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桥本氏甲状腺炎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被引量:27
1
作者 张平 张大林 +3 位作者 王志宏 贺亮 董文武 张浩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102-1104,共3页
目的探讨桥本氏甲状腺炎的诊断、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外科手术治疗的455例桥本氏甲状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病理结果:单纯桥本氏甲状腺炎151例,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毒性甲状腺肿21例,... 目的探讨桥本氏甲状腺炎的诊断、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外科手术治疗的455例桥本氏甲状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病理结果:单纯桥本氏甲状腺炎151例,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毒性甲状腺肿21例,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160例,合并甲状腺腺瘤45例,合并甲状腺癌78例。结论桥本氏甲状腺炎常合并其他甲状腺疾病。彩超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及甲状腺免疫功能检测有助于术前确定诊断。对疑有恶变或产生压迫症状者应积极手术。手术应遵循个体化原则,依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尽量保留正常的甲状腺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本氏甲状腺炎 外科治疗 甲状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和日本人胰腺癌组织中pBcl-2和pBax表达的比较
2
作者 周建平 董明 +3 位作者 Nio Yoshinori 孔凡民 郑新宇 郭克建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11-614,共4页
目的比较中国和日本人胰腺浸润性导管癌中pBcl-2和pBax的表达情况,研究二者与胰腺癌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9例中国和65例日本胰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癌组织中pBcl-2和pBax的表达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在59... 目的比较中国和日本人胰腺浸润性导管癌中pBcl-2和pBax的表达情况,研究二者与胰腺癌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9例中国和65例日本胰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癌组织中pBcl-2和pBax的表达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在59例中国患者中,pBcl-2和pBax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5.6%和49.2%;在65例日本患者中,二者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3.1%和64.7%。在男性患者和组织学中分化的患者中,pBcl-2的表达中日间差异有显著性(χ2=4.447,P=0.035;χ2=4.114,P=0.043);在65岁以上人群中,pBax的表达中日间差异也有显著性(χ2=6.657,P=0.010)。中日pBcl-2(+)组患者的术后中位生存时间与pBcl-2(-)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χ2=9.99,P=0.0016;χ2=7.63,P=0.0058);日本pBax(+)组患者的术后中位生存时间与pBax(-)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χ2=9.37,P=0.0022);中日pBcl-2(+)组之间及pBax(+)组之间术后生存时间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χ2=4.48,P=0.0342;χ2=5.23,P=0.023)。结论pBcl-2和pBax在中日胰腺癌患者中均有较高的表达。在中日两国患者中,pBcl-2表达均提示较好的预后。pBax表达在日本患者中可提示较好的预后,而在中国患者中却没有显著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pBel-2 pBax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例多中心型Castleman病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13
3
作者 刘炜炜 葛春林 +4 位作者 陈旭春 李建华 任玲 李璇 王坤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1179-1183,共5页
目的:探讨多中心型Castleman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001年10月~2009年5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2例多中心型Castleman病例的诊疗过程及预后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多中心型Castleman病累及多个器官或系统,... 目的:探讨多中心型Castleman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001年10月~2009年5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2例多中心型Castleman病例的诊疗过程及预后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多中心型Castleman病累及多个器官或系统,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亦无特异性影像学表现或实验室指标,易漏诊、误诊。组织病理学上,Castleman病分为透明血管型、浆细胞型及混合型三种亚型。12例病例均经活检病理确立诊断和组织分型,三种组织病理分型分别占58%、33%及8%。12例多中心型Castleman病,有随访结果的10例,完全缓解2例(透明血管型);带病生存5例(透明血管型3例,浆细胞型2例);死亡3例(浆细胞型2例,混合型1例)。中位生存时间为17个月。结论:多中心型Castleman病早期诊断是关键,确诊主要依靠病理。活检时注意选择不同部位、表现典型的淋巴结手术切取,必要时多次送检。治疗上以系统治疗为主,疗效不确切,个体差异大,预后不佳。尚在探究中的新型制剂也许会为多中心型Castleman病的治疗带来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STLEMAN病 多中心型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型半胱氨酸、叶酸及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C677T突变在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发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11
