD治疗患者。所有患者均常规行个体计量法131I治疗,且治疗前停用ATD(咪唑类至少3 d、硫脲类至少2周)。131I治疗6个月后进行随访及疗效评价,痊愈或甲减为治疗成功,好转或无效为治疗失败。两组患者131I治愈率差异比较行χ2检验,并用t检验比较其他临床或实验资料的差异。结果 131I治疗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治愈率分别为47.1%和76.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两组患者24h最高摄碘率分别为(58.74±14.74)%和(65.98±14.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131I治疗前长时间应用ATD将会降低131I治疗Graves甲亢患者的治愈率,长时间应用ATD患者24 h最高摄碘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VES甲亢 抗甲状腺药物 碘放射性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131)I治疗前后唾液腺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17
17
作者 文静 高沁怡 +2 位作者 李亚明 周久贸 李德顺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553-1556,共4页
目的观察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接受131I治疗后唾液腺功能的变化。方法对22例确诊为DTC的患者,在应用131I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进行放射性核素唾液腺动态显像,并从定性、定量两方面进行唾液腺功能分析。另选取15名正常人作为对照组。结... 目的观察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接受131I治疗后唾液腺功能的变化。方法对22例确诊为DTC的患者,在应用131I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进行放射性核素唾液腺动态显像,并从定性、定量两方面进行唾液腺功能分析。另选取15名正常人作为对照组。结果 22例DTC患者接受131I治疗后,15例(68.18%)出现唾液腺自主排泌功能降低;治疗后双侧腮腺、颌下腺的15 min摄取分数(UR15)明显降低,双侧腮腺排泌分数(SR)降低,但颌下腺的SR值变化不明显。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后双侧腮腺、颌下腺的UR15值和SR值均降低。结论 DTC患者在接受131I治疗后大多数患者自主唾液腺排泌功能下降;双侧腮腺和颌下腺摄取和排泌功能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涎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显像对胃肠肿瘤术后肠梗阻病因学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2
18
作者 李雪娜 李娜 +1 位作者 杜补林 李亚明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22-425,共4页
目的探讨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型断层显像(^(18)F-FDG PET/CT)显像对胃肠肿瘤术后肠梗阻病因学的诊断价值。方法胃肠肿瘤术后不明原因肠梗阻行^(18)F-FDG PET/CT显像的患者51例,图像分析采用视觉定性和通过半定量分析测量病变最大... 目的探讨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型断层显像(^(18)F-FDG PET/CT)显像对胃肠肿瘤术后肠梗阻病因学的诊断价值。方法胃肠肿瘤术后不明原因肠梗阻行^(18)F-FDG PET/CT显像的患者51例,图像分析采用视觉定性和通过半定量分析测量病变最大标准摄取值(SUV_(max))。所有患者经手术病理学诊断或临床≥6个月以上的随访。计算^(18)F-FDG PET/CT显像诊断胃肠肿瘤术后肠梗阻病因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性。结果 51例患者中,35例患者最终诊断为恶性肿瘤复发性肠梗阻,16例为非复发性肠梗阻。^(18)F-FDG PET/CT显像阳性36例,其中33例患者最终诊断为恶性肿瘤复发性肠梗阻,3例显像假阳性为腹膜炎粘连性肠梗阻、吻合口炎症。2例^(18)F-FDG PET/CT显像假阴性为腹膜微浸润。恶性肿瘤复发性肠梗阻病变的SUV_(max)为8.86±4.82,非复发性肠梗阻病变的SUV_(max)为2.05±1.9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5,P<0.01)。^(18)F-FDG PET显像诊断恶性肿瘤复发性肠梗阻的敏感度为94.3%,特异度为81.3%,准确性为90.2%。结论恶性肿瘤复发性肠梗阻的^(18)F-FDG摄取率明显高于非复发性肠梗阻,^(18)F-FDG PET/CT显像对肠梗阻病因学有很好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梗阻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显像在膀胱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娜 杨春明 +4 位作者 李雪娜 尹雅芙 刘一 杜补林 李亚明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80-283,共4页
分析18F-FDG PET/CT显像在膀胱癌诊断中的价值。结果发现,18F-FDG PET/CT在诊断膀胱癌的原发灶及盆腔淋巴结转移灶时优于增强计算机断层显像,特别是在盆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上。18F-FDG PET/CT可协助膀胱癌临床正确分期,帮助制定治疗决策。
关键词 18F-FDG PET CT 膀胱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cl-2和Bax蛋白在大鼠脑缺血预处理脑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7
20
作者 刁尧 李亚明 +3 位作者 陈春梅 高杰 赵恂 于成国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27-228,共2页
目的:探讨Bcl2和Bax蛋白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预处理脑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线栓法阻断SD大鼠大脑中动脉建立脑缺血预处理及脑缺血模型。TTC染色法测量脑梗死体积,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前脑皮质、基底核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缺... 目的:探讨Bcl2和Bax蛋白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预处理脑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线栓法阻断SD大鼠大脑中动脉建立脑缺血预处理及脑缺血模型。TTC染色法测量脑梗死体积,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前脑皮质、基底核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缺血组相比,预处理缺血组脑梗死体积明显减小(P<0.01),Bcl2蛋白表达细胞数明显增加(P<0.01),Bax蛋白表达减少(P<0.05)。结论:缺血预处理诱导Bcl2蛋白表达增加和Bax蛋白表达下降可能是缺血预处理诱导抗凋亡、产生脑保护机制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亡 脑缺血 预处理 BCL-2蛋白 BAX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