4
作者 胡新华 杨军 +6 位作者 李志文 张志深 何家安 杨德华 张强 辛世杰 段志泉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81-783,共3页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FA)及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C677T突变在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AMVT)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63例AMVT患者和75例健康对照者血浆Hcy水平,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FA浓度...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FA)及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C677T突变在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AMVT)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63例AMVT患者和75例健康对照者血浆Hcy水平,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FA浓度,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进行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的分析。结果AMVT组与对照组血浆Hcy水平分别为(23.5±8.8)μmol/L和(12.2±6.6)μmol/L,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Hcy水平与FA呈负相关(AMVT组:r=-0.42,P<0.01;对照组:r=-0.39,P<0.01)。MTHFR C677TTT基因型在AMVT组的分布频率(33.3%)高于对照组(17.3%),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1,P<0.05)。结论血浆高Hcy水平和低FA是AMVT形成的危险因素。MTHFR C677T多态性中TT基因型可能是AMVT形成的一个重要遗传风险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 同型半胱氨酸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多态性 叶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脾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15
5
作者 李桂臣 陈旭春 +1 位作者 成东华 刘永锋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095-1098,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脾肿瘤的临床特点与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978年1月至2012年12月35年间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37例原发性脾脏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137例中,良性肿瘤104例,包括脾囊肿55例,脾血管瘤37例,其他12... 目的探讨原发性脾肿瘤的临床特点与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978年1月至2012年12月35年间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37例原发性脾脏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137例中,良性肿瘤104例,包括脾囊肿55例,脾血管瘤37例,其他12例;恶性肿瘤33例,包括脾恶性淋巴瘤18例,脾血管肉瘤4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4例,其他7例。术前超声检查总定位诊断率100%,定性诊断率35.9%(46/128)。CT检查总定位诊断率100%,定性诊断率53.7%(58/108)。所有病例均手术治疗。良性肿瘤随访6个月至10年,9例失访,余均健康存活。恶性肿瘤中,淋巴瘤18例中获随访17例,随访时间6个月列12年(中位时间35个月)。1年生存率100%,3年生存率82.4%。其中6例死亡,死亡原因均为肿瘤复发。3年以上者9例。衬细胞血管瘤1例,随访已4年仍存活。2例网织细胞肉瘤和1例肌纤维母细胞瘤随访8年未见复发。其余11例恶性肿瘤均于术后15个月内死于肿瘤复发。结论原发性脾脏肿瘤以良性肿瘤多见,术前判断良恶性较困难。治疗上主要采用脾切除术,部分良性肿瘤可采用脾部分切除术。脾切除结合有效的化疗可改善脾淋巴瘤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脾肿瘤 诊断 治疗 脾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学对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8
6
作者 张大林 张平 +3 位作者 王志宏 董文武 贺亮 张浩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06-508,共3页
目的探讨影像学对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PTML)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0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45例PTML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果 PTML甲状腺超声多呈弥漫性低回声或极低回声,其内具有边界清楚的条索... 目的探讨影像学对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PTML)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0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45例PTML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果 PTML甲状腺超声多呈弥漫性低回声或极低回声,其内具有边界清楚的条索样改变,后方回声增强。CT平扫肿物密度低于邻近肌肉,质地较均匀,增强扫描后无明显强化或轻度强化,仍低于或接近邻近肌肉,肿物边缘或内部可见明显强化的条索状区域,钙化和坏死少见。ECT病变部位显像稀疏,呈"凉结节"。结论特征性影像学表现有助于PTML术前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 淋巴瘤 影像学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龄前儿童气质性格量表的信效度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苏荣坤 豆立宁 +3 位作者 王旭梅 刘果 刘浩 CLONINGER Claude Robert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072-1076,共5页
目的检验学龄前儿童气质性格量表(PsTCI)中文自评版的信度和效度。方法采用方便取样法在沈阳市区抽取7所幼儿园,同时采用抽签法在每个园区的各年级抽取1个班施测,共736人。对所有被试儿童的主要抚养者进行PsTCI中文版、儿童气质问卷... 目的检验学龄前儿童气质性格量表(PsTCI)中文自评版的信度和效度。方法采用方便取样法在沈阳市区抽取7所幼儿园,同时采用抽签法在每个园区的各年级抽取1个班施测,共736人。对所有被试儿童的主要抚养者进行PsTCI中文版、儿童气质问卷(PTQ)的评定。间隔1个月,随机选取1个幼儿园进行重测。采用描述性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内部一致性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对PsTCI中文版进行信效度检验。结果PsTCI中文版共82个条目,分为气质和性格2个维度,其中,探求新奇性、躲避伤害性、奖赏依赖性和坚持有恒性为气质维度,自我定向性、合作性和自我超越性分属于性格维度。各条目的CR值为3-21~26.83。各维度的Cronbachot系数为0.56~0.78,而重测信度为0.42~0.75(P〈0.01)。量表的内部区分度分析显示,各维度间的相关在-0.45~0.56(P〈0.01)。效标关联效度显示,PsTCI的探求新奇性与PTQ的活动水平、反应强度的相关为0.35、0.38(P〈0.01);躲避伤害性与趋避性、适应度为-0.63、-0.38(P〈0.01);奖赏依赖性与趋避性、适应度为0.30、0.39(P〈0.01);坚持有恒性与坚持度为0.35(P〈0.01)。结论PsTCI中文版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用于学龄前儿童气质性格的测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龄前儿童 气质 性格 信度 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梗阻性黄疸术前减黄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吴兴达 郭克建 +2 位作者 赵梅芬 宋少伟 马刚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08-310,共3页
目的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术前减黄的价值。方法对2002年3月至2008年8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通外科80例手术治疗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减黄组与未减黄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判断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前减黄... 目的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术前减黄的价值。方法对2002年3月至2008年8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通外科80例手术治疗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减黄组与未减黄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判断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前减黄的临床意义。结果80例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患者中56例(平均血胆红素167.3μmol/L)术前未行减黄,其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2.9%(24/56);24例(平均血胆红素323.7μmol/L)术前进行了减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6.7%(16/24)。减黄组与未减黄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减黄组与未减黄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可能是由于减黄组减黄后胆红素水平降至与未减黄组接近,因此降低了其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我们主张对于血胆红素>170μmol/L,全身状态差,合并胆管炎的患者进行术前减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阻性黄疸 术前减黄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mi-1在正常胃组织和胃癌及其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9
9
作者 赵晶 罗祥东 +1 位作者 达春丽 辛彦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2-45,共4页
目的:检测Bmi-1在正常胃粘膜、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分析探讨Bmi—1与核增殖抗原ki-67和凋亡抑制基因Bcl-2之间的关系,以及Bmi-1^+细胞与Bcl-2^+/ki-67^-细胞分布之间的关系,探讨其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采... 目的:检测Bmi-1在正常胃粘膜、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分析探讨Bmi—1与核增殖抗原ki-67和凋亡抑制基因Bcl-2之间的关系,以及Bmi-1^+细胞与Bcl-2^+/ki-67^-细胞分布之间的关系,探讨其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162例胃癌及配对正常胃粘膜中Bmi-1和ki-67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双染法观察Bcl-2^+/ki-67^-细胞的分布。结果:胃癌组织中Bmi-1表达(52.5%)明显高于正常胃粘膜(21.6%),P〈0.05;胃癌中Bmi-1表达与Lauren分型、Borrmann分型和胃癌临床病理分期有关(P〈0.05)。胃癌中ki-67表达与Borrmann分型有关(P〈0.05)。Bcl-2在胃癌中的表达与胃癌Lauren分型有关(P〈0.05)。在胃癌组织和肠化生粘膜中,Bmi-1与Bcl-2呈正相关(P〈0.05)。结论:胃癌及其癌前病变中Bmi-1表达可能与细胞增殖、凋亡和癌变有关。在胃癌和肠化生粘膜中Bmi-1和Bcl-2表达的相关性以及Bmi-1^+细胞和Bcl-2^+/ki-67^-细胞分布之间的关系提示Bmi-1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mi-1原癌基因 胃癌 癌前病变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 被引量:11
10
作者 马刚 郭克建 +4 位作者 张浩 尾崎岩太 松桥幸子 郑新宇 董明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97-600,T0002,共5页
目的探讨胰腺癌组织中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DCD4)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9例胰腺癌石蜡标本中PDCD4表达,同时采用Western印迹杂交方法检测其中8例冷冻保存的新鲜胰腺癌及癌旁正常胰腺组织中PDCD4蛋白... 目的探讨胰腺癌组织中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DCD4)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9例胰腺癌石蜡标本中PDCD4表达,同时采用Western印迹杂交方法检测其中8例冷冻保存的新鲜胰腺癌及癌旁正常胰腺组织中PDCD4蛋白的表达情况,观察其与胰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学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Western印迹分析结果显示,同癌旁正常胰腺组织相比,8例胰腺癌组织中PDCD4蛋白表达均明显减弱或缺失。69例胰腺癌中,PDCD4低表达(阳性细胞数<30%)者占52.2%。其中,在中、低分化腺癌中,PDCD4低表达者分别为67.4%(15/23)和70%(14/20),而高分化腺癌仅有26.9%(7/26)为低表达。相关分析显示,PDCD4表达减弱或缺失与胰腺癌的不良分化相关(P<0.01),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和TNM分期无关。结论PDCD4蛋白在胰腺癌中多呈低表达,并与胰腺癌的分化程度相关,其在胰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旁腺癌的诊断与治疗(附8例报告)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平 贺亮 +3 位作者 吕成洲 王志宏 董文武 张浩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62-863,共2页
回顾分析8例甲状旁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结果。总结甲状旁腺癌临床特征,提高甲状旁腺癌的术前及术中诊断准确率,选用正确的治疗方式,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关键词 甲状旁腺癌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癌104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12
作者 邵自功 易德会 +3 位作者 钟鑫平 刘婷婷 程颖 刘永锋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137-1139,1144,共4页
目的探讨我院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CLT)合并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及CLT合并结节的手术指征。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4年10月至2010年9月期间104例CLT合并甲状腺癌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CLT合并甲状腺癌的发生率为35.99%(104/289)。术前正确... 目的探讨我院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CLT)合并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及CLT合并结节的手术指征。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4年10月至2010年9月期间104例CLT合并甲状腺癌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CLT合并甲状腺癌的发生率为35.99%(104/289)。术前正确诊断率为27.88%。超声提示96.15%患者伴有甲状腺结节,80.77%伴有钙化。本组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效果良好,5例(4.8%)于术后2年内复发。结论 CLT可能是甲状腺癌的前期病变。对CLT合并甲状腺结节者应考虑手术治疗,尤其术前超声提示钙化和/或ECT提示为"冷结节"者。对于CLT合并甲状腺癌的手术应采取甲状腺癌根治性手术的原则进行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 桥本氏甲状腺炎 甲状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批大面积烧伤合并烟雾吸入性肺损伤的救治分析 被引量:11
13
作者 孙亚楠 刘晓虹 孙树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64-466,共3页
目的总结成批大面积烧伤合并烟雾吸入性肺损伤的早期救治经验,为进一步提高临床早期救治成功率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4年11月至12月我科参与救治的因矿井爆炸所致大面积烧伤合并烟雾吸入性肺损伤患者32例,对其早期救治、分流及预后情况... 目的总结成批大面积烧伤合并烟雾吸入性肺损伤的早期救治经验,为进一步提高临床早期救治成功率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4年11月至12月我科参与救治的因矿井爆炸所致大面积烧伤合并烟雾吸入性肺损伤患者32例,对其早期救治、分流及预后情况(伤后1个月)进行分析。结果 32例患者中,2例在休克期因呼吸衰竭死亡。休克期后(伤后第3日)对患者进行分流,19例就地治疗,11例病情相对稳定者分流至附近医院。1个月后随访结果显示:就地治疗重患死亡2例,其余28例患者伤后1个月内均存活。结论除早期积极抗休克、气管切开、抗感染、创面切痂植皮手术及营养支持外,在抗休克治疗结束后,及时分流伤情允许的患者至有救治条件的附近医院,是此次救治成批大面积烧伤合并烟雾吸入性肺损伤获得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批烧伤 大面积烧伤 烟雾吸入性急性肺损伤 分流 灾难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诊断和治疗(附46例报道) 被引量:7
14
作者 周建平 张浩 +3 位作者 董明 孔凡民 田雨霖 刘永锋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45-547,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PHPT)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0-2006年收治的46例PHP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6例PHPT中肾型4例,骨型24例,混合型13例,无症状5例。39例甲状旁腺腺瘤均行单侧探查术;3例甲状旁腺癌均参照...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PHPT)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0-2006年收治的46例PHP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6例PHPT中肾型4例,骨型24例,混合型13例,无症状5例。39例甲状旁腺腺瘤均行单侧探查术;3例甲状旁腺癌均参照甲状腺癌行根治性切除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4例甲状旁腺增生中2例行单侧探查术,2例行双侧探查术。其中1例腺瘤并发甲状旁腺危象经内科紧急处理后急诊手术切除腺瘤,症状缓解。结论定性诊断主要依据血钙和血甲状旁腺素的同步升高。99mTc-MIBI是敏感性最高的定位诊断方法。定位明确甲状旁腺腺瘤可行单侧探查。定位不明确或异位者可在放射性核素指导下手术探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Ⅱ型跨膜丝氨酸蛋白酶4在胰腺导管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E-cadherin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李东哲 赵梅芬 +1 位作者 宋少伟 郭克建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62-564,共3页
目的探讨Ⅱ型跨膜丝氨酸蛋白酶4(TMPRSS4)和上皮型钙黏蛋白(E-cadherin)在胰腺导管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两者相关性以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Western blot法检测16例胰腺导管腺癌和配对癌旁组织TMPRSS4和E-cadherin蛋白表达情况;免疫组织化... 目的探讨Ⅱ型跨膜丝氨酸蛋白酶4(TMPRSS4)和上皮型钙黏蛋白(E-cadherin)在胰腺导管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两者相关性以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Western blot法检测16例胰腺导管腺癌和配对癌旁组织TMPRSS4和E-cadherin蛋白表达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4例胰腺导管腺癌标本和4例正常胰腺组织中TMPRSS4和E-cadherin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胰腺导管腺癌组织TMPRSS4蛋白表达明显高于配对癌旁组织,E-cadherin蛋白表达癌旁组织明显高于癌组织(P<0.01);TMPRSS4蛋白阳性表达和E-cadherin表达缺失与胰腺导管腺癌分化程度、淋巴结移、临床分期相关(P<0.05);TMPRSS4和E-cadherin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419,P=0.002)。结论 TMPRSS4及E-cadherin在胰腺导管腺癌中的表达缺失与肿瘤恶性程度密切相关,联合检测2种蛋白有助于提高胰腺癌恶性程度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Ⅱ型跨膜丝氨酸蛋白酶4 E-CADHERIN 胰腺导管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CT灌注扫描在胰腺癌生物学行为评估中的价值 被引量:10
16
作者 孟凡斌 郭克建 +1 位作者 葛春林 宋少伟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87-391,共5页
背景与目的:胰腺癌预后极差。本研究旨在探讨胰腺CT灌注扫描在胰腺癌肿瘤生物学行为评估中的价值。方法:收集用灌注CT进行诊断的胰腺癌78例,对比正常胰腺及胰腺癌组织血流量(blood flow,BF)、血容量(blood volume,BV)、渗透性(permeabil... 背景与目的:胰腺癌预后极差。本研究旨在探讨胰腺CT灌注扫描在胰腺癌肿瘤生物学行为评估中的价值。方法:收集用灌注CT进行诊断的胰腺癌78例,对比正常胰腺及胰腺癌组织血流量(blood flow,BF)、血容量(blood volume,BV)、渗透性(permeability,per),峰值(peak value,PE)及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等参数的差别,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对比分析癌组织各灌注参数水平与反映肿瘤生物学行为指标间的关系。结果:78例胰腺癌组织的BF值、BV值、per值及PE值均较周围正常胰腺组织显著减低。血清CA199升高及肿瘤组织CA199表达阳性者BF值明显高于正常者;组织Ki-67阳性者PE值显著高于阴性者;组织CEA阳性者TTP值显著低于阴性者;高分化胰腺癌组织Per值显著高于中、低分化者。结论:胰腺灌注CT扫描在判断胰腺癌肿瘤生物学行为方面有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灌注CT 生物学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移植术后立即经血液介导的炎症反应机制 被引量:4
17
作者 程颖 李鹏 +3 位作者 王本刚 石蕊 赵宁 刘永锋 《器官移植》 CAS 2010年第1期24-27,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胰岛移植术后立即经血液介导的炎症反应(instant blood-mediated in-flammatory reaction,IBMIR)的发生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雌雄不限,体重为250~300g,分离、纯化胰岛,建立体外循环模型,于37℃下循环反应60min后加入胰岛... 目的初步探讨胰岛移植术后立即经血液介导的炎症反应(instant blood-mediated in-flammatory reaction,IBMIR)的发生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雌雄不限,体重为250~300g,分离、纯化胰岛,建立体外循环模型,于37℃下循环反应60min后加入胰岛800当量模拟IBMIR,分别于循环前、加入胰岛前、加入胰岛后5min、15min、30min、60min后留取血液行血常规检测,用酶标法检测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hrombin-antithrombin complex,TAT),并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查血浆补体3a(C3a)含量。循环60min后取过滤残余血栓和组织行形态学检查。结果加入胰岛体外循环60min后血液中的血小板几乎全部耗竭,白细胞及单核细胞减少亦较为明显,但淋巴细胞比例变化不明显。血浆中的TAT、C3a含量随循环时间延长而增加。循环60min后的过滤残余的血栓块和组织中胰岛数量较少,结构破坏严重,被膜不完整,胰岛周围被微血栓包绕,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结论凝血反应、补体激活和白细胞激活可能是导致IBMIR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即经血液介导的炎症反应 胰岛移植 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 补体3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GF抑制人肝癌细胞增殖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贺亮 刘冰阳 +4 位作者 丁奎 丁宏 张浩 张健 辛世杰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44-246,共3页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对人肝癌细胞增殖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通过溴脱氧尿核苷(BrdU)细胞增殖酶联免疫实验观察HGF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的增殖作用,采用Western印迹和RT-PCR法检测p27、p21和p18基因的表达。将反义p27表达质...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对人肝癌细胞增殖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通过溴脱氧尿核苷(BrdU)细胞增殖酶联免疫实验观察HGF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的增殖作用,采用Western印迹和RT-PCR法检测p27、p21和p18基因的表达。将反义p27表达质粒转染HepG2细胞获得稳定转染的p27低表达HepG2细胞,观察HGF对该转染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HGF对HepG2细胞的增殖具有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抑制作用,HGF明显促进HepG2细胞p27蛋白和mRNA表达,但对p21和p18的表达则无影响。HGF对反义p27稳定转染的HepG2细胞无增殖抑制作用。结论HGF对HepG2细胞具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与上调p27表达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肝细胞生长因子 P27基因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53和Gadd45a蛋白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 被引量:4
19
作者 董明 周建平 +3 位作者 孔凡民 郭克建 田雨霖 董雨亭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28-632,共5页
目的探讨胰腺浸润性导管癌(IDC)组织中p53和Gadd45a蛋白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9例胰腺IDC标本中p53和Gadd45a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学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p53蛋白表达阳性率为67.8%(40/59),Ga... 目的探讨胰腺浸润性导管癌(IDC)组织中p53和Gadd45a蛋白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9例胰腺IDC标本中p53和Gadd45a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学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p53蛋白表达阳性率为67.8%(40/59),Gadd45a蛋白为42.4%(25/59)。<65岁胰腺IDC患者的p53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65岁者(χ2=4.711,P=0.030),Gadd45a蛋白表达则与患者年龄无关。不同组织学分化程度和不同TNM分期癌组织中p53蛋白表达差异无显著性;不同TNM分期癌组织中Gadd45a蛋白表达差异无显著性,但不同组织学分化程度癌组织中则差异有显著性(χ2=10.052,P=0.007)。p53(+)组和Gadd45a(+)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短于p53(-)组和Gadd45a(-)组(χ2=0.09,P=0.764;χ2=0.14,P=0.704)。结论p53和Gadd45a在胰腺癌组织中均有较高表达。p53和Gadd45a蛋白的过表达可能与胰腺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有关。两者单独或联合表达与胰腺癌患者的预后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P53 GADD45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鉴别诊断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与急性肾小管坏死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云飞 王学梅 +3 位作者 欧国成 阙艳红 孟一曼 李弘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923-1925,共3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AR)与急性肾小管坏死(ATN)的鉴别诊断意义。方法对27例AR患者(AR组)及13例ATN患者(ATN组)行序列超声检查,常规测量移植肾大小,观察血流显示率,测量肾段动脉及肾门部动脉阻力指数(RI)。记录...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AR)与急性肾小管坏死(ATN)的鉴别诊断意义。方法对27例AR患者(AR组)及13例ATN患者(ATN组)行序列超声检查,常规测量移植肾大小,观察血流显示率,测量肾段动脉及肾门部动脉阻力指数(RI)。记录术后首次RI≥0.70的时间及AR患者术后血肌酐(Cr)突然升高的时间,计算移植肾体积增大的百分比。结果 AR与ATN组肾段动脉RI分别为0.76±0.11、0.78±0.05(P>0.05),肾门部动脉RI分别为0.81±0.09、0.83±0.06(P>0.05),血流显示率<4级者分别占33.33%、30.77%(P>0.05),移植肾体积增大>30%者分别占77.78%、38.46%(P<0.05),术后首次RI≥0.70发生的时间≥10天者分别占77.78%、23.08%(P<0.05)。结论移植肾动脉RI、血流显示率对AR与ATN无鉴别诊断意义,移植肾体积增大的百分比、术后首次RI≥0.70发生的时间对AR与ATN有鉴别诊断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移植物排斥 肾小管坏死 